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契
說文解字
|
大約也。从大从㓞。《易》曰:“後代聖人易之以書契。” ——《說文解字》
|
康熙字典
|
《丑集下》《大部》 契 《廣韻》苦計切《集韻》《韻會》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𠀤音栔。約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禮·曲禮》獻粟者執右契。《註》兩書一契,同而別之。
又合也。《周禮·天官》宰夫掌官契以治藏。《前漢·高帝紀》帝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唐書·𤣥宗紀》木契銅魚起兵。
又神合也。《神仙傳》魏伯陽作參同契二卷。
又憂苦也。《詩·小雅》契契寤歎。
又灼龜具。《詩·大雅》爰契我龜。《註》契,所以然火而灼之者也。
又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馬不契需。《註》契,怯。需,懦也。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同𥜽,高辛氏子,舜五臣之一,商之祖也。《書·舜典》帝曰:契,汝作司徒。別作偰𥜽。
又《廣韻》苦結切《集韻》《韻會》《正韻》詰結切。𠀤同挈,勤苦也。《詩·邶風》死生契闊。
又疎闊也。《前漢·范丹傳》行路急卒,非𨻰契闊之所。
又刻也。《呂覽》契舟求劒。與鍥通。
又絕也,缺也。《司馬相如·封禪文》陛下謙讓而弗發,契三神之歡。《註》三神,上帝,泰山,梁父。《前漢·毋將隆傳》契國威器。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契丹,國號。宋爲南朝,契丹北朝,後攺號遼。
又訖黠切,音拮。戲也。
又叶似入切,音習。《禰衡顏子𥓓》知微知章,聞一覺十用舍行藏,與聖合契。从丯从刀从大。俗作契,非。
——《康熙字典》
|
「契」本從「丯」聲從「刀」作「㓞」,會在玉石上契刻之意。春秋金文始見加「大」增繁的繁體字,戰國秦系文字調整為上下結構,為後世「契」所本。戰國楚系文字或改意符「刀」為「攴」、意符「大」為「木」,是《說文》「栔」所本。
|
上古漢語
|
夆
|
*pʰoŋ, *boŋ, *ɡaːds
|
丯
|
*kreːds
|
瘛
|
*kʰjeds, *ɡeːds, *kʰjed
|
觢
|
*ɡjeds
|
契
|
*kʰeːds, *kʰeːd, *kʰeːd, *kʰɯd
|
栔
|
*kʰeːds
|
禊
|
*ɡeːds
|
稧
|
*ɡeːds
|
楔
|
*kreːd, *sqʰeːd
|
葜
|
*kʰreːd
|
猰
|
*qreːd, *kraːd, *kʰeːd
|
窫
|
*qreːd
|
揳
|
*sqʰeːd
|
偰
|
*sqʰeːd
|
潔
|
*keːd
|
絜
|
*keːd, *ɡeːd
|
鍥
|
*keːd, *kʰeːd
|
挈
|
*kʰeːd
|
蛪
|
*kʰeːd
|
齧
|
*ŋeːd
|
褉
|
*qʰeːd
|
喫
|
*ŋ̊ʰeːɡ
|
- 契
- 北方話
- 粵語
- 客家語
- 閩南語
- (福建: 廈門, 泉州, 臺北, 鹿港, 金門, 馬公, 新竹)
- (福建: 廈門, 泉州, 漳州, 高雄, 臺南, 宜蘭, 台中)
- (福建: 三峽)
(潮州話)
韻圖
|
字
|
契
|
讀音 #
|
1/3
|
聲紐
|
溪 (29)
|
韻類
|
齊 (39)
|
聲調
|
去 (H)
|
開合
|
開
|
四等
|
IV
|
反切
|
苦計切
|
擬音
|
鄭張尚芳
|
/kʰeiH/
|
潘悟雲
|
/kʰeiH/
|
邵榮芬
|
/kʰɛiH/
|
蒲立本
|
/kʰɛjH/
|
李榮
|
/kʰeiH/
|
王力
|
/kʰieiH/
|
高本漢
|
/kʰieiH/
|
推斷官話讀音
|
qì
|
推斷粵語讀音
|
kai3
|
- 上古
- (白–沙):/*[kʰ]ˤet-s/, /*kʰˤet/
- (鄭張):/*kʰeːds/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
字
|
契
|
契
|
讀音 #
|
1/3
|
3/3
|
現代北京音 (拼音)
|
qì
|
qiè
|
構擬中古音
|
‹ khejH ›
|
‹ khet ›
|
構擬上古音
|
/*[kʰ]ˁet-s/
|
/*kʰˁet/
|
英語翻譯
|
script notches
|
cut
|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
鄭張系統 (2003)
|
字
|
契
|
讀音 #
|
1/4
|
序號
|
6493
|
聲符
|
丯
|
韻部
|
祭
|
小分部
|
2
|
對應中古韻
|
契
|
構擬上古音
|
/*kʰeːds/
|
- 北方話
- 粵語
- (廣州話)+
- 粵拼:kit3, hat1, kai2
- 耶魯粵拼:kit, hāt, kái
- 廣州話拼音:kit8, hat7, kai2
- 廣東拼音:kid3, hed1, kei2
- 國際音標 (幫助):/kʰiːt̚³/, /hɐt̚⁵/, /kʰɐi̯³⁵/
- 閩南語
韻圖
|
字
|
契
|
讀音 #
|
2/3
|
聲紐
|
溪 (29)
|
韻類
|
迄 (58)
|
聲調
|
入 (Ø)
|
開合
|
開
|
四等
|
III
|
反切
|
去迄切
|
擬音
|
鄭張尚芳
|
/kʰɨt̚/
|
潘悟雲
|
/kʰɨt̚/
|
邵榮芬
|
/kʰiət̚/
|
蒲立本
|
/kʰɨt̚/
|
李榮
|
/kʰiət̚/
|
王力
|
/kʰĭət̚/
|
高本漢
|
/kʰi̯ət̚/
|
推斷官話讀音
|
qi
|
推斷粵語讀音
|
hat1
|
鄭張系統 (2003)
|
字
|
契
|
讀音 #
|
4/4
|
序號
|
6519
|
聲符
|
丯
|
韻部
|
物
|
小分部
|
1
|
對應中古韻
|
[[|]]
|
構擬上古音
|
/*kʰɯd/
|
韻圖
|
字
|
契
|
讀音 #
|
3/3
|
聲紐
|
溪 (29)
|
韻類
|
屑 (87)
|
聲調
|
入 (Ø)
|
開合
|
開
|
四等
|
IV
|
反切
|
苦結切
|
擬音
|
鄭張尚芳
|
/kʰet̚/
|
潘悟雲
|
/kʰet̚/
|
邵榮芬
|
/kʰɛt̚/
|
蒲立本
|
/kʰɛt̚/
|
李榮
|
/kʰet̚/
|
王力
|
/kʰiet̚/
|
高本漢
|
/kʰiet̚/
|
推斷官話讀音
|
qie
|
推斷粵語讀音
|
hit3
|
- 上古
- (白–沙):/*kʰˤet/
- (鄭張):/*kʰeːd/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
字
|
契
|
讀音 #
|
2/3
|
現代北京音 (拼音)
|
qiè
|
構擬中古音
|
‹ khet ›
|
構擬上古音
|
/*kʰˁet/
|
英語翻譯
|
契闊 hard-working (Ode 31.4)
|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
鄭張系統 (2003)
|
字
|
契
|
契
|
讀音 #
|
2/4
|
3/4
|
序號
|
6511
|
6514
|
聲符
|
丯
|
丯
|
韻部
|
月
|
月
|
小分部
|
2
|
2
|
對應中古韻
|
猰
|
猰
|
構擬上古音
|
/*kʰeːd/
|
/*kʰeːd/
|
-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契
契
朝鮮語[编辑]
- 契
越南語[编辑]
- 契
異體字
- (注: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