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590F, 夏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90F

[U+590E]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910]

漢字

𦣻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2001():
  • 說文解字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說文解字

    釋名
    夏,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
     

    ——《釋名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夊部》 夏
    〔古文〕𡔰𠍺昰𡕾《唐韻》《正韻》胡駕切《集韻》《韻會》亥駕切,𠀤音暇。四時,二曰夏。《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又《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𠀤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于時夏。

    又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又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𠀤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又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

    又大夏,禹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又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又大俎曰夏。《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又五色曰夏。《書·禹貢》羽畎夏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周禮·春官·𣑱人之職》秋𣑱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又《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

    又陽夏,在開封。《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又木名。《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夏,榎也。楚,荆也。《詩·大雅》不長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𠛬。

    又,胡可切,音荷。《𨻰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又叶創舉切,音楚。《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

    又叶胡故切,音互。《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康熙字典

    字源[编辑]

    「夏」本是從「」從「」的會意字,「日」像太陽形,「頁」是突出人頭的人形,故可以代指人,會人在炎日下之意,本義是夏季。商代甲骨文或反寫,古文字早期正反無別。西周文字起「夏」的「頁」所從「」形加人手象形「」和人足象形「」(倒「」)增繁,在側視人形「人」上畫出人足象形「止」和人手象形「」在古文字中很常見。「夏」的「夊」或訛成「」。春秋起秦文字「夏」省去意符「日」,在有人手象形「又」的「夏」基礎上再加上了雙手象形「𦥑」。戰國六國文字仍繼承有「日」的「夏」,但發生各種各樣的訛變,如「夊」訛變成「女」的前提下「頁」的「人」繼續訛變成「又」,楚簡帛或訛變出「止」、「虫」甚至省「頁」,有少數仍從「日」從「頁」。戰國秦文字很多省去了「頁」的「人」形,書同文廢除了六國文字不合秦文字的異體,仍保留「日」的「夏」從此不見。漢代隸書出現了進一步省去「𦥑」的,是楷書「夏」所本,今「夏」字就此定型。

    古代字體(
    西周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秦系簡牘文字 古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筆順
    0 strokes

    参考[编辑]

    编码[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编辑]

    漢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讀音[编辑]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中古音構擬上古音英義
    xiàhæH/*ɡˁraʔ {*[ɡ]ˁraʔ} ~ [g]ˁraʔ-s/summer
    xiàhæX/*ɢˁraʔ {*[ɢ]ˁraʔ}/great

    翻譯[编辑]

    组词[编辑]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夏

    日語[编辑]

    2年級漢字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讀音[编辑]

    • 吳音: (ge, 常用)
    • 漢音: (ka, 常用)
    • 訓讀: なつ (natsu, , 常用)

    詞源1[编辑]

    本詞中的漢字
    なつ
    二年級
    訓讀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natu//nat͡su/

    源自 古典日語.

    發音[编辑]

    名詞[编辑]

    (なつ) (natsu

    1. 夏天夏季 季節
      近義詞: 夏季, 夏期 (kaki)
      下位詞: 初夏真夏
    派生詞[编辑]
    諺語[编辑]
    參見[编辑]
    日語中的季節()() (shiki)(布局 · 文字)
    (はる) (haru)
    (しゅん)() (shunki)
    (しゅん)() (shunki)
    (なつ) (natsu)
    ()() (kaki)
    ()() (kaki)
    (あき) (aki)
    (しゅう)() (shūki)
    (しゅう)() (shūki)
    (ふゆ) (fuyu)
    (とう)() (tōki)
    (とう)() (tōki)

    專有名詞[编辑]

    (なつ) (Natsu

    1. a女性人名
    2. a姓氏

    詞源2[编辑]

    本詞中的漢字

    二年級
    吳音

    源自 中古漢語 (中古 haeH)。吳音讀法,這可能是最初的出處。

    也使用在 萬葉集 (公元759年) 以 借音 (shakuon) 方式標示 假名⟨ge1 invalid IPA characters (g1), replace g with ɡ.

    發音[编辑]

    名詞[编辑]

    () (ge

    1. (佛教) 夏季,根據陰陽曆,是從四月十六到七月十五的九十天。
    派生詞[编辑]
    另見[编辑]

    詞源3[编辑]

    本詞中的漢字

    二年級
    漢音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源自 中古漢語 (中古 haeX).

    漢音讀法,很可能是後來的借用。

    專有名詞[编辑]

    () (Ka

    1. 夏朝 中國最初傳位於子的王朝
    2. 大夏 (Daika)之簡寫五胡十六国之一。
    3. 西夏 (Seika)之簡寫西夏宋朝時期的一個佛教王國
    4. a姓氏
    5. a男性或女性人名

    參考資料[编辑]

    1. 1.0 1.1 2006大辞林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2. 1998NHK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辞典NHK日語發音重音詞典 (日語),東京NHKISBN 978-4-14-011112-3

    朝鮮語[编辑]

    讀音[编辑]

    音讀 (ha)

    越南語[编辑]

    读音[编辑]

    異體字

    :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