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
外观
|
跨語言
[编辑]漢字
[编辑]桴(木部+7畫,共11畫,倉頡碼:木月弓木(DBND),四角號碼:42947,部件組合:⿰木孚)
來源
[编辑]漢語
[编辑]簡體與正體/繁體 |
桴 |
---|
字源
[编辑]發音
[编辑]釋義
[编辑]桴
組詞
[编辑]日語
[编辑]漢字
[编辑]桴
(表外漢字)
讀法
[编辑]詞源1
[编辑]
詞中漢字 |
---|
桴 |
ばち 表外字 |
訓讀 |
其他表記 |
---|
撥 枹 (不常見) |
來自撥的慣用音讀法,而慣用音又來自其漢音讀法 hatsu。[1]
發音
[编辑]名詞
[编辑]- (from 934) 桴,枹: 用於太鼓和鑼等樂器的鼓棒,敲擊樂的槌子
- 近義詞:(見下方) 桴 (buchi)
- (自1001年) 撥: 用於演奏琵琶和三味線的撥子
- (自1233年) 撥,桴: 在雅楽 (gagaku,“日本傳統宮廷音樂”)中,用於彈奏琵琶和三味線的撥子,以及舞楽 (bugaku,“日本傳統宮廷舞蹈”)中舞者手持的棍棒和其他物件。
- (自1766年) (日本傳統造船) 金屬鑿子和槌子 (其形狀與鑼槌類似)
詞源2
[编辑]
詞中漢字 |
---|
桴 |
ぶち 表外字 |
訓讀 |
由上方的 bachi 轉變而來,可能是受到動詞打つ (butsu,“擊,打”)的名詞形式 buchi 的影響或與其有關,自身由 utsu 轉變而來。
首次用於1650年。[6]這個發音似乎已不再使用,現代的日語聲調詞典也沒有收錄這個發音。[7][3][5][4]
發音
[编辑]名詞
[编辑]詞源3
[编辑]詞中漢字 |
---|
桴 |
いかだ 表外字 |
訓讀 |
對於 桴 的發音和釋義,請參見下方詞條。: いかだ |
(以下詞條尚未創建:いかだ。)
來源
[编辑]- ↑ 1998, 広辞苑(廣辭苑),第五版(日语),東京:岩波书店,ISBN 4000801112
- ↑ “撥・桴・枹”,日本国語大辞典 [日本國語大辭典][1],精選版,w:東京:w:小學館,2006年
- ↑ 3.0 3.1 2006,大辞林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 ↑ 4.0 4.1 1997,新明解国語辞典(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143-0
- ↑ 5.0 5.1 1998,NHK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辞典(NHK日語發音重音詞典) (日語),東京:NHK,ISBN 978-4-14-011112-3
- ↑ “桴”,日本国語大辞典 [日本國語大辭典][2],精選版,w:東京:w:小學館,2006年
- ↑ “ぶち 【桴】”,日本国語大辞典 (Nihon Kokugo Daijiten)
[3],第2版,東京:小學館,2000年出版,2007年發布於線上年,ISBN 4-09-521001-X,【桴】 此處提供簡明版本條目(註:方言含義、詞源理論、發音(包括現代發音、方言發音和歷史讀法)、上代特殊假名遣、包含該詞的古詞典以及這些詞典中的漢字拼寫已被省略。)
朝鮮語
[编辑]漢字
[编辑]桴 (eum 부 (bu))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越南語
[编辑]漢字
[编辑]-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來源
[编辑]分类:
- 缺少作者和編輯參數的參考模板
-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區段
- 漢字字元
- 跨語言詞元
- 跨語言符號
- 漢語詞元
- 官話詞元
- 粵語詞元
- 中古漢語詞元
- 上古漢語詞元
- 漢語漢字
- 官話漢字
- 粵語漢字
- 中古漢語漢字
- 上古漢語漢字
- 漢語名詞
- 官話名詞
- 粵語名詞
- 中古漢語名詞
- 上古漢語名詞
- 有國際音標的漢語詞
- 帶「桴」的漢語詞
- 漢語書面用語
- 有引文的文言文詞
- 日語漢字
- 日語表外漢字
- 吳音讀作「ふ」的日語漢字
- 吳音讀作「ぶ」的日語漢字
- 漢音讀作「ふ」的日語漢字
- 漢音讀作「ふう」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ばち」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ぶち」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いかだ」的日語漢字
- 帶「桴」的日語詞
- 使用訓讀的日語詞
- 有國際音標的日語詞
- 日語詞元
- 日語名詞
- 有表外漢字的日語詞
- 有一個漢字的日語詞
- 日語單漢字詞
- 有古舊詞義的日語詞
- 有棄用詞義的日語詞
- 朝鮮語詞元
- 朝鮮語漢字
- 儒字
- 越南語詞元
- 越南語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