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维基词典,自由的多语言词典

汉语[编辑]

正体/繁体 (印度)
简体 #(印度)
维基百科有以下相关的条目:
  • 印度 (现代标准汉语?)
  • 印度 (粤语)
  • 印度 (文言文)
  • 印度 (赣语)
  • Yin-thu (客家语)
  • Éng-dô (闽东语)
  • Ìn-tō͘ (闽南语)
  • 印度 (吴语)
  • 汉语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录:
    印度国旗

    词源[编辑]

    唐朝时音译外名而来,最早见诸记载,是由玄奘在《大唐西域记(646年)中使用。玄奘认为这个音译比起其他各类名字,更加符合当时的发音:

    天竺异议纠纷身毒贤豆正音印度 [文言文繁体]
    天竺异议纠纷身毒贤豆正音印度 [文言文简体]
    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记》,公元646年
    Xiáng fú Tiānzhú zhī chēng, yìyì jiūfēn, jiù yún Juāndú, huò yuē Xiándòu, jīn cóng zhèngyīn, yí yún Yìndù. [汉语拼音]
    详细考察天竺的称谓,会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叫法,过去叫身毒,或者叫贤豆,现在按正确的发音,应该叫做印度更好。

    该音译按构拟,在当时应读作 *In-du*In-dak。玄奘在后来的记叙中解释道,Yin-du 是印度当地对月亮的称呼之一,显然是指梵语 इन्दु (indu, 月亮)。玄奘还补充:

    群生轮回不息……因而圣贤继轨照临 [文言文繁体]
    群生轮回不息……因而圣贤继轨照临 [文言文简体]
    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记》,公元646年
    Yán zhū qúnshēng lúnhuí bùxī...... Yīn'ér pì yuè. Liáng yǐ qí tǔ shèngxián jìguǐ, dǎo fán yù wù, yuè zhàolín. [汉语拼音]
    月亮是众生不停轮回转世的象征 [] 所以用“月亮”这一词来表示印度。而且,当地圣人贤才辈出,他们给予百姓指导教诲,就像月亮照耀大地一般

    虽然现在来看,这种解释在词源上没有根据,但这表明 Yin-du 的音译属于音义兼译,即(“印记、轨迹”) + (“轮回、转世”)。

    本词所借的源语言不明。首字出现的声门塞音并不多见;这个现象也见于印特伽 (中古 'jinH dok gja),这是《宋高僧传(988年)中记载龟兹人对印度的称呼。基于此,Wang et al. (2011: 8–9)认为 Yin-du 的发音是借自吐火罗语B;对比发音类似的吐火罗语B yentuke (印度人)

    发音[编辑]



    韵图
    读音 # 1/1 1/2
    (34) (7)
    (43) (23)
    去 (H) 去 (H)
    开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jinH duH
    拟音
    郑张尚芳 /ʔiɪnH/ /duoH/
    潘悟云 /ʔinH/ /duoH/
    邵荣芬 /ʔjenH/ /doH/
    蒲立本 /ʔinH/ /dɔH/
    李荣 /ʔiĕnH/ /doH/
    王力 /ĭĕnH/ /duH/
    高本汉 /ʔi̯ĕnH/ /dʱuoH/
    推断官话读音 yìn
    推断粤语读音 jan3 dou6

    专有名词[编辑]

    印度

    1. 南亚国家,占南亚次大陆的绝大部分地方,首都新德里

    近义词[编辑]

    派生词[编辑]

    派生语汇[编辑]

    汉字词印度):

    翻译[编辑]

    日语[编辑]

    本词中的汉字
    いん
    四年级
    (借字)

    三年级
    (借字)
    吴音

    词源[编辑]

    汉字为借字 (当て字),源自中古汉语 印度 (中古 'jinH duH)。

    专有名词[编辑]

    印度(インド) (Indo

    1. インド的过时拼法。(简称

    朝鲜语[编辑]

    此字词中的汉字

    专有名词[编辑]

    印度 (Indo) (韩文 인도)

    1. 인도 (indo)的汉字?

    越南语[编辑]

    此字词中的汉字

    专有名词[编辑]

    印度

    1. Ấn Độ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