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跨語言[编辑]
漢字[编辑]
菓(艸部+8畫,共11畫,倉頡碼:廿田木(TWD),部件組合:⿱艹果)
來源[编辑]
- 康熙字典:第1037页第29字
- 大漢和辭典:第31168字
- 大字源:第1496页第5字
- 漢語大字典:第5卷第3233页第5字
- 辭海:第1147頁第5行第1字
- 宋本廣韻:第305页第15字
- 萬國碼:U+83D3
漢語[编辑]
字源[编辑]
同聲符字(果(鄭張尚芳 (2003)) )
上古漢語 | |
---|---|
裸 | *ɡ·roːlʔ |
躶 | *ɡ·roːlʔ |
果 | *kloːlʔ |
菓 | *kloːlʔ |
猓 | *kloːlʔ |
輠 | *kloːlʔ, *ɡloːlʔ, *ɡroːlʔ, *kʰluːls |
裹 | *kloːlʔ, *kloːls |
蜾 | *kloːlʔ |
惈 | *kloːlʔ |
粿 | *kloːlʔ |
窠 | *kʰloːl |
稞 | *kʰloːl, *ɡroːlʔ |
課 | *kʰloːl, *kʰloːls |
髁 | *kʰloːl, *kʰloːls, *kʰroːlʔ |
棵 | *kʰloːl, *kʰloːnʔ, *ɡloːnʔ |
顆 | *kʰloːlʔ |
堁 | *kʰloːlʔ, *kʰloːls, *kloːns |
敤 | *kʰloːlʔ, *kʰloːls |
夥 | *qʰloːlʔ, *ɡloːlʔ, *ɡroːlʔ |
婐 | *qloːlʔ, *kroːl |
踝 | *ɡroːlʔ |
祼 | *ɡluːlʔ |
在北齊出現「菒」[1]、唐朝時已見此字形[2],日本亦將當時漢字使用習慣一併引入至今。
「果子」在古漢語多指麵食點心,衍生出「餜」、「䴹」、「粿」等字。
釋義[编辑]
關於「菓」的發音和釋義,請看「果」。 此字「菓」是「果」的異體字。 |
來源[编辑]
日語[编辑]
漢字[编辑]
菓
(常用漢字)
讀法[编辑]
組詞[编辑]
量詞[编辑]
- 用於水果的量詞
朝鮮語[编辑]
漢字[编辑]
菓(eum 과 (gwa))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越南語[编辑]
漢字[编辑]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