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荔枝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漢語

[编辑]
正體/繁體 (荔枝)
簡體 #(荔枝)
異體
維基百科有一篇相關的條目:
荔枝

詞源

[编辑]

未知。最早見於西漢司馬相如所作的「上林賦」,寫作離支。在漢武帝時期,荔枝是上林苑中栽培的外來植物之一,由中國南方引進。

習慣上被解作 (“切斷;分開”),這種說法是來自「扶南記」的摘錄,現已佚失文本,僅可在其他作品的引用中見到,如「太平廣記」:

荔枝結實枝條不可摘取刀斧 [現代標準漢語繁體]
荔枝结实枝条不可摘取刀斧 [現代標準漢語簡體]
出自:《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荔枝木
Lìzhī wéi míng zhě, yǐ qí jiéshí shí, zhītiáo ruò ér dì láo, bùkě zhāiqǔ, yǐ dāofǔ lí qǔ qí zhī, gù yǐ wéi míng. [漢語拼音]
叫作「荔枝」的植物,它結果實的時候,枝條還柔弱,但蒂卻很牢固,果實無法直接摘下,要用刀、斧割斷枝條才能,因此會有這樣的名稱。

在「本草綱目」中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圖序」,來解釋為何拼寫成離支

離支 [現代標準漢語繁體]
离支 [現代標準漢語簡體]
出自:《本草綱目·果之三·荔枝
Bái Jūyì yún: ruò lí běn zhī, yī rì sè biàn, sān rì wèi biàn. Zé lìzhī zhī míng, yòu huò qǔ cǐ yì yě. [漢語拼音]
白居易說:如果這種果實離開了生長的枝條,一天之內顏色就會改變,三天之內味道也會改變。那麼「離支」的名字,也可能是取這樣的意思。

最近研究將其視為民間詞源,認為這是一個雙音節詞,可能源自壯侗語系語言,於晚期上古漢語引入;對照現代壯語 laehcei傣納語 ᥛᥣᥐᥱᥐᥣᥭᥱ (mǎakkǎay)黎語 coeisWei, 2000Ban and Su, 2017)。較準確的形式來源不確定,有2種可能解釋此雙音節字詞的由來(Ban and Su, 2017):

  • 第一個音節來自壯侗語系量詞(可能是“水果”之義),第二個音節 (上古 *kje),來自壯侗語系中的“荔枝”一詞;
  • 壯侗語系中表示“荔枝”的詞原本就是雙音節詞,不可再輕易分析。

發音

[编辑]

註解:liān-chi - 通常拼寫為蓮枝.

韻圖
讀音 # 1/2 1/1
(37) (23)
(11) (11)
調 去 (H) 平 (Ø)
開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ljeH tsye
擬音
鄭張尚芳 /liᴇH/ /t͡ɕiᴇ/
潘悟雲 /liɛH/ /t͡ɕiɛ/
邵榮芬 /ljɛH/ /t͡ɕjɛ/
蒲立本 /liə̆H/ /ciə̆/
李榮 /lieH/ /t͡ɕie/
王力 /lǐeH/ /t͡ɕǐe/
高本漢 /lie̯H/ /t͡ɕie̯/
推斷官話讀音 zhī
推斷粵語讀音 lei6 zi1

名詞

[编辑]
荔枝

荔枝

  1. 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 Litchi chinensis,屬無患子目無患子科。

同義詞

[编辑]

下位語

[编辑]

上位語

[编辑]

衍生詞

[编辑]

派生詞

[编辑]
漢字詞荔枝):

其他

翻譯
[编辑]

日語

[编辑]
詞中漢字
れい
表外字

五年級
不規則
對於 荔枝 的發音和釋義,請參見下方詞條。
茘枝れいし
[名词] 荔枝
其他表記
レイシ
(本詞條「荔枝」是上方詞條的另一種寫法(罕用)。)

朝鮮語

[编辑]
此字詞中的漢字

名詞

[编辑]

荔枝 (yeoji) (諺文 여지)

  1. 여지 (yeoji)的漢字?

越南語

[编辑]
此字詞中的漢字

名詞

[编辑]

荔枝

  1. lệ chi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