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漢語[編輯]

寫法[編輯]

規範字簡化字):(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
傳統字(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
國字標準字體(臺灣)
香港標準字形(香港、澳門)

讀音[編輯]


釋義[編輯]

  1. 戰國時,秦楚兩大國對立,其他小國各視利益之所在,時而事秦,時而奉楚,變化無常。游說之士亦如此。後以喻人反覆無常。
    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下:「余嘗過訪其居,修竹瀟然,焚香獨坐,左圖右史,充棟汗牛。昔人之所慕者,今大中俱得之矣。與世之朝秦暮楚,驅馳勢利之場者,大相遼絕哉。」
    清·孫枝蔚《陌上桑》詩:「朝秦暮楚胡為乎,誰言鬚眉即丈夫?」
    馬南村《燕山夜話‧王道和霸道》:「特別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所謂『縱橫家』之流,往往隨機應變,朝秦暮楚。他們既能宣揚王道,又能宣揚霸道,完全是以政治投機為目的。」
  2. 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或朝屬秦國,暮屬楚國。比喻行蹤無定或生活不安定。
    宋·晁補之《北渚亭賦》:「仕如行賈,孰非逆旅?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烽煙滿郡州,南北從軍走;嘆朝秦暮楚,三載依劉。」

出處[編輯]

  •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使用[編輯]

示例[編輯]

[1] 

用法說明[編輯]

  • 作謂語、定語;比喻反覆無常。

相關詞彙[編輯]

翻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