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56DB, 四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6DB

[U+56DA]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6DC]

漢字

漢語數詞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 103 104 108 1012
標準
小寫小写

十千 (馬來西亞、新加坡)
亿 (臺灣)
萬億万亿 (中國大陸)
金融
大寫大写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1766():
  • 說文解字
    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部》 四
    〔古文〕𦉭《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康熙字典

    字源[编辑]

    四。

    「四」本作「」,數字4的指事字,以四橫代指數詞。因為「亖」橫多、不易和「三」區分等原因,春秋文字始見假借同音的「四」為數詞4的例子,「四」為「」初文,鼻息的象形,和「」字相關。秦系文字中「亖」徹底消失,僅有「四」,所以書同文後除「四」外其他異體皆被廢除。

    《說文》古文「𠃢」來自楚文字最常見的「四」形,但形態稍訛,「𠃢」中的橫斷開了。

    古代字體(
    西周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隸辨》
    (清·顧藹吉)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秦系簡牘文字 籀文(大篆) 古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隸書

    筆順[编辑]

    筆順
    0 strokes

    参考[编辑]

    编码[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编辑]

    漢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讀音[编辑]

    国语/普通话
    汉语拼音
    注音符号 ㄙˋ
    国际音标
    通用拼音 sìh
    粤语广州话
    粤拼 sei3si3
    耶鲁拼音 seisi
    国际音标
    广州话拼音 séi³xi³
    黄锡凌拼音 ¯sei¯si
    闽南语
    白话字 sì / sù (白), sù (文)
    台罗拼音 sì / sìr / sù (白), sù (文)
    吴语上海话
    国际音标
    客语
    梅县话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中古音構擬上古音英義
    sijH/*s.lij-s {*s.li[j]-s}/four
    中古音母,三等開,止攝,去聲,
    各家擬音(中古)
    鄭張尚芳 高本漢 李榮 潘悟雲 蒲立本 王力 邵榮芬
    各家擬音(上古)
    高本漢 李方桂 王力 白一平 鄭張尚芳 潘悟云
    Ⅷ/11部 質部 至1部 質1部

    可能的原始漢藏語詞源:
    1. 藏語詞彙:བཞི་
    2. 緬甸語詞彙:လေး
    3. 原始漢藏語詞根:#2409

    翻譯[编辑]

    组词[编辑]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四

    日語[编辑]

    1年級漢字

    日語基數詞
     <  3 4 5  >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讀音[编辑]

    朝鮮語[编辑]

    讀音[编辑]

    訓讀 (neog)
    音讀 (sa)

    越南語[编辑]

    讀音[编辑]

    異體字

    :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