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啤酒館/2006檔案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 Wiktionary:啤酒館/2005檔案 Wiktionary:啤酒館/2006檔案 Wiktionary:啤酒館/2007檔案>

為什麼要加那麼多的interwiki?[編輯]

好多頁面都有這麼一長串的interwiki,可只有一小部分鏈接可用,為什麼要添加那麼多的無用鏈接?enwiki和frwiki里都沒有類似現象,只有有用鏈接才會顯示的。加這麼多無用鏈接,一占地方,而影響美觀,最重要的是不能很容易的查到其他語言版本的相關內容。請不要再加這些無用鏈接!ParadiseW 03:58 2006年3月4日 (UTC)

跨語言鏈接這方面維基詞典與維基百科不同,因為維基詞典上直接用{{PAGENAME}}就可與維基詞典其它200多個語言的版本對應上,不需真人一一辨別。至於美觀方面,要是某個詞條確實在其它版本的維基詞典上有着相應的詞條,那不也是一樣的不美觀?直接輸入
{{subst:interwiki}}
,詞條的跨語言鏈接工作就算完事了。某版本維基詞典上只要有着相應的詞條(就算是幾分鐘前剛創建的詞條)立刻能找到。否則還得即時操作跨語言鏈接機器人,並且做出來的工作對詞條本身卻沒有多大的意義。--Shibo77 17:16 2006年3月1日 (UTC)

不管維基百科的跨語言鏈接是何種情況,英文、法文維基詞典都沒有這樣使用跨語言鏈接的。我們使用跨語言鏈接的目的是能夠快速的找到已經存在的其他語言關於同一詞的頁面,而不是把全部語言的鏈接都顯示出來。如果我想知道chemistry這個詞的各種語言的解釋,難道需要把所有的跨語言鏈接都點完才知道麼?只顯示有相關頁面的跨語言鏈接才能節省這寶貴時間。而且,雖然輸入的是subst:interwiki,但是保存後在按編輯,會出現許多xx:pagename,仍然占用大量資源。現在除了英文、法文、中文等維基詞典條目較多,像那些只有幾十個、幾百個條目的維基詞典,難道也需要跨語言鏈接?等他們創建相關條目時,不能保證你還能看見。總之,跨語言鏈接的目的被你理解錯了,真正目的是能迅速的轉到其他語言的相關的頁面上,而且一點鏈接保證不是空頁面;而不是一個一個鏈接的找。ParadiseW 03:58 2006年3月4日 (UTC)

在沒有達到共識或成為方針前,請先暫時停止給每個詞條加subst:interwiki!ParadiseW 04:07 2006年3月4日 (UTC)

那你認為創建"chemistry"這詞條後,一一找出其它維基詞典上對應着的詞條,再輸入[[ar:chemistry]][[en:chemistry]][[fr:chemistry]]比
{{subst:interwiki}}
更省力?如果德語維基詞典上剛剛創建"chemistry"這詞條,漢語版上的用戶不就是找不到了?輸入"subst:"的目的就是為了顯示出一大串[[xx:PAGENAME]],因為不能直接放在模板里。省時間因為只需輸入
{{subst:interwiki}}
,一個詞條的跨語言連接工作就完成了,不需將來用機器人再一一添補。尋找其它維基詞典上對應的詞條也沒有什麼不方便的,現查找"chemistry"在英語維基詞典上的條目,點擊左下角的"English"鏈接即可查到英語版詞條"chemistry",如果英語版上沒有對應的詞條就會顯示出英語版上設置的信息("Page does not exist"之類的)。。。 左下角的跨語言鏈接按照ISO語言編碼"a"至"z"順序排列,用戶只要知道想查的ISO語言編碼(比如說俄語版,即"ru",鏈接顯示着"Русский"),點擊鏈接即可進入其語言版對應着的詞條,不必一一點擊鏈接。 --Shibo77 08:33 2006年3月4日 (UTC)

為了方便查找及編輯,可以把現在快速做法侷限在十大語言的版本,是為一個平衡的方法。--小為 09:24 2006年3月4日 (UTC)

贊成小為的方法,因為有些小語種可能在很長一個時期內都不會有相應的頁面。ParadiseW 14:05 2006年3月6日 (UTC)

Shibo77的建議:你這樣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是現在你所創建的條目在其他所有語種的維基詞典都沒有相關頁面。維基詞典現在還不是很成熟,中文維基詞典更是新事物,我們應該按照英文發問的維基詞典來對中文版進行優化,在比中文版維基詞典成熟的英文法文版還未採用這種跨語言鏈接的方式,中文版在這方面不需要創新。而且你在使用這種方式前沒有進行必要的討論或投票,這種鏈接方式也未經多數使用者同意。建議你先停止使用這種方法編輯跨語言鏈接。ParadiseW 14:20 2006年3月6日 (UTC)

我已經說過這種方式對我使用維基詞典帶來的不便,我想這並不是我一人能感覺到。維基詞典的跨語言鏈接是為了方便使用者的,而不是為了方便編輯者。注意:重點在使用者!這種方式已經給使用者帶來不便了!ParadiseW 14:20 2006年3月6日 (UTC)

我現在改用{{iw2}},僅列入擁有1,0000+詞條的版本(即:bg de en fi fr gl hu io it ku nl pl pt十三版)。如何? --Shibo77 14:40 2006年3月12日 (UTC)

這樣可以,是一個平衡的方法。不過又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本語言的維基詞典寫的大部分是其他語言條目,英語、法語也如此,因為經常看到從中文版鏈接到英文版結果顯示Page does not exist,而關於漢字的頁面在中文維基里不多,在其他語版利弊中文版的多很多。ParadiseW 07:41 2006年3月14日 (UTC)

死得不明不白的條目[編輯]

為什麼飛機polska被稱呼為沒用的條目?他們不應該被納入字典或辭典裡嗎?懇請刪除前,再三考慮。 --小為 17:58 2006年3月8日 (UTC)

<1> 09:33 2005年12月28日 68.53.124.194最後一次編輯; 內容為:
==粤语== 
*書
<2> 飛機08:47 2005年12月28日 68.53.124.194最後一次編輯; 內容為:
==粤语== 
*飛機
<3> polska20:01 2005年12月26日 Shibo77編輯首字母大寫的"Polska(波蘭語:波蘭)"; 05:21 2005年12月29日 Conversion script 自動改為首字母小寫的"polska"; 23:35 2006年1月4日 Shibo77 移動至首字母大寫的Polska
--Shibo77 18:09 2006年3月8日 (UTC)

讓人吃驚的首頁[編輯]

我真的吃驚。當我從維基百科的首頁按維基詞典連結,竟然跑到首頁的詞條。後來發現,維基詞典的真正首頁已經從http://zh.wiktionary.org/wiki/首頁 搬到 http://zh.wiktionary.org/wiki/Wiktionary:首頁。這個做法跟其他語言版本不一致。我恐怕不是每個用戶所能接受。煩請儘快修正。謝謝。--小為 19:09 2006年4月25日 (UTC)

這得需要維基百科上的管理員Template:Wikipediasister進行修改。 --Shibo77 14:29 2006年4月27日 (UTC)

詞形變體單建條目[編輯]

我覺得一個詞的變體還是應該給單建出條目來。用戶想查was的意思時:如果我們不建REDIRECT的話,那麼用戶就找不到不定式詞條be;假如我們建立REDIRECT的話,到底是把它REDIRECT到英語的不定式be還是荷蘭語的不定式zijn? 目前英語版和庫爾德語版都為一個詞的變體而單建條目。--Shibo77 10:17 2006年1月17日 (UTC)

是的,應該詞形變體單建條目,包括重定向。--Jusjih 09:53 2006年1月19日 (UTC)
但是這應該視為特殊情況。否則像俄語的名詞有12種形式,動詞更多,難道都要寫出來?我認為,只有一個詞在多個語言裡對應不同的不定式,才需要--Shizhao 02:17 2006年1月20日 (UTC)
我覺得只要有書寫形式,就應該擁有單建出來的一個條目。這方面我們與印刷出來的詞典就不一樣了。世界上有上千個可以書寫出來的語種,一個人不可能把它們的語法全都學到,反而倒可能會遇到這些語種的書寫形式。比如說,我最近創建了一個俄語條目"книгу",我本人沒學過俄語,但"книгу"這一詞卻不知在哪見過,我來到維基詞典想查一下它的意思,好不容易把那五個西里爾字母輸進後,卻連接到了"книга"。對於學過俄語語法的人,這可能是最基本的問題,可是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學過俄語語法的。輸進"книгу"後竟然得到了"книга"的翻譯!雖說"книга"條目上有着"第四格"、"賓格"變格什麼的,對於沒有學過這方面語法的用戶,這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假如我們給"книгу"單建一個條目,用戶輸進"книгу"得到"книгу"。漢語的翻譯可能是"俄語:書(賓格)",底下的例句可以演示"книгу"這個詞型是如何在一個句子裡運用的。也可以標出"книгу"的發音,顯然與"книга"的發音不同。芬蘭語名詞有十五個格,對於一個沒有學過芬蘭語語法的用戶來說,怎麼從"taloineni"里找出talo、taloon、taloksi來?還有像阿拉伯語,名詞變格、動詞變體都混在一起,對於一個學過阿拉伯語法的人,這些完全都可以以一個變體表來處理。對於沒有學過阿拉伯語語法的人,難道還要臨時把阿拉伯語法學會,從"ﻣﻛﺘﺐ maktab"里找出"ﻛﺘﺐ ktb"()來,才能了解"ﻣﻛﺘﺐ maktab"(辦公室)的意思?所以我認為應該把古今所有擁有書寫形式的單詞、短語都單建出條目來,並且加上對應的翻譯、發音、和例句。變格表上用粗體,其它的詞形改為鏈接。可否?另外在變格表上可不可以避免"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這樣的標題,而改用"主格"、"賓格"、"與格"?因為不僅"主格"比"第一格"更方便,而且很多語法有着不同的格序,比如說拉丁語有着兩種格序:"(一)主格、(二)屬格、(三)與格、(四)賓格、(五)離格、(六)呼格" 與 "(一)主格、(二)賓格、(三)與格、(四)屬格、(五)離格、(六)呼格"。--Shibo77 07:30 2006年1月20日 (UTC)
如果在規則的層面上討論的話,我支持建立變化詞形的頁面。但是如果作為要求的話,這有些誇張了,古希臘語和梵語每個動詞都有上百種變化,難道都必須建立對應頁面不成?對於具體的語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在這點上不必要太僵化。對於變格表,每個語言也都是不同的,至少我學德語所用的漢語教材都是第一格、第二格……來的(我也看到過第一格、第四格、第二格、第三格如此順序的變格表),拉丁語和希臘語有自己的規則那又另當別論。還是這句話,得看具體的語言。題外話:希望各位能夠關注一下Wiktionary:體例說明,很多問題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討論和解決的吧,多謝。--Demos|Talk 20:55 2006年1月24日 (UTC)
各種變化形式可以用重定向解決。不必新建詞條。所有的詞典上也不是這樣做的,他們是用參看形式指向不定式的。--Shizhao 01:59 2006年1月25日 (UTC)

頁面標題是漢語單字的簡繁轉換[編輯]

漢語單字頁面里有關於這個字的部首、筆畫、Unicode等代碼的數據,而簡體繁體字的相關數據不一樣,所以需要簡繁分開放置到各個頁面,但是現在的簡繁轉換直接把頁面標題也進行了簡繁轉換,這樣我如果看[[氫]]的相關數據,會直接轉換成簡體[[氢]],雖然「氫」頁面中的數據是關於「氫」的,但是頁面標題卻是「氢」。(我的默認語言是大陸簡體中文)

請問有好的解決方法麼?能否將單字標題不進行簡繁轉換?ParadiseW 08:11 2006年1月22日 (UTC)
這可能得等軟件升級了……要麼就默認不轉換吧,我一直這樣用的。--Demos|Talk 21:20 2006年1月24日 (UTC)
我覺得漢文的條目不需要繁簡單建出條目來,既然準備把漢日韓越四語五體的條目同時在一個條目下做解釋,為何又要為台灣繁體字、香港繁體字、澳門繁體字、日本繁體字、韓國繁體字、越南繁體字、大陸簡體字、日本簡體字、新加坡簡體字等單建條目呢?--Shibo77 08:36 2006年1月22日 (UTC)
這應該是針對unicode的問題,因為unicode裡面對字的不同表形是做區分的,甚至於還包含異體字、不同印刷體的差異等,可以參見unicode standard,很有趣的文章。並且根據這個標準的解釋,Shibo兄所擔心的事情應該不會發生。依我愚見,如果在「辭典」的意義上來說,簡繁如此區分確實不必要,但是對於「字典」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Demos|Talk 21:08 2006年1月24日 (UTC)

字典上對於簡繁體,使用參看形式--Shizhao 02:01 2006年1月25日 (UTC)

我的建議是:每個單字立一條目,並且不使用自動轉換;詞語只用一個條目,並且需要簡繁轉換。ParadiseW 06:07 2006年1月25日 (UTC)
同意。單字不使用自動轉換,但中文詞語需要簡繁轉換時,別忘記使用日文漢字及韓文漢字的詞語,它們用字可能不同。--Jusjih 10:32 2006年1月30日 (UTC)
問題是除了我們的中文維基詞典使用繁簡轉換外,其它的版本都一致分列繁簡漢文單詞。例如英語維基詞典簡體中国與繁體中國,如果我們不給單詞(中國)單分出來條目的話,那跨語言鏈接該怎麼辦?假如我們無論漢文單字、單詞,一律分出繁簡各一條目來,那在外語條目的翻譯段落就得改成一個簡體翻譯一個繁體翻譯。比如像法語單詞:Chine就得翻譯成
Chine
==[[法語]]==  
#[[zh-cn:中国]][[zh-tw:中國]]

。世界現存有六千多個語種,數億條單詞,翻譯時還得一一分出一繁一簡,那不得累死了。。 --Shibo77 08:37 2006年2月17日 (UTC)

維基百科可以用像是-{T|zh-tw:詹姆斯·龐德;zh-cn:詹姆斯·邦德;zh-hk:占士邦}-的形式指定如何顯示頁面標題,但這裡仍然無效,可否使之生效?--Jusjih 09:15 2006年2月19日 (UTC)

資料格式疑問[編輯]

有沒有考慮把資料格式定為XML?現代的辭典編輯內部結構都是以XML來表達.這方便尋找,設定關係及不同方式呈現資料. --小為 10:57 2006年2月2日 (UTC)

建議單義解釋時不使用自動編號[編輯]

如果某詞/字只有一種解釋或意義,建議使用「*」來代替自動編號的「#」。字典、詞典上對於單義詞/字並沒有編號。維基也不需要編號。ParadiseW 05:14 2006年2月25日 (UTC)

我覺得還是保持#標記比較好,因為這樣與其它的多義詞條格式相同,加注多語言翻譯時也更清楚(某翻譯對應着法語1、英語1、德語3...,僅用*就沒法做詳細的解釋,只得說此翻譯對應着法語、英語、德語3...),而且方便用戶將來為單詞做詞義解釋方面的添補工作。--Shibo77 17:16 2006年3月1日 (UTC)
單義解釋時還是使用自動編號較佳,才能統一格式。--Jusjih 01:31 2006年3月2日 (UTC)

英語並不屬於拉丁文.[編輯]

英語其實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而拉丁文屬於印歐語系的義大利語族。請更正英語模板及有關的條目。--小為 16:36 2006年3月4日 (UTC)

對不起、現在改成了"Category:拉丁文字"如何?要是我把"{{cjkv-script}}"改成"Category:漢文字"有反對的嗎?(理由因為是漢民族的傳統文字,就像拉丁文字是拉丁民族的傳統文字一個道理。。。) --Shibo77 10:23 2006年3月5日 (UTC)

語言名稱模板[編輯]

各種語言有好幾種樣子,有大有小,有黑有藍,是不是該統一一下?要不建一個{{langname}}以統一風格,比如大小、顏色、有無鏈接等?比如{{langname|英语}}能夠給出「英語」的效果。--Demos|Talk 18:34 2006年3月10日 (UTC)

(+)支持 但主要的缺點是不容易統一語名,比如說「馬爾他語」容易寫成「馬耳他語」、「加泰羅尼亞語」容易寫成「加泰蘭語」、「韓語/朝鮮語」肯定會有寫成「韓國語」或「朝鮮語」的。現在用{{-mt-}}{{-ca-}}{{-ko-}}雖然得知道ISO編碼,但有利於統一語言名稱。 --Shibo77 07:35 2006年3月12日 (UTC)
我的意思是,在「Template:ISO編碼」裡面使用「{{langname|语言名称}}」,這樣不用修改各個頁面的內容。既然你同意的話,我就先動手了,如果不妥的話再請改回。--Demos|Talk 12:05 2006年3月12日 (UTC)
哦、明白了,德語版上(第二行)他們用({{Sprache|Deutsch}})既:({{语言|德语}})但是德語裡語言名稱規範,所有名詞均首字母大寫,所以輸入時一般不會有差別,用法還比較方便,如果我們也有辦法統一語言名稱,這也是我們可以做的。因為大多數語言名稱一致,只有少數的(像韓語/朝鮮語、加泰羅尼亞語、馬爾他語、荷蘭語、南非荷蘭語、葡萄牙語有時也叫葡語、俄語有時也叫俄羅斯語),實際上想來應該是可以用繁簡轉換來處理。。。那麼我們就可以用{{语言|法}}來顯示==[[法语]]==(並包含着:[[Category:法语]]),用{{语言小|法}}來顯示<font color=darkslateblue><small>[[法语]]</small></font>?這樣一來就不需要ISO編碼了,編輯會更方便一些。
還有一個,如果大家同意將來運用以上所述方法來輸入語言名稱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輸入詞類。又是德語版(第三行){{Wortart|Substantiv}}既:{{词类|名词}}。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词类|名}}來顯示===[[名词]]===(並包含着:[[Category:{{{1}}}语名词]]延用上面的例子、既:[[Category:法语名词]])。 --Shibo77 14:33 2006年3月12日 (UTC)
不好意思,我前面寫錯了。實際上我要改的是「Template:ISO編碼」的內容而非「Template:-ISO-」編碼的內容。不過你的想法也很有意思,之前我們用{{-ISO-}}來顯示標題,{{ISO}}來顯示語言名稱,好處是標準化,缺點是對於所有的語言都要建立相應的模板。現在對於使用頻率很小的語言,可以允許使用例如{{语言标题|语言名}}的形式,可以避免記憶ISO代碼。不過我覺得對於常用的語言還是推薦使用{{-ISO-}}的形式,這樣還是便於標準化,比如是使用「英語」還是「英語」。當然,現有的{{-ISO-}}得修改成調用{{语言标题}}。--Demos|Talk 18:20 2006年3月12日 (UTC)
(+)支持 我從英文維基詞典翻譯編修Wiktionary:佈局解釋時,就建議(雖非強制)譯文順序依據ISO 639代碼。目前順序不一的問題,最後應該統一。--Jusjih 15:03 2006年4月5日 (UTC)

語言名稱、詞類名稱、變格表規範化討論與投票。 --Shibo77 20:13 2006年3月17日 (UTC)

維基詞典Z[編輯]

維基詞典Z第一階段測試,如果感興趣可以註冊帳戶並把語言巴別加入到您的用戶頁上。

這是什麼計劃啊?ParadiseW 05:52 2006年3月21日 (UTC)

很早就有人提出把所有語言版的維基詞典合併到一部大的、跨語言的維基詞典。當時稱作"Ultimate Wiktionary",現在稱作"Wiktionary Z"(我給翻譯成維基詞典Z)。比如說,""這個字在維基詞典Z上會被翻譯成200多個語言並且擁有每個語言的解釋(漢語在內)。會有點像這個、具體形式請看這個維基詞典Z中文首頁在。如果感興趣請註冊帳戶並加上你的語言巴別。現在還屬初期測試階段,大部分內容還是英語,不過倒是可以把參數設置(Preferences)調為zh - 中文,現在還沒有進行繁簡轉換,以後會在條目內容上實施繁簡轉換但不會在條目題目上實施。 --Shibo77 06:58 2006年3月21日 (UTC)

當維基詞典Z正式運作,是否很容易把中文維基詞典的內容搬到維基詞典Z上?如果不是,是否在這裡浪費氣力? --小為 17:36 2006年3月21日 (UTC)

維基詞典Z正式啟動一段後,各語言版的維基詞典群眾可以討論是否合併,如果決定合併,到時候會用中文維基詞典的SQL dump,應該沒問題。 --Shibo77 17:08 2006年3月22日 (UTC)
打不開頁面--Shizhao 02:48 2006年3月23日 (UTC)

實在不行用代理試一試,應該沒問題,有可能反應較慢。。。 --Shibo77 09:57 2006年3月23日 (UTC)

終於可以正常連接了。不知道現在的主要任務是什麼?--Shizhao 14:46 2006年3月27日 (UTC)

中文維基辭典的索引[編輯]

關於中文辭典的索引方式,目前還不是很健全,不好查詢,所以一直沒什麼人使用,我還是新手,也不是管理員,不過有幾點在此建議。

索引方面

建議新增部首,注音,六書,等索引,並在底下加置分類與子分類

1.部首:一劃兩劃三劃等等…

2.注音:ㄅㄆㄇㄈㄉㄊㄋ….

3.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中文字典編輯有一定規範與模式,在此建議編輯中文單字時如一、二、三、四、忠、孝、等單一文字解釋記的加上六書及部首這兩種在字典中最常見的索引,在一般字典中即可查閱。而注音則是台灣地區使用者的發音拼音模式,請該地區的編輯者別忘了加上。

--Johnkeats 00:17 2006年3月27日 (UTC)

  • 我在Template:Chinese這個模版底下新增了下面的語法

<includeonly>[[Category:注音索引{{{zhuyin}}}|{{PAGENAME}}]] </includeonly><br> <noinclude>[[Category:注音索引{{{zhuyin}}}|*]] </noinclude>
如此一來,Template:Chinese這個模版,也有定義{{{zhuyin}}}的話,他就會自動怍Category分類了,不過我也有看到Wiktionary:注音索引這邊的分類方式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其他的意見,可以把兩者整合在一起呢? 使用效果~可以參看這個詞條 -- Weihao.chiu 10:50 2006年4月13日 (UTC)

跨計劃鏈接[編輯]

可以用跨維基計劃鏈接模板:Template_talk:kwj,現在僅運用於首頁最近更改上。 --Shibo77 06:25 2006年3月27日 (UTC)

維基詞典中在哪裡投票刪除待刪除的東西呢??[編輯]

維基詞典中在哪裡投票刪除待刪除的東西呢?? (219.77.94.196 10:44 2006年3月29日 (UTC))

直接在需刪除的條目上填上{{dlbc|删除原因}}即可。 --Shibo77 06:39 2006年3月30日 (UTC)

監視列表[編輯]

為什麼我現在編輯的頁面都在監視列表里,怎麼把他們全部去掉監視?怎麼取消一編輯頁面就監視的功能?ParadiseW 09:07 2006年4月9日 (UTC)

請檢查您的參數設置,前往「文本框尺寸」,選擇是否監視新的以及更改過的文章。--Jusjih 15:21 2006年4月9日 (UTC)

最近更改巡視功能已被激活[編輯]

最近更改現在會於未檢查編輯左側顯示出小紅感嘆號,未被巡視的新條目會在新頁面上以淺黃背景色突出,以提示管理員。如果願意可在參數設置文本框尺寸下標為「將我的編輯標識為已檢查」。 --Shibo77 04:15 2006年4月17日 (UTC)

如何編輯字體,顏色,大小,插入圖片,鏈接等等?[編輯]

如何編輯字體,顏色,大小,插入圖片,鏈接等等? 是不是需要自己寫代碼? Helloyi 08:34 2006年4月21日 (UTC)

  • 可以參考維基百科上的使用幫助。--Hy48 13:24 2006年4月21日 (UTC)

「新詞新語」[編輯]

請有管理員權限的用戶可否更改MediaWiki:Currentevents/zh-cnMediaWiki:Currentevents/zh-twMediaWiki:Currentevents/zh-hkMediaWiki:Currentevents/zh-sg的文字呢,謝謝?--Shinjiman 10:04 2006年5月2日 (UTC)

應該是改過來了。。。 --Shibo77 10:36 2006年5月2日 (UTC)
「新聞動態」本身是MediaWiki軟件設定的文字,但我覺得"Current events"在MediaWiki軟件的原有翻譯中應直接譯為「最近發生的事」會比較恰當。--Shinjiman 14:50 2006年5月2日 (UTC)
在這邊新詞新語指向Wiktionary:新詞新語。 --Shibo77 03:13 2006年5月4日 (UTC)

新標誌[編輯]

  • 做了一個標誌,大家有什麼批評、意見?同意的話就交給開發員了。 --Shibo77 10:12 2006年5月6日 (UTC)
:#{{支持}} ~~~~     :#{{中立}} ~~~~     :#{{反对}} ~~~~
評論:為什麼這個標誌會上傳作Image:Wiki.png?在未有正式決定前不應該將文件上載成Image:Wiki.png,這樣做可能會有「先入為主」的感覺,作出了一個不好的先例。--Shinjiman 17:17 2006年5月7日 (UTC)
  1. 反對,應先進行充分的討論過後再考慮是否進行更換或徵選新logo。--Jasonzhuocn...._交流 23:51 2006年6月1日 (UTC)


使用ISO-639-3編碼[編輯]

維基詞典Z那邊最近開始使用ISO-639-3編碼來標明語言,因為ISO-639-3比ISO-639-1更為完整,很多ISO-639-1沒有設編碼的語言在ISO-639-3中都得到了解決。我們是否應該也開始把所有ISO-639-1的雙字母編碼都改為ISO-639-3的三字母編碼?不僅更準確、有利於將來維基詞典Z的引進工作,而且不同時混用ISO-639-3、ISO-639-1這兩個標準。舉個例子、我們以後要準備收納傳統觀念中的各「漢語方言」,我們就需用上ISO-639-3標準,閩南語/話的編碼是nan而非zh-min-nan、粵語/廣東話的編碼是yue而非zh-yue。ISO-639-3中並沒有zh而被歸為zho一個泛語言。大家看法如何?如果同意的話,可以用程序機器人來自動更改,不需人工勞力一一更改。 --Shibo77 13:11 2006年5月12日 (UTC)

瀏覽器不支持Unicode怎麼辦?[編輯]

編輯時會出現 「警告:您的瀏覽器不兼容Unicode,請在編輯文章之前改正它。」 怎麼辦呢?

我最近沒有對系統進行改動,突然就出現這種情況了~ ParadiseW 15:28 2006年5月14日 (UTC)

新模式[編輯]

新模式,希望大家能幫忙修改:Template:-xeng-。我們還可以調整其顏色,分出印歐語系、漢藏語系等。 --Shibo77 16:53 2006年5月20日 (UTC)

單詞表[編輯]

大家能否幫忙尋找一些在線、外語譯漢語的單詞表?多謝! --Shibo77 16:55 2006年5月20日 (UTC)

漢字筆順[編輯]

commons:Category:Chinese stroke order上有很多漢字筆順的圖片,非常有用--Shizhao 06:32 2006年5月22日 (UTC)

謝謝!小為 15:51 2006年5月24日 (UTC)

理由是明顯的,現在大陸出版的字典已經增加了這種索引,同時也是大陸最常用的輸入法。--地球發動機 05:26 2006年5月29日 (UTC)

段落編輯連到模版[編輯]

有些模版形成段落,但嘗試段落編輯卻成爲編輯模版,不再是編輯該段落。能否解決?--Jusjih 17:33 2006年6月1日 (UTC)

字太小[編輯]

我覺得部分頁面(例如最近更改頁最上方的折疊欄位)的字太小,對於視障人士、年紀大的人非常不友善。這種字體大小是預設的嗎?如果是預設的,應該可以調整大一號的字,對閱讀者來說,眼睛會比較舒服。--KaurJmeb 03:41 2006年6月19日 (UTC)

為每一個漢字建立條目![編輯]

此討論串,移自維基百科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討論時間為2006年6月18 - 2006年6月19日


這是我今天忽然想到的一個問題。我們中文維基百科,為每一個英文字母、希臘文字母都建立了條目,卻獨獨不允許對每一個漢字建立條目(當然漢字與字母在語言上並不對等)。我認為中文維基百科應當允許為每一漢字建立條目,只要著眼點在於知識性而不是字義解釋,或者說著眼於字的文字符號而不是字的詞義,這樣與維基詞典是能分別開的。

當然在具體的字條目中,可以有字義的簡單介紹,還有一些方面應是百科關注而不是詞典承擔的方面:

  • 字形的的演變、各種字體的展示、繁簡體的對應與區別
  • 該字的各種內碼外碼,如GB、GIG5、unicode、UTF-8(16等),各種主流輸入法的編碼
  • 在各種漢字系統的差異和聯繫(中日韓)
  • 文化風俗介紹,歷史典故(如囍等合成字)

想得不成熟,操作上有哪些細節沒有考慮,但我想,只要是關注於並出發於知識點,應當不會與詞典的功能混淆,想過一些反對的理由,但同樣應用在西文26個字母上也合適。—約定2006年06月18日17:02 (UTC+8 01:02)

不太贊成,因為大體來說,詞典解釋能指,百科全書解釋所指,而漢字的特殊性使得它的「能指性」太強。比如詞條,所有人看到都會先想到「田地」的意思,而非「田」字本身。而單個字母沒有意義,作為詞條只能說明它是「所指」。當然,作為田字之類的形式出現也可以,就是看有沒有錄用價值了。一點薄見--Demos(Talk) 17:31 2006年6月18日 (UTC)
漢字本身能代表的意義很大(從很多單一漢字都要做消岐異可見端昵),但是否每一個漢字都值得做為一個條目,以我所識的字來說,答案是否定的。不過我覺得Fdcn所提議的內容編輯方向非常好,關於第一點到第三點,都較適合收錄到維基詞典,而第四點,我覺得可以先在詞典上慢慢發展內容,也許最後維基百科會反過來爭取收錄維基詞典的內容,兩者相得益彰。--KJ(悄悄話) 18:14 2006年6月18日 (UTC)
也許其它的我不能肯定,但第二點你歸為詞典的功能,我不能認同。詞典關注於文字字詞的音形義,但具體符號的實現與編碼絕對不應當是詞典應承擔的(現有的某些詞典加入相關內容僅僅是實用性延伸的出發點)。否則,對文字的任何編碼實現如電報、盲文、計算機內外碼甚至今後每一種媒介上實現的編碼都加入該字的詞典條目中實在有些怪異,相反這些內容卻是百科可以描述的。僅這一點來說,為漢字建立條目我個人以為有必要的,這也算對Demos兄的回應,漢字的「能指性太強」並不能抹殺它做為一個符號單位存在的這一層意義。—約定2006年06月19日00:19 (UTC+8 08:19)
我覺得如果某些漢字具有較豐富的歷史演變過程和典故,也可以寫成條目,但不可能將每個漢字都寫成條目,單個拉丁字母所含的信息量較低,所以具有豐富的歷史產生和演變過程,漢字的信息量大(參見熵 (信息論)),造字容易,演變過程簡單,寫成條目內容不會豐富,而且收集量越大(字越多,信息量越大),越沒有內容,康熙字典上的許多字只在某個歷史文獻上出現過一次,在《備考》中的字甚至查無實據,根本沒有辦法能寫出一個條目。可以先將某些具有明顯歷史典故的字寫寫試試,看能不能成為好的條目,不用先想做出多麼大的計劃。--方洪漸 03:05 2006年6月19日 (UTC)

回應Fdcn,我今天找到了這個網站全字庫,它的重點在「字」,不像詞典還包括「義」。它的內容就包含了你所說的編碼、書法家字帖展示、主流輸入法字碼,甚至可以用筆畫數分類。但是擁有這些資訊,我們仍然會將之視為是字典的一種,而非百科,如果一則條目的內容只包含前三項,還是建議將之移到詞典中。如果第四項內容能豐富,絕對是百科所要的內容(百科的要求是內容為主,編碼、輸入法為輔,或是用維基詞典的template連結即可)。前陣子有台灣自由軟體界的朋友跟我詢問維基詞典的狀況,因為他們想用維基詞典做一個電子詞典。但是很可惜的,現在中文維基詞典的內容和格式並不完整。中文維基詞典現在是所有語言版本的前10名,而且這個成績是只靠一兩個使用者努力的成果!對於很多內容來說,百科並不是最好的選擇。--KJ(悄悄話) 03:35 2006年6月19日 (UTC)

我覺得可以寫寫看,寫出來如果內容大家覺得適合百科就收在百科,覺得適於辭典就豐富辭典。--ffaarr (talk) 03:44 2006年6月19日 (UTC)
實用與否我不清楚,但肯定你的建議很新穎。如果可行,不妨也考慮談談部首……--Gary Tse 03:51 2006年6月19日 (UTC)
贊成ffaarr兄的意見。在這裡事情總都是要做了才知道可不可行,不做不知道最後會變成怎樣。反正,不管怎樣,總是功不唐捐,即使大家最後決定不放這裡,也可以拿到維基辭典去,總是有好處的。--mingwangx (talk) 05:13 2006年6月19日 (UTC)
(+)支持約定的提案。若以六書分類,個人認為只有象形指事會意三種的文字比較有書寫的價值,其他的最好只挑比較有意義的寫就好了,以免流於形式化。--百楽兎 06:21 2006年6月19日 (UTC)
  • 蠻好玩的,我用繁體字部首的觀點切入,試著寫兩條目看看,不過資料不太好找倒也是。-winertai 07:40 2006年6月19日 (UTC)
每一個漢字都寫成一個條目不大現實,但是的確有些漢字完全可以寫成條目,但是千万不要流於形式,把所有的漢字都寫成條目。我記得以前看到一篇講論文的文章,其中提到曾經有一篇博士論文,只有區區2頁,就是對一個甲骨文字的考證。從這個角度看,要寫一個漢字的條目,功力需要相當深厚呢。(我估計現今如果1篇博士論文只有2頁,恐怕很難拿到博士學位的,呵呵)--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19 2006年6月19日 (UTC)

請看左民安先生的《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滿有趣的一本書。--Mountain 08:27 2006年6月19日 (UTC)

先來改善部首這個條目吧。另外,簡體中文字典不用康熙214部首的,我剛打了上去,詳表請到部首那頁看看。簡體中文第169個部首,是最近才新加入Unicode的U+9FBA(Image:u09fba.png),以翰字左方作為部首,該部首隻佔左半格,右半部分是空白的。(Unicode還有一個佔全格的U+2099D)

不過追溯回以前的中文,在說文解字中,幹、翰等字的部首是「倝」(gàn)字,它除了是部首以外,亦是這兩個字的聲符。大概是因為用處不多,此部首逐漸被其他字典廢了--Hello World! 18:37 2006年6月19日 (UTC)

有空時打算找回《說文解字》來替部首條目增加部首示例。至少「倝」字現已沒有字典用來做部首了。有人知道字怎樣發音嗎?)--Hello World! 13:42 2006年6月22日 (UTC)

Special:Import功能已經開啟--Shizhao 05:58 2006年6月29日 (UTC)

漢字資源[編輯]

[1]上有非常不錯的漢字資源,法語版的很多漢字圖片就是來自這裡--Shizhao 06:36 2006年7月6日 (UTC)

韓語朝鮮語分類[編輯]

應否將韓語朝鮮語分類統一為冠以ko:,例如韓語名詞改成ko:名詞,以求避免韓語朝鮮語名稱分歧?--Jusjih 04:31 2006年7月13日 (UTC)

不用冠以ko:了。視情況分類為韓語、朝鮮語某種名詞,必要時兩者都用。因渭北朝鮮幾乎不用漢字,所以韓文漢字語詞通常分類維韓語某名詞即可。--Jusjih 01:32 2006年8月2日 (UTC)

字母[編輯]

維基詞典中只有少數的字母被列出,而維基百科內已經有很豐富的字母資料,其中一例:拉丁字母,有些適合詞典的內容可以併進來。--61.231.54.86 10:31 2006年8月1日 (UTC)

請問, 這裡提供創建維基詞典的源代碼嗎?[編輯]

如題,現在要做一個類似的詞典,想找一些相關的RDF,PHP的源文件,謝謝!!Xiabin 12:48 2006年8月8日 (UTC)

Wikimedia Incubator的中文名稱投票[編輯]

Wikimedia Incubator的中文名稱投票正在中文維基百科進行中:w:Wikipedia:投票/Wikimedia Incubator的中文名。只要您在任何中文維基媒體計畫中編輯50次以上、參與7天以上都可以投票。 by w:zh:User:笨笨的小B。--218.170.66.181 07:44 2006年8月17日 (UTC)

懇求高手指導,如何轉換錄音檔案[編輯]

日前好友用錄音筆錄下了公司會議重要討論之檔案,請我將它翻譯出來,除了錄音筆所附屬之光碟能夠讀取外,其餘程式卻不能支持,急需有高手指導。敝人的問題是,要如何將屬於(TSH)之錄音檔轉換成一般電腦就能讀取之檔案?請求高手指導,如蒙指導敝不勝感激,謝謝您!

一個維基詞典小計劃[編輯]

希望大家幫忙完成Category:英文常見名稱,完成此一分類之後,就可以使維基詞典有大量有關英文常見名稱的條目增加--Matin Luther 11:07 2006年8月28日 (UTC)

可能增加「只轉字體不換詞」的選項嗎?[編輯]

我目前在澳洲,正在讀翻譯,所上台港大陸同學都有,大家的用語時有出入,但是頗為有趣,比較之下,我覺得這裡的自動轉詞雖是好事,但也可能阻礙了兩岸兩地(及其他地區)中文互相交流的可能性,有可能增加簡體繁體自動轉換但不換詞這種處理方式嗎?Jeremy886 11:17 2006年9月15日 (UTC)

當然可以。例如-{T|;zh-cn:软件;zh-sg:软件;zh-tw:軟件;zh-hk:軟件}-就轉字體不換詞。臺灣通常稱作軟體。--Jusjih 14:24 2006年9月15日 (UTC)

在維基字典中能直接查詢化學轉用名詞德中對翻嗎?[編輯]

我是剛開始用這個網業的. 我需要德中化學轉用名詞對翻.請問有人知道在這裡可以查嗎? 如果可以,怎麼查呢?

Wiktionary的新logo已經評選出來:

我製作了中文版:

--Shizhao 16:38 2006年11月1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