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參見:
U+9752, 青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752

[U+9751]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9753]

跨語言[編輯]

筆順
8 strokes
筆順(日本)
8 strokes

漢字[編輯]

部+0畫,共8畫,倉頡碼:手一月(QMB),四角號碼50227部件組合:⿱

衍生字[編輯]

來源[編輯]

漢語[編輯]

維基百科有以下相關的條目:
  • 青色 (現代標準漢語?)
  • 青藍 (粵語)
  • (文言文)
  • Chhiâng-set (客家語)
  • Chăng-sáik (閩東語)
  • 青色 (吳語)
  • 字源[編輯]

    古代字體(
    西周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古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會意漢字 : (植物的生長) + (硃砂) 。硃砂用作染料,引申為顏色的總稱,本字本義為「植物生長時的顏色」 → 「藍綠色」。

    現代字形中,上部構件簡化作,下部構件變為與無關的類似的字形。二簡字字形基於本字的書法變體。

    詞源1[編輯]

    正體/繁體 /
    簡體
    二簡字 𰀈
    異體

    源自原始漢藏語 *s-riŋ ~ s-r(j)aŋ (生活;存活;產下;生的;綠色的)。與 (OC *sʰleːŋ, *sreŋs, 「活,存活」)、 (OC *sʰaːŋ, 「綠色;藍色」)、 (OC *sleŋs, 「性情,本性」)、 (OC *sleŋs)同源。注意 (OC *sʰaːŋ)可能是 (OC *sʰleːŋ)的古代方言(Schuessler, 2007)。

    發音[編輯]


    註解:jīng - 僅用於青青 (jīngjīng)。
    註解
    • ceng1 - 白讀;
    • cing1 - 文讀。
    註解
    • tiang1 - 白讀;
    • ten1 - 文讀。
  • 贛語
  • 註解
    • qiang1 - 白讀;
    • qin1 - 文讀。
  • 客家語
  • 註解
    • Sixian:
      • chhiâng - 白讀;
      • chhîn - 文讀。
  • 晉語
  • 註解
    • qi1 - 白讀 (e.g. 青菜);
    • qing1 - 文讀。
  • 閩北語
  • 註解
    • cháng - 白讀;
    • chéng - 文讀。
  • 閩東語
  • 註解
    • chăng - 白讀;
    • chĭng - 文讀。
  • 閩南語
  • 註解
    • chhiⁿ/chheⁿ/seⁿ - 白讀;
    • chheng/seng - 文讀。
  • 吳語
  • 湘語

  • 韻圖
    讀音 # 1/1
    聲紐 (14)
    韻類 (125)
    聲調 平 (Ø)
    開合
    四等
    反切
    白一平方案 tsheng
    擬音
    鄭張尚芳 /t͡sʰeŋ/
    潘悟雲 /t͡sʰeŋ/
    邵榮芬 /t͡sʰɛŋ/
    蒲立本 /t͡sʰɛjŋ/
    李榮 /t͡sʰeŋ/
    王力 /t͡sʰieŋ/
    高本漢 /t͡sʰieŋ/
    推斷官話讀音 qīng
    推斷粵語讀音 cing1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qīng
    構擬中古音 ‹ tsheng ›
    構擬上古音 /*[s.r̥]ˁeŋ/
    英語翻譯 green or blue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11362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0
    對應中古韻
    構擬上古音 /*sʰleːŋ/
    注釋

    釋義[編輯]

    1. 藍色;藍綠色
        ―  qīngtiān  ― 
        ―  qīngjīn  ―  呈現藍色的血管
        ―  qīngcǎo  ―  綠色的
      山綠水 / 山绿水  ―  qīngshānlǜshuǐ  ―  藍綠色的山地與河水
      1. 綠色的草木
          ―  qīng  ―  春天時到郊外遊玩(字面意義:「踩踏綠色的草」)
      2. 成熟作物
        黃不接 / 黄不接  ―  qīnghuángbùjiē  ―  新的作物還沒成熟,舊的糧食已經吃完了
    2. 黑色(多指頭髮、布料、絲線等)
      /   ―  qīng  ― 
    3. (閩南語) 綠色
      紅燈 / 红灯 [閩南語泉漳片]  ―  -紅燈 [白話字]  ― 
    4. 茂盛的樣子
    5. 年少年輕
        ―  qīngnián  ― 
        ―  qīngchūn  ― 
    6. 青年 (qīngnián)的簡稱。
      老中  ―  lǎozhōngqīng  ―  老年,中年和青年
        ―  zhīqīng  ―  知識青年
      /   ―  juéqīng  ―  (政治上)「覺醒」的青年
    7. (書面obsolete) 東方
    8. (書面obsolete) 春天
    9. (書面obsolete)
    10. (~州) 青州 (Qīngzhōu)的簡稱。:古代州名,在今山東
    11. 青海 (Qīnghǎi)的簡稱。
      鐵路 / 铁路  ―  Qīng Cáng tiělù  ―  青海至西藏的鐵路
    12. 姓氏
    使用注意[編輯]

    」在文言文中多表示「藍色」和「黑色」,而現代標準漢語中表示「綠色」的義項更多。實際上,「」有種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的感覺。意思上偏綠色的組詞有青山綠水青蘋果;偏藍色的組詞有青天青出於藍

    在粵語中,有時為了避 (hak1)與 (hat1)(「乞討;乞丐」)的諧音,也會用「」來表示「黑色」。如黑衣 (hak1 ji1)與乞兒乞儿 (hat1 ji4-1)幾乎同音,這時就有可能用「」來代替。

    參見[編輯]

    組詞[編輯]

    派生語彙[編輯]

    詞源2[編輯]

    正體/繁體
    簡體 #

    發音[編輯]


    釋義[編輯]

    1. (泉漳話) (chhiⁿ)的另一種寫法。
      1. 新鮮
      2. (指衣物) 漂亮的;整潔

    參考資料[編輯]

    日語[編輯]

    漢字[編輯]

    1年級漢字

    1. 綠色
    2. 藍色
    3. 成熟年輕
    4. 記錄紀實
    5. 東方
    6. 靛青

    讀法[編輯]

    組詞[編輯]

    詞源1[編輯]

    本詞中的漢字
    あお
    一年級
    訓讀
    其他表記
    (舊字體)

    /sawo/ (不確定,可能是組詞時的發音,與詞根不同)/awo//ao/

    源自古典日語,源自原始日語 *awo[1]

    古代複合詞中若在後部,則音變帶有間綴或前綴 -s-。目前尚不清楚/s/是表現了其原始發音(sawo),還是為了避免元音重疊而插入,抑或是有其他原因。/s/也見於 (ame, 古代複合詞中音變作 same) (ine, 稻米, 古代複合詞中音變作 shine)

    鑒於/s/僅出現在詞的中間,再結合語義,/s/可能與朝鮮語中表示所有格的間綴 (-s-)同源;對比德語 -s-

    發音[編輯]

    名詞[編輯]

    (あお) (aoあを (awo)?

    1. 藍色
    2. 綠色
      (あお)(りん)()
      ao ringo
      蘋果
    3. 青信号 (ao-shingō)之簡寫綠燈
      反義詞: (aka)
    4. 毛髮黑色
      • 16031604,《日葡辭書》 (第39頁)[4]
        Auo. アヲ (青) 馬の毛色で, 全体に黒くてみがあり, 両耳の内側に多少白いところのあるもの. この部分の毛も他の部分と同じようにすっかり黒い時には, Curo(黒)と呼ばれる.
      近義詞: 青毛 (aoge)
    5. (紙牌遊戲) 青短青丹 (aotan)之簡寫:帶有藍色短冊 (tanzaku)的三張花札卡牌;也指這三張牌集齊時的 (yaku),值3點
    6. (紙牌遊戲) 天正カルタ (Tenshō karuta)的一張藍色卡牌
    7. 青本 (aohon)之簡寫江戶時代出版的一種通俗繪圖小說草双紙
    8. 青銭 (aosen)之簡寫:明和五年(1768年)發行的寛永通宝四文銭的俗稱
    組詞[編輯]

    諺語[編輯]

    參見[編輯]
    日語中的顏色(いろ) (iro)(布局 · 文字)
         (しろ) (shiro)      (はい)(いろ) (haīro),
    (ねずみ)(いろ) (nezumīro)
         (くろ) (kuro)
                 (あか) (aka) ; (しん)() (shinku),
    クリムゾン (kurimuzon),
    (べに)(いろ) (benīro),
    (くれない)(いろ) (kurenaīro),
    (あかね)(いろ) (akaneiro)
                 オレンジ (orenji),
    (だいだい)(いろ) (daidaīro) ; (ちゃ)(いろ) (chairo),
    (かっ)(しょく) (kasshoku)
                 ()(いろ) (kīro) ; クリーム(いろ) (kurīmuiro)
                 ()(みどり) (kimidori)              (みどり) (midori),
    (あお) (ao)
                
                 シアン (shian) ; (かも)羽色(はねいろ) (kamo no hane iro)              (みず)(いろ) (mizuiro)              (あお) (ao)
                 (すみれ)(いろ) (sumireiro) ; (あい)(いろ) (aīro),
    インジゴ (injigo)
                 マゼンタ (mazenta) ; (むらさき) (murasaki)              ピンク (pinku),
    (もも)(いろ) (momoiro)

    前綴[編輯]

    (あお) (aoあを (awo)?

    1. 成熟的,年輕
    派生詞[編輯]

    專有名詞[編輯]

    (あお) (Aoあを (awo)?

    1. 女性人名
    2. 姓氏

    詞源2[編輯]

    本詞中的漢字
    せい
    一年級
    音讀
    其他表記
    (舊字體)

    源自中古漢語 (中古 tsheng)。

    發音[編輯]

    名詞[編輯]

    (せい) (sei

    1. 藍色

    專有名詞[編輯]

    (せい) (Sei

    1. 女性人名
    2. 姓氏

    詞源3[編輯]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本詞中的漢字
    しい
    一年級
    宋音
    其他表記
    (舊字體)
    𤯝

    未知。讀音可能是來自古典日語或方言。選用漢字對應其宋音 (sōon)[5]

    發音[編輯]

    名詞[編輯]

    (しい) (shii

    1. (罕用古舊神話學) 一種像野獸,據說出現在今福岡山口等地
    2. (罕用古舊神話學) 一種像的野獸,據說出現在吉野山附近地區

    參考資料[編輯]

    1. Thomas Pellard. Ryukyuan perspectives on the proto-Japonic vowel system. Frellesvig, Bjarke; Sells, Peter. Japanese/Korean Linguistics 20, CSLI Publications, pp.81–96, 2013.
    2. 2006大辞林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3. 2002, 京阪系アクセント辞典 (A Dictionary of Tone on Words of the Keihan-type Dialects) (in Japanese), Tōkyō: Bensei, ISBN 978-4-58-508009-1
    4. 土井忠雄 (1603–1604) 日葡辭書 (日語), 東京: 岩波書店, 出版於1980, ISBN 978-4-00-080021-1
    5. 1988年国語大辞典(新装版)(日語),東京小學館

    朝鮮語[編輯]

    漢字[編輯]

    (音訓 푸를 (pureul cheong))

    1. (藍色綠色)的另一種寫法

    參考資料[編輯]

    越南語[編輯]

    漢字[編輯]

    儒字;讀法:thanh

    1. 綠色
    2. 藍色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