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虎
中国大陆/中國大陸
|
臺灣 標準字
|
日本
|
朝鮮 漢字
|
繁體字 (舊字形)
|
繁體字 (新字形)
|
规范字
|
舊字體
|
新字体
|
虎
|
虎
|
虎
|
虎
|
虎
|
虎
|
虎
|
注:不同瀏覽器渲染字體未必正確。
|
說文解字
|
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从虎。 ——《說文解字》
|
《說文》所收“虎聲”字
|
注:見“號/諕”(*ɦlaaw,呼也,從号聲,号從丂聲)。
|
康熙字典
|
《申集中》《虍字部》 虎 〔古文〕𧇂虝𪊖《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康熙字典》
|
|
上古漢語
|
唬
|
*qʰraːs, *kʷraːɡ
|
戲
|
*qʰral, *qʰrals, *qʰaː
|
巇
|
*qʰra
|
隵
|
*qʰra
|
嚱
|
*qʰras
|
盧
|
*b·raː
|
鑪
|
*raː
|
壚
|
*raː
|
籚
|
*raː
|
蘆
|
*raː, *ra
|
顱
|
*b·raː
|
髗
|
*b·raː
|
鱸
|
*raː
|
攎
|
*raː
|
櫨
|
*raː
|
轤
|
*raː
|
黸
|
*raː
|
獹
|
*raː
|
鸕
|
*raː
|
艫
|
*raː
|
纑
|
*raː
|
瀘
|
*raː
|
瓐
|
*raː
|
爐
|
*raː
|
嚧
|
*raː
|
矑
|
*b·raː
|
罏
|
*raː
|
蠦
|
*raː
|
虜
|
*raːʔ
|
擄
|
*raːʔ
|
艣
|
*raːʔ
|
鐪
|
*raːʔ
|
虖
|
*qʰaː, *qʰʷa, *qʰaː, *qʰʷa
|
虍
|
*qʰaː
|
雐
|
*qʰʷlaː
|
虎
|
*qʰlaːʔ
|
琥
|
*qʰlaːʔ
|
萀
|
*qʰlaːʔ
|
臚
|
*b·ra
|
廬
|
*ra
|
驢
|
*b·ra
|
藘
|
*ra
|
爈
|
*ra, *ras
|
櫖
|
*ra, *ras
|
儢
|
*raʔ
|
慮
|
*ras
|
勴
|
*ras
|
鑢
|
*ras
|
濾
|
*ras
|
攄
|
*r̥ʰa
|
處
|
*kʰljaʔ, *kʰljas
|
豦
|
*kas, *ɡa
|
據
|
*kas
|
鐻
|
*kas, *ɡa, *ɡaʔ
|
澽
|
*kas, *ɡas
|
虛
|
*kʰa, *qʰa
|
墟
|
*kʰa
|
懅
|
*ɡa
|
蘧
|
*ɡa, *ɡʷa
|
籧
|
*ɡa
|
醵
|
*ɡa, *ɡas, *ɡaɡ
|
璩
|
*ɡa
|
虡
|
*ɡaʔ
|
遽
|
*ɡas
|
勮
|
*ɡas
|
嘘
|
驉
|
*qʰa
|
歔
|
*qʰa
|
魖
|
*qʰa
|
膚
|
*pla
|
虧
|
*kʰʷral
|
噱
|
*ɡaɡ
|
臄
|
*ɡaɡ
|
劇
|
*ɡaɡ
|
諕
|
*qʰʷraːɡ
|
筆順
|
|
- 虎
來自原始漢藏語* k-la(“虎”),來自原始孟高棉語*klaʔ(“虎”)。比较高棉语的同源词 ខ្លា(“虎”)。
[1] 虎.
(hǔ,ㄏㄨˇ;粵 fu2;呼古切)
- 哺乳動物名。毛黃褐色,有黑色斑紋。通稱老虎。
- 相关汉字:虍(虎皮紋路)、虞(騶虞,獸名)、彪/虨(虎皮紋路)、甝(白虎)、虪(黑虎)
- 西漢·揚雄《方言》:“虎,陳魏宋之間或謂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或謂之於䖘,自關東西或謂之伯都。”
- 喻威武勇猛。例:虎將。
- 喻殘暴。
- 喻迅猛。
- 威嚇。通“唬”。
- 〈方〉 指面露凶相。例:虎起臉。
- 姓。
(hù,ㄏㄨˋ)
- (虎不拉)〈方〉 伯勞。
-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虎
虎
朝鮮語[编辑]
- 虎
越南語[编辑]
-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