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漢語[編輯]

寫法[編輯]

規範字簡化字):(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
傳統字(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
國字標準字體(臺灣)
香港標準字形(香港、澳門)

讀音[編輯]


釋義[編輯]

  1. 根據一定標准,在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某種聯繫的事物間,辨別高下、異同。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
    《朱子語類》卷十九:「先看一段,次看二段,將兩段比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
    明·唐順之《答江五坡提學書》:「比較同異,參量古今。」
    魯迅《准風月談‧喝茶》:「我們試將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較,就明白究竟是誰活得下去。」
  2. 指比試較量武藝。
    宋·司馬光《乞罷保甲札子》:「若見充弓手人有勇力武藝衰退,許他人指名比較,若勝於舊者,即令充替。」
    《西遊記》第三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這行人,就和比較起來。」
    蒲州梆子《歸宗圖》第一場:「今逢三、六、九,與眾將校場比較弓馬,中軍聽令!」
  3. 比照。
    清·馮桂芬《請減蘇松太浮糧疏》:「為蘇松太三屬歲徵浮額積弊太深,請比較近年完數,酌中定額。」
  4. 舊時官府徵收錢糧、緝拿人犯等,立有期限,至期不能完成,須受責罰,然後再限日完成,稱做「比較」。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摺:「稟爺,這兩箇名下,欺侵窩脫銀一百多兩,帶累小的們比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
    《醒世恆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較,強得利無可奈何,只得將田產變賣上庫。」
    明·歸有光《遺王都御史書》:「鄉民離農畝,日在官府聽候比較,晝夜捶楚,流血成溝。」
    《醒世姻緣傳》第三二回:「這樣人也沒得吃的年成,把那錢糧按了分數,定了期限,三四十板打了比較。」
  5. 比。用以比較性狀、程度的差別。
    宋·司馬光《二十六日作真率會別用韻》:「座中七叟推年紀,比較前人少幾多。」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開調查會……這是比較什麼大學還要高明的學校。」
  6. 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五章:「這時敵我雙方的炮火都比較岑寂。」

出處[編輯]

使用[編輯]

示例[編輯]

[1] 她表示日前着泳衣出席亞視舉辦的万聖節活動,被拿作跟「AV女郎」比較感到不爽,万嘉麗說:「我擺個可愛表情,都是想配合宣傳,無想過效果會這樣。」 亞姐佳麗爭相搶鏡 不滿與AV女郎比較當場飆淚‎
[1] 本文,試圖通過比較中美主流網絡媒體的報道特點,找出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從而更好的提高我國網絡媒體災難新聞報道的水平。中美主流網絡媒體關於玉樹地震報道比較研究‎
[6] 「我們在普查過程中還是比較順利的,居民都比較配合,沒遇到什麼特別難辦的。」范曉璐對記者說。普查員文明規範居民們比較配合‎
[6] 昨晚,在第四屆「蓋瑞·普萊爾慈善高爾夫邀請賽」慈善拍賣晚宴上,意外與鋼琴家郎朗跨界合作的「歌神」張學友卻透露稱四大天王同台比較困難,「到目前我還沒接到這個消息」。 張學友:四大天王同台春晚比較難‎[永久失效連結]

用法說明[編輯]

相關詞彙[編輯]

翻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