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 ||||||||
|
跨語言[编辑]
筆順 | |||
---|---|---|---|
![]() |
筆順 | |||
---|---|---|---|
![]() |
漢字[编辑]
子(子部+0畫,共3畫,倉頡碼:弓木(ND),四角號碼:17407,部件組合:⿻了一)
衍生字[编辑]
- Appendix:部首索引/子
- 仔, 存, 𫥱, 吇, 好, 㞨, 汓, 𤜭, 䦻, 杍, 𣬥, 𤘅, 㺭, 䢊, 𭾝, 矷, 秄, 籽, 耔, 虸, 覎(觃), 𧴯, 𧺙, 屘, 釨(𫓦), 𧆰, 𩲇, 䰵, 𪐣, 𫜠, 𬛧
- 𮬪, 𧏄, 𣏍, 𣫮, 𠯂, 𡕕, 𡵇, 芓, 𢻯, 斈, 㫗, 李, 𪞐, 𥤪, 享, 𥫞, 𡱬, 𩇫, 箰, 𦽆, 𧃯, 𪭋, 𠨯, 㞌, 𭙒, 𤴳, 𨳕(𨸀), 囝, 斿, 㳺, 逰, 𨘋
來源[编辑]
- 康熙字典:第277页第1字
- 大漢和辭典:第6930字
- 大字源:第543页第15字
- 漢語大字典:第2卷第1006页第6字
- 辭海:第395頁第1行第1字
- 宋本廣韻:第253页第30字
- 萬國碼:U+5B50
說文解字 | |
---|---|
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 ——《說文解字》 |
延伸閱讀[编辑]
漢語[编辑]
簡體與正體/繁體 |
子 | |
---|---|---|
異體 |
字源[编辑]
古代字體(子) | ||||
---|---|---|---|---|
商 | 西周 | 戰國時期 | 《說文解字》 (於漢朝編纂) |
《六書通》 (於明朝編纂) |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文字 | 小篆 | 傳抄古文字 |
![]() |
![]() |
![]() |
![]() |
![]() |
同聲符字(子(鄭張尚芳 (2003)) )
象形漢字 – 一個嬰兒的形象,有一個大頭和張開的手臂。腿被包在毯子里。與了對照,胳膊被包裹著。
發音1[编辑]
釋義[编辑]
子
同義詞[编辑]
同類別詞彙[编辑]
組詞[编辑]
發音2[编辑]
釋義[编辑]
子
同義詞[编辑]
方言用詞 — 子[地圖] | ||
---|---|---|
語言 | 地區 | 詞 |
書面語 (白話文) | 子 | |
官話 | 北京 | 子 |
臺灣 | 子 | |
粵語 | 廣州 | 仔1 |
香港 | 仔1 | |
吉隆坡(廣府) | 仔1 | |
新加坡(廣府) | 仔1 | |
客家語 | 梅縣 | 仔6 |
苗栗(北四縣) | 仔6 | |
屏東(內埔,南四縣) | 仔6 | |
新竹縣(竹東,海陸) | 仔6 | |
士乃(惠陽) | 仔1 | |
閩東語 | 福州 | 囝 |
閩南語 | 廈門 | 仔2 |
泉州 | 仔2 | |
晉江 | 仔2 | |
漳州 | 仔2 | |
漳浦 | 仔2 | |
臺南 | 仔2 | |
檳城(泉漳) | 囝 | |
新加坡(泉漳) | 囝 | |
馬尼拉(泉漳) | 仔2 | |
汕頭 | 囝 | |
汕頭(澄海) | 囝 | |
揭陽 | 囝 | |
海豐 | 仔2 | |
曼谷(潮汕) | 囝 | |
新山(潮汕) | 囝 | |
新加坡(潮汕) | 囝 | |
文昌 | 囝 |
組詞[编辑]
- 參見子/衍生詞 § 指小後綴。
發音3[编辑]
釋義[编辑]
子 (泉漳話)
派生詞[编辑]
其他:
- → 越南語: tí (“一點,少許”)
日語[编辑]
漢字[编辑]
子
(1年級漢字)
讀法[编辑]
- 吳音:し (shi, 常用)
- 漢音:し (shi, 常用)
- 唐音:す (su, 常用)
- 宋音:つ (tsu)
- 慣用音:ず (zu)
- 訓讀:こ (ko, 子, 常用);ね (ne, 子);み (mi, 子)
- 名乘:このえ (konoe);さね (sane);しげ (shige);しげる (shigeru);たか (taka);ただ (tada);たね (tane);ちか (chika);つぐ (tsugu);とし (toshi);みる (miru);やす (yasu)
組詞[编辑]
朝鮮語[编辑]
詞源[编辑]
來自中古漢語 子 (中古 t͡sɨX)。《訓蒙字會 / 훈몽자회》(1527) 中記載的中古朝鮮語讀音作ᄌᆞ〮 (耶魯拼音:có)。
發音[编辑]
漢字[编辑]
組詞[编辑]
組詞
來源[编辑]
- 국제퇴계학회 대구경북지부 (國際退溪學會 大邱慶北支部) (2007) 數位漢字辭典 전자사전/電子字典。 [1]
越南語[编辑]
此字詞中的漢字 |
---|
子 |
漢字[编辑]
子:漢越音;讀法:tý (
子:字喃;讀法:tý[1][2], tử[2][4], tí[1], tít[2], tở[3]
- tý 的漢字, “地支的第一位”
- tí (“小”)的喃字。
- tử 的漢字, “孩子;兒子;小東西”
- 1873, “Bích Câu Kỳ Ngộ”, lines 17-18
- 朝黎當會太和,固陳公子𠸛羅秀渊。
- Triều Lê đương hội thái hòa, Có Trần công tử tên là Tú Uyên.
- 在黎朝的太和會上,有個叫陳秀渊的公子(貴族)。
- 朝黎當會太和,固陳公子𠸛羅秀渊。
- 1873, “Bích Câu Kỳ Ngộ”, lines 17-18
來源[编辑]
分类:
- 有圖像的字元框
-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區段
- 漢字字元
- 漢字部首
- 汉字
- 象形漢字
- 有音頻鏈接的官話詞
- 中古漢語詞元
- 上古漢語詞元
- 漢語詞元
- 官話詞元
- 東干語詞元
- 粵語詞元
- 台山話詞元
- 贛語詞元
- 客家語詞元
- 晉語詞元
- 閩北語詞元
- 閩東語詞元
- 閩南語詞元
- 潮州話詞元
- 吳語詞元
- 湘語詞元
- 漢語名詞
- 官話名詞
- 東干語名詞
- 粵語名詞
- 台山話名詞
- 贛語名詞
- 客家語名詞
- 晉語名詞
- 閩北語名詞
- 閩東語名詞
- 閩南語名詞
- 潮州話名詞
- 吳語名詞
- 湘語名詞
- 漢語前綴
- 官話前綴
- 東干語前綴
- 粵語前綴
- 台山話前綴
- 贛語前綴
- 客家語前綴
- 晉語前綴
- 閩北語前綴
- 閩東語前綴
- 閩南語前綴
- 潮州話前綴
- 吳語前綴
- 湘語前綴
- 漢語後綴
- 官話後綴
- 東干語後綴
- 粵語後綴
- 台山話後綴
- 贛語後綴
- 客家語後綴
- 晉語後綴
- 閩北語後綴
- 閩東語後綴
- 閩南語後綴
- 潮州話後綴
- 吳語後綴
- 湘語後綴
- 漢語專有名詞
- 官話專有名詞
- 東干語專有名詞
- 粵語專有名詞
- 台山話專有名詞
- 贛語專有名詞
- 客家語專有名詞
- 晉語專有名詞
- 閩北語專有名詞
- 閩東語專有名詞
- 閩南語專有名詞
- 潮州話專有名詞
- 吳語專有名詞
- 湘語專有名詞
- 有國際音標的漢語詞
- 汉语汉字
- 有使用例的官話詞
- 漢語口語詞
- 漢語量詞
- 閩南語量詞
- 泉漳話
- 漢語水平考試丙級詞
- 日语汉字
- 1年級漢字
- 唐音讀作「す」的日語漢字
- 宋音讀作「つ」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このえ」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さね」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しげ」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しげる」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たか」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ただ」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たね」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ちか」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つぐ」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とし」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みる」的日語漢字
- 名乘讀作「やす」的日語漢字
- 慣用音讀作「ず」的日語漢字
- 漢音讀作「し」的日語漢字
- 吳音讀作「し」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こ」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ね」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み」的日語漢字
- 派生自中古漢語的朝鮮語詞
- 中古朝鮮語漢字
- 朝鮮語詞元
- 朝鲜语汉字
- 漢越詞
- 越南語詞元
- 越南語漢字
- 喃字
- 越南语汉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