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97DC, 韜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7DC

[U+97DB]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97DD]

漢字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2201():
  • 說文解字
    劒衣也。从韋舀聲。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戌集中》《韋部》 韜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說文》弓衣也。从韋舀聲。《玉篇》劒衣也。《廣韻》藏也。《詩·小雅·彤弓傳》櫜韜也。

    又《周頌·時邁疏》櫜者,弓衣。一名韜弓,故納弓於衣謂之韜弓。

    又《玉篇》義也。

    又《玉篇》韜杠也。《儀禮·鄕射禮》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註》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頸也。

    又《玉篇》寬也。

    又《韻會》與弢同。《前漢·藝文志》《六弢》。《註》師古曰:卽今之《六韜》也。弢與韜同。

    又《集韻》叨号切,音套。臂衣也。《集韻》或作鞱。

    ——《康熙字典

    字源[编辑]

    「韜」從「」「」聲,本義是劍或弓等兵器的外衣。「韋」古常假借用作熟皮義,所以「韜」從「韋」表示材質是皮革。從兵器外衣引申為人或物的外衣,以上含義今作「」。兵器外衣引申出謀略的意思,東西的外衣引申為遮蓋、隱藏、包容。

    「韜」或改意符為近義的「」、「」、「」作「」、「」、「」,「」俗有作「」的,便作「𩏍」,隸楷「」和「」有時混淆,綜合起便可訛作「𩊹」。也有「舀」訛作「」的「𩏋」。「韜」有一異構「」,「韜」和「弢」在《說文》中被認為是不相干的兩個正字,但其實這樣的區分是沒必要的。「韜」《說文》「劒衣也」而「弢」《說文》「弓衣也」,但二字同音也在古籍中通用,實際上它們即異體字,「韜」這個詞應當是泛指兵器的外衣,而區分劍衣和弓衣是《說文》執著於字形了。「弢」右的「𠬢」的來源不明,或冗增一橫作「𢏫」,或隸變作「」形如「𢎼」,「支」形或訛作「」與「」古字同形,或「屮」訛作「」而置於上作「𡸅」。也有改換意符為「」的「𩎢」。

    「套」是「韜」的南北朝俗字,取劍衣弓衣又大又長的性質而造,或直接寫作「𡘷」,「長」或訛作「𡘂」乃至訛成二「」作「」,又有為河套分化的「𣺮」字。

    古代字體(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小篆

    参考[编辑]

    编码[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编辑]

    讀音[编辑]

    翻譯[编辑]

    组词[编辑]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韜

    日語[编辑]

    讀音[编辑]

    朝鮮語[编辑]

    讀音[编辑]

    音讀 (to)

    異體字

    :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