芐(艸部+3畫,共9畫,倉頡碼:廿一卜(TMY),四角號碼:44231,部件組合:⿱艹下)
|
上古漢語
|
丅
|
*ɡraːʔ
|
下
|
*ɡraːʔ, *ɡraːs
|
芐
|
*ɡraːs, *ɡaːʔ
|
形聲漢字(上古 *ɡraːs, *ɡaːʔ):意符 艸 + 聲符 下 (上古 *ɡraːʔ, *ɡraːs) 。
韻圖
|
字
|
芐
|
芐
|
讀音 #
|
1/2
|
2/2
|
聲
|
匣 (33)
|
匣 (33)
|
韻
|
模 (23)
|
麻 (98)
|
調
|
上 (X)
|
去 (H)
|
開合
|
開
|
開
|
等
|
一
|
二
|
反切
|
侯古切
|
胡駕切
|
白一平方案
|
huX
|
haeH
|
擬音
|
鄭張尚芳
|
/ɦuoX/
|
/ɦˠaH/
|
潘悟雲
|
/ɦuoX/
|
/ɦᵚaH/
|
邵榮芬
|
/ɣoX/
|
/ɣaH/
|
蒲立本
|
/ɦɔX/
|
/ɦaɨH/
|
李榮
|
/ɣoX/
|
/ɣaH/
|
王力
|
/ɣuX/
|
/ɣaH/
|
高本漢
|
/ɣuoX/
|
/ɣaH/
|
推斷官話讀音
|
hù
|
xià
|
推斷粵語讀音
|
wu6
|
haa6
|
- 上古
- (白–沙):/*[ɡ]ˤra-s/
- (鄭張):/*ɡraːs/, /*ɡaːʔ/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
字
|
芐
|
讀音 #
|
1/1
|
現代北京音 (拼音)
|
xià
|
構擬中古音
|
‹ hæH ›
|
構擬上古音
|
/*[ɡ]ˁra-s/
|
英語翻譯
|
rush, sedge
|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
鄭張系統 (2003)
|
字
|
芐
|
芐
|
讀音 #
|
1/2
|
2/2
|
序號
|
13447
|
13448
|
聲符
|
下
|
下
|
韻部
|
魚
|
魚
|
小分部
|
0
|
0
|
對應中古韻
|
暇
|
戸
|
構擬上古音
|
/*ɡraːs/
|
/*ɡaːʔ/
|
注釋
|
見禮記
|
|
芐
- (在標準漢語中已棄用) 一種藥草,即地黃
芐
- (在標準漢語中已棄用) 香蒲編織的墊子
- 姓氏
- “芐”,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1],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