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

维基词典,自由的多语言词典

汉语[编辑]

写法[编辑]

规范字简化字):(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
繁体字(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
国字标准字体(台湾)
香港标准字形(香港、澳门)

读音[编辑]

国语/普通话
汉语拼音 tiǎoxìn
注音符号 ㄊㄧㄠˇ ㄒㄧㄣˋ
国际音标
通用拼音 tiǎo sìn
粤语广州话
粤拼 tiu1 yan6
耶鲁拼音 tīu yahn
国际音标
广州话拼音 tiu¹ yen⁶
黄锡凌拼音 ˈtiu _yan



释义[编辑]

  1. 挑起事端,企图引起争斗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曾以闻之夏贵溪,夏大喜,因议举兵出搜,如吕谋。分宜以挑衅起祸,间之世宗,两公俱死西市。”
    • 明·华阳散人《鸳鸯针》:“老父临行谓学生曰:‘乡人有心挑衅久矣,你此行若中进士,他就中止;若不中进士,恐有不能忘情者。你须努力博个进士,以慰父望。今日轺发之日,即汝父睁眸之日也。’”
    •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贫道二人乃东海蓬莱岛炼气散人孙德、徐仁是也。方才我兄弟偶尔闲游湖海,从此经过,因见姜文焕欲进此关,往孟津会合天下诸侯,以伐当今天子;此是姜尚大逆不道,以惶惑之言挑衅天下诸侯,致生民涂炭,海宇腾沸。此天下之叛臣,人人得而诛之者也。”
    • 清·罗惇曧《中俄伊犁交涉始末》:“西洋挠我政权,东洋思启封疆,今俄人又故挑衅端,若更忍之让之,从此各国相逼而来,至于忍无可忍,让无可让,又将奈何?”
    • 清·罗惇曧《拳变馀闻》:“甚有谓二十日洋人攻击大沽炮台,系裕禄令拳匪攻紫竹林,先行挑衅等语。此说或者众怨攸归,未可尽信。而诳报军情,竟与提督董福祥诈称使馆洋人焚杀尽净,如出一辙。”
    • 蒋中正《苏俄在中国》:“所以他在我们革命军进入黄河流域的山东省区时,他就借口保侨,出兵青岛、济南,无端挑衅,横阻我军北进。后来我们国民革命军,竟于当年收复整个东北,完全统一了中国,这是他们所梦想不到的。”
    • 黄文博 等《南瀛探索》:“1636年以前,蔴豆社附近已有些中国人居住,对荷兰人也相当了解,荷兰人甚至认为,蔴豆社人对荷兰的挑衅,是因中国人的煽动。”

翻译[编辑]

越南语[编辑]

  1. khiêu hấn挑衅]的汉字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