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5938, 夸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938

[U+5937]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939]

漢字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0991():
    洿
  • 系列#0999():
  • 說文解字
    奢也。从大于聲。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部》
    《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𠀤音誇。大也。《爾雅·釋言》夸毗,體柔也。《詩·大雅》無爲夸毗。

    又《諡法》華言無實曰夸。

    又苦瓦切,音恗。夸奓,自大也。《前漢·諸侯王表》夸州兼郡。《楊僕傳》懷銀黃夸鄕里。

    又姓。

    又《集韻》虧亏切,音區。奢也。

    又《集韻》匈于切,音吁。美貌。

    又《集韻》區遇切,音姁。巍也。《左思·吳都賦》橫塘查下,邑屋隆夸。長干延屬,飛甍舛互。

    又苦禾切,音科。《陸機·感舊賦》或趨時以風發兮,或遺榮而媻娑。或沖虛以後已兮,或招世而自夸。《說文》从大亏聲。亦作𡗢𧥢。

    ——《康熙字典

    字源[编辑]

    「夸」從正視人形「」,表示身體;「」聲,標示讀音。馬叙倫認為「夸」是「」和「」的初文,[1]即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後加「」分化出「」,或替換為近義意符「」的「」、「」的「」),引申為胯部所穿的服裝(加「」或「衣」分化出「」、「」,今作「」)、邁步(加「」分化出「」)、張大、奢侈,又引申為讚美別人,後此義加「」分化出「」(也有改換意符為近義的「」的「」、「」的「」、「」的「」、「」的「」),今大陸規範字再併入「夸」。商代金文和今「夸」結構一致,但「于」聲為繁體帶邊框的「于」,或反寫,古文字正反無別;商代甲骨文或不作上下結構而作左右結構的「⿰于大」。西周金文「夸」繼承商代金文「夸」的結構和商代甲骨文的簡體「于」已和今「夸」結構和部件一致,一直到戰國秦文字也沒有大變動。「夸」雖下是「于」,隸楷本繼承古文字作「于」或「于」異體「」,但因為《說文》小篆「于」皆作「」形(今大陸簡化字以「亏」為「」),明清以來印刷體參照《說文》改作「亏」形。

    古代字體(
    西周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隸楷中「夸」上的「大」或加兩點訛成「𡘆」,實為「大」訛成「」。或「于」聲訛成「𡗢」,一是「于」「𡕒」字形相近,二是「𡕒」被《說文》以為是「跨」字,實為朝右左脚象形的「」異體字。「于」聲或訛作「」或「」,都較為少見。「」隸楷常寫作「」和「夸」相近,所以「夸」異體字中也有訛成「⿱木十」甚至是「本」形的「𧿾」。「𫏥」也是「跨」和「誇」是「夸」分化來的證據,它既可以分析為從「足」「誇」聲、是「跨」聲旁「夸」增繁成「誇」聲,也可以分析為「跨」聲中再加了「」,根據詞典記錄看,後者可能多一些。

    参考[编辑]

    编码[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编辑]

    讀音[编辑]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中古音構擬上古音英義
    kuākhwæ/*kʷʰˁra {*[kʷʰ]ˁra}/boast
    kuākhwæ/*kʷʰˁra {*[kʷʰ]ˁra}/boast

    翻譯[编辑]

    组词[编辑]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夸

    日語[编辑]

    讀音[编辑]

    朝鮮語[编辑]

    讀音[编辑]

    音讀 (kwa)

    越南語[编辑]

    讀音[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李圃 (2004) 《古文字詁林》, 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08_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