犅
外观
|
跨語言
[编辑]漢字
[编辑]犅(牛部+8畫,共12畫,倉頡碼:竹手月廿山(HQBTU),四角號碼:27520,部件組合:⿰牜岡)
來源
[编辑]- 康熙字典:第702页第8字
- 大漢和辭典:第20056字
- 大字源:第1115页第13字
-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3卷第1813页第5字
- 辭海:第872頁第1行第1字
- 宋本廣韻:第180页第21字
- 萬國碼:U+7285
漢語
[编辑]簡體與正體/繁體 |
犅 |
---|
字源
[编辑]形聲漢字(上古 *klaːŋ):意符 牛 + 聲符 岡 (上古 *klaːŋ) 。
詞源
[编辑]來自原始漢藏語 *gaŋ (“陰莖、男性”) (STEDT)。
Schuessler, (2007)認為最小限度的重構 OC *kâŋ 來自早期的 *klaŋ 並提出OC詞 姆魯語 klaŋ、米佐語 tlaŋ (“男性”)、Karbi chè lóŋ (“水牛”)和藏語 གླང (glang, “公牛”)等為同祖源,四個字母來自原始藏緬語 *laŋ加上動物前綴 *s- 或 *k-而來;假如如上所述,則來自原始漢藏語 *b/m-laŋ (“陰莖、男性、丈夫”) (STEDT)。
Gong (1995)認為藏語 གླང (glang, “公牛”)與古漢語的象 (上古 *ljaŋʔ)有所關聯。
Zev Handel還注意到與犅 (上古 *klaːŋ)相同詞源的同音字岡 (上古 *klaːŋ)在同一音系中。
發音
[编辑]釋義
[编辑]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