伊
|
漢字
- 伊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
---|---|
参考[编辑]
编码[编辑]
“伊”的Unihan資料 | |
---|---|
|
漢語[编辑]
- 伊
讀音[编辑]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 ||||||||||
---|---|---|---|---|---|---|---|---|---|---|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
|
|
|
伊、伊人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稱代名词,称第三者,即“他”、“她”或“那个人”。但在使用中伊以指女性居多。在五四运动前后伊专指女性,这可以在《阿Q正传》(鲁迅著)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也可用作第二人稱,即「你」,例如「三娘告啟劉知遠,伊自參詳,我因伊吃盡兄打桄」。
發語辭,無意議,例如:《詩經·邶風》:「伊余來暨」,《詩經·小雅》:「伊誰云從」
是、彼、這個,指示代名詞。例如:《詩經·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楊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瘱后土、禮靈祇」,《詩經·豳風》:「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維,《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
鬱鬱不舒的樣子,與「噫」相通,例如:《後漢書·崔寔傳》:「智士鬱伊於下」。憤懣、憂煩、心情不舒暢的樣子,即伊鬱、伊邑、於邑。
讀書聲,即吾伊,例如:黃庭堅:「北窗讀書聲吾伊」
委黍,即伊威,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為鼠婦科動物平甲蟲,體灰白色,能通小便、墮胎,治產後小便不利。《詩經·豳風》:「伊威在室」
地名,即伊州,古稱昆吾,屬匈奴。漢稱伊吾盧,隋置伊吾郡,唐改置伊州,故城在今中國新疆哈密縣。此外,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的伊賀國,又稱「伊州」,伊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三重縣西部的上野盆地一帶。
水名,即伊水、伊川、伊河,出於中國河南盧氏縣東南,流經嵩縣、伊川、洛陽,至偃師注入洛河。《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於洛」。《尚書·禹貢》:「伊洛瀍澗,既入於河」
古帝名,《禮記·郊特牲》:「伊耆氏始為蠟」。一說伊耆氏即神農,一說帝堯姓伊祈,故伊耆氏即帝堯。也是周朝官名,《周禮·秋官》:「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
文学作品中的使用[编辑]
较著名的例子有:宋词人柳永写的怀人之作《凤栖梧》(又名为《蝶恋花》、《鹊踏枝》):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參考文獻[编辑]
- 《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印
- 《辭源》修訂本,台灣商務印書館
翻譯[编辑]
翻譯 | |
---|---|
组词[编辑]
日語[编辑]
伊
讀音[编辑]
朝鮮語[编辑]
- 伊
讀音[编辑]
越南語[编辑]
- 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