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6BBC, 殼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6BBC

[U+6BBB]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6BBD]

漢字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2638(㱿):
    㱿
  • 參考[編輯]

    編碼[編輯]

    」的Unihan資料

    漢語[編輯]

    漢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讀音[編輯]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中古音構擬上古音英義
    quèkhæwk/*kʰˁrok {*[kʰ]ˁrok}/hollow shell, hollow


    註解:ké - 俗讀、新白讀;qiào - 白讀、新文讀;què - 舊文讀。
    註解:khak - 白讀,khok - 文讀。

    • 各地讀音
    語言 地區
    標準漢語 北京 /kʰɤ³⁵/
    /t͡ɕʰiɑu⁵¹/
    哈爾濱 /kʰɤ²⁴/
    /t͡ɕʰiau⁵³/
    天津 /kʰɤ⁴⁵/
    /t͡ɕʰiɑu⁵³/
    濟南 /kʰə²¹³/
    青島 /kʰə⁵⁵/
    /t͡ɕʰyə⁵⁵/
    鄭州 /kʰɤ²⁴/
    西安 /kʰɤ²¹/
    西寧 /kʰu⁴⁴/
    銀川 /kʰə¹³/
    蘭州 /kʰə⁴⁴²/
    烏魯木齊 /kʰɤ⁴⁴/
    武漢 /kʰuo²¹³/
    成都 /kʰo³¹/
    貴陽 /kʰo²¹/
    昆明 /kʰo³¹/
    南京 /kʰoʔ⁵/
    合肥 /kʰɐʔ⁵/
    晉語 太原 /kʰaʔ²/
    平遙
    呼和浩特 /kʰaʔ⁴³/
    吳語 上海 /kʰoʔ⁵/
    蘇州 /kʰoʔ⁵/
    杭州 /kʰoʔ⁵/
    溫州 /kʰo²¹³/
    徽語 歙縣 /kʰɔʔ²¹/
    屯溪 /kʰo⁵/
    湘語 長沙 /kʰo²⁴/
    湘潭 /kʰo²⁴/
    贛語 南昌 /kʰɔʔ⁵/
    客家語 梅縣 /hok̚¹/
    桃源 /hok̚²²/
    粵語 廣州 /hɔk̚³/
    南寧 /hɔk̚³³/
    香港 /hɔk̚³/
    閩語 廈門 (泉漳) /kʰak̚³²/
    福州 (閩東) /kʰɔyʔ²³/
    建甌 (閩北) /kʰu²⁴/
    汕頭 (潮州) /kʰak̚²/
    海口 (海南) /xak̚⁵/

    韻圖
    讀音 # 1/1
    聲紐 (29)
    韻類 (10)
    聲調 入 (Ø)
    開合
    四等
    反切
    白一平方案 khaewk
    擬音
    鄭張尚芳 /kʰˠʌk̚/
    潘悟雲 /kʰᵚɔk̚/
    邵榮芬 /kʰɔk̚/
    蒲立本 /kʰaɨwk̚/
    李榮 /kʰɔk̚/
    王力 /kʰɔk̚/
    高本漢 /kʰɔk̚/
    推斷官話讀音 que
    推斷粵語讀音 hok3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què
    構擬中古音 ‹ khæwk ›
    構擬上古音 /*[kʰ]ˁrok/
    英語翻譯 hollow shell, hollow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7419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0
    對應中古韻 㱿
    構擬上古音 /*kʰroːɡ/
    注釋

    現代標準漢語讀音註:

    1. 俗讀ké借自長江諸方言Template:來源請求以及老國音新國音中的訛化;白讀qiào爲北京音;原中原音què今多改用「㱿」字。後兩者均是北方諸官話方言的傳統讀音。
    2. 1912年;1915年《辭源》均正音quèㄑㄩㄝˋ(北方諸官話方言傳統文讀);1919年《國音字典》正音koh~kōㄎㄛ(老國音);1935年《王雲五大辭典》quèㄑㄩㄝˋ、kēㄎㄜ、kéㄎㄜˊ三讀;1937年《辭海》改回正音quèㄑㄩㄝˋ;1947年《國語辭典》quèㄑㄩㄝˋ、kéㄎㄜˊ、qiàoㄑㄧㄠˋ三讀(增錄北京話傳統白讀)。
    3. 中國大陸地區:1963年以kéㄎㄜˊ爲白讀、qiàoㄑㄧㄠˋ爲文讀;1988年正音qiào;1989年起改回文白兩音,以kéㄎㄜˊ爲主要讀音。今qiàoㄑㄧㄠˋ在北京附近具優勢,quèㄑㄩㄝˋ在關中地區具優勢。
    4. 臺灣地區:quèㄑㄩㄝˋ、kéㄎㄜˊ、qiàoㄑㄧㄠˋ三讀沿用至1984年《中文形音義綜合大字典》、1985年《大辭典》,但今天已統讀kéㄎㄜˊ。

    翻譯[編輯]

    組詞[編輯]

    見:附錄:漢語詞彙索引/殼

    日語[編輯]

    新字體

    舊字體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讀音[編輯]

    朝鮮語[編輯]

    讀音[編輯]

    音讀 (kak)

    越南語[編輯]

    讀音[編輯]

    異體字

    :若字形無法正常顯示,請安裝Unicode擴展字形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