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Wihwang/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阿
㈠ā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
㈡ē
①〈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
②〈名〉山湾。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③〈名〉屋角翘起来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
④〈动〉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贵,地位高的人。)
⑤〈动〉偏私;袒护。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引〗亲近。《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
⑥通“婀”。柔软而美丽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难,茂盛的样子。)
㈢hē通“呵”。斥责。《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

哀
āi
①<形>悲痛;伤心。《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柳毅传》:“词毕,又~咤良久。”《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而后人~之。”〖又〗<形意动>以……为哀。《殽之战》:“秦不~吾丧而伐吾同姓。”
②<动>怜悯;同情。《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捕蛇者说》:“君将~而生之乎?”
③〈名〉丧事。《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泣之而去。”【哀感顽艳】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哀毁骨立】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鸿】1、哀鸣的大雁。2、比喻无家可归、呻吟呼号的灾民。洪昇《长生殿·收京》“堪惜,征调千家,流离百室,~满地悲戚。”";

埃
āi
①<名>尘土。《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不见咸阳桥。”
②<名>泥土。《劝学》“上食~土,下饮黄泉。”";

挨
㈠āi
①<形>挨次;顺序次序。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家人~排于船首,以多为胜。”
②<动>靠近;紧挨着。《红楼梦》六十七回“宝玉忙走到床前,~着黛玉坐下。”〖又〗<动>依靠。佚名《争报恩》二折:“倚仗着你那有官有势,忒欺负我无靠无~。”
③<动>蹭;摩擦。单宇《菊坡丛话》:“宋公见野牛就木~痒。”〖又〗<动>挤。《水浒传》第三回:“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满在十字路口。”
㈡ái
①<动>忍受。《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不的。”
②<动>困难地渡过。文天祥《满天红·和王昭仪》:“燕子楼中,又~过几番秋色。”
③<动>勉强支持。吴敬梓《儒林外史》:“一步一~,~到庵门口。”
④<动>拖延。《朱子语类·论治道》:“~得过时且过。”";

欸
㈠ái<动>感叹。《涉江》:“~秋冬之绪风。”(绪风,余寒未尽的风。)
㈡ǎi【欸乃】ǎinǎi摇橹声。柳宗元《渔翁》:“~一声山水绿。”";

蔼
㈠ǎi
①<形>树木茂密的样子.裴铏《题文翁石室》:“古柏尚留今日翠,高眠犹~旧时青.”〖又〗盛多的样子杜甫《雨》:“行云递崇高,飞雨~而至.”
②<形>和蔼;善美.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如也.”
③<动>笼罩;遮蔽.朱淑贞《弔林和靖》:“不识酌泉拈菊意,一庭寒翠~空祠.”
④<名>通“霭”.云气.江淹《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虚堂起青~,崦嵫生暮霞.”〖又〗<形>云集的样子.《管子·侈靡》:“~然若夏之静云.”【蔼蔼】ǎiǎi1.众多的样子.左思《咏史》:“峨峨高门内,~皆王侯.2.茂盛的样子.”束皙《补亡》:“瞻彼祟丘,其林~.”3.月光微暗的样子.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兮,若云秋之降霜.”";

霭
ǎi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艾
㈠ài
①<名>植物名,即艾蒿,叶可灸病。《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也。”《诗经·采葛》:“彼采~兮。”
②<名>绿色。范晔《董宣执法》:“赐~绶,葬以大夫礼。”〖又〗<名>灰白色。元稹《郡斋感怀见奇》:“~发衰容惜寸辉。”
③<名>对老年人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说幼,学。……五十曰~,服官政。”
④<形>美好。《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
⑤<动>停止。《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也。”
㈡yì
①<动>通“刈”,割。《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草菅~草菅然。”
②<动>铲除,杀害。《左传·哀公元年》:“亦不~杀其民。”
③通“乂”,治理;安定。《史记·越世家》:“至于今诸夏~安。”【艾服】yìfú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宫刑。";

爱
ài
①<动>喜爱.《师说》:“~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形>亲爱的;心爱的.《柳毅传》:“见大王~其女牧羊于野。”
③<动>爱护.《陈涉世家》:“吴广素~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动>怜惜;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重伤,则如勿伤。”
⑤<动>爱惜.《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身。”
⑥<动>吝啬.《齐桓晋文之事》:“吾何~一丰?。”
⑦<动>爱好.《阿房宫赋》:“秦~纷奢,人亦念共家。”【爱服】心甘情愿地服从.";

隘
ài
①<形>狭窄;也指人气量小.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情~辞蹙,不知所裁.。”
②<名>险要的地方.张衡《东京赋》:“不恃、~害。”è
①<动>阻挡;阻止.《战国策》:“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之。”[又]阻塞;阻隔.《战国策》:“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之。”
②<形>穷困;窘迫.《新序·杂事》:“常思困~之时,必不骄矣。”
③<形>疲弱;萎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乃禽也。”(禽:“擒”)【隘慑】àishè极度悲伤.《荀子·礼论》:“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伤生。”";

碍
ài
①<动>阻止;阻挡。《法言·问道》:“圣人这所以治天下,~诸礼乐也。”
②<名>障碍。《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
③<动>妨碍;妨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

叆
ài
①<形>浓云密布。欧阳修《和徐生假山》:“~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又】指云。王夫之《九昭·汩征》:“骇哀吟之宵鼯兮,郁薄霄乎夕~。”
②<形>香烟缭绕。苏轼《满庭芳》:“香~雕盘寒生冰筯。”【叆叆】àiài浓重;茂密。袁士元《游东湖醉中歌》:“兴尽归来月犹在,盘礴解装春~。”【叆叇】yǐdài1.云多的样子。黄庭坚《醉蓬莱》:“对朝云~,暮雨霏微,乱峰相依。”2.不晴朗或不明晰。陆葇《游白云山记》:“望城中越秀山,林木~。”3.眼镜的别称。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叆霼】yǐxì依稀,不明的样子。木花《海赋》:“故可仿像其色,~~其形。”(仿像:仿佛。)";

暧
ài
①<形>昏暗.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颓阳照通津,夕阴~平陆。”
②<形>隐蔽.陶渊明《时运》:“山涤绦霭,宇~微霄。”
③<形>滋润;温和.唐太宗《元日》:“高轩~春己,邃阁媚朝光。”【暧暧】1.昏暗不明.潘岳《寡妇赋》:“时~而向昏兮,日杳杏而西匿。”2.隐隐约约.《归田园居》:“~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表茂密.陶渊明《归田园居》:“淙淙悬溜,~荒林。”";

僾
ài
①<形>草木茂盛。曹植《临观赋》:“丘陵崛兮松柏青,南国~兮果载荣。”
②<动>隐蔽,遮掩。《晋书·乐志上》:“祗之出,~若有。”
③<名>通“馤”。香气;香。江淹《萧道成诔》:“誉馥区中,道~岷外。”【僾僾】昏暗不明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诛风伯而刑雨师。”《汉书》作“暧暧”";

安
ān
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安厝】1.安葬.《三国志·蜀书·先主甘皇后传》:“园陵将成,~有期。”2.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毕,亲友散去。”【安堵】安居;不受骚扰.《三圉志·魏书·钟会传》:“百姓士民,~旧业。”也作“案堵”“按堵”。";

谙
àn
①<动>熟悉.《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引]<动>熟记《南史·陆澄传》:“虽复一览便~,然见卷轴未必多仆。”
②<动>尝;经历;经受.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残灯明灭枕头敲,~尽孤眠滋味。”";

媕
ān
①<形>随和他人,无主见。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娿。”
yǎn
①<形>眉目传情的样子。《说文·女部》:“~,女有心~~也。”";

盦
ān
①<名>古器皿的盖子。《说文·皿部》:“~,覆盖也。”
②<名>古时盛食物的器具。陶宗仪《辍耕录》:“古器这名,则有……壶,~,瓿。”
③通“庵”。多用于古时的文人的书斋名或人名。";

闇
àn
①<动>蒙蔽;遮盖。《水经注·江水》:“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日。”【又】埋没;不行于时。《后汉书·班彪传》:“由是《乘》《梼杌》之事遂~,而《左氏》《国语》独章。”
②<形>愚昧;糊涂。《后汉书·赵咨传》:“况我鄙~,不德不敏。”【又】不知晓,不懂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识人情,~于机宜。”
③<动>闭门。《梁书·乐蔼传》:“方见蔼~阁读书。”
④<形>通“暗”,比喻政治黑暗或社会动乱。
⑤通“黯”,深黑色。《齐民要术·杂说》:“深则年久色~也。”
yǎn通“奄”,忽然。傅毅《舞赋》:“翼尔悠往,~复辍已。”
ān通“谙”,熟悉。王谠《唐语林·政事下》:“军镇道里与骑卒之数,皆能~计之。”
yīn通“瘖”,闭口不说话。《榖梁传·文公六年》:“上泄则下~。”";

岸
àn
①<名>水边高处.《诗经·卫风·氓》:“淇则有~,隰则有伴。”
②<名>山崖;台阶.《西京赋》:“襄~夷塗,脩路峻险。”
③<形>高;高峻.《苦斋记》:“山田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外而臼中。”
④<形>高傲.黄庭坚《定风波》:“莫笑老翁犹气~。”【岸忽】傲慢.【岸帻】帻,仓头的巾.指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无拘无束,豪放洒脱的样子.李白《醉后》:“日暮~归,传呼隘阡陌。”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葛衣~,精神如虎,目光烂射人,望舟中告别。”";

按
àn
①<动>用手压或摁.《活板》:“以一平板~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动>抚;握.《鸿门宴》:“项王~剑而跽。”
③<动>压抑.《赤壁之战》:“何不~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动>控制.《周五夫军细柳》:“于是天子乃~辔徐行。”
⑤<动>止.《失街亭》:“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乓不行。”
⑥<动>查看;巡察.《雁荡山》:“~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⑦<动>审查;查究.《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诛五人。”【辨】按,抑.都有向下压的意思,但“抑”比“按”程度重,并且常用于抽象意义。【按比】核定户籍时检查年貌,也作“案比”.《后汉书·江革传》:“每至岁时,县当~。”";

案
àn
①<名>盛食物短腿不把盘.《长亭送别》:“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齐眉。”
②<名>几案,矮长桌.《赤壁之战》:“因拔刀斫前奏~。”《熟读精思》:“凡读书,需整顿几~。”
③<名>文书;案卷.《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④<动>通“按”.用手压或摁.《订鬼》:“则梦见夫人据~其身哭矣。”
⑤<动>通“按”.察看;考察.《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⑥<动>按照,依照.《荀子·不苟》:“国乱而治之者,非~乱而治之之谓也。”
⑦<连>于是;就.《荀子·臣道》:“是~曰是,非~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

暗
àn
①<形>昏暗;无光亮。《游褒禅山记》:“至于山~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形>愚昧;糊涂。《隆中对》:“刘璋~弱。”
③<形>。隐秘.《琵琶行》:“别有忧愁~恨生。”
④<形>私下里,不露形迹地。《群英会蒋干中计》:“遂将书~藏于衣内。”
⑤<形>悄悄地;轻轻地。《琵琶行》:“寻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暗蔼】1.众盛貌。扬雄《甘泉赋》:“傧~兮降清坛,瑞镶兮委如山。”2.遥远貌。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昧】1.含糊,不鲜明。《论衡》:“明著其文字,不当~。”2.愚昧.陈子昂《谏用刑书》:“愚臣~,窃有大惑。”3.隐秘之事.《汉书·王商传》:“天子以为~之过,不足以伤大臣。”";

黯
àn
①<形>深黑色。《采草药》:“花过而采,则根色~恶。”
②<形>昏暗。蒲松林《山市》:“又其上,则~然缥渺,不可计其层次矣。”
③<形>情绪低落,沮丧。柳永《玉蝴蝶》:“~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昂
áng
①<动>举起;仰起.《核舟记》:“矫酋~视。”
②<动>抬高。《促织》:“~其直,居为奇货。”
③<动>振奋。《五人墓碑记》:“激~大义,蹈死不顾。”【昂藏】ángcáng仪表琳伟,气度不凡样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绣衣柱史何~,铁冠白笔横秋霜。”【昂霄】ángxiāo高出霄汉,形容才能杰出。";

盎
àng
①<名>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农政全书·开垦上》:“江南园地最贵,民间莳葱薤于盆~之中。”
②<形>丰厚,洋溢。《徐霞客游记》:“溪环石映,佳趣~溢。”【盎盎】1.盈缢。苏轼《新酿桂酒》:“捣香筛辣入瓶盆,~春溪带雨浑。”2.和盛。《韩诗外传》“从前视之,~乎似有王者。”";

敖
áo
①<动>遨游;现耍。《后汉书·张衡传》:“愁蔚蔚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愉~。”
②<动>通“熬”,煎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政苛刑峻,天下~然若焦。”
③<形>通“嗷”,声音嘈杂,喧闹。《荀子·强国》:“百姓讙~,则从而执缚之。”
④<动>通“翱”,翱翔。《后汉书仲长统传》:“~翔太清,纵意容治。”
⑤<名>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新唐书·李密传》:“~庾之藏,有时而赐。”
⑥<名>地名。”
⑦<名>姓。ào
①<形>通“傲”,傲慢。《荀子·强国》:“百姓劫则致畏,嬴则~上。”
②<动>调笑,戏弄。《汉书·东方朔传》:“白公卿在位,朔皆~弄,无所为屈。”【敖敖】áoáo1.身体魁梧。《诗经·卫风·硕人》:“硕人~,说于农郊。”2.声音嘈杂.《潜夫论·贤难》:“无罪无辜,谗口~。”【敖民】áomín游民。《汉书·食货志上》:“朝亡废官,邑亡~,地亡旷土。”【敖倪】áoní轻慢;轮蔑。《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于万物。”";

嗷
áo见“嗷嗷”“嗷嘈”【嗷嗷】1.哀鸣声。《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2.哀怨或愁叹声。《三国志·魏书·董卓传》:“百姓~,道路以目。”3.嘈杂声。曹植《美女篇》:“众人徒~,安知彼所欢。”【嗷嘈】áocáo声音嘈杂,喧嚣。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太常楼船声~,问兵刮寇趋下牢。”";

遨
áo<动>游玩;游荡。苏轼《赤壁赋》:“挟飞天以~游,抱明月而长终。”【遨头】宋代成都自正月到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

聱
áo
①<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新唐书·元结传》:“彼诮以~者,为其不相从听。”
②<形>文词念着不顺口。《朱子语类》:“某尝患《尚书》难读,后来先将文义分明者读之,~讹者且未读。””【聱牙】1.文词艰涩,读不顺口。《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2.违背;抵触;不和谐。苏轼《上皇帝书》:“其间一事~,常至终身沦弃。”3.树枝长短不齐,错综突起。朱熹《枯大》:“百年蟠木老~,偃蹇春风不肯花。”【聱岈】áoyá形容山势突兀。柳宗元《晋问》:“其高壮则腾突撑拒,~郁怒。”";

謷
ào
①<动>毁谤,诬蔑。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至以相訾~。”
②<形>高大。《庄子·德充符》:“~乎大哉,独成其天。”【引】志向远大,与众不同。《庄子·大宗师》:“~乎其未可制也。”
ào
①<形>通“傲”,傲慢;骄傲。《庄子·天地》:“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然不顾。”【謷謷】1.哀怨或愁叹声。《汉书·食货志上》:“天下~,陷刑者众。”2.糼鸟待母哺食的鸣叫声。《汉书·东方朔传》:“声~者,鸟哺鷇也。”3.信口开河。王逸《九思·怨上》:“令尹兮~,群司兮浓浓。”";

鏖
áo
①<动>激战,苦战。《汉书·霍去病传》:“合短兵,~皋兰下。”
②<形>喧扰。黄庭坚《仁亭》:“市声~午枕,常以此心观。”
③<动>通“熬”,久煮。苏轼《老饕赋》:“久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糟】1.拼死杀敌。2.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3.肮脏,不干净。";

媪
ǎo
①<名>对老年妇女的敬称。《触龙说赵太后》:“老臣以~为长安君计短也。”
②<名>泛指妇女。《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给事平阳侯家中,与侯妾卫~通,生青。”
③<名>地神。《汉书·礼乐志》:“后土富~,昭明三光。”";

奥
ǎo
①<名>室内西南角,古人设神主或尊长居坐的地方。《后汉书·周磐传》:“与我讲于阴堂之~。”【引】室内深处。《淮南子·时则训》:“凉风始至,蟋蟀居~。”【又】幽深隐秘或机要地方。扬雄《太玄经·文》:“酋考其亲,冥反其~。”
②<形>深。《明史·广西土司传》:“其中多冥岩~谷。”
③<形>深奥。王安石《诗义序》:“微言~义,既自得之。”
④<名>主人。《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引】主事人。《礼记·礼运》:“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也。”
⑤<名>灶王神。《礼记2礼器》:“夫~者,老妇之祭也。”
⑥<名>猪圈。《庄子·徐无鬼》:“吾未尝为牧,而牂生干~。”
yù
①<名>通“澳”,水边弯曲的地方;浑浊。《诗经·卫风·淇澳》:“瞻彼淇~,绿竹猗猗。”
②<形>通“燠”热,温暖。《诗经·小雅·小明》:“日月方~。”
③<名>可居住的地方,后作“墺”。《汉书·地理志上》:“九州逌同,四~既宅。”【奥草】àocǎo长得很深的丛生杂草。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石焉,翳于~。”【奥援】àoyuán得力的靠山。《新唐书·李逢吉传》:“结守澄为~,自是肆志无所惮。”【奥赜】àozé奥秘,深奥。指精深微妙的义蕴。许敬宗《细封禅表》:“参三才之~,验百神之感通。”";

骜
ào
①<名>骏马。《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
②<形>通““傲”,傲慢;轻视。《韩非子·十过》:“夫智伯之为人也,好刊而~愎。”";

墺
ào
①<名>可居住的地方。《汉书·地理志》:“奥,读曰~,谓土之可居者也。”
②水边。《字汇·土部》:“~,地近水涯者。”";

懊
ào<形>烦恼;悔恨。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恼人心不如石。”
yù<形>内心悲伤。嵇康《琴赋》:“含哀~咿,不能自禁。";

巴
bā
①<名>一种大蛇,篆体巴字似蛇形。《山海经·海内南经》:“~蛇食泉,三岁而其骨。”
②<名>古国名。《过秦论》:“西举~蜀。”
③<动>热切盼望。《智取生辰纲》:“~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④<动>紧贴;靠近。《孙吾空三打白骨精》:“前不~村,后不靠店。”";

羓
bā<名>干肉,腊肉。《水浒传》:“将精肉片为~子。”【引】泛指干食品。杨万里《初食太原生蒲萄时十二月二日》:“淮北葡萄十月熟,纵可作~也无肉。”";

拔
bá
①<动>拔起;抽出。《垓下之战》:“力~山兮气盖世。”《鸿门宴》:“项庄~剑起舞。”
②<动>选拔;提拔。《出师表》:“是以先帝简~,以遗陛下。”《陈情表》:“过蒙~擢,宠命优渥。”
③<动>突出;超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势~五岳掩赤城。”
④<动>攻下;攻取。《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石城。”【拔萃】1.指才能突出。《三国志·蜀书·蒋琬传》:“琬出类~,处群僚之右。”2.指唐代破格考核授予官职制度.《新唐书·选举志下》:“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中者即授官。”【拔茅】指引荐推举。【拔薤】比喻铲除豪强暴族。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拔尤】选拔超众的人才.";

跋
bá
①<动>翻山越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山川。”
②<动>踏;踩。《进学解》:“~前踬后,动辄得咎。”
③<名>一种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④<形>专横.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而遂乘资~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把
bǎ
①<动>握,持,拿。《卖炭翁》:“手~文书口称敕。”
②<动>专权,控制。《狱中杂记》:“以~持公仓,法应立决。”
③<动>把守。《失街亭》:“街亭有兵守~。”
④<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先去街上买~解腕刀。”
⑤<介>将;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西湖比西子。”
⑥<动>给。《范进中举》:“都~与你去丢在水里。”【把酒】手持酒杯。杜甫《重过何氏五首》:“斯游恐不遂,~意茫然。”【把袂】握人手臂,以示亲热。梁元帝《与萧挹书》:“何时~,共披心腹。”【把盏】举杯劝酒。";

罢
bà
①<动>罢免。《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
②<动>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既竭吾才。”
③<动>结束。《琵琶行》:“曲~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廉颇蔺相如列传》:“既~归国。”【又】完;尽.《朝天子·咏喇叭》:“只吹得水尽鹅飞~。”
pí<形>通“疲”。《过秦论》:“率~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论积贮疏》:“~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矲
bà<形>低矮;短小。陆游《藏丹洞记》:“地中获瓦缶~矮,贮丹砂云母奇石,或料然类黄金。”";

霸
bà
①<名>古代诸侯的盟主。《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五~之伐也。”
②<动>称霸。《垓下之战》:“遂~有天下。”
③<动>出群超众。《文心雕龙·事类》:“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
④<形>蛮横。《窦娥冤》:“要~占我为妻。”【霸业】统一天下或称霸一方的事业。";

白
bái
①<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质而黑章。”
②<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问。”
③<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④<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犹无益也。”
⑤<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不各。”
⑥<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公姥,及时相遣归。”
⑦<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来逛逛呢便罢。”
⑧<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衣】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戒君勿言也。”";

百
bǎi
①<数>十个十。
②<数>概数。《谋攻》:“是故~战~胜,非善之善者也。”【百司】朝中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

捭
bǎi
①<动>两手横击。庾信《竹枝赋》:“拉虎~熊,予犹稚童。”
②通“摆”,摆弄。卢仝《蚀》:“角插戟,尾~风。”
bòi通“擘”,分开;撕裂。《礼记·礼运》:“其燔黍~豚。”【引】排去。《淮南子·要略训》:“外天地,~山川。”";

败
bài
①<动>毁坏;颓坏。《左传·僖公十五年》:“涉河,侯车~。”【又】<形>毁坏的。《促织》:“于~丛草处,探石发穴。”
②<形>腐败,凋残。《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絮其中也哉?”《芙蕖》:“只有霜中~叶,零落难堪。”
③<动>毁弃;背弃。《过秦论》:“于是从散约~,争割地而赂秦。”
④<动>失败,指打败仗,亦指事情不成功。《殽之战》:“秦师轻而无礼,必~。”【又】<动使动>使……失败。《殽之战》:“~秦师于殽。”【败北】溃败。北,回头跑,溃散。《史记·刺客列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

拜
bài
①<动>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两手合于掌于胸前,头低到挨着手,后世指下跪叩头。《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表以闻。”《鸿门宴》:“哙~谢,起,立而饮之。”【又】拜见;谒见。。《孔雀东南飞》:“上堂~阿母。”
②<动>授给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又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③<动>接受任命。《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首】跪下拱手及地,头俯在手上的一种礼节。";

稗
bài
①<名>稻田杂草。《左传·定公十年》:“若其不用,用秕~也。”
②<形>卑微。【稗史】记录轶闻琐事之书。魏源《寰海后十首》:“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情。”";

班
bān
①<动>分发。《尚书·舜典》:“~瑞于群后。”【又】分开;摊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荆相与食。”
②<动>颁布。《汉书·翟方进传》:“制礼乐,~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形>分离的,离群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马鸣。”
④<动>排列。《韩非子·存韩》:“~位于天下。”
⑤<名>等级;次第。《隋书·百官志》:“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
⑥<名>通“斑”,杂色。《离骚》:“纷縂縂其防合兮,~陆离其上下。”";

般
bān
①<动>还;回。《汉书·赵充国传》:“而明主~师罢兵,万人留田。”
②<动>移动;搬运。《旧唐书·裴延龄传》:“自冬历夏,~载不了。”
③<动>相连。《汉书·礼乐志》:“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纵纵。”
④<量>样,种类。王建《宫词》:“云驳花骢各试行,一~毛色一~缨。”
⑤<动>通“班”,分给,赏赐。《墨子·尚贤中》:“~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
⑥<形>通“斑”,杂乱。《汉书·贾谊传》:“~纷纷其离此邮兮,亦夫子之故也。”
pán
①<动>盘旋;旋转。《礼记·投壶》:“宾再拜,受,主人~还曰辟。”
②<形>通“忭”,快乐;高兴。《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矣。”
③<形>通“泮”,水边高处。《史记·封禅书》:“鸿渐于~。”【般般】1.形容斑纹很多。司马相如《封禅文》:“~之兽,乐我君囿。”2.同样,一样。方干《海石榴》:“亭际夭日日秆,每朝颜色一~。”【般首】猛虎的头。【般辟】盘旋进退,形容古人行礼时的一种姿态。【般礴】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即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庄子·田子方》:“今国家闲暇,及是时,~怠敖,是自求祸也。”";

颁
bān
①<动>分赐;分赏。《记王忠肃公翱事》:“戟行皇~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②<动>发布,颁布。《礼记·明堂位》:“制礼作乐,~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形>通“斑”。《齐桓晋文之事》:“~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颁首】对长官清明不扰民者的美称。";

斑
bān<名>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晋书·王献之传》:“管中窥豹,时见一~。”";

阪
bǎn<名>山坡。《诗经?·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元稹《当来日大难行》:“当来日,大难行,前有~,后有坑。”";

板
bǎn
①<名>木板。《狱中杂记》:“求脱械居监外~屋,费亦数十金。”【又】泛指扁而平的片状物。《活板》:“先设一铁~。”
②<名>通“版”,印刷的字版。《活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
③<名>乐器中打节拍的板。《柳敬亭传》:“亡国之恨顿生,檀~之声无色。”
④<名>板子,旧时笞刑刑具。关汉卿《金线池》:“既然韩解元在此替你哀告,这四十~便饶.。”
⑤<形>呆板;不灵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者,腕弱笔痴。”
⑥<形>板结。宋应星《天工开物》:“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土,则不复生。”
⑦<形>不通融。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张板知名》:“时人以其执法,号为张~。”【板荡】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定。《晋书·惠帝纪论》:“生灵~,社稷丘墟。”";

版
bǎn
①<名>筑墙用的夹板。《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焉。”
②<名>古时写字用的木片。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其制如~牍而高广。”
③<名>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三国志·吴·朱治传》:“权常亲迎,执~交拜。”【版曹】户部的别称。";

办
bàn
①<动>办理;治理。《史记·项羽本纪》:“项粱常为主~。”(主,主持)
②<动>处罚;惩戒。《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君信可人,必能~贼者也。”
③<动>做成;具备。《孤儿行》:“大兄言~饭,大嫂言视马。”《赤壁之战》:“船,粮,战俱~。”
④<动>对仗。《赤壁之战》:“卿能~之者诚决。”
⑤<动>创设。《冯婉贞》:“是年谢庄~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⑥<动>置;筹措。《乐府诗集·陇西行》:“促令~粗饭,慎莫使稽留。”";

半
bàn
①<名>一半,二分之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曾无一言~词送我。”
②<名>中间。《登泰山记》:“~山居雾若带然。”
pàn<量>大块。《汉书·李陵传》:“令军人持二升糒,一~冰。”【半壁】1.墙的一半.2.半边。刘沧《雨后游南门寺》:“~楼台秋月迥,一川烟水夕阳平。”";

伴
bàn
①<名>同伴;伙伴;伴侣。《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好还家。”
②<动>陪伴;陪着。屈原《悲回风》:“~张弛之信期。";

邦
bāng
①<名>诸候的封国,泛指国家。《季氏将伐颛臾》:“~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②<动>分封。柳宗元《封建论》:“~群后。”(后,即诸侯)【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邦君】地方长官,指太守丶刺史等。【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

浜
bāng<名>小河沟。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城邑》:“小~别派,旁夹路衢。”";

榜
bǎng
①<动>捶打;捶击。司马迁《报任安书》:“受~棰。”
②<名>木牌;匾额。《世说新语·巧艺》:“魏明帝起殿,欲安~,使仲将登梯题之。”
③<名>告示,公布的名单。杜牧《及策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未花开。”【又】张贴告示。《汉书·崔骃传》:“开鸿都门~卖官爵。”
bàng<名>矫正弓箭的工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檠者,所以矫不直也。”
bàng<名>划船用的工具。《涉江》:“齐吴~以击汰。”【又】<动>划(船)。《宋书·朱百年传》:“辄自~船送妻还孔氏。”【榜歌】舟人之歌。【榜掠】用鞭子或板子拷打。《汉书·孙宝传》:“下狱复治,~将死卒无一辞。”";

牓
bǎng
①<名>牌匾;匾额。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双回三足乌。”
②<名>告示;文告。《北齐收·马嗣明传》:“数处见~,云有人家女病。”
③<名>题写。刘挚《临湘县阅武亭记》:“据以大亭,~曰‘阅武’,以时临视其艺。”
fáng通“妨”,妨碍。《论衡·自纪》:“母骊犊骍,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奇人。”";

傍
bàng<动>靠近;临近。《木兰诗》:“双兔~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又】依靠;依附。《晋书·王彪传》:“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先代耳。”
pàng
①<名>旁边;侧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张衡传》:“~行八道,施关发机。”【傍妻】妾。《汉书·元后传》:“好酒色,多取~。”";

谤
bàng
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动>毁谤。《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立之于朝。”【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2.专指《史记》";

徬
páng同“彷”。见“徬徨”。
pàng<动>附行。《周礼·地官·牛人》:“与其牵~。”【徬徨】同“徬徨”。来回走动,心神不定。";

磅
páng见“磅礴”。【磅礴】广大无边际。《宋史·乐志八》:“~罔测。”【引】充满。文天祥《正气歌》:“是气所~,凛烈万古存。”";

包
bāo
①<动>裹;包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店小二将手帕~了头。”《范进中举》:“即便~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
②<动>包括;包容。《过秦论》:“席卷天下,~举宇内。”【又】包藏。《雁荡山》:“皆~在诸谷中。”";

褒
bāo
①<名>宽大的衣襟。《淮南子·汜论》:“岂必~衣博带。”李白《嘲鲁儒》:“秦家丞相府,不重~衣人。”
②<动>表扬;赞扬。《汉书·王成传》:“宣帝最先~之。”《答李翊鸪》:“非敢~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宝
bǎo
①<名>宝物;珍贵的东西。《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也。”【又】<名意动>以……为宝;珍视;珍爱。《孟子·尽心》:“~珠玉者,殃必及身。”
②<名>泛指珍贵的事物。《过秦论》:“不爱珍器重~肥沃之地。”
③<形>珍贵的。《涉江》:“被明月兮珮~璐。”【宝刹】1.佛塔。2.泛指佛寺.【宝眷】对他人眷属的敬称。【宝祚】帝座。";

保
bǎo
①<动>抚养。《论贵粟疏》:“虽慈母不能~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②<动>保卫;保守。《隆中对》:“若跨有荆、益,~其岩阻。”《失街亭》:“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之。”【又】<动>守住;保住。《原君》:“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此产业。”《谭嗣同》:“有朕位几不~。”
③:<动>保存;保全。《活板》:“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藏。”【又】<动使动>使……安定。《齐桓晋文之事》:“~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动>担保;保证。《赤壁之战》:“~为将军破之。”
⑤<名>仆役;佣工。《史记·栾布传》:“(布)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
⑥<量>旧时户籍编制单位。
⑦<名>通“褓”。《后汉书·桓荣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

鸨
bǎo<名>比雁略大的一种鸟,背上有斑纹,不善于飞,而善于奔跑。杜甫《枯柏渡》:“急流~鹢散,绝岸鼋鼍骄。”
②<名>旧社会对妓女或妓女养母的称呼。
③<名>通“駂”,黑白杂毛的马。《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

葆
bǎo
①<形>草木繁盛。《汉书·燕刺王旦传》:“当此之时,头如蓬~,勤苦至矣。”
②<名>把羽毛挂在竿头制成的仪仗,帘用在车上。张衡《西京赋》:“垂翟~,建羽旗。”
③<动>通“保”,保护;保全。《战国策·秦策四》:“齐魏得地~利,而详事下吏。”
④<名>通“褓”。《史记·赵世家》:“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匿山中。”
⑤<名>通“堡”,小城堡;土堡。《墨子·迎敌词》:“出~,循沟防,筑荐通涂。”
⑥<形>通“宝”,珍贵。
⑦<动>通“包”,包裹。《墨子·公孟》:“是犹命人~而去其冠也。”
⑧<形>通“褒”,大;高。《礼记·礼器》:“不乐~大。”【葆宫】古代关押人质的地方。《墨子·杂守》:“父母昆弟妻子有在~中者,乃得为侍吏。”【葆光】隐蔽其光。《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

报
bào
①<动>断狱,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蠹》:“闻死刑之~,君为流涕。”
②<动>报恩;报答。《陈情表》:“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养刘之日短也。”
③<动>报仇;报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动>答复;回信。《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秦者。”《西门豹治邺》:“烦大巫妪为入~河伯。”
⑤<动>到……去,前往。《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府。”";

抱
bào
①<动>用手臂合围。《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明月而长终。”
②<动>环绕。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村流。”
③<动>怀抱;怀有。《报刘一丈书》:“至于长者之~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祭妹文》:“然则~此无涯之憾。”
④<名>胸怀;抱负。《宋书·范晔传》:“然区区丹~,不负夙心。”《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晤言一室之内。”
⑤<动>凭靠。《阿房宫赋》:“各~地势,钩心斗角。”
⑥<动>看守,守。《信陵君窃符救赵》:“嬴乃夷门~关者也。”【抱冰】比喻含辛茹苦自动图进。【抱璞】此词源于卞和献和氏璧而得罪断脚的故事。后比喻怀才不遇,也比喻保持本色。《后汉书·蔡邕传》:“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而优游。”【抱柱】《庄子·盗跖》:青年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梁下会面,女子未准时赴约,尾生久等。大水冲来,尾生抱首梁柱守约不离开,后被淹死。所以“抱柱”指恪守信义。";

豹
bào一种像虎而比虎小的野兽。【豹变】1.像豹子的花纹那样变化,比喻润饰事业、文字或迁善去恶。《三国志·蜀书·刘禅传》:“降心回虑,应机~。”2.比喻地位高升而显贵。刘峻《辨命论》:“视彭、韩之~,谓鸷猛敌致人爵。”【豹略】1.用兵的战略。2.统兵者的名号。《新唐书·朱滔传》:“左右将军曰虎牙、~,军使曰鹰扬、龙骧。”【豹韬】1.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相传是图代姜太公“阴谋图王”之作,经后人研究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淮南子·精神训》:“故通许由之意,《金縢》《豹韬》废矣。”【豹隐】比喻伏处隐居,自洁身。骆宾玉《秋日别侯四》:“我留安~,君去学鹏抟。”";

菢
bào<动>孵,禽鸟伏卵。韩愈《荐士》:“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

暴
bào
①<形>又猛又急;突然。《狼》:“屠~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益,荆人弗知。”
②<形>凶残。《陈涉世家》:“伐无道,诛~秦。”
③<动>欺凌;损害。《周处》:“并皆~犯百姓。”
④<形>急躁;暴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如雷。””
pù
①<动>晒,后作“曝”。《劝学》:“虽又槁~,不复挺者。”
②<动>暴露。《六国论》:“~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陂
bēi
①<名>山坡;斜坡。杜甫《渼陂行》:“半~已南纯浸山。”
②<名>水边障K的堤岸。《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梦与神遇。”【引】筑堤防水;壅塞。《国语·吴语》:“乃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汉,以象帝舜。”
③<名>积蓄水的池塘。苏轼《上皇帝书》:“万顷之稻,必用千顷之~。
④<动>傍,靠近。《后汉书·冯衍传》:“~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引】顺着;沿着。【又】旁边;侧边。《汉书·礼乐志》:“腾雨师,洒路~。”
bì倾斜。《周易·泰》:“无平不~。”【引】邪恶,不正。《吕氏春秋·君守》:“此则奸邪之情得,而险~、谗慝、谄谀、巧佞之人无由入。”
pō倾斜不平。司马相如《哀秦二世赋》:“登~阤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

卑
bēi
①<形>卑贱低下。《师说》:“位~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又】<动>贬低。《韩非子·有度》:“~主之名以显其身。”
②<形>地势低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湿。”
③<形>低劣;差。《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④<动>轻视。晁错《论贵粟疏》:“吏之所~,法之所尊也。”
⑤<动>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其宗族枝叶先落。”
⑥常用于自谦,如在上司面前自称“卑职”。【卑陬】惭愧的样子。《庄子·天地》:“子贡~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悲
bēi
①<形>悲哀;伤心。《柳毅传》:“~泗淋漓,诚怛人心。”《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又】<形>可悲的。《察今》:“以为治岂不~哉。”【又】<形为动>为……而悲伤。《韩非子?和氏》:“吾非~刖也。”杜甫《登高》:“万里~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动>怜悯,同情。《捕蛇者说》:“余~之,且曰‘若毒之乎?’。”《指南录后序》:“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③<动>顾念;怀念。《汉书·高帝纪》:“游子~故乡。”
④<动>悲伤。《游褒禅山记》:“又以~夫古书之不存。”【悲摧】悲痛;悲伤。【悲秋】受到秋天景色的触动而产生伤感。【悲角】号角。以其声悲壮而名。";

北
běi
①<名>北方。《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旧之~。”
②<动>向北行。《赤壁之战》:“操军破,必~还。”
③<动>打了败仗往回跑。《垓下之战》:“未尝败~。”
④<名败逃者>。《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面】旧时君见臣,尊见卑,长见幼均南面而坐,因此北面指向人称臣或拜师。";

备
bèi
①<动>具备;完备。《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
②<形>齐全;周详;周到。《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待侯生者~矣。”《芙蕖》:“其事不一而足,请~述之。”
③<副>尽;皆。《左传》:“~。”
④<动>充数;充备。《毛遂自荐》:“愿君即以遂~员而行矣。”
⑤<动>防备;准;预备。《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一夕之卫。”【又】<名>事先的准备。《五蠹》:“事异则~变。”";

背
bèi
①<名>脊背〖引〗物体的后面、反面或上面。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田~坼如龟兆出。”
②<名>堂屋的北面。《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
③<动>背对着;背靠着。《后汉书·铫期传》:“期乃更~水而战,所杀伤甚多。”
④<动>违背;违反。《上书谏吴王》:“弃义~理,不知其恶。”
⑤<动>背向;离开。如“~井离乡。”
⑥<动>背诵,凭记忆诵读。
⑦<形>不顺。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
⑧<名>日光通过云层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光圈的外围。《元史·天文志一》:“日有~气,重晕三珥。”
⑨<名>同“褙”裱褙。张怀瓘《二王等书录》:“晋代装书,真草浑杂,~纸皱起。”
bēi负荷,用背驮东西。李商隐《李贺小传》:“~一古破锦囊。”";

倍
bèi
①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动>通“背”,背向;背对着;违背;违反;背叛;背诵。
③通“悖”,悖逆乖戾。《管子·五辅》:“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贫富无度则失。”
péi<动>陪伴;伴随。《穆天子传》:“丧三即位,周室父兄子孙~之。”【倍谲】1.比喻各持一见,更相立异。《庄子·天下》:“俱诵《墨经》,而~不同,相谓别墨。”2.同“倍僪”,太阳周围的光气。";

悖
bèi
①<动>违背,相冲突。《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心。”
②<形>荒谬。《察今》:“守法而弗变则~。”
③<形>昏惑;糊涂。《战国策·楚策》:“先生老~乎?";

被
bèi
①<名>被子。
②<动>覆盖。《促织》:“成归,闻妻言,如~冰雪。”
③<动>加在……之上,加于,给于。屈原《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以不慈之伪名。”
④<动>遭受;蒙受。《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八创。”《论积贮疏》:“禹汤~之矣。”
⑤<介>表被动。《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谤。”
pī
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将军身~坚执锐,伐无道。”
②<动>分散;散开。《屈原列传》:“屈原至j江滨,发行吟泽畔。”【辨】衾,被。先秦时,作卧具的“被子”不用“被”表示.小被称“寝衣”,大被称为“衾”。";

鐾
bèi<动>在布、皮、石头上反复磨擦刀。冯梦龙《笑府·刺俗》:“急趋入取厨下刀,于石上一再~。”";

奔
bēn
①<动>跑;急跑。《促织》“虫景怒,直~,遂相腾击。”
②<动>逃亡;出走。《殽之战》:“杞子~齐,逢孙、杨孙~宋。”《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鸟窜。”
③<形>急速;迅疾。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到海不复回。”
④<动>古时指女子不经媒人撮合而私自投奔所爱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相如。”
⑤<名>指飞奔的马。《三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与朱元思书》:“急湍若箭,猛浪若~。”
bèn
①<动>投奔。《汉书·卫青传》:“遂将其馀骑可八百~降单于。”【又】接近;将近。《红楼梦》:“也~皿十岁的人。”";

倴
bèn
①<形>愚笨;不聪明;不灵活。李开先《宝剑记》:“这灶下~汉生活何难之有?”
②<动>奔向;走向。《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怎恁地徤捷,欲~草房去。”
③<名>地名。河北省滦南县倴城。";

本
běn
①<名>草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②<名>树木的干。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以观其疏密。”
③<名>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
④<名>指农业。《论积贮疏》:“今背~而趋末,食者甚众。”
⑤<名>本源;根源。《原毁》:“为是者有~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⑥<动>依照;依据。《图画》:“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损而润色之。”
⑦<动>堆原,考察。《伶官传序》:“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⑧<形>本来的,原来的。《孟子·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心。”
⑨<副>本来;原来。《愚公移山》:“~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孔雀东南飞》:“~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⑩<名>本钱。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相侔,则没为奴婢。”
⑾<形>这里的;自己的。《采草药》:“用芽者自从~说。”
⑿<名>版本;底本。《活板》:“已后典籍皆为板~。”
⒀<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章。”
⒁<量>株;棵。《汉书·龚遂传》:“令口种一树榆,百~薤五十~葱,一畦韭。”
⒂<量>书籍的一册。《活板》:“若止印三二~,未为简易。”";

畚
běn<名>用蒲草编制的工具。《愚公移山》:“箕~运于渤海之尾。”";

坌
bèn
①<名>尘土;灰尘。《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尘~四起,居人骇散。”
②<动>尘土飞扬。《新唐书·郭子仪传》:“尘且~,飞矢射贼。”
③<动>聚;积聚。陆游《监丞周公墓志铭》:“当是时,自郡至属县,流民~集。”
④<形>涌出。苏洵《上张侍郎第一书》:“日数千言,~然溢出。”
⑤<形>并;一齐。《明史·王@传》:“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至。”
⑥通“笨”,不灵活。";

伻
bēng
①动>使,令。王安石《谢东府赐御筵表》:“~视魏阙之下。”
②<名>使者。陆游《出都》:“~来喜对草堂图。”【伻图】1.遣人绘图。2.规划、设计。周煇《清波杂志》:“建康创建府汉,石林委府僚~再三,不叶意。”";

崩
bēng
①<动>倒塌;崩裂。《口技》:“中间力拉~倒之声。”【又】专指山坍塌。《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山之音。”
②<动>用于抽象和比喻意义,表示崩溃;溃烂。《原君》:“视兆人万姓~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③<动>古代称帝王之死。《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辨】崩,薨,卒,死,没。都是古代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天子死曰~,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没”等于说“去世”,后写作“殁”。";

絣
pēng
①<名>古代氏族的一种纺织品。
②<名>穿甲的绳。《战国策·燕策一》:“妻自组甲~。”【又】用绳索捆绑、束缚。
③<形>续;继续。《后汉书·班固传》:“将~万嗣。”
④<动>通“绷”,紧张。
bīng杂;错杂。《汉书·扬雄传下》:“~之以象类,播之以人事。”
pēg没有花纹的丝织品。韦庄《汧阳间》:“汧水悠悠去似~。”";

迸
bèng
①<动>奔散;走散。《三国志·魏书·满宠传》:“督将~走,死伤过半。”
②<动>喷射;涌流。《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

逼
bī
①<动>接近,切近。李嘉《常州韦郎中泛舟见饯》:“~岸随芳草。”
②<动>强迫;威胁。《孔雀东南飞》:“~迫有父兄。”
③<形>狭窄。曹植《七启》:“人稠网密,地~势胁。”";

比
bǐ
①<动>并列;挨着。《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副>接连。《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副>近来。《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动>比拟,认为和……一样。《隆中对》:“每自~于管仲、乐毅。”【比周】1.结党营私。《管子·法法》:“群臣~,则蔽美扬恶。”2.集结,聚合。《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妣
bǐ母亲。后世专指去世的母亲。《诗经·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项脊轩志》:“先~抚之甚厚。”";

彼
bǐ
①<代>那,那个,与“此”相对。《伐檀》:“~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代>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谋攻》:“知~知彼,百战不殆。”【又】他,他们。《韩非子·说疑》:“~又使谲诈之士。”
③";

秕
bǐ
①<名>空壳无实或子实不饱满的谷粒。《尚书·仲虺之诰》:“若苗之表莠,若粟之有~。”
②<形>坏,不好。《儒林传论》:“自桓、灵之间,君道~僻。”";

俾
bǐ<动>使。《狱中杂记》:“置老监,~困苦不可忍。”
bì<名>同“裨”,益处;裨益。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我。”";

笔
bǐ
①<名>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
②<动>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录。”
③<名>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奇妙,欲以藏家尔。”
④<名>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以为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

鄙
bǐ
①<名>边远的地方。《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形>鄙陋,鄙俗。《曹刿论战》:“肉食者~,未能远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形>轻贱。《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不足迎后人。”
④<动>鄙薄,轻视。《训俭示康》:“孔子~其其小器。”
⑤谦词。《滕王阁序》:“敢竭~诚。”";

必
bì
①<形>一定;必然。《论语十则》:“人无远虑,~有近忧。”
②<副>一定会。《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辱之。”
③<副>果真,如果。《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④<动>一完定执行或实行。《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使民畏之。”
⑤<动>坚决做到。《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之者,愚也。”";

毕
bì
①<名>。古代用以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庄子·胠箧》:“夫弓驽~弋机毕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
②<动>完毕;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度道里会遇之礼~,还,不过三十日。”【又】<动使动>使……完毕;使……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礼而归之。”
③<副>都,全部。《论积贮疏》:“政治未~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佖
bì
①<形>轻慢;无威仪。
②<动>布满。扬雄《羽猎赋》:“鲜扁陆离,骈衍~路。”";

庇
bì
①<动>遮蔽,掩蔽。《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荫也。”【又】庇护;保护。《国语·周语中》:“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
②<动>依托;寄托。欧阳修《泷冈阡表》:“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而为生。”
③<动>通“裨”,弥补,补助。";

诐
bì
①<名>偏颇;邪僻。陆九渊《与张辅之》:“古之所谓曲学~行者,不必淫邪放僻。”
②<形>巧言谄媚。《汉书·礼乐志》:“民渐渍恶俗,贪饕险~,不闲义理。”";

畀
bì<动>予,给与。《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先分其田以~宋人。”【引】委;委任。《新唐书·王世充传》:“以重官~李密,使讨贼。”";

苾
bì<形>芳香。《荀子·礼论》:“椒兰芬~,所以养鼻也。”";

毖
bì
①<形>谨慎;小心。《周颂·小毖》:“予其惩而~后患。”【又】告诫,教导。《尚书·酒诰》:“厥诰~庶邦。”
②<形>勤劳,操劳。《尚书·大诰》:“无~于恤。”
③<动>犒劳,慰劳。
④通“泌”,泉水涌出。左思《魏都赋》:“温泉~涌而自浪。”";

陛
bì<名>宫殿的台阶。《荆轲刺秦王》:“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对君主的敬称。“陛下”本指陛下站的侍臣,臣下与君主说话,不敢直对君主,呼君主的侍臣转告,以示尊重,后来变成对君主的敬称。";

毙
bì
①<动>仆倒。《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于车中。”
②<动>倒台;垮台。《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
③<动>杀死;死。《狼》:“又数刀~之。”《促织》:“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敝
bì
①<形>破败;破旧。《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衣冠。”
②<形>衰败;衰弱。《战国策·虞卿阻割六城与秦》:“乘赵之~而瓜分之。”
③<形>疲劳;困乏。《赤壁之战》:“曹操之众远来疲~。”
④自称谦词。《殽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邑,敢犒从者。”";

弼
bì
①<名>矫止弓弩的工具。【引】辅正,纠正。《尚书·益稷》:“予违汝~,汝无面从。”
②<动>辅佐;辅助。王禹偁《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用是道~谐帝皇,则尧舜雍熙之化可致也。”【又】辅佐别人的人。《新唐书·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如亡左右手。”
③<动>违背。《汉书·韦贤传》:“其争如何?梦王我~。”【弼亮】1.辅助,辅佐。2.指相位。【弼疑】指在君王左右担当辅佐的重任。";

愊
bì
①<形>至诚;诚恳。《汉书·楚元王传》:“发愤悃~,信有忧国之心。”
②<形>郁结在心头的愤懑和悲哀。《后汉书·冯衍传》:“讲圣哲之通论兮,心~忆而纷纭。”";

愎
bì<形>固执;任性。《后汉书·袁绍传》:“而性矜~自高。”【愎过】坚持错误。《吕氏春秋传·诬徒》:“失之在己,不肯自非,~自用。”【愎谏】不听劝谏。《韩非子·亡征》:“很刚而不和,~而好胜。”";

湢
bì
①<名>浴室。陆游《灵秘院营造记》:“下至庖厨~浴,无一不备。”
②<形>整齐严肃的样子。贾谊《新书·容经》:“军旅之容,~然肃然固以猛。”";

筚
bì<名>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遮拦物。陶渊明《止酒》:“坐止高荫下,步止~门里。”";

赑
bì
①<动>咆哮;怒吼。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怒,鼓若山腾。”【又】巨大。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
②用力;又指蠵龟,大海龟。《杨升菴全集·龙生九子》:“一曰~屃,形似龟。”";

腷
bì<动>郁结;梗塞。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常有物~塞于胸中。”";

裨
pí
①<名>古代祭祀时穿的一种次等礼服。《荀子·富国》:“诸侯玄裷衣冕,大夫~冕。”
②<形>副的;辅佐的。《失街亭》:“前锋破敌,乃偏~之事耳。”
③<形>通“稗”,细小。
bì
①<动>弥补;补救;补助。《出师表》:“必能~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名>益处;好处。《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

跸
bì
①<动>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又】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行列.杜甫《赠李八秘书三十韵》:“往时中补右,扈~上元初。”
②<动>倾斜,重心偏向一方。";

辟
bì
①<名>刑法;法律。《左传·昭公六年》:“制参~,铸刑书。”
②<名>君主。《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
③<动>征召。《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
④<动>通“避”。《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风雨也。”
pì
①<动>开;打开。《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不知何词。”
②<动>开辟;开垦;开设。《齐桓晋文之事》:“欲~土地,朝秦楚。”《治平篇》:“隙地未尽~,闭廛未尽居也。”《病梅馆记》:“~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动>排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④<形>偏僻;僻远。《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处。”
⑤<动>比喻,打比方。《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史记·留侯世家》:“乃学~,道引轻身。”【辟易】1.bì惊退。《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数里。”2.pì整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不操床,不出粪。”";

閟
bì
①<动>闭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而以夫人言,许之。”【引】闭,教宗,不通达。《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其事也。”
②<动>停止;终尽。《诗经·鄘风·载驰》:“视尔不臧,我思不~。”
③<形>谨慎,慎重。《尚书·大诰》:“天~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閟宫】神宫;庙宇。《诗经·鲁颂·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弊
bì
①<动>败坏。《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训俭示康》:“风俗颓~如是。”
②<名>弊病;害处。《六国论》:“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
③<形>困乏;疲惫。《过秦论》:“率疲~之卒,将数百之众。”《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又】通“敝”,困顿;失败。《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

碧
bì
①<名>本指青绿色玉石,后多指青绿色。《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万顷。”《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红。”【碧城】传说中仙人住的地方。【碧华】指月亮。【碧落】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碧血】指志士忠臣为正义而流的血。";

蔽
bì
①<动>遮住;遮掩。《鸿门宴》:“常以身翼~沛公。”
②<动>蒙蔽。《论语·阳货》:“女闻六言六~矣乎。”【又】受蒙蔽。《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③<动>隐藏,躲藏。《黔之驴》:“~林间窥之。”
④<动>总括;概括。《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之,曰:思无邪。”";

罼
bì
①<名>古代捕捉禽兽用的长柄网。
②<名>指旌旗之类的仪仗。《乐府诗集·凯容宣烈乐》:“翠盖耀,~帟凝晨。”";

壁
bì
①<名>墙壁;石壁。《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上。”
②<形>陡直。《游黄山记》:“惟一石顶~起犹数十丈。”
③<名>军营。《周亚夫军细柳》:“亚夫乃传言开~门。”
④<动>安营;扎寨。《信陵君窃符救赵》:“使人止晋鄙,留军~邺。”
⑤<名>边。《西厢记》:“一个这,一个那~。”";

嬖
bì<动>宠爱。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谢得妇,~爱异常。”【又】受宠,被宠幸;受宠的人。【嬖孽】受国君宠爱的小人。荀悦《申鉴·杂言上》:“~不生,兹谓政平。”";

璧
bì
①<名>圆形扁平中央有孔的玉。《鸿门宴》:“我持白~一双,欲献项王。”
②<名>泛指美玉。《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合】像美玉结合在一起,比喻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璧人】称赞人仪容美如璧玉。【璧谢】不受馈赠之物,并表谢意。";

躄
bì
①<形>腿瘸。柳宗元《起废答》:“少而病~,日愈以剧。”
②<动>仆倒。法显《佛国记》:“王来见之,迷闷~地,诸臣以水洒面,良久乃苏。”【躄躄】行动迟缓的样子。李贺《感讽》:“奇俊无少年,日车何~。”";

边
biān
①<名>边界;边疆。《论积贮疏》:“卒然~境有急。”
②<名>边缘。《过故人庄》:“绿树村~合,青山郭外斜。”
③<名>近旁;旁边。《木兰诗》:“暮宿黄河~。”《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名>边际,尽头。杜甫《登高》:“无~落木萧萧下。”
⑤<名>方。刘禹锡《竹枝词》:“东~日出西~雨。”【边幅】布帛的辽沿,借喻人的衣着仪表。";

砭
biān
①<动>用石针扎刺皮肉以治病。【引】刺。欧阳修《秋声赋》:“其气栗冽,~人肌骨。”
②<动>规谏;纠正。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君盍~我失?”
③<名>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④<动>救治。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箴石非所~。”";

编
biān
①<名>古代用来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三绝。”【引】书或书的一部分。王安石《送石赓归宁》:“开~喜有得,一读瘳沉疴。”
②<动>按次序排列。《战国策·楚策一》:“臣入~席,出川陪乘。”
③<动>编联。《汉书·路温舒传》:“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用写书。”
④<动>编写。《韩非子·难三》:“法者,~著之图籍。”
⑤<动>编织编结。《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之以发,系之苇苕。”
⑥<动>编入户籍。《荀子·儒效》:“不用,则退~百姓而悫。”【编贝】排列编串的贝壳,因洁白整齐,借喻牙齿之美。《韩诗外传》:“目如擗杏,齿如~。”";

鞭
biān
①<动>打马;驱赶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马不出者,助之~之。”
②<名>马鞭。《左传·宣公十五年》:“虽~之长,不及马腹。”
③<名>古刑名,古代官刑之一。《国语·鲁语上》:“薄刑用~扑,以威民也。”
④<名>竹根。张公宾《新竹》:“新~暗入庭,初昃两三茎。”
⑤<名>古兵器名,有竹制、铁制两种。《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操~使人,则役万夫。”";

贬
biǎn
①<动>减少;减低。《后汉书·袁绍传》:“每~节军粮,欲使离散。”
②<形>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后汉书·董扶传》:“~纤介之恶。”
③<动>降级。《史记·张仪列传》:“~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又】指降职又外放。";

窆
biǎn
①<动>下葬,将棺材放于墓穴。《后汉书·范式传》:“既至圹,将~,而柩不肯进。”【又】泛指埋葬。《后汉书·赵咨传》:“乃有掩骼埋~之制。”
②<名>指墓穴;坟地。陆龟蒙《次幽独君韵》:“如何孤~里,犹自读三坟。”(三坟:古代典藉.)";

褊
biǎn
①<形>窄小,指衣服或地方。王充《论衡·自纪》:“夫形大,衣不得~。”《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小,吾何爱一牛?”
②<形>心胸狭隘。《报刘一丈书》:“斯则仆之~哉。”";

弁
biǎn
①<名>一种帽子。古代吉礼之服戴冕,常礼之服戴弁,弁分皮弁(武冠)和爵弁(文冠),皮弁用于田猎或征伐,爵弁用于祭祀。
②<名>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人,称作弁。
③<名称武官为弁>。
④<动>放在前面。龚自珍《送徐铁孙序》:“乃书是言,以~君之诗之端。”
⑤<形>急;快。《礼记·玉藻》:“~行,剡剡起屦。”
⑥<形>惊惧。《汉书·王莽传下》:“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焉,予甚栗焉。”
⑦<动>用手搏斗。《汉书·甘延寿传》:“试~,为期门,以材为爱幸。”
pán表示快乐。《诗经·小雅·小弁》:“~彼鸒斯,归飞提提。”";

忭
biàn<动>高兴;喜欢。《苏轼》喜雨亭记:“农夫相与~于野。”";

抃
biàn
①<动>拍手;两手相击。《吕氏春秋·古乐》:“帝喾乃令人~,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箎。”
②击;搏。【抃牛】用力使两牛相击,比喻勇力超群。《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钎鄙,扛鼎~,非绝力邪?”";

拚
biàn<动>拍手;用手拍打。左思《吴都赋》:“翘关扛鼎,~射壶博。”
fèn<动>扫除。《礼记·少仪》:“扫席前曰~。”
fān<动>通“翻”。上下飞翔。《诗经·周颂·小毖》:“肇允彼桃虫,~飞维鸟。”
pīn<动>舍弃;不顾惜一切。晏几道《鹧鸪天》:“当年~却醉颜红。”";

便
biàn
①<名>便利;方便。《过秦论》:“因利乘~,宰割天下。”
②<动>有利于。《信陵君窃符救赵》:“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国家。”
③<形>简便,轻便。《冯婉珍》:“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捷猛鸷终弗逮。”
④<副>就,即。《孔雀东南飞》:“槌床~大怒。”
⑤<连>即便,即使。《兵车行》:“~至四十西营田。”
pián
①<形>安逸。《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宁无忧。”
②<形>口才好;能说会道。《孔雀东南飞》:“~言多令才。”【便嬖】受宠幸的亲近小臣。《孟子·梁惠王上》:“~不足使令于前与?”";

变
biàn
①<动>变化;改变;发生事变。《涉江》:“吾不能~心以从俗兮。”《察今》:“譬之若良医,病万~,药亦万~。”《赤壁赋》:“盖将自~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②<动>变通;灵活应变。《柳敬亭传》:“此子机~,可使以其技鸣。”
③<名>事变,突发事件。《隆中对》:“天下有~,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遍
biàn
①<动>走遍;踏遍。《史记·货殖列传》:“行贾~郡国。”
②<形>周遍;普遍。《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殆~。”《曹刿论战》:“小惠未~,民弗从也。”
③<副>逐一地,广泛地。《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引侯生坐上坐,~赞宾客。”《送东阳马生序》:“余因得~观群书。”
④<形>周,全。《蚕妇》:“~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⑤<量>次,回。《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又念了一~。";

辨
biàn
①<动>分别;辨别。《孟子·鱼我所欲也》:“万钟不~礼义而受之。”《木兰诗》:“又兔傍地走,安能~我是雄雌。”
②<动>通“辩”,辩论;申辩。《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
bàn同“辦”,治理。《荀子·议兵》:“城郭不~,沟池不抇。”";

辩
biàn
①<动>争论;争辩。《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
②<动>申辨;辩解。《中山狼传》:“狼亦巧~不已以求胜。”
③<形>有口才,能言善辩。《信陵君窃符救赵》:“及宾客~士说王万端。”
④<形>动听。《五蠹》:“子言非不~也。”
⑤<动>通“辨”,分辨;辨别。《望洋兴叹》:“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牛马。”";

彪
biāo
①<名>虎皮上的斑纹。【引】比喻文采鲜明。《法言·君子》:“曰以弸中而~外也。”
②<名>小虎,虎。庾信《枯树赋》:“熊~顾盼,鱼龙起伏。”
③<形>比喻身材魁梧。《北史·斛律光传》:“马面~身,神爽雄杰。”
④<动>明悟,使明白。蔡邕《处士叔则铭》:“童蒙来求,~之用文。”
⑤<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行、队。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见一~人马到庄门。”
⑥姓。";

标
biāo
①<名>末端;顶端。亦指树的末梢。泛指高而尖的物体。《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②<动>高举。周密《观潮》:“有乘骑、弄旗、~枪、舞刀于水面者。”
③<名>标记;标志。《范进中举》:“手里插个草~。”
④<动>写明。《哨遍·高祖还乡》:“明~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⑤<名>标准,榜样。《狱中杂记》:“械系不稍宽,为~准以警其余。”
⑥<名>清代军队编制名称,一标辖三营。《三元里抗英》:“城内督~抚~旗满官兵,均欲奋勇出城决战。”";

髟
biāo<动>长发下垂。潘岳《秋兴赋》:“斑鬓~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piáo<名>长髦。马融《长笛赋》:“寒熊振颔,特麚昏~。”";

骠
piào<形>马疾行的样子。《集韵·笑韵》:“~,马行疾貌。”
biāo<名>有白斑的黄马。杜甫《徒步归行》:“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

熛
biāo
①<动>火星迸飞,迸飞的火焰。《后汉书·张衡传》:“扬芒~而绛天兮。”
②<动>燃烧。《后汉书·袁绍传》:“若举炎火以焚飞蓬,覆沧海而注~。”
③<动>闪光。《后汉书·班固传》:“海内云蒸,雷动电~。”
④<形>迅速,迅猛。《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于时六合云扰,奸雄~。”
⑤<形>赤色。扬雄《甘泉赋》:“前~阙而后应门。”";

飙
biāo<名>狂风;旋风。【又】泛指风。班倢伃《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夺炎热。”【飙尘】狂风吹起的尘土,比喻行止无常。《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

表
biǎo
①<名>外衣。《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素。”
②<名>外表;外面。《赤壁之战》:“江~英豪咸归附之。”《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里潼关路。”
③<名>上面。《复庵记》:“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
④<名>标记;标志。《察今》:“循~而夜涉。”【又】<动>作标记。《察今》:“使人先~澭水。”【又】<名>特指幌子,酒旗。《晏子春秋·宋人沽酒》:“为器甚洁清,置~甚长,而酒酸不售。”
⑤<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别
bié
①<动>分;分开。《苏武》:“~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②<动>区别;分别。《柳毅传》:“而大小毛角,则无~羊焉。”
③<动>离别;告别。《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
④<副>另外;别外的。《琵琶行》:“~有幽愁暗恨生。”《赤壁之战》:“如有离违,宜~图之。”【别肠】离别之情。【别驾】官职名。汉时为州刺史的属官,隋唐一度改为“长史”,后又恢复。宋时改为“通判”。【别传】旧史书的一种分类。专记载某人的逸闻趣事,以补充正传的不足。";

宾
bīn
①<名>客人。《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又】<名意动>以……为宾客。《伤中永》:“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
②<动>服从;归顺。《史记·五帝记》:“诸侯咸来~从。”
③<名>主持礼赞的官员。《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礼于廷。”
bìn<动>通“摈”,屏弃;排斥。《庄子·达生》:“~于乡里,逐于州部。”【宾从】1.客人及仆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车马有所,~有代。”2.服从;归顺。《史记·秦本纪》:“韩、魏、齐、楚、越皆~。”【宾服】1.诸侯按时进贡朝天子。《荀子·正论》:“侯卫~,蛮夷要服。”2.归顺。《汉书·霍光传》:“百姓充实,四夷~。”";

傧
bīn
①<动>接引宾客。《周礼·春宫·大宗伯》:“王命诸侯,则~。”【又】接引宾客的人。《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公下舆将答拜,~者请曰:‘仪不拜。’。”
②<动>陈设;陈列。《诗经·小雅·常棣》:“~尔笾豆,饮酒之饫。”
③<动>遗弃;排斥。《战国策·齐策》:“倍约~秦,勿使争重。”
④通“宾“,敬奉。《礼记·礼运》:“山川,所以~鬼神也。”
pín通“颦”,皱眉。枚乘《莬园赋》:“~笑连便。”【傧从】侍从。左思《吴都赋》:“缔交翩翩,~弈弈。”【傧相】古代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笾豆有列,~有位。”";

滨
bīn
①<名>水边。《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
②<动>靠近。《列子·说符》:“有人~河而居者,习于水。”";

濒
bīn
①<名>水边。《孟子·万章下》:“居北海之~,以待天下之清也。”
②<动>靠近,迫近。王安石《祭范颖州文》:“声之所加,虏不敢~。”";

摈
bìn
①<动>排斥;抛弃。《后汉书·赵壹传》:“恃才居傲,为乡党所~。”
②<动>通“傧”,接引宾客。《论语·乡党》:“君召使~,色勃如也。”";

冰
bīng
①<名>水受冷而凝结成的固体。《行路难》:“欲渡黄河~塞川。”
②<动>结冰。《察今》:“见瓶水之~,而知天下之寒。”【冰肌玉骨】1.形容妇女的肌肤洁白晶莹。2.形容梅花傲霜斗雪。【冰人】媒人。";

兵
bīng
①<名>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揭竿为旗。”
②<名>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
③<名>战争;军事。《论积贮疏》:“~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之不可去也。”
④<名>战略。《谋攻》:“战上~伐谋。”";

秉
bǐng
①<量>禾束,成把的禾。《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此有滞穗。”【引】把,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秆焉。”
②<动>持;手拿着。《楚辞·天问》:“伯昌号哀,~鞭作牧。”
③<动>执掌;操持。《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醒,谁~国成?”
④<动>遵循。《国语·晋语二》:“吾~君以杀太子,吾不忍。”
⑤<量>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
⑥<名>通“柄”,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彝】依照常情,常理。《诗经·大雅·烝民》:“民之~,好是懿德。”";

炳
bǐng
①<形>明亮,显著。《论衡·书解》:“大人德扩,其文~。”
②<动>显示。杨畜产衒之《洛阳伽蓝记》:“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祥异。”
③<动>明白。白居易《画大罗天尊赞文》:“粹容俨若,真相~焉。”
④<动>点燃。《说苑·建本》:“老而好学,如~烛之明。”【柄柄烺烺】形容文章的言辞声韵之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故不苟为~,务采色。”";

禀
bǐng
①<动>赐人以谷。《后汉书·盖勋传》:“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之。”
②<动>授与;赐与。《汉书·礼乐志》:“天~其性而能节也。”
③<动>承受;领受。《论衡·命义》:“故寿命修短皆~于天。”
④<名>下对上的报告。《宋书·刘穆之传》:“求诉百端,内外咨~,盈阶满室。”
⑤<动>动用。《淮南子·俶真训》:“虽欲勿~,其可得邪?”
lǐn<名>同“廪”,粮仓。《新唐书·李密传》:“今~无见粮,难以持久。”【禀假】预支。《后汉书·张禹传》:“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

并
bìng
①<动>合。《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力西向。”
②<动>兼并;吞并。《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吞八荒之心。”
③<动>并列;挨在一起。《与妻书》:“吾与(汝)~肩携手,低低切切。”
④<副>一并;一起。《涉江》:“腥臊~御,芳不得薄兮。”
⑤<连>连。《芋老人传》:“固已贤夫~老人而芋视之者。”
⑥<连>并且。《〈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序》:“予为斯序,既痛逝者,~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bīng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病
bìng
①<动>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
②<名>泛指疾病。《察今》:“~万变,药亦万变。”
③<名>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在肌肤。”
④<动>生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又】<形>疲劳;困苦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⑤<名>弊病;毛病;缺点。《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⑥<动>羞辱;伤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亦以~吾子。”
⑦<动>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拨
bō
①<动>治理。《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起细微,~乱世,反之正。”
②<动>拨开;拨动。《左忠毅公逸事》:“乃奋臂以指~眦,目光如炬。”《促织》:“试以猪鬣撩~虫须。”
③<动>弹拨。《琵琶行》:“转轴~弦三两声。”
④<名>拨动琴弦弹奏器的小木片。《琵琶行》:“沉吟放~插弦中。”【拨烦】处理繁重的政务。《汉书·龚胜传》:“上知胜非~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拨冗】客套话,请对方于百忙中,抽出时间。";

剥
bō
①<动>割裂。《左传·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圭以为鏚柲。”
②<动>削;剖开。《诗经·小雅·信南山》:“是~是菹,献之皇祖。”
③<动>脱落。《庄子·人间世》:“实熟则~,~则辱。”
④<动>侵蚀。郦道元《水经注·榖水》:“文字~缺,不复可识。”
⑤<动>掠夺;强制除去。
⑥<名>六十四卦之一。”
bó
①通“驳”。
②用小船分载转运货物。
pū通“扑”,打;击。《诗经·豳风·七月》:“八月~枣,十月获稻。”
bāo去剥物的外皮。《周礼·秋官·柞氏》:“冬日至,令~阴木而水之。”";

播
bō
①<动>播种,下种。《汉书·艺文志》:“~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②<动>分布。《尚书·禹贡》:“又北,~为九河,同为逆河。”
③<动>传播,传扬。《后汉书·承宫传》:“朝臣惮其节,名~匈奴。”
④<动>表现。《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于外。”
⑤<动>迁徙;流亡。《宦者传》:“一身既毙,而妻子远~。”
⑥<动>背弃;舍弃。《楚辞·九叹·思古》:“~规榘以背度兮。”
⑦<动>放纵;放。《国语·周语下》:“~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
bǒ通“簸”,摇;扬。《庄子·人间世》:“鼓荚~精,足以食十人。”【播荡】流亡,流离失所。【播骨】骨骼散置。【播越】流亡。《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宗庙残毁。”";

蹳
bō
①<动>踢,用脚推。《汉书·夏侯婴传》:“常~两儿弃之,婴常收载行。”
②<象声词>,如“蹳剌”。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双鳃呀呷鳍鬣张,~银盘欲飞去。”";

鱍
bō鱼尾摆动声。杜甫《观打鱼歌》:“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色胜银。”也作“发发”、“泼泼”。";

伯
bó
①<名>古代以伯(或孟)、仲、叔、季为排行。伯为长兄,老大。《诗经·何人斯》:“~氏吹埙,仲玩吹篪。”
②<名>对年龄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称。《鸿门宴》:“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名>伯父,父亲的哥哥。《陈情表》:“既无~叔,终鲜兄弟。”
④<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笫三等。《殽之战》:“秦~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⑤<名>古代管一方的首领,后世沿用尊称地方长官。《陈情表》:“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所见明知。”
bà<名>春秋时诸侯的盟主,又作“霸”。《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是也。”";

孛攵
bó
①<动>拔除;推倒。《淮南子·俶真训》:“夫疾风~木而不能拔毛发。”
②<形>兴起;旺盛。《后汉书·党锢传序》:“及汉祖杖剑,武夫~兴。”
③<副>猝然,突然。《淮南子·道应训》:“~然攘臂拔剑曰。”
④<名>通“悖”,悖逆。《后汉书·史弼传》:“而二北阶宠,终用~慢。”";

驳
bó
①<形>马的毛色不纯,后泛指颜色不纯。《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
②<形>混杂;杂糅。《文心雕龙·杂文》:“或理粹而辞~。”【又】不纯正。
③<动>辩驳;论证是非。《旧唐书·王世充传》:“或有~难之者世充利口饰非。”【又】文体名.
④<名>传说中的猛兽名。《管子·小问》:“~食虎豹,故虎疑焉。”";

帛
bó
①<名>丝织品的总称。《曹刿论战》:“牺牲玉~,弗敢加也。”
②<名>泛指财物;礼品。《孔雀东南飞》:“受母钱~多,不堪母驱使。”【帛缕】丝缕。";

泊
bó
①<形>水浅。《颜氏家训·勉学》:“兀若枯木,~若穷流。”
②<形>安静;恬静。诸葛亮《戒子书》:“非澹~无以明志。”
③<动>停船;停泊。《泊秦淮》:“夜~秦淮近酒家。”
④<动>止息;停留。陈子昂《古意题徐令壁》:“闻君太平世,栖~灵台侧。”
pō<名>湖泊,湖泽,如“梁山~”。";

勃
bó
①<形>盛;旺盛。《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焉。”
②<形>猝然变色。
③<名>粉末,花粉。《齐民要术·饼法》:“干剂于腕上手挽作,勿著~。”
④<动>争斗。柳宗元《憎王孙文》:“~诤号,唶唶强强。”
⑤通“渤”。《汉书·武帝纪》:“东临~海。”
⑥通“悖”,乖戾。《淮南子·氾论训》:“为论如此,岂不~哉。”【勃谿】争斗,争吵。《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

博
bó
①<形>宽广;广博。《劝学》:“君子~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动>增广,开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国语》以~其趣。”
③<名>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史记·游使列传》:“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
④<动>赌博。《书博鸡者事》:“~鸡者袁人,素无赖。”
⑤<动>换取;求取。《原君》:“以~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拚~一笑。”";

搏
bó
①<动>抓扑;搏扑。《黔之驴》:“又近出前后,终不敢~。”《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森然欲~人。”
②<动>搏斗;搏击。《荆轲刺秦王》:“而乃以手共~之。”【又】撞击;拍打。《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影】搏击影子,比喻事之无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

踣
bó
①<动>向前仆倒。《捕蛇者说》:“饥渴而顿~。”《治平篇》:“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而死者之比乎?”
②<动>事情遭受挫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民贼相搏,踬~者屡。”
③<动>败亡;破灭。《管子·七臣七主》:“故设用无度,国家~。”
pòu<动>毁坏,破碎。《吕氏春秋·行论》:“将欲~之,心高兴之。”";

薄
bó
①<名>草木丛生的地方。《涉江》:“露申辛夷,死林~兮。”
②<形>(今读báo)厚度小,与“厚”相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
③<形>微少;微薄;浅薄。《孔雀东南飞》:“儿已~禄相。”《促织》:“不终岁,~产累尽。”《陈情表》:“门衰祚~,晚有儿息。”
④<动>减轻。晁错《论贵粟疏》:“~赋敛,广畜积。”
⑤<形>(今读báo)贫瘠。白居易《杜陵叟》:“岁种~田一顷余。”
⑥<动>鄙薄;轻视。《出师表》:“不宜妄自菲~,引喻失义。”
⑦<动>通“迫”,迫近,靠近。《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兮。”《陈情表》:“日~西山,气息奄奄。”
⑧<动>通“迫”,附着,混杂。《狱中杂记》:“与饮食之所相~。”
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入药,有清凉香味。";

馞
bó香气浓重。郭璞《尔雅图赞·椒赞》:“薰林烈薄,~其芬辛。”";

礴
bó〔磅~〕见“磅”。";

擘
bò
①<动>分开;分裂。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巨灵咆哮~两山。”
②<名>大拇指。【又】用拇指拨弦,弹奏。";

逋
bū
①<动>逃;逃亡。《中山狼传》:“狼失声而~。”
②<动>离开。《后汉书·刘陶传》:“使男不~亩,女不下机。”";

晡
bū
①<名>申时,相当于下午三至五点钟。《李愬雪夜)蔡州》:“~时,门坏。”
②<动>日落。《三元里抗英》:“亦半时许方~也。”【晡食】吃第二顿饭,相当于今之晚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请假设草具。”";

餔
bū
①<名>申时食,晚饭。【又】申时,傍晚。《后汉书·王符传》:“非朝~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②<动>吃。苏轼《超然台记》:“~糟啜醨,皆可以醉。”
③<动>给人吃。《国语·越语上》:“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

卜
bǔ
①<动>占卜,烧灼龟甲,根据烧后的裂纹预测吉凶。《陈涉世家》:“n行~。”《促织》:“能以神~。”
②<动>估计;预料。《柳毅传》:“未~将以为可手?”《谭嗣同》:“今南海之生死未可~。”
③<动>挑选;选择。如“卜居”“卜宅”。";

不
bú
①<副>不,表一般否定。
②<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
③<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fǒu通“否”。
①<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
②<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

布
bù
①<名>麻棉织品的总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衾多年冷似铁。”
②<名>古代的一种货币。《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贸丝。”
③<动>布施;分予。《长恨歌》:“阳春~德泽。”
④<公布;宣布>。《韩非子·难三》:“而~之于百姓者也。”
⑤<动>表达;陈述。《与陈伯之书》:“聊~往怀,君其详之。”
⑥分布;布列。《活板》:“乃密~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布衣】1.布做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史记·鲁周公世家》:“平子~跣行。”2.平民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提三尺剑取天下。”【布政】进行统治。《史记·孝文本纪》:“人主不德,~不均。”";

步
bù
①<动>行走;步行。《触龙说赵太后》:“乃自强~,日三四里。”
②<名>两脚各迈一次。《劝学》:“故不积跬~,无以至千里。”
③<名>脚步。《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精妙世无双。”【又】<名使动>让……走上。《涉江》:“~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④<量>长度单位。历代表示长度不一。";

怖
bù
①<形>惊恐;害怕。《荆轲刺秦王》:“燕王诚振~大王之威。”
②<动>恐吓;吓唬。《吴子·论将》:“安众~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

部
bù
①<动>率领。《群英会蒋干中计》:“瑜自~诸将接应。”
②<量>军队编制单位。《失街亭》:“某为前~,理合当前破敌。”
③<名>部属。《赤壁之战》:“瑜~将黄盖。”
④<名>门类。《琵琶行》:“名属教坊笫一~。”
⑤<名>官府;衙门。《孔雀东南飞》:“还~白府君。”
⑥<名>部门。旧时中央政府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⑦<量>用于书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此一~开国血史可传也而不朽。”【部曲】本为军队的编制,后用来称号私人军队。《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天名宗大族,皆有~,阻兵仗势,足以建命。”";

偲
cāi<形>才能很多。《诗经·齐风·卢令》:“卢重鋂,其人美且~。”
sī互相勉励督促。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交贤方汲汲,友直每~。”";

猜
cāi
①<副>怀疑。《后汉书·曹褒传》:“修补旧文,独何~焉?”
②<动>嫌恶。【又】嫉恨。
③猜测。柳永《少年游》词:“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量。”
④看;看待。刘长卿《小鸟篇上裴尹》诗:“少年挟弹遥相~,遂使惊飞往复回。”
⑤<语气词>。表示感叹,一般用于词曲的句末。董解元《西湘记诸宫调》卷七:“都是俺今年浮灾,烦恼煞人也~!”【猜贰】疑忌。《梁书·侯景传》:“臣闻股肱体合,则四海和平;上下~,则封疆幅裂。”【猜隙】因猜忌产生裂痕。《宋书·刘湛传》:“及俱被时遇,~渐生。”【猜险】多疑而阴险。";

才
cái
①<名>才能。《与吴质书》:“其~学足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又】<名意动>以……为才;认为……有才。《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面~。”
②<名>有才能的人。《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③<副>刚刚;仅仅。《桃花源记》:“初极狭,~通人。”
④能“裁”。裁夺。《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于王,惟王~之。”
⑤通“财”。金仁杰《追韩信》三折:“恶了秦民,更掳掠民~。”【才笔】文才。《魏书·裴延儁传》:“涉猎坟史,颇有~。”【才力】1.财力。鲍照《芜城赋》:“孳货盐田,铲利铜山,~雄富,士马精妍。”2.才智与能力。《晋书·长沙王又传》:“又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绝人,虑心下士。”【才略】才干与谋略,也作“材略”。《汉书·杜周传》:“窍见朱博忠信勇猛,~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才情】才思;才华。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百巧斗风光,却关雕花刻叶忙。”【才人】1.有才能的人。王融《报范通直》:“三楚多秀士,江上复~。”2.宫中女官员,多为妃嫔的称号。杜甫《哀江头》:“辇前~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3.宋元称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话艺人为才人。【才子】古指德才兼备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才子佳人】称有才貌的男女。";

裁
cái
①<动>剪裁;裁制。【引】制作;写作。杜甫《江亭》诗:“帮林归未得,排闷强~诗。”
②<动>删减。【引】节制。《国语·吴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其有馀,使贫富皆利之。”
③<动>裁断;裁决。《战国策·秦策一》:“臣愿悉言所闻,大王~其罪。”【又】主宰。《吕氏春秋·恃君》:“然且犹~万物,制禽兽,服狡虫。”特指杀,自杀称自裁。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在尘埃之中。”
④<副>衡量。《淮南子·主术训》:“取民则不~其力。”
⑤<名>体制;风格。张衡《西京赋》:“取殊~于八都。”(八都:八方。)
⑥<量>用于布帛之类。《新唐书·归崇敬传》:“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色如师所服。”
⑦<副>通“才”。仅仅。《战国策·燕策一》:“~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
⑧<名>通“材”。材器,材质《管子·形势》:“~大者,众之所比也。”【裁察】明察裁断。《汉书·晃错传》:“愚臣无知,唯陛下~。”【裁度】量度而定取舍。《新唐书·李泌传》:“泌谓:‘废正月晦,以三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画】裁断谋面。【裁鉴】品评鉴赏。【裁节】抑制;节制。【裁制】1.规划;安排。《新唐书·王徽传》:“兴复殿寝,~有宜。”2.节制;抑制。陈寿《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采
cǎi
①<动>摘取。《陌上桑》:“罗敷善蚕桑,~桑城南隅。”《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
②<动>采取;选择。《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③<名>色彩,又写作“彩”。《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
④<名>彩色丝织品。晃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食必梁肉。”
⑤<名>文章的词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色,夸声音。”
⑥<名>神态。李白《白马篇》:“酒后竞风~,三怀弄宝刀。”
⑦<名>术名。栎木,又叫作柞树。《五蠹》:“茅茨不翦,~椽不斫。”
cài<名>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礼记·礼运》:“大夫有~,以处其子孙。”(处:使……居住,安置。)【采服】1.古九服之一。相传古代京畿以外地区按远近分为九等,叫九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为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2.彩色衣服。【采纳】采取吸收;选用。【采撷】采摘;采集。王维《相思》:“愿君多~,此物最相思。”【采薪之忧】疾病的婉辞。《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不能造朝。’”【采摭】搜集拾取。【采邑】卿大夫的封邑。《周礼·夏官·司勋》:“郑司农云:不以美田为~。”";

寀
cǎi官:“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
cài同“采”。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字本作采。";

参
cān
①<动>参与;参加。《柳敬停传》:“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机密。”《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预新政。”
②<动>检验;检查。《劝学》:“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③<动>参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国语》以博其趣;~之《离骚》以致其幽。”
④<动>古代下级见上级叫参,见“参拜”。
⑤<动>弹劾。《谭嗣同》:“即如前年胡景桂~劾慰帅一事。”
cēn见“参差。”
sān<数>三;三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大都不过~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国:国都。)【辨】三,参。“三”的意义比“参”广,“参”只用于“配合成三”或“三分”。该用“参”的地方有时可以用“三”,但该用“三”的地方不能用“参”。“三”在古代汉语中有时表示多数,“参”则无此用法。
shēn
①<名>星宿名。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与商。”
②药用植物名。《林黛玉进贾府》:“如今还是吃人~养荣丸。”【参拜】下属谒见长官。【参乘】即“骖乘”,坐在车子的右边担任警卫的人。司马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樊哙。’”【参天】高耸在天空中。【参赞】参谋;协助。《南史·王俭传》:“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大业。”【参佐】僚属,部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基上疏固让,归功~。”【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和纷繁不一的样子。《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披拂。”《柳毅传》:“明珰满身,绡縠~。”";

骖
cān
①<名>三匹马驾一辆车。《诗经·采菽》:“载~载驷,君子所届。”(驷:四匹马驾一辆车。届:至;到。)
②<名>驾车时在两旁的马;骖马。《殽之战》:“释左~,以公命赠孟明。”【又】<名意动>以……为骖马。《涉江》:“驾青虬兮~白螭。”【骖騑】架车时位于两旁的马。王勃《滕王阁诗序》:“俨~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骖服】驾车的马。在两边拉车的称骖,居中的驾辕者称服。傅玄《墙上难为趋》:“门有车马客,~若腾飞。”【骖乘】即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骖乘”。《战国策·秦策四》:“智伯出行水,韩康子御,魏桓子~。”";

餐
cān
①<动>吃(饭)。《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兮。”
②<名>饮食;食物。《战国策·中山策》:“以一壶~得士二人。”
③<量>饮食的顿数。《庄子·逍遥遊》:“三~而反之,腹犹果然。”【餐英】指以花为食,诗人常在诗文中用以指自己或他人的高雅。王翰《题菊》诗:“归来南山,~坐空谷。”";

残
cán
①<动>杀害;伤害。《周礼·夏官·大司马》:“放弑其君则~之。”
②<名>害;祸害。《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也。”
③<名>残暴为害的人。《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去秽。”
④<形>残缺;残破。《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月。”
⑤<形>残余;剩余。《愚公移山》:“以~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残喘】1.垂死时仅存的喘息。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乎?”2.指衰病垂绝的生命,馀生。郝经《云梦》:“何时结茅屋,老吟寄~。”【残骸】人或动物不完事的尸骨。【残红】指落花。陆游《落花》:“未妨老子凭栏兴,满地~点绿苔。”【残魂】1.指残生。2.魂魄。【残客】剩下来的客人。【残戮】杀戮。【残氓】遗民。【残山剩水】指山河不全,国土分裂。【残生】1.糟蹋自己的生命。《庄子·骈拇》:“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伤性均也。”2.剩余的生命;晚年。杜甫《草堂》:“饮啄愧~,食薇不敢馀。”【残夷】杀戮;伤害。《后汉书·仲长统传》:“汉二百年遭王莽之乱,计其~灭亡之数,又复倍乎奏、项矣。”";

惭
cán
①<形>羞愧;惭愧。《孔雀东南飞》:“兰芝~阿母:‘儿实无罪过。’”《乐羊子妻》:“羊子大~,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惭德】内愧于心的品德缺陷。【惭服】惭愧而心服。【惭惶】惭愧惶恐。【惭恚】羞愧恼恨。【惭郝】因惭愧而脸红。【惭忸】羞愧。【惭惕】羞愧忧惧。【惭怍】惭愧。";

惨
cǎn
①<形>残酷;狠毒。《荀子·议兵》:“~如蜂虿。”(虿:蝎子一类的动物。)
②<形>凄惨;悲痛。《琵琶行》:“醉不成欢~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③<形>暗淡;阴暗。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而无色。”【惨恻】悲痛伤感。宋玉《九辩》:“中~之悽怆兮,长太息而增欷。”【惨怆】凄楚悲伤。【惨悴】1.凄惨忧愁。2.憔悴。【惨怛】痛苦;悲伤。班固《汉书·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于心。”【惨淡】1.悲凉的景象。2.凄惨黯淡;不景气。3.光线暗淡。欧阳修《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烟霏云敛。”【惨毒】1.狠毒;虐害。2.强烈的怒愤。【惨悸】凄切恐惧。陈寿《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诎,失不~。”【惨沮】凄楚沮丧。【惨刻】狠毒苛刻。【惨慄】1.极悲痛。2.极寒冷。【惨懔】阴冷的样子。【惨恤】丧事。";

憯
cǎn
①<形>痛;惨痛。《韩非子·解老》:“苦痛杂于肠胃之间,则伤人也~。”【又】狠毒。
②<副>乃;竟。《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哀今之人,胡~莫惩。”【憯憯】忧愁不安的样子。《诗经·小雅·雨无正》:“曾我暬御,~日瘁。”【憯懍】1.哀伤畏惧。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惨凄,愀怆伤心。”2.同“惨懍”。";

粲
càn
①<名>上等白米。《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兮,还,予授子之~兮。”【引】美丽。【又】特指美女。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皎皎彼姝子,灼灼怀春~。”
②<形>众多。《国语·周语上》:“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
③<形>开口笑。范成大《蛇倒退》诗:“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
cān通“餐”。柳宗元《天对》:“益革民艰,咸~厥粒。”【粲粲】光彩鲜明。《诗经·小雅·大东》:“西人之子,~衣服。”【粲烂】1.光彩鲜明。司马相如《上林赋》:“皓齿~。”2.辞藻华丽。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兮,美纷纭以从风。”【粲然】1.精洁。2.鲜明;显著。《盐铁论·结和》:“功勋~,著于海内。”3.明白;清楚。《荀子·非相》:“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者矣。”4.开口笑。郭璞《游仙》诗:“灵妃顾我笑,~启玉齿。”(顾:回头看。)";

仓
cāng
①<名>粮仓;收藏谷物的处所。《论积贮疏》:“~廪实而知礼节。”
②<名>通“苍”。青黑色;深蓝色。《唐雎不辱使命》:“要离之刺庆忌也,~鹰击于殿上。”
③<名>通“舱”。船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船~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④<名>通“沧”。扬雄《甘泉赋》:“东烛~海,西燿流沙。”【仓卒】也作“仓猝”。1.事变;动乱。《汉书·楚元王传》:“遭巫蛊~之难,未及施行。”2.匆促。王充《论衡·逢遇》:“~之业,须臾之名。”【仓皇】也作“仓黄”,“苍黄”。匆忙而慌张的样子。《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仓廪】储蓄粮食的仓库。《吕氏春秋·怀宠》:“分府库之金,散~之粟,以镇抚其众。”【仓头】汉代对奴隶的称呼。也作“苍头”。";

沧
cāng
①<形>寒冷。《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②<名>青绿色。任彦昇《赠郭桐庐》:“~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沧海】1.大海。2.我国东海的别称。3.神话中的海岛名。【沧溟】1.指高远的天空。班固《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其名难测,其实分别。”2.指大海。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诗:“翰林逼华盖,鲸力破~。”";

苍
cāng
①<名>青蓝色;青绿色;青黑色。《始得西山宴游记》:“~然暮色,自远而至。”《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
②<名>天。《三元里抗英》:“幸彼~默佑,未刻迅雷甚雨。”
③<名>灰白色。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
④<形>老;苍老。《醉翁亭记》:“~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苍苍】1.深青色。《庄子·逍遥遊》:“天之~,其正色邪?”2.借指天。蔡琰《胡笳十八拍》:“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3.茂盛的样子。《诗经·秦风·蒹葭》:“蒹葭~,白露为霜。”4.灰白色。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十指黑。”【苍昊】1.苍天。《梁书·武帝纪》:“上达~,下及川泉。”2.天帝,古人想像中的万物主宰者。《梁书·武帝纪》:“迁虞事夏,本因心于百姓;化殷为周,实授命于~。”【苍旻】苍天。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吾恸感伤兮号~。”【苍黔】百姓;民众。张九龄《奉和圣制温泉歌》:“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穹】苍天;天空。李白《门有车马客行》:“大运且如此,~宁匪仁。”【苍生】1.生长草木的地方。《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2.百姓。陈子昂《谏用刑书》:“天下~,莫不望圣风,冀见神化。”3.人类。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问鬼神。”";

藏
cáng
①<动>收藏谷物。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
②<动>收藏;保存;贮藏。《庖丁解牛》:“善刀而~之。”《伶官传序》:“庄宗受而~之于庙”
③<动>隐藏;私藏。《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也。”《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伪章。”
zàng
①<名>贮藏财物的地方;仓库。苏轼《赤壁赋》:“是造物者无尽~也。”
②<名>通“脏”。内脏。《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马悲哀。”【藏命】亡命,不顾性命。《史记·游侠列传》:“以躯借交报仇,~作奸剽攻。”【藏怒】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焉,不宿怨焉。”【藏拙】1.掩其拙劣,不以示人。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吹竽久混真。”2.自谦之词。罗隐《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若有所成甘守株。”【藏府】1.府库。班固《汉书·文三王传》:“及死,~馀黄金尚四十万馀斤。”2.同“脏腑”。《素问·脉解》:“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间。”";

操
cāo
①<动>拿着;携带。《愚公移山》:“~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鸿门宴》:“大王来何~?”
②<动>掌握;控制。《韩非子·定法》:“~杀生之柄。”
③<动>持用;采取。《答司马谏议书》:“而议事每不合,所~之术多异故也。”
④<动>从事。《促织》:“邑有成名者,~童子业,久不售。”
⑤<名>节操;品行。《史记·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
⑥<名>琴曲。《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操持】1.握着;拿着。班固《汉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节旄尽落。”2.持;保养。《汉书·王嘉传》:“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两心。”3.操守。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李杜~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操刀必割】比喻不可失掉时机,行事当及时。【操觚】1.执简。觚,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代指作文章。宋濂《王冕传》:“当风日佳时,~赋试,千百不休。”2.执酒器。【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技能。【操券】执持契券,后来喻事情有成功的把握。【操守】指人的行为品德。【操行】1.操守;品行。《楚辞·七谏·沉江》:“正臣端其~兮,反离谤而见攘。”(离:通“罹”。遭受。)2.特指廉洁正直的品行。范晔《后汉书·贾复传》:“少有~,多智略”。【操作】劳动。李纲《题邵平种瓜图》:“儿童玉立形骨清,挈笠携筐助~。”";

曹
cáo
①<名>官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车前八个天~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②<形>众;群。《国语·周下》:“且民所~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恶,鲜其不废也。”
③<名>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从事。”
④<名>辈;等。与现代汉语的“们”略相当。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效也。”【曹党】群党,邪恶势力的集团。《管子·法法》:“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起而乱贼作矣。”【曹偶】侪辈;同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往年市之民所,四百七十万,~四人。”【曹伍】1.卒伍,军队的基层组织。《后汉书·马融传》:“~相保,各有分局。”2.泛指队伍。曾巩《福州上执政书》:“及去秋到职,闽之馀盗,或数十百为~者,往往蚁聚于山谷。”【曹司】官署,谓诸曹郎中职司的所在。";

漕
cáo
①<动>通过水道运粮食。《史记·平准书》:“~转山东粟,以给中部官。”《吕氏春秋·孟夏纪》:“是月也,天子始~。”
②<名>古邑名。【漕引】水上运输。【漕运】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草
cǎo
①<名>草;草本植物的总称。《观沧海》:“树木丛生,百~丰茂。”《敕勒歌》:“风吹~低见牛羊。”
②<名>荒野;草野。《<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行露宿。”
③<名>乡间;民间。《五人墓碑记》:“况~野之无闻者欤?”
④<形>粗糙;粗劣。《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具。”
⑤<名>初稿;草稿。《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
⑥<名>汉字的一种字体,流行于汉初,笔画相连,写来迅速。如“狂草”、“真草隶篆。”【草鄙】粗野鄙陋。《战国策·赵策三》:“臣南方~之人也,何足问?”【草草】1.草木茂盛的样子。苏轼《各子由记园中草木》:“君看藜与藿,生意常~。”2.忧愁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3.辛苦的样子。杜甫《园人送瓜》:“园人非故侯,种此何~。”4.匆促。杜甫《送长孙九待御赴武威判官》:“闻君适万里,取别何~。”【草创】1.开始创建或创办。《汉书·终军传》:“夫天命初定,万事~。”2.起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就,会遭此祸。”【草次】1.匆忙急遽。2.露宿于草野间。【草蹙】仓猝;匆忙。【草菅】1.草茅,喻轻贱。班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然。”(艾:通“刈”。)后称任意残杀人命为“草菅人命。”2.草野;民间。陆游《薏苡》:“呜呼!奇材从古弃~,君试求之篱落间。”【草芥】比喻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具】指粗劣的食物。《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莽】1.荒野。陶渊明《归园田居》:“常恐霜霰至,零落同~。”2.草野;民间。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乃令重黎举夔于~之中而进之。”";

册
cè
①<量>古代文字书于简,编连诸简称之“册”。泛指文献、典籍。《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有典。”【引】<量>书一本称一册。
②<名>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的诏书。【又】册立,册封。《新唐书·百官志二》:“~太子则授玺绶。”
③通“策”。策问。《汉书·董仲舒传》:“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之。”【又】计策;计谋。
④<动>竖立。【册府】1.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晋书·葛洪传》:“奇~,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秘术。”2.文坛,翰苑。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褚河南风标特峻,早锵声于~。”【册功】叙功封赐。【册命】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王妃或诸王的命令。《尚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

侧
cè
①<名>旁;旁边。《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出。”《谭嗣同》:“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肃宫庭。”
②<名>水边;岸边。《<诗经>两首·伐檀》:“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兮。”
③<动>歪斜;倾斜。《鸿门宴》:“樊哙~其盾以撞。”
④<动>翻转;翻覆。《促织》:“转~床头,惟思自尽。”《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妇梦中咳嗽。”
zè
①通“仄”。狭窄。杜甫《偪侧行赠毕四曜》:“偪~何偪~,我居巷南子巷北。”
②通“昃”。太阳偏西之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乃罢。”【侧臣】左右近臣。《管子·度地》:“亟为寡君教~。”【侧出】旧时指妾(小老婆)所生子女。《新唐书·王鉷传》:“王鉷,中书舍人瑨~子也。”【侧立】1.旁立。形容谦逊、尊重的样子。2.戒备、恐惧的样子。【侧目】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愤恨。班固《汉书·郅都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郅)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而视,号曰‘苍鹰’。”【侧室】1.支子;庶子。《韩非子·亡徵》:“君不肖而~贤,太子轻而庶子伉。”2.妾。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美人徐月华)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3.春秋时官名。掌宗族之事,由宗族的旁支充任,故名。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听】1.在旁偷听。2.侧着耳朵听。3.从旁听到。4.侧身而听,表示谦敬。";

厕
cè
①<名>厕所。《鸿门宴》:“沛公起如~。”(如:到……去。)
②<名>猪圈。《汉书·燕剌王旦传》:“~中豕群出。”(豕:猪。)
③<动>置身于;参加。司马迁《报任安书》:“向者仆常~下大夫之列。”(向者:过去。仆:我。常:尝,曾经。下大夫:官名。)
④<名>通“侧”。旁边。《史记·张释之传》:“从行至霸陵,居北临~。”(从行:跟皇帝出行。霸陵:地名。临厕:指在霸陵边上。)【厕足】1.侧足;置足。《庄子·外物》:“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垫:隐,下掘。2.插足;置身。《魏书·宗钦传》:“窃名华省,~丹墀。”【厕迹】插足;置身。";

恻
cè
①<形>忧伤,悲痛。《汉书·宣元六王传》:“朕~焉不忍闻,为王伤之。”
②<形>诚恳;恳切。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盖以至诚恳~之心,力行而为之倡。”【恻恻】1.表伤痛。2.表诚恳。【恻怆】悲伤;伤痛。【恻怛】1.忧伤。2.同情;哀怜。【恻然】1.表哀痛,忧伤。2.表同情怜悯。【恻隐】1.隐痛。2.对别人不幸的同情、怜悯。【恻惐】表悲伤。王褒《洞箫赋》:“悲怆怳以~兮,时恬淡以缓肆。”";

测
cè
①<动>测量水深;测量。《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临不~之渊以为固。”
②<动>估计;预料。《曹刿论战》:“夫大国,难~也。”《荆轲剌秦王》:“入不~之强秦。”【测揆】测度。【测字】旧时迷信把汉字拆开,用其偏旁点画的离合分聚等预测占卜凶吉,叫测字。也叫“拆字”。";

策
cè
①<名>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
②<动>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名>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动>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名>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动>记录;登记。《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名>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⑧<名>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
⑨<名>计策;计谋。《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宁许以负秦曲。”《<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名】指出仕做官。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汉室,死归其正。”【策士】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策问】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也称“对策”。《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选补郎吏。”";

筴
cè
①<名>同“策”。占卜用的蓍草。《礼记·曲礼上》:“龟为卜,~为筮。”
②<名>计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怨陈王不用其~。”
③<名>简书。
④<名>栅栏。《庄子·达生》:“祝宗人玄端以临牢~。”
jiā
①<名>夹东西的用具。陆羽《茶经·器》:“火~,一名箸。”【引】挟制,钳制。韩愈《曹成王碑》:“掇黄冈,~汉阳。”";

岑
cén
①<名>小而高的山。【引】高;尖锐。《孟子·告子下》:“方寸之木可使高于~楼。”
②<名>崖岸。《庄子·徐无鬼》:“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而足以造于怨也。”
yín见“岑岩”、“岑崟”【岑岑】1.表胀痛。班固《汉书·孝宣许皇后传》:“我头~也,药中得无有毒?”2.表烦闷。黄机《南乡子》词:“花落画屏,檐鸣细雨,~,滴破相思万里心。”3.表高高。白居易《池上作》诗:“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4.沉沉,深沉。刘基《蝶恋花》:“春梦~呼不起,草绿庭空,日抱娇莺睡。”【岑寂】草木深茂。【岑蔚】草木深茂。【岑翳】形容林木茂密。【岑岩】形容山势险峻。《管子·宙合》:“山陵~,渊泉闳流。”【岑崟】1.山势险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参差,日月蔽亏。”2.表高高。何景明《公无渡河》诗:“夸父渴走成邓林,至今丘冢犹~。”";

涔
cén
①<形>雨水多,涝。《主术训》:“时有~旱灾害之患。”【引】积水。陆九渊《杂说》:“至其为水,则蹄~亦水也。”
②<形>泪落不止。江淹《谢法曹赠别》诗:“~泪犹在袂。”
③<形>久雨。《淮南子·览冥训》:“~云波水,各象其形类所以感之。”【涔涔】1.滴落不止。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江生魂黯黯,泉客泪~。”2.头昏闷胀痛的样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转蓬悄悄,行药病~。”";

层
céng
①<形>重叠的。《滕王阁序》:“~峦耸翠,上出重霄。”《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巅。”
②<动>重复;反复。《<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③<量>层。《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楼。”王安石《登飞来峰》诗:“自缘身在最高~。”【层阿】重叠的冈岭。沈约《从军行》:“江飔鸣叠屿,流云照~。”【层霄】天空高远之处。";

嶒
céng
①<形>高耸;特出。江淹《镜论语》:“意恬怅兮有端,才~峻兮可观。”
②<形>形容山势高峻。张协《七命》:“既乃琼巘~崚,金岸崥崹。”(巘:山峰。崥崹:山势渐趋平缓。)
③<形>高峻。李白《明堂赋》:“峥嵘~嶷,粲宇宙兮光辉;崔嵬赫奕,张天地之神威。”";

锸
chā
①<名>铁锹;挖土的工具。《五蠹》:“(禹)身执耒~。”(禹亲自拿着耒和锸。未:一种农具。)";

垞
chá
①土丘。王维《南垞》诗:“轻舟南~去,北~淼难即。”
②古邑名。故址在今江苏徐州北。《水经注·泗水》:“泗水又径留县而南~,径~城东。”";

察
chá
①<动>仔细看;观察。《石钟山记》:“徐而~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动>看清楚。《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品类之盛。”【又】<动>苛求。《班超告老归国》:“~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③<动>考察。《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
④<形>清楚;明白。《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
⑤<动>考察举荐;选拔。《陈情表》:“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
⑥<动>督察。《邵公谏厉王弥谤》:“近臣尽规,亲戚补~。”(补察:弥补过失,督察是非。)【察察】1.洁白的样子。2.析辨明白的样子。【察断】明察判断。《荀子·致士》:“然后中和~以辅之,政之隆也。”【察见渊鱼】谓明察至能见到深渊之鱼。用以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常用的是,“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语出《列子·说符》。【察纳】明察采纳。【察士】明察事理的人。《韩非子·八说》:“~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全,夫民不尽察。”【察微】洞悉细微。《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

侘
chà
①<动>夸耀。《史记·韩安国传》:“即欲以~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
②<形>见“侘傺”【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样子。《涉江》:“怀信~,忽乎吾将行兮。”";

诧
chà
①<动>夸耀。《宋史·张去华传》:“浙人每迓朝使,以列步骑以自夸~。”
②<动>诳,欺骗。《新唐书·史思明传》:“~曰:‘朝义怯,不能成我事。’”
③<动>告诉。《庄子·达生》:“有孙休者,踵门面~子扁庆子。”
④<形>惊讶、诧异。";

姹
chà
①<形>美丽。柳永《柳初新》词:“渐觉绿娇红~,装点层台芳榭。”
②<形>同“诧”。夸耀。《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子虚过~乌有先生。”【姹女】1.少女。张九龄《剪彩》诗:“~矜容色,为花不让春。”2.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也作“奼女”。《周易参同契上》:“河上~,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差
chā
①<动>差别;相差。《狱中杂记》:“无~,谁为多与者?”
②<名>差错;错误。《失街亭》:“若有~失,乞斩全家。”
③<副>略微。《后汉书·光武帝纪》:“令军士屯田,粮储~积。”
chāi
①<动>差遣;派遣。《陈州粜米》:“特地~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
②<名>差役;公务。《[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使不寻俗。”
chài<形>病愈,后写作“瘥”。《祭妹文》:“后虽小~,犹尚,无所娱遣。”
cī
①<形>长短、高低不齐。《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互,不可知其源。”
②<动>比并;挨着。《祭妹文》:“予幼从先生授经,汝~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差池】差错。【差互】1.错乱。2.交错。【差可】犹“尚可”。【差品】等级,品级。班固《汉书·货殖传序》:“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柝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强人意】尚能使人满意。《周书·李贤传》:“术祖喜曰:‘李万岁所言,~。’”【差忒】差错,差误。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准其绳墨,~未免。”【差度】衡量选择。【差论】选择。【差人】1.派遣仆役。2.明清时指官府的差役。【差择】选择。【差愈】同“瘥愈”,即病愈。【差等】等级,区别等级。【差肩】1.差挨肩。2.相并。";

侪
chái
①<名>类;等。《左传·成公二年》:“文王犹用众,况吾~乎?”《柳敬亭传》:“此故吾~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吾侪: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们”。)
②<副>一起;混同。《列子·汤问》:“长幼~居……男女杂游。”
③<动>相为配偶。《汉书·扬雄传》:“~男女,使莫违。”【侪辈】同辈。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谦,又与遂同时~,于是交与语移时,不及军事。”【侪流】同类的人,同辈。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复拜中书舍人。既至京师,~无在者。”【侪伦】同辈。";

柴
chái
①<名>枯枝,木柴。
②<动>烧柴祭天。《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辛未,幸太山,~告岱宗。”
zhài用木围护四周。【又】用柴覆盖、堵塞。【引】闭。【又】防守用的篱笆或栅栏。
zì<名>堆积的禽兽。《诗经·小雅·车攻》:“谢夫既同,助我举~。”
cī<形>参差不齐。《史记·司马相如传》:“~池芷虒,旋环后宫。”【柴荜】木杖。《晋书·贺循传》:“常愿弃结驷之轩轨,策~而造门。”【柴荜】柴门荜户,穷人居住之处。刘昼《刘子·荐贤》:“贤士有胫而不肯至,殆蠢材于幽岫,毁迹于~者,盖人不能自荐,未有为之举也。”【柴瘠】骨瘦如柴。《新唐书·宋室李暠传》:“居母丧,~,讫除,家人未尝见言笑。”";

虿
chài
①<名>蝎子一类毒虫。
②<形>形容女子的鬈发。黄庭坚《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晚风斜~发,逸艳照窗笼。”";

觇
chān
①<动>窥看;侦察。《促织》:“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视。”《<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②<动>看;观看。《促织》:“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之。”【觇候】暗中察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范传》:“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讽县掠考范。”【觇视】窥视。";

幨
chān
①车帷。《新唐书·魏徵传》:“乃用素车,白布~帷。”【又】床帐。张敞《东宫旧事》:“皇太子纳纪,有绿石,绮绢,里床~二。”
chàn衣襟。《管子·揆度》:“卿大夫豹饰,列大夫豹~。”【幨幌】帷幔。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晨风拂~,朝日照闺轩。”";

婵
chán见“婵娟”、“婵连”等词条。【婵娟】1.形态美好。孟郊《婵娟篇》:“花~,泛春泉;竹~,笼晓烟;妓~,不长妍;月~,真可怜。”2.指美女。3.指月亮。4.形容情意缠绵。江淹《去故乡赋》:“情~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婵连】牵连。引申为亲族。《楚辞·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嫣】连绵不绝。柳宗元《祭从兄文》:“我姓~,由古而蕃。”【婵媛】1.牵持不舍。《楚辞·九歌·湘君》:“扬灵兮未极,女~兮为余太息。”2.牵连。张衡《南都赋》:“结根竦本,垂条~。”";

谗
chán
①<动>说别人的坏话。《屈原列传》:“因~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②<名>毁谤别人的话;谗言。《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六国论》:“洎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名>说别人坏话的人。《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谄之蔽明也。”《谏太宗十思疏》:“惧~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谄】说好人的坏话。【谗间】说坏话离间他人。《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箭】喻谗言伤人如箭。【谗邪】指谗言邪说。【谗谀】1.毁谤诬陷。班固《汉书·邹阳传》:“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而二国以危。”2.挑拨离间、阿谀奉承的小人。《韩非子·安危》:“赏于无功,使~以诈伪为贵。”";

孱
chán
①<形>懦弱。【又】弱小;衰落。吕南公《勿愿寿》诗:“儿~妻病盆甑干,静卧藜床冷无席。”
②<形>浅陋。
③<形>谨小慎微。《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博学而~守之。”【孱孱】怯懦。【孱弱】衰弱,懦弱。【孱琐】卑贱。【孱微】地位卑贱低微。【孱颜】同“巉岩”。1.险峻。2.险峻的山。";

禅
chàn
①<动>古代帝王祭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议封~望祭山川之事。”
②<动>禅让。指古代帝王让位给别人。《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帝尧~位于虞舜。”
chán<动>静思。佛教用语。如“坐禅”。泛指有关佛教的事物。如“禅师”“禅宗”“禅林”。白居易《重到江州》诗:“~僧出郭迎。”";

蝉
chán<名>昆虫名,又叫“知了”。《与朱元思书》:“~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雨霖铃》:“寒~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蝉联】又作“蝉连”。连续不断。【蝉蜕】1.蝉幼虫蜕下的壳,可入药。2.比喻解脱。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3.特指悟佛法,解脱凡体成佛。";

儃
chán
①<形>表徘徊。《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②<形>运转。《楚辞·惜誓》:“寿冉冉而日衰兮,固~佪而不息。”
tǎn放纵。贾谊《新书·劝学》:“然则舜僶俛而加志,我~僈而弗省耳。”
shàn通“禅”。禅让,让位。《法言·问明》:“允哲尧~舜之重,则不轻于(许)由矣。”";

廛
chán
①<名>古代一户人家在城邑的房地,为二亩半。《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而为氓。”
②<名>泛指居民的房地、房屋。《治平篇》:“隙地未尽辟,闲~未尽居也。”
③<名>货栈;店铺。左思《魏都赋》:“廓三市而开~。”(廓:扩大。)
④<量>通“缠”。束,捆。《伐檀》:“胡取禾三百~兮!”";

潺
chán
①水名。四川涪江上游一支流。
②见“潺潺”、“潺湲”。【潺潺】1.不大的流水声。《醉翁亭记》:“山行门七里,渐闻水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雨声。李煜《浪淘沙》:“帝外雨~,春意阑珊。”【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傲慢远望,观流水兮~。”";

儳
chán
①<形>不整齐。《国语·周语中》:“夫戎狄冒没轻~,贪而不让。”
②<形>相貌丑恶。刘基《杂诗》:“~妇厌贪夫,常怀相弃心。”
chān通“搀”。扶。韦庄《下邽感旧》诗:“招他邑客来还醉,~得先生去始休。”
chàn
①<形>轻贱;不庄重。
②<形>不安宁。
③<形>迅疾;便捷。郑丰《答陆士龙诗·兰林》:“趯趯~兔。”
④<动>随便插话。见“儳和”、“儳言”。【儳道】近路;捷径。《新唐书·箫昕传》:“翰败,~走蜀。”【儳和】1.从旁插话。2.插言附和。《朝野遗记》:“德谦知有间可乘,又使中贵人~。”【儳言】1.别人讲话未完便插话。2.指饶舌。陆游《闻百舌》诗:“春鸟虽~,春尽能齰舌。”";

蟾
chán
①<名>蟾蜍。
②<名>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顾夐《浣溪沙》词:“露白~明又到秋。”【蟾宫】1.月宫。李俊民《中秋》:“鲛室影寒珠有泪,~风散桂飘香。”2.此指在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被称为蟾宫折桂。李中《送黄秀才》:“~须展志,渔艇莫牵心。”【蟾桂】1.传说月中的蟾蜍、桂树。李贺《巫山高》:“古祠近月~寒,椒花坠红湿云间。”2.借指月亮。罗隐《旅梦》:“出门聊一望,~向人斜。”【蟾魄】月亮的别称。莫宣卿《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诗:“碧空~度,清禁漏声残。”【蟾兔】传说月中有蟾兔,借指月亮。元好问《留月轩》:“欢伯属我歌,~为动色。”";

巉
chán<形>山势高险的样子。《过小孤山大孤山》:“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然孤起,上干云霄。”【巉巉】高峻险要的样子。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凛凛三伏寒,~五丁迹。”【巉岩】高峻险要的山岩。";

产
chǎn
①<动>生长;出产。《捕蛇者说》:“永州之野~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动>生育;出生。《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也。”(陈良:战国时儒家学派人物。)
③<名>产物。《促织》:“此物故非西~。”
④<名>财产;产业。《齐桓晋文之事》:“无恒~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促织》:“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业】1.占有的财产。2.积聚财产的事业。【产怨】产生怨恨。";

刬
chǎn
①<名>农具名。铲子。《齐民要术·耕田》:“~柄长三尺。”【又】铲平。《齐民要术·耕田》:“~地除草。”【引】灭除;废除。
②<副>仅;只。李廓《长安少年行》:“~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
zhàn通“栈。”《史记·田叔列传》:“谷口,蜀~道,近山。”【刬刈】斩断,引申为果决。《战国策·燕策二》:“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者也。’”";

谄
chǎn
①<动>谄媚;巴结;奉承。《冯谖客孟尝君》:“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谀之臣,开罪于君!”
②<名>巴结别人的言语或行为。《<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于后。”【辨】谄,谀。“谀”是用言语奉承,“谄”则不限于言语。“谄”“谀”二字连用时,不再有这种区别。【谄骨】指谄媚的人。【谄泪】假哭以求怜悯。【谄笑】装出笑脸巴结人。【谄谀】巴结讨好,一味迎合别人。";

阐
chǎn
①<动>开,开辟。《史记·秦始皇本纪》:“~并天下。”
②<动>阐发,阐明。《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幽。”【引】显露在外。
③<名>古邑名。春秋鲁地。《春秋·哀公八年》:“齐人取讙及~。”【阐弘】阐发弘扬。【阐化】开创教化。【阐缓】舒缓。【阐济】开创并完成。【阐拓】开拓。【阐绎】阐明陈述。";

燀
chǎn
①<动>炊,烧火煮。《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
②<动>燃烧。《国语·周语下》:“水无沉气,火无灾~。”【引】炽热。何晏《景福殿》:“故冬不凄寒,夏无炎~。”【又】光烈,炽盛。《史记·秦始皇本纪》:“威~旁达,莫不宾服。”
dǎn厚。《吕氏春秋·重己》:“衣不~热。”【燀赫】形容声势盛大。李白《古风》之三十三:“凭陵随海运,~因风起。”";

羼
chàn羊杂处在一起。【引】搀杂。《新唐书·李峤传》:“今道人私度者几数十万,其中高户多丁,黠商大贾,诡作台符,~名伪度。”";

伥
chāng
①<名>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引虎食人,如“为虎作伥。”
②<形>无所适从时样子。【伥伥】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荀子·修身》:“人无法则~然。”";

昌
chāng
①<形>兴盛;强盛。《谭嗣同》:“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也。”
②<形>健壮;美好。《诗经·猗嗟》:“猗嗟~兮,颀而长兮。”【昌言】1.善言,正当的言论。《尚书·大禹谟》:“禹拜~。”(大禹接受善言。)2.书名,全名是《仲长子~》。东汉仲长统著。";

长
cháng
①<形>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见者远。”《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也。”
②<形>高;高大。《公输》:“荆有~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木。”
③<形>长久;久远。《庄子·秋水》:“吾~见笑于大方之家。”《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已矣。”
④<形>广;广阔。《柳毅传》:“~天茫茫,信耗莫通。”《岳阳楼记》:“而或~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动>擅长。《冯婉贞》:“莫如以吾所~攻敌所短。”
⑥<副>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zhǎng
①<动>生长。《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足时。”【又】<动使动>使……生长;扶养;抚育。晃错《论贵粟疏》:“养孤~幼在其中。”
②<动>增长;滋长。《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也。”《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是天下之大贼也。”
③<形>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形>排行第一。《屈原列传》:“~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
⑤<名>兄;哥哥。常“兄~”、“~兄”连用。《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
⑥<名>首领;头领。《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又】做……首领;当头领。《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长才】高才,英才。【长跪】直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重。《后汉书·李善传》:“有事则~请白,然后行之。”【长世】绵续久存。【长亭】秦汉时十里修亭,谓之长亭,供往来的人休憩。也是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晚,骤雨初歇。”【长君】1.古称年长之君主。2.称别人长兄。【长吏】1.吏秩之尊者。2.泛指上级官长。白居易《赠友》诗之四:“~久于政,然后风教敦。”【长者】1.年纪大,辈分高的人。2.性行谨厚、有德望的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能下士也。”";

尝
cháng
①<动>吃;品尝。《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②<动>尝试。《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试之。”
③<动>经历;遇到。《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而况大軱乎!”
④<副>曾;曾经。《劝学》:“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尝敌】试探敌人的强弱。《宋史·苏洵传》:“故古之贤将,能以兵~,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尝鼎一脔】尝其一二,可知其馀。语出《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脟:同“脔”。)【尝新】尝食新收获的五谷。";

偿
cháng
①<动>偿还;归还。《冯谖客孟尝君》:“使吏召诸民当~者悉来合券。”
②<动>补偿;抵偿。《促织》:“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忧闷欲死。”
③<动>回报;报答。《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睚眦之怨必报。”【偿愿】实现平日的愿望。【偿责】抵当罪责。《新唐书·齐映传》:“马奔踶,不过伤臣;舍之,或犯清跸,臣虽死不足~。”(清跸:皇帝出行,清道戒严。)【偿责】还债。责,“债”的古字。班固《汉书·淮阳宪王钦传》:“今遣有司为子高~二百万。”";

常
cháng
①<形>永久的;固定的。《师说》:“圣人无~师。”《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供。”
②<名>规律;准则。《荀子·天论》:“天行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形>平常;普通。《马说》:“且欲与~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采草药》:“盖~理也。”
④<名>平日;平时。《张衡传》:“~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⑤<副>经常;常常。《伶官传序》:“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信陵君窃符救赵》:“赢闻晋鄙之兵符~在王卧内。”
⑥<量>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庸人不释。”
⑦通“尝”。曾;曾经。《史记·留侯世家》:“项伯~杀人,从良匿。”(良:张良。)【常典】1.常例,正常的法度。2.经典。【常流】1.长河。常,通“长”。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宁赴~而葬乎江鱼腹中耳。”2.河流的正道。《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蛟龙骋兮方远游。”3.平庸之辈。《晋书·习凿齿传》:“琐琐~,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常式】1.固定的制度。《管子·君臣下》:“国有~,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2.典范;法式;常规。《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侍】经常侍从君主的官员,秦汉有中常侍,魏晋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

徜
cháng
①<形>逍遥,安闲自在。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徉。”
②徘徊,彷徨。张衡《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徉而延佇。”";

场
cháng
①<名>晒打谷物的平坦场地;场院。《过故人庄》:“开轩面~圃,把酒话桑麻。”《狼》:“顾野有麦~,场主积薪其中。”
②<量>回。常指一件事情的经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冯公子空喜一~。”
③<名>各种场地;场所。如战场、刑场、考场。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窦娥冤》:“监斩官去洗~上多时了。”《范进中举》:“自古无~外的举人。”
chǎng
①场所,许多人聚集的地方。
②指科举考试的地方。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不敏启》:“登~应对,……,不可以言乎学。”【场功】收获农作物的劳动。【场圃】收谷物、种蔬菜的地方。【场面】戏曲伴奏用的各种乐器的总称。【场屋】1.科举时代举行考试的地方。2.戏场。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

昶
chǎng白天长。
chàng通“畅”。舒畅。嵇康《琴赋》:“固以和~而足耽矣。”";

惝
chǎng
①(又读tǎng)怅惘;失意。《庄子·则阳》:“客出,而君~然若有亡焉。”
②通“敞”。空阔,广大。《淮南子·精神训》:“廓~而虚,清靖而无思虑。”【惝怳】1.失意。谢眺《郡内登望》诗:“怅望心已极,~魂屡迁。”2.模糊不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视眩眠而无见兮,听~而无闻。”";

敞
chǎng
①<形>宽阔,宽敞。《核舟记》:“中轩~者为舱。”
②<动>张开;敞开。陶渊明《桃花源诗》:“奇踪隐五百,一朝~神界。”";

怅
chàng
①<形>惆怅;失意。《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恨久之。”《狱中杂记》:“至再三,不得所请,~然而去。”
②<形>懊恼;恼恨。《孔雀东南飞》:“阿兄得闻之,~然心中烦。”《智取生辰纲》:“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杨志。”【怅怅】失意,惆怅。潘岳《哀永逝文》:“~兮迟迟,遵吉路兮凶归。”【怅恨】懊恼怨恨。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久之。”【怅怳】恍惚。【怅惋】1.感叹惋惜。2.感到遗憾。【怅惘】惆怅迷惘的样子。干宝《搜神记》卷十七:“家见(张)汉直,谓其鬼也,~良久。”【怅望】怅然想望。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沉吟易失之时,~难邀之会。”";

畅
chàng
①<形>畅通无阻;畅达;流畅。《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达。”
②<形>通晓。《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军事。”
③<形>舒畅;畅快。《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
④<形>尽情;充分。《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叙幽情。”《群英会蒋干中计》:“说罢,大笑~饮。”
⑤<形>茂盛;旺盛。《孟子·滕文公下》:“草木~茂,禽兽繁殖。”【畅茂】茂盛。《论衡·效力》:“地力盛者,草木~。”【畅洽】普遍而深邃。《隋书·薛道衡传》:“而玄功~,不局于形器;懿业远大,岂尽于揄扬。”【畅遂】畅茂顺遂。《律吕相召赋》:“草木以之而~。”【畅心】充分尽情地表达心意。";

倡
chāng
①<名>古称歌舞艺人。《史记·滑稽列传》:“优旃者,秦~,侏儒也。”
②<名>通“娼”。妓女。白行简《李娃传》:“长安之~女也。”
chàng
①<动>同“唱”。《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而三叹也。”
②<动>作乐。屈原《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
③<动>带头;倡导。《汉书·陈胜传》:“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宜多应者。”【倡伎】古代以歌舞为职业的女艺人。《旧唐书·天竺国传》:“百姓殷乐……,家有奇乐~。”【倡优】古代乐舞杂技艺人。乐人称“倡”,伎人称“优”,后并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所爱~巧匠之属。”【倡辩】含有玩笑的辩才。《汉书·东方朔传赞》:“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倡始】首倡。《汉书·王莽传上》:“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言】提倡;建议。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

唱
chàng
①<动>领唱。《荀子·乐论》:“~和有应。”
②<动>倡导;带头。又写作“倡”。《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宜多应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予三十年前所主~之三民主义……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③<动>歌唱。《滕王阁序》:“渔舟~晚,响穷彭蠡之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后庭花。”【唱酬】彼此以诗词相酬答。【唱和】1.一唱一和,互相呼应。2.一人做了诗词,别人按照原韵相应作答。【唱叫】1.歌唱。2.吵闹。【唱喏】1.旧时一种礼节。给人作揖并出声致敬。2.旧时显贵出行,喝令行人让路。";

抄
chāo
①<动>叉取。李白《大猎赋》:“~獑猢,揽貊(豸国)。”
②<动>掠夺。《后汉书·郭伋传》:“时匈奴数~郡界,边境苦之。”
③<动>从侧面或近路过去。
④<动>用匙取物。韩愈《赠刘师服》诗:“匙~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
⑤<动>誊写,抄录。《晋书·纪瞻传》:“好读书,或手自~写。”
⑥<量>古代十撮为一抄。《孙子算经》:“十撮为一~,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抄暴】劫掠滋扰。《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转盛,~日增。”【抄撮】1.摘录,摘抄。2.超拔。3.微细。《刘子·从化》:“钧石虽平,不能无~之较。”【抄掇】摘录。《新唐书·儒学传下》:“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诸儒共非之。”【抄夺】抢劫。《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掠】抢劫,掠取财物。《魏书·太祖记》:“~诸郡。”";

怊
chāo
①<形>心无所依,失意。《庄子·天地》:“~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②<形>悲伤。《楚辞·九章·哀郢》:“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怊怅】同“惆怅”。失意。《楚辞·九辩》:“心摇悦而日幸兮,然~而无冀。”【怊怊】1.表遥远。《楚辞·九思·守志》:“乌鹊惊兮哑哑,余顾瞻兮~。”2.表怅惘。《魏书·阳尼传》:“心~而惕惕兮,志悯悯而绵绵。”";

訬
chāo
①<形>矫健,敏捷。《淮南子·修务训》:“越人有重迟者,而人谓之~。”
②<形>狡狯,轻佻。
miǎo高。张衡《西京赋》:“通天~以竦峙。”(通天:台名)【訬轻】狡狯轻薄。《汉书·叙传下》:“江都~。”【訬婧】形容腰细。张衡《思玄赋》:“舒~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袿:衣裾,衣袖。徽:带子。)";

超
chāo
①<动>跃上;跳上。《殽之战》:“左右免胄而下,~乘者三百乘。”
②<动>越过;跳过。《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北海。”
③<动>越级;破格。《谭嗣同》:“皇上~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④<动>超出;胜过。《韩非子·五蠹》:“~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⑤<形>遥远。《国殇》:“平原忽全民路~远。”
⑥<形>怅惘;若有所失的样子。《庄子·徐无鬼》:“武侯~然不对。”【超忽】1.逾越。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江表传》:“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于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2.超过。冯宿《殷公家庙碑》:“猗那先子,~名辈。”3.宗教用语。佛、道谓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为超度。张鷟《朝野佥载》:“村人遂于陂中设斋~。”【超忽】1.迷惘;怅然若失。高适《东征赋》:“高子游梁复久,方适楚以~。”2.高雅;不同凡响。3.迅捷的样子。【超然】1.超载一般水平。2.离世脱俗的样子。屈原《卜居》:“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高举以保真乎?”3.惆怅的样子。《庄子·徐无鬼》:“武侯~不对。”【超脱】高超脱俗。刘克庄《湖南江西道中》:“从今诗律应~,新吸潇湘入肺肠。”【超轶绝尘】形容骏马飞驰,超众出群,不着尘埃。【超越】1.跳跃。指习武。桓宽《盐铁论·和亲》:“丁壮弧弦而出斗,老者~而入葆。”2.越过。《三国志·魏书·蒋济传》:“卿兼资文武,志节慷慨,常有~江湖吞吴会之志。”3.超出。《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陛下践祚,纂承洪绪,圣敬日跻,~周成。”(周成:周成王。)4.轻飘迅疾的样子。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耀】破格提拔。";

巢
cháo
①<名>鸟类、虫类等的窝。《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维鸠居之。”
②<动>筑巢;造窝。《涉江》:“燕雀、乌鹊,~堂坛兮。”
③<名>远古人类的居处。《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氏。”【巢居】原始时代人没有房屋,栖宿于树上,称巢居。【巢燧】有巢氏和燧人氏,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是尧时的隐士。尧想让位给他们,都不接受。诗文中多引作隐居不仕的典故。";

朝
zhāo
①<名>早晨。《岳阳楼记》:“~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名>一日。《孟子·告子》:“虽与之天下,不能一~居也。”
cháo
①<动>拜见;拜访。《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上将军宋义。”
②<动>拜见君主。《送东阳马生序》:“余~京师。”
③<动>受臣下朝见。《荀子·尧问》:“王~而有忧色。”
④<动>归附;朝拜。《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朝、魏闻之,皆~于齐。”【又】〈动使动〉使……朝拜。《过秦论》:“序八州而~同列。”
⑤<名>朝廷。《柳敬亭传》:“是时~中皆畏宁南。”
⑥<动>上朝。《赵威后问齐使》:“胡为至今不~也。”
⑦<名>官府的大堂。《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
⑧<名>朝代。《陈情表》:“逮奉圣~,沐浴清化。”【朝报】封建王朝的公报。【朝寄】朝廷的委托。【朝眷】皇帝的宠恩。【朝列】官吏在朝廷的位次。";

嘲
cháo
①<动>嘲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公卿辱~叱,唾弃如粪丸。”(叱:斥骂。)
zhāo<形>见“嘲哳”等【嘲啾】象声词。繁碎嘈杂的声音。刘克庄《田舍即事》之五:“邻壁~诵《学而》,老人睡少听移时。”【嘲哳】声音杂乱。《琵琶行》:“呕哑~难为听。”(呕哑:杂乱的乐曲声。)又写作“啁哳”【嘲啁】1.象声词,鸟鸣声。2.形容语音细碎难辨。";

潮
cháo
①<名>海水定时涨落叫潮。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
②<形>潮湿。范成大《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润冷炉熏。”【潮信】即潮汐。因其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潮音】潮声。后多指僧众诵经之声。";

车
chē
①<名>车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引~入市。”《卖炭翁》:“晓驾炭~辗冰辙。”
②<名>特指兵车;战车。《陈涉世家》:“比至陈,~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兵车行》:“~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③<名>有轮子的机械器具。如水车、纺车等。苏轼《浣溪沙》:“村南村北响缲~。”
④<名>牙床。《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辅:面颊;虞、虢:皆为古代国名。)【车骑】1.成队的车马。《史记·苏秦列传》:“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2.古代将军的名号。汉代车骑将军位列上卿。唐以后废。【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分拉人体,撕裂致死。《战国策·秦策一》:“商君归还,惠王~之,而秦人不怜。”【车右】古代车乘位于仆者右边的武士。庚信《樊哙见项王赞》:“樊哙将军,汉王~,不惮锋刃,何辞巵酒。”【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多。徐陵《答诸求官人书》:“四军五校,~。”";

扯
chě
①<动>展开,裂开。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凫起,~衣蝴蝶飘。”
②<动>拉,牵。关汉卿《鲁斋郎》三折:“休把我衣服~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③<副>漫无边际的谈话。《醒世烟缘传》二回:“你没得~淡!”";

彻
chè
①<动>通;通达。《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区明。”(销:通“消”。)《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
②<动>透,穿过。《小石潭记》:“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③<动>尽;完;到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④<动>通“撤”。去掉;拿掉。《赵威后问齐使》:“~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彻骨】透到骨肉,比喻程度极深。【彻席】死的委婉说法。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在位三岁,享龄七十有二,~于长安永乐里之私第。”【彻夜】通霄。";

坼
chè
①<动>分裂;裂开。《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天子下席。”【又】裂纹。《周礼·春官·占人》:“史占墨,卜人占~。”
②<动>拆开;拆毁。韩愈《寄皇甫湜》诗:“~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
③<动>闪动。也作“掣”。郎瑛《七修类稿·诗文类·唐为晋讳》:“中台星~,时以为大异。”【坼副】割裂。即经剖腹而分娩。同“坼剖”。《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人,~而产焉。”";

掣
chè
①<动>牵引;拉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②<动>抽取。《晋书·王献之传》:“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其笔不得。”
③<动>拴着;拽着。《柳毅传》:“俄有赤龙长千尺……项~金锁,锁牵玉柱。”【掣电】闪电。形容迅疾。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倾城知。”【掣肘】拉住胳膊。比喻在别人做事时从旁牵制阻挠。《旧唐书·陆贽传》:“若谓志气足任,方略可施,则当要之于终,不宜~于其间也。”";

嗔
chēn
①<动>生气;发怒。杜甫《丽人行》:“慎莫近前丞相~。”《智取生辰纲》:“杨志也~道:‘你两个好不晓事……’”";

瞋
chēn
①<动>发怒时睁大眼睛。《荆轲刺秦王》:“士皆~目,发尽上指冠。”《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
②<动>生气。《后汉书·华佗传》:“因~恚,吐黑血数升而愈。”(恚:发怒。愈:病好。)【瞋喝】瞋目怒喝。【瞋目】1.张大眼睛注视,表示愤怒。2.张大眼睛极力去看。《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瞋目张胆】形容无所畏避。《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将军~,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尘
chén
①<名>尘土;灰尘。《卖炭翁》:“满面~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②<名>人间;世俗社会。《归园田居》:“误落~网中,一去三十年。”【尘埃】尘俗;尘世。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尘凡】1.人间。2.凡人。【尘寰】人世间。【尘累】1.世俗事务的牵累。《梁书·阮孝绪传》:“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2.污染。《宋书·庚炳之传》:“如臣所闻天下论议,炳之常~日月,未见一豪增辉。”3.佛教用语。指烦恼、恶业的种种束缚。《楞严经》卷一:“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襟】世俗的杂念。【尘露】1.微尘滴露。比喻微末不足道。《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此刍荛之言有补万一,~之微有增山海。”2.尘土易飞,露水易干。比喻短促。阮藉《咏怀诗》三十二:“人生若~,天道邈悠悠。”3.经风历霜,比喻辛苦。《宋书·谢庄传》:“陛下今蒙犯~,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尘俗】1.世俗;流俗。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2.人世。《晋书·索袭传》:“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而栖心天外。”【尘网】指尘世。古人认为人在世间有种种束缚,如鱼在网,故称“尘网”。岑参《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陶渊明《桃花源记》:“借问游方士,焉测~外。”【尘滓】1.比喻世间繁琐的事物。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其馀桎梏~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2.比喻微贱的地位。《南史·刘敬宣传论》:“或阶缘恩日,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麟羽;咸能振拔~,自致封侯。”3.比喻尘世。白居易《赠别宣上人》:“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世】指人间。杜牧《九日齐安登高》:“~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臣
chén
①<名>俘虏;奴隶。《五蠹》:“虽~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②<名>官吏;臣属。《出师表》:“亲贤~,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动>称臣;臣服。《赵威后问齐使》:“上不~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又】<名使动>使……称臣;臣服。《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④<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妻私~,~之妾畏~,~之客欲有求于~。”
⑤<名>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信陵君窃符救赵》:“~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荆轲刺秦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臣服】1.以臣礼事君。《尚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于先王。”2.称臣降服。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节】人臣的操守。【臣虏】1.奴隶。2.奴役。【臣仆】奴仆。【臣妾】1.奴隶。《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满海内矣。”2.使为奴隶。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我也。”";

忱
chén
①忠诚。《尚书·汤诰》:“尚克时~,乃亦有终。”【引】真诚的心意。刘基《癸巳正月在杭州作》诗:“微微蝼蚁~,郁郁不得吐。”
②信任。《诗经·大雅·大明》:“天难~斯,不易维王。”【忱恂】诚信。《尚书·立政》:“迪知~于九德之行。”";

沉
chén
①<动>沉入水中;沉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璧。”
②<动>泛指下落;沉陷。《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雨打萍。”
③<动>沉溺;陷入。《冯谖客孟尝君》:“~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④<形>重;沉重。《采草药》:“无苗时采,则实而~。”
⑤<形>深;深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醉不知归路。”
【注】“沉”原来写作“沈”,音shěn;“沉没”、“深沉”各义写作“沉”,音chén。【沉沉】1.深沉、凝重的样子。2.昏愦不清的样子。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楚天阔。”【沉浮】1.在水面上出没。2.亦作“浮沉”。比喻人事的升降、盛衰、消长。【沉沦】1.沉没;沉溺。范晔《后汉书·寇荣传》:“蹈陆土而有~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2.埋没;沦落。杜甫《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奋飞超等级,容易失~。”3.死的委婉说法。陈寿《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若遂~,魂而有知,结草以报。”【沉迷】陷溺;迷惑。丘迟《与陈伯之书》:“~猖獗,以至于此。”【沉湎】沉溺于酒。【沉抑】1.郁结而不顺畅。屈原《九章·异诵》:“情~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曰。”2.隐退。《管子·宙合》:“知道之不可行,则~以辟罚,静默以侔免。”3.压制。【沉毅】沉着而刚毅。【沉吟】1.沉思。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至今。”2.犹豫不决。《后汉书·隗嚣传》:“邯得书,~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3.低声吟咏。谢庄《月赋》:“~齐章,殷勤陈篇。”【沉郁】1.积滞而不通畅。韦应物《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感此穷秋气,~命友生。”2.含蕴深刻。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沉鸷】深沉勇猛。杜牧《罪言》:“故其人~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沉滞】1.积滞而不通畅。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筋骨~,血脉壅塞。”2.仕宦久不得升迁。《北史·王慧龙传》:“去州归京,多年~。”3.停滞;拖延。《后汉书·尹敏传》:“帝深非之,虽竟不罪,而亦以此~。”4.隐退。宋玉《九辩》:“愿~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辰
chén
①<名>十二地支的第五位。
②<名>辰时,十二时辰之一,上午七点至九点。《柳毅传》:“向者~发灵虚,已至泾阳。”
③<名>时光;日子;时辰。《归去来兮辞》:“怀良~以孤往,或植枝而耘耔。”
④<名>星名,北极星。《论语·为政》:“譬如北~,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即商星。桓宽《盐铁论》:“犹~参之错。”【又】泛指群星。《淮南子·共工触不周山》:“天倾西北,故日月星~移焉。”【辰光】时间。【辰极】1.北极星。李康《运命论》:“天动星回,而~犹居其所。”2.喻皇帝。《宋书·毛脩之传》:“是以仰~以希照,眷西土以洒泪也。”【辰牌】古代一种报时工具。";

陈
chén
①<名>古指台阶,及台阶下的地方。《冯谖客孟尝君》:“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
②<动>陈列;摆列。《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殿下。”《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③<动>陈述;陈说。《荆轲剌秦王》:“恐惧不敢自~。”
④<形>旧;旧的。《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迹。”
zhèn后作“阵”
①<名>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无部伍行~。”
②<动>列阵;布阵。《子鱼论战》:“既~而后击之。”【陈陈相因】陈谷逐年堆积。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用以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杨万里《眉山任公小丑集序》:“诗文孤峭而有风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气……非近世~、累累随行之作也”【陈腐】1.陈旧腐败。2.毫无新意,不合时尚的观点、文章。【陈迹】过去的事迹。【陈情】诉说自己的情况或衷情。屈原《九章·惜往日》:“愿~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陈言】1.陈述言词。范晔《后汉书·伏皇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时策,曹操恶而杀之。”2.陈腐的空语。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宸
chén
①<名>屋边,屋檐。
②<名>北极星所居,因以借指帝王的宫殿。王勃《九成宫颂》:“~扉既辟,一宇宙而来王。”【引】帝位、帝王的代称。
③<名>天地相连处。张衡《西京赋》:“消雾埃于中~,集重阳之清澄。”【宸翰】帝王的文章或手书。《宋史·宗室传》:“求得上皇~。”【宸极】1.北极星。《晋书·律历志中》:“昔者圣人拟~以运璿玑。”(璿玑:指北斗七星。)2.比喻帝位。刘琨《劝进表》:“(陛下)诚宜遗小礼,存大务,援据图录,居正~。”";

墋
chěn
①沙土。沈约《郊居赋》:“宁方割于下垫,廓重氛于上~。”
②混浊。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茫茫宇宙,上~下黩。”【墋默】混浊,混乱。也作“碜默。”";

疢
chèn
①热病,病。【引】毛病,缺陷。【又】灾患,忧患。《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为~毒,胡可单言!”
②痛苦。郑思肖《心史总后序》:“我罹大变,心~骨寒。”";

龀
chèn
①<动>儿童换牙。《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②<形>年幼。《后汉书·阎皇后纪》:“显、景诸子年皆童~,并为黄门侍郎。”(显、景:均为皇后兄弟。)";

谶
chèn<名>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史记·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秦~于是出矣。”(书:写。)《后汉书·光武帝纪》:“宛人李通等以图~说光武。”";

赪
chēng红色。谢眺《望三湖》诗:“积水照~霞,高台望归翼。”【又】颜色变红。陆游《养疾》诗:“菊颖寒犹小,枫林晓渐~。”【赪尾】1.赤色的鱼尾。2.比喻忧劳。";

撑
chēng
①<动>抵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拄。”
②<动>用篙行船。李白《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诗:“渔子与舟人,~折万张篙。”
③<名>支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河梁幸未坼,枝~声窸窣。”
④<形>美,漂亮。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便是月殿里姮娥,也没恁地~。”【撑拒】也作“牚拒”、“牚距”。1.撑持,抵住。2.争执。";

瞠
chēng
①<动>瞪着眼睛直视。《祭妹文》:“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视而笑。”
②<动>瞪着眼睛怒视。《梅花岭记》:“忠烈乃~目曰:‘我史阁部也。’”";

称
chēng
①<动>称量;衡量。《汉书·枚乘传》:“夫铢铢而~之,至石必差。”(铢、石:皆重量单位。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②<动>举;举起。《诗经·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兕觥:犀牛角制做的酒杯。)
③<动>称赞;赞许。《原毁》:“彼虽能是,其人不足~也。”
④<动>称述;称说;说。《屈原列传》:“上~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⑤<动>称作;号称;称为。《陈涉世家》:“乃诈~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⑥<动>声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卖炭翁》:“手把文书口~敕。”
⑦<动>呼;呼唤。《冯谖客孟尝君》:“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万岁。”
⑧<动>扬名。《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也。”
chèng<名>称量轻重的器具。后作“秤”。《淮南子·时则训》:“角斗~。”
chèn
①<形>相当;相配。《伤仲永》:“令作诗,不能~前时所闻。”
②<动>适合;符合。《与妻书》:“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心快意,几家能彀?”【称兵】举兵;兴兵。【称贷】借债。《盐铁论·国病》:“富者空藏,贫者~。”【称举】举荐;赞扬。《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高素小贱,陛下幸~,令在上位,管中事。”【称觞】举怀祝酒。【称庆】庆贺。《北史·魏德深传》:“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意】合乎心意;满意。【称旨】符合皇帝旨意。《汉书·孔光传》:“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由是知名。”";

丞
chéng
①<动>辅佐;辅助。《汉书·百官公卿表》:“金印、紫绶,掌~天子,助理万机。”
②<名>秦汉以后用为官名,是各级长官的副职。《陈涉世家》:“独守~与战谯门中。”《孔雀东南飞》:“遗~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丞相】辅佐帝王的职位最高的官。《史记·陈丞相世家》:“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位次第一。”";

成
chéng
①<动>完成;实现。《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论语·十则》:“譬如为山,未~一篑,止,吾止也。”
②<动>形成;成为。《劝学》:“积土~山,风雨兴焉。”《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韵。”
③<动>成功;成就。《史记·孙膑列传》:“遂~竖子之名!”
④<动>长成;成熟。《采草药》:“用实者~实时采。”《芙蕖》:“迨至菡萏~花,娇姿欲滴。”
⑤<名>成人;成年。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立。”
⑥<动>讲和;和解。《国语·勾践栖会稽》:“夫差与之(越国)~而去之。”
⑦<形>定;必定。《国语·吴语》:“胜未可~也。”
⑧<形>已有的;现成的。《察今》:“帮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成案】已办好的公文案卷。【成规】1.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2.既定的规划。【成礼】1.使礼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不继以淫,义也。”2.行礼完毕。《史记·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然后反归寝。”3.完婚。《南齐书·公孙僧远传》:“兄妹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命】1.已定的天命。《尚书·召诰》:“王劂有~,治民今休。”2.既定的策略。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多备何为?”3.已发出的命令。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昔解杨执楚,有陨无贰,齐路中大夫以死~,方之整、像,所不能加。”4.命名。《国语·鲁语上》:“黄帝能~百物,以明民共财。”【成器】1.制成的器物。2.美好的器物。后比喻有作为的人。【成人】1.德才兼备,完美无缺的人。《管子·枢言》:“既智且仁,是谓~。”2.成年,也指成年人。【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全好事。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不成人之恶。”【成事】1.事已完成。《左传·宣公十二年》:“作先君宫,告~而还。”2.办成事情,成就事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者也。”3.已成之事,已经之事。《论语·八佾》:“~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呈
chéng
①<动>呈现;显现。《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袅娜之姿。”
②<动>恭敬地送上;呈送。《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视。~卷,即面署第一。”《谭嗣同》:“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书之中而已。”
③<名>下对上的一种公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露】显露。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形】显露形象。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方足圆首,含气~。”【呈艺】献技。【呈政】拿作品请人指教。";

承
chéng
①<动>捧着;托着。《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之。”
②<动>承受;承接。《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恩于伟饯。”《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天景命。”
③<动>承担。《狱中杂记》:“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之。”
④<动>继承;继续。《孔雀东南飞》:“说有兰家女,~籍有宦官。”
⑤<动>连接。《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菲菲而~宇。”
⑥<名>接连的次第;位次。《左传·昭公十三年》:“及盟,子产争~。”
⑦<动>承认。《陈州粜米》:“拿到阶庭取下招~。”【承乏】谦辞。表示所任职因没有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潘丘《秋兴赋》:“摄官~,猥厕朝列。”【承风】接受教化。班固《汉书·王莽传》:“于是小大乡和,~从化。”【承欢】1.迎合别人的意旨,博取欢心。白居易《长恨歌》:“~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2.指侍奉父母。骆宾王《上廉使启》:“~膝下,驭潘舆于家园。”【承教】受教,接受教令。【承接】应酬,交际。【承藉】1.凭藉。《隋书·长孙晟传》:“今若得尚公主,~威灵。”2.继承先人的仕籍。藉,通“籍”。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有美誉。”【承平】太平,治平相承。【承前】1.继承前者,如前。2.以前。【承祀】承奉祭祀,指继帝位。《汉书·韦贤传》:“世世~,传之无穷。”【承袭】继承;沿袭。【承颜】1.顺从他人的脸色。多指侍奉尊长。2.言幸得见面。【承运】秉承王命。古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因用为称颂帝王的套语。明清诏书前头均称“奉天~皇帝诏曰。”【承旨】1.逢迎意旨。《后汉书·窦宪传》:“由是朝臣震慑,望风~。”2.接受圣旨。《新唐书·百官志二》:“命起居郎、舍人对仗~,仗下,与百官皆出。”3.官名。其一属翰林院,其位置高于翰林学士;其二属枢密院。【承制】1.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晋书·宣帝纪》:“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辄~刻印,多所假授。”2.官名。苏舜钦《庆州败》:“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乳臭儿。”";

诚
chéng
①<形>真诚;诚实。《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以待下。”
②<名>诚心。《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
③<形>真实;真实的。《史记·扁鹊列传》:“子以吾言为不~,试入诊太子。”
④<副>实在;确实。《邹忌讽齐王纳谏》:“臣~知不如徐公美。”
⑤<副>果真;如果确实。《屈原列传》:“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诚壹】心志专一。《史记·货殖列传》:“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此皆~之所致。”";

城
chéng
①<名>城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动>筑城;修筑城墙。《韩非子·说林》:“靖郭君将~薛,客多以谏者。”
③<名>城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辨】城,郭。“城”与“郭”并称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郭”连用时,泛指城。【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战国策·中山策》:“百姓心离,~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后泛指城市,城邑。【城堞】城上女墙。【城府】1.城市及官署。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扶榇归咸秦。”2.比喻心机深隐难测。《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人自不忍欺。”【城郭】内城的墙叫城,外城的墙叫郭。连用指城市。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楚因焚烧其~,系虏其子女。”【城隍】1.城墙和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起苑囿。”2.指城邑。寒山《诗》一六七:“侬家暂下山,入到~里。”3.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神,公私每有祈祷。”【城门失火】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城阙】1.城门两边的望楼。《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兮。”2.宫殿;京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社】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2.指邦国。3.比喻权势、靠山。《旧唐书·薛存诚传》:“倚中人为~,吏不敢绳。”【城下之盟】敌人逼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和约。《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而还。”";

乘
chéng
①<动>登;升。《涉江》:“~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②<动>驾;坐;骑。《石钟山记》:“独与迈~小舟,至绝壁之下。”
③<动>凭借;趁着。《过秦论》:“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④<动>因依;接连。《论积贮疏》:“兵旱相~,天下大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
⑤<动>利用。《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⑥<动>欺凌;欺压。《国语·周语》:“~人不义。”
⑦<动>计量;计算。《韩非子·难一》:“为人臣者,~事有功则赏。”
⑧<动>顺应;顺着。《归去来兮辞》:“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⑨<动>冒着;顶着。《登泰山记》:“自京师~风雪……至于泰安。”
shèng
①<量>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
②<数>“四”的代称。《殽之战》:“以~韦先,牛十二,犒师。”【乘槎】1.槎:竹、木筏。指登天。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2.比喻入朝做官。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起草鸣先路,~动要津。”【乘桴】1.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浮于海。’”2.指避世。王维《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乘间】趁空;找机会。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作祸。”【乘龙】1.比喻时机成熟后进行大的行动。《南齐书·芮芮虏传》:“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2.对别人女婿的美称。《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楚国先贤传》:“孙儁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后以“乘龙”喻佳婿。杜甫《李监宅》:“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危】1.登高。《战国策·齐策三》:“历险~,则骐骥不如狐狸。”2.踏上危险之地,冒险。吴兢《贞观政要·论略猎》:“圣主不~,不徼幸。”【乘隙】1.趁着空闲。2.利用机会。【乘凶】旧时父母刚死不成服就婚聚叫乘凶。【乘虚】1.凌空。《列子·周穆王》:“~下坠,触实不硋。”2.腾空飞行。范晔《后汉书·矫慎传》:“盖闻黄老之言,~入冥,藏身远遁。”3.趁人空虚无备。《后汉书·荀彧传》:“(吕)布~寇暴,震动人心。”【乘轩】乘坐大夫的车。泛指做官。【乘舆】1.天子、诸侯乘坐的车。《孟子·梁惠王下》:“今~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2.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3.皇帝的代称。4.马车;兵车。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坐致千里。”";

惩
chéng
①<动>警惕;警戒。《狱中杂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后也。”
②<动>悔恨;改悔。《国殇》:“首身离兮心不~。”
③<动>惩罚;惩处。《左传·成公十四年》:“~恶而劝善。”
④<动>苦于。《愚公移山》:“~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惩羹吹齑】齑,切成细末的冷食肉菜。言人曾被热羹烫过,以后吃冷菜也要吹一下。比喻戒惧过甚或矫枉过正。【惩创】惩戒;警戒。《尚书·吕刑》:“罚惩非死,人极于病~。”孔颖达疏:“言圣人之制刑罚,所以~罪过,非要使人死也。”【惩戒】1.引以为戒。班固《汉书·诸侯王表》:“~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2.惩治以示警戒。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禁锢终身,没入财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群下。”【惩劝】1.惩恶劝善。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信赏罚以验~,纠游戏以杜奸邪。”2.赏罚。《晋书·应詹传》:“~必行,故历世长久。”【惩艾】惩治,惩戒。《汉书·丙吉传》:“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忿窒欲】克制愤怒,遏止情欲。";

裎
chéng
①<名>裸体。《孟子·万章下》:“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②<名>系玉佩的带子。《方言》卷四:“佩紟谓之~。”
chěng对襟单衣。古代贵族日常所穿。《方言》卷四:“禅衣……无袌者谓之~衣,古谓之深衣。”";

塍
chéng
①<名>田埂,小堤。刘禹锡《插田歌》:“田~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引】田地划分的单位。柳宗元《柳州复大云寺记》:“凡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圃百畦,田若干~。”";

酲
chéng
①<形>酒醉后的病态。张衡《南都赋》:“其甘不爽,醉而不~。”
②<形>酒醒,清醒。谭嗣同《仁学》:“雾豁天~,霾敛气苏。”";

澄
chéng
①<形>水清。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千里~江似练。”(练:一种白色的丝织品。)
②<动>澄清,使液体里的杂质沉淀下去。《三国志·孙静传》:“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水。”(命令迅速准备坛坛罐罐数百个,澄清雨水。)【澄廓】清明辽阔。鲍照《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澄清】1.清澈明净。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2.比喻廓清世乱。《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自是乃有~天下之志。”";

逞
chěng
①<动>快心,称意。《左传·隐公十一年》:“鬼神实不~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又】<动使动>使……快慰;使……满足。《殽之战》:“以~寡君之志。”
②<动>达到目的;得逞。《左传·隐公九年》:“后者不救,则无断矣,乃可以~。”
③<动>舒展;显露。《论语·乡党》:“~颜色,怡怡如也。”(颜色:面容。怡怡:和顺。)
④<动>放任;放肆。柳宗元《三戒序》:“……而乘物以~。”
⑤<动>炫耀;卖弄。见“逞辩”、“逞能”。【逞辩】卖弄口舌。【逞能】显示自己的才干。";

骋
chěng
①<动>马快跑;奔驰。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兮,来吾道夫先路。”
②<动>尽情施展;展放。《兰亭集序》:“所以游目~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③<动>放纵。仲长统《昌言·理乱》:“乃奔其私嗜,~其邪欲。”(奔:指放纵。嗜:爱好。)【骋怀】舒展胸怀。《晋书·王羲之传》:“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骋夸】放纵自夸。《吕氏春秋·下贤》:“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目】纵目四望。《梁书·沈约传》:“临巽维而~,即堆冢而流眄。”(巽维:东南方。堆冢:地名。)【骋能】1.施展才能。《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而化之。”2.逞能,显示自己能干。《晋书·阮籍传》:“吾少无宦情,兼拙于人间,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私计故耳。”【骋骛】驰骋,奔走。《汉书·王褒传》:“纵驰~,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骋足】尽力奔走。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辔,~并驰。”";

秤
chěng
①<名>衡量物体重量的器具。《陈州粜米》:“只除非把那斗~私下换过了,斗是八升的小斗,~是加三的大~。”
②<量>古代有的地方十斤为秤。《[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换田契,强秤了麻三~。”(前一个“秤”是动词。)
chēng<动>用秤衡量物体的重量。《陈州粜米》:“你可敢教我亲自~?”";

吃
chī
①<动>口吃。《史记·张丞相传》:“(周)昌为人~,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②<象>笑声。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但闻室中~,皆婴宁笑声。”
③<动>进食。贾谊《新书·耳痹》:“越王之穷,至乎~山草。”
④<动>感受;蒙受。《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半夜敲门不~惊。”
⑤<介>表示被动。《智取生辰纲》:“连累我们也~你说了几声。”【吃官司】指被控告受处罚或关在监狱里。【吃嘴】贪吃。";

鸱
chī
①<名>鹞鹰。《庄子·秋水》:“~得腐鼠。”
②<名>鸱鸺,猫头鹰的一种。《淮南子·主术训》:“~夜撮蚤蚊,察分秋毫,昼日颠越不能见丘山,形性诡也。”
③<名>传说中的怪鸟。《山海经·西山经》:“(三危山)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鸦,其名曰~。”
④鸱夷的略称。皮革制的口袋。苏轼《和赠羊长史》诗:“不特两~酒,肯借一车书。”【鸱靡】侈靡。【鸱视】1.道家养生导引之术。像鸱鸟一样举目而视。《淮南子·精神训》:“是故真人之所游,吐故内新,……~虎顾,是养形之人也。”(内:纳。)2.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晋书·刘聪载记》:“石勒~赵魏,曹嶷狼顾东齐。”【鸱枭】也“鸱鸮”。恶鸟名。比喻奸邪恶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鸾凤伏窜兮,~翱翔。”【鸱峙】比喻凶残之人据地以对抗。";

笞
chī
①<动>用竹板、荆条抽打。《陈涉世家》:“尉果~广。”
②<动>比喻奴役;役使。《过秦论》:“执敲扑而鞭~天下。”
③<名>用竹板、荆条抽打的刑罚。《陈州粜米》:“现放着徒流~杖,做下严刑。”【笞杖】1.以杖抽打。2.施行笞刑的刑具。";

嗤
chī<动>讥笑。司马光《训俭示康》:“人皆~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甘藷疏序》:“或~笑之。”【嗤嗤】1.讥笑。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抚掌黄河曲,~阮嗣宗。”2.敦厚。3.喧扰。4.惑乱。【嗤鄙】讥笑轻视。《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诋】讥笑嘲骂。《颜氏家训·勉学》:“军国经论,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

摛
chī
①播扬。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此亦仙岫,英名远~。”
②铺陈。苏轼《沁园春》词:“云山~锦,朝露团团。”【又】舒张,舒展。许敬宗《尉迟恭碑》:“凤羽~姿,龙媒聘逸。”【摛辞】遣辞作文。【摛翰】舒笔。指作文。";

痴
chī
①<形>傻;呆。《促织》:“但儿神气~木,奄奄思睡。”
②<形>着迷;入迷。张岱《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更有~似相公者。”《王冕读书》:“儿~如此,曷不听其所为?”【痴騃】呆傻。《周礼·秋官·司刺》郑玄注:“蠢愚,生而~童昏者。”(童昏:年幼无知。)【痴狂】1.疯癫。王充《论衡·率性》:“有~之疾,歌啼于路。”2.无知而任性。元稹《六年春遣怀》诗:“童稚~撩乱走,绣毬花仗满堂前。”【痴顽】愚顽无知。常作为自谦之词。";

絺
chī
①细葛布。【又】细葛布衣服。《吕氏春秋·孟夏纪》:“是月也,天子始~。”。
②古邑名。在今河南沁阳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句绘章】形容雕琢文字章句,增加文采。【絺索】多而杂乱的样子。";

弛
chí
①<动>放松弓弦。《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弓而自后缚之。”
②<动>放松;松弛。《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然而卧。”
③<动>放下;除掉。《狼》:“屠乃奔倚其下,~担持刀。”【弛禁】解除禁令。【弛刑】卸掉枷锁的刑徒。范晔《后汉书·马武传》:“复拜武捕虏将军……将乌桓、黎阳营、三辅募、凉州诸群羌胡兵及~,合四万人击之。”【弛张】比喻兴废、宽严、劳逸等。《韩非子·解老》:“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弛纵】放纵。《后汉书·蔡邕传》:“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莫相举察。”";

池
chí
①<名>护城河。《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
②<名>水池;池塘;湖泊。《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雁荡山》:“山顶有大~,相传以为雁荡”【池鱼】1.池中鱼。比喻受仕宦束缚而丧失自由者。潘丘《秋兴赋》:“譬犹~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2.比喻无辜受祸者。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中物】比喻蛰居一隅,没有远大抱负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也。”";

驰
chí
①<动>驱赶车马奔跑。《鸿门宴》:“项伯乃夜~之沛公军。”《木兰诗》:“愿~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②<动>特指驱赶车马进击,追击。《曹刿论战》:“齐师败绩,公将~之。”
③<动>车马疾行;奔跑。《<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北邀当国者相见。”【又】特指驱马进击。《垓下之战》:“项王乃~,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④<形>疾速;快。《满井游记》:“每冒风~行,未百步辄返。”
⑤<动>传扬。《华阳国志·后贤志》:“辞章灿丽,~名当世。”(辞章:指文章。)【驰辩】纵横辩论。班固《答宾戏》:“虽~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也。”(殿最:古代考核军功或政绩,以上等为最,下等为殿。)【驰骋】1.驰马,也指田猎。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荆庄王好周游田猎,~弋射,欢乐无遣。”2.奔走;奔竞。《晋书·潘尼传》:“然弃本要末之徒,知进忘退之士,莫不饰才锐智,抽锋擢颖,倾侧乎势利之交,~乎当涂之务。”3.涉猎。《晋书·江逌传》:“偃息毕于仁义,~极于六艺。”【驰名】名声远扬。【驰驱】1.疾行;奔波。《墨子·尚同中》:“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以告天子。”2.放恣。《诗经·大雅·板》:“敬天之渝,无敢~。”【驰说】游说。《战国策·秦策三》:“(吴起)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之士无所开其口。”【驰骛】奔走;趋赴。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之路开。”【驰义】仰慕正义。引申为归顺,臣服。《汉书·陈汤传》:“乡风~,稽首来宾。”(宾:归顺。)【驰骤】疾驰。《后汉书·公孙瓒传》:“汝当碎首于张燕,~以告急。”";

迟
chí
①<形>慢,缓慢。《庖丁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君家妇难为。”
②<动>迟疑,犹豫。《琵琶行》:“琵琶声停欲语~。”
③<形>晚。《战国策·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也。”
④<形>迟钝。《汉书·杜周传》:“周少言重~,而内深次骨。”【迟迟】1.缓慢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3.迟疑不前的样子。范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于歧路之间也。”【迟回】徘徊;迟疑。也作“迟徊”。杜甫《垂老别》诗:“忆昔少壮日,迟徊竟长叹。”【迟暮】比喻苍老、晚年。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日】1.日子久。《商君书·君臣》:“~旷久、积劳私门者得。”2.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持
chí
①<动>拿着;握着;抓着。《狼》:“屠乃奔倚其下,驰担~刀。”
②<动>。拉,牵。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选老躄者一人~马。”
③<动>把持,掌握。《狱中杂记》:“有某姓兄弟,以把~公仓,法应立决。”
④<动>操持,治理。《察今》:“悖乱不可以~国。”
⑤<动>扶持。《柳毅传》:“毅恐蹶仆地,君亲起~之曰:‘无惧。’”
⑥<动>保持,维持。《苏武》:“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⑦<动>抱着,坚持。《赤壁之战》:“诸人~议,甚失孤望。”
⑧<动>携带,带着。《西门豹治邺》:“以故多~女远逃亡。”
⑨<动>控制,挟持。《童区寄传》:“二豪贼劫~,反接,布囊其口。”
⑩<动>对立,对峙。《赤壁之战》:“今寇众我寡,难与~久。”【持操】保持气节操守。【持衡】1.用秤称物。《新唐书·李石传》:“天下之势犹~然,此首重则彼尾轻矣。”2.比喻评量人才。岑参《奉和相公发益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持~。”【持衡拥璇】比喻掌握国家权柄。衡、璇,北斗七星中二星名。《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勋驭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放勋:尧的号。重华:舜的号。)【持寄】以物寄赠友人。【持两端】动摇不定,怀有二心。《汉书·萧望之传》:“乌孙~,亡坚约,其效可见。”(亡:无。)【持禄养交】结交权贵以保持禄位。《管子·明法》:“小臣~,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持平】主持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持衰】不梳洗,不吃肉,不近女色。【持重】1.掌握重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2.稳重;慎重。《汉书·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3.封建宗法制规定,承继主持宗庙祭祀为持重。《仪礼·丧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墀
chí殿前台阶上的空地,台阶。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丛竹香草,布护阶~。”";

踟
chí见“踟蹰”。【踟蹰】徘徊;犹豫;停滞不进的样子。《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

尺
chǐ
①<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
②<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
③<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尺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成一赋。”【尺书】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文篇具在。”【尺素】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

侈
chǐ
①<形>奢侈;浪费。《论积贮疏》:“淫~之俗,日日以长。”
②<动>放纵,放肆。《齐桓晋文之事》:“苟无恒心,放辟邪~,无不为己。”
③<形>夸大;过分。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有实大于名,有名~于实。”【侈论】指夸大而不切实际的言论。【侈靡】1.奢侈靡费。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嫁娶尤崇~,送死过度。”2.特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学说。它主张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繁荣经济。《管子·侈靡》:“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言】夸大之辞。";

齿
chǐ
①<名>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寒。”
②<名>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
③<名>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下山去其后~。”
④<动>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
⑤<动>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齿豁头童】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祝圣时。”【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齿舌】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齿亡舌存】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齿牙馀论】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

耻
chǐ
①<名>耻辱,可耻的事情。《子鱼论战》:“明~教战,求杀敌也。”
②<形>羞愧,羞惭。《卖柑者言》:“坐糜廪粟而不知~。”【又】<形意动>以……为耻辱。《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
③<动>侮辱;羞辱。《国语·勾践栖会稽》:“昔者夫差~吾君于诸侯之国。”";

褫
chǐ
①<动>剥夺。【引】剥去(衣服)。《书博鸡事者》:“乃~豪民衣自衣。”。
②<动>解除,废弛。《荀子·非相》:“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魄】夺去魂魄。【褫职】革去官职。";

叱
chì
①<动>大专呵斥;斥责。《廉颇蔺相如列传》:“而相如廷~之,辱其群臣。”
②<动>吆喝。《卖炭翁》:“回车~牛牵向北。”
③<动>呼唤。《失街亭》:“~左右推出斩之。”【叱咄】吆喝,大声斥责。《战国策·燕策一》:“若恣睢奋击,呴籍~,则徒隶之人至矣。”(呴籍:跳跃顿足。)【叱咤】怒斥;怒喝。《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噁~,千人皆废。”";

斥
chì
①<动>排斥,斥退。《汉书·武帝纪》:“与闻国政而益于民者~。”《盐铁论·利议》:“是孔丘~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
②<动>责备,斥责(后起意义)。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③<名>指。柳宗元《六逆论》:“盖~言择嗣之道。”(大概指的是选择继承人的道理。)
④<动>开拓。《盐铁论·非鞅》:“~地千里。”
⑤<动>侦察,探测。《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使司马~山泽之险。”
⑥碱卤,盐碱地。《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干而不~。”(五沃之土:一种较好的土壤。)【斥斥】广大的样子。左思《魏都赋》:“原隰畇畇,坟衍~。”(畇畇:平坦整齐的样子。坟衍:肥沃平旷的土地。)【斥侯】侦察;候望。《尚书·禹贡》:“五百里侯服。”孔安国传:“侯,侯也。~而服事。”【又】侦察敌情的士兵。班固《汉书·贾谊传》:“~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斥近】贴近。【斥卤】盐碱地。【斥卖】卖掉。【斥逐】驱逐,斥退。";

赤
chì
①<形>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登泰山记》:“日上,正~如丹。”
②<形>至诚;真纯。李白《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心于诸贤腹中。”
③<形>空;徒。成语有“~手空拳。”
④<形>光;裸露。《智取生辰纲》:“六个人脱得~条条的。”【赤壁】1.地名。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2.水名。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数千里。”【赤立】空无所有的样子。元好问《游黄华山》:“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水~无春容。”【赤舌】谗言,口舌是非。【赤县】1.“赤县神州”的简称。指中国。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扬雷声,强项闻至尊。”2.唐代指设在京城附近或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大县。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赤衣】原指罪犯穿的衣服,后泛指罪犯。刘向《新序·善谋》:“~塞路,群盗满山。”【赤子】1.初生的婴儿。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2.旧指子民百姓。王安石《子美画像》:“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饬
chì
①<动>整治,整顿。《诗经·小雅·六月》:“戎车既~。”《汉书·燕刺王旦传》:“~武备。”今有双音词“整饬”。
②<形>谨慎。《宋史·程元凤传论》:“程元凤谨~有馀而乏风节。”(乏风节:缺少气节。)
③<动>通“敕”。告诫。《汉书·黄霸传》:“宜令贵臣明~长吏守丞。”(明:明白地。)《汉书·五行志上》:“又~众官,各慎其职。”(慎:谨慎,指慎守。)【饬躬】同“饬身”。正已。也作“敕躬。”《后汉书·冯衍传下》:“于今遭清明之时,~力行之秋,而怨仇丛兴,讥议横世。”【饬正】整饬而使端正。《汉书·谷永传》:“昔舜~二女,以崇至德。”";

抶
chì<动>鞭打。《五人墓碑记》:“众不能堪,~而朴之。”";

炽
chì<形>火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环顾国内,贼氛方~。”";

敕
chì
①<动>告诫;告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②<名>君王的诏命,诏令。《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回车叱牛牵向北。”
③<动>整顿;整治。《韩非子·主道》:“贤者~其才,君因而任之。”【又】<形>同“饬”。严谨。《诫史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之士。”【敕戒】警告,儆戒。【敕勒】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敕厉】告戒勉励。【敕命】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释名·释书契》:“符,付也。书所~于上,付使传行之也。”2.皇帝封赠的诏令。《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建置》:“六品以下授以~。”【敕使】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者。杜甫《巴西闻收京阙送班司马入京》二首之一:“剑外春天远,巴西~稀。”【敕授】唐代封授六品以下的官称敕授。【敕书】唐代皇帝写给大臣僚属表示慰问或训诫的文字。";

啻
chì<副>仅;只,止。常“不啻”连用。《促织》虽连城拱璧不~也。”";

充
chōng
①<动>充满;充塞。《冯谖客孟尝君》:“狗马实外厩,美人~下陈。”
②<形>充足;充实。《诸葛亮传》:“调其赋税,以~军实。”
③<动>充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炭值。”
④<动>扩充;扩大。《与妻书》:“吾~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⑤<动>担任,担当。《促织》:“遂为猾胥报~里正役。”
⑥<动>满足。《朝三暮四》:“损其家口,~狙之欲。”【充备】1.充足齐备。范晔《后汉书·周荣传》:“赠送什物,无不~。”2.用作谦辞。指(担任某职)聊以充数。班固《汉书·王嘉传》:“幸得~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馀责。”【充栋】满屋。常形容藏书、著述之多。陆游《冬夜读书》诗:“茆屋三四间,~贮经史。”【充军】1.入伍。《宋史·高丽传》:“民计口授业,十六以上则~。”2.古代刑罚。《宋史·刑法志三》:“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闾】1.犹光大门户。《晋书·贾充传》:“(父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之庆,故以为名字焉。”2.用作贺人生子之词。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郁葱佳气夜~,始见徐卿第二雏。”【充诎】自满而失去节制。宋玉《九辩》:“蹇~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充盈】1.充足,充满。《后汉书·王符传》:“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都邑。”2.丰满。《礼记·礼运》:“肤革~,人之肥也。”3.志得意满。《荀子·子道》:“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女:汝。)【充腴】丰满,肥胖。《南齐书·袁彖传》:“彖形体~,有异于众。”【充信】唐人寄信必附带信物,以示确实,称充信。【充悦】1.志得意满。2.精神焕发。";

冲
chōng
①<动>向上冲。《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冠。”
②<形>虚;空虚。《老子》:“大盈若~,其用不穷。”
③<形>谦虚。《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
④<名>交通要道。《失街亭》:“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
⑤<动>快速向前冲。《雁荡山》:“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激,沙土尽去。”
⑥<动>碰撞;冲击。《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冒。”
⑦<动>侵袭;侵犯。《教战守策》:“其筋骸之所~犯。”
【注】“沖”和“衝”,原是意义各不相同的两个字,
①
②
③义属“沖”,
④以后各义属“衝”,今简化为“冲”。【冲冲】1.凿冰声。2.感情激动的样子。王实甫《西厢记》二本四折:“则见他走将来气~,怎不教人恨匆匆。”【冲喜】旧时迷信,在家里人病重时办喜事,借以破解不祥。【冲要】军事或交通上的重要之地。《后汉书·西羌传》:“通俗~三十三所,皆作坞壁,设鸣鼓。”";

忡
chōng忧虑不安。潘岳《悼亡诗》:“怅怳如或存,周遑~惊惕。”【忡怅】忧虑惆怅。【忡忡】1.忧虑不安。2.饰物下垂。";

浺
chōng见“浺瀜”【浺瀜】水深广。木华《海赋》:“~沆瀁,渺弥湠漫。”(沆瀁:水深广。渺弥湠漫:旷远。)";

翀
chōng向上直飞。杜挚《赠毌丘荆州》诗:“鹄飞举万里,一飞~昊苍。”";

憧
chōng
①<形>蠢笨,愚昧。《史记·三王世家》:“愚~而不逮事。”
②<动>通“冲”。直上。《论衡·死伪》:“发棺时,臭~于天。”【憧憧】1.摇曳不定。2.往来不绝。";

虫
㈠chóng
①<名>爬虫,昆虫,虫子。《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鸟兽,往往有得。”《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
②<名>动物的总称。《女娲补天》:“狡~死,颛民生。”
㈡huǐ<名>毒蛇。《山海经·南山经》:“羽山……无草木,多蝮~。”(蝮虫:蝮蛇。)
【注】虫,“蟲”,原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虫”为
㈡义,音huǐ;“蟲”为㈠义音chóng。今“蟲”简化为“虫”。【虫沙】旧时比喻战死的士兵或罹难的百姓。罗隐《投湖南于常侍启》:“物汇虽逃于刍狗,孤寒竟陷于~。”(物汇:物类,指万物。)【虫书】1.秦代文字八种之一。因像鸟形,故名。2.指虫子蛀蚀的痕迹曲屈像篆书。【虫豸】1.泛指昆虫类小动物。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谓之孽。”2.比喻下贱人(骂人的话)。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有靦面目耳。”(靦:羞愧。)";

崇
chóng
①<形>高。《滕王阁序》:“俨骖骖于上路,访风景于~阿。”
②<形>崇高。《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治知己之条贯。”
③<动>推崇,推重。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良。”
④<动>充满。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酒于觞。”
⑤<动>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诸侯之奸。”【崇绝】高远;至高。鲍照《舞鹤赋》:“仰天居之~,更惆怅以惊思。”【崇乱】犹言重乱,大乱。司空图《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上党兴袄,复提王旅;太原~,兼领郡符。”【崇日】终日。【崇替】兴废。陈寿《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之所由也。”【崇信】1.尊崇信任。2.崇尚信义。【崇崒】高耸的样子。《梁书·沈约传》:“其为状也,则巍峨~,乔枝拂日。”";

宠
chǒng
①<形>荣耀。《岳阳楼记》:“心旷神怡,~辱皆忘。”
②尊贵,尊崇。《叔向贺贫》:“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大矣。”
③<动>宠爱,宠幸。《陈情表》:“过蒙拔擢,~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④<动>骄纵。张衡《东京赋》:“殚物以穷~。”【宠光】恩宠荣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无节,则臣下侵逼。”【宠绥】爱抚使安定。《尚书·泰誓上》:“惟其克相上帝,~四方。”【宠幸】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宠异】给以特殊优厚的待遇。班固《汉书·王吉传》:“上以其言迂阔,不甚~也。”";

瘳
chōu
①<动>病愈。《狱中杂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
②<动>损失,损害。《国语·晋语》:“于己也何~?。”
③<动>救治,治理。刘基《田家》:“清心罢苞苴,养民~国脉。”";

仇
chóu
①<名>仇敌,敌人。《伶官传序》:“梁,吾~也。”
②<名>仇恨,怨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
③<动>报答,报复。《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一主之憾。”
④<名>匹,同伴。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
qiú
①<名>同伴;伴侣。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一:“携我好~,载我轻车。”
②配偶。曹植《浮萍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
③对手。王粲《闲邪赋》:“横四海而无~,超遐世而秀出。”
④姓。【仇隙】1.仇人。范晔《后汉书·质帝纪》:“顷者,州郡轻慢宪防,竞逞残暴……恩阿所私,罚枉~。”2.指仇怨。吴承恩《西游记》五十九回:“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雠】仇人。刘商《胡笳十八拍·十五拍》:“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结恩信。”【仇方】友邦;邻国。《诗经·大雅·皇矣》:“询尔~,同尔兄弟。”【仇匹】1.同伴;朋友。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诗》云‘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此之谓也。”2.配偶。《朱子语类》卷八十一:“谓如此之淑女,方可为君子之~。”";

俦
chóu伴侣。李白《赠崔郎中宗之》诗:“草木为我~。”【又】同类,类别。《三国志·魏书·崔林传》:“忠直不回,史鱼之~。”(回:邪恶。史鱼:人名。)
【注】汉代以前,“俦”一般都写作“畴”。如《荀子·劝学》:“草木~生。”(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俦类】同类,同辈。《管子·枢言》:“十日不食,无~,尽死矣。”【俦侣】朋辈,伴侣。【俦匹】1.同伴,伴侣。何逊《赠族人秣陵史弟》:“羁旅无~,形影自相视。”2.匹敌。李嘉祐《送舍弟》:“老史鄙思难~,令弟清词堪比量。”";

惆
chóu失意,怅惆。《荀子·礼论》:“案屈然已,则其于志意之情者~然不嗛。”【又】悲痛,伤感。陆机《叹逝赋》:“虽不寤其可悲,心~焉而自伤。”【惆怅】因失意而伤感。王充《论衡·累害》:“盖孔子所以忧心,孟轲所以~也。”";

畴
chóu
①<名>田地,田亩。《登楼赋》:“华实蔽野,黍稷盈~。”《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
②<代>谁。《列子·天瑞》:“运转亡已,天地密移,~觉之哉?”
③<名>类,同类。又写作“俦”。《战国策·齐策》:“物名有~,今髡贤者之~也。”
④<名>往昔,过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立乎今日以指~昔。”【畴官】指世代继承其专业的官职。特指太史之类的历算官职。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虽父子~,世世相传,其精微深妙,多所遗失。”【畴曩】往日;过去。李白《与韩荆州书》:“此~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畴人】1.世代相传的专业人员.特指历算学家。《史记·历书》:“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子弟分散。”2.同类的人。王粲《七释》:“七盘陈于广庭,~俨其齐俟”【畴咨】访问;访求。陈寿《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高祖文皇帝~群公,思求隽乂。”(隽乂:俊杰。)";

愁
chóu
①<形>忧愁,忧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涉江》:“固将~若而终穷。”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形>凄惨,悲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云惨淡万里凝。”
③<形>悲哀。《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愁肠】忧思萦绕的心情。【愁城】愁闷苦恼的境地。【愁蛾】古代称女人愁时皱眉为愁蛾。";

稠
chóu
①<形>多,密。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又】浓。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挠令洞洞如~粥。”(洞洞:浓厚。)
tiáo通“调”。调顺。《庄子·天下》:“其于宗也,可谓~适而上遂矣。”
tiào见“稠嶅”。【稠叠】1.密而重叠。2.多而频繁。【稠穊】繁密。【稠直】密而直。【稠浊】繁多而混乱。【稠嶅】动摇的样子。《汉书·扬雄传》:“嘻嘻旭旭,天地~。”(旭旭:洋洋自得的样子。)";

筹
chóu
①<名>计数用的竹签、筹码。《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②<动>谋划,计划。《赤壁之战》:“请为将军~之。”【又】<名>计策,计谋。《晋书·宣帝纪》:“非经国远~。”
③<名>古代投壶用的矢。《礼记·投壶》:“~,室中五扶。”(扶:四指宽度为一扶。)【筹策】1.计算用的工具。《老子·二十七章》:“善计,不用~;善闭,无关键不可开。”2.谋划。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高帝曰”【筹画】谋画。【筹略】谋略。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奇至。”【筹算】1.古代用写有数字的竹签计算运用,称为筹算。班固《汉书·货殖列传》:“运~,贾滇、蜀民,富至童八百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2.谋画。《新唐书·李勣传》:“其用兵多~,料敌应变,皆契事机。”";

酬
chóu
①<动>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杜牧《念昔游》诗:“樽前自献自为~。”
②<动>酬报,报答。《促织》:“天将以~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③<动>偿付,偿还。白居易《买花》:“贵贱无常价,~直看花数。”
④<动>实现(愿望)。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酬对】应答。【酬和】以文学相对答。【酬酢】宾主相互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周易·系辞上》:“是故可与~,可与祐神矣。”";

踌
chóu见“踌躇”。【踌躇】1.徘徊,犹豫。又写作“踌蹰”。向秀《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2.从容自得的样子。《疱丁解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满志。”";

雠
chóu
①<动>应答。《诗经·大雅·抑》:“无言不~。”
②<动>售,卖出去。《史记·高祖本纪》:“酒~数倍。”
③<名>仇敌,仇人。《秦始皇本纪》:“属疏远,相攻击如~。”
④<动>校对,校勘。《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诣东观~校传记。”【雠校】校对文字。【雠隙】仇恨。《后汉书·南匈奴传》:“往者,匈奴数有乖乱,呼韩邪、郅支自相~。”【雠衅】1.仇恨与裂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既深,互伺便隙。”2.敌人的破绽。潘岳《杨荆州诔》:“将乘~,席卷南极。”【雠夷】形容直视不言。《淮南子·道应训》:“啮缺继以~,被衣行歌而去。”";

丑
chǒu
①<名>十二地支的第二位。
②<名>丑角。传统戏曲里的滑稽角色。《陈州粜米》:“二~斗子上。”
③<形>相貌难看。《西门豹治邺》:“呼河伯妇来,视其好~。”
④<形>凶;恶。《诗·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亦孔之~。”
⑤<动>同类。《尔雅·释鸟》:“凫雁~,其足蹼。”
【注】古代“丑、醜”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后合为一字。【丑诋】用很难听的话骂人。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流言飞文,哗于民间。”";

偢
chǒu理睬。后多作“瞅”。王实甫《西湘记》一本三折:“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人待怎生!。”【偢采】理睬。孔尚任《桃花扇·闲话》:“丢在路旁,竟没人~。”";

出
chū
①<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
②<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
③<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④<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
⑤<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
⑥<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
⑦<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⑧<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于西,则~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
⑨<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
⑩<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
⑾<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出贷】出钱。【出閤】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京官外调。【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之子为母期。”【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去来。”【出赘】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初
chū
①<名>开始,开头。《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桃花源记》:“~极狭,才通人。”《原君》:“有生之~,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②<副>当初,先前。多用于追述往事。《赤壁之战》:“~,鲁肃闻刘表卒。”
③<副>刚,才。《两小儿辩日》:“日~出大如车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涕泪满衣裳。”《赤壁之战》:“~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④<副>原来,本来。《原君》:“~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初度】初生的年月时日。亦即生日。刘仙伦《贺新郎·寿王侍郎简卿》词:“小队停钲鼓,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服】1.新即位的帝王开始执政。《尚书·召诰》:“王乃~。”2.指做官之前穿的衣服。曹植《七启》:“愿反~,从子而归。”【初阶】初次当官所得之位。【初唐四杰】指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初夜】1.一夜分五更,初更称甲夜,也作初夜。2.结婚的第一夜。和凝《江城子》词:“~含娇入洞房。”【初政】帝王初登位执政。";

樗
chū树名。即臭椿。【樗栎】樗树和栎树,庄子认为它们是无用之材,后以比喻才能低下。苏轼《和穆父新凉》诗:“常恐~身,坐缠冠盖蔓。”【樗散】樗为无用之材。比喻不合世用。多为自谦之词。";

刍
chú
①<动>割草。《汉书·赵充国传》:“~牧田中。”
②<名>牲口吃的草。《李愬雪夜入蔡州》:“民争负薪~助之。”
③<名>用草喂养的牲口。《史记·货殖列传序》:“口欲穷~豢之味。”【刍狗】古代束草为狗,供祭祀用,祭后弃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老子·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豢】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庄子·齐物论》:“民食~,麋鹿食荐。”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吕氏春秋·季冬》:“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荛】1.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2.谦辞。李白《与韩荆州书》:“若赐观~,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刍议】犹“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常用作谦辞。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霸略近发于舆歌,皇图不隔于~。”";

除
chú
①<名>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②<动>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矣。”《出师表》:“攘~奸凶,兴复汉室。”
③<动>扣除。《[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
④<动>逝去,过去。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动>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介>除了,除非。《祭妹文》:“~吾死外,当无见期。”《陈州粜米》:“,则~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
⑦<动>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予~右丞相兼枢密使。”李密《陈情表》:“~臣洗马。”【除拜】授官。范晔《后汉书·杨秉传》:“(桓帝)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道】修治道路。【除宫】1.清除宫殿。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2.比喻宫廷易主。《后汉书·天文志上》:“是时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中山太后,立阴贵人为皇后,~之象也。”。【除身】授官的文凭,犹今之委任状。《宋书·颜延之传》:“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以延之兼侍中”。【除月】十二月又称除月。";

厨
chú
①<名>厨房。《孟子·梁惠王》:“是以君子远庖~也。”《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又】在厨房烹调食物。《芋老人传》:“偶命~者进芋。”【厨珍】珍美的食品。【厨传】指供应过客饮食、车马、住处的驿站。班固《汉书·王莽传中》:“不持(布钱)者,~勿舍,关津苛留。”";

锄
chú
①<名>除草松土的农具,锄头。《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②<动>用锄头除草松土。李绅《悯农》:“~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动>铲除,除掉。《病梅馆记》:“~其正,遏其生气。”成语有“锄强扶弱”。";

雏
chú
①<名>小鸡。泛指幼禽,幼兽。【又】比喻幼儿。杜甫《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儿有如此二~者,各位岂肯卑微休。”
②<形>初生的,幼小的。【雏凤】幼凤。喻有才华的子弟。";

储
chǔ
①<动>储存,蓄积。《韩非子·十过》:“仓天积粟,府无~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又】<名>指储存的粮食或物资。
②<动>置备,聚集。《汉书·何並传》:“林卿素骄,惭于宾客,並度其为变,~兵马以待之。”
③<形>副,辅佐。见“储君”、“储佐”。【又】<名>储君,太子。
④<动>等待。张衡《东京赋》:“并夹既设,~乎广庭。”【储君】副君,已确定为继承皇位的人。《后汉书·郑众传》:“太子~,无外交之义。”【储思】1.集中心思,专心致志。2.指一心一意去寻求。【储位】1.太子之位。2.指册立太子。【储左】指辅佐之臣。蔡邕《太尉杨赐碑》:“公体资明哲,长于知见,凡所辟选升储帝朝者,莫非瑰才逸秀,并参~。”";

楮
chǔ
①<名>树名,树皮可用来造纸。《山海经·西山经》:“(鸟危之山)其阴多檀~。”
②<名>纸的代称。《书博鸡者事》:“即连~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楮先生】即纸。韩愈在《毛颖传》中,以物拟人,把毛竹称为毛颖,把纸称作楮先生,于是后来楮先生成了纸的别名。";

楚
chǔ
①<名>本是一种丛生灌木,又叫“荆”;古代取其条作打人的工具。《礼记·学记》:“夏~二物,收其威也。”
②<形>痛苦,悲痛。《柳毅传》:“妇始~而谢,终泣而对。”
③<形>鲜明,整齐。《战国策·齐策》:“不韦使~服而见。”
④<名>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后来这一带地方也称楚。《樊姬》:“樊姬,~国之夫人也。”《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声。”【楚楚】1.形容衣服鲜明整洁。2.草木丛生的样子。3.形容哀痛、凄苦。陆九洲《送毛元善序》:“视其衣裳冠履,则皆~鲜明。”【楚辞】1.指先秦楚人所作的诗,包括屈原作品中形式近于《诗经》体的诗。2.指屈原创造的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体诗。3.指秦朝以后文人仿屈赋作的新体诗。4.指汉朝刘向对上述这一批诗进行辑选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楚毒】1.苦刑。2.痛苦。【楚歌】楚国人用方言、土调唱的歌。《垓下之战》:“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掠】拷打。【楚切】凄苦。【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楚挞】用棍杖殴打。";

褚
zhǔ
①<名>袋子。《庄子·至乐》:“~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②<名>用丝绵装的衣服。《汉书·南粤王赵佗传》:“上~五十衣,中~三十衣,下~二十衣遗王。”
③<名>覆盖棺材的红布。《礼记·檀弓上》:“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幕丹质,蚁结于隅。”
chǔ<动>通“储”。储藏。《左传·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之。”
zhě<名>兵卒。《方言》三:“楚东海之间,……卒谓之弩父,或谓之~。”";

齼
chǔ<形>牙齿接触酸味时的感觉。曾几《曾宏甫分饷洞庭柑》诗:“莫向君家樊素口,瓠犀微~远山颦。”";

处
chǔ
①<动>停留,止息。《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遁,日夜不~。”
②<动>住,居住。《岳阳楼记》:“~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动>闲居,隐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室者。”
④<动>相处。《<指南录>后序》:“与贵酋~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⑤<动>处置,处理。《孔雀东南飞》:“~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之。”
chù
①<名>处所,地方。《垓下之战》:“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妇】居家之妇。【处妾】宫中的童女。【处士】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3.星名,即少微。《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治】处方治病。【处子】1.处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鹤交颈,雎鸠相和。~怀春,精魂回移。”2.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耿介,羞与卿相等列。”";

怵
chǔ
①<动>恐惧,害怕。陆机《文赋》:“虽杼轴于予杯,~他人之我先。”(杼轴:喻诗文的组织、构思。)【又】警惕。《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然为戒。”
②<形>悲伤。《礼记·祭统》:“心~而奉之以礼。”
xù<动>引诱,诱惑。《汉书·食货志》:“善人~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怵惕】惊骇,戒惧。【怵心刿目】惊心动目。刿,刺。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雕琢者所为也。”";

绌
chù
①<名>缝。《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冠秫~,大吴之国也。”
②<形>不足。
③<动>通“黜”。贬退,罢免或降职。
qū<动>通“诎”。屈服。王安石《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服不能发口。”";

俶
chù
①<副>开始。《管子·弟子职》:“~衽则请。”(衽:席子,这里指铺席。)
②<动>作,筑。《诗经·大雅·崧高》:“召伯是营,有~其城。”(有:助词,动词词头。)tìtì见“俶傥”。【俶尔】犹“倏尔”。忽然。【俶诡】奇异。【俶落】始,开始。【俶扰】1.开始扰乱。2.骚扰。【俶装】整理行装。【俶傥】通“倜傥”。1.卓异不凡。《后汉书·冯衍传》:“顾尝好~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2.豪爽洒脱。《魏书·阳尼传》:“性~,不拘小节。”";

触
chù
①<动>本为用角顶,【引】顶、撞。《五蠹》:“兔走~株,折颈而死。”《共工头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不周之山。”
②<动>接触,触及。《疱丁解牛》:“手之所~,肩之所倚……”《捕蛇者说》:“~草木,尽死。”
③<动>触犯,冒犯。《捕蛇者说》:“~风雨,犯寒暑。”《汉书·元帝纪》:“去礼义,~刑法,岂不哀哉!”
④<动>触引;引起。《易·系辞》:“引而伸之,~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触谏】犯颜强谏。《九叹·怨思》:“犯颜色而~兮,反蒙辜而被疑。”【触目】目光所及。【触突】1.突击,奔窜冲突。2.冒犯,触犯。【触网】犯法。【触忤】冒犯。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愁人到酒边。”【触兴】犹“即兴”。随感起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致情,因变取会。”";

黜
chù
①<动>贬退,废免。《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臧使者。”
②<动>消除,去掉,排斥。《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又】<动>不认作儿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逐。”
③<动>减少。《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其车。”【黜辱】贬黜受辱。《后汉书·班昭传》:“战战兢兢,常惧~,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邑以封子弟,不行~,而藩国自斩。”";

矗
chù
①<形>直通。谢灵运《山居赋》:“曲术周乎前后,直陌~其东西。”
②<形>直率。
③<形>直立,高耸。【又】形容耸立。杜牧《阿房宫赋》:“蜂房水涡,~不知其几千万落。”
④<形>齐,齐平。鲍照《芜城赋》:“若断岸,~似长云。”【矗矗】形容高峻。";

揣
chuāi
①<动>量;测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高卑。(高卑:高低。)”
②<支>忖度;猜测;试探。《史记·陆贾列传》:“生~我何念?”
chuāi
①<动>怀藏。《西游记》十一回:“怀~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
②<动>怀(胎)。关汉卿《救风尘》四折:“马~驹了。”
zhuī
①<动>击,捶击。《老子·九章》:“~而锐之,不可长保。”
tuán
①<形>通“团”,积聚的样子。【揣情】1.忖度情理。2.悉心探求真意,以相比合。【揣摩】1.悉心探求真意,以期比合。王充《论衡·答佞》:“(张)仪、(苏)秦,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之术。”2.忖度;估量。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当时号为能谏者,亦必~宛转以纳其说。”【揣挫】打击摧折。《后汉书·酷吏传序》:“若其~强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揣丸】和调。《淮南子·俶真训》:“其袭微重妙,挺挏万物,~变化,天地之间,何足以论之。”";

川
chuān
①<名>河流,水道。《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壅而溃,伤人必多。”《阿房宫赋》:“二~溶溶,流入宫墙。”《长歌行》:“百~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②<名>平地,平原。《敕勒歌》:“敕勒~,阴山下。”【川流】1.比喻往来不息,盛行不衰。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2.比喻浸润、滋长。《礼记·中庸》:“小德~,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川气】水面的雾气。【川游】泅水渡河。";

穿
chuān
①<动>穿透,突破。《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鲁缟’者也。”
②<动>凿,掘。《察传》:“及其家~井,告人曰:‘吾~井得一人。’”
③<动>通过,经过。《登泰山记》:“~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④<动>贯串。《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
⑤<形>破,破损。《五柳先生传》:“短褐~结,箪瓢屡空。”
⑥<动>穿戴。《[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着些大作怪衣服。”
⑦<名>洞,孔。《宋书·刘秀之传》:“柱有一~。”【穿鼻】1.听命于人,如牛鼻之穿绳而不能自主。2.古代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梁书·武帝纪上》:“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穴】1.洞穴。2.强求其通。【穿杨】《战国策·西周策》载:“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后人以“穿杨”比喻文章技艺能够得到世人的承认。唐彦谦《送樊琯司业还朝》:“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逾】穿壁翻墙。【穿凿】1.凿通。王充《论衡·答佞》:“~垣墙,狸步鼠窃,莫知谓谁。”2.牵强附会。任意牵合意义,强求其通。《论衡·奇怪》:“儒生~,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传
chuán
①<动>传递;传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动>传给;授与。《原君》:“~之子孙,受享无穷。”
③<动>传授;教授。《师说》:“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④<动>流传。《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也。”
⑤<名>流传的文字。《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zhuàn
①<名>驿舍;客站。《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舍。”
②<名>驿车。《韩非子·喻老》:“遽~不用。”(遽:驿车。)
③<名>文字记载。又常指一种文体。《史记·太史公自序》:“作七十列~。”【又】<名为动>为……作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虽以史迁之善~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④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师说》:“六艺经~皆通习之。”【传奇】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2.明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别于北杂剧。【传衣】传授师法;继承师业。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传乘】古代兵车。《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阵之间,是为~。”(幰xiǎn:帷幔。)【传注】阐释经义的文字。韩愈《与李祕书论小功不税书》:“无乃别有所指,而~者失其宗乎?”";

船
chuán船。【又】船载。韩愈《平淮西碑》:“蔡人告饥,~粟往哺。”【又】船形的酒杯。陆游《梅花》诗:“劝君莫作儿女态,但向花前倾玉~。”【船骥】船与良马。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吕氏春秋·知度》:“伊君、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也。”【船脚】1.驾船的人。2.船的吃水部分。【船乘】船与车马。用以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同“船骥”。";

圌
chuán同“篅”。贮藏人物的圆囤。
tuán通“团”。《论衡·变动》:“夫以果之细,员~易转。”
chuí山名。在江苏镇江东。魏源《秦淮灯船引》:“~山已失京口破。”";

遄
chuán<形>疾速。《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窃感《相鼠》之篇,无礼~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遄飞】疾速飞扬。王勃《滕王阁序》:“遥吟俯畅,逸兴~。”";

椽
chuán<名>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圆木条。《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以(郑)大宫之~归,为卢门之~。”【椽笔】像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重要的文章或杰出的写作才能。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舛
chuǎn
①<动>相违背。贾谊《治安策》:“本末~逆。”
②<形>错谬。《宋书·张举传》:“手校数万卷,无一字~。”
③<形>不顺;困厄。《滕王阁序》:“命途多~。”【舛驳】乖谬驳杂,庞杂。【舛驰】1.背道而驰。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分流~,注于东海,所行则异,所归则一。”2.交互。《淮南子·俶真训》:“二者代谢~,各乐其成形。”【舛错】1.错乱,差错。2.交错,错杂。【舛互】1.互相抵触。2.交错。【舛谬】1.差错。《梁书·萧子云传》:“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2.悖谬,错乱。吴兢《贞观政要·论灾祥》:“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迕】也作“舛午”、“舛仵”、“舛忤”。1.相违背,相抵触。2.差错。【舛误】差错,谬误。";

囱
chuāng<名>“窗”的古字。苏轼《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诗:“晴~咽日肝肠暖,古殿朝真屦袖香。”
cōng
①<名>烟囱。《玉篇·囱部》:“~,通孔也,灶突也。”
②同“匆”。见“囱囱”。【囱囱】形容急急忙忙的样子。";

疮
chuāng
①<名>疮疖。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剜却心头肉。”
②<名>通“创”。伤,伤口。《童区寄传》:“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手无惮。”【疮痍】同“创痍”。创伤,也比喻国家或人民遭受的苦难。班固《汉书·季布传》:“今~未廖,(樊)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摐
chuāng
①<动>撞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吹鸣籁。”
②<形>高耸。扬雄《太玄经·逃》:“乔木维~,飞鸟过之或降。”
③<形>纷错。元稹《泛江翫月》诗:“饮荒情烂漫,风棹药峥~。”";

床
chuáng
①<名>坐榻,卧具。《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去,诺诺复尔尔。”《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②<名>安放器物的架子。“琴床”。
③<名>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
④<名>底部。如“河床”。";

创
chuāng<名>伤;伤口。《书博鸡者事》:“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
chuàng<动>开创,首创。《出师表》:“先帝~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复庵记》:“华下之人助之材,以~是庵而居之。”【创痏】1.创伤,疮伤。2.比喻民生疾苦,祸害。【创痍】也作“创夷”。1.创伤。班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被于草棘。”2.比喻人民遭受的战祸、疾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未瘳,(樊)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创定】1.初定。2.制定,制作。【创艾】也作“创刈”。1.惩治,因受惩治而畏惧。《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南兵,又畏丁令、鲜卑,遁逃远去。”2.以为鉴戒。《晋书·地理志》:“汉兴,~亡秦孤立而败,于是割裂封疆,立爵二等,功臣侯者百有馀邑。”";

怆
chuàng<形>悲伤。《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幽邃。”
chuǎng见“怆怳”。【怆然】悲伤的样子。【怆恻】悲痛。【怆悢】悲哀。【怆恍】失意的样子。王褒《洞箫赋》:“悲~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绥肆:迟缓。)";

吹
chuī
①<动>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毛而求小疵。”
②<动>风吹。《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衣。”
③<动>吹奏。苏轼《赤壁赋》:“客有~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④<名>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清:指幽雅的。)【吹拂】1.微风拂动物体。2.比喻揄扬或汲引。【吹嘘】1.夸大地宣扬。2.嘴里嘘气。";

炊
chuī<动>烧火做饭。《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不暇熟,又挈挈而东。”【炊桂】烧桂树做饭。言薪贵如桂,比喻生活困难。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中馈告乏,役者莫兴,饭玉~,犹尚优泰。”【炊臼】用舂米的器具做饭。指妻子亡故。";

垂
chuí
①<名>边疆,边境。又写作“陲”。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
②<动>垂挂。《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帘。”《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香囊。”
③<动>垂落,落下。《荆轲刺秦王》:“士皆~泪涕泣。”《行路难》:“闲来~犯钓碧溪上。”
④<动>流传。《荀子·王霸》:“名~乎后世。”成语有“永垂不朽。”
⑤<动>临近。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以大杖击二十,~死。”
⑥<副>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白居易《答崔侍郎书》:“~问以鄙况。”《中山狼传》:“请诉之,愿丈人~听。”【垂成】1.接近完成。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实欲使卒~之功,编于前史之末。”2.指庄稼将近成熟。苏轼《祈睛吴山祝文》:“岁既大熟,惟神之赐;害于~,匪神之意。”【垂垂】1.渐渐。2.表下落。3.低垂。4.延伸。【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而治。”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鸣琴~,不言而化。”2.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而观其孰胜。”3.两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视下而听上。”【垂暮】傍晚,比喻晚年。【垂荣】焕发光彩。【垂世】留传后世。【垂示】1.留给后人示范。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无以述遵先世,~后世也。”2.谦词。表示对方居高以示下。骆宾王《和<闺情诗>启》:“学士袁庆隆奉宣教旨,~《闺情诗》并序。”【垂髫】古时候儿童头发下垂,故用以代指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并怡然自乐。”";

箠
chuí
①<名>鞭子。《列子·杨朱》:“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而随之。”
②<动>用棍打,杖刑。《订鬼》:“持~杖殴击之。”《董宣执法》:“召宣,欲~杀之。”";

春
chūn
①<名>春。四季的第一季。《曹刿论战》:“十年~,齐师伐我。”《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泛指年。
②<名>年岁,年龄。《苏武》:“且陛下~秋高,法令亡常。”
③<形>春意,生机。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晖】1.春阳,春光。李白《惜馀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以留人。”2.喻母爱。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寸草心,报得三~。”【春秋】1.时代名。指《春秋》所记载的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也指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2.指有所褒贬。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社】祭祀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闱】1.唐、宋礼部试士及明清会试,均在春季举行,称“春闱”。闱,考场。姚合《别胡逸》:“记得~同席试,逡巡何啻十年馀。”2.犹“春宫”。太子所居,也代指太子。陆贽《李勉太子太师制》:“辅翼~,是资教谕。”";

椿
chūn古树名。《列子·汤问》:“上古有大~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引】形容高龄。庾阐《采药诗》:“~寿自有极,槿花何用疑。”【椿龄】犹春年,祝人长寿之辞。范仲淹《老人星赋》:“会兹鼎盛,荐乃~。”【椿庭】父亲的代称。朱权《荆钗记》传奇二:“不幸~殒丧,深赖萱堂训诲成人。”【椿萱】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故“椿萱”为父母的代称。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雪满头。”";

纯
chún
①<名>丝。《汉书·王褒传》:“难与道~绵之丽密。”(难于和他说明丝绵的精美。)
②<形>纯净;纯粹。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绞取~汁。”【又】纯正。诸葛亮《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
③<形>善、好、美。《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非德不~,形势弱也。”
zhǔn<名>衣服鞋帽的镶边。《荀子·正论》:“赭衣而不~。”(赭衣:古代犯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tún<量>捆;包。《诗经·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束。”【引】匹。《史记·苏秦列传》:“锦绣千~。”
quán<量>双;对。《少牢馈食礼》:“鱼十有五而鼎,腊一~而鼎。”";

淳
chún
①<形>质朴;敦厚。苏轼《超然亭记》:“予既乐其风俗之~,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②<形>成对的。《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广车、钝车,~十五乘。”
③<形>咸;含盐多。《汉书·食货志上》:“山林薮泽原陵~卤之地。”
④通“焞”。光明;美好。《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⑤能“醇”。(味道)浓厚。《论衡·自然》:“~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
⑥通“纯”。纯净;清。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土人以雉尾裛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裛:沾。)zhūn<动>浇灌。《国语·周语上》:“王乃~濯飨醴。”【淳淳】1.朴实敦厚。2.流动不定。【淳化】1.敦厚的教化。2.县名,在陕西。";

醇
chún
①<形>酒味厚,纯。《后汉书·仲长统传》:“清~之酎,败而不可饮。”
②<形>通“淳”。朴实,质朴。《汉书·景帝纪》:“黎民~厚。”
③<形>通“纯”。纯粹。《汉书·食货志》:“自天子不能具~驷。”";

踔
chuō
①<动>跳、腾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捷垂条,~稀间。”
②<动>踰越。《后汉书·蔡邕传》:“~宇宙而遗俗兮,眇翩翩而独征。”
③<形>卓然特立。见“踔绝”。
diào路远。见“踔远”。【踔绝】卓越、高超之极。【踔远】辽远。";

惙
chuò
①<形>忧愁,忧伤。《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后汉书·梁鸿传》:“心~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②<形>疲乏;疲弱。《促织》:“近抚之,气息~然。”《祭妹文》:“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③<动>通“辍”。停止。《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怛】忧伤。《后汉书·梁鸿传》:“心~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惙顿】疲乏劳累。";

绰
chuò
①<形>宽;缓。《诗经·卫风·淇奥》:“宽兮~兮,倚重较兮。”
②<形>柔美。曹植《洛神赋》:“柔情~态,媚于语言。”【绰绰】卓异。陈寿《三国志·吴书·王蕃传》:“薛莹称王蕃器量~,弘博多通。”【绰异】卓异。陈寿《三国志·吴书·王蕃传》:“薛莹称王蕃器量~,弘博多通。”【绰约】体态柔美的样子。《庄子·逍遥遊》:“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若处子。”";

辍
chuò
①<动>停止,中止。《陈涉世家》:“~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②<动>废止,废除。《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广。”【辍学】中途停止上学。【辍斤】停止使用斧头。言无知己,不愿轻试其技。后引申为失去知己。卢照邻《南阳公集序》:“~之恸,何独庄周?闻笛而悲,宁惟向秀?”";

疵
cī
①<名>毛病。《后汉书·杜林传》:“吹毛索~,诋欺无限。”【引】过失,缺点。【又】特指黑瘢,痣。《淮南子·氾论训》:“故目中有~,不害于视,不可灼也。”
②<动>挑剔;指责。《吕氏春秋·精谕》:“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矣。”【又】毁谤。
③<动>忧虑。张九龄《在郡秋怀二首》之一:“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毁】指责缺点,加以诋毁。陈寿《三国志·蜀书·廖立传》:“诽谤先帝,~众臣。”【疵疠】灾害疫病。《庄子·逍遥遊》:“其神凝,使物不~而年谷熟。”【疵瑕】1.毛病;过失。王粲《仿连珠》:“臣闻观于明镜,则~不滞于躯。”2.指责。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也。”【疵衅】过失。嵇康《与山臣源绝交书》:“久与事接,~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词
cí
①<名>言词,词语。《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②<名>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如“宋词”、“辛弃疾词”。【词话】1.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词的作者的书,体裁同诗话相似。2.元明时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有说有唱。3.明代章回小说里夹有诗词的也叫词话。【词林】1.指汇集在一起的文词。也指文人聚集在一起。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坟中,渔猎~。”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忆昔李公存,~有根柢。”2.翰林院的别称。如《沁园春》、《水调歌头》、《永遇乐》、《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的韵律、段数、句数、字数、句式、声律等的规格。不同的词牌,其规格也不同。【词藻】诗文中富丽华美而有文采的词句。也作“辞藻”。【词章】诗文的总称。也作“辞章”。【词致】文辞的意趣、情调。";

祠
cí
①<动>春祭。后来泛指祭祀。《苏武》:“孺卿从~河东后土。”
②<名>祠堂、神庙。《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中。”《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之址以葬之。”【祠兵】古代出兵作战前的一种礼仪。";

慈
cí
①<形>慈爱(父母之爱),仁慈。《陈情表》:“生孩六月,~父见背。”《五蠹》:“故罚薄不为~,诛严为不戾。”
②<动>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庄子·渔父》:“事亲则~孝。”【慈悯】慈悲。【慈训】母亲的教诲。谢眺《齐敬皇后哀策文》:“闵予不祐,~早违。”";

辞
cí
①<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
②<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令。”
③<动>讲话,告诉。《殽之战》:“使皇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无伤也,请~于军。”
④<动>推辞;拒绝;不接受。《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不赴命。”《<指南录>后序》:“于是~相印不拜。”
⑤<动>告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去。”《木兰诗》:“旦~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⑥<名>文词。《屈原列传》:“皆好~而以赋见称。”《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甚畅达。”
⑦<名>古代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辨】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辞见】京朝官出任外官赴任前朝见皇帝。【辞决】决别。【辞令】应对的言辞。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辞世】1.隐居避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托迹黄、老,~却粒。”2.犹“去世”、“逝世”。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倏忽逮今,二十馀载,存皆衰白,半亦~。”【辞谢】婉言道歉或谦让不受。【辞致】辞令或文词的风格。《隋书·苏威传》:“~可观,见者莫不称善。”";

雌
cí
①<名>母鸟。《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又】泛指雌性的,与“雄”相对。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一~死,潜醢以食夏后。”【又】专指女性。《管子·霸形》:“楚人攻宋、郑……令其人有丧~雄。”
②<形>柔弱;柔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为天下谿。”【雌风】指卑恶之风。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此所谓庶人之~也。”(憞溷:烦乱的样子。)【雌伏】1.屈居人下。《后汉书·赵典传》:“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遂弃官去。”2.比喻退藏,无所作为。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鹿鸣皆缀士,~竟非夫。”";

此
cǐ
①指示代词,与“彼”相对。《石钟山记》:“~世所以不传也。”《鸿门宴》:“~天子气也。”
②这样;这般。指代事物或行为的状态、程度。《庖丁解牛》:“善哉!技盍至~乎?”《察今》:“求剑若~,不亦惑乎?”
③这就;这样就。《礼记·大学》:“有德~有人,有人~有土,有土~有财,有财~有用。”";

泚
cǐ
①<形>清澈的样子。谢眺《始出尚书省》诗:“寒流自清~。”【又】鲜明的样子。《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有:形容词词头。)
②<形>汗水流出的样子。苏轼《蜜酒歌》:“六月田夫汗流~。”【泚笔】用笔蘸墨。《新唐书·岑文本传》:“敕吏六七人~待。”(敕:命令。待:等待。)";

次
cì
①<动>临时驻扎和住宿。《殽之战》:“秦伯素服郊~。”《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江北。”
②<动>按顺序排列,次序。《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当行。”
③<动>在排列上次一等。《<论语>十则》:“多见而识广,知之~也。”《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之。”
④<动>及,到。《刘东堂言》:“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骨,或至相殴。”
⑤<量>次,回。表示动作的次数。《游黄山记》:“历险数~。”《失街亭》:“某引兵冲杀十余~。”【次第】1.次序;顺序。《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2.依次;按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杜甫《哭李常侍峄二首》之二:“~寻书札,呼儿检赠诗。”3.状态;规模。刘桢《赠徐幹》:“起坐失~,一日三四迁。”4.转眼;顷刻。白居易《观幻》:“~花生眼,须臾烛遇风。”5.光景;情形。卢祖皋《宴清都》:“江城~,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次舍】1.官吏值宿退息的处所及其所居官署。《周礼·天官·宫正》:“以时比宫中之官府、~之众寡。”2.行军中的止息营地。刘安《淮南子·兵略训》:“相地形,处~,治壁垒,审烟斥,居高陵,舍出处,此善为地形者也。”【次韵】创作应和诗时须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叫“次韵”。始于唐元稹、白居易。《宋史·毕士安传》:“上元夕,与使者宴东阙下,作诗诵圣德,神宗~赐焉,当时以为宠。”";

刺
cì
①<动>扎,用尖利的东西刺。《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周处》:“处即~杀虎,又入水击蛟。”
②<名>尖利像针的东西,物体的尖端。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欲伤人。”《汉书·霍光传》:“若有芒~在背。”
③<动>斥责,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世事。”
④<名>名贴,相当于后来的名片。《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⑤担任州刺史或郡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连州。”【刺刺】话很多的样子。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不能休。”【刺配】古代对犯罪者的一种惩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将其押送到边远的地区服役。【刺斜里】路侧;横里;旁边。";

赐
cì
①<动>赏赐,给予。《伶官传序》:“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庄宗而告之……”
②<名>恩惠,好处。《殽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叔向贺贫》:“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
③<形>尽。潘岳《西征赋》:“若循环之无~。”【赐谥】大臣死,天子赐予谥号。【赐书】皇帝赏给的书籍。【赐姓】皇帝为褒奖功臣,赐其姓,多是帝王自己的姓。";

从
cóng
①<动>跟随;跟从。《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荷蓧丈人》:“子路~而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又】<动使动>使……跟从;让……跟随。《鸿门宴》:“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左忠毅公逸事》:“~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又】追赶;追随。《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②<动>顺从;听从。《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之。”
③<动>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政,则茫然不知其方……。”《琵琶行》:“弟走~军阿姨死。”
④<动>依傍;紧靠着。《鸿门宴》:“樊哙~良坐。”
⑤<形>副,与“正”相对。《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品,魏氏始置之。”
⑥<动>行;做;处理。《教战守策》:“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事。”《群英会蒋干中计》:“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事。”
⑦<动>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⑧<介>由;自。《鸿门宴》:“~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外来。”《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此替爷征。”
⑨<介>跟;向。《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乡之先达执经扣问。”《项脊轩志》:“~余问古事。”
zòng
①通“纵”。1.
①<名>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王充《论衡·答佞》:“六国约~,则秦畏而六国强;三秦称横,则秦强而天下弱。”2.南北方向。《诗经·齐风·南山》:“衡~其亩。”(衡:东西方向。)
②<动>放纵。《汉书·王吉传》:“其后复放~自若。”【从良】1.封建社会奴婢皆有籍,被释放或赎身为平民叫“从良”。张鷟《朝野佥载三·韦桃符》:“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2.旧指妓女脱离乐籍而嫁人。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十:“新太守至,营妓陈状,以年老乞出籍~。”【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出每迟。”【从事】1.办事;处理事务。《史记·张仪传》:“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于易。”2.官职名。《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以一少牢告庙。”【从一而终】《周易·恒》:“妇人贞吉,~也。”本指用情始终如一。后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不得再嫁。【从亲】合纵相亲。《战国策·楚策一》:“故为王至计,莫若~以孤秦。”";

葱
cōng
①<名>蔬菜名。潘岳《闲居赋》:“菜则~韭蒜芋,青笋紫姜。”
②<名>青绿色。《礼记·玉藻》:“三命赤韨~衡。”
chuāng见“葱灵”。【葱茏】青翠茂盛。欧阳修《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而可悦。”【葱蒨】1.草木青翠茂盛。江淹《杂体诗》之二十四:“青林结冥濛,丹巘被~。”2.比喻才华横溢。汤显祖《龙沙宴作赠王翼清大宪》诗:“四明山海姿,公才发~。”【葱灵】有窗的载衣物车。葱,通“囱(后作“窗”)”。《左传·定公九年》:“载~,寝于其中而逃。”";

聪
cōng
①<形>听力好。《荀子·性恶》:“目明而耳~。”《孟子·离娄》:“师旷之~,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②<形>听得清楚。《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也。”
③<形>聪明,有智慧。司马光《陶侃》:“侃性~敏恭勤。”【聪了】聪明懂事。《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大未必奇。”【聪明】1.听觉、视觉灵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2.聪慧明审。《荀子·非十二子》:“高尚尊贵不以骄人,~圣智不以穷人。”【聪颖】聪明。";

丛
cóng
①<动>聚集。《观沧海》:“树木~生,百草丰茂。”《游黄山记》:“石块~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②<名>丛生的树木。《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
③<形>众多;繁杂。《促织》:“于败堵~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④<量>簇。白居易《买花》:“一~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丛薄】丛生的草木。耿湋《旅次汉故畤》:“广川桑遍绿,~雉连鸣。”【丛祠】建在荒野林间的神庙。柳宗元《韦使君见召》:“谷口寒流净,~古木疏。”【丛莽】参差错杂而生的草木。";

悰
cóng
①<名>欢乐;乐趣。谢眺《游东田》诗:“戚戚若无~,携手共行乐。”
②<名>心情;思绪。陆游《无题》诗:“画阁无人昼漏稀,离~病思两依依。”";

腠
còu<名>皮肤的纹理。《仪礼·乡饮酒礼》:“肺皆离,皆右体进~。”【腠理】1.中医指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疾在~,不治将深。”2.泛指一般事物的条理。吕不韦《吕氏春秋·先己》:“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旧,~遂通。”";

辏
còu车轮上的辐条内端集于毂上。【引】聚;聚集。关汉卿《四春园》三折:“端的是~集人烟,骈阗市井。”";

徂
cú
①<动>往。《诗经·大雅·桑柔》:“自西~来,靡所定所。”(靡:无。)
②<动>通“殂”,死亡。颜真卿等《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崔宏句:“怀贤久~谢。”(谢:凋谢,这里指死亡。)【徂迁】1.迁移,变化。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旆屡~。”2.消逝,流逝。刘希夷《巫山怀古》诗:“摇落殊未已,荣华倏~。”也指死亡。刘大櫆《祭族长嗣宗先生文》:“呜呼!江西之刘,巷有朱轮,既其~,无复显人。”【徂谢】1.死亡。徂,通“殂”。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易永久,松柏森已行。”2.消逝;流逝。程钜夫《和陶诗》:“年运倏~,春秋焉能托。”";

殂
cú<动>死亡。《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落,百姓如丧考妣。”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中道:中途。)【殂落】死亡。王充《论衡·气寿》:“尧退而老,八岁而终,至~九十八岁。”【殂谢】死亡。陈亮《中兴论》:“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

促
cù
①<动>紧迫。《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弦弦转急。”
②<动>催促。《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屡~之,必如约。”
③<形>短;距离近。如“促膝谈心”。《后汉书·郦炎传》:“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刺】忙迫;劳苦不安。【促席】坐席互相靠近。形容亲密。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接膝,讥评文章。”【促狭】1.狭窄;窄小。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营中~,可于平敞之处设坛场,奉答休命。”2.刻薄;爱捉弄人。3.气量狭小《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良性~,虽骁勇不可独任。”【促装】匆忙整理行装。谢灵运《初去郡》:“恭承古人意,~反柴荆。”";

猝
cù<副>突然;出乎意外。《五人墓碑记》:“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发。”《促织》:“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然跃去。”【猝故】突然的变故。《新唐书·兵志》:“今外有不廷之虏,内有梗命之臣,而禁兵不精,其数削少,后有~,何以待之?”【猝嗟】犹“叱咤”。怒斥声。《汉书·韩信传》:“项王意乌~,千人皆废。”(意乌:怒吼声。)";

酢
zuò
①<动>客人用酒回敬主人。《荀子·乐论》:“众宾……立饮,不~而降。”
②<名>谢神之祭。《尚书·顾命》:“秉璋以~。”
cù<名>醋。《齐民要术·作酢法》:“四月四日可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醋”。";

踧
cù
①<形>恭敬不安的样子。《论语·乡党》:“复其位,~踖如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踖无所措置。”
②<形>通“蹙”。紧迫;窘迫。《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壹等穷~归命。”(孙壹等人穷困窘迫,归顺了魏国。)
③通“蹙”。紧缩;皱。《后汉书·五行志》:“~眉啼泣。”
④<动>通“蹴”。踩踏。《后汉书·陈蕃传》:“遂执(陈)蕃送黄门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蕃。”(驺:骑士。)";

簇
cù
①<动>聚集;簇拥。《舟夜书所见》:“微微风~浪,散作满河星。”
②<量>丛;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开无主,可爱深红爱线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行了一回,望见一~人家。”【簇新】崭新。";

蹙
cù
①<形>紧迫;窘迫。《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诗经·小雅·小明》:“曷云其还?政事愈~。”
②<动>紧缩;紧皱。《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頞而相告。”
③<形>局促不安。《荀子·富国》:“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
④<动>通“蹴”。踢;踩。苏轼《申王画马图》:“扬鞭一~破霜蹄。”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新进士集于月灯阁为~鞠之会。”【蹙蹙】局促不得舒展之意。《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靡所骋。”【蹙頞】愁苦貌;即皱眉头。《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而相告。”【蹙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品的纹路皱缩起来。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孔雀银麒麟。”";

蹴
cù
①<动>踩;踏。《汉书·贾谊传》:“~其刍者有罚。”(刍:喂牲畜的草。)成语有“一蹴而就”。
②<动>踢。《汉书·枚乘传》:“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鞠刻镂。”(弋猎:射猎。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③<形>不安。见“蹴蹴”、“蹴然”。【蹴蹴】惊悚不安。《庄子·天运》:“子贡~然立不安。”【蹴鞠】也作“蹴踘”、“蹋鞠”、“蹹鞠”。踢球。古代军中习武之戏。【蹴然】形容局促不安。《庄子·寓言》:“阳子~变容曰:‘敬闻命矣。’”";

窜
cuàn
①<动>躲藏;奔逃。《苦斋记》:“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
②<动>放逐;贬官。《滕王阁序》:“~梁鸿于海曲,豈乏明时?”韩愈《进学解》:“暂为御史,遂~南夷。”
③<动>删改。韩愈《答张彻》:“渍墨~旧史,磨丹注前经。”
④<动>放;安置。《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其手。”
⑤<动>施药在患处产生作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即~以药,旋下,病已。”【窜点】以墨删改涂抹。【窜谋】谋划微妙。《国语·晋语二》:“絷敏且知礼,敬以知微。敏能~,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微知可否。”【窜逐】放逐。李白《赠别郑判官》:“~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篡
cuàn
①<动>非法地夺取。《墨子·天志上》:“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小家。”(处:处于。家:大夫的封地。)《汉书·梁孝王传》:“谋~死罪囚。”(图谋劫取已判死罪的囚犯。)特指封建社会中称臣子夺取君位。《后汉书·逸民传》:“王莽~位。”
②<名>人体会阴部位。《素问·骨空论》:“其络循阴器合~间,绕~后。”【篡弑】杀君夺位。《后汉书·桓谭传》:“当王莽居摄~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褒称德美。”";

爨
cuàn
①<动>烧火做饭。《孟子·滕文公》:“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
②<名>灶。《项脊轩志》:“迨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名>戏曲名词。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如《朴百花爨》、《文房四宝爨》等。
④<名>我国古代地域名与民族名。魏晋南北朝时,由今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为东西二部,均在云南东部。元代一般以东爨居民为黑爨,以西爨居民为白爨。";

缞
cuī古代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斩。”(斩:丧服不缝下边。)";

摧
cuī
①<动>折断。《岳阳楼记》:“樯倾楫~。”《孔雀东南飞》:“寒风~树木,严霜结庭兰。”
②<动>毁坏。《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动>挫折,挫败。《原君》:“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沮者乎?”
④<形>悲伤。《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
⑤<动>讥讽。《诗经·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我。”【摧残】损害;残害。【摧颓】1.蹉跎;失意。曹植《浮萍篇》:“何意今~,旷若商与参。”2.衰败;毁废。苏轼《龟山》:“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今在不?”3.转动倾侧的样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鸟曲怨愤,庭鹤舞~。”";

璀
cuǐ玉石有光泽,色彩鲜明。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璨而垂珠。”(琪树:玉树。)刘胜《文木赋》:“制为枕案,文章~璨。”(枕案:枕头和小桌。文章:指花纹。)这个意义又写作“璀采”、“翠粲”、“璀粲”、“璀璀。”【璀璀】形容鲜明。【璀错】繁盛;盛美。";

脆
cuì
①<形>脆弱;易折易碎。《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陈州粜米》:“你正是饿狼口里夺~骨。”
②<形>食物脆嫩、松脆。枚乘《七发》:“甘~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③<形>轻。《后汉书·许荆传》:“风俗~薄。”
④<形>声音清脆。柳永《木兰花慢》:“风暖繁弦~管,万家竞奏新声。”
⑤<形>干脆;爽快利索。员兴宗《绍兴采石大战始末》:“今日饶我也得由你辈,杀我也得由你辈,不若早早快~。”【脆薄】犹“轻薄”。轻浮刻薄。范晔《后汉书·许荆传》:“郡滨南州,风俗~。”【脆怯】懦弱胆怯。【脆弱】不坚强,经不起挫折失败。";

悴
cuì
①<形>忧愁;悲伤。赵至《与稽茂齐书》:“心伤~矣。”
②<形>面色黄瘦。谢灵运《长歌行》:“朽貌改鲜色,~容变柔颜。”【又】枯萎。曹植《朔风诗》:“繁华将茂,秋霜~之。”【又】衰败。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抑丰~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③<形>劳苦;困病。《晋书·简文帝纪》:“干戈未戢,公私疲~。”(戢:停止。)【悴薄】犹“衰薄”。颓败微薄。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冠盖曜城隅。”【悴贱】衰弱微贱。鲍照《谢随恩被原表》:“由臣~,可悔可诬。”";

淬
cuì淬火。指制作刀剑时,把烧红了的刀剑浸入水或其它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清水~其锋。”【又】喻勉励;磨炼。【淬砺】也作“淬厉”、“淬励”。1.淬火磨砺。刘昼《新论·崇学》:“越剑性利,非~而不铦。”2.比喻刻苦进修锻炼。苏轼《策略》四:“虽不肖者,亦自~,而不至于怠废。”【淬勉】刻励奋勉。《新唐书·许王素节传》:“师事徐齐聃,~自强。”";

萃
cuì
①<动>聚集。屈原《天问》:“苍鸟群飞,孰使~之?”(苍鸟:指鹰。孰:谁。)【又】指人群、物类。《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
②<动>停止。屈原《天问》:“北至回水,~何喜?”(北面到达回水就停止了,为什么高兴呢?回水:地名。)
③通“悴”。劳苦;困病。《荀子·富国》:“劳苦顿~而愈无功。”(顿:困顿。愈:越。)
④六十四卦之一。【萃蔡】同“綷粲”。象声词。形容摩擦声。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与猗靡,噏呷~。”";

瘁
cuì
①<形>劳苦;因病。《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今天下未定,民物劳~。”成语有“鞠躬尽瘁。”
②<形>面色黄瘦。《魏书·高肇传》:“朝夕悲泣,至于赢~。”(赢:瘦弱)。
③<形>忧伤;悲伤。宋玉《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又】毁坏。陆机《叹逝赋》:“悼堂构之隤~,慜城阙之丘荒。”【瘁摄】失意屈辱。吕不韦《吕氏春秋·下贤》:“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音】令人哀苦憔悴之音;也指不刚健、不健康的言辞。陆机《文赋》:“或寄辞于~,徒靡言而弗华。”";

翠
cuì
①<名>翠鸟。曹植《洛神赋》:“或拾~羽。”
②<名>翡翠,一种绿色的宝石。
③<形>青绿色。《柳毅传》:“雕琉璃于~楣,饰琥珀于虹栋。”《鞭蕖》:“犹似未开之花,与~叶并擎。”
④<名>鸟尾上的肉。《礼记·内则》:“舒雁~。”(郑玄注:“舒雁,鹅也;翠,尾肉也。”)【翠盖】1.翠羽装饰的华盖。刘安《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niǎo),建~。”2.形容枝叶状如华盖。元好问《后湾别业》诗:“童童~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翠华】1.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建~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2.指皇帝。白居易《骊宫高》:“~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宫有松。”【翠辇】帝王的车驾。《北史·突厥传》:“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回。’”【翠微】1.青绿色的山气。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澄水。”2.山气青翠的样子。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巍巍以峨峨。”3.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游客值春辉,金鞍上~。”";

存
cún
①<动>存在,与“亡”相对。《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师说》:“道之所~,师之所~也。”
②<动>生存,活着。《冯谖客孟尝君》:“齐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石壕吏》:“~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动>关心,想念。《屈原列传》:“其~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想之所致也。”
④<动>慰问,抚恤。《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恤。”【存抚】存恤抚养。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陛下即位,~天下,集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集:通“辑”。和协。)【存济】安顿;措置。欧阳修《诊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庭劄子》:“州县皇皇,何以~?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存恤】慰问;抚恤。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抚循,以称吾意。”【存肄】学习;练习。《汉书·礼乐志》:“(河间献王)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存照】旧时契约、照会等文书,存备查照核对的,有时在末尾写上“存照”字样。【存问】慰问;问候。范晔《后汉书·淳于恭传》:“五年,病笃,使者数~。”";

忖
cǔn
①<动>思量,揣度。《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②<动>除。《汉书·律历志上》:“故以成之数~该之积,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
③通“刌”,切。《礼记·玉藻》“瓜祭上环”郑玄注:“上环头,~也。”";

寸
cǔn
①<量>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商君书·靳令》:“四~之管无当,必不满也。”
②<形>短小。如“~步不离”、“~草不留”、“鼠目~光”。【又】极言其小。《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之地。”
③<名>中医切脉部位名。《难经》:“脉三部:~、关、尺。”【寸肠】1.指内心。韩偓《感旧》:“省趋弘阁侍貂珰,指座深恩刻~。”2.指心事。柳永《轮台子》:“但黯黯魂消,~凭谁表?”【寸楮】1.名刺、名片。2.指书信。【寸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短暂的时光。钱起《送张少府》:“~如三岁,离心在万里。”【寸翰】指笔。【寸进】微小的进步。【寸禄】微薄的俸禄。【寸旬】短暂的时间。左思《魏都赋》:“量~,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寸阴】犹“寸晷”。短暂的光阴。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为要像爱惜寸金那样,爱惜短暂的时间。【寸札】简短的书信。";

瑳
cuō
①<形>玉色洁白,光润。《宋史·乐志十四》:“琱珉~~。”(琱珉:雕刻过的玉石。)
②通“磋”。琢磨加工;共同商讨研究。《荀子·天论》:“日切~而不舍也。”
③<形>笑而见齿的样子。陆游《航海》诗:“作诗配《齐谐》,发子笑齿~。”【瑳瑳】1.形容色泽洁白光润。2.笑而露齿的样子。";

厝
cuò
①<动>放置;安排。贾谊《治安策》:“抱火~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积薪:柴堆。)这个意义又写作“措”。
②<动>葬。潘岳《寡妇赋》:“将迁神而安~。”(神:指灵柩。)【引】指棺材浅埋等待改葬。归有光《与沈养吾书》:“山妻在殡,便欲权~。”(山妻:指自己的妻子,是一种客套话。殡:停棺待葬。权:暂且。)
③通“错”。交错;交叉。《汉书·地理志》:“五方杂~,风俗不纯。”
④<名>磨刀石。【厝火积薪】言置火于积薪之下,比喻隐伏着危机。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今之事势,正贾生所谓~之时也。”";

措
cuò
①<动>放置;安放。《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手足。”王符《潜夫论·德化》:“放之大荒之外,~之幽冥之内。”(放:驱逐。大荒:边远的地方。幽冥:昏暗的地方。)这个意义又写作“厝”。
②<动>施行。《周易·系辞上》:“举而~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又】处理,置办。《宋史·徽宗纪》:“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置。”
③<动>废弃;放弃。柳宗元《断刑论》:“此刑之所以不~也。”
④通“错”。交错;间杂。《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外]迫貉路,内~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
zé通“笮”。压。《史记·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与争门,~指。”(指:手指。)【措大】旧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措身】也作“厝身”。安身;置身。《后汉书·郎顗传》:“人贱言废,当受诛罚,征营惶怖,靡知~。”【措手】也作“厝手”。着手处理;插手。《晋书·刘弘传》:“今公私并兼,百姓无复~地。”【措意】注意;着意;留意。王充《论衡》:“用心~,何其不平也?”【措置】安放;处理。《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踧躇无所~,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

搭
dā
①<动>击;打。《北齐书·神武帝纪》:“常于并州市~杀人者。”
②<动>加上。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作马便~鞍,作牛便推磨。”【引】加物于支架之上,挂着。白居易《石楠树》:“熏笼乱~绣衣裳。”
③<动>架设。李光《论移跸措置事宜劄子》:“仍令本府量度人数,先次~盖席屋。”
④<动>附乘。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仍与限日,却差船送至明州,令~附因便海舶归国。”
⑤<动>配搭。《宋史·食货志下》:“收易旧会,品~入输。”
⑥<名>短衣。林逋《深居杂兴》:“中有病夫披白~,瘦行清坐咏遗篇。”
⑦<量>块。卢仝《月蚀诗》:“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如煤炲。”
tà
①<动>通“拓”,摹写。【引】通“踏”。《西游记》“大~步行将进去。”";

达
dá
①<形>通畅。《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引】<形使动>使……通畅。《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气。”
②<动>到;到达。《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促织》:“自昏~曙,目不交睫。”
③<动>传达;送到。《柳毅传》:“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书授之,命~宫中。”
④<动>通晓,明白。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其亦不~于理矣。”《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几,~人知命。”
⑤<形>豁达;心怀宽阔。《汉书·高帝纪》:“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
⑥<形>显达;显贵。《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于诸候。”《陈情表》:“本图宦~,不矜名节。”
⑦<名>有道德、学有问的人。《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

怛
dá
①<形>悲痛;痛苦。《屈原列传》:“疾痛惨~,未尝不呼父母也。”【又】<形使动>使……悲痛。《柳毅传》:“悲泗淋漓,诚~人心。”
②<动>惊恐;害怕。《史记·文帝本纪》:“为之~怛不安。”【又】<动使动>使……害怕。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之。”【怛化】1.惊吓的样子。2.死亡。";

沓
tà
①<形>众多的样子,常“沓杂”、“杂沓”连用。枚乘《七发》:“~杂似军行。”成语有“纷至沓来。”
②<动>会合;重叠。屈原《天问》:“天何所~?”(天在哪里与地会合?)柳宗元《天对》:“~阳而九。”
dá<量>用于叠起来的很薄的东西,如纸张等。《世说新语·任诞》:“定是二百五十~乌樏。”";

答
dá
①<动>回答。《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理实如兄言。”《岳阳楼记》:“渔歌互~,此乐何极!”
②<动>报答。《苏武》:“因厚赂单于,~其善意。”
③<动>回复。《报刘一丈书》:“门者~揖,大喜奔出。”";

大
dà
①<形>与“小”相对。《鸿门宴》:“~行不顾细谨。”
②<形>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③<形>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儿,木兰无长兄。”
④<副>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副>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怒,召宣,欲箠杀之。”
tài
①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②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而富。”【大方】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之家。”【大成】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

代
dài
①<动>代替;取代。《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百司之职役哉。”
②<动>交替;轮流。《左忠毅公逸事》:“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
③<名>朝代。《活板》:“五~时始印五经。”
④<名>世代;父子相传。王维《王右丞集·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将门子。”【辨】世,代。上古时父子相继为一世,“代”则指朝代,如“三代”指三个朝代,不指三代人,而“三世”则指祖孙三代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世”字,从此,“世”的这个意义便被“代”字所取代。【代耕】官吏以俸禄代替耕作,所以称为官受禄为“代耕”。陶渊明《杂诗》:“~本非望,所业在田桑。”【代庖】代替厨人做饭,比喻代做他人分内的事。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宰剥牲而为大匠斫也。”";

绐
dài<动>欺骗;哄骗。《垓下之战》:“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楚人隐形》:“经日,乃厌倦不堪,~云‘不见’。”";

迨
dài
①<动>等到;到;及。《柳毅传》:“~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芙蕖》:“~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②<介>乘;趁着。《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请~其未毕陈而击之。”";

带
dài
①<名>腰带;衣带;带子。《公输》:“子墨子解~为城,以牒为械。”
②<动>偑带;带着。《涉江》:“~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剑拥盾入军门。”
③<动>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
④<动>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愤,石泉咽而下怆。”
⑤<动>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冯翊太守。”
⑥<名>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

待
dài
①<动>等待;等候。《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吾客与俱。”《垓下之战》:“乌江亭长舣~。”
②<动>对待。《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③<动>防备。《谋攻》:“以虞~不虞者胜。”《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亦盛设兵以~秦。”
④<副>将要;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便~出门,店小二拦住道。”【辨】俟,待,等候。“俟”和“待”在先秦时期都有等待的意思。“等”和“候”作等待讲是后起意义。“等”在上古时多作“等同”或“等级”讲。如《陈涉世家》:“~死,死国可乎?”";

怠
dài
①<形>懒惰;松懈。《送东阳马生序》:“手之不可屈伸,弗知~。”《游褒禅山记》:“有~而欲出者。”
②<形>疲乏,疲倦。司马相如《子虚赋》:“~而后发,游于清池。”
③<动>怠慢;轻慢;不恭敬。《宋史·杨源传》:“守卒皆~炎。”";

殆
dài
①<形>危险。《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论语》:“思而不学则~。”
②<副>近于;几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④<形>通“怠”,懈怠;懒惰。《商君书·农战》:“农者~则土地荒。”";

贷
dài
①<动>借;借出;借入。王符《潜夫论·忠贵》:“宁积粟腐仓而不忍~人一斗。”《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
②<动>宽恕;宽免。《书博鸡者事》:“汝罪宜死,今姑~汝。”《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而使边人得宁。”";

逮
dǎi
①<动>及;赶上;到。《冯婉贞》:“便捷猛鸷终弗~。”
②<动>逮捕;捉拿。《五人墓碑记》:“予犹周公之被~,在丁卯三月之望。”
③<介>趁着;乘。《左传·定公四年》:“~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辨】捕,逮,捉。“捕”和“逮”都是指捉人;“捕”还在可以用于其他动物,如“捕鱼”。“捉”在上古是“握”的意思,大约在唐代才开始使用“捕捉”。
dì见“棣棣”【逮至】及至;来到。《墨子·尚同中》:“~有苗这制五刑,以乱天下。”【逮逮】dìdì同“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威仪~,不可选也。”";

戴
dài
①<动>加在头上;用头顶着。《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朱缨宝饰之帽。”《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
②<动>推崇;遵奉;拥护。《原君》:“古者天下之人爱~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戴白】满头白发,借指老人。陆游《新凉书怀》:“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各欣然。”【戴笠】戴斗笠,比喻贫贱。【戴头】比喻刚正不畏强暴,不怕杀头。【戴翼】辅助。《汉书·董仲舒传》:“欲则先王这法以~其世者甚众。”";

黛
dài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楚辞·大招》:“粉白~黑,施芳泽只。”【引】青黑色。杜甫《古柏行》:“~色参天二千尺。”【又】比喻女子的眉毛。白居易《醉后题李、马三妓》:“愁凝歌~欲生烟。”【黛螺】1.青黑色的颜料,可以用来眉,亦可以用来画画。虞集《赠写真佟士明》:“赠君千~,翠色秋可扫。”2.女子的眉毛。李煜《长相思》:“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

丹
dān
①<名>丹砂;朱砂。《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
②<名>古代方士用丹砂汞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江淹《别赋》:“守~灶而不顾。”
③<形>红的。《林黛玉进贾府》:“~唇未启笑先闻。”
④<形>忠诚;忠贞。《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心照汗青。”【辨】赤,朱,丹,绛,红。五个字都表示红色,按它们的由深及浅的不同程度排列,就是绛、朱、赤、丹,红。【丹笔】书写罪人名册所用的红笔。【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石阶,漆成红色,称为~【丹款】赤诚的心。【丹侣】道士。【丹青】1.丹砂和青雘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2.泛指绘画用的颜色。3.丹青不易褪色,所以用来比喻光明显著。4.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犹史册。5.树名。";

单
dān
①<形>单一;单独。《信陵君窃符救赵》:“今~车来代之,何如哉。”
②<副>仅仅,只。《水浒传》:“~~只剩得一个何观察。”
③<形>孤单。《孔雀东南飞》:“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
④<形>薄弱;单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
⑤<名>用一层布帛制的衣物。《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罗衫。”
⑥<名>记载事物的纸片、票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
⑦<形>通“殚”。《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宝,则货宝~而交不结。”
⑧<形>奇数的。
⑨在称数法中表示零位。《水浒传》:“一百~八将。”
chán见“单于”。
shàn
①通“禅”,轮换。《诗经·大雅·公刘》:“其军三~。”【单丁】独子。【单家】孤寒人家。【单步】徒步。";

担
dān
①<动>肩挑;肩扛。《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负书~橐。”(橐)
②<动>承担;担负。《陈州粜米》:“卖弄你那官清法正行,多要些也不到的~罪名。”《与妻书》:“故宁请汝先死,吾~悲也。”
dàn
①<名>担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卖油翁》:“有卖油翁释~而立。”
②<量>担。一挑物品为一担。《智取生辰纲》:“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
③<量>一百斤为一担。《陈州粜》:“也非成~偷将去,只在斛里打鸡窝。”";

眈
dān眈眈,⒈注视的样子。《狼》:“狼不敢前,~相向。”⒉深邃的样子。左思《魏都赋》:“~帝宇。”";

耽
dān
①耳大下垂。《淮南了·地行训》:“夸父~耳,在其北方。”
②乐;沉溺于欢乐。《后汉书·冯衍传》:“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
③爱;喜欢。李清照《打马图序》:“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之。”
④延搁。《金史·五行志》:“先是,有童谣云:“青山转,转青山,~误尽,少年人。”
⑤通“眈”。见“眈眈”";

殚
dān
①<形>尽;竭尽。《柳毅传》:“奇秀深杳,不可~言。”《捕蛇者说》:“~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

箪
dān<名>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鱼我所欲也》:“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瓢屡空。”《娊刈麦》:“妇姑荷~食,童稚携壶浆。”";

旦
dàn
①<名>日出的时候;早晨。《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余济乎江湖。”《木兰辞》:“~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名>日;一日。《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
③<名>旦角,传统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武旦等之分。《窦娥冤》:“刽子磨旗、提刀,押正~带枷上。”";

但
dàn
①<副>只;仅;唯独。《陈情表》:“~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指南录〉后序》:“~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②<副>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副>不过;只是。《卖油翁》:“无他,~手熟尔。”《采草药》:“~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采掇者易辩识耳。”
④<副>徒然;白白地。《汉书·食货志》:“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赊之。”《汉书·匃奴传》:“何~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
⑤<连>只要。《失街亭》:“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街亭危。可引兵救之”【但可】只须。《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敕会取艾,不足自行。”";

诞
dàn
①<形>大;宽阔。《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告万方。”
②<动>妄言;说大话。陶渊明《读山海经》:“夸父~宏志,乃与日竞走。”
③<形>虚妄;荒诞。《兰亭集序》:“固知一生死为虚~,齐彭殇为妄作。”《梅花岭记》:“呜呼!神仙诡~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④<动>欺诈;欺骗。《尚书·无逸》:“既~,否则侮厥父母。”
⑤<动>生。《林黛玉进贾府》:“乃衔玉而~。”
⑥<助>句首语气词。《诗经·大雅·生民》:“~弥厥月。”";

啖
dàn<动>吃。苏轼《荔枝诗》:“日~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动使动>给……吃。《中山狼传》:“又何吝一躯~我而全微命乎。”
②<动>利诱;引诱。《史记·高祖本纪》:“~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啖啖】贪吃的样子。【啖食】吞食。";

弹
dàn
①<名>弹弓。《战国策·楚策四》:“左挟~,右摄丸。”
②<名>圆形的弹丸,弹子。徐陵《紫骝马》:“角弓连两兔,珠~落双鸿。”
③<名>烟火弹、炸弹、枪弹、炮弹等的统称。《谭嗣同》:“今营中枪~火药皆在荣贼之手。”
tán
①<动>用弹子发射弹丸。《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人,而观其辟丸也。”
②<动>用手指敲。《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
③<动>弹奏。《孔雀东南飞》:“十五~箜篌,十六诵书。”《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说尽心中无限事。”
④<动>批评;抨击;检举。曹植《与杨千祖书》:“仆常好人讥~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惮
dàn
①<动>怕;害怕。《论语·学而》:“过则勿~改。”
②<形>形容非常威严。《战国策·秦策》:“王之威亦~矣。”
③<形>通“瘅”。劳苦。《诗经·大东》:“哀我~人。”【又】<形使动>使……劳苦。《诗经·小明》:“心之忧矣,~我不暇。”
dá通“怛”,惊惧。《周礼·考工记·矢人》:“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矣。”【惮烦】怕麻烦。【惮赫】声势很大的样子。";

窞
dàn坎中小坎;深坑。《周易·坎》:“入于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后有~深陷,炬烛之,沉黑。”【又】泛指洞穴。《韩非子·诡使》:“而士有心私学,岩居~处。”";

澹
dàn
①<动>安;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决江疏河,洒沈~灾,东归之于海。”
②<形>淡;淡薄。《吕氏春秋·本味》:“辛而不列,~而不薄。”
③<动>动荡。《后汉书·班固传》:“西荡河源,东~海漘。”
shàn通“赡”。足;满足。《汉书·食货志》:“限民名田,以~不足。”
tán复姓。孔子有弟子叫澹台灭明。";

当
dāng
①<动>对着;面对。《木兰诗》:“~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又:“木兰~户织。”
②<动>在;处在。《石钟山记》:“有大石~中流。”《登泰山记》:“僻不~道者,皆不及往。”
③<介>在;在……时候(地方)。《兰亭集序》:“~其欣于所遇,晢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④<动>担当;担任。《陈情表》:“猥以微贱,~侍东宫。”
⑤<动>承担;承受。《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罪愆。”
⑥<动>忍受。《水浒传》:“四下里无半点去彩,其实那热不可~。”
⑦<动>执掌;主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指南录>后序》:“北邀~国者相见。”
⑧<形>相当;对等。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
⑨<动>判决;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赎为庶人。”
⑩<动>抵敌;抵挡。《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操者。”
⑾<动>遮挡;遮蔽。《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南日。”
⑿<副>应当;应该。《陈情表》:“臣生~陨首,死~结草。”《陈涉世家》:“吾闻二世少子也,不~立,~立者乃公子扶苏。”
⒀<副>会;将会。《孔雀东南飞》:“卿~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赤壁之战》:“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续发人众。”
⒁<副>要;将要;就要。《书博鸡者事》:“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焚汝庐,戕汝家矣!”
⒂指过去的某一时间。《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àng
①<形>合适恰当。《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兮。”《采草药》:“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
②<动>适合;适应。《促织》:“将无献公堂,惴惴恐不~意。”《芙蕖》:“群葩~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③<动>当作。《战国策·齐策》:“安步以~车。”《智取生辰纲》:“你端的不把人~人。”
④抵押。《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
⑤<动>用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抽衣~药钱。”
⑥<动>抵得上;够得上。《游黄山记》:“因念黄山~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⑦<形>本(地);同(一天)。《智取生辰纲》:“~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
⑧<名>器物的底部。《韩子非·外储说右上》:“尝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可以盛水乎?’”
tǎng通“倘”。如果。《荀子·君子》:“先祖~贤,后子孙必显。”【当路】⒈当权。⒉拦路。";

珰
dāng
①<名>屋椽头的装饰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华榱壁~。”
②<名>汉代宦官任武职者的冠饰。《后汉书·朱穆传》:“建武以来,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之饰,处常伯之任。”
③<名>古时女子的耳饰。《孔雀东南飞》:“耳著明月~。”
④<名>泛指装饰物。《柳毅传》:“自然蛾眉,明~满身。”";

党
dǎng
①<名>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常“乡党”连用。《赤壁之战》:“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乎?”
②<名>亲族。《列子·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③<名>集团。《张衡传》:“阴知奸~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钩~之捕遍于天下。”
④<名>朋辈;同伙;同党。《狱中杂记》:“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人索财物。”【又】<动>勾结;结伙。《中山狼传》:“(狼)性贪而狠,~豺为虐。”
⑤<动>偏私;偏袒。《墨子·尚贤》:“不~父兄,不偏富贵。”
⑥<名>政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吾~菁华,付之一炬。”
⑦<形>通“谠”。美;善;正直。《荀子·非相》:“博而~正(知识广博,直言公正)。”
⑧<姓>。
tǎng
①<副>通“倘”。偶或;倘使。《荀子·天论》:“怪星之~见。”《汉书·伍被传》:“~可以徼幸。”
【注】在古代,“党”和“黨”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除作姓解时,都可写作“黨”。现在“黨”简化为“党”。【党人】⒈政治结为朋党的人。⒉同乡之人。【党言】善言,正直之言。";

谠
dǎng正直。欧阳修《论社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昔年仲淹初以忠言~论,闻于中外,天下贤士,争相称慕。”【谠言】正直的议论。陈寿《三国志·很、魏书·三少帝纪》:“群公卿士~嘉谋,各悉乃心。”【谠议】公正的议论。温庭筠《上学士舍人启》之一:“而暗达明心,潜申~。”";

砀
dàng
①<名>有花纹的石头。何晏《景福殿赋》:“墉垣~基,其光昭昭。”
②<动>通“荡”。荡溢出来;振荡。《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③<形>广大。《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而运照。”
④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砀山。【砀骇】突起。【砀突】即“唐突”,冲突。";

荡
dàng
①<动>摇动;飘动。《与朱元思书》:“从流飘~,任意东西。”
②<动>不安定;动摇。《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也。”
③<动>洗涤;清除。《史记·乐书》:“万民咸~涤邪秽。”
④<动>碰撞;来回冲击。《黔之驴》:“稍近,益狎,~倚冲冒。”柳宗元《晋问》:“若江之水,疾风驱涛,击山~壑。”
⑤<形>放纵;不受拘束。《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
⑥<形>平坦;宽广。《诗经·南山》:“鲁道有~。”(通往鲁国的大道很平坦)。
⑦<名>积水处;池塘;湖泽。《雁荡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骀】⒈悠闲自得。⒉舒展。【荡覆】倾覆。【荡佚】放荡纵逸,不拘世俗。【荡志】荡涤心怀。【荡子】游荡在外的男子。";

刀
dāo
①<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②<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割也。”《狼》:“屠暴起,以~劈狼首,又数~毙之。”";

忉
dāo见“忉怛”、“忉忉”【忉怛】忧伤;悲哀。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耳。”【忉忉】⒈忧伤样子。《诗经·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⒉唠叨。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书》:“客多,偷隙作此简,鄙怀欲述者多,不觉~。”";

导
dǎo
①<动>引导;指导。《柳毅传》:“子有何术可~我耶?”
②<动>开导;劝导;启发。《狱中杂记》:“然后~以取保,出居于外。”
③<名>向导。《史记·大宛列传》:“乌孙发~译送骞还。”(乌孙:西域国名。译:翻译。骞:张骞。)
④<动>发;引发。《原君》:“非~源于小儒乎?”
⑤<动>沿着;顺着。《庖丁解牛》:“批大郤,~大窾,因其固然。”
⑥<动>疏通。《书·禹贡》:“~岍及岐,至于荆山。”【导谀】阿谀;曲意逢迎。";

倒
dǎo
①<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东南倾。”
②<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矣。”
③<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与人。”
dào
①<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
②<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于心。”
③<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
④<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指去官归隐。【倒灶】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捣
dǎo
①<动>捣;春。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麋鹿羊矢。”李白《捣衣篇》:“夜~戎衣向明月。”
②<动>攻击;攻打。《史记·孙膑传》:“批亢~虚。”
chóu通“稠”,聚。《史记·龟策列传》:“上有~蓍,下有神龟。”【捣虚】乘虚而击。";

蹈
dǎo
①<动>踩;踏;赴。《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死不顾。”《赤壁之战》:“赢兵为人马所~籍,陷泥中,死者甚众。”
②<动>踏地;顿足。《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之也。”
③<动〉实践;实行;遵循。《荀子·五制》:“聚敛者,召冠肥敌,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也。”【蹈海】赴海;跳到海里。【蹈节】信守节操。【蹈袭】沿袭。";

盗
dào
①<动>偷。《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兵符与公子。”
②<名>偷东西的人;小偷。《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
③<名>强盗。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之出入与非常也。”【辨】盗,贼。“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道
dào
①<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不通。”【又】<动>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②<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③<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
④<名>道理;事理。《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⑤<名>道德;道义。《陈涉世家》:“伐无~,诛暴秦。”
⑥<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⑦<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好。”
⑧<动>通“导”,引导。《论语·学而》:“~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⑨<动>通“导”。疏通。《尚书·禹贡》:“九河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
⑩<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奉檄守御。”
⑾<名>简称道家、道教。《汉书·艺文志》:“~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⑿<动>以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
⒀<介>从;由。《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上始。”
⒁<量>元稹。《望喜驿》:“一~月光横忱前。”【道心】⒈犹言道德观念。⒉悟道之心。【道学】⒈道家的学说。⒉指理学,即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道眼】指抉择真妄的能力。【道义】⒈道德和义理。⒉道德和正义。【道艺】学问与技能。";

得
dé
①<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之则生,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楚乎?”
②<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
③<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
④<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于己,快然自足。”
⑤<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公之心。”
⑥<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之。”
⑦<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谏太宗十思疏》:“既~志则纵情以傲物。”
⑧<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遍观群书。”
⑨<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兄事之。”
⑩<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仓皇北顾。”
⑾<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同“得无”,莫不是。【得无】副词。⒈莫非;该不会。⒉能不;怎么能不。";

德
dé
①<名>道德;品德。《劝学》:“积善成~,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名>恩德;恩惠。《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又】<动>感激。《史记·信陵君列传》:“赵孝成王~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③<名>德政;功德。《殽之战》:“吾不以一眚掩大~。”
④<名>福。《礼记·哀公问》:“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也。”【德化】道德教化,道德影响。";

的
dì
①<名>箭靶的中心;箭靶。《韩非子·外储说》:“设五寸之~。”
②<形>鲜明、明亮。宋玉《神女赋》:“朱唇~其若丹。”
③<名>古代女子点在[额上做为装饰的红点。傅咸《镜赋》:“点双~以发姿。”
dí<副>真实;确实。白居易《出斋日喜皇甫十早访》:“~应不是别人来。”柳宗元《送薜存义序》:“其为不虚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de
①<代>相当于“者”。关汉卿《窦娥冤》:“为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享富贵又寿延”
②<助>表示补充说明结果,相当于“得”。《朝天子·咏喇叭》:“只吹~水尽鹅飞罢!”
③<助>表示修饰、领属关系。《陈州粜米》:“都是些吃仓廒~鼠耗,咂脓血~苍蝇。”【的的】dìdì明亮;清楚。【的当】的确。恰当。【的的】dídí实在;的确。";

登
dēng
①<动>升;由低处到高处。《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高之博见也。”《曹刿论战》:“~轼而望之。”
②<动>进入;踏上。《孔雀东南飞》:“从人四五百。郁郁~郡门。”《石壕史》:“天明~前途,独与老翁别。”
③<形>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五谷不~,禽兽偪人。”
④<动>登记;记载。《周礼·遂人》:“以岁时~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
⑤<副>立即;立刻。常“登即”、“登时”连用。《孔雀东南飞》:“~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⑥<动>穿。《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登第】应试得中。科举考试分等第,故云。【登假】对帝王死去的讳称。【登衍】丰收。";

等
děng
①<名>台阶的级。《吕氏春秋·召类》:“土阶三~。”
②<名>等级。《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发配。”
③<形>相同;一样。《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死国可乎?”《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马说》:“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④<动>等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专~。”
⑤<代>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陈涉世家》:“公~遇雨,皆已失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不肖,请辞去。”";

磴
dèng
①<名>石阶。《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
②<名>石桥。孙兴公《游天台山赋》:“跨穹隆之悬~,临万丈之绝冥。”";

镫
dēng
①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仪礼·公食大夫礼》:“实于~,宰右执~。”
②<名>通“灯”。油灯。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座,明~糦炎光。”
dèng<名>马鞭两旁的脚踏(后起意义)。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龙驹雕~白玉鞍。”";

低
dī
①<形>低下,与“高”相对。《琵琶行》:“信近湓江地~湿,黄芦苦竹绕宅生。”《阿房宫赋》:“高~冥迷,不知东西。”
②<动>(头)向下垂着。《静夜思》:“举头望明月,~头思故乡。”【低摧】低首摧眉,憔悴的样子。【低回】⒈徘徊;流连。⒉纡回曲折。⒊迁就。";

羝
dī<名>公羊。《经诗·大雅·生民》:“取~以軷。”《汉书·苏武传》:“乃箥、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乳乃得归。”";

滴
dī
①<动>液体一点一点地下落。杜甫《发同谷县》:“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
②<量>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柳毅传》:“举一~可包陵谷。”【滴滴】⒈雨水或泪水连续下滴。⒉盈盈欲滴的样子。【滴沥】水稀疏地向下滴。";

镝
dí<名>箭头。《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

狄
dí
①<名>我国古代北部一个农民族。
②通“翟”。野鸡尾巴上的毛。《礼记·乐记下》:“干戚旄~以舞之。”
tì通“逖”。远。《荀子·赋篇》:“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者邪?”(亲近品行清廉的人而疏远品行肮脏的人)【狄狄】形容跳跃。";

籴
dí<动>买进谷米,跟“粜”相对。陆游《初夏杂兴》:“闷里家书到,贫时~贾平。”《陈州粜米》:“你来~米,将银子来我称。”";

迪
dí
①<名>道路。屈原《九章·怀沙》:“易初本~兮,君子所鄙。”(易初本迪:改变最初的道路。)【又】道理。《尚书·大禹谟》:“惠~吉,从逆凶。”
②<动>开导;引导。《尚书·太甲上》:“启~后人。”
③遵循。扬雄《法言·先知》:“为国不~其法。”
④进用;引进。《荀子·儒效》:“弗求弗~。”
⑤<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尚书·立政》:“古之人~惟有夏。”【迪哲】行为明智。";

敌
dí
①<名>仇敌;敌人。《殽之战》:“~不可纵。”《过秦论》:“秦人开关延~,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②<动>抵抗;抵挡。《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以无~。”《失街亭》:“恐汝不能~之。”
③<形>相当;匹敌。《谋攻》:“~则能战之。”
④<动>攻击。《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涤
dí
①<动>清洗。《韩非子·说林》:“宫有垩,器有~,则洁矣。”
②<动>清除。
③<名>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房子。《礼记·郊特牲》:“帝牛必有~三月。”";

荻
dí
①<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叶比苇叶稍宽,长在路旁水边。《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

觌
dí见;想见。《荀子·大略》:“私~,私见也。”曹植《洛神赋》:“尔有~于彼者乎?”(你看见那个人吗?)";

嫡
dí
①<名>正妻,与“庶”相对。《诗经·江有汜序》:“勤中无怨,~能悔过也。”
②<名>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左传·文公十七年》:“归生佐寡君之~夷。”(归生辅佐我国国君的嫡子。归生、夷:人名。)《公羊传·昭公五年》:“匿~之名也。”
③<形>血统最近的。《林黛玉进贾府》:“竟是个~亲的孙女。”
④<名>正宗;正统。";

氐
dǐ
①<名>根本。《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太师尹氏地位重要,是周朝的根本)
②通“抵”。《汉书·礼乐志》:“大~皆因秦旧事焉。”
dī
①<形>通“抵”。《汉书·食货志下》:“其贾~贱减平者,听民自与市。”(如果卖价低于官府规定的平价,就听凭百姓到市上去自由买卖)
②古民族名,又称西戎,分布在今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诋
dǐ
①<动>斥责;辱骂。《<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②<动>毁谤。《史记·张汤列传》:“所治即毫,必舞文巧~。”
③<名>通“柢”。基础;根基。《淮南子·兵略》:“兵有三~。”【诋阁】诋毁侮辱。";

邸
dǐ
①<名>战国时各国的客馆;汉各郡王侯为朝见而设置在京都的住所。《史记·吕后本纪》:“迎代王于~。”
②<名>官员办事或居住的住所。班固《世态炎凉》:“(朱)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
③<名>客店;旅店。《宋史·黄干传》:“干因留客~。”【又】<动史动>使……来到。《涉江》:“~余车兮方林。”
④<名>粮库。《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治斜谷~阁。”
⑤<动>通“抵”。到;到达。《史记·河渠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瓠口为渠。”【邸报】汉唐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传抄诏令奏章等,报给各藩国,所以称为邸报,后泛指朝廷官报。【邸第】王侯贵族的住宅。【邸阁】屯积军粮或物资之所。";

坻
chí
①<名>水中小洲或高地。《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
②<名>宫殿的台基或台阶。何晏《景福殿赋》:“罗疏柱之汩越,肃~鄂之锵锵。”
③<名>蚂蚁巢外的松土。潘丘《藉田赋》:“~场染履,洪縻在手。”
dǐ山坡;斜坡。张衡《南都赋》:“坂~嶻嶭而成巘,谿壑错缪而盘纡。”(嶻嶭:高峻的样子。:山峰。错缪:错杂。)zhǐ“坻”的讹字。止。见“坻伏”。【坻聩】山崩,山崩之声。扬雄《解嘲》:“功若泰山,响若~。”【坻伏】隐伏,潜藏不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郁湮不育。”(宿:久安。郁湮:忧闷而不舒展的样子。)";

底
dǐ
①<名>底部;底面。《小石潭记》:“全石以为~。”
②<名>里面;下面。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当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③<名>原稿;草稿。如“底本”。
④<名>末尾;尽头。如“年底”。
⑤<动>到;到达。《列子·天瑞》:“~春披裘。”
⑥<动>停滞。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
⑦<代>何;什么。《乐府诗集·秋歌》:“寒衣尚未了,郎唤侬~为?”
⑧<助>相当于“的”。";

抵
dǐ
①<动>推挤;排挤。扬雄《解嘲》:“(范雎)~穰侯而代之。”
②<动>抵赖;否认。《汉书·田延年传》:“延年~曰:‘本出将军之门,蒙此爵位,无有事是。’”
③<动>相当;值。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万金。”
④<动>抵偿。《五人墓碑记》:“一旦~罪,或脱身以逃。”
⑤<动>抗拒。《三国演义》:“曹军不能~当。”
⑥<动>到;到达。《报刘一丈书》:“~墓则前所受赠金者出。”
⑦<动>抵触;触犯。王充《论衡·辨祟》:“~触县官。”
⑧<动>击;攻击。《刘东堂言》:“惟树后生一人抗词与辨,连~其隙。”
⑨<动>掷;扔。《海瑞传》:“帝得疏,大怒,~之地。”【抵法】依法受刑。犹伏法。【抵死】⒈冒死;触犯死罪。⒉拼命;竭力。⒊分外。⒋始终;总是。【抵罪】⒈抵偿其罪。⒉犯罪。";

柢
dǐ<名>树根;根底。《韩非五·解老》:“~固则生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蟠木根~,轮囷离诡。”(蟠结的树根弯曲奇特。)【引】基础。左思《吴都郡》:“霸王之所根~,开国之所基趾。”";

牴
dǐ<动>用角顶;触。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守隶防夫,~顶交跖。”(牴顶:以顶相触。)";

砥
dǐ
①<名>质地很细的磨刀石。《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其面,则字平如~。”
②<动>磨。刘向《说苑》卷一三:“晋人已胜智氏,归而缮甲~兵。”
③<形>平坦。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则~原远隰。”";

地
dì
①<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渺沧海之一粟。”
②<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之出,竭其庐之人。”
③<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方千里,百二十城。”
④<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⑤<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
⑥<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
⑦<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大匾。”
⑧<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起一阵大风。”【地镜】⒈地面的积水。⒉传说中的宝镜。";

弟
dì
①<名>弟弟。白居易《琵琶行》:“~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木兰诗》:“小~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名>泛指同辈中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③<名>次序;等第。《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大乱五,小乱三……。”
④<副>尽管;只管。《史记·孙膑传》:“君~重射,臣能令君胜。”
tì<动>“悌”的古字。弟弟尊敬顺从兄长。《论语·学而》:“孝~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帝
dì
①<名>天帝,宗教或神话传说中主宰万物的地位最高的神。《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乡不可期。”
②<名>帝王;皇帝。《出师表》:“先~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王之资也。”【帝阍】⒈古代传说中天帝的看门人。⒉君门;官门。【帝祚】帝位。";

递
dì
①<动>交替;顺次。《察变》:“知动植庶品,率皆~有变迁。”
②<动>传递。《阿房宫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③<名>驿车。白居易《缚戎人》:“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行。”【辨】传,递。两字都有“传递”的意思,但“传”多是传给他人或后代的意思,而“递”是讲一个一个地更替。【递代】更迭。【递衣】几个人交替服用一套衣。【递铺】递送公文书或货物的驿站。";

第
dì
①<名>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按照楚国的用人次序,我死后令尹司马的官职不是胜(人名)来继任还有谁呢?)
②<名>官僚和贵族的住宅。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出,驾而宿于朝房,旬而还~。”《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候太公、太母起居。”
③<名>科举考试的等级。成绩好为“甲第”、“上第”,考中了叫“及第”,没考中叫“落第”、“下第”。《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芋老人传》:“书生用甲~为祖国。”
④<副>但;只管。《陈涉世家》:“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⑤<副>只;仅仅。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⑥<连>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以今日事势观之……。”
⑦词头。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孔雀东南飞》:“云有~三郞,窈窕世无双。”《活板》:“此印者才毕,则~二板已具。”【第家】世家。【第下】对公侯大官的敬称等于“门下”、“阁下”。";

谛
dì
①<动>细察;注意。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审~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②<名>佛教用语。道理;真理。吴师道《游山》:“偶逢赤髭侣,瞩我听真~。”【谛当】恰当;精确。";

棣
dì
①<名>一种树。潘岳《闲居赋》:“梅、杏、郁、~之属。”
②<形>从容文静的样子。李华《吊古战场文》:“穆穆~。”
tì相通;通达。《汉书·律历志上》:“万物~通。”【棣棣】雍容娴雅的子。《》:“~。”【棣萼】比喻兄弟。【棣友】指兄弟友爱。";

睇
dì<动>斜视。《楚辞·九歌·山鬼》:“既含~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睇眄】流观;环视。";

缔
dì
①<动>结合。屈原《悲回风》:“气缭转而自~。”
②<动>订立。《过秦论》:“~合从~交,相与为一。”";

颠
diān
①<名>头顶。《诗经·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又】物体的顶部。陶潜《归园田居》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②<动>倒下;跌倒。《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而扶。”
③<名>通“癫”。精神失常。张籍《罗道士》:“持花歌咏似狂~。”【颠踣】跌倒。【颠饮】狂饮。";

巅
diān<名>山顶。《登泰山记》:“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

典
diǎn
①<名>重要的书籍、文献。《张衡传》:“自书~所记,未之有也。”《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籍皆为板本。”
②<名>法则;制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宪。”
③<名>从前的文物、制度。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数~而忘其祖。”
④<动>掌管;主管。《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军,搴旗者数矣。”
⑤<动>抵押。杜甫《曲江》:“朝回日日~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身三千贯。”
⑥<形>文雅;不粗俗。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文艳。”
⑦<名>典礼。《宋书·蔡廓传》:“朝廷仪~,皆取定于亮。”";

点
diǎn
①<名>斑点。《晋书·袁宏传》:“如彼白圭,质无尘~。”
②<名>液体的小滴。《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雨山前。”《林黛玉进贾府》:“泪光~~,娇喘微微。”
③<名>“、”汉字笔画的一种。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常隐锋而为之。”【又】<动>用笔加上点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眼睛,每云:‘~晴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之。”
④<动>删改文字。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公又与遂书,多与~窜。”(与遂书:给韩遂信。窜:改动)。
⑤<动>一触即起。《明湖居听书》:“又将鼓捶子轻轻的~了两下。”
⑥<动>检查;核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老军都~见了堆数。”
⑦<动>引着火。《群英会蒋干中计》:“饮至天晚,~上灯烛。”
⑧<动>头或手向下稍微动一下立刻恢复原位。《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一笑,~头不语。”
⑨<名>更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
⑩<动>通“玷”。污;辱。司马迁《报任安书》:“适足以见笑而自~耳。”岳飞《五岳祠盟记》:“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余之愿也。”【点化】⒈指点感化,多指道家以语言诱人入道。⒉点染美化。⒊改造前人的诗句而寓有新意。";

甸
diàn
①<名>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郊外称“甸”。张衡《西京赋》:“郊~之内。”【又】泛指都城的郊外。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杂英满芳~。”
②<名>田野的出产物,指布帛和珍品。《礼记·少仪》:“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于有司。”
③<动>治理。《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之。”
shèng<量>古代划分田地或居所的单位。《汉书·刑法志》:“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
tián
①通“畋”。打猎。
②见“甸甸”。【甸服】王城周围五百里以内之地。古代以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远近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甸人】官名。掌田事职贡。【甸甸】车马声。";

阽
diàn
①<动>临近。《汉书·文帝纪》:“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于死亡。”
②面临危险。贾谊《论积贮疏》:“安有为天下~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玷
diàn
①<名>白玉上的斑点。《诗经·大雅·抑》:“白圭之~,尚可磨也。”【引】缺点;过失。《金史·世宗纪中》:“夫朝廷之政,太宽则人不知惧,太猛则小~亦将不免于罪。”
②<动>弄脏。王充《论衡·累害》:“以~污言之,清受尘而白取垢。”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三》:“岂知牙齿落,名~荐贤中。”(名字列在被推荐的贤人中,玷污了那些贤人。这是客气话。)";

钿
diàn
①<名>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形如花朵的首饰。刘孝威《釆莲曲》:“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乍:忽然。)白居易《长恨歌》:“花~委地无人收。”
②<名>以金、银、贝等镶嵌的器物。李贺《春怀引》:“~合碧寒龙脑冻。”又如“宝钿”、“螺钿”(一种把贝壳镶嵌在器物上的工艺品)";

奠
diàn
①<动>以酒食祭祀死者。《窦娥冤》:“遇时节将碗凉浆~。”
②<动>进献。《仪礼·乡饮酒》:“主人坐,~爵于阶前。”
③<动>放置。《礼记·内则》:“~之,而后取之。”(旧礼,男女不能亲手授受物品,如果没有盛物的器具,就先把物品放在地上,然后去取。)
④<动>定;建立。《尚书·禹贡》:“~高山大川。”";

殿
diàn
①<名>高大的房屋。《后汉书·蔡茂传》:“梦坐大~。”
②<名>封建帝王进行统治发号施令的地方。《滕王阁序》:“桂~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阿房宫赋》:“辞楼下~,辇来于秦。”
③<名>宗教徒供奉神佛的地方。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浮图北有佛~一所。”
④<名>行军的尾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人寘诸戎车之~。”【又】<动>行军走在最后面。《李愬雪夜入蔡州》:“命李进诚将三千人~其后。”
⑤<动>镇抚;镇守。《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之,可以集事。”";

雕
diāo
①<名>一种猛禽,似鹰而大,黑褐色。《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必射~者也。”《观猎》:“回看射~处,千里暮云平。”
②<动>通“彫”。刻镂。《核舟记》:“启窗而观,~栏相望焉。”
③<动>彩画;装饰。《柳毅传》:“~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
④<动>通“凋”。损伤;衰败。《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辨】雕,琱,鵰,彫,凋。“雕”与“鵰”在凶猛的鸟的意义上,“琱”、“彫”与“彫”在雕刻和画意义上,“凋”与“彫”在草木衰落的意义上,分别是同义词。但“鵰”、“琱”、“凋”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吊
diào
①<动>对遇有丧事或灾祸的人表示慰问。《塞翁失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之。”《赤壁之战》:“肃请得奉命~表二子。”【又】悼念、祭奠死者。《汉书·贾山传》:“死则往~哭之。”
②<动>悲伤;忧虑。《诗经·匪风》:“顾瞻周道,中心~兮。”《叔向贺贫》:“将~不暇,何贺之有?。”
③<形>善。《尚书·多士》:“弗~昊天。”
④<动>安慰;抚慰。《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
⑤<动>提取。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即于狱中~出秋公。”
⑥<动>通“掉”。《明湖居听书》:“连一根针~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⑦<量>旧时钱一千文叫一吊。";

调
tiáo
①<动>协调;调和。于谦《喜雨行》:“但愿风~雨顺民安业。”
②<动>烹调;调味。也指烹调的滋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
③<动>调节;节制。《治平篇》:“水旱疾役,即天地~剂之法也。”
④<动>调弄;弹奏。《陋室铭》:“可以~素琴,阅金经。”
⑤<动>调理休养。《杨修之死》:“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两个,急令医士~治。”
⑥<动>调笑;嘲弄。《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之。”
diào
①<动>调动;调迁。《记王忠肃翱事》:“婿竟不~。”
②<名>音调;乐调。《琵琶行》:“未成曲~先有情。”";

跌
diē
①<动>失足跌倒;摔倒。常用来比喻挫折。晁错《言兵事疏》:“~而不振。”
②错误。《荀子·王霸》:“此夫过举跬步而觉~千里者夫。”(走错半步就可经觉察到将会差误千里。跬:半步。)
③<名>脚掌。傅毅《舞赋》:“跗蹋摩~。”
④<形>放纵不拘。《三国志·蜀书·简雍传》:“性简傲~宕。”";

迭
dié
①<副>交替地;轮流地。《旧唐书·黄巢传》:“南衙、北司~相矛盾。”
②<助>及。董解元《西厢记》:“一个走不~和尚,被小校活拿。”
yì
①<动>通“轶”。袭击。《左传·成公十三年》:“~我殽也。”
②<动>通“逸”。奔跑。《孔子家语·颜回》:“其马将必~。”";

垤
dié
①<名>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也叫“蚁封”、“蚁塜”。《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鹳鸟在蚁穴口的小土堆上叫。)
②<名>小土墩。《韩非子·六反》:“山者大,故人顺之,~微小,故人易之也。”【垤块】小土堆。";

耋
dié<形>年老。多指七八十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耋期】diéqī年寿高。期,百岁。";

叠
dié
①<动>层层堆积。《三峡》:“重岩~嶂,隐天蔽日。”《阿房宫赋》:“剽掠其人,倚~如山。”
②<动>折叠。《大铁椎传》:“柄铁折~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③<动>乐曲重复地演奏、演唱。白居易《何满子》:“一曲四调歌八~。”";

牒
dié
①<名>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和竹片。《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为械。”
②<名>簿册;书籍。《雁荡山》:“然自古图~,未尝有言者。”
③<名>讼辞;状子。《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昳
diè日过午偏斜。《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皆会。”
yì见“昳丽”。【昳丽】。美丽光艳。《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

丁
dīng
①<名>钉子。《晋书·陶侃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装船。”
②<形>健大。王充《论衡·无形》:“齿落复生,身气~强。”
③<名>成年男性。《塞翁失马》:“~壮者引弦而战。”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点一~。”
④<名>人口。《南史·何承天传》:“计~课仗。”
⑤<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庖丁、畦丁、园丁。《庄子·庖丁解牛》:“庖~为文惠君解牛。”
⑥<名>天干的第四位。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⑦姓。
zhēng见“丁丁”。【丁丁】zhēngzhēng伐木声。【丁男】成年男子。【丁女】成年女子。【丁年】壮年。【丁役】服劳役的壮丁。【丁忧】遭父母之丧。";

叮
dīng<动>蚊子等用针形器刺入人或动物皮肤内吸取血液。《红楼梦》:“就像蚂蚁~的。”
②<动>反复地就。";

顶
dǐng
①<名>人的头顶。《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而卧,无可旋避。”
②<名>物体最高的部分。《雁荡山》:“山~有大池。”
③<动>用头支持。周邦彦《汴都赋》:“其败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冕而垂裳。”
④<动>支撑;承受。《西游记》:“扫地的,也是他,~门的,也是他。”
⑤<副>最;极。《制台见洋人》:“外国人~讲情理。”
⑥<动>顶替。《文献通考·兵》:“每二匹必有一卒以~其名而盗取其钱。”
⑦<量>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林黛玉进贾府》:“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藕合色花帐。”【顶缸】代人受过。【顶老】歌舞女子的别称。【顶礼】佛教的最高敬礼。跪下,两手伏地,用头顶着佛的脚。";

鼎
dǐng
①<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之调。”
②<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足之形成矣。”
③<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大吕。”《阿房宫赋》:“~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④<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再拜。”
⑤<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贵。”【鼎鼎】⒈蹉跎。⒉盛大。【鼎甲】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食】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

订
dìng
①<动>论;评论。王充《论衡·案书》:“二论相~,是非乃见。”
②<动>修改;改正。《晋书·荀崧传》:“亦足有所~正。”";

定
dìng
①<形>安定;稳定。《出师表》:“今南方已~。”《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
②<动>平定。《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③<动>停止;平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指南录>后序》:“痛~思痛,痛何如哉!”
④<动>决定;确定。《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赤壁之战》:“愿早~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形>固定。《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迷花倚石忽已螟。”《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月哉。”
⑥<形>镇定。《谭嗣同》:“指挥若~。”
⑦<动>约定。《明湖居听书》:“桌子却都帖着‘抚院~’‘学院~’等类红纸条儿。”
⑧<副>一定。《窦娥冤》:“~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
⑨<副>到底;究竟。李白《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举世未见之,其名~谁传。”【定数】一定的气数、命运,迷信认为人世祸福都由前世决定。";

碇
dìng<名>停船时用来稳定船身的石墩。李商隐《赠刘司户》:“江风扬浪动云根,重~危樯白日昏。”《群英会蒋干中计》:“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东
dōng
①<名>东方;东边。《木兰诗》:“~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西,隳突乎南北。”【又】<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
②<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也不够。”【东床】指女婿。【东第】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

董
dǒng
①<动>监督;管理;主持。《谏太宗十思疏》:“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②<形>正。《涉江》:“予将~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动
dòng
①<动>活动;行动;运行等。《小石潭记》:“影布石上,佁然不~。”《冯婉贞》:“寨中人蜷伏不少~。”
②<动>触动;感动;惊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石钟山记》:“余方心~欲还。”
③<动>扰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然连年~众。未能成功。”
④<名>动物。陶渊明《饮酒》:“日人群~息。”《察今》:“知~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
⑤<副>动不动;常常。《赤壁之战》:“~以朝廷为辞。”
⑥<副>不知不觉。高适《别杨山人》:“不到嵩山~十年。”【动容】脸上显露出受感动的表情。";

栋
dòng
①<名>房屋的正梁。《柳毅传》:“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阿房宫赋》:“使负~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又代指房屋。成语有“汗牛充栋”
②<名>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国语·晋语》:“太子,国之~也。”【栋挠】屋梁脆弱,比喻形势危急。";

洞
dòng
①<名>洞穴;窟窿。《游褒禅山记》:“距~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动>穿通;贯穿。《狼》:“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形>透彻;深入。颜延之《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监亦~。”
④<形>明亮。《项脊轩志》:“日影反照,室始~然。”
⑤<动>敞开。成语有“城门洞开”【洞彻】⒈清澈。⒉通达事理。【洞溢】透彻;丰富。";

都
dū
①<名>都市;城市。《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予赵。”《扬州慢》:“淮左名~,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又】<名>专指京都、首都。《出师表》:“兴复汉室,地面观察站于旧~。”
②<形>优美;漂亮。《三国志·孙韶传》:“身长八尺,仪貌~雅。”
③<叹>表示赞美。《书·皋陶漠》:“皋陶曰:‘~!在知人,在安民’。”
④<动>总;汇总。《与吴质书》:“项撰其遗文,~为一集。”
dōu
①<副>表示总括。全;尽《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在空城。”《雁荡山》:“自岭外望之,~无所见。”《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辨】都,京。“京”的本意是“大”。在先秦,“京师”连用才指国都,“京”指国都是后来的事。“都”本指大城市。汉以后才可指国都。【都鄙】⒈古时称帝王的封地。⒉京城和边远的城镇的对称。⒊美好和丑陋。";

兜
dōu
①<名>头盔,打仗时戴的盔。《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慈亦得策~鍪。”【引】便帽。
②<动>蒙蔽;迷惑。《国语·晋语六》:“在列者献诗,使勿~。”
③<名>便轿(后起意义)。《宋史·占城国传》:“国人皆乘象,或软布~。”这个意义又写作“篼”。
④<动>以口袋形承接东西。《西游记》第十四回:“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在襟中。”
⑤<动>修补。汤显祖《牡牡丹亭·腐叹》:“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
⑥<副>通“陡”。突然。纪君祥《赵氏孤儿》一折:“可怎生到门前~的又回身?”【兜搭】曲折。又有麻烦,难对付之意。";

斗
dǒu
①<名>量粮食的器具。《庄子·胠箧》:“棓~折衡,而民不争。”
②<量>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陈州粜米》:“这米则有一石六~。”
③<名>古代酒器。《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④<名>斗形的器物。《孔雀东南飞》:“红罗复~帐,四角垂香囊。”
⑤<名>星宿名。斗宿。南斗六星,总称斗宿。《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之间。”
⑥<名>北斗星。《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诗经·大东》:“虽北有~,不可以挹酒浆。”
dòu
①<动>打架。《书博鸡者事》:“任气好~。”
②<动>战斗。《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引且战,连~八日。”《赤壁之战》:“蒙冲~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
③<动>较量;拚斗。《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其势不俱生。”《促织》:“试与他虫~,虫尽靡。”【又】<动使动>使……相斗。《过秦论》:“外连衡而~诸侯。”
④<动>交接。《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角。”【斗室】狭小的房子。";

陡
dǒu
①<形>山等坡度大。《游黄山记》:“~者级之。”
②<副>突然。段成式《酉阳杂俎》:“有顷雷电入斗室中,黑气~暗。”";

豆
dòu
①<名>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如高脚盘子。《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名>豆类植物。曹植《七步诗》:“煮~燃~萁,漉豉以为汁。”
③<量>古代的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区、釜、钟。”【豆羹】⒈一豆之羹,只微少、微细。⒉豆粥。";

脰
dòu<名>脖子,有时也指头。《左传·襄公十八年》:“射殖绰,中肩,两矢夹~。”《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五十金,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

窦
dòu
①<名>洞;孔穴。《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出者日四人。”
②<名>水道;沟渠。《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
③<动>穿通;决开。《国语·周语》:“不~泽。”";

督
dū
①<动>监督;督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讨贼~师桂林。”
②<动>统率诸军的将领。《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赤壁之战》:“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③<动>率领;统领。《冯婉贞》:“旋见一白酋~印度卒约百人。”
④<动>责备;责罚。《鸿门宴》:“闻大王有意~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⑤<名>中间;中。《庄子·养生主》:“缘~以为经。”【督过】督察责备。【督课】督察考核。";

毒
dú
①<名>对生物有害的物质。《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②<动>杀死,毒死。《山海经·西山经》:“山有白石,曰砮,可以~鼠。”
③<名>毒害;危害。《捕蛇者说》:“孰知赋剑之~有甚于蛇者乎!”《原君》:“屠~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又】<动>憎恨;怨恨。《捕蛇者说》:“若~之乎?”
④<形>猛烈;强烈。《国语·吴语》:“吾先君阖庐……与楚昭王~逐于中原柏举。”《报刘一丈书》:“即饥寒~热不可忍,不去也。”";

读
dú<动>阅;看。《王冕读书》:“执策映长明灯~之。”
dòu<名>语句中的停顿。《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读礼】⒈学习礼节。⒉居丧。";

渎
dú
①<名>小水沟;小水渠。《论语·宪问》:“自经于沟~而莫之知也。”
②<名>河流;水道;沟渠。《五蠹》:“天下大水而鲧禹决~。”
③<动>轻慢;亵渎。《左传·成公十六年》:“~齐盟而食话言”
dòu通“窦”。洞;穴。《左传·襄公三十年》:“晨自墓门之~入。”【渎货】贪财。";

椟
dú
①<名>木柜、木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买其~而还其珠。”【又】又椟装。孙樵《书褒城驿壁》:“囊帛~金。”
②<名>棺材。《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马)“堑而死,公将为之~。”";

牍
dú
①<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板。杨修《答临淄侯笺》:“握~持笔。”【引】书籍;文书。《后汉书·荀悦传》:“所见篇~,一览鉴我能诵记。”《汉书·陈遵传》:“性善书,与人~,主皆藏去以为荣。”
②<象>竹制乐器,舂地而发出的声音。《周礼·春官·笙师》:“舂~,应雅以教祴乐。”";

黩
dú
①<形>污浊。孔稚珪《北山移文》:“先贞而后~。”(先前坚贞,后来却变成污秽了。)【引】黑色。左思《吴都赋》:“林木为之润~。”
②<形>轻慢;亵渎。《公羊传·桓公八年》:“~则不敬。”【引】过滥。《后汉书·陈蕃传》:“且祭不欲数,以其易~故也。”
③<动>贪污。《南史·萧思话传》:“历十二州,所至虽无皎皎清节,亦无秽~之累。”【黩货】贪财。【黩近】亲近。";

独
dú
①<形>单独;独自。《庄暴见孟子》:“~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完。”《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存。”
②<形>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独”。《赵威后问齐使》:“哀鳏寡,恤孤~,振困穷,补为足。”《礼记·大同》:“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③<形>独特;特殊。《史记·游侠列传序》:“读书怀~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绝。”
④<副>只是;仅仅。《垓下之战》:“今~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陈涉世家》:“陈守令皆不在,~守丞与战谯门中。”《赤壁之战》:“~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⑤<副>唯独。《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此~以钟名,何哉?”《卖柑者言》:“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不足子所乎?”
⑥<副>岂;难道。《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窍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不怜公子姊邪?”【独步】指超群出众,无与伦比。【独夫】⒈独身的男人。⒉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独行】只身孤行。志节高尚,不随俗沉浮。";

笃
dǔ
①<形>忠诚;厚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业甚浅近。”
②<形>坚定。《礼记·中庸》:“明辨之,~行之。”
③<形>(病)重。《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④<副>很;非常。《南史·文学传》:“盖由时主儒雅,~好文章。”【笃论】正确、恰当的评论。【笃行】力行其事,不改初衷。【笃学】专心学习。";

睹
dǔ
①<动>见;看见。《望洋兴叹》:“今我~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之门,则殆矣。”《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促织》:“然~促织,隐中胸怀。”
②<动>察看。《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之。”";

杜
dù
①<名>树木名。又称棠梨,杜梨。《经诗·有杕之杜》:“有杕之~,生于道左。”
②<动>堵塞;阻塞。《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③<动>毫无根据地随意臆造。《林黛玉进贾府》:“只恐又是你的~撰。”";

度
dù
①<名>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者,分、寸、尺、丈、引也。”(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②<名>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则物力必屈。”
③<名>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④<名>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⑤<名>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⑥<动>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凉州词》:“春风不~玉门关。”
⑦<量>次;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闻。”
duó
①<动>量(长短)。《齐桓晋文之事》:“~,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其足而置其座。”
②<动>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不得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③<动>砍伐。《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之。”";

渡
dù
①<动>通过江河等。《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②<动>通过;越过。《史记·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平原。”
③<名>渡口。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无人舟自横。”";

蠹
dù
①<名>蛀虫,常用以比喻侵耗国家或人民财物的人。《五蠹》:“此五者,邦之~也。”《促织》:“独是成氏子以~贫。以促织富。”
②<动>蛀蚀;败坏。《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动也。”【蠹役】害民的差役。【蠹鱼】也叫衣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

端
duān
①<名>事物的一头或一方。《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左手抚鲁直背。”
②<名>缘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
③<形>端正。《核舟记》:“其人视~容寂。”
④<名>玄端。古代的一种玄色的礼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甫,愿为小相焉。”
⑤<量>布帛的长度单位。桓宽《盐铁论》:“中国,~之缦。”
⑥<动>双手捧物。《红楼梦》:“只有伺侯~菜的几个人。”
⑦<副>终究;果真。苏轼《水龙吟》:“料多情梦里,~来见我,也参差是。”【端的】⒈果然;真的。⒉究竟;细情。【端倪】⒈头绪。⒉边际。⒊推测原委。【端详】⒈事情的始末;详情。⒉端庄安详。⒊仔细地看。";

短
duǎn
①<形>与“长”相对。《垓下之战》:“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兵接战。”《兰亭集序》:“况修~随化,终期于尽。”
②<形>不足;欠缺。屈原《卜居》:“失尺有所~,寸有所长。”《冯婉贞》:“西人长火器而~技击。”
③<动>诋毁。《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断
duàn
①<动>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动>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洄曲及诸道桥梁。”
③<动>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④<动>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来信,徐徐更谓之。”
⑤<动>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其有无,可乎?”
⑥<副>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无消息石榴红。”【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失群的孤雁。【断魂】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审理或判决罪案。";

队
duì
①<名>队列。《垓下之战》:“乃分其骑为四~四向。”
②<名>军队的编制单位。古以一百人为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分为二~,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一队长。”
zhuì<动>“坠”的古字。从高处掉下来。《荀子·天论》:“星之~,木之鸣,是天地之变。”
②<>。";

对
duì
①<动>回答。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也。”《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曰:‘夫战,勇气也。’”
②<动>并着;向着。《梦游天姥吟留别》:“~此欲倒东南倾。”《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动>敌对;对立。《三国志·诸葛亮传》:“而所与~敌,或值人杰。”
④<名>配偶。《后汉书·梁鸿传》:“择~不嫁。”
⑤<名>对偶的词句。如“对联”、“对句”。【对薄】受审问。薄,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薄。【对策】⒈古代科举考试取士的一种方法。用政治、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考者对答。明清时在殿试时进行。⒉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兑
duì
①<名>八卦之一,代表沼泽。《周易·说卦》:“~为泽。”
②<形>通行。《诗经·大雅·绵》:“行道~矣。”
③<名>洞穴。《老子》:“塞其~,闭其门。”
④<动>兑换(后起意义)。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诗:“十千~得余杭酒。”
yuè通“悦”。高兴。《荀子·不苟》:“见由则~而倨,见闲则怨而险。”(被进用则得意忘形而傲慢,不被进用满腹牢骚而狠毒。)ruì
①通“锐”。尖。《史记·天官书》:“下大,上~。”";

怼
duì<动>怨恨。《国殇》:“天时~兮威灵怒。”";

惇
dūn
①<形>敦厚;厚道;诚实。《国语·晋语七》:“荀家~。”《韩非子·诡使》:“~悫纯信,用心怯言。”
②<动>注重;推崇。《尚书·武成》:“~信明义,崇德报功。”
③<动>劝勉;勤勉。《汉书·翼奉传》:“奉~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

敦
dūn
①厚。《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庞纯固,于是乎成。”《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必困。”(知道正确的道理而不去实行,即使知识渊博,也一定会处于困境。)【引】厚道。《韩非子·难言》:“~祇恭厚。”【又】注重,推崇。谢朓《赋贫民田》诗:“~本抑工商,均业省兼并。”
②<动>敦促;督促。《晋书·谢安传》:“累下郡县~逼,不得已赴召。”
tún通“屯”。驻扎。扬雄《甘泉赋》:“~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
duì古时盛黍稷的器具。《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
diāo通“雕”。彩画;刻画。《诗经·大雅·行苇》:“~弓既坚,四鍭既钧。”
tuán
①团;园。《诗经·豳风·东山》:“有~瓜苦,烝在栗薪。”
②<形>聚拢的样子。《诗经·大雅·行苇》:“~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敦本】注重根本。本,指农业。【敦庞】富足。敦厚、淳朴。【敦序】分其次序而亲重之。";

盾
dùn<名>盾牌。古代作战时防卫的兵器。《鸿门宴》:“哙即带剑拥~入军门。”《冯婉贞》:“操刀挟~,猱进鸷击。”";

钝
dùn
①<形>不锋利;不锐利。《荀子·性恶》:“~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
②<形>心性迟钝;不灵活。刘勰《文心雕龙》:“且夫思有利~,时有通塞。”《出师表》:“庶竭驽~,攘除奸凶。”这里的“钝”也是自谦之词。【钝眊】衰颓。";

顿
dùn
①<动>以头叩地。《中山狼传》:“因~首杖下,俯伏听命。”
②<动>用足跺地。《兵车行》:“牵衣~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③<动>上下抖动使整齐。《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衣裳起敛容。”
④<动>停留;屯驻。《史记·李将军列传》:“就善水草~舍。”【又】<名>停宿的地方。《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由是怨颇兴。”
⑤<形>困顿;疲弊。《谋攻》:“故民不~而利可金。”
⑥<副>马上;立刻。《训俭示康》:“家人习奢已久,不能~俭,必致失所。”
⑦<形>通“钝”,不锋利。《墨子·辞过》:“兵革不~,士兵不劳,足以征不服。”
⑧<动>舍弃。曹植《七启》:“~纲纵网。”
⑨<量>一次;一回。《范进中举》:“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
⑩春秋时国名。故址在今河南项城县。
zhūn见“顿顿”。
dú冒(mò)顿,汉初匈奴族一个单于的名字。【顿顿】zhūnzhūn诚恳的样子。";

遁
dùn
①<动>逃跑;逃离。《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冯婉贞》:“敌弃炮仓皇~。”
②<动>隐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隐。”【辨】遁,逃。两字都指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脂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遁迹】避世隐居。【遁天】违背自然规律。【遁巡】欲行又止,迟缓不决的样子。";

多
duō
①<形>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平方,少圜。”《<论语>十则》:“~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②<副>多多地;大量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会于此。”《三峡》:“绝巘~生怪柏。”
③<动>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光。”
④<副>只;仅仅。《论语·子张》:“~见其不知量也。”";

咄
duō
①叹词。表示呵叱或轻蔑。《汉书·东方朔传》:“朔笑之曰:‘~!’”【又】表示呵叱悲叹。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扣剑悲吟空~~。”
②一呼一应的功夫,即一霎时。《晋书·石崇传》:“崇为客作豆粥,~~便办。”";

哆
chǐ(又读chě)
①<动>张大口,张大。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夜阑纵捭阖,~口疏眉厖。”
②<动>放纵,放荡。《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者有矣,未有述邪~而稍正也。”【哆哆】口张大。【哆然】1.人心不服、离散。2.张口欲噬。";

夺
duó
①<动>强取。《陈涉世家》:“广起,~而杀尉。”
②<动>剥夺;削去权力。《左传·桓公五年》:“王~郑伯政,郑伯不朝。”
③<动>失去;丧失。《齐桓晋文之事》:“百亩之田,无~其时。”
④<动>乱。《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伦。”";

铎
duó
①<名>古乐器。形如大铃,振舌发声。铁舌叫金铎,传达军令时用;木舌叫木铎,宣布政令时用。《孙子兵法·军争》:“言不相闻,故为鼓~。”
②<名>风铃。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皆鸣。”";

掇
duō
①<动>摘;选取。《采草药》:“采~者易辨识耳。”
②<动>拾取;捉。《促织》:“成益惊喜,~置笼中。”【掇芹】考取秀才。【掇赚】哄骗;诱骗。";

亸
duǒ
①<动>下垂的样子。岑参《和刑部成员外秋寓直台省知己》:“竹喧交砌叶,柳~拂窗条。”
②<动>躲避。《五代史平话·梁上》:“正行间,撞着虎与牛斗,霍存、白守信諕得走上树~了。”";

堕
duò
①<动>落下;掉下。《塞翁失马》:“其子好骑,~而折其髀。”
②<形>,通“惰”,懈怠。《淮南子·兵略》:“动无~容,口无虚言。”
huī<动>通“隳”。毁坏;延误。《殽之战》:“~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满井游记》:“夫能不以游~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堕突】毁坏冲击。";

讹
é
①<名>谣言;邪说;蛊惑人心的话。《汉书·成帝纪》:“京师无故~言大水至。”【引】错误。《史通·自叙》:“~音鄙句。”
②<动>改变;变化。《诗经·小雅·节南山》:“式~尔心。”
③<动>通“吪”,行动。《诗经·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
④<动>借端敲诈。《红楼梦》:“~他拖欠官银,拿他到了衙门里去。”
⑤<动>野火烧。李白《明堂赋》:“粲炳炳以照烂,倏山~而晷换。”";

俄
é
①<动>倾斜。张华《鹪鹩赋》:“鹰鹯过犹~翼兮,尚何惧于罿罻。”
②<副>顷刻;片刻。《促织》:“~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俄而】不一会儿;很快。【俄顷】很快;顷刻。";

娥
é
①<形>美好。常“娥娥”、“娥媌”、“娥姣”等连用,形容女子美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红粉妆。”
②<名>美女。谢灵运《江妃赋》:“天台二~,宫亭双媛。”
③<名>眉。苏轼《申王画马图》:“青骡蜀栈西趋忽,高准浓~散棘。”【娥轮】月亮的别称,也叫“娥月”。";

峨
é<形>高;高耸。《核舟记》:“中~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额
é
①<名>额头;脑门儿。《西门豹治邺》:“叩头且破,~血流地,色如死灰。”
②<名>牌匾;匾额。《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麓,~曰:‘惠济’。”
③<名>数目。《新五代史·刘审交传》:“租有定~。”【额手】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扼
è
①<动>用力掐住。《汉书·李广传》:“力~虎,射命中。”
②<动>把守;据守。《宋史·冯拯传》:“备边之要,不~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扼襟】控制要害。周邦彦《汴都赋》:“~控咽,屏藩表里。”【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五人墓碑记》:“~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恶
è
①<形>罪恶;邪恶。与“善”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②<形>丑;丑陋。与“美”相对。《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釆,则根色黯~。”
③<形>坏;不好。《论积贮疏》:“岁~不人,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言,而君畏匿之。”
④<形>污秽。《五蠹》:“腥臊~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气袭衣裾”
⑤<形>险恶;凶险。《<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wù
①<动>憎恶;讨厌;不喜欢。《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所~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②<名>耻辱;羞辱。《史记·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焉。”
③<动>嫉妒。《赤壁之战》:“表~其能而不能用也。”
wū
①<代>哪里;怎么。《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知之?”《满井游记》:“余之游将从此始,~能无记?。”
②<叹>相当于“啊”、“唉”。《孟子·公孙丑上》:“~!是何言也。”";

饿
è
①<动>严重的饥饿。《寡人之于国也》:“涂有~莩而不知发。”
②<动使动>使……挨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体肤,空乏其身。”【辨】饥,饿。“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指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谔
è言语正直。《列子·力命》:“在朝~然,有敖联之色。”";

鄂
è
①古国名,在今河南沁骒市西北。《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侯为三公。”
②古名地,在今湖北鄂城县。《史记·楚世家》:“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
③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乡宁县。
④通“愕”《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
⑤<通>“谔”。直言。马融《长笛赋》:“蒯聩能退敌,不占成节~。”(不占:人名)
⑥通“萼”花托。《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不韡韡。”
⑦通“堮”。边际。《汉书·扬雄传》:“攅并闾与茏葀兮,纷被丽其亡~。";

阏
è
①<动>阻塞。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长流,莫或~之。”【又】阻止;阻拦。
②<名>挡水的堤坝。《汉书·召信臣传》:“开通沟渎,起水门提~,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愕
è<形>惊讶;惊奇。《荆轲刺秦王》:“群臣皆~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呼”";

遏
è
①<动>阻止。《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病梅馆记》:“锄其直,~其生气。”
②<动>断绝。《诗经·文王》:“命之不易,无~尔躬。”【遏云】阻遏行云,比喻歌声响亮美妙。许浑《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舞疑回雪态,歌转~声。”";

锷
è
①<名>刀剑的刃。《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
②<名>釿锷。器物上的凹处叫釿,凸处叫锷。《说文·谆韵》:“釿,器之釿锷。”
③<名>通“堮”崖岸;边际。张衡《西京赋》:“在彼灵囿之中,前后无有垠~。”";

恩
ēn
①<名>恩惠;恩德。《陈情表》:“寻蒙国~,除臣洗马。”《谏太宗十思疏》:“~所加则思无因喜以廖赏。”《出师表》:“臣不胜受~感激。”【又】<动>施加恩德;好好相待。《童区寄传》:“彼不我~也;郎诚见完与~,无所不可。”
②<名>恩宠;宠爱。《乐工罗程》:“得幸于武宗,恃~自恣。”
③<名>恩情;情谊。《孔雀东南飞》:“吾已失~义,会不相从许。”
④<形>情谊深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则又爱之太~,忧之太勤。”";

儿
ér
①<名>儿童;小孩子。《两小儿辩日》:“也子东游,见两小~辩斗。”《促织》:“民日贴妇卖~,便无休止。”
②<名>青年男子。《促织》:“市中游侠~得佳者笼养之。”
③<名>儿子。《木兰诗》:“阿爷无大~,木兰无长兄。”《左忠毅公逸事》:“吾诸~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④<名>儿子或女儿对父母的自称。《孔雀东南飞》:“~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又;“兰之惭阿母:‘~实无罪过’”
⑤<名>词缀。《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呐,曲~小腔儿大。”";

而
ér
①<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
②<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坏都舍。”
④<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⒌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起。”⒍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有意,瞻余马首可也。”⒎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不能用也。”⒏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⑤<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论语·微子》:“已~!已~!今之从政者殆~!”
⑥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尔
ěr
①<代>1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点,~何如?。”《殽之战》:“~何知,中寿,~墓之木拱矣。”2.你们;你们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毋吾以也。”《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志。”
②<代>这(样);那(样)。《孔雀东南飞》:“同是被逼迫,君~妾亦然。”《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鱼我所欲也》:“呼~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小石谭记》:“俶~远逝,往来翕忽。”
④兼词。同“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志油翁》:“无他,但手熟~。”
⑤<助>同“耳”。可译作“了”加强肯定语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熟读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曹】尔辈;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尔】1.答应之声,相当于“是是”。《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2.如此。朱熹《舫斋》:“筑室水中聊~,何须极浦望朱宫。”【尔来】自那时以来;近来。《蜀道难》:“~四万八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的称呼,引申轻贱之称。《魏书·陈奇传》:“尝众辱奇,或~之,或指为小人。”2.表示亲昵。《柳敬亭传》:“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者。”";

耳
ěr
①<名>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石钟山记》:“事不目见~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②<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③<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曩者所梦日符。”
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
⑥<形>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

迩
ěr
①<形>近。《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冯婉贞》:“既而敌行益~。”
②<动>亲切;接近。《尚书·仲虺之诰》:“惟王不~声色,不殖货利。”韩愈《释言》:“公正则不~谗邪。”
③<形>浅近。《问说》:“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言。”";

饵
ěr
①<名>糕饼。归有光《先妣事略》:“吴家桥岁致鱼蟹饼~,率人人得食。”
②<名>泛指食物。《聊斋志异·蛇人》:“饲以美~,祝而纵之。”
③<名>鱼饵。杜甫《春水》:“接缕垂芳~。”
④<名>药饵。《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可以已大风。”
⑤<动>引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此所以~敌,如何去之?。”【饵敌】用计谋引诱敌人上当。";

发
fā
①<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②<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
③<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
④<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民凿十二渠。”
⑤<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于畎亩之中。”
⑥<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几。”
⑦<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命,遽兴姜戎。”
⑧<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书至赵王。”
⑨<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
⑩<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
⑾<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荆轲刺秦王》:“~图,图穷匕首见。”
⑿<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
⒀<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于声。”
⒁<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穴,靡记不施。”
⒂<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房出了差来到严家。”
⒃<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而幽香。”
⒄<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一灯可燎阿房。”
⒅<量>⒈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⒉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当有应者。”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發”。
fà
①<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尽上指冠。”
②<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爽。”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乏
fá
①<形>缺少;不足。《烛之武退秦师》:“共其~困。”【又】<形使动>使……贫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其体肤,空~其身。”
②<形>疲乏。《三国演义》:“此时各军走~,都已饥饿。”
③<动>荒废。《庄子·天地》:“子往矣,无~吾事。”";

伐
fá
①<动>砍伐。《伐檀》:“坎坎~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②<动>敲打。高适《燕歌行》:“摐金~鼓下榆关。”
③<动>讨伐;攻打。《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我。”
④<动>攻破;破坏。《谋攻》:“故上兵~谋,其次~交。”
⑤<名>功劳;功业。《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也。”
⑥<动>夸耀,自夸。《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其功。”【伐冰之家】指贵族豪门之家。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时才能用冰,伐冰即凿痧窖取冰。【伐柯人】媒人。【伐性之斧】砍伐生命的利斧,比喻损害身心的事情。白居易《寄卢少卿》:“艳声与丽色,真为~。”";

罚
fá
①<名>刑罚。《五蠹》:“故~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②<动>处罚;惩罚。《谏太宗十思疏》:“~所及,则思正身以黜恶。”《出师表》:“陟~臧否,不宜异同。”
③<动>赎罪。《周礼·秋官》:“受士之金~、货~。”
④<动>通“发”。《窦娥冤》:“不是我窦娥~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茷
fá草叶茂盛。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斫榛莽,焚茅~。”
pèi通“旆”,大旗。《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大吕。”【又】旗帜飘扬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其旂~~,鸾声哕哕。”
bó茷骫,形容旗帜飘动。";

法
fǎ
①<名>法令;法律;制度。《察今》:“故治国无~则乱。”
②<名>标准;法则;规律。《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言而世为天下则。”《察变》:“此物能寒,~当较今尤茂”
③<名>方法;做法。《谋攻》:“凡用兵之~,全国为上。”《采草药》:“古~采草药多用二、八月。”
④<动>效法;仿效。《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常可。”《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
⑤<名>佛教的道理。高适《赠杜二拾遗》:“听~还应难。”";

帆
fān
①<名>船桅上的布篷;风帆。《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名>代指船。《望天门山》:“孤~一片日边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过。”";

番
fān
①<动>更替;替代;轮流。《北史·贺若弼传》:“请广陵顿兵一万,~代往来。”《左忠毅公逸事》:“漏鼓移则~代。”
②<量>次;回。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山亭》:“更能消几~风雨。”
③<名>我国古代西南部民族的统称,泛指少数民族。";

幡
fān<名>旗帜。《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幡】1.翻动的样子。2.轻率不庄重的样子。";

翻
fān
①<动>飞;鸟飞。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
②<动>翻动;飘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
③<动>翻动。《红楼梦》:“王夫人取时,~寻了半日。”
④<动>翻倒;倾覆。《琵琶行》:“血色罗裙~酒污。”
⑤<动>越过。《明湖居听书》:“及至~到傲来峰顶。”
⑥<副>反而;反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到乡~似烂柯人。”
⑦<动>依照曲调写作曲词。《琵琶行》:“为君~作琵琶行。”
⑧<动>翻译。《旧唐书·姚崇传》:“姚兴执本与什对~。”
⑨<动>演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五十弦~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凡
fán
①<形>平常;平庸。《赤壁之战》:“巨是~人,偏在远郡。”
②<名>人世间;尘世。司空图《携仙箓》:“仙~路阻两难留。”
③<副>凡是,表示概括。《察今》:“~先王之法有要于时者。”
④<名>大概;大略。《汉书·扬雄传》:“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
⑤<动>总共;总计,表示总合。《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出师表》:“由是先主遂诣亮,~三往,乃见。”【凡鸟】1.家禽,比喻普通平常。曾巩《鸿雁》:“性殊~自知时,飞不乱行聊渐陆。”2.指庸才。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题门上作‘风’字而去……‘凤’字,~也。”";

烦
fán
①<名>发热头痛。《说文》:“~,热头痛也。”
②<形>烦躁;烦闷。《孔雀东南飞》:“怅然心中~。”
③<形>繁杂;琐碎。《尚书·说命》:“礼~则乱。”
④<动>烦扰;搅动。《史记·乐书》:“水~则鱼鳖不大。”
⑤<动>烦劳;麻烦。常在请示他人做事时用作恭谦之词.《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执事。”";

樊
fán
①<名>关鸟兽的笼子。《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中。”
②<名>篱笆。黄庭坚《庚申宿观音院》:“僧屋无陶瓦,剪茅苍竹~。”
③<名>边;旁。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
④<形>纷杂的样子。《庄子·齐物论》:“~然淆乱。”【又】忙乱。《论衡·道虚》:“顾见卢敖,~然下其臂,遁逃乎碑下。”
pán马腹革带,如“樊缨”,古代天子、诸侯辂马的带饰,也作“繁缨”。【樊笼】鸟笼,比喻受拘束或处于不自由的境地。《归田园居》:“久在~里,复得反自然。”";

蕃
fán
①<形>草木生长茂盛。《周易·坤》:“天地变化,草木~。”
②<动>繁殖;生息。《汉书·公孙弘传》:“阴阳和,五谷登,六畜~。”
③<形>众多。《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fān
①<名>通“藩”,屏障。《诗经·大雅·崧高》:“四国于~,四方于宣。”
②<名>通“番”,古代对汉族以外各族及异国的通称。《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国。”";

繁
fán
①<形>多。《六国论》:“奉之弥~,侵之愈急。”《谏太守十思疏》:“善始者实~,克终者盖寡。”
②<形>茂盛。《醉翁亭记》:“佳木秀而~阴。”";

反
fǎn
①<形>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也,时势异也。”
②<动>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侧。”
③<动>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焉。”
④<动>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乎。”
⑤<动>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古者未必可非。”
⑥<动>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
⑦<动>反省。《淮南子·氾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其过。”
⑧<副>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不能及。”";

返
fǎn
①<动>返回;回来。《信陵君窃符救赵》:“以是知公子恨之复~。”
②<动>更换。《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

犯
fàn
①<动>侵犯。《左传·城濮之战》:“胥臣蒙马以虎皮,先~陈蔡。”
②<动>触犯;冒犯。《出师表》:“若有作奸~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动>危害。《国语·楚语》:“若防大川焉,溃而所~必大矣。”
④<动>冒;冒着;顶着。《捕蛇者说》:“盖一岁之~死者二焉。”
⑤<动>使用。《孙子·九地》:“~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⑥<名>罪犯;犯人。《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同谋多人者。”";

泛
fàn
①<动>漂浮;漂行。《赤壁赋》:“苏子与客~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动>大水漂流,常“泛滥”连用。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③<副>广泛;普遍。《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讯之。”
fěng<动>倾覆;覆没。《论积贮疏》:“大命将~,莫之振救。”【泛使】一般的使节。【泛宅】以船为家。";

范
fàn
①<名>铸造器物的模子,又指框子。《活板》:“欲印则以一铁~置铁板上。”【又】<动>用模子浇铸器物。《礼记·礼运》:“~金合土。”
②<名>模型;样子。《图画》:“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山水必有实景。”
③<名>规范;模范。《滕王阁序》:“宇文新州之懿~,襜帷暂驻。”【又】<名使动>使……合乎法度。《孟子·滕文公》:“吾为之~我驰驱,终日不获一。”";

方
fāng
①<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
②<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
③<形>正直。《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
④<名>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
⑤<名>区域;地方。《<论语>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
⑥<名>方圆;周围。《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动>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
⑧<名>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略。”
⑨<道理;礼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
⑩<名>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配药,皆不见效。”
⑾<介>当;在。《伶官传序》:“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⑿<副>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成草。”
⒀<副>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⒁<副>将要;就要。?涉汇》:“吾~高驰而不欧。”
⒂<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千里。”【方技】指医、卜、星、相之术.【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方夏】中国。【方舆】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

坊
fāng
①<名>城市中街巷的通称。白居易《失婢》:“~门贴牓迟。”
②<名>店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各有茶~酒店。”
③<名>工场;作坊。《旧五代史·史弘肇传》:“闻作~锻甲之声。”
fáng通“防”,堤防。《礼记·效特牲》:“祭~与水庸。”【又】防止;防备。《礼记·坊记》:“命以~欲。”";

芳
fāng
①<形>花草的香乞;香;芳香。宋玉《风赋》:“迴穴冲陵,萧条众~。”《桃花源记》:“~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名>芳香的草;花草;花。《涉江》:“腥臊并御,~不得薄兮。”
③<形>美好的(声名、德行)。《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邻。”";

防
fáng
①<名>堤岸;堤坝。《周礼·地官》:“以~止水。”
②<动>防备;防守。《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川。”《左忠毅公逸事》:“逆阉~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仿
fǎng
①<形>相似;像。
②<动>模拟;仿效。《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生人。”
③<名>照着范本写的字。";

访
fǎng
①<动>询问。《殽之战》:“穆公~诸蹇叔。”
②<动>访问;拜访。《促织》:“径造庐~成,祝成所蓄。”
③<动>寻找;寻求。《滕王问阁序》:“~风景于崇阿。”?梦游天姥吟留别》:“须行即骑~名山。”《石钟山记》:“至唐李勃始~其遗踪。”";

彷
páng见“彷徬”。【彷徬】也写作“徬徨”。⒈徘徊;来回走动。《促织》:“惟~瞻顾,寻所逐者。”⒉犹豫不决;去向未定。《<指南录>后序》:“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死。”⒊心里不安宁;不踏实。《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寡妇起~。”";

舫
fǎng<名>本指两船相并,后泛指船。《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四角龙子幡。”《琵琶行》:“东船西~巧无言。”";

放
fàng
①<动>驱逐;流放。?项羽本纪赞》:“~逐义帝而自立。”《屈原列传》:“虽~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
②<动>释放。《黔之驴》:“至则无可用,~之山下。”
③<动>放置;放下。《琵琶行》:“沉吟~拨插弦中。”
④<动>发放。《红楼梦》:“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还没~呢。”
⑤<动>逃逸。《孟子·尽心》:“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豚。”
⑥<动>京官外任。《谭嗣同》:“既而胡即~宁夏知府。”
⑦<动>放纵;放任。《齐桓晋文之事》:“~僻邪侈,无不为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歌须纵酒。”
⑧<动>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红楼梦》:“这倪二是个泼皮,专~重利债。”";

飞
fēi
①<动>鸟飞。屈原《天问》:“苍鸟群~。”【又】比喻很快。李白《自巴东舟行》:“~步凌绝顶。”
②无根无据,无缘无故的。《后汉书·梁松传》:“乃悬~书诽谤,下狱死。”
③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祸,无得殡敛。”";

非
fēi
①<形>不对;不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又】<形意动>认为……不对;非难;责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郑尹而快孙子。”
②<副>不,不是。《齐桓晋文之事》:“是不为也,~不能也。”
③<副>除非;除了。《屈原列传》:“以为~我莫能为也。”?赤壁之战》:“~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④<动>无;没有。《劝学》:“君子生~异也,善假如物也。”
⑤<助>表疑问语气,同“否”。《汉书·终军传》:“此言与实反者~?”
fěi通“诽”,诽谤。《史记·李斯列传》:“入则心~,出则巷议。”";

菲
fěi
①<名>一种蔬菜,属萝卜一类。《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无以下体。”
②<形>微薄。萧衍《入屯阅五堂下令》:“~食薄衣。”
fēi常“芳菲”连用,形容花草芳香陆龟蒙。《阖闾城北有卖花翁诗》:“十亩芳~为旧业。”
féi通“屝”,草鞋。《乐府诗集·孤孤儿行》:“手为错,足下~。”";

扉
fēi<名>扇;门。《梦游天姥吟留别》:“洞天石~,訇然中开。”叶绍翁《游园不值》:“小扣柴~久不开。”";

霏
fēi
①<形>雨、雪蒙蒙或烟云浓密的样子。《诗经·北风》:“雨雪其~。”
②<动>飘散;飞散。《秋声赋》:“其色惨淡,烟~云敛。”
③<名>雾气;云气。《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开,云归而岩穴暝。”";

肥
féi
①<形>肥胖;肥肉;丰满。《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②<形>茁壮;茂盛。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豚栅鸡栖半掩扉。”
③<名>肥美的肉肴。《齐桓晋文之事》:“为~甘不足于口与?”
④<形>肥沃。《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饶之地。”【又】<形使动>使……肥沃。《荀子·富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匪
fěi
①<副>通“非”,不是。《诗经·邶风·柏舟》:“我心~石,不可转也。”【引】指行为不正的人。李朝威《柳毅传》:“不幸见辱于~人。”
②<代>相当于“彼”。《诗经·桧风·匪风》:“~风发兮,~车偈兮。”";

诽
fěi<动>在背后说人坏话。《答司马谏议书》:“至于怨~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斐
fěi
①<形>有文采。王充《论衡·案书》:“文辞~炳。”
②<形>轻淡的样子。如“斐斐”:1.有文采的样子。《三国·蜀书·杨戏传》:“藻丽辞理,~有光。”2、很轻的样子。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中》:“~气幕岫,泫泫露盈条。”";

吠
fèi<动>狗叫。《归田园居》:“狗~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废
fèi
①<动>舍弃;停止。《齐桓晋之事》:“然则~衅钟与?”?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离。”
②<动>废黜;罢黜。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谓功业可立就,故坐~退。”
③<形>衰败。《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待兴。”
④<动>秃败;倒塌。《扬州慢》:“~池乔木,犹厌言兵。”?五人墓碑记》:“即除魏阉~祠之址以葬之。”
⑤<形>负伤;残废。《荆轲刺秦王》:“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动>浪费。《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时日。”
⑦<形>失望;颓废。《原君》:“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然摧泪者乎。”";

费
fèi
①<动>花费资财;耗费。《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名>资财;费用。《狱中杂记》:“求脱械居监外板屋,~亦数十金。
bì<名>春秋时鲁邑名。《季氏将伐颛臾》:“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分
fēn
①<动>剖开;分开。《谋攻》:“倍则~之。”?滕王阁序》:“星~翼轸,地接衡庐。”
②<名>半;一半。《三峡》:“自非亭午夜~,不见天日。”
③<动>分配;分享。《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人。”
④<动>区分;辨别。《荷蓧老人》:“四体不勤,五谷不~。”
⑤<名>春分;秋分。《左传》:“日过~而未至。”
⑥<量>成;事物的在十分之一。《祭妹文》:“减一~则喜。”
⑦<量>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有奇。”
fèn
①<名>职分;名分;本分。《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故内欺于郑袖。”?﹤指南录﹥后序》:“予~当引决。”
②<名>情分;情谊。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不亏,在远~日亲。”
③<名>缘分;福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于斯~非分。”
④<名>才分;天分。《颜氏家和训·杂艺》:“良由无~故也。”
⑤<动>料想。《苏武》:“自~已死久矣。”";

纷
fēn
①<名>旗上的飘带。扬雄《羽猎赋》:“青云为~,红蜺为缳。”
②<形>繁多。《涉江》:“霰雪~其无垠兮。”?五人墓碑记》:“且矫诏~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③<名>纠纷。《史记·滑稽列传》:“谈微中,亦可解~。”";

坟
fén
①<名>土堆。屈原《九章》:“登大~以远望兮。”【又】大堤。《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伐其条枚。”
②<名>坟墓。《史记·文帝本纪》:“不治~,欲为大省。”
③<形>大。《诗经·小雅·苕之华》:“牂羊~首。”
④<名>典籍名称,传说中远古时代三皇作的书叫“三坟”。五典,传说中远古时五帝所作的书。【辨】坟,墓。“坟”,有土堆的意思,而“墓”没有。坟高而墓低。";

焚
fén
①<动>烧。《过秦论》:“废先王之道,~百家之言。”
②<动>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促织》:“成妻纳钱案上,~拜如前人。”【焚和】毁灭中和之性。【焚芝】比喻好人遭受灾祸。";

蕡
fén
①<形>草木果实硕大。《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其实。”
②<名>大麻;大麻的种子。《周礼·天官·笾人》:“朝事之笾,其实麷~。”
③<名>杂草的香气。
④通“棼”,乱。";

粉
fěn
①<名>细末,特指化妆用的粉末。《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
②<名>用谷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汉臣《老生儿》:“宰下羊,漏下~,蒸下馒头。”
③动<动>涂饰;粉饰。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松毛~白老翁须。”
④<动>碾碎;砸碎。于谦《石头吟》:“~身碎骨浑不怕。”";

奋
fèn
①<动>鸟展翅(飞)。《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飞。”?柳毅传》:“恨无毛羽,不能~飞。”
②<动>张开;举起。《口技》:“~袖出臂,两股战战。”?左忠毅公逸事》:“乃~臂以指拨眦。”
③<动>挥动;舞动。《中山狼传》:“遂鼓吻~爪向先生。”?大铁椎传》:“客~椎左右击,人马仆地。”
④<动>奋勇;振奋。《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不顾流俗。”?<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
⑤<动>施展;表现。《项羽本纪赞》:“~其私智而不师古。”?毛遂自荐》:“诚能据其势而~其威。”
⑥<动>发扬。《过秦论》:“及至始皇,~六世之余烈。”【奋辞】大言;高调。【奋衣】1、振衣去尘。《礼记·曲礼上》:“~由右上,取贰绥,跪乘。”2、拂袖,表示气愤。《世说新语·规箴》:“~而去。”";

忿
fèn
①<动>愤怒;怨恨。《谋攻》:“将不胜其~而蚁附之。”【又】<动使动>使……忿怒。《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恚尉。”";

偾
fèn
①<动>仆倒;跌倒。《庄子·天运》:“一死一生;一~一起。”【引】覆败,灭亡,倒毙。晁错《言守边备塞流》:“输者~于道。”
②<动>奋起。《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兴,外强中干。”
③<动>毁坏。傅玄《傅子·镜总叙附录》:“蚁孔~河,溜沈濑山。”【偾仆】倒下,比喻失败。【偾事】败事。";

愤
fèn
①<形>郁闷;抑郁不平。《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发~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②<动>怨恨;气愤。《卖柑者言》:“岂其~世疾邪者耶?”《书博鸡者事》:“袁人大~,然未有以报也。”【愤悱】形容冥思苦想而难以言表。【愤咤】愤恨发怒。";

粪
fèn
①<动>扫除;除土。《荀子·强国》:“堂上不~,则郊草不芸。”
②<名>粪便。贾思勰《齐民要述·耕田》:“其美与蚕矢熟~同。”【又】名词作状语。用粪灌溉。《采草药》:“一田之稼,则~溉者先芽。”【粪除】打扫;清除。《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将使归~宗祧以事君。”";

丰
fēng
①<形>容貌丰满而美好。《林黛玉进贾府》:“第一个肌肤微~,合中身材。”
②<形>茂盛;繁茂。《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茂。”
③<名>风度;神态。李好古《张生煮海》:“则见他正色端容,道貌仙~。”
④<形>丰收。《西江月》:“稻花香里说~年。”
⑤<形>富足;富裕。《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家。”";

风
fēng
①<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
②<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
③<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
④<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
⑤<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⑥<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
⑦<名>景象;景色。如“风景”。
⑧<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乎舞雩。”
⑨<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
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上。”";

封
fēng
①<动>在植物的根部培土。《左传·昭公二年》:“宿不敢~植此树。”
②<动>聚土筑坟。《五人墓碑记》:“五亦得以加其土~。”
③<名>疆界;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疆之界。”【又】<名使动>把……作为疆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④<动>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触龙说赵太后》:“而~之以膏腴之地。”《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天下之谋臣。”
⑤<名>领地;邦国。《尚书·蔡仲之》:“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
⑥<名>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筑坛祭神的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狼居胥。”
⑦<动>封闭;封合。《鸿门宴》:“籍吏民,~府库。”《记王忠肃公翱事》:“出珠授之,~志宛然。”
⑧<量>指封缄物的件数。《范进中举》:“一~一~雪白的的细丝锭子。”
⑨<形>大。《左传·四年》:“~豕长蛇。”";

峰
fēng
①<名>山顶。《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千百成~。”《醉翁 记》:“其西南诸~,林壑尤美。”";

烽
fēng
①<名>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杜甫《春望》:“~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动>举火。《汉书·五行志》:“后章坐走马上林下~逐,免官。”";

冯
píng
①<形>盛;大。屈原《天问》:“康回~怒。”
②<形>烦闷。严忌《哀时命》:“愿舒志而抽~兮。”
③<动>登。《荀子·宥坐》:“百仞之山而竖子~而游焉。”
④<动>欺凌。《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伐其技,以~君子。”
⑤<动>涉水。《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河。”
⑥<动>依靠;依据。《左传·哀公七年》:“~恃其众。”上述
①至
⑥后来都写作“凭(憑)”
féng姓。【冯尸】死者将敛时,生者触摸尸体的一种仪式。【冯翼】空濛的样子。【冯夷】传说的的黄河之神。";

逢
féng
①<动>遭遇。《涉江》:“伍子~殃兮,比干菹醢。”
②<动>遇到;遇见。《桃花源记》:“忽~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③<动>迎接。《孔雀东南飞》:“蹑履相~迎。”《滕王阁序》:“千里~迎,高朋满坐。”
④<动>迎合;讨好。《孟子·告子》:“长君之恶其罪小,~君之恶其罪大。”【逢占】预测。";

讽
fěng
①<动>诵读;背诵。《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
②<动>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谏。”
③<动>讥讽;讥刺。刘基《卖柑者言》:“而托子柑以~邪?”";

奉
fèng
①<动>恭敬地捧着、拿着。《荆轲刺秦王》:“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地图匣,以次进。”
②<动>接受;承担。《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命于危难之间。”
③<动>遵奉;遵照。《赤壁之战》:“近者~辞伐罪,旌麾南指。”
④<动>进献。《鸿门宴》:“再拜~大将军足下。”
⑤<动>赐予;给予。《六国论》:“~之弥繁,侵之愈急。”
⑥<动>侍奉;侍侯。《鱼我所欲也》:“今为妻妾之~为之。”《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晨昏于万里。”
⑦<动>拥戴;尊崇。《国语·晋语》:“百姓欣而~之,国可以固。”
⑧<动>供奉;供给。《原君》:“离天下之子女,以~我一人之淫乐。”
⑨<动>保全;保持。《管子·四称》:“君若有过,各~其身。”
⑩<动>扶助;帮助。《淮南子·说林》:“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
⑾<动>讨好;奉承。《儒林外史》:“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
⑿<敬词>。《荆轲刺秦王》:“而得~守先王之宗庙。”
⒀<名>通“俸”。《东方朔》:“~禄薄,未得省见。”《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厚而无劳。”【奉天承运】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在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与臣下的诰敕命中开首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帝王敕命的套语。";

俸
fèng
①<名>俸禄,旧时官吏的薪金。《训俭示康》:“吾今日之~岂能常有?”
②<名>旧时指官吏任职的年限和资历。《清史稿·选举志》:“官吏论~序迁曰推升,不俟满挝秩曰即升。”【俸恤】官吏除俸禄外,另给照顾亲属的钱米。";

缶
fǒu
①<名>大腹小口的圆形瓦器。《捕蛇者说》:“视其~,而吾蛇尚存。”
②<名>瓦制的打击乐器。《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奉盆~秦王,以相娱乐。”";

否
fǒu
①<动>肯定否定对举时表示否定的一方面。《柳毅传》:“是何可~之谓乎?”《登泰山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
②<动>用于答话,表示不同意,相当于“不”,不是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吾不为是也。”
③<助>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李清照《如梦令》:“知~,知?应是绿肥红瘦。”
pǐ
①<形>恶;坏。常与“臧”“泰”对用。《出师表》:“陟罚臧~,不宜异同。”";

夫
fū
①<名>成年男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论积贮疏》:“一~不耕,或受之饥。”
②<名>大丈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也。”
③<名>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智取生辰纲》:“农~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王建《宫词》:“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
④<名>女子的配偶;丈夫。《陌上桑》:“罗敷自有~。”
fú
①<代>⒈这;那。《归去来兮辞》:“乐~天命复奚疑?”⒉他。《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往而学焉。”
②<助>⒈用在句首,引起议论。《烛之武退秦师》:“~晋何厌之有?”⒉用在句中,使语气显得舒缓。《论语·阳货》:“食~稻,衣~锦,放女安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吧”。《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肤
fū
①<名>皮肤。【又】肤浅,浅薄。《东京赋》:“所谓末学~受。”
②<名>较短的距离。古代以四指的宽度为肤,以一指的宽度为寸。《占国策·秦策三》:“齐人伐楚……~寸之地无得。”
③<名>禽兽的肉。
④<名>切细的肉。
⑤<形>浮浅;浅薄。
⑥<形>大。《诗经·小雅·六月》:“薄伐俨狁,以奏~公。”
⑦<形>美。《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德音不睱。”【辨】皮,革,肤。皮、革,均指兽皮,带毛为“皮”,去掉毛为“革”。肤,是人皮的专称。";

柎
fū
①<名>悬挂钟磬木架的脚。
②<名>花托(花萼的底部)。《山海经·西山经》:“有木焉,员叶而白~。”
fǔ
①<动>凭依;倚仗。《管子·轻重戊》:“父老~枝而论,终日不归。”
②<名>通“弣”,弓把。《周礼·考工记·弓人》:“于挺臂中~焉,故剽。”";

趺
fū
①<名>花托。束晢《补亡诗》:“白华绛~,在陵之陬。”
②<名>碑下的石座。刘禹锡《奚公神道碑》:“螭首龟~,德辉是纪。”
③<名>通“跗”脚背。
④<形>双足交叠而坐。苏轼《将往终南山和子由见寄》:“终朝危坐学僧~,闭门不出闲履凫。”
⑤<名>足迹;脚印。《宋史·张九成传》:“岁久,双~隐然。”";

鈇
fū
①<名>切草的刀,即铡刀。【又】杀人的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就~质之诛。”
②<名>斧头。《列子·说符》:“人有亡~者,意其邻人之子。”";

敷
fū
①<动>给予;施予。《尚书·康王之诰》:“戡定厥功,用~遗后人休。”
②<形>普遍;遍。《诗经·般》:“~天之下。”
③<动>传布;散布。《尚书·大禹谟》:“文命~于四海,祗承于帝。”
④<动>铺开;扩展。《采草药》:“用花者取花初~时。”
⑤<动>陈述;铺述。《文心雕龙·序志》:“迭文以定篇,~理以举志。”
⑥<动>搽;涂。《林黛玉进贾府》:“面如~粉,唇若施脂。”
⑦<形>足;够。《治平篇》:“吾以知其必不~矣。”";

弗
fú<副>表否定,相当于“不”。《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之怠。”【辨】弗,不。都表示一般否定。“不”用的范围广,凡用“弗”的地方都可以用“不”。在先秦时“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伏
fú
①<动>趴。《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
②<动>俯伏。《陈情表》:“~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③<动>埋伏。《孙膑减灶》:“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
④<名>伏兵。《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焉。”
⑤<动>隐蔽,隐藏。《老子》:“福兮祸所~。”
⑥<动>降低;低落。韩愈《南海神庙碑》:“日光穿漏,~波不兴。”
⑦<动>保持;怀。《离骚》:“~清白以死直兮。”
⑧<动>居处;居住。《左传·定公四年》:“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
⑨<动>佩服;敬佩。通“服”。《史记·垓下之战》:“骑皆~曰:‘如大王言’。”【又】动使动。使……佩服。《唐翁猎虎》:“《庄子》曰:‘习~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⑩<动>制伏。“降龙~虎。”
⑾<动>受到(应得的惩罚)。《三国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诛。”
⑿<名>伏天。《汉书·东方朔传》:“~日,诏赐从官肉。”【伏惟】俯伏思量。下对上的敬词。《孔雀东南飞》:“~启阿母。”";

凫
fú<名>野鸭。《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与雁。”【凫茈】茡荠。《后汉书·刘玄传》:“人庶群入野泽,掘~而食之。”";

孚
fú
①<名>信用;诚信。《诗经·下武》:“成王之~。”
②<动>相信;为人所信服。《曹刿论战》:“小信未~,神弗福也。”【孚命】授命。";

扶
fú
①<动>搀扶;扶持。《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颠而不~。”
②<动>扶着;拄着。《孔雀东南飞》:“新妇初来时,小姑始~床。”《游黄山记》:“~杖望朱砂庵而登。”
③<动>帮助;援助。《战国策·宋卫策》:“~梁伐赵。”
④<介>沿着。《桃花源记》:“便~向路,处处志之。”
⑤<动>抱,带。《谭嗣同》:“至七月,乃~病入觐。”
⑥<量>古代长度单位,四寸为扶。《礼记·投壶》:“筹,室中五~,堂上七~。”【扶光】扶桑之光,日光。【扶桑】⒈神话传说中的海外大树木。⒉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按方向,位置约相当于日本,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扶翼】⒈扶持。⒉辅佐。";

帗
fú
①<名>用五色帛制成的舞具。《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舞,有羽舞。”
②通“韨,蔽膝”。《穆天子传》:“天子大服,冕袆~带。”
bō<名>一幅宽的头巾。";

怫
fú
①<形>心情不舒畅。《玉篇·心部》:“~,意不舒也。”
②<动>滞留;郁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气~于上。”
③<形>愤怒。如“怫然”
bèi
①<动>通“悖”,违反;违背。柳宗元《断刑论》:“知权者不以常人~吾虑。”(权,权宜,变通)";

拂
fú
①<动>擦拭。《活板》:“用讫……以手~之,其印自落。”
②<动>除去;排除。韩愈《答张籍书》:“~其邪心。”
③<动>掠过。《小石潭记》:“蒙络摇缀,参差披~。”
④<动>挥;甩动。谢灵运《述祖德》:“高揖七州外,~衣五湖里。”
⑤<动>违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乱其所为。”";

服
fú
①<动>使用;用。《周易·系辞》:“~牛乘马,引重致远。”
②<动>从事;承当。《论语·为政》:“有事,弟子~其劳。”
③<名>衣服。《涉江》:“余幼好此奇~兮。”【又】<动>穿衣服。《殽之战》:“秦伯素~效次,乡师而哭。”
④<动>穿戴;穿着。《邹忌讽齐王纳谏》:“朝~衣冠,窥镜。”
⑤<动>佩;佩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剑一。”
⑥<动>归顺;服从。《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⑦<动>降服;制服。《齐桓晋文之事》:“以一~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⑧<动>屈服。《垓下之战》:“所当者破,所击者~。”【又】向……屈服《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焉。”
⑨<动>信服;佩服。《张衡传》:“果地震陇西,于是皆~其妙。”《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
⑩<动>呑服药物。《林黛玉进贾府》:“常~何药?”";

绂
fú<名>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汉书·匈奴传》:“解故印~奉上。”";

绋
fú
①<名>大绳。《诗经·小雅·采微》:“汎汎杨舟,~纚维之。”【又】指引棺的绳索。《左传·昭公三十年》:“晋之丧事,敝邑之间,先君有所助执~矣。”
②<名>通“绂”,系印章的丝绳。《汉书·丙吉传》:“上将使人加~而封之。”";

茀
fú
①<形>草多塞路。《国语·周语中》:“道~不可行也。”
②<动>除草。《诗经·大雅·生民》:“~厥丰草,种之黄茂。”
③<名>古代车上的遮蔽物。《诗经·卫风·硕人》:“翟~以朝。”
④<名>通“髴”,妇女的首饰。《周易·既济》:“妇丧其~。”
⑤<名>通“福”。《诗经·大雅·卷阿》:“~禄尔康矣。”
⑥<名>通“绋”,牵引棺的绳索。《左传·宣公八年》:“葬敬嬴,旱,无麻,始用葛~。”";

俘
fú
①<动>擒获;虏获。《左传·成公十二年》:“~我王官。”
②<名>俘虏。《李愬雪夜入蔡州》:“~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枹
fú<名>鼓槌。《国殇》:“援玉~兮击鸣鼓。”《石钟山记》:“~止响腾,余韵徐歇。”【枹鼓】⒈鼓槌和鼓。⒉战鼓。⒊比喻军旅。";

祓
fú
①<名>古代为了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活动。《韩非子·说林下》:“巫咸虽善祝,不能自~也。”
②<动>消除;清除。《后汉书·礼仪志上》:“洗濯~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③<动>洗濯;使清洁。
fèi古国名,在今山东省胶县东南。【祓斋】求福去灾,去污以洁身的祭祀仪式。";

郛
fú
①<名>外城。《左传·隐公五年》:“伐宋,入其~。”
②<形>不切实际。毛奇龄《山阴陈母马太君八十寿序》:“唯在积之者不~,而后传之者有永。”";

韨
fú
①<名>古代贵族祭祀时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汉书·王莽传》:“服天子~冕。”
②<名>通“绂”,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汉书·诸侯王表》:“奉上玺~。”";

浮
fú
①<动>飘浮在水面上,与“沉”相对。《西门豹治邺》:“令女居其上,~之河中。”
②<动>飘浮在空中。《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云。”
③<动>在水上行驶;航行。屈原《哀都》:“过夏首而西~兮,顾龙门而不见。”
④<动>超过。《海瑞传》:“搏噬善类,其罪又~于高拱。”
⑤<形>轻。《采草药》:“有苗时采,则虚而~。”
⑥<形>虚浮;浮华。《治平篇》:“禁其~靡,抑其兼并。”
⑦<形>轻薄;轻佻。《国语·楚语》:“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白】罚酒。【浮屠】也作“浮图”。⒈佛,佛陀。⒉佛教。⒊和尚。⒋佛塔。【浮生】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虚浮无定,所以称人生为浮生。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追维逝者,~几何。”";

莩
fú<名>芦苇秆里的薄膜。《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之亲,鸿毛之重。”
piǎo通“殍”,饿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野有饿~。”";

桴
fú
①<名>房屋的二梁。班固《西都赋》:“荷栋~而高骧”
②<名>通“枹”,鼓槌。《韩非子·功名》:“至治之国,君若~,臣若鼓。”
③<名>竹木筏子。《论语·公治长》:“乘~浮于海。”";

符
fú
①<名>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等用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制成,从中间剖分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对合验证。《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合~,疑之。”
②<名>祥瑞的征兆。迷信人认为是天神示给人的某种启示。《汉书·扬雄传》:“方将俟元~,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
③<名>古代下行公文的一种文本。《商君书·定分》:“各为尺六寸之~,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
④<动>相合;符合。《汉书·扬雄传·甘泉赋》:“同~三皇,录功五帝。”
⑤<名>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林黛玉进贾府》:“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等物。”";

艴
bó生气,不高兴。《吕氏春秋·重言》:“~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

福
fú
①<形>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也泛指幸福、福气。《老子》:“祸兮~所倚。”
②<动>赐福;保佑。《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也。”
③<名>祭祀用过的酒肉。《周礼·天官》:“凡祭祀之致~者,受而膳之。”";

蜉
fú见“蜉蝣”。【蜉蝣】一种昆虫,生存期极短。郭璞《游仙》:“借问~辈,宁知龟鹤年?”【引】比喻短暂的人生。苏轼《赤壁赋》:“寄~于天地。”";

辐
fú<名>连接车轮轴心与轮圈的直木条。《伐檀》:“坎坎伐~兮,置之河之侧兮。”";

幞
fú<名>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新唐书·车服志》:“~头起于后周。”";

黻
fú
①<名>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考工记·画绩:“画绩之事……黑与青谓之~。”
②<名>通“韨”,古代贵族祭祀时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古诗《偕隐歌》:“我~子佩。”
③<名>通“绂”,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江淹《杂诗·谢光禄郊游》:“云装信解~,烟驾可辞金。”";

抚
fǔ
①<动>抚摸。《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孤松而盘桓。”
②<动>拍;轻击。《口技》:“妇~儿乳。”
③<动>拨弄;弹奏。常建《送李十一尉临溪》:“回轸~商调,越溪澄碧林。”
④<动>按;握。《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右~剑,左援带。”
⑤<动>抚慰;安抚。《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四夷。”《赤壁之战》:“及说备使~表众。”
⑥<动>抚养;对待。《项脊轩志》:“先妣~之甚厚。”《与妻书》:“汝其善~之,使之肖我。”
⑦<动>做……的巡抚。《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甫
fǔ
①<名>古代男子的美称。《仪礼·士昏礼》:“伯某~,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形>大;广大。《诗经·甫田》:“无田~田,维莠骄骄。”
③<副>刚刚;刚。《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起。”
④<名>开始;起初。《宋书·谢灵运传论》:“~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⑤<名>用“……甫”表示人的字。《核舟记》:“虞山王毅叔远~刻。”【甫能】方才。";

府
fǔ
①<名>国家收藏文书。《鸿门宴》:“籍吏民,封~库。”
②<名>官府;衙署。《出师表》:“官中~中,俱为一体。”
③<名>官僚贵族的住宅或尊称别人的住宅。《林黛玉进贾府》:“三间大门,方是荣国~。”
④<名>行政区划名,唐宋大州称府,元明清大抵府领州,州领县。《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

拊
fǔ
①<动>抚摸。《新唐书·魏征传》:“帝悲懑,~之流涕,问所欲。”
②<动>抚慰;安慰。《冯谖客孟尝君》:“不~爱子其民,而贾利之。”
③<动>拍;轻击。《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掌。”
④<动>抚养;保护。《诗经·蓼莪》:“~我畜我,长我育我。”
⑤<名>搏拊,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如小鼓。《周礼·天官》:“师瞽登歌,令奏击~。”";

斧
fǔ
①<名>砍物用的工具。《寡人之于国也》:“~斤以时入山林。”《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又】专指兵器或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质以请罪。”
②<动>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冰持作糜。”
③<名>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加~于椁上。”";

俯
fǔ
①<动>屈身;低头。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身散马蹄。”《送东阳马生序》:“~身倾耳以请。”
②<动>卧伏;蛰伏。《礼记·月令》:“蛰虫咸~在内。”
③旧时公文书信中称对方行为的敬词。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伏惟~加怜察。";

釜
fǔ
①<名>一种锅。曹植《七步诗》:“萁在~下燃。”
②<量>古代的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钟。”";

脯
pú<名>胸脯。《柳毅传》:“嗔忿忿腆着胸~。”
fǔ
①<名>干肉。《礼记·内则》:“牛条鹿~。”
②<名>蜜渍的干果,如“杏脯”。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醢】⒈佐酒的食品。⒉杀戮后将尸体砍碎,剁成肉泥。";

辅
fǔ
①<名>绑在车轮外的两根直木。《诗经·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
②<名>腮;面颊。黄庭坚《进叔》:“小儿丰颊~。”
③<动>辅佐;协助。《谋攻》:“夫将者,国之~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三秦。”
④<名>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车】颊骨与牙床。比喻相互依存的事物。《》:“~。”【辅行】副使。《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

腐
fǔ
①<形>腐烂;腐臭。《荀子·劝学》:“肉~出虫,鱼枯生蠹。”
②<形>陈腐;迂腐。《史记·黥布列传》:“为天下安用~儒?”
③<名>宫刑。《汉书·景帝纪》:“秋,郝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者,许之。”";

父
fù
①<名>父亲。《庄暴见孟子》:“~子妻子不相见。”
②<名>对男性长辈的通称。《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也。”《项脊轩志》:“迨诸~异爨,内外多置小门。”
fǔ
①<名>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的男子。多指老年的。《楚辞·渔父》:“渔~见而问之。”
②<名>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王粲《登楼赋》:“昔尼~之在陈兮,有‘归与’之叹音。”《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余弟安国平、安上纯~。”";

讣
fù报丧;报告人死了的消息。颜延之《陶征士诔》:“省~却赙。”今有“讣闻”、“讣告”。";

付
fù
①<动>交付;交给。《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有司论其刑赏。”《赤壁之战》:“操当以肃还~乡党。”
②<动>置;放置。《指南录后序》:“死固~之度外矣。”
③<动>托付;寄托。《后汉书·袁绍传》:“孤以首领相~矣。”
④<动>通“附”,亲附;附属。《管子·正》:“致道,其民~而不争。”";

妇
fù
①<名>妻子。《孔雀东南飞》:“十七为君~。”
②<名>儿媳。《孔雀东南飞》:“君家~难为。”
③<名>已婚女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人’。”《石壕吏》:“听~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负
fù
①<动>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
②<动>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其责也。”【又】<动使动>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③<动>蒙受;遭受。《窦娥冤》:“不明不暗,~屈衔冤。”
④<动>背倚;背靠着。《礼记·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墙而立。”
⑤<动>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⑥<动>辜负;对不起。《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赵。”《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⑦<动>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赵城。”
⑧<动>失败。《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

附
fù
①<动>附着。《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之。”
②<动>靠近;贴近。《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一石,不~山,杰然特起。”
③<动>依附。《信陵君窃符求赵》:“胜所以自~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六国论》:“齐人勿~于秦。””
④<动>归附;归顺。《赤壁之战》:“荆州之民~操者,逼兵势耳。”
⑤<动>捎;寄。《石壕吏》:“一男~书至,二男新战死。”【附益】增益。";

阜
fù
①<名>土山。荀子·赋《荀子·赋篇》:“生于山~。”
②<形>盛;大。张衡《西京赋》:“百物殷~。”";

驸
fù<名>副马,驾副车或备用的马。张衡《东京赋》:“~承华之蒲梢。”";

复
fù
①<动>返回;回还。《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先典攸高。”《信陵君窃符求赵》:“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②<动>回复;回答。《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
③<动>恢复;还原。《出师表》:“兴~汉室,还于旧都。”《师说》:“师道之不~,可知矣。”
④<动>免除赋税徭役。《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丰未得~。”
⑤<动>报复。桓宽《盐铁论·本论》:“有~匈奴之志。”
⑥<副>再;又。《劝学》:“虽有槁暴,不~挺者。”《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见。”
⑦<名>夹衣。《世说新语·夙惠》:“冬天昼日不著~衣。”
⑧<形>夹层的。《旧唐书·王锷传》:“作~垣洞穴,实金钱于其中。”
⑨<形>繁复;重复。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疑无路。”
⑩<动>通“覆”,覆盖,盖住。《女娲补天》:“天不兼~,地不周载。”《促织》:“~之以掌,虚若无物。”";

赴
fù
①<动>奔向;投向。多指投向凶险的处所或危险的事物。《信陵君窃符求赵》:“无他端,而欲~秦军。”《孔雀东南飞》:“举身~清池”
②<动>前往;到。《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愬于王。”
③<动>报丧,后来写作“讣”。《左传·隐公三年》:“王平崩,~以庚戍,故书之。”
④<动>赴任。《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饶之德兴尉。”";

副
fù
①<形>副的;居次的。《梅花岭记》:“马~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②<名>辅佐;助手。《荆轲刺秦王》:“乃令秦武阳为~。”
③<动>符合;相称。《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

傅
fù
①<名>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史记·商君列传》:“刑其~公子虔。”
②<动>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史记·贾宜传》:“故令贾生~之。”
③<动>通“附”,附着;靠近。《左传·僖公十年》:“皮之不存,毛之安~。”
④<动>分布;涂。《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粉。";

富
fù
①<形>财产多;富裕;富足。《促织》:“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又】<形使动>使……富足。《论积贮疏》:“可以为~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②<形>多;丰富。《塞翁失马》:“家~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黄生借书》:“有张氏藏书甚~。”
③<名>财富;财产。《叔向贺贫》:“其~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富年】指年轻少壮之时。《》:“~。”【富岁】丰年。《孟子·告子上》:“~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赋
fù
①<名>赋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则何如?”
②<动>征收赋税。《捕蛇者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其二。”
③<名>兵赋,向居民征集的兵甲车马等,又指士兵、军队。《左传·成公二年》:“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也’。”
④<动>陈述;表达。《扬州慢》:“青楼好梦,难~情深。”
⑤<动>吟诵。《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诗。”
⑥<动>赋诗。《郑伯克段于鄢》:“公入而~:‘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⑦<动>创作。《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离骚》。”
⑧<名>文本的一种,多铺陈,富辞藻用韵,但句式近于散文。《滕王阁序》:“登高作~,是所望于群公。”";

缚
fù
①<动>捆绑。《左传·文公二年》:“晋襄公~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
②<名>捆绑用的绳索。《童区寄传》:“以~背刃,力上下,得绝。”《病梅馆记》:“悉埋于地,解其棕~。”";

覆
fù
①<动>翻;翻转过来。《论语》:“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鸿门宴》:“樊哙~其盾于地。”
②<动>覆没。《六国论》:“至于颠~,理固宜然。”
③<动>遮盖;掩蔽。《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生,为掩户。”《孔雀东南飞》:“枝枝相~盖,叶叶相交通。”
④<动>伏兵。《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山下,大败之。”
⑤<动>审察。《汉书·李寻传》:“反覆~愚臣之言。”
⑥<副>反;反而。《诗经·节南山》:“不惩其心,~怨其正。”
⑦<动>通“复”,回复,回。《汉书·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也。”";

馥
fù
①<形>香。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芳气随风结,哀响~若兰。”
②<名>香气。《芙蕖》:“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

该
gāi
①<动>具备。枚乘《七发》:“滋味杂陈,肴糅错~。”【又】完备;包括。《后汉书·班固传》:“仁圣之事既~,帝王之道备矣。”
②<副>当;应该。白居易《洛下卜居》:“~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③<动>欠。《红楼梦》:“人家~咱们的……算一算。”";

陔
gāi
①<量>台阶的层次。《汉书·郊祀志上》:“具泰一祠坛……三~。”
②<名>田埂。束皙《补亡诗》:“循彼南~,言采其兰。”";

垓
gāi
①<名>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扬雄《大鸿胪箴》:“经通~极。”
②<名>界限。扬雄《卫尉箴》:“重垠累~,以难不律。”
③<数>古代万万为垓。《太平御览》:“十经谓之~。”
④通“陔”,台阶的层次。《史记·封禅书》:“坛三~。”";

赅
gāi
①<形>完备;具全。《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脏,~而存焉。”成语有“言简意~。”";

改
gǎi
①<动>改变;变化。《周亚夫军细柳》:“天子为动,~容式车。”《回乡偶书》:“乡音未~鬓毛哀。”
②<动>改正;改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醮】改嫁。醮,结婚时以酒祭神。《晋书·李密传》:“父早亡,母向氏~。”";

丐
gài
①<动>乞求;请求。《<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序于予。”
②<名>乞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宅隶佣~,皆得上父母丘墓。”
③<动>给予;施舍。《新唐书·杜甫传·赞》:“沾~后人多矣。”【丐养】被人收养的义子。";

盖
gài
①<名>用草编的覆盖物。【引】器物的盖子。《项脊轩志》:“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矣。”【又】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相属于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
②<动>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叶叶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庐,笼~四野。”
③<动>胜过;超过。《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世。”《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世,众士仰慕。”
④<副>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游褒禅山记》:“~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副>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与妻书》:“吾之意~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⑥<连>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六国论》:“~失强援,不能独完。”
⑦<助>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hé通“盍”。
①<副>何;怎么。《庖丁解牛》:“技~至此乎?”
②兼词,何不。《齐桓晋文之事》:“~亦反其本矣。”";

概
gài
①<名>量米粟时刮平头斛用的木板。《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者,平量也。”【引】刮平;削平。《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之。”(釜、鼓:量器。)
②<副>大略;大体。《史记·伯夷列传》:“其文辞不少~见。”
③<名>节操;风度。《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若二三子谓识去就之~。”《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风~。”
④<名>景象;状况(后起意义)。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故山多药物,胜~忆桃源。”(胜概:美丽的景象)";

干
gàn
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权放一日假。”";

甘
gān
①<形>味美;甜。《捕蛇者说》:“退而~食其土之有。”
②<名>香甜美味的食物。《齐桓晋文之事》:“为肥~不足于口与?”
③<形>动听。《报刘一丈书》:“则~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④<副>情愿;乐意。《病梅馆记》:“予本非文人画士,~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甘霖】指久旱以后下的透雨。【甘言】诌媚奉承的话。";

赶
gǎn
①<快>加快速度行走。《智取生辰纲》:“快走!~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
②<动>追赶。《三国演义》:“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上。”
③<动>驱逐。刘崇远《金华子》:“厨人馈食于堂,手中盘馔皆被君禽博撮,莫可驱~。”
④<动>碰上(某种情况);趁着(某个时机)。《林黛玉进贾府》:“你们~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赶趁】指江湖献演杂技。";

敢
gǎn
①<形>有勇气;有胆量。《信陵君窍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失街亭》:“谁~引兵去守街亭。”
②<动>敢于。《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言怒。”
③谦辞,表示冒昧请求的意思。《殽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犒从者。”《滕王阁序》:“~竭鄙怀,恭疏短引。”
④<副>岂敢。《孔雀东南飞》:“奉事循公姥,进止~自专?”《中山狼传》:“~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⑤<副>莫非;大约。《窦娥冤》第一折:“你~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水浒传》:“你子母二位~未打火。”";

感
gǎn
①<动>感动。《愚公移山》:“帝~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窦娥冤》:“定要~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我尸骸现。”
②<动>感触;感慨。《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于斯文。”《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极而悲者矣。”
③<动>感叹。《归来去辞》:“善万物之得时,~吾生之行休。”《琵琶行》:“~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形>感伤。《秋声赋》:“百忧~其心,万事劳其形。”《春望》:“~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⑤<动>感觉;感受。《庄子·刻意》:“~而后应,迫而后动。”《红楼梦》:“太夫人并无别症,偶~了些风寒。”
⑥<动>感激;感谢。张华《答何劭》:“是用~嘉贶,写出心中诚。”";

旰
gàn
①<形>晚。《左传·襄公十四年》:“日~不召。”
hàn用于“旰旰”,指盛大的样子。《史记·河渠书》:“皓皓~兮,闾殚为河。”";

冈
gāng山脊:山~。~峦。";

刚
gāng
①<形>坚硬;坚强。与“柔”相对。《周易·杂卦》:“乾~坤柔。”
②<形>坚强;倔强。《教战守策》:“其~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③<形>强盛;健旺。《教战守策》:“然后可以~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戒之在斗。”
④<形>刚直;刚烈。《柳毅传》:“然而~肠激发,不遑辞候。”
⑤<副>方才;刚才。苏轼《花影》:“~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纲
gāng
①<名>鱼网上的总绳。《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引网之~。”【引】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北史·源贺传》:“为政贵当举~。”成语有“纲举目张”。
②<名>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
③<名>法纪;秩序。【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宋史·叶味道传》:“正~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纲维】⒈法纪。《报任安书》:“不以此时引~,尽思虑。”⒉维护。《三国志·魏书·刘放传》:“宣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王室。”⒊寺庙中管理事务僧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相传其诗~每日报竹平安。”";

罡
gāng
①<名>北斗星的斗柄,也叫天罡。《抱朴子·杂应》:“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指南。”";

釭
gāng
①<名>车毂中用以穿轴的金属孔眼。刘向《新序·杂事二》:“淳于髡曰:‘方内而员~,如何。’”【又】形状如釭的东西。《汉书·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苋金~,函蓝田壁、明珠、翠羽饰之。”
②<名>油灯。谢朓《同咏坐上所见一物王融幔诗》:“但愿置樽酒,兰~当夜明。”";

杠
gàng
①<名>竹木杆子。《仪礼·乡射礼》:“以白羽与朱羽糅~。”《尔雅·释天》:“素锦绸~。”
②<名>独木桥;小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成;十二月,舆梁成。”
③<动>通“扛”抬。康有为《东事战败》诗:“~棺摩拳,击鼓三挝。”";

皋
gāo
①<名>水泽。《诗经·鹤鸣》:“鹤鸣于九~,声闻于天。”
②<名>水边的高地。【又】泛指高冈、高地。《涉江》:“步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归去来兮辞》:“登东~以舒啸。”
③<名>皋陶,相传为舜臣。《卖柑者言》:“果能建伊~之业耶?”【皋比】虎皮,又指蒙虎皮的坐席。《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皋牢】牢笼。【皋壤】泽房洼地。";

高
gāo
①<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②<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其直,亦无售者。”
③<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
④<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可二黍许。”
⑤<名>高处。《劝学》:“登~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⑥<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朋满座。”
⑦<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义也。”
⑧<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自称誉,上伟之。”
⑨<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故自号曰醉翁也。”
⑩<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唱相追和。”
⑾<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会。”
⑿<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⒀<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姓大名。”";

膏
gāo
①<名>油脂;脂肪。《答李翊书》:“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实遂,~之沃其者光晔。”【又】(gào)<动>把油加在车轴上。《送李愿归盘谷序》:“~吾车兮秣吾马。”
②<名>肥肉。《苦斋记》:“今夫~梁之子,燕坐于堂之上。”
③<名>煎炼而成膏状物。《后汉书·华佗传》:“既而缝合,傅以神~。”
④<名>心尖脂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之下。”
⑤<形>肥沃。《触龙说赵太后》:“今女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腴之地。”【又】<形使动>使……肥沃。《苏武》:“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
⑥<名>恩惠;恩德。常“膏泽”连用。【又】<名使动>使……得到恩惠。《答司马谏议书》:“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泽斯民。”";

杲
gǎo<形>明亮。《管子·内业》:“~乎如登于天,杳乎如人渊。”";

缟
gǎo
①<名>细白的生绢。晁错《论贵粟疏》:“乘坚策肥,履丝曳~。”《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者也。”
②<形>白。张载《扇赋》:“飘~羽于清霄,拟妙姿于白雪。”";

槁
gǎo<形>草木枯干。刘向《九叹·远势》:“草木摇落时~悴兮。”(草木凋落,到时候就枯干了。悴:指枯萎。)《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则苗~矣。”【又】泛指干,枯干。《庄子·知北游》:“形若~骸。”";

稿
gǎo
①<名>谷物茎秆。《赤壁之战》:“今又盛寒,马无~草。”
②<名>诗文草稿。《屈原列传》:“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谭嗣同》:“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告
gào
①<动>告诉;报告。《愚公移山》:“操蛇之神离之,惧其不已也,~之于帝。”《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之。”
②<动>祭告(鬼神)。《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先帝之灵。”《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庙。”
③<动>称:说。《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病。”
④<动>请求。《杨修之死》:“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免。”
⑤<动>告发;控告。《陈州粜米》:“点纸连名,我可便直~到中书省。”
⑥<动>古代官吏休假。《史记·汲郑列传》:“上常赐~者数。”【辨】告,诰,诏。见“诰”字。";

诰
gào
①<动>告诉。《尝书·太甲下》:“伊尹申~于王。”(伊尹:人名。申:重。)
②<名>皇帝给臣子的命令。李阳冰《草堂集序》:“潜草诏~,无人知者。”
③<动>告诫;劝勉。《国语·楚语上》:“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也。”《尚书·多方》:“成王归自奄,在宗周,~庶邦。”
④文体的一种,用天告诫或勉励。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之体也。”【辨】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戈
gē
①<名>古代的一种兵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铁马,气吐万里如虎。”
②<名>代指战争,常“干戈”连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寥落四周星。”";

割
gē
①<动>用刀截断。《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也。”
②<动>杀;宰杀。《论语·阳货》:“~鸡焉用牛刀?”
③<动>割取;割让。《过秦论》:“东~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六国论》:“今日~五城,明日~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动>分割;划分。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
⑤<动>断绝。葛洪《抱朴子》:“~嗜欲所以固血气。”
⑥<动>剥夺;夺取。《后汉书·韦彪传》:“贪吏~其财。”";

歌
gē
①<动>唱;唱歌。《垓下之战》:“~数阕,美人和之。”《醉翁亭记》:“负者~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名>歌曲;合乐能唱的诗。《前赤壁赋》:“倚~而和之。”《岳慢楼记》:“渔~互答,此乐何极!”
③<动>作歌;吟诵。《观沧海》:“幸甚至哉,~以咏志。”《琵琶行》:“因为长句,~以赠之。”【歌钟】即编钟,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

阁
gé
①<名>用木材架于空中的道路。《战国策·齐策》:“故(田单)为栈道木~经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
②<名>楼与楼之间的空中通道。谢朓《和江丞北戍琅琊城》:“春成丽白日,阿~跨层楼。”
③<名>内室,旧时常指女子的卧房。《木兰诗》:“开我东~门,坐我西~床。”
④<名>一种小楼。《柳毅传》:“始见台~相向,门户千万。”《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
⑤<名>收藏书籍或供佛的寺方。《汉书·扬雄传》:“时雄校书天禄~上。”
⑥<名>藏物的小房间。《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⑦<名>官署。《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
⑧<动>同“搁”。放置;搁置。《新唐书·刘知几传》:“~笔相视。”《长亭送别》:“我见他~泪汪汪不敢垂。”【辨】亭,台,榭,楼,阁。见“台”字。【阁手】拱手而无所作为。";

革
gé
①<名>去毛的兽皮。【又】泛指兽皮。《察变》:“此自未有记载以前,~衣石斧之民所采撷践踏者。”
②<名>皮革制成的甲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非不坚利也。”
③<名>皮革制成的鼓类乐器,八音之一。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匏土~木八者,物之盖鸣者也。”
④<动>变革;改革。《察变》:“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亦可也。”
⑤<动>革除;除掉。《六国论》:“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革车】兵车。【革吏】武士的谦称。";

格
gé
①<名>树木的长枝条。庚信《小园赋》:“枝~相交。”【引】栅栏。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引】格子。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窗~上有火燃处。”
②<名>格式;标准。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降人才。”【又】特指法律条文。【又】风格。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成语有“别具一格”
③<动>阻止;阻碍。《史记·孙宾传》:“形~势禁”(被形势所阻止。)成语有“格格不入”。【引】抵挡,抵御。晁错《言兵事疏》:“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也。”
④<动>击;打击。《后汉书·钟离意传》:“乃解衣就~。”今有双音词“格杀”、“格斗”
⑤<动>推究;研究。《礼记·大学》:“致知在~物。”
⑥<动>正;纠正。《孟子·离娄上》:“叭大人为能~君心之非。”
⑦<动>到。《尚书·君奭》:“~于皇天。”【又】来。《尚书·汤誓》:“~尔众庶。”";

鬲
lì<名>鼎一类的烹饪器,三足中空。柳宗元《非国瓖·三川震》:“夫釜~而爨者。”
gé
①<动>通“隔”,隔离。《汉书·薛宣传》:“阴阳否~。”
②<名>通“膈”,膈膜。《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随手而差。”";

葛
gě
①<名>一种蔓生草本杆物,其纤维可以织布。《诗经·葛覃》:“~之覃兮;施于中谷。”
②<名>葛布;葛布做的夏衣。《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巾布袍。”《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之遗。”";

隔
gé
①<动>隔开;隔离。《韩非子·难一》:“一人之力能~君臣之间。”【又】隔阂。李白《君马黄》诗:“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又】(时间)相隔,间隔。杜甫《奉传严大夫》诗:“不知旌节~年回。”
②<名>通“膈”。膈膜,体腔中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膜。《管子·水地》:“五脏已具,而后生五内:脾生~,肺生骨。”";

个
gè
①<量>个。《西江月》:“七八~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陈州粜米》:“俺看承的一合米,关着八九~人的命。”
②<代>这;这样。《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长。”";

各
gè
①<形>每个;各个。《论积贮疏》:“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食其力。”《治平篇》:“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取妇即有八人。”
②<副>各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言其志也已矣。”《阿房宫赋》:“~抱地势,钩心斗角。”《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具情态。”";

给
jǐ
①<形>充足;充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家~富。”《西门豹治邺》:“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足富。”
②<动>供应;供给。《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其食用,无使乏。”
③<动>赐给;给予。《吕氏春秋·权勋》:“若残竖子之类,恶能~若金?”《墨子·号令》:“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药,赐酒日二升、肉二斤。”
④<形>(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论语·公治长》:“御人以口~,屡憎于人。”【给复】免除徭役。【给事】⒈处事。⒉供职。⒊给事中的省称。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

根
gēn
①<名>树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促织》:“见有虫伏棘~。”
②<名>泛指杆物的根。《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口如含朱丹。”《七步诗》:“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采草药》:“大率用~者,若有宿~,须取无茎叶时采。”【又】<动>植根;扎根。《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于心。”
③<名>物体的下部、底部。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
④<名>事物的根源、本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把你两家儿~脚从头数。”《促织》:“业~,死期至矣!”【又】<动>穷究;追究。皮日休《十原系述》:“~古人之终义。”
⑤<动>杜绝;根除。《管子·君臣》:“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之。”
⑥<副>彻底;根本地。苏舜钦《诣匦疏》:“令诸郡守宰~索其名而藉奏之。”
⑦<量>用天条形物。《水经注·沁水》:“庙侧有攒柏数百~。”【根索】彻底搜索。";

亘
gèn
①<动>接连;绵连。蒲松龄《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②<动>横贯;贯穿。柳宗元《石涧记》:“~石为底,达于两涯。”";

更
gēng
①<动>改正;改变;更换。《<论语>十则》:“~也,人皆仰之。”《庖丁解牛》:“良庖岁~刀,割也;族庖月~刀折也。”《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酌。”
②<动>经历;经过。《与吴质书》:“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非一。”《史记·大宛列传》:“因欲通使,道必~匈奴中。”
③<副>交替;交互。《活板》:“~互用之,瞬息可就。”《左忠毅公逸事》:“使将~休。”
④<量>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
gèng
①<副>另;另外。《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虑之。”《西门豹治邺》:“得~求好女,生日送之。”
②<副>再;又。《石壕吏》:“室中~无人,惟有乳下孙。”王维《送元二使西安》:“劝君~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副>重新。《琵琶行》:“莫辞~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④<副>更加;愈加。《赤壁之战》:“今日拒之,事~不顺。”《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无休止。”
⑤<副>还。《孔雀东南飞》:“仍~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⑥<副>岂,怎么。刘长卿《登润州万岁楼》:“~能谈笑解重围。”
⑦<连>与;和。杨万里《春兴》:“不关春雨~春风。”
⑧<副>却。《<指南录>后序》:“予~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事】⒈阅历世事。⒉交替发生的事情;常事。";

庚
gēng
①<名>天干第七位。
②<名>年龄。如“年庚”、“同庚(同岁)”。
③<动>赔偿。《礼记·檀弓下》:“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千,曰:‘请~之’。”【庚癸】下等货。";

耕
gēng
①<动>翻地松土;种土。《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辍~之垄上,怅恨久之。”《出师表》:“臣本布衣,躬~于南阳。”《论积贮疏》:“一夫不~,或受之饥。”
②<动>比喻某种操作,劳动。扬雄《法言·学行》:“~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任昉《为蕭扬州荐士表》:“既笔~为养,亦佣书成学。”【耕甿】农民。";

赓
gēng
①<副>继续;连续。《尚书·益稷》:“乃~载歌曰。”《宋史·杨微之传》:“(微之)献《雍熙词》,上~其韵以赐。”
②<动>抵偿;补偿。《管子·国蓄》:“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本之事。”";

羹
gēng
①<名>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食其胾。”《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死。”【辨】羹,汤。“羹”,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

绠
gěng<名>井绳。《荀子·荣辱》:“短~不可以汲深井之泉。”成语有“绠短汲深”。比喻力不胜任或力小任重。";

耿
gěng<形>光明。《尚书·立政》:“以觐文王之~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屈原《离骚》:“~吾既得此中正。”【耿介】⒈光明正大。⒉正直。⒊孤傲,不趋时。";

梗
gěng
①<名>植物的枝或茎。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芋~傅之则愈。”
②<形>正直。屈原《九章·橘颂》:“淑离不淫,~其有理兮。”(美丽无邪,正直而有法度。离:通“丽”。美丽。)【引】强硬,顽固。《商君书·赏刑》:“强~焉,有常刑而不赦。”
③<动>阻塞。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其山虽辟,尚~湍流。”今有双音词“梗塞”
④<名>害;祸患。《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历阶?至今为~。”";

鲠
gěng
①<名>鱼骨;鱼刺。【又】鱼刺卡在喉咙里。《汉书·贾山传》:“祝噎在前,祝~在后。”(先祝愿别噎着,又祝愿别让鱼刺卡着。)
②<形>直爽;正直。《后汉书·任隗传》:“~言直议,无所回隐。”
③<名>害;祸患。《国语·晋语六》:“除~而避强,不可谓刑。”";

工
gōng
①<名>工匠、手工业者。《荆轲刺秦王》:“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以药淬之。”《师说》:“巫医乐师百~之人,不耻相师。”《石钟山记》:“而渔~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②<名>纺织、刺绣、雕刻等手工艺方而的工作。《管子·问篇》:“处女操~事者几何人?”
③<名>乐工;乐人。《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使~为之歌《周南》、《召南》。”
④<形>精;精巧。《扬州慢》:“纵豆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动>善于;擅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江南弟子,最~轻薄。”《图画》:“善画者多~书而能诗。”《大铁椎传》:“宋,怀庆青华镇人,~技击。”
⑥<名>官吏。《尚书·益稷》:“百~熙哉。”
⑦<名>通“功”。功效。《韩非子·五蠹》:“此言多资之易为~也。”";

公
gōng
①<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有~害而或除之”
②<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
③<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④<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卿至于列士献诗。”
⑤<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美?”《陈涉世家》:“~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之雅望,棨戟遥临。”
⑥<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姥,及时相遣归。”【公车】⒈兵车。⒉官车。⒊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公案】⒈官府的案牍。⒉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⒊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⒋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

功
gōng
①<名>事情;工作。《诗经·豳风·七月》:“上入执宫~。”晁错《论贵粟疏》:“三日劝农~。”
②<名>功效;成绩。《劝学》:“驽马十驾,~在不舍。”《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
③<名>功业;事业。《孟子·公孙丑》:“管仲晏子之~,可复许乎?”《晋书·谢尚等传论》:“降龄何促,~败垂成。”
④<名>功劳;功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大,拜为上卿。”《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奉厚而无劳。”《鸿门宴》:“欲诛有~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⑤<名>功用;用处。《信陵君窃符救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之有哉?”
⑥<名>功德;恩德。《齐桓晋文之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狱中杂记》:“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而不求其情。”
⑦<形>精善。《管子·七法》:“器械不~。”
⑧<名>丧服名。分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陈情表》:“外无期~强近之亲,内载应门五尺之童。”【功德】⒈功劳与恩德。⒉佛教用语,指佛教徒念佛育经,为死者做佛事、行善等。【功课】考核官吏的成绩。【功令】古代国家考核和选用学官的法令。";

攻
gōng
①<动>进攻。《陈涉世家》:“~大泽乡,收而~蕲。”
②<动>指责;驳斥。《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之可也。”
③<动>治疗。《墨子·兼爱》:“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
④<动>制作。《诗经·灵台》:“庶民~之,不日成之。”
⑤<动>特指工匠及其他手工业的工作。《左传·襄公十五年》:“使玉人为之~之。”
⑥<动>深入钻研。《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如是而已。”
⑦<形>坚固。《诗经·车攻》:“我车既~,我马既同。”【攻错】用磨刀石整治璞玉,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补救自己短处。【攻苦】从事劳苦之事,多指苦心求学。";

供
gōng<动>供应;供给。《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稍之~。”
gòng
①<动>奉献;进献。《促织》:“试使斗而才,因责常~。”
②<动>祭祀。《后汉书·礼仪志》:“礼毕,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王~。”
③<动>陈列或安放(佛像、牌位或祭祀用品)。《南史·晋安王子懋传》:“有献莲华~佛者。”
④<动>侍奉;奉养。《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养卒大恩。”
⑤<动>承担;担当。《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动>受审者陈述案情。刘克庄《书考》:“考中~状是吟诗。”";

宫
gōng
①<名>房屋;住宅。《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鱼我所欲也》:“为~室之美,妻妾之奉。”【又】特指宫殿。《滕王阁序》“桂殿兰~,即冈峦之体势。”
②<名>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住所。《出师表》:“~中府中,俱为一体。”
③<名>宗庙。《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周公称大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
④<名>神庙。吴自牧《梦梁录》:“诏建道~是,赐名龙翔。”
⑤<名>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恭
gōng<形>容貌端庄严肃;谦逊有礼。《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谏太宗十思疏》:“终苟免而不怀仁,貌~而不心服。”【恭人】⒈宽和谦恭之人。⒉贵妇人的封号。⒊宋元时期对官吏之妻的敬称。";

躬
gōng
①<名>身体。《中山狼传》:“我鞠~不敢息。”
②<代>自身;自己。《诗经·氓》:“静言思之,~自悼矣。”
③<副>亲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耕于南阳。”";

觥
gōng
①<名>古代一种酒器。《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

巩
gǒng
①<动>用皮革捆东西。《周易·革卦》:“~用黄牛之革。”【引】坚固;巩固。《诗经·大雅·瞻卬》:“无不克~。”
②<动>恐惧;害怕。《荀子·君道》:“恭而不难,敬而不~。”【巩巩】受约束而不舒展之意。";

拱
gǒng
①<动>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荷蓧丈人》:“子路~而立。”
②<动>拱手,表示不费事。《过秦论》:“于是秦人~手而取西河之外。”
③<动>两臂合围,多表示粗细。《殽之战》:“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矣。”《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壁,不啻也。”
④<动>环绕。傅玄《明君》:“众星~北辰。”【拱璧】大的玉璧,又比喻珍贵的东西。【拱默】拱手而默无所言。【拱揖指挥】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共
gòng
①<动>共有;共用。《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敝之而无憾。”《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之矣。”
②<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③<形>同样;一样。《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色。”
④<介>跟;与。《祭妹文》:“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汝筹画也。”
⑤<连>和;与。《滕王阁序》:“秋水~长天一色。”
⑥<副>总共。《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八扇。”
gōng
①<形>通“恭”,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子孝。”
②<动>通“供”,供给;供应。《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其乏困。”
gǒng
①<动>通“拱”,拱手,两手合在胸前,表示恭敬。《荀子·赋篇》:“圣人~手。”
②<动>环绕。又写作“拱”。《论语·为政》:“居其所而众星~之。”";

贡
gòng
①<动>把物品进献给君主。《左传·桓公十五年》:“诸侯不~车服。”【又】进献的物品。杜甫《洗兵马》“寸地尺天皆入~。”
②<名>赋税,传说中夏代的租赋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
③<动>推荐;选举。《后汉书·章帝纪》:“举人~士。”【辨】贡,供,献。三者都有“奉”“献”之意。但是“贡”一般指献东西给君主。“献”则表示恭敬地把东西送给人。“供”指供给,供奉等。";

勾
gōu
①<动>用笔打勾,涂去。韩元吉《跋司马公倚几铭》:“~注涂改甚多。”
②<动>逗留。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醉客夜徘徊。”
③<名>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边。
④<动>逮捕;捉拿。
⑤<动>勾起;引起。张可久《小令·醉太平》:“数枝黄菊~诗兴,一川红叶迷仙径。”
gòu
①<动>通“彀”,张满弓。【又】比喻圈套。关汉卿《望江亭》:“则怕反落他~中,夫人还是不去的是。”
②通“够”。秦观《满园花》:“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

钩
gōu
①<名>衣带上的钩。【引】各种挂东西的钩。《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
②<动>钩取;捉取。《狱中杂记》:“少有连,必多方~致。”
③<动>钩连;牵连。《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党之捕遍于天下。”
④<名>木匠用来画圈的工具。《庄子·马蹄》:“曲者中~,直者应绳。”
⑤<名>一种兵器。左思《吴都赋》:“吴~越棘。”
⑥<名>镰刀。《汉书·龚遂传》:“诸持鉏~田器者,皆为良民。”【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钩援】登成之具。";

苟
gǒu
①<副>随便;苟且。《鱼我所欲也》:“故不为~得也。”《出师表》:“~全性命于乱世。”
②<副>暂且这姑且。《陈情表》:“欲~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③<连>假设;如果。《陈涉世家》:“~富贵,勿相忘。”
④<连>只要。《涉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苟简】草率而简略。【苟美】近于美好。";

构
gòu
①<动>架木。《五蠹》:“~木为巢以避群害。”
②<动>交;结。《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怨于诸侯。”
③<动>构筑;造成。《阿房宫赋》:“骊山北~而西折,直走咸阳。”
④<动>构成;造成。《图画》:“故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
⑤<动>罗织罪名对人陷害。《柳毅传》:“使闺窗孺弱,远罹~害。”《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无俟奸人~陷。”
⑥<动>挑拨离间。《殽之战》:“彼实~吾二君,寡君得而食之,不厌。”【构兵】交兵;交战。【构扇】连续煽动。【构赏】悬赏。";

诟
gòu
①<名>耻辱;侮辱。司马迁《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莫大于宫刑。”
②<动>骂;辱骂。《<指南录>后序》:“直前~虏帅失信。”【诟病】嘲讽;指责。【诟厉】辱骂;责骂。又作“诟詈”。厉,病。";

购
gòu
①<动>悬赏征求。《荆轲刺秦王》:“今闻~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又急。”
②<动>买;购买。《病梅馆记》:“予~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③<动>通“媾”,讲和。《史记·韩世家》:“将西~于秦。”【辨】购,买。古代“购”的东西往往是商品,跟“买”的性质不同。直到宋代“购”字也只能表示重金收买,跟“买”还有区别。【购求】⒈悬赏缉捕。⒉买物。";

垢
gòu
①<名>污秽、肮脏的东西。《屈原列传》:“不获世之滋~。”【又】肮脏、不干净的样子。苏洵《辨奸论》:“夫面~不忘洗,衣~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②<名>污辱、耻辱。《左传·宣公十五年》:“国君含~。”";

媾
gòu
①<动>缔结婚姻。《国语·晋语》:“今将婚~以从秦。”
②<动>讲和;求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割六县而~。”
③<名>厚待;厚爱。《诗经·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

遘
gòu
①<动>遇;遭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疾陨丧。”
②<动>通“构”。造成;结成。王粲《七哀诗》:“豺狼方~患。”";

觏
gòu
①<动>遇;遇见。《诗经·邶风·柏舟》:“~闵既多,受侮不少。”【又】看见。《诗经·大雅·公刘》:“乃陟南冈,乃~于京”
②<动>通“构”。造成,结成。《左传·成公六年》:“其恶易~。”";

估
gǔ
①<名>物价。李商隐《行次西郊作》:“高~铜与铅。”
②<名>通“贾”,商人。《后汉书·灵帝纪》:“帝著商~服。”
gū估量物的价值或数量。《三朝北盟会编·靖康城下奉使录》:“不妨高~其值。”";

姑
gū
①<名>丈夫的母亲;婆婆。《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杜甫《新婚别》:“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嫜。”
②<名>父亲的姊妹。《诗经·泉水》:“问我诸~,遂及伯姊。”
③<名>丈夫的姊妹。《孔雀东南飞》:“,新妇初来时,小~始扶床。”
④<副>姑且;暂且。《黄生借书说》:“~俟异日观云尔。”";

孤
gū
①<名>幼年丧父的孩子。《祭十二郎文》:“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与汝之乳母。”
②<形>孤独;单独。《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松而盘桓。”《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弱。”
③<名>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殽之战》:“~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望。”
④<动>辜负。《汉书·袁敞书》:“臣~恩负义。”";

沽
gū
①<动>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何~不些酒来吃。”
②<动>卖。《宋人沽酒》:“宋人有~酒者,为器甚洁清。”白居易《杭州春望》:“红袖织绫誇柿带,青旗~酒趁梨花。”
gǔ<名>卖酒人。苏轼《书上元夜游》:“民夷杂揉,屠~纷然。”";

觚
gū
①<名>一种酒器。王充《论衡·语增》:“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
②<名>棱角;棱形。《汉书·律历志》:“二百七十一枚而六~。”
③<名>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陆机《文赋》:“操~以率尔。”
④<名>剑柄。《淮南子·主术训》:“操其~,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
⑤<形>通“孤”,独立不群。【觚牍】用以书写的木简,亦指书翰。【觚棱】宫殿上转角处的瓦脊。";

辜
gū
①<名>罪。《诗经·正月》:“民之无~。”《<指南录>后序》:“常恐无~死。”
②<名>古代的一种分裂人的肢体的酷刑。《周礼·常戮》:“杀主之亲者~之。”
③<动>辜负,对不住。【辜较】侵占;掠夺《后汉书·单超传》:“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百姓,与盗贼无异。”";

酤
gū
①<名>酒。《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
②<动>买酒。《诗经·小雅·伐木》:“无酒~我。”【又】卖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酒。”";

毂
gǔ
①<名>车轮中心外承轴内穿轴的圆木。《国殇》:“车错~兮短兵接。”
②<名>车子。《与陈伯之书》:“朱轮华~,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古
gǔ
①<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之乐也。”
②<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寺。”";

汩
gǔ
①<动>治水;疏通。《天问》:“不任~鸿,师何以尚之。”
②〈动>弄乱;扰乱。《尚书·洪范》:“~陈其五行。”
yù
①<形>水流迅疾的样子。《九章·怀沙》:“浩浩沅汀,分流~兮。”【引】快,迅疾。江淹《恨赋》:“悲风~起。”
②<动>没;沉下。李白《日出入行》:“汝奚~没于荒淫之波。”";

诂
gǔ<动>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

谷
gǔ
①<名>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三峡》:“空~传响,哀转久绝。”《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
②<名>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不分。”
③<形>善,好。《尚书·洪范》:“凡厥正人,既富方~。”【辨】谷,榖原是意义同的两个字。榖,禾,黍,稷。“榖”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禾”原指谷子。“粟”原指谷子颗粒(小米),后来“禾”字常用作庄稼的代称。“粟”字常用作粮食的代称。“黍”是粘黄米,也叫黍子。“稷”是指谷子。";

股
gǔ
①<名>大腿。《荆轲刺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
②<量>用于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长恨歌》:“钗留一~合一扇。”
③<名>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梦溪笔谈》:“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

骨
gǔ
①<名>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焉。”【又】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②<名>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成焉。”【又】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奇特。”【骨力】⒈力气。⒉笔法雄健有力。【骨立】人相当消瘦。";

罟
gǔ<名>网。《墨子·公孟》:“是犹无鱼而为鱼~也。”";

蛊
gǔ
①<名>古人所说的害人的毒虫。《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
②<名>陈谷中所产生的虫。《论衡·商虫》:“谷虫曰~。”
③<动>诱惑;勾引。《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文夫人。”";

鹄
hú<名>天鹅。《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gǔ<名>箭靶的中心。";

鼓
gǔ
①<名>鼓,一种打击乐器。《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之音,管籥之音。”
②<名>鼓乐声。《石钟山记》:“噌吰如钟~不绝。”
③<名>战鼓。《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大进。”
④<动>击鼓进军。《曹刿论战》:“战于长勺。公将~之。”
⑤<动>弹奏、敲击(乐器)。《庄暴见孟子》:“何以能~乐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瑟。”
⑥<动>挥动;振动。《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刀之屠。”《石钟山记》:“微风~浪,水石相搏。”
⑦<动>隆起;凸出。《中山狼传》:“遂~吻奋爪以向先生。”
⑧<量>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更”的代称,一鼓即一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盬
gǔ
①<名>古盐池名,在今山西临猗县南。【又】指盐。《周礼·天官·盐人》:“凡齐事,鬻~以待戒令。”
②<形>不坚牢。《汉书·息夫躬传》:“器用~恶,孰当督之。”
③<动>休息。《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不能蓺稷黍。”
④<动>吸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已而~其脑。”";

瞽
gǔ
①<形>瞎眼。《柳毅传》:“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
②<名>古代以瞽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邵公谏厉王弭谤》:“~献曲,史献书。”
③<形>比喻人没有能力。《劝学》:“不观气色而,谓之~。”【瞽说】不合事理的言论;瞎说。【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作谦辞。【瞽议】妄议;无见识的意见";

固
gù
①<形>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拥雍州之地。”【又】〈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形>稳固;牢固。《殽之战》:“君臣~守以窥周室。”
③<形>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
④<副>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止之。”
⑤<副>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知王之不忍也。”
⑥<副>当然。《垓下之战》:“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⑦<连>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建论》:“吾~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⑧<形>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陋,不知忘讳。”【固穷】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故
gù
①<名>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报刘一丈书》:“乡园多~,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②<名>缘故;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欺秦邪?”
③<形>旧;旧的;原来的。《墨池记》:“此为其~迹,岂信然邪?”
④<副>旧时;从前。《项脊轩志》:“轩东~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⑤<名>老朋友;旧交情。《垓下之战》:“若非~人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
⑥<形>衰退;衰老。《琵琶行》:“暮去春来颜色~。”
⑦<动>死亡;去世。《红楼梦》:“目今其祖早~,只有个儿子。”
⑧<副>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数言欲亡,忿恚尉。”
⑨<副>还是;仍然。《孔雀东南飞》:“大人~嫌迟。”
⑩<副>通“固”,本来。《促织》:“此物~非西产。”
⑾<连>所以;因此。《屈原列传》:“其志洁,~其称物芳。”【故人】⒈旧友。《汉书·高帝纪下》:“所封皆~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⒉指前妻。古乐府《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从阁去。”⒊指前夫。《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来。”⒋死者。《儒林外史》:“今不想已作~。”【故事】⒈过去的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⒉先例;成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命公赞不名,……如萧何~。”⒊典故。《六一诗话》:“先生老辈患其多用~。”⒋花样。《红楼梦》:“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来了。”【故意】旧情。杜甫《赠卫八处士》:“十觞亦不醉,感子~长。”";

顾
gù
①<动>回头;回头看。《殽之战》:“不~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笑武阳。”
②<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心茫然。”
③<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
④<动>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
⑤<动>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反,谏怀王曰。”
⑥<副>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
⑦<副>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为学》:“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梏
gù
①<名>木制的手铐。柳宗元《童区寄传》:“束缚钳~之。”【又】戴上手铐,监禁。《山海经·海内西经》:“帝乃~之疏属之山。”
②<形>大;正直。《礼记·缁衣》:“诗云:有~德行,四国顺之。”【梏亡】因受束缚而丧失。";

痼
gù<名>经久难愈的疾病。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余婴沉~疾。”【引】长期养成的不容易克服习惯。如“痼癖”。";

锢
gù
①<动>用熔化的金属堵塞空隙。《汉书·贾山传》:“冶铜~其内,桼涂其外。”
②<动>禁锢;禁止人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晋书·谢安传》:“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终身。”
③<名>通“痼”,经久难愈的疾病。《汉书·贾宜传》:“失今不治,必为~疾。”
④<动>专取;包揽。《汉书·货殖传》:“上争王者之利,下~齐民之业。”【锢寝】犹言专房。《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前皇太后与昭仪俱等帷幄,姊弟专宠~。”【锢身】以枷锁加于其身。";

剐
guǎ<名>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也叫“凌迟”,即把犯人的皮肉一块块地割下来。陶宗仪《说郛》:“遂擒赪,钉于车上,将~之。”";

寡
guǎ
①<形>少。《齐桓晋文之事》:“~固不可以敌众。”
②<形>古代妇人丧夫、男子无妻或丧偶,都叫寡。《赵威后问齐使》:“哀鳏~,恤孤独。”《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齐崔杼生成及彊而~。”【又】专指妇人丧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
③<名>古代王侯的自我谦称。《老子》:“侯王自谓孤、~、不榖。”";

卦
guà<名>古代占卜用的符号,以阳爻(一)和阴爻(--)相配合而成。基本有“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卦代表同一属性的若干事物。八卦相互排列组合为六十四卦。";

诖
guà
①<动>牵累;连累。常“诖误”连用。《汉书·宣帝纪》:“诸为霍氏所~误未发觉在吏者。”
②<动>欺骗。《史记·吴王濞列传》:“~乱天下,欲危社稷。”";

挂
guà
①<动>悬挂;垂挂。《孔雀东南飞》:“徘徊庭树下,自~东南枝。”
②<动>钩取。《庄子·渔父》:“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功名,谓之叨。”
③<动>牵挂;挂念。《失街亭》:“汝不必~心。”【挂齿】谈及;提到。【挂席】行舟扬帆。";

絓
guà
①<动>结。《史记·律书》:“结怨匈奴,~祸于越,势非寡也。”
②<动>绊住;阻碍。《左传·成公二年》:“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于木而止。”《韩非子·说林下》:“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也。”";

乖
guāi
①<形>背离;不一致。《汉书·艺文志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而大义~。”
②<形>乖巧;机灵。《西游记》:“行者的眼~。”【乖角】⒈抵触;闹矛盾。⒉错误;怪僻。⒊机灵。";

怪
guài
①<形>奇异;奇特。《三峡》:“绝巘多生怪柏。”【又】〈形意动〉认为……奇怪;惊异。《荆轲刺秦王》:“群臣~之。”
②〈动>责备;怪罪。《张衡传》:“京师学者咸~其无征。”
③<名>传说中的妖怪、鬼怪。《西游记》:“山高必有~,岭峻却生精。”
④<副>很;非常。《红楼梦》:“我~闷的,来瞧瞧你作什么呢。”";

关
guān
①〈名>门闩。《信陵君窃符救赵》:“嬴乃夷门抱~者也。”
②<动>关门;关闭。《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
③<名>门;城门。王维《归嵩山作》:“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木兰辞》:“~山度若飞。”
④<名>关口;要塞。《过秦论》:“百万之师,叩~而攻秦。”《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破秦。”
⑤<名>关卡;税关。《孟子·滕文公》:“去~市之征。”
⑥<名>关键;机械的发动处。《张衡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发机。”
⑦<动>关系;涉及。《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民命,不可忽也。”
⑧<动>通“贯”,穿。《汉书·王嘉传》:“大臣括发~械,裸躬受笞。”
⑨<名>关文,平行官府间来往的一种公文。《狱中杂记》:“其上闻及移~诸部,犹未敢然。”
⑩<名>中医切脉部位名。《难经》:“脉有三部九侯。三部者:寸、~、尺也。”
⑾〈动〉领取;发放。《红楼梦》:“就一日五斤,每月打总儿~了去。”";

观
guān
①<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公子执辔。”
②<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公子。”
③<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沧海。”
④<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
⑤<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⑥<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群书。”
guàn
①<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之上。”
②<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
③<名>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官
guān
①<名>官府;政府机关。《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
②<形>官方的;国家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军至矣。”
③<名>官职;官位。《张衡传》:“所居之~辄积年不徙。”
④<名>官员;官吏。《张衡传》:“乃令史~记地动所由方起。”【又】<动>作官。《祭妹文》:“阿品远~河南。”
⑤<名>感觉器官。《庖丁解牛》:“~知止而神欲行。”【辨】官,吏。古代,特别是在两汉之前,“官”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则专指官吏。汉以后,“官”有时指般官员,而“吏”则指低级官员,但“官”字行政职务的意义仍然沿用。";

冠
guān
①<名>帽子。《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
②<名>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上,力叮不释。”【辨】冠,冕,巾,弁,帽。“冠”是帽子总称。“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帽”是后起字。
guàn
①<动>戴帽子。《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切云之崔嵬。”
②<名>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者五六人。”
③<动>位居第一。《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一时。”【冠盖】官吏的衣着和车乘。引申指官吏。";

鳏
guān
①<名>一种大鱼。《孔丛子·抗志》:“卫人钓于河,得~鱼焉。”
②<名>老而无妻,也指死了妻子的人。《管子·五辅》:“恤~寡,问疾病。”";

馆
guǎn
①<名>客馆;接待宾客的房舍。《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又】<动>住在宾馆、客舍里。《左传·僖公五年》:“师还,~于虞。”
②<名>泛指华丽的房舍。《滕王阁序》:“得仙人之旧~。”
③<名>某些文化机关或文化场所的名称。《病梅馆记》:“辟病梅之~以贮之。”
④<名>学舍;私塾。《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外。”【馆谷】⒈居其馆,食其客。⒉在馆共同生活。引申为指塾师授徒的收入。";

管
guǎn
①<名>一种像笛子的管乐器。【又】泛指管乐。《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籥之音。”
②<名>圆柱形细长中空之物。【又】笔。《庄子·秋水》:“是直用~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与妻书》:“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形容之。”
③<名>钥匙。《殽之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
④<动>掌管;管理。《史记·范雎列传》:“李兑~赵,囚主父于沙丘。”
⑤<动>包管;保证。《西游记》:“陛下宽心,微臣~送陛下还阳。”";

贯
guàn
①<名>穿钱的绳。《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朽而不可校。”
②<量>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为一贯。《智取生辰纲》:“五~足钱一桶。”
③<动>穿过。《柳毅传》:“然而恨~肌骨,亦何能愧避。”
④<动>融会贯通。《张衡传》:“遂通五经,~六艺。”
⑤<名>事;例。《论语·先进》:“仍旧~,如之何?”
⑥<名>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靡不毕见。”
⑦<动>侍奉;服侍。《硕鼠》:“三岁~女,莫我肯顾。”
⑧<形>通“惯”,习惯。《孟子·滕文公》:“我不~与小人乘,请辞。”
⑨<名>世代居住的地方;原籍。《隋书·食货志》:“其无~之人,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贯彻】上下贯穿,通达至底。【贯日】⒈一天又一天,积日。⒉遮蔽日光。【贯叙】按次序叙录。【贯鱼】成串的鱼。比喻前后有次序。也写作“鱼贯”。";

灌
guàn
①<动>注入。流入。《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河。”
②<动>灌溉;浇灌。《西门豹治邺》:“引河水~民田。”
③<动>饮。《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
④<动>酌酒浇地。古代祭祀时第一次献酒的仪式。《论语·八脩》:“褅自既~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⑤<动>浇铸。《论衡·奇怪》:“烁一鼎之铜,以~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
⑥<动>丛生。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松下多~丛。”【灌园】从事田园劳动。引申指官吏退隐家居。";

光
guāng
①<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又】<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又】<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于上下。”
②<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
③<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
④<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宠。”
⑤<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融融。”
⑥<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
⑦<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先帝之遗德。”
⑧<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

洸
guāng
①<形>水波荡漾闪光。郭璞《江赋》:“澄澹汪~。”
②<形>威武的样子。《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
huǎng<形>通“滉”,汹涌样子。《荀子·宥坐》:“其~~乎不淈尽,似道。”
wāng洸洋,同“汪洋”,水势浩大的样子,用以比喻言论恣肆。";

广
guǎng
①<形>宽阔,与“狭”相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形>宏大。《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
③<动>扩大;增广。《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益。”
④<动>宽心;安慰。《屈原列传》:“自以为寿不得长,安悼之,乃为赋以自~。”
⑤<副>广泛;多余地。《孔雀东南飞》:“幸可~问讯,不得便相许。”
⑥<名>广州的简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市鲑珍。”
guàng
①<名>春秋时楚国战车建制名,兵画十五辆为一广。
②<形>横。如“广袤”。
kuàng
①<形>通“旷”,空缺,荒废。
②<名>通“圹”,坟墓。《孔子家语·困誓》:“自望其~,则睪如也。”【广坐】众人聚会场所。";

犷
guǎng
①<形>凶猛;蛮横。刘希夷《谒汉世祖庙》:“~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
②<形>粗野。《后汉书·祭彤传》:“且临守偏海,政移~俗。”";

归
guī
①<动>女子出嫁。《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
②<动>返回;回去。《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又】<动使动>使……返回。《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之。”
③<动>送回;归还。《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赵。”
④<动>归向;归聚。《赤壁之战》:“众士仰慕,若水之~海。”
⑤<动>归依;归附。《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丹。”
⑥<名>结局;归宿。《周易·系辞》:“天下同~而殊涂。”《归田园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园田。”
⑦<动>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也。”
⑧<名>珠算一位数除法。
⑨<动>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孔子豚。”【归宁】⒈妇人回娘家看望父母。⒉有时亦指男子回家省亲。《》:“~。”【归田】旧时称辞官还乡。";

圭
guī
①<名>用作凭信的玉,形状上圆(或上尖)下方。《汉书·扬雄传》:“析人之~。”【又】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后汉书·明帝纪》:“亲执~璧,恭祀天地。”
②<名>测日影的器具。张衡《东京赋》:“土~测景。”
③<量>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撮。”
④<量>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⑤<形>鲜明;洁净。韩愈《祭湘君夫人》:“丹青之饰,暗昧不~。”【圭窦】凿壁而成的圭形小门。泛指穷苦人家的门户。【圭角】圭的棱角,比喻锋芒。【圭臬】⒈测日影定方位的仪器。⒉比喻典范、准则。【圭勺】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单位,因用以比喻微小。";

龟
guī
①<名>乌龟。《史记·龟策列传》:“江傍家人常畜~。”
②<名>占卜用的龟甲。《楚辞·卜居》:“~策诚不能知此事。”【又】秦以前用作货币的龟甲。《易经·损》:“十朋之~。”
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范成大《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手~笔退不可捉。”
qiū龟兹,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

规
guī
①<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
②<名>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及画极星于~中。”
③<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不得相见。”
④<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
⑤<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往。”
⑥<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同力。”
⑦<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亲戚补察。”
⑧<名>古代田制之一。";

皈
guī<名>通“归”。杨万里《晚皈再度溪桥》:“~近溪桥东复东,蓼花近路舞西风。”【皈依】佛教称归向佛教。";

闺
guī
①<名>宫中上圆下方的圭形小门。【又】泛指室门。鲍照《代东门行》:“居人掩~卧,行人夜中饭。”
②<名>内室;卧室。《教战守策》:“如妇人孺子不出~门。”《项脊轩轩志》:“室西连于中~,先妣尝一至。”
③<名>特指女子居住内室。《柳毅传》:“使~窗孺弱,远罹构害。”";

瑰
guī
①<形>奇异;珍奇。宋玉《神女赋》:“~姿玮态。”
②<形>美。嵇康《琴赋》:“~艳奇传,弹不可识。”
③<名>美石。《诗经·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玉佩。”";

宄
guǐ<名>犯法作乱的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禁断淫祀,奸~逃窜。”";

轨
guǐ
①<名>车两轮间的距离。《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书同文。”【又】车辙。《孟子·尽心下》:“城门之~,两马之力与?”
②<名>轨道;一定的路线。《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而不失其行。”
③<名>法则;法度。《汉书·叙传》:“东平失~。”【引】遵循;符合。《韩非子·五蠹》:“是境风之民,其言谈者必~于法。”
④<名>通“宄”,犯法作乱的人。《汉书·辛庆忌传》:“奸~不得萌动而破灭。”";

庋
guǐ
①<动>放置;搁起来。《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藏焉。”
②<名>放置器物的架子。洪迈《夷坚志·蔡河秀才》:“见床内小板~上,乌纱帽存。”";

诡
guǐ
①<动>要求;责成。《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效力,恐未效而死。”
②<形>欺诈;狡诈。《屈原列传》:“而设~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③<形>奇怪;异常。《新唐书·吐蕃传》:“上宝器数百具,制治~殊。”
④<动>违背;不符。《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不祥莫大焉。”
⑤<动>隐蔽。《<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踪迹。”";

姽
guǐ姽婳,形容女人娴静美好。";

鬼
guǐ
①<名>迷信者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称之为鬼。《国殇》:“魂魄毅兮为~雄。”
②<名>迷信传说中万物的精灵;神灵。《陈涉世家》:“然足下卜之~乎?”《石钟山记》:“如猛兽奇~,森然欲搏人。”
③<形>隐秘不测。《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也~。”
④<形>机智;狡黠。《南史·茹法珍传》:“左右刀敕之徒,悉号为~。”
⑤<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鬼才】才气怪谲。【鬼雨】凄惨的阴雨。";

晷
guǐ
①<名>日影。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
②<名>时光;时间。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寸~唯宝,岂无玙璠。”
③<名>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晋书·鲁胜传》:“冬至之后,立~测影。”
④<名>通“轨”。《汉书·叙传》:“应天顺民,五星同~。”";

簋
guǐ<名>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韩非子·十过》:“饭于土~,饮于土铏。”";

刿
guì<动>刺伤;划伤。《老子》:“廉而不~。”";

贵
guì
①<形>价格高。《史记·货殖列传》:“故物贱之征~,~之征贱。”
②<形>地位高;显贵。《师说》:“是故无~无贱,无长无少。”
③<名>地位高的人。《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侍权~,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形>重要;可贵。《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
⑤<动>重视;崇高。《察今》:“有道之士,~以近知远。”
⑥敬词。《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门。”";

跪
guì
①<动>两膝着地,伸直腰和大腿。《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请秦王。”
②<名>脚。又指蟹的腿。《劝学》:“蟹六~而二螯。”";

衮
gǔn
①<名>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礼服。《后汉书·张衡传》:“服~而朝。”
②<形>连续不断。杜甫《醉时歌》:“诸公~~登台省。”【衮冕】⒈古代帝王或公侯的礼服或礼帽。⒉指入朝为官。【衮阙】比喻帝王失德。【衮职】天子或三公之职。";

郭
guō
①<名>外城(在城门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②<名>泛指城墙或城。《江南春绝句》:“水村山~酒旗风。”《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
③<名>物体的四周。《汉书·食货志》:“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肉:指钱边。好:指钱孔。)";

聒
guō<形>声音嘈杂、喧扰。《答司马谏议书》:“虽欲强~,终必不蒙见察。”【聒聒】⒈吵吵嚷嚷多话的样子。⒉象声词,形容声音嘈杂。【聒噪】⒈吵闹;语言烦絮。⒉谦辞。打扰;对不起。";

国
guó
①<名>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
②<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
③<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
④<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

帼
guó<名>古代妇女的发饰。《后汉书·乌桓传》:“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

馘
guó<名>战争中割取的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献~万计。”
xù<名>面孔。《庄子·列御寇》:“槁项黄~。”";

果
guǒ
①<名>果实;果子。又写作“菓”。《训俭示康》:“~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②<名>结局;结果。柳宗元《东海若》:“无国无~。”
③<动>成为现实;实现。《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未~,寻病终。”
④<形>充实;饱。《庄子·逍遥游》:“三飡而反,腹犹~然。”
⑤<副>果真;果然。《祭十二郎文》:“吾去汴州,汝不~来。”
⑥<连>如果。《中山狼传》:“~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⑦<副>终于;终究。《左传·城濮之战》:“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得晋国。”
⑧<副>究竟;到底。《教战守策》:“夫当今生民之患~安在哉?”";

过
guò
①<动>走过;经过。《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周北门。”
②<动>时间过去。《采草药》:“花~而采,则根色黯恶。”
③<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
④<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⑤<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名>过失。《殽之战》:“孤之~也,大夫何罪。”
⑦<动>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⑧<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之。”【过从】⒈互相往来。⒉应付;周旋。【过存】问候。";

咍
hāi
①<动>笑;嗤笑。屈原《九章·惜诵》:“又众兆之所~。”
②<动>喜悦;欢笑。黄宗羲《柳敬亭传》:“子之说,能使人欢~嗢噱矣。”";

孩
hái
①<动>同“咳”,小儿笑。《老子》:“如婴儿之未~。”【引】幼小。《国语·吴语》:“而近~童焉比谋”
②<名>小孩(后起意义)。杜甫《山寺》:“自哂同婴~。”【又】当作婴儿看待。
③<名>姓。《辽史》里有《孩里传》";

骸
hái
①<名>胫骨;小腿骨。《素问·骨空论》:“膝解为~关,侠膝之骨为连~,~下为辅。”【又】骨;人骨。《教战守策》:“其筯~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
②<名>形体;身体。《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之外。”《梅花岭记》:“即如忠烈遗~,不可问矣。”";

海
hǎi
①<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②<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③<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客】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醢
hǎi
①<名>肉酱。司马光《训剑示康》:“果止于梨、栗、杮之类,肴止于脯、~、菜羹。”
②<名>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

亥
hài
①<名>地支的第十二位。《察传》:“晋师己~涉河也。”
②<名>亥时,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21点至23点。《景阳冈武松打虎》:“其余寅、卯、申、戌、~六个时辰,不许过冈。”";

骇
hài
①<动>马受惊。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鼓而惊之。”
②<形>吃惊;惊慌;害怕。《滕王阁序》:“川泽纡其~属。”《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立愕呼。”
③<动>骚乱;惊扰。《捕蛇者说》:“哗然而~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害
hài
①<动>伤害;危害。《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公也。”
②<动>杀害。《中山狼传》:“先生曰∶‘不~狼乎?’”
③<名>祸害;害处。《毛遂自荐》:“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原君》:“不以一己之~为~,而使天下释其~。”
④<名>妨害;妨碍。《柳毅传》:“无惧,固无~。”
⑤<动>妒忌。《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
hé
①<名>什么;哪些。《诗经·周南·葛覃》:“~浣~否?归宁父母。”
②<动>通“遏”,阻止。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谁敢~吾意者。”
③<代>何不。《孟子·梁惠王上》:“时日~丧?予与汝偕亡。”";

酣
hān
①<形>酒喝得畅快。《信陵君窃符求赵》:“酒~,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②<形浓;盛>。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荷花落日红~。”
③<形>激烈。《淮南子·览冥》:“鲁阳公与韩构难,战~,日暮。”
④<副>心情地;尽兴地。《狱中杂记》:“将出,日与其置酒~歌达曙。”
⑤<动>沉湎;沉溺。《苦斋记》:“夫差以~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酣放】⒈纵酒狂放。⒉行文纵恣放逸。【酣豢】饮酒娱乐。指生活富豪。陆游《送岩电道人入蜀序》:“王衍一生~富贵。”";

含
hán
①<动>衔在口里。《孔雀东南飞》:“口如~朱丹。”【又】衔在眼里。《孔雀东南飞》:“阿女~泪答。”
②<动>包含;包容。杜甫《绝句》:“窗~西岭千秋雪。”《图画》:“而于面之中仍~有体之感觉者,为图画。”【含贝】比喻牙齿洁白。贝,白色的海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毫】以口润笔。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含咀】品味,多指对书史学艺的欣赏体会。《梁书·王筠传》:“昔年幼壮,颇爱斯文,~之间,倏焉疲暮。”【含气】⒈有生命的东西。⒉含藏元气。";

函
hán
①<动>包含;容纳。张衡《南都赋》:“巨蟒~珠。”
②<名>信封;信件。送信的人叫“函使”。《祭妹文》:“~使报信迟早云尔。”
③<名>匣子。《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又】用匣子装。《伶官传序》:“~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④<名>指函谷关。《过秦论》:“秦孝公据殽~之固,拥雍州之地。”";

涵
hán
①<动>潜入水中。左思《吴都赋》:“~泳乎其中。”
②<动>包含,包容。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孙仲固帅兴元》:“正江~秋影雁初飞。”";

寒
hán
①<形>凉,冷。《论语》:“岁~,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形>贫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士俱欢颜。”
③<形>害怕。《战国策·秦策四》:“梁氏~心。”【寒士】⒈魏晋南北朝时讲究门第,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称寒士。⒉泛指处境贫苦的读书人。";

罕
hǎn
①<名>一种捕鸟的网。宋玉《高唐赋》:“弓弩不发,罘~不倾。”
②<名>古代一种旗帜。《史记·周本纪》:“百夫荷~旗以先驱。”
③<形>少。《论语·子罕》:“子~言利与命与仁。”《林黛玉进贾府》:“想来那玉是一件~物,岂能人人有的。”";

汉
hàn
①<名>汉水。《公输》:“江、~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②<名>天河;银河。《观沧海》:“星~灿烂,若出其里。”
③<名>男子。《北齐书·魏兰根传》:“苦用此~何为?”
④<名>朝代名。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刘邦建立的汉朝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刘秀建立的汉朝称后汉或东汉。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刘知远建立的汉朝称后汉,为五代之一。【汉家】指汉朝。【汉仗】指体貌雄伟。";

汗
hàn
①<名>汗水。李绅《悯家》:“锄禾日当午,~滴禾下土。”
②<动>出汗。【又】名使动。使……出汗。《黄生借书》:“~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hán<名>“可汗”的简称。古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如柔然、突厥诸族称国主为可汗,简称为“汗”。";

悍
hàn
①<形>勇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素~勇而轻齐。”
②<形>强劲。《淮南子·兵略》:“故水激则~,矢激则远。”
③<形>凶狠。《捕蛇者说》:“~吏之来吾乡。”";

捍
hàn
①<动>抵御。《史记·楚世家》:“吴三公子奔楚,楚封之以~吴。”【又】保卫。《汉书·刑法志》:“若手足之~头目”
②<名>射箭手的一种皮质护袖。《礼记·内则》:“右佩玦~。”
③<形>通“悍”,勇猛;强悍。《史记·货殖列传》:“而民雕~少虑。”";

菡
hàn<名>菡萏,荷花的别称。《芙蕖》:“迨至~萏成花,娇姿欲滴。”";

睅
hàn<动>(眼睛)瞪大突出。《左传·宣公二年》:“~其目,皤其腹。”";

颔
hàn
①<名>下巴。白居易《东南行》:“相逢应不识,满~白髭须。”
②<动>点头。表示赞许。《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

憾
hàn
①<名>恨;怨恨。《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
②<名>不满意;遗憾。《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无~。”";

撼
hàn
①<动>摇动。《宋史·岳飞传》:“~山易,~岳家军难。”【引】用语言打动人。《宋史·徐勣传》:“微言~之。”";

翰
hàn
①<名>赤羽的山鸡,也叫锦鸡。《逸周书·王会》:“文~者若皋鸡。”【又】鸟的羽毛。左思《吴都赋》:“理翮振~,容与自翫”
②<名>毛笔,古代用羽毛制笔,故称笔为翰。刘桢《公宴诗》:“投~长叹息。”
③<名>文章。萧统《文选序》:“义归乎~藻。”【又】指书信。宋之问《答田征君》:“忽枉岩中~。”
④<名>白马。《礼记·檀弓》:“殷人尚白……戎事乘~。”【翰林】⒈文翰之林,指人文学士聚集的场所,即文苑。《汉书·扬雄传下》:“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以为主人。”⒉鸟雀棲栖之林。潘岳《悼亡》:“如彼~鸟,双栖一朝只。”⒊唐朝创立的官名。为皇帝的文学侍从之官。【翰长】对翰林前辈的敬称。";

瀚
hàn见“瀚海”、“瀚瀚”。【瀚海】两汉六朝指北方的一个湖泊。其地众说不一,一说即今贝加尔湖。唐代泛指从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直到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瀚瀚】广大的样子。《淮南子·俶真》:“浩浩~,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

迒
háng<名>野兽或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说文解字》:“见鸟兽蹄~之迹。”张衡《东京赋》:“轨尘掩~。”【引】小路。张衡《西京赋》:“结罝百里,~杜蹊塞。”";

颃
háng<动>鸟从高处向下飞。《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之。”
kāng<名>同“亢”,咽喉。";

沆
hàng见“沆漭”、“沆瀣”。【沆漭】广阔无边的样子。柳宗元《行路难》:“披霄决汉出~。”【沆瀣】夜间的水气。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兮餐朝露。”";

蒿
hāo
①<名>草名,艾类。有青蒿、牡蒿、白蒿、茵陈蒿等。《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
②<动>消耗、损耗。《国语·楚语上》:“使民~焉忘其安乐。”
③<形>气蒸的样子。【蒿里】墓地。李贺《绿章封事》:“休今恨骨填~。”【蒿目】举目远眺。";

毫
háo
①<名>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之末。”
②<名>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
③<名>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命楮,恣意著述。”
④<量>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

豪
háo
①<名>豪猪脊背上长而尖硬的毛。
②<名>杰出的人才;豪杰。《赤壁之战》:“江表英~咸归附之。”
③<形>豪放;豪壮。《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之游,徒~举耳,不求士也。”
④<形>有势力。《西门豹治邺》:“三老、官属、~长者、里父老皆会。”
⑤<形>强悍;强暴。《教战守策》:“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而多怨。”【又】<名>强横的人;暴徒。《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岂可近也。”
⑥<形>阔绰;豪华。《梁书·贺琛传》:“相竞夸~,积累如山岳,列肴同绮绣。”";

好
hǎo
①<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女,自名为罗敷。”
②<形>好;善、佳。与“坏”、“恶”相对。《春夜喜雨》:“~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风景。”【又】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会于西河外渑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日密。”
③<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方长叹,欢余却浅颦。”
④<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还家。”
⑤<副>很。《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不晓事。”
⑥<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的了。”
hào
①<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②<名>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三寸以为度。”";

号
háo
①<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高地迥,~呼靡及。”【又】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
②<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不能自禁。”
hào
①<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令。”
②<动>号称;称作。《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为‘军机四卿’。”【又】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为张楚。”【又】别号。《醉翁亭记》:“故自~曰醉翁也。”
③<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浩
hào
①<形>水面广阔盛大。常叠用。《岳阳楼记》:“~~汤汤,横无际涯。”
②<形>气势大;气魄大。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歌弥激烈。”《答李翊书》:“然后~乎其沛然矣。”
③<形>众多。《礼记·王制》:“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
④<形>正大刚直。《梅花岭记》:“忠毅者圣贤家法,其气~然,常留天地之间。”";

耗
hào
①<动>减损;消耗。《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钝眊。”
②<名>消息;音信。《柳毅传》:“长天苍苍,信~莫通。”
③<名>老鼠。《陈州粜米》:“都是些吃仓廒的鼠~。”";

皓
hào
①<形>白。《登泰山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
②<名>喻指老翁。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他年来访南山~。”
③<形>明;明亮。《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月千里。”";

呵
hē
①<动>大声责备。《史记·李将军列传》:“霸陵尉醉,~止广。”《五人墓碑记》:“厉声以~。”
②<动>哈气使暧。苏轼《四时词》:“起来~手画双鸦。”
③<名>笑声。范成大《春日览镜有感》:“不满一笑~。”";

禾
hé
①<名>谷子;粟(小米)。后来泛指稻。《甘藷疏序》:“岁戊申,江以南大水,无麦~。”
②<名>泛指谷类;庄稼。《伐檀》:“不稼不穑,胡取~三百囷兮?”《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生陇亩无东西。”";

合
hé
①<动>闭;合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葬。”
②<动>聚集;会合。《汉书·晁错传》:“~以小攻大。”《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
③<动>配合;匹配。《诗经·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孔雀东南飞》:“岂~令郎君。”
④<动>符合;适合。《庖丁解牛》:“~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⑤<动>交配;性交。《论衡》:“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与相~者,异类故也。”
⑥<动>接战;交锋。《左传·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贯余手及时。”【又】两军交锋一次称一合。《失街亭》:“引军杀来,下遇张郃;战有数十余~。”
⑦<形>全;满。《灌园叟晚逢仙女》:“~家大小哭哭啼啼。”
⑧<动>对;核对。《冯谖客孟尝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券。”《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即~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⑨<副>该;应当。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为时而著。”
⑩<介>与;同。文康《儿女英雄传》:“有话~你说。”
⑾<名>通“盒”。王建《宫词》:“黄金~里盛红雪。”《杨修之死》:“一~酥。”";

何
hé
①<代>⒈什么。《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以自托于赵。”⒉哪里。《齐桓晋文之事》:“~由知吾可也。”《赤壁之战》:“豫州今欲~至?”⒊为什么。《过秦论》:“为天下笑者,~也?”⒋怎么。《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能及君也?”⒌哪;哪个。《诗经·隰桑》:“中心藏之,~日忘之”《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古之法?”
②<副>多么。《汉书·东方朔传》:“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无礼也。”
hē<动>通“呵”,呵问。《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hè<动>通“荷”,扛,背。《诗经·曹风·候人》:“彼候人兮,~戈~祋。”";

劾
hé
①<动>揭发罪行。《谭嗣同》:“荣遣其~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②<名>揭发罪行的文状。《后汉书·范滂传》:“知意不行,因投~去。”";

和
hé
①<形>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五声,以通八风。”【又】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无寡,安无倾。”
②<动>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
③<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畅。”
④<形>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
⑤<介>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根煮。”
⑥<介>与;跟。《陈州粜米》:“~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⑦<连>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月。”
hè
①<动>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之。”
②<动>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
huò<动>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

河
hé
①<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内凶,则移其民于~东。”【又】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
②<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曷
hé
①<代>什么。《五人墓碑记》:“蹈死不顾,亦~故哉。”
②<代>怎么;为什么。《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
③<代>通“盍”,何不,为什么不。《诗经·有杕之杜》:“中心好之,~饮食之。”
④<副>岂;难道。《荀子·强国》:“~若是而可以持国乎?”";

阂
hé
①<动>阻碍;阻隔。《后汉书·隗嚣传》:“又多设支~,帝知其终不为用。”【引】界限。陆机《文赋》:“恢万里而无~。”
gāi<名>通“陔”,台阶的层次。《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

核
hé
①<名>果核;果实中心的坚硬部分。《核舟记》:“盖简~桃修狭者为之。”
②<名>有核的果实。泛指果品。《赤壁赋》:“肴~既尽,杯盘狼藉。”
③<形>真实;实在。《汉书·司马迁传》:“其文直,其事~。”
④<动>核实;验证。《张衡传》:“有遂乃研~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盍
hé
①<兼>何不;为什么不。《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则~反其本矣?”
②<代>怎么;为什么。《管子·戒》:“~不从乎?君将有行。”";

荷
hé
①<名>荷花;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花别样红。”
hè
①<动>背,扛,挑。《愚公移山》:“遂率孙子~担者三夫。”《归田园居》:“戴月~锄归。”
②<动>担任;担负。张衡《东京赋》:“~天下之重任。”
③<动>承受恩惠。多用于书信中表示谢意。《西游记》:“至期千乞仙从过临一叙,是~。”【荷校】以枷加颈。校,枷。";

涸
hé<形>水干。《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泽之蛇乎?”柳宗《吏商》:“~海以为盐。”";

龁
hé<动>咬。《柳毅传》:“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甚异。”《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颈。”";

貉
hé<名>一种野兽。《列子·汤问》:“~逾汶则死矣。”
mò我国古代东北部一个民族。《荀子·劝学》:“干越夷~之子,生而同声,第而异俗。”";

阖
hé
①<名>门扇;门板。《礼记·月令》:“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扇。”【又】门。《荀子·儒效》:“故外~不闭。”
②<动>通“合”,符合。《战国策·秦策》:“意者,臣愚而不~于王耶?”
③<动>关闭。《项脊轩志》:“以手~门。”
④<形>总;全。《汉书·武帝纪》:“今或至~郡而不荐一人。”
⑤<代>通“盍”,何,何不。《管子·小称》:“~不起为寡人寿乎?”";

鹖
hé<名>一种善斗的鸟。《山海经·中山经》:“辉诸之山,……其鸟多~。”【鹖鴠】一种报晓的鸟。《盐铁论·利议》:“~夜鸣,无益于明。”";

翮
hé<名>羽毛中间的硬管。柳宗元《跂乌词》:“左右六~利如刀。”泛指鸟的翅膀。曹植《送应氏》:“愿为比翼鸟,施~起高翔。”";

覈
hé
①<动>核实。张衡《东京赋》:“研~是非。”【引】考核。仲长统《昌言·损益》:“~才藝以叙官宜。”
②<名>同“籺”、“麧”。麦糠中的粗屑。《史记·陈丞相世家》:“亦食糠~耳。”";

褐
hè
①<名>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怀其璧。”
②<名>墨黄色。白居易《三适赠道友》:“~绫袍厚暖。”";

赫
hè
①<名>火红色。《诗经·邶风·简兮》:“~如渥赭。”
②<形>显著;显赫。《荀子·天论》:“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
③<形>发怒的样子。《晋书·挚虞传》:“皇震其威,~如雷霆。”";

壑
hè<名>深沟;深谷。《赤壁赋》:“舞幽~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又】山沟;山谷。陶潜《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亦崎岖而经丘。”";

黑
hēi
①<名>黑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质而白章。”
②<形>昏暗;黑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

痕
hén<名>伤疤。《胡笳十八拍》:“沙场白骨兮;刀~箭瘢。”【又】痕迹;事物的迹印。《陋室铭》:“苔~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痕废】以事涉嫌嶷而罢免。《新唐书·程异传》:“异起~,能厉己竭节,悉矫革征利旧弊。”";

恨
hèn
①<形>不满意;遗憾。《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也。”
②<名>怨恨;仇恨。《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秋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仇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仇恨意思。";

亨
hēng<形>通,顺利。《周易·坤卦》:“品物咸~。”许浑《送人之任邛州》:“~衢自有横飞势。”
xiǎng<名>通“享”,飨宴。《周易·大有》:“公用~于天子。”
pēng<动>通“烹”,煮。《诗经·豳风·七月》:“~葵及菽。”";

恒
héng
①<形>永久不变;固定。《齐桓晋文之事》:“无~产而有~心者,惟士为能。”
②<副>经常;常常;总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过,然后能改。”《聊斋志异·山市》:“数年~不一见。”
③<形>平常;一般。《童区寄传》:“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
br>【恒产】指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也指代代相传的财产。【恒医】普通医生。";

横
héng
①<形>与“纵”“竖”相对。《阿房宫赋》:“直栏~槛。”【又】<动>横着;成横状。《送友人》:“青山~北郭,白水绕东城。”《阿房宫赋》:“烟斜雾~,焚椒兰也。”
②<形>广远;宽阔。《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无际涯。”
③<动>交错。吴均《与朱元思书》:“~柯上蔽,在昼犹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碧血~飞。”
heng4
①<形>蛮横;残暴。《史记·吴王 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又】祸害。《周处》:“义光人谓为三~。”
②<形>出乎意料。《三国志·吴主五子传》:“~遇飞祸。”";

衡
héng
①<名>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车辕上的横木。《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于~也。”【又】泛指横木。《归去来兮辞》:“乃瞻~宇,载欣载奔。”
②<名>秤杆;秤。《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又】称量;比较。如“衡量”、“权衡”。
③<动>匹敌;对抗。《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不如早与之绝。”
④<形>通“横”。贾谊《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徒而~击。”《过秦论》:“外连~而斗诸侯。”【衡人】以连衡计策从事游说的人,即战国时张仪之流。【衡宇】⒈指简陋的房屋。⒉宫室庙宇的通称。";

訇
hōng<象声词>用于形容很大的声音。《梦游天姥吟留别》:“油天石扉,~然中开。”";

薨
hōng<动>周代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后泛用于称有封爵的高官去世。《信陵君窃符救赵》:“昭王~,安嫠王即位。”《祭十二郎文》:“明年,丞相~。”";

弘
hóng
①<形>大。《问说》:“非苟为谦,诚取善之~也。”
②<动>扩大;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毅。";

红
hóng
①<名>本为粉红色、浅红色;后泛指红色。《孔雀东南飞》:“~罗复斗帐。”
②<名>红花,花。《春夜喜雨》:“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
gōng<名>通“工”,指妇女从事的手工劳作。";

宏
hóng
①<形>巨大。《周礼·考工记·梓人》:“其声大而~。”
②<形>广大;宏大。柳宗元《柳浑年七十四状》:“度量~大。”【又】<形使动>使……光大;扩大。《谏太宗十思疏》:“总此十思,~兹九德。”";

纮
hóng
①<名>系于颈下的帽带。《左传·桓公二年》:“衡、紞、~、綖,昭其度也。”
②<名>编磐成组的绳子。《仪礼·大射》:“鼗倚于颂磬西~。”
③<名>罗网。扬雄《羽猎赋》:“遥噱乎~中。”
④<动>维系。《淮南子·原道训》:“~宇宙而章三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遍览八~而观四荒兮。”
⑤<形>通“宏”,广大。《淮南子·精神训》:“天地之道,至~以大。”";

洪
hóng
①<名>大水。屈原《天问》:“~泉极深,何以寘之。”
②<形>大。《观沧海》:“秋风萧瑟,~波涌起。”《石钟山记》:“水石相搏,声如~钟。”【洪笔】大手笔,比喻擅长写文章。【洪化】宏大的教化。【洪烈】盛大的功业。";

鸿
hóng
①<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毛。”
②<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稀鳞绝,悲怆不胜。”
③通“洪”。⒈<形>大。《陋室铭》:“谈笑有~儒,往来无白丁。”⒉<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⒊<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儒】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⒈虚空混沌的样子。⒉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讧
hòng<动>争吵;混乱。《诗经·大雅·召旻》:“蟊贼内~。”《新唐书·郭子仪传》:“外阻内~。”";

侯
hóu
①<名>箭靶。《诗经·猗嗟》:“终日射~,不出正亏。”
②<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为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屈原列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又】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陈涉世家》:“王~将相宁有种乎?”《鸿门宴》:“素善留~张良。”
③<副>同“何”。《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不迈哉?【侯服】古称离王城一千里以外的方圆五百里的地区。【侯畿】古代以王城为中心,把周围五千里的地区划为九畿。王城附近的区域叫侯畿。";

糇
hóu<名>干粮。《诗经·小雅·无羊》:“或负其~。”《左传·宣公十一年》:“具~粮,度有司。”";

后
hòu
①<名>君主;帝王。《殽之战》:“其南陵,夏~皋之墓也。”
②<名>君王的正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太~盛气而揖之。”
③<名>后面;后边。《孔雀东南飞》:“新妇车在~。”
④<形>次序或时间在后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先。”【又】<动>走在后面。《荷蓧丈人》:“子路从而~。”【又】<介>在……之后。《岳阳楼记》:“~天下之乐而乐。”【又】<形意动>以……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⑤<名>后代子孙。《训俭示康》:“孟僖子知其~必有达人。”《记王忠肃公翱事》:“求太监~,得二从子。”【后土】⒈古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⒉上后田官名。";

厚
hòu
①<形>与“薄”相对。《孔雀东南飞》:“磐石方且~。”
②<形>丰厚;多;重。《荆轲刺秦王》:“~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③<形>深广;深厚;交情深厚。《五蠹》:“上德不~而行武,非道也。”《苏武》:“单于闻陵与子卿素~,故使陵来说。”
④<形>优厚。《信陵君窃符救赵》:“然公子遇臣~。”【又】看重;厚爱。《报刘一丈书》:“即所交识,亦畏相公~之矣。”《察变》:“若是物特为天之所~而择焉以存也者。”【又】满意。《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行,何意致不~。”
⑤<形>厚道;忠厚。《过秦论》:“宽~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⑥<形>醇厚。《韩非子·扬权》:“~酒肥肉。”";

候
hòu
①<名>五天为一候。《素问·藏象论》:“五日谓之~,三~谓之气,六气谓之时。”
②<名>征候;征兆。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洛阳盛衰,天下治乱之~也。”
③<动>守望。《赤壁之战》:“日遣逻吏于水次~望权军。”【又】哨所。《史记·律书》:“愿且坚边设~。”【又】窥伺;侦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亦已使人~伺。”
④<动>观测;测验。《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风地动仪。”
⑤<动>拜访;问候。《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弟,~太公、太母起居。”
⑥<动>等候。《采草药》:“即~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候道】古代边郡侦察敌情筑的路。【候楼】瞭望所。";

堠
hòu
①<名>瞭望敌情的土堡,哨所。陈子昂《感遇》:“亭~可摧兀。”
②<名>记里程的土堆。柳宗元《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岸傍古~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乎
hū
①<介>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舟中。”《师说》:“生~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沂,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庖丁解牛》:“~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捕蛇者说》:“吾尝疑~是。”
②<助>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鸿门宴》:“壮士,能复饮~?”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有种~?”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出无车。”⒌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兴。”《始得西山宴游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始。”
③<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庖丁解牛》:“恢恢~其于游刃有余矣。”《赤壁赋》:“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为五人也。”";

呼
hū
①<动>吐气。《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嘘毒疠。”
②<动>呼叫;呼喊。《劝学》:“顺风而~,声非加疾也。”【又】召唤;呼唤。《鸿门宴》:“欲~张良与俱去。”《屈原列传》:“疾痛惨怛,未尝不~父母也。”
③<动>称呼。《大铁椎传》:“人以其雄健,~宋将军云。”
④<助>用于感叹,经常“呜呼”连用。《伶官传序》:“呜~!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⑤<象声词>《口技》:“火爆声,~~风声,百千齐作。”";

忽
hū
①<形>不经心;不重视。《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也。”
②<形>快捷;迅速。《涉江》:“怀信侘傺,~乎吾将行兮。”
③<副>忽然;突然。《桃花源记》:“~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琵琶行》:“~闻水上琵琶声。”
④<形>广远;渺茫无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兮路超远。”
⑤<量>长度单位。十微为一忽,十忽为一丝。《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惚
hū〔恍~〕见“恍”。";

弧
hú
①<名>木弓。《左传·僖公十五年》:“寇张之~。”《周易·系辞下》:“弦木为~。”
②<形>弯曲。《周礼·考工记·辀人》:“凡揉辀欲其孙而无~深。”
③<动>歪曲。《楚辞·七谏·谬谏》:“正法~而不公。”";

狐
hú<名>狐狸。《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

胡
hú
①<名>兽类颔下的垂肉。《中山狼传》:“前虞跋~。”
②<形>长寿。常“胡考”“胡耇”连用。《诗经·丝衣》:“~考之休。”
③<代>什么。《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万之众,国~以馈之。”
④<代>为什么;怎么。《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不归?”《察今》:“上~不法先王之法。”
⑤<名>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过秦论》:“~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又】泛指外国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神号曰佛。”【胡卢】笑的样子。";

斛
hú
①<名>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岁谷一~五十万钱。”";

縠
hú<名>绉纱一类的丝织品。《西门豹治邺》:“洗沐之,为治新缯绮~衣。”《柳毅传》:“明珰满身,绡~参差。”【縠纹】绉纹,比喻水的波纹。";

觳
hú
①<名>一种量器。也是容单位。一说一斗二升为一觳。《考工记·陶人》:“鬲实五~。”
què通“确”,瘠薄,贫瘠。《管子·地员》:“刚而不~。”
jué通“角”,较量。《韩非子·用人》:“强弱不~力,冰碳不合。”【觳觫】恐惧的样子。【觳抵】同“角抵”。角力;摔跤。";

虎
hǔ
①<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并皆暴犯百姓。”
②<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浒
hǔ<名>水边。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追而送之江之~。”又如“~水浒传”。";

互
hù
①<动>交错;交替。《六国论》:“六国~丧,率赂秦耶?”《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
②<副>互相。《岳阳楼记》:“渔歌~答,此乐何极。”
③<名>通“枑”,挂肉的架子。《周礼·地官》:“凡祭祀共其牛牲之~。”";

户
hù
①<名>单扇的门,泛指门。《五人墓碑记》:“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牖之下。”
②<名>住户;人家。《治平篇》:“而~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③<名>酒量。白居易《久不见韩侍郎》:“~大嫌甜酒。”
④<动>阻止。《左传·宣公十二年》:“屈荡~之。”【户限】门槛。【户尉】门神。【门牖】⒈门窗。⒉家里。⒊引申为学术上的各种流派。";

护
hù
①<动>保卫;保护。《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高祖。”【又】爱护。《汉书·张良传》:“烦公幸卒调~太子。”
②<动>统辖;统率。《史记·陈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军。”";

怙
hù<动>依;凭借。《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无母何恃。”柳宗元《封建论》:“~势作威。”";

祜
hù<名>福。《诗经·周颂·载见》:“永言保之,思皇多~。”何晏《景福殿赋》:“其~伊何。?”";

笏
hù<名>朝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所拿的手板。可用以记事或指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至外廷,荐~言于卿士。”《项脊轩志》:“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扈
hù
①<动>止;制止。《左传·昭公十七年》:“~民无淫者也。”
②<动>披。屈原《离骚》:“~江离与辟芷兮。”
③<名>一种鸟。《诗经·小雅·小宛》:“交交桑~。”
④<名>皇帝出巡时的侍从、护卫人员。司马相如《上林赋》:“~从横行。”";

花
huā
①<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
②<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木成畦手自栽。”
③<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
④<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布,无舆马,出入徒行。”
⑤<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落进水底眠。”
⑥<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钱,不见效。”";

华
huā
①<名>花。《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焜黄~叶衰。”【又】<动>开花。《淮南子·时则》:“桃李始~”
②<形>花白。《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发。”
huá
①<形>华丽;华美。《毛遂自荐》:“歃血于~屋之下。”
②<名>精华;精美的东西。《滕王阁序》:“物~天宝。”
③<名>文才。刘勰《文心雕龙·程器》:“昔庾元规才~精英。”
④<形>豪华;浮华。《训俭示康》:“吾性不善~靡。”
⑤<名>光彩。《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下照也。”
⑥<形>显贵;显耀。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之谓也。”
⑦<名>汉族的古称。《左传·襄公十四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同。”
huà<名>华山。又叫太华山,五岳中的西岳。《过秦论》:“然后践~为城。”【华表】⒈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⒉古代立于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柱身往往刻有花纹。⒊房屋外部装饰。【华盖】⒈帝王、贵官的伞盖。⒉帝王、贵官的车上也常有华盖,又为车的别称。⒊古星名。迷信认为,人的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

哗
huá<动>喧闹;吵嚷。《捕蛇者说》:“~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口技》:“满坐寂然,无敢~者。”";

滑
huá
①<形>光滑;滑溜。《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磴几不可登。”
②<形>流利;流畅。《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
③<名>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偃师。《殽之战》:“灭~而还。”
④<形>通“猾”。《史记·宁成传》:“~贼任威。”
gǔ
①<动>扰乱;乱。《国语·周语下》:“而~夫二川之神,使至于争明。”
②<动>搅浑,混浊。傅玄《重爵禄》:“不知所以致清而求其清,此犹~其源而望其流之洁也。”
③通“汩”,治。《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

猾
huá
①<动>乱;扰乱。《晋书·文帝纪》:“孙峻~夏。”
②<形>狡诈;狡猾。《促织》:“里胥~黠,假此科敛丁口。”";

化
huà
①<动>改变;变化。《察今》:“变法者因时而~。”《柳毅传》:“然而灵用不同,玄~各异。”
②<动>削除。《五蠹》:“钻燧取火,以~腥臊。”
③<名>造化;大自然的功能。《归去来兮辞》:“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④<名>教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
⑤<名>风俗;风气。《汉书·叙传》:“败俗伤~。”
⑥<动>募化;乞讨。李煦《回奏宋启富及散藤帽两事情形折》:“突有宋启富到门求吃~饭。”
⑦<动>死的委婉说法。陶渊明《自祭文》:“余今斯~,可以无恨。”【化蝶】睡梦。【化工】⒈自然的创造力。⒉自然形成的技巧。【化雨】教化人,像及时雨灌溉土地、润泽植物一样。【化人】会幻术的人或仙人。";

划
huá<动>拨水前进。《吕氏春秋·异宝》:“见一丈人~小船,方将渔。”
huà
①<动>割开;分开。柳宗元《惩咎赋》:“进路呀以~绝兮。”
②<动>谋划;筹划。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须存武威郡,为~长久利。”";

画
huà
①<动>描绘;绘画。《战国策·画蛇添足》:“请~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②<名>图画。《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
③<名>汉字的笔画。《核舟记》:“细若蚊足,勾~了了。”
④<动>划;划分。《左传·襄公四年》:“~为九州。”《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
⑤<动>谋划;筹画。《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方略。”【又】<名>计策。柳宗元《封建论》:“谋臣献~。”【画饼】比喻徒有虚名,无补于实用。【画一】整齐,明白。";

怀
huái
①<动>思念;怀念。《归去来兮辞》:“~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岳阳楼记》:“则有去国~乡,忧谗畏讥。”
②<名>心意;心情。《孔雀东南飞》:“感君区区~。”《扬州慢》:“予~怆然,感慨今昔。”【又】<名>胸怀;情绪。《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足以极视听之娱。”【又】<名>心。《孔雀东南飞》:“恐不任不我意,逆以煎我~。”
③<动>心中藏着。《赤壁之战》:“外托服从之名而内~犹豫之计。”
④<名>胸前。《项脊轩志》:“汝秭在吾~,呱呱而泣。”
⑤<动>抱着;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从者衣褐,~其璧。”
⑥<动>关怀;安抚。《五蠹》:“行仁义而~西戎,遂王天下。”【又】<动使动>使……服;使……归顺。《论积贮疏》:“~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⑦<动>亲附;归向。《叔向贺贫》:“诸侯亲之,戎狄~之,以正晋国。”";

踝
huái
①<名>踝骨及踝关节。《洛阳伽蓝记·城西》:“蹶倒伤~。”
②<名>脚跟。《礼记·深衣》:“负绳及~以应直。”";

坏
huài
①<动>倒塌;坍塌。《察今》:“军惊而~都舍。”
②<动>毁坏;损坏。《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
③<动>战败;溃败。《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

欢
huān
①<形>欢乐;喜悦。《琵琶行》:“醉不成~惨将别。”
②<名>友好;交好。《廉颇蔺相如列传》:“而绝秦赵之~。”
③<名>古时女子对恋人的称呼。刘禹锡《踏歌词》:“唱尽新词~不见。”";

嚾
huān嚾嚾,喧哗叫嚷。《荀子·非十二子》:“世俗之沟犹瞀儒,~然不知其所非也。”";

讙
huān
①<动>喧哗。《史记·陈丞相世家》:“乃拜为都尉,……诸将尽~。”
②通“欢”,喜悦;高兴。《过秦论》:“四海之内,皆~然各自安乐其处。”";

还
hái
①<动>返回;回来;回去。《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兮不复~。”《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又】交还;归还。《伶官传序》:“入于太庙,~矢先王。”【又】偿还。《哨遍·高祖还乡》:“~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②<动>通“环”,环绕;围绕。《荆轲刺秦王》:“秦王~柱而走。”
③<副>再;又。《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来就菊花。”
④<副>反而;却。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有晴。”
⑤<副>仍然;还是。《兵车行》:“归来头白~戍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酹江月。”
xuán
①<动>旋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走。”
②<形>轻快敏捷的样子。《诗经·还》:“子之~兮。”
③<形>迅速。《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至而立有效者也。”
hái
①<副>依然;仍然。杜甫《泛江》:“乱离~奏乐,飘泊且听歌。”
②<副>再;更。《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至,王业~起。”
③<副>还是。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月是一团~两团?”【还首】自归请罪。【还轸】乘车周迴。轸,车后横木。";

环
huán
①<名>圆而薄平、中间有孔的玉器。《小石潭记》:“隔徨竹,闻水声,如鸣佩~。”《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
②<名>圈形的物品。曹植《美女篇》:“皓腕约金~。”【又】环绕;围绕;包围。《柳毅传》:“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旋,入于宫中。”《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
③<形>周遍;全。《伤仲永》:“日扳仲永~谒于吧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顾国内,贼氛方炽。”【环堵】四周土墙。形容居室的简陋。【环佩】⒈古人系在身上的装饰玉器,后代多指女人佩带的玉器饰物,也作“环珮”。《王昭君》:“~空归月夜魂。”⒉指美女。";

桓
huán<名>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汉书·尹赏传》:“瘗寺门~东。”";

萑
huán<名>芦类植物。《汉书·晁错传》:“~苇竹箫。”
zhuī
①<名>草名。益母草,也叫茺蔚。
②<形>草多的样子。";

絙
gēng
①<名>粗索。《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昶诣江陵,两岸引竹~为桥,渡水击之。”
②<形>紧;急。《淮南子·缪称》:“治国臂若张瑟,大弦~则小弦绝矣。”
gèn(旧读gèng)通“亘”,通贯两头。班固《西都赋》:“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长乐。”";

寰
huán
①<名>靠近国都的地方。《谷梁传·隐公元年》:“~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
②<名>广大的地域。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道洽~中,威加海外。”";

缳
huán
①<名>绳圈;绞索。《五人墓碑记》:“待圣人之出而投~道路。”
②<名>系在旗上的结。扬雄《羽猎赋》:“青云为纷,虹蜺为~。”";

轘
huàn<名>用车马分裂人的肢体的酷刑。《释名·释丧制》:“车裂曰~,~散也,肢体分散也。”
huán轘辕,⒈山名。在今河南省。⒉险要的路。《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之险,……必尽知之。”";

鬟
huán
①<名>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也。”
②<名>婢女。梅尧臣《听文都知吹箫》:“欲买小~试教之,教坊供奉谁知者?”
③<形>喻山形。
④<动>通“环”环绕。";

缓
huǎn
①<形>宽;松。《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
②<副>慢;迟。李白《嘲鲁儒》:“~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奂
huàn<形>众多,盛大。《礼记·檀弓下》:“美哉~焉。”【奂奂】华丽,光辉焕发的样子。丘光庭《补新宫》:“~新宫。”【奂衍】多而满布的样子。";

宦
huàn
①<名>本为古代帝王贵族的仆隶。后世为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官员《廉颇蔺相如列传》:“为赵~者令缪贤舍人。”
②<动>做官。《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于台阁。”
③<名>官;官职。《陈情表》:“本图~达,不矜名节。”【宦学】学习做官和学习六艺。【宦官】⒈泛指官吏。⒉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官员,太监。";

唤
huàn
①<动>呼叫。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奈何。”
②<动>召;召之使来。《琵琶行》:“千呼万~始出来。”
③<动>啼叫。《乐府诗集·鸡鸣歌》:“汝南晨鸡登坛~。”
④<动>称为;叫做。《智取生辰纲》:“这个~做‘智取生辰纲’。”【唤铁】一种响铁器,敲击可以召唤鸟兽。";

浣
huàn
①<动>洗涤。《史记·扁鹊传》:“湔~肠胃,漱涤五藏。”
②<名>唐代规定官吏每十天休息沐浴一次叫浣。李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复此休~时,闲为畴昔言。”【又】每月上旬、中旬、下旬为上浣、中浣、下浣。";

涣
huàn
①<动>离散;散开。柳宗元《愚溪对》:“四海有水,散~而无力,不能负芥。”
②<形>水流盛大的样子。吕同老《丹泉》:“清音应空谷,潜波~寒塘。”
③<形>通“焕”,鲜明。
④<名>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坎下巽上。《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号】帝王的旨令,恩旨。【涣衍】声音缓慢。";

患
huàn
①<动>忧虑;担心。《季氏将伐颛臾》:“不~寡而~不均。”《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即~秦兵之来。”
②<名>忧患;灾祸。《殽之战》:“一日纵敌,数世之~也。”《鱼我所欲也》:“则是则可以避~而不为也。”
③<名>疾病。《魏书·裴骏传》:“~笃,世宗遣太医令驰驿就视,并赐御药。”【又】生病。《晋书·桓石虔传》:“时有~疟疾者。”
④<动>危害;妨害。《谋攻》:“故君之所以~于军者三。”
⑤<名>禁忌;忌讳。《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也。”【患惙】病重。【患毒】痛恨。";

焕
huàn
①<形>鲜明;光亮。班固《西京赋》:“~若列宿。”
②<动>通“涣”。散;离散。司马相如《大人赋》:“~然雾除,霍然云消。”
③<形>通“莞”,微笑。曹毗《对儒》:“主人~耳而笑,欣然而言。”【焕别】清楚分明。【焕炳】⒈明亮。⒉很有文采。【焕焕】⒈显赫。⒉光辉。";

豢
huàn
①<动>喂养;饲养。《礼记·乐记》:“夫~豕为酒,非以为祸也”【又】用谷物喂养的狗豬等牲畜或它们的肉。《货殖列传序》:“口欲穷刍~之味。”
②<动>以利引诱;收买。《左传·哀公十一年》:“唯子胥惧,曰:‘是~吴也夫!’”
③<动>安养;生活。《教战守策》:“其民安于太平之乐,~于游戏酒食之间。”";

擐
huàn<动>贯;穿。《左传·成公二年》:“~甲执兵,固即死也。”
xuān<动>通“揎”,捋起。徐夤《酒胡子》:“当歌谁~袖,应节渐轻躯。”";

荒
huāng
①<形>荒芜;荒凉。《归去来兮辞》:“三径就~,松菊犹存。”【又】〈名〉荒地。《归田园居》:“开~南野际”【又】〈名〉荒 远、偏僻的地方。《过秦论》:“并吞八~之心”
②<名>荒年;灾荒。《陈州粜米》:“兀的赈济饥~,你也该自省。”
③<动>荒废。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于嬉。”
④<形>放纵;逸乐。《资治通鉴·陶侃》:“岂可但逸游~醉?”【荒服】离都城二千五百里的地区,是五服中最远的地方,也指边远地区。";

皇
huáng
①<形>大。《诗经·皇矣》:“~矣上帝,临下有赫。”
②<形>对已故长辈的尊称。《离骚》:“~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③<名>君主;皇帝。《阿房宫赋》:“王子~孙,辞楼下殿。”
④<名>传说中的雌凤,后写作“凰”。《涉江》:“鸾鸟凤~,日以远兮。”
⑤<形>通“遑”。闲暇;闲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不~启处。”
⑥<副>通“况”,况且。《尚书大传·甫刑》:“君子之于人也,有其语也,无不听者;~于听狱乎?”【皇古】远古。【皇皇】⒈堂皇,盛大的样子。⒉光明的样子。⒊四通八达的样子。⒋通“惶惶”,心神不安的样子。⒌通“遑遑”,心神不安的样子。⒍匆忙的样子。【皇祇】⒈地神。⒉天地之神。【皇穹】指天。";

凰
huáng<名>传说中的雌凤。《孟子·公孙丑上》:“凤~之于飞鸟,……类也。”";

隍
huáng<名>没有水的护城壕。《列子·周穆王》:“藏诸~中。”";

黄
huáng
①<名>黄色。《桃花源记》:“~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又】〈名〉黄色的东西。《芋老人传》:“或绾~纡紫,或揽辔褰帷。”《促织》:“蟹白栗~,备极护爱。”【又】〈形〉枯黄。《诗经·氓》:“桑之落矣,其~而陨”
②<名>黄帝的简称。《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老。”
③<名>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④<形>比喻事情落空。《红楼梦》:“又怕闹~了宝蟾之事。”【黄榜】皇帝的文告。因用黄纸书写而名。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黄发】黄灵高寿的象征,因以指老人。【黄封】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封而名。也用以泛指美酒。【黄冠】道士的巾冠,因以为道士的别称。【黄泉】⒈地下水。⒉墓穴。迷信说法的阴间。";

惶
huáng
①<形>恐惧;惊慌。《荆轲刺秦王》:“卒~急不知所为。”《过零丁洋》:“~恐滩头说~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惶】⒈恐惧不安的样子。⒉匆遽的样子。";

遑
huáng
①<形>闲暇;空闲。《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夙夜兢兢,不~假寝。”
②<动>通“惶”,恐惧。
③<动>通“徨”,徘徊。谢庄《月赋》:“满堂变容,回~如失。”";

煌
huáng煌煌,明亮。《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明星~。”【又】鲜明。宋玉《高唐赋》:“~荧荧,夺人目精。”";

潢
huáng
①<名>积水池。《左传·隐公三年》:“~汙行潦之水。”
②<形>大水到来的样子。《荀子·富国》:“~然兼覆之。”
huǎng〈名〉通“滉”,指水深广。
huàng〈动〉染纸。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染~及治书法。”
guāng〈形〉威武。【潢汙】低洼积水处。【潢潢】⒈形容水深广。⒉形容威武。【潢漾】广阔无边。";

璜
huáng<名>半璧形的玉。王符《潜夫论·赞学》:“夏后之~,楚和之璧。”";

篁
huáng
①<名>竹田。《史记·乐毅列传》:“蓟丘之植,植于汶~。”
②<名>竹林。《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兮,终不见天。”
③<名>竹子。陆游《初夏幽居》:“微风解箨看新~。”【引】<名>竹制的管形乐器。韩愈《听颖师弹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徨竹】丛生的竹子。";

恍
huǎng
①<形>失意的样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
②<形>模糊不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于是处子若~有望而不来。”
③<副>突然。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尔而醒。”";

幌
huǎng
①<名>帷幔、窗帘。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双照泪痕干。”李贺《恼公》:“细管吟朝~,芳醪落夜枫。”
②<名>酒店的幌子。陆龟蒙《和袭美初冬偶作》:“小垆低~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
③<动>摇动;闪动。《西游记》:“耳朵中掣出宝贝,~一~,碗来粗细。”";

灰
huī
①<名>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飞烟灭。”【又】<名使动>使……变成灰。《后汉书·文苑传》:“~珍奇。”
②<名>尘土。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腾蛇乘雾,终为土~。”
③<名>指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色卑膝……”
④<形>意志消沉;沮丧。陆游《舟中偶书》:“白首自怜心未~。”【灰壤】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用以比喻地下、九泉。";

恢
huī
①<形>宽广;广大。《荀子·非十二子》:“~然如天地之苞万物。”
②<动>发扬;扩大。《出师表》:“~弘志士之气。”
③<动>收复;恢复。顾炎武《东明见闻录》:“就西粤~中原,则一隅甚大。”
④<形>通“诙”,说话有趣,引人发笑。王充《论衡·本性》:“~谐剧谈,甘如饴蜜。”【恢恢】⒈宽阔广大的样子。⒉很宽绰的样子。【恢奇】⒈壮伟特出。⒉指语言恣肆奇妙。⒊指治国奇策。";

挥
huī
①<动>摆动;舞动。《大铁椎传》:“客大呼~椎,贼应声落马。”
②<动>抛洒;甩落。《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奉匜沃盥,既而~之。”《战国策·齐策》:“举袂成幕,~汗成雨。”【挥斥】奔放。";

虺
huǐ<名>毒蛇。《天问》:“雄~九首。”
huī<名>雷声。《诗经·邶风·终风》:“~~其雷。”";

晖
huī
①<名>阳光。《岳阳楼记》:“朝~夕阴,气象万千。”
②<名>光辉。《周易·未济》:“君子之光,其~吉也。”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云润星~,风扬月至。”【晖素】月光。";

辉
huī<名>同“煇”。光;光彩;光辉。《后汉书·李膺传》:“虹霓扬~。”";

撝
huī
①<动>剖开;破开。《后汉书·马融传》:“~介鲜,散毛族。”
②<动>通“挥”。挥动;指挥。《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亲自手旌,左右~军,退舍七里。”
③<形>谦逊。王仲宝《褚渊碑文》:“功成弗有,固秉~挹。”";

麾
huī
①<名>指挥作战的军旗。《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旌~南指。”
②<动>通“挥”,指挥。《杨修之死》:“操方~军回战马超。”
③<动>通“挥”,挥动(旗帜或手臂)。《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而呼曰:‘君登矣!’”【麾盖】旗帜顶端。【麾节】旌旗与符节,代指将帅的指挥。";

徽
huī
①<名>三股线合成的绳索。《汉书·陈遵传》:“不得左右,牵于纆~。”【引】捆绑;束缚。扬雄《解嘲》:“~以纠墨,制以锧鈇。”【又】专指琴徽,系琴弦的绳子。陆机《文赋》:“犹弦么而~急。”
②<名>佩巾。张衡《思玄赋》:“扬杂错之袿~。”
③<名>标帜;符号。左思《魏都赋》:“~帜以变,器械以革。”
④<形>美好。鲍照《数诗》:“宾友仰~容。”王粲《公燕》:“管弦发~音。”【徽缠】绳索。也比喻各种束缚、牵累。【徽号】⒈旗帜的标志。又泛指一般的标志。⒉美好的称号。⒊绰号。";

隳
huī<动>毁坏;横行霸道。《过秦论》:“~名城,杀豪杰。”《失街亭》:“父亲何故自~志气耶?”【隳突】骚扰;冲撞。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乎南北。”";

回
huí
①<动>旋转;回旋。《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清倒影。”
②<动>运转;运行。《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车。”
③<动>掉转;改变方向。《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车叱牛牵向北。”
④<形>回环;曲折。《阿房宫赋》:“廊腰缦~,檐牙高啄。”
⑤<动>返回;回归。《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
⑥<动>回复;答复。《柳毅传》:“脱获~耗,虽死必谢。”
⑦<形>奸邪。《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
⑧<量>次。杜甫《漫兴》:“渐老逢春能几~?”【回风】旋风。【回肠】心中辗转,比喻离愁不解。【回天】⒈比喻权势大。⒉古代称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改变主意的叫回天。";

洄
huí
①<名>曲折的水道。《诗经·秦风·蒹葭》:“溯~从之,道阻且长。”
②<动>水回旋而流。《宋书·张兴世传》:“江有~洑,船下必来泊。”";

悔
huǐ
①<形>悔恨;后悔。《荆轲刺秦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又】<名>悔恨的事;过失。《郑伯克段于鄢》:“公语之故,且告之~。”《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
②<名>灾祸。张衡《思玄赋》:“占既吉而无~兮。”
③<名>《周易》卦的上体,外卦。《左传·僖公十五年》:“蛊之贞,风也;其~,山也。”";

燬
huǐ
①<名>烈火。《诗经·周南·汝坟》:“虽则如~,父母孔迩。”杜甫《种莴苣》:“枯旱于其中,炎方惨如~。”
②<动>燃烧。《晋书·温峤传》:“峤遂~犀角而照之。”";

卉
huì<名>草的总称。《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具腓。”";

会
huì
①<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于此。”
②<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宾客。”【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因。”
③<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庶几在此。”
④<名>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
⑤<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⑥<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⑦<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饮食时便吃药。”
⑧<副>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有时。”
⑨<副>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①<动>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②<名>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会圣】有超人本领。【会子】⒈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⒉约会的帖子。";

讳
huì
①<动>隐瞒。《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也。”
②<动>避忌;忌讳。《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强大。”
③<名>特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的一种礼节。韩愈《讳辨》:“汉~武帝,名‘彻’为‘通’。”
④<名>指应避忌的事物。东方朔《七谏》:“恐犯忌而干~。”
⑤<形>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三国志·先主备传》:“先主姓刘,~备,字玄德。”";

浍
kuài<名>田间大沟渠。《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沟~,行水潦,安水藏。”";

绘
huì
①<名>彩绣。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听之则丝簧。”
②<动>绘画。《聊斋志异·画皮》:“执采笔而~之。”";

荟
huì<形>草多的样子。郭璞《江赋》:“潜~葱茏。”";

诲
huì<动>教导;指教。《论语》:“学而不厌,~而不倦。”《史记·货殖列传序》:“其次利导之,其次教~之。”";

恚
huì<动>恼怒;恼恨。《东方朔传》:“舍人~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梅花岭记》:“承畴大~,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又】〈动使动〉使……恼怒;使……激怒。《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尉。”";

贿
huì
①<名>财物。《诗经·氓》:“以尔车来,以我~迁。”
②<动>赠人财物。《左传·宣公九年》:“王以为有礼,厚~之。”【又】贿赂;行贿;受贿。《记王忠肃公翱事》:“是非~得也。”《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不饬罢。”";

彗
huì
①<名>扫帚,也作“篲”。《汉书·高帝纪》:“太公拥~。”【又】扫。《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高锋~云。”
②<名>彗星,也称扫帚星。《左传·昭公十七年》:“~,所以除旧布新也。”《九歌·少司命》:“登九天兮抚~星。”";

晦
huì
①<名>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②<形>昏暗。《涉江》:“下幽~以多雨。”【又】隐晦;不显著。《柳毅传》:“唯恐道途显~,不相通达。”
③<动>隐藏。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昔遭衰世皆~迹。”【又】隐逸;不做官。《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途,显~之谓也。”
④<形>凋零。江淹《杂体记·王征君》:“寂历百草~。”";

秽
huì
①<形>荒芜。《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
②<名>邪恶的行为或人。《荀子·劝学》:“邪~在身,怨之所构。”《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
③<形>淫乱。《韩非子·亡徵》:“后妻淫乱,主母荡~。”
④<形>丑陋。《晋书·卫玠传》:“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囊】佛教称人的肉体。";

喙
huì
①<名>鸟、兽的嘴。《战国策·燕策》:“蚌合而拑其~。”
②<名>人嘴。《庄子·秋水》:“今吾无所所开吾~,敢问其方。”";

惠
huì
①<形>仁爱;仁慈。《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
②<名>恩惠;恩赐。《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
③<敬词>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无实在意义。《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④<形>柔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畅。”
⑤<形>通“慧”,聪明。《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送李愿归盘谷序》:“秀外而~中。”【惠风】⒈柔和的风。⒉比喻恩惠、仁爱。【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惠音】⒈和谐之音。⒉敬称友人的来信。";

缋
huì
①<名>成匹布帛的头尾,又称机头。可用来系物,也可做装饰品。《洛阳伽蓝记·城西》:“以五色~为绳。”
②<名>通“绘”,五彩的刺绣或图画。《周礼·考工记·画缋》:“画~之事,杂五色。”";

毁
huǐ
①<动>破坏;毁坏。《病梅馆记》:“~其盆,悉埋于地。”【又】特指哀痛时过度而伤害身体。《韩非子·内储说》:“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甚瘠。”
②<动>诽谤;讲别人的坏话。《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之。”
③<动>焚烧。《晋书·温峤传》:“遂~犀角而照之。”【毁齿】指儿童脱落乳齿,也借指换齿时的儿童。";

慧
huì
①<形>聪明;有才智。《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不能辨菽麦。”
②<形>狡黠。《三国志·蜀书·董允传》:“皓便辟佞~,欲自容入。”【慧根】佛教用语。破除迷惑、认识真理为慧。慧能生道,故名根。【慧剑】佛教喻智慧如利剑,能斩断一切烦恼。";

昏
hūn
①<名>黄昏;傍晚。《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害~晓。”
②<形>黑暗;昏暗。《项脊轩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
③<形>糊涂;迷乱。《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也以~气出之,惧其味没而杂也。”《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形>愚钝。《为学》:“吾资之~不逮人也。”
⑤<动>失去知觉;昏迷。《范进中举》:“却也打晕了,~倒于地。”【又】视觉模糊。《新唐书·魏征传》:“臣眊~,不能见。”
⑥<动>通“婚”,结婚。《诗经·谷风》:“宴尔新~,如兄如弟。”";

惛
hūn<形>神志不清;迷乱;糊涂。《齐桓晋文之事》:“吾~,不能进于是矣。”【惛惛】⒈糊涂;昏暗不明。《汉书·王温舒传》:“吾为人少文,居它,~不辩。”⒉静默;专一。荀子《劝学》:“无~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惛眊】形容人衰老。";

阍
hūn
①<名>看门人。《离骚》:“吾令帝~开头兮,倚阊阖而望予。”
②<名>门。《滕王阁序》:“怀帝~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浑
hún
①<形>水势盛大。《荀子·富国》:“财货~~如泉源。”
②<形>浑浊;不清。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
③<动>混同。《关尹子·二柱》:“~人我,同天地。”
④<形>遍;满。杜荀鹤《蚕妇》:“底事~身着苎麻。”
⑤<副>几乎;简直。《春望》:“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⑥<副>全;都。《石灰吟》:“粉身碎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成】天然生成。常用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自然,不见雕凿的痕迹。【浑浊】⒈指古代传说中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⒉浑浊不清,不分明的样子。【浑涵】广大深沉。";

魂
hún
①<名>迷信指能离开身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国殇》:“~魄毅兮为鬼雄。”《孔雀东南飞》:“~去尸长留。”
②<名>泛指物类的精灵;精神。范成大《风止》:“柳~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作好春。”
③<名>心灵;心神。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梦绕云山心似鹿,~飞汤火命如鸡。”";

混
hún
①<形>形容水势盛大。司马相如《上林赋》:“汨乎~流,顺阿而下。”
②<动>搀和;夹杂。《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令击之以~军声。”
③<动>蒙骗。《范进中举》:“为甚么拿这话来~我?”
④<副>胡乱。《红楼梦》:“又~闹了,一个药也有~吃的?”【混成】混沌之中自然生成。【混堂】浴池。【混混】⒈水奔流不息的样子。⒉形容连续不断。";

溷
hùn
①<形>混乱;污浊。《离骚》:“世~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②<名>猪圈。王充《论衡·吉验》:“后产子,捐于猪~中。”
③<名>厕所。《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藩以免。”【溷厕】混杂其间。";

豁
huò
①<形>广阔。《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然开朗。”
②<形>深邃。徐悱《古意酬刘长史溉》:“此江称~险。”
③<动>排遣;免除。王士祯《书剑侠二事》:“传令吏归舍,释妻子,~其赔偿。”
huō
①<形>残缺。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稀~之处,锄而补之。”
②<动>舍弃。《红楼梦》:“明儿你们~出些辛苦来罢。”
huá豁拳,即猜拳。";

活
huó
①<动>生存,与“死”相对。《韩非子·解老》:“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又】<动使动>使……活;救活;养活。《鸿门宴》:“项伯杀人,臣~之。”
②<名>活计;谋生的手段。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本卖文为~。”
③<形>活动;不固定。《活板》:“有布衣毕昇,又为~板。”
④<形>生动;活泼。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雨余山态~。”";

火
huǒ
①<名>火;火焰。《五蠹》:“有圣作,钻燧取~以化腥臊。”
②<形>比喻紧急,急迫。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速报春知。”
③<形>比喻激动、暴躁、愤怒。白居易《感春》:“忧喜皆心~。”
④<名>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十人为“火”。柳宗元《段太尉事状》:“皆解甲,散还~伍中。”
⑤<名>同“伙”,同伴。《木兰诗》:“出门看~伴,~伴皆惊惶,。”
⑥<名>古代星名,又叫“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九月授衣。”
⑦<名>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夥
huǒ<形>多。《新唐书·突厥传》:“秦地旷而人寡,晋地狭而人~。”【夥够】众多。【夥颐】对多、大表示惊讶或惊羡的语气。";

或
huò
①<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百步而后止。”
②<副>有时。《归去来兮辞》:“~命巾车,~棹孤舟。”
③<副>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佐之史。”
④<副>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能免乎?”
⑤<形>通“惑”,迷惑。《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失道。”";

货
huò
①<名>物品;货物。《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美姬。”《促织》:“昂其直,居为奇~。”
②<名>货币。《汉书·叙传》:“~自龟贝,至此五铢。”
③<动>买。《记王忠肃公翱事》:“昔先皇颁僧保所~西洋珠于侍臣。”
④<动>卖。《晋书·王戎传》:“家有好李,常出~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货殖】⒈经商营利。⒉商人。";

获
huò
①<动>猎得禽兽。《孟子·滕文公》:“终日而不~一禽。”
②<动>俘获。《殽之战》:“~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③<动>得到;收获。《六国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邑。”《送东阳马生序》:“卒~有所闻。”
④<动>收割庄稼。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冬藏。”【辨】獲,穫。捕获人或鸟兽写作前者,获得农产品写作后者,有时候,农业收成也写作前者,但捕获不写成后者。现在,两字都简化“获”。";

祸
huò
①<名>灾难;灾祸。《老子》:“~兮福所倚。”
②<动>危害;降祸。《左传·昭公元年》:“子木有~人之心。”>";

惑
huò<形>疑惑;困惑。《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也。”【又】<形使动>使……疑惑;迷惑;蛊惑。《韩非子·孤愤》:“~主败法,以乱土民。”【惑志】⒈疑心。⒉惑乱人心。";

霍
huò
①<象>鸟疾飞的声音。【引】疾速的样子。司马相如《大人赋》:“焕然雾除,~然云消。”
②<名>通“藿”,逗类植物的叶子。《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肉。”【霍奕】表奔驰。";

镬
huò
①<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与鼎类似,但是无足。《察今》:“尝一脔肉,而知一~之味,一鼎之调。”
②<动>煮。《尔雅·释训》:“是刈是~,~,煮也。”【镬铎】喧闹。【镬亨】古代酷刑,把人放在镬中烹煮。亨,通“烹”。";

讥
jī
①<动>指责;非难。《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动>规劝;讥笑。《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于市朝。”
③<动>讥讽;讥笑。《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而在己为有悔。”";

击
jī
①<动>敲击;敲打。《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而求之。”
②<动>敲打弹奏(乐器)。《荆轲刺秦王》:“高渐离~筑,荆轲和而歌。”
③<动>撞击;碰撞。《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柱。”
④<动>击刺。《鸿门宴》:“请以剑舞,因~沛公于坐。”
⑤<动>攻打;攻击。《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秦军。”
⑥<动>打劫。《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
⑦<动>拍打。《涉江》:“齐吴榜以~汰。”《庄子·逍遥游》:“不~三千里。”
⑧<动>射击;发射。《冯婉贞》:“及敌枪再~,寨中人又鹜伏矣。”";

饥
jī
①<动>饿;饥饿。《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不寒。”
②<名>饥荒;谷物歉收;年成不好。《论积贮疏》:“世之有~穰,天之行也。”";

机
jī
①<名>弩机;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韩非子·说林下》:“操弓关~”
②<名>泛指器械的机关。《张衡传》:“虽一龙发~,而七首不动。”
③<名>机械;器械。《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
④<名>织布机。《孔雀东南飞》:“鸡鸣入~织,夜夜不得息。”
⑤<名>事物的关键。王符《潜夫论·本政》:“治乱之~,在于明选而已矣。”
⑥<名>时机;机会。《赤壁之战》:“成败之~,在于今日。”
⑦<形>重要的;关键的。《晋书·荀勖传》:“勖久在中书,专管~事。”
⑧<名>事务,专指国家政务。《汉书·百官公卿表》:“掌丞天子,助理万~。”
⑨<名>事物的细微迹象或动向。《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
⑩<形>机灵;机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警。”【机变】⒈器械巧变。⒉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机要】⒈精义和要点。⒉机密的要政。【机杼】⒈机、杼本都是织布机的上部件,合起来常代称织布机。⒉比喻诗人创作中构思的布局的精巧。【机心】智巧变诈的心计。";

玑
jī<名>不圆的珠子。李斯《谏逐客书》:“傅~之珥。”【玑衡】⒈即璿玑玉衡,古代用玉装饰的观测天体的仪器。⒉北斗的第三、第五颗星。【玑镜】⒈用有光之珠作镜。⒉赞美别人的鉴别能力,犹言明镜。";

肌
jī
①<名>人的肌肉。《捕蛇者说》:“去死~,杀三虫。”
②<名>皮肤。《阿房宫赋》:“一~一容,尽态极妍。”【辨】肌,肉。“肌”本专指人的肉,“肉”本专指禽兽的肉,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后来“肉”也可以指人的肉,但“肌”仍不能指禽兽的肉。";

矶
jī<名>江河岸边突出的大岩石。《过小孤山大孤山》:“舟过~,虽无风,亦浪涌。”孟浩然《经七里滩》:“钓~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迹
jì
①<名>脚印。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者。”【引】<名>痕迹;遗迹。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犹有谢安墩。”【又】<名>事迹。《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
②<动>推究;考察。贾谊《治安策》:“臣窃~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③<名>人物形象。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至今照人耳目。”
④<动>追踪;搜寻。《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古文。”【迹捕】跟踪追捕。【迹察】探寻踪迹,考察缘故。【迹迹】徘徊不安。";

姬
jī
①<名>周朝王室成员的姓。
②<名>女性的美称。《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
③<名>妾;小老婆。《屈原列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郑袖。”《林黛玉进贾府》:“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妾丫鬟迎着。”";

屐
jī
①<名>一种鞋,通常为木底,底有槽齿,以便行走和防滑。《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身登青云梯。”";

积
jī
①<动>堆积谷物。《诗经·大雅·公刘》:“廼~廼仓。”
②<动>堆积;堆放。《劝学》:“~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动>积蓄;积累。《劝学》:“故不~跬步,无以成江海。”
④<形>堆积或积累起来的。《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威之所劫哉。”
⑤<名>积聚储蓄起来的粮食、资财等东西。《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行则备一夕之卫。”";

笄
jī<名>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列子·周穆王》:“正芳泽,正娥眉,设~珥。”【引】女子可以插笄的年龄,即成年。《国语·郑语》:“既~而孕。”";

基
jī
①<名>地基;墙基。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于墙~之所,方整深耕。”
②<名>基础;根本。《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绪】基业。【基兆】⒈始因。⒉基业。";

绩
jì
①<动>缉麻,把麻搓成绳或线。《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不~其麻。”
②<动>继续;继承。《左传·昭公元年》:“子盍亦远~禹功而大庇民乎?”
③<名>成绩;功绩。《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乎?”【又】<动>吞吐丝。《论衡·无形》:“蚕食桑老,~而为茧。”
④<动>成。《史记·夏本纪》:“女言致可~行。”";

攲
qī<动>倾斜;倾侧。《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为美,正则无景。”";

缉
jī<动>捉拿,搜捕。如“缉拿”、“缉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锦衣卫镇抚司》:“至本卫,则东西两司房访~之。”
jí
①<动>聚集。顔延之《阳给事诔》:“立乎将卒之间,以~华裔之众。”
②<形>和睦。《后汉书·蔡茂传》:“以厌远近不~之情。”
qí(又读jī)
①<动>把麻搓捻成线。《管子·事语》:“女勤于~绩徽织。”
②<动>(今读qī)横缝衣服下面的边。《仪礼·丧服》:“斩者何?不~也。”";

赍
jī
①<动>给予;送给。《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孔雀东南飞》:“~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②<动>携带;拿着。《史记·李斯列传》:“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③<动>怀着;抱着。江淹《恨赋》:“~志没地。”";

畸
jī
①<形>剩余。贾谊《新书·铜币》:“以调盈虚,以收~羡。”
②<形>不整齐。《荀子·天论》:“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引】偏差;偏。《荀子·天论》:“中则可从,~则不可为。”
③<名>军旅的左部。
④<形>奇异。《庄子·大宗师》:“敢问~人。”【又】不同。《庄子·大宗师》:“畸人者,~于人而侔于天。”";

跻
jī<动>升;登。《诗经·豳风·七月》:“~彼公堂。”【跻览】登高远望。";

箕
jī
①<名>簸箕;畚箕。李尤《箕铭》:“~主簸扬。”【又】指用畚箕装。《愚公移山》:“叩石垦壤,~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名>一种坐的方式。《礼记·曲礼上》:“游毋倨,立毋破,坐毋~,寝毋伏。”【箕赋】苛敛民财。【箕会】苛敛民财。";

畿
jī
①<名>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诗经·商颂·玄鸟》:“邦~千里,维民所止。”
②<名>门槛;门限。《诗经·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薄送我~。”
③<名>田野。萧纲《雉朝飞操》:“晨光照麦~,平野度春翚。”【畿甸】京城周围五百里以内的土地,后泛指京城地区。【畿田】方圆千里的土地。";

稽
jī
①<动>停止;停留。陶渊明《杂诗》:“时驶不可~。”
②<动>延迟;拖延。《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废时日。”
③<动>查考;核实。《原君》:“而妄传伯夷、叔齐无~之事。”
④<动>计较;争辩。贾谊《陈政事疏》:“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
qǐ
①<动>叩头至地,见“稽首”。
②<名>通“棨”,有缯衣的戟。【稽古】⒈考古。⒉研习古事。【稽首】古代一种礼节。双膝下跪,拱手至地,头下低手或地。《叔向贺贫》:“宣子拜~焉。”";

齑
jī<名>切碎的姜、葱、蒜等。《九章·惜诵》:“惩于羹者而吹~兮。”";

激
jī
①<动>阻遏水势以使之腾涌。《孟子·告子上》:“~而行之,可使在山。”《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②<动>(水势)腾涌冲撞。《与朱元思书》:“泉水~石,泠泠作响。”
③<动>激动;激发。《出师表》:“由是感~,遂许先帝以驱驰。”《五人墓碑记》:“~于义而死焉者也。”
④<形>疾速;猛烈。《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湍,映带左右。”
⑤<形>(声音)激烈高亢。《谭嗣同》:“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切。”【激楚】⒈音调高亢凄清。⒉通俗、淫逸之音,比喻谄谀之说。【激诡】⒈掩饰真情,标新立异。⒉毁誉失当。【激激】⒈水清的样子。⒉形容急流的声音。";

隮
jī
①<动>登上。《尚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
②<动>升起。《诗经·鄘风·蝃蝀》:“朝~于西,崇朝其雨。”
③<动>坠落。《尚书·微子》:“王子弗出,我乃颠~。”李贺《送秦光禄北征》:“太常犹旧宠,光禄是新~。”";

羁
jī
①<名>马笼头;络头。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连翩西北驰。”
②<动>套上马笼头。贾谊《吊屈原赋》:“使骐骥可系而~兮,岂云异夫犬羊。”
③<动>束缚;拘禁。《狱中杂记》:“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候。”
④<动>羁留;停留。《狱中杂记》:“命下,遂缚以出,不~晷刻。”
⑤<形>客居在外的。《祭妹文》:“风雨晨昏,~魂有伴,当不孤寂。”【羁恨】客居异地的愁苦烦恼。【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羁旅】出门在外;客居他乡。【羁縻】束缚;拘禁。";

及
jí
①<动>赶上;追上。《殽之战》:“~诸河,则在舟中矣。”
②<动>至;到;到达。《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伶官传序》:“~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③<动>遭遇;遇到。《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于难。”
④<动>推及;涉及。《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人之老。”
⑤<动>来得及。《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召下兵。”【又】<名>指充足的应付时间。《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乎?”
⑥<动>赶得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
⑦<介>等到;到了。《兰亭集序》:“~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⑧<介>趁着。《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⑨<介>跟,与。《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诸侯盟。”
⑩<连>和,与。《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吉
jí
①<形>吉利;吉祥。《荀子·天论》:“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
②<形>善良;美好。《易·系辞下》:“~人之辞寡。”
③<名>朔日,阴历每月初一。";

岌
jí
①<形>(山势)高峻。孔平仲《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侧看岸旋转,白浪若山~。”
②<形>危险不安。《管子·小问》:“危哉,君之国~乎。”【岌岌】⒈高耸的样子。⒉危险的样子。";

汲
jí<动>(从井、泉、河里)引水或取水;从低处往高处打水。《五蠹》:“夫山居而谷~者,膢腊而相遗以水。”《过小孤山大孤山》:“江水浑浊,每~用,皆以杏仁澄之。”【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汲汲忙忙】行动匆忙,急迫。【汲善】引导使之向善。";

级
jí
①<名>台阶、佛塔、磴道等的层次。《礼记·曲礼》:“拾~聚足,连步以上。”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浮屠有九~。”《登泰山记》:“道皆砌石为磴,其~七千有余。”
②<名>台阶。《游黄山记》:“澄源寻视其侧,得~,挟予以登。”【又】<动>凿成台阶。《游黄山记》:“塞者凿之,陡者~之。”
③<名>官阶、爵位的品级等次。《韩非子·定法》:“斩一首者爵一~。”
④<量>首级,用于计量砍下的人头数。《汉书·赵充国传》:“凡斩首七千六百~。”【又】个,人。用于计量俘虏数。《汉书·卫青传》:“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

即
jí
①<动>走近;靠近;走向。《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我谋。”《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炉火烧绝之。”
②<动>到。《报刘一丈书》:“~明日,又不敢不来。”
③<动>根据;以……为根据。《原毁》:“取其一不责二,~其新不究其旧。”
④<介>就在;当。《鸿门宴》:“项王~日因留沛公与饮。”
⑤<副>就;便。《狱中杂记》:“情稍重,京兆、五城~不敢专决。”
⑥<副>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此~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
⑦<副>立即;马上。《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解貂覆生,为掩户。”
⑧<连>如果;倘若。《论积贮疏》:“~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⑨<连>即使;纵使。《报刘一丈书》:“~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⑩<连>则;就。《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匆予,~患秦兵之来。”";

极
jí
①<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上有三穗禾。”
②<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有窗以达气。”
③<名>辘轳的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之绠断干。”
④<名>尽头;顶点。《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也。”
⑤<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也。”
⑥<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⑦<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妍。”
⑧<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⑨<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马倦。”
⑩<副>最;非常;极其。《桃花源记》:“初~狭,才通人。”";

亟
jí<副>急忙;赶快。《陈涉世家》:“趣赵兵~入关。”
qì<副>屡次;每每。《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

急
jí
①<形>急躁;着急。《班超告老归国》:“今君性严~。”《荆轲刺秦王》:“时恐~,剑坚,故不可立拔。”【又】<形为动>为……着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人之困也?”【又】<动使动>使……着急。《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②<形>紧急;急迫。《赤壁之战》:“事~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③<名>急务;紧急之事。《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又】<名意动>以……为急事;注重;重视。曹操《置屯田令》:“秦人以~农并天下。”
④<形>急促;迅疾。《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
⑤<形>急忙;赶快。《石壕吏》:“~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
⑥<形>紧。《三国志·魏书·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小缓之。’”
⑦<动>亲近;看重。《史记·游侠列传》:“是人,吾所~也。”";

笈
jí<名>书籍。《晋书·王裒传》:“负~游学。”";

疾
jí
①<名>病;疾病。《扁鹊见蔡桓公》:“君有~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②<动>生病;患病。《荀子·天论》:“寒暑不能使之~。”
③<名>毛病;缺点。《公输》:“必为有窃~矣。”
④<名>疾苦;痛苦。《管子·小问》:“凡牧民者,必知其~。”
⑤<动>疾苦;痛苦。《西门豹治邺》:“会长老,问民之所~苦。”
⑥<动>痛心;憎恨。《屈原列传》:“屈平~王听之不聪也。”
⑦<动>妒忌;嫉妒。《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之。”
⑧<形>快;迅速。《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走。”
⑨<形>大;强;猛烈。《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⑩<形>敏捷。王维《观猎》:“草枯鹰眼~,雪尽马蹄轻。”";

戢
jí
①<动>收藏兵器。《诗经·周颂·时迈》:“载~干戈。”【引】止息;禁止。《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
②<动>收敛。陶潜《归鸟》:“翼翼归鸟,~羽寒条。”【戢翼】⒈敛翼停飞。⒉比喻归隐不仕。⒊泛指停止不前。";

棘
jí
①<名>酸枣树。《诗经·魏风·园有桃》:“园有~,其实之食。”
②<名>多刺的灌木。《六国论》:“暴霜露,斩荆~。”
③<名>通“戟”,一种兵器。《左传·隐公十一年》:“子都拔~以逐之。”【棘手】像荆棘刺手,比喻事情难办。【棘寺】⒈九卿官署。⒉大理寺的别称。【棘心】⒈棘木的幼苗。⒉比喻孝子思亲之心。【棘院】科举时代的试院。【棘针】⒈棘刺。⒉喻寒气刺骨。";

殛
jí<动>诛杀。《史记·夏本纪》:“乃~鲧于羽山。”";

集
jí
①<动>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于灌木。”
②<动>泛指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锦鳞游泳。”
③<动>停留;止息。《促织》:“临视,则虫~冠上,力叮不释。”
④<动>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
⑤<动>召集。《冯婉贞》:“于是~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⑥<名>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有诗一章。”
⑦<名>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
⑧<名>集市。《范进中举》:“那邻居飞奔到~上,一地里寻不见。”
⑨<动>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
⑩<动>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晋国赖之。”
⑾<形>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乃谋畔逆。”【集字】⒈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⒉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⒊集经文中字,以成摹本。";

嫉
jí
①<动>嫉妒;妒忌。屈原《离骚》:“众女~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②<动>痛恨;憎恶。《椟柑者言》:“岂其愤世~邪者耶?”";

楫
jí
①<名>短的船桨,与“棹”相对。泛指船桨。《劝学》:“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动>通“辑”,聚集。《汉书·兒宽传》:“陛下躬发圣德,统~群元。”";

蒺
jí见“蒺藜”。【蒺藜】⒈一种长刺的野生植物。汉乐府《孤儿行》:“拔断~肠月中。”⒉用来御敌的一种器具,有尖刺像蒺藜。《墨子·备城门》:“皆积经絫石~。”";

瘠
jí
①<形>瘦,与“肥”相对。《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②<形>薄;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何必~鲁以肥杞。”
zì
①<名>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正气歌》:“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引】指躯体。晁错《论贵粟疏》:“而国亡捐~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瘠色】容貌毁损。【瘠土】不肥沃的土地。";

蹐
jí<动>走小碎步,即后脚尖紧接着前脚跟。形容谨慎小心。《诗经·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天跼地】形容十分谨慎。";

籍
jí
①<名>名籍。写有朝臣姓名、年龄、身份、状貌特征,长二尺,挂在宫门上以备官员出入时查对的竹片。《黄生借书说》:“通~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②<名>名册;登记簿。《复庵记》:“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
③<动>登记入册。《鸿门宴》:“~吏民,封府库。”
④<名>书籍;书册。《活板》:“板印书~,唐人尚未盛为之。”
⑤<名>籍贯。韩愈《寄崔立之》:“旧~在东都。”
⑥<名>籍田。君王在京城附近占有的田地。《国语·周语》:“王治农于~。”
⑦<动>通“藉”,践踏。《汉书·天文志》:“兵相跆~。”
jiè
①<动>通“藉”,凭借。《韩非子·五蠹》:“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仁义。”
②<动意动>通“藉”,以……为垫。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书,纡体衡门。”【辨】籍,藉。见“藉”字。【籍田】⒈帝王在京城附近占有的田地。⒉帝王在春耕前到在京城附近所占的田中象征性耕作田地,以奉祀宗庙、鼓励农耕。【籍在】顾赖;慰藉。";

几
jǐ
①<数>多少。推测、询问数目。《阿房宫赋》:“矗不知其~千万落。”
②<数>表示不确定的小数目。《江南逢李龟年》:“崔九堂前~度闻。”
jī
①<名>低矮的桌子。《项脊轩志》:“从余问古事,或凭~学书。”
②<动>近;接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四十年矣。”
③<副>几乎;差一点。《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死者数矣。”
④<形>细小;细微。《后汉书·陈宠传》:“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微之故。”
⑤<名>事情的细微迹象或动向。《易·系辞下》:“君子见~而作,不俟终日。”";

己
jǐ
①<代>自己。《谋攻》:“知彼知~,百战不殆。”
②<名>天干的第六位。也用作次序的第六。《察传》:“晋师~亥过河也。”";

挤
jǐ
①<动>推;推挤。《史记·项羽本纪》:“汉军却,为楚所~。”
②<动>排挤;排斥。《庄子·人间世》:“故其君因其修以~之,是好名者也。”
③<动>摧折。《淮南子·俶真》:“飞鸟铩翼,走兽~脚。”
④<动>拥挤。《红楼梦》:“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了一屋子。”";

掎
jǐ
①<动>拖住;抓住。《汉书·叙传》:“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之。”
②<动>发射。班固《西京赋》:“机不虚~,弦不再控。”";

戟
jǐ
①<名>一种兵器。柄端为金属枪尖,侧边为月芽形利刃,是戈与矛的合体,兼有直刺、横击的功能。《鸿门宴》:“交~之士欲止不内。”
②<动>钩刺。沈括《梦溪笔谈·异事》:“遇鹿豕即以尾~之以食。”
③<形>指手臂做成戟的形状。苏轼《后怪石供》:“~此而詈人,人莫不怒。”
④<形>刺激。柳宗元《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泄火生风,~喉痒肺。”【戟户】⒈指军营。⒉指显赫高贵之家。【戟手】(骂人时)将食指和中指伸屈成戟形以指指点点。";

计
jì
①<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日而待也。”
②<名>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以廉称。”【又】<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于季氏。”
③<动>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
④<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议之。”
⑤<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莫用众人之议也。”";

记
jì
①<动>记载;记述。《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游者甚众。”
②<动>记忆;记得。《五人墓碑记》:“予犹~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③<名>公告;布告。《冯谖客孟尝君》:“后孟尝君出~,问门下诸客。”
④<名>一种以记叙说明为主的文体。《五人墓碑记》:“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
⑤<名>标记;符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仓廒内自有官司封~。”
⑥<名>胎记;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斑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眉蚇中原有米粒大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记府】天子保存史策文书之处。";

伎
jì
①<名>通“技”,技艺。《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阅材~之士。”
②<名>通“妓”,歌女。《新唐书·元载传》:“名姝异~。”";

纪
jì
①<名>丝的头绪。《墨子·尚同》:“譬若丝缕之有~。”
②<名>纲领;根本。《吕氏春秋·孝行》:“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也。”
③<名>纲纪;准则;法度。《吕氏春秋·孟春》:“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
④<动>料理;经营。陶潜《移居》:“衣食当须~,力耕不吾欺。”
⑤<动>记载;记述。《祭妹文》:“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存。”
⑥<名>史书体裁之一种。或记帝王事迹,如《汉书·高帝纪》;或记一代大事,如《史记·周本纪》。
⑦<名>十二年为一纪。韦应物《京师叛乱寄诸弟》:“弱冠遭世难,二~犹未平。”
⑧<名>世代;世。史岑《出师颂》:“历~十二,天命中易。”
⑨<名>岁;年岁。《晋书》:“但计秋收之时,以为年~。”
⑩<名>通“基”,基址。《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有堂。”
⑾<动>通“改”,改易,变易。《国语·周语上》:“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也。”【纪纲】⒈法度;法则。⒉治理;管理。⒊仆人。【纪纲地】伸张法纪的地方,喻谏官职务。【纪极】终极;限度。";

忌
jì
①<动>憎恨;厌恶。《谭嗣同》:“而西后及贼臣~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②<动>忌妒;嫉妒。《杨修之死》:“操虽称美,心甚~之。”
③<动>顾忌;畏惧。《赤壁之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④<动>忌讳;禁忌。《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之。”
⑤<动>禁止。《庄子·则阳》:“未生不可~,已死不可阻。”
⑥<名>父母去世之日。《左传·昭公三年》:“及郊,遇懿伯之~,敬子不入。”
⑦<语气词>。《尚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

技
jì
①<名>技术;技能;本领。《庖丁解牛》:“善哉!~盖至此乎?”
②<名>有技艺的人。《荀子·富国》:“故百~所成,所以养一人也。”【技痒】急于想表现展示自己所擅长的技术艺能。";

际
jì
①<名>边际;边缘处。《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涯。”
②<名>分界;区别。苏轼《应制与上两制书》:“古者有贵贱之~,有圣贤之分。”
③<名>空隙;缝隙。《张衡传》:“覆盖周密无~。”
④<名>(彼此之)间。《韩非子·难一》:“君臣之~,非父子之亲也。”
⑤<名>(某事物)当中;(某范围)之内。《归园田居》:“开荒南野~,守拙归园田。”
⑥<动>接近;交接。《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
⑦<名>时候;时期。《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

剂
jì
①<动>调节;调剂。《治平篇》:“水旱疾疫,即天地调~之法。”
②<名>药剂;根据药方由多种药物配成的药。《新唐书·吴凑传》:“诏侍医敦进汤~。”
③<名>剂量;定量。《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心解分~,不复称量。”
④<量>付。用于汤药。《世说新语·术解》:“合一~汤与之。”【剂刀】剪刀。【剂信】刻券以明信。指信用。";

季
jì
①<形>年少的;年幼的。《诗经·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女。”【又】<名>指年少的人。陈师道《赠二苏公》:“一翁二~相对望。”
②<名>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中最年幼的。《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父也。”
③<名>泛指弟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群~俊秀,皆为惠连。”
④<名>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末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杌陧之象,视清~有加。”
⑤<形>修饰春夏秋冬四季,指该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柳宗元《时令论上》:“~冬讲武,习射御。”
⑥<名>季节。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季俗】末世的风俗。【季叶】末世;末期。";

既
jì
①<动>尽;完;终了。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
②<副>后来;不久。《左传·成公二年》:“~,卫人赏之以邑。”
③<副>已经,……以后。《廉颇蔺相如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副>全;都;皆。《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⑤<连>既然;既然是。《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安之。”
⑥<连>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
⑦<副>通“即”,就;便。《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既而】不久;过了不久。【既且】已经过去。【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夕】古丧礼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

洎
jì
①<动>往锅里加水;添水。《吕氏春秋·应言》:“市丘之鼎以烹鸡,多~之则淡而不可食。”
②<动>浸润;渗透。《管子·水地》:“越之水,浊重而~。”
③<介>及;等到;到……之时。《六国论》:“~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济
jì
①<动>渡;渡水。《子鱼论战》:“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沧海。”【又】<名>泛指河水。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深。”
②<动>成功;成就。《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③<动>救助;帮助。《赤壁之战》:“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世业。”
④<动>停止。《淮南子·览冥》:“于是风~而波罢。”
jǐ<名>济水;河流名称,发源于河南,东流至山东入海,后来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夺。";

继
jì
①<动>继续;连续。《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吾其还也。”
②<动>接济;补偿。《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短,方地百里。”
③<动>继承;承接。《左忠毅公逸事》:“吾诸儿碌碌,他日~吾志事,惟此生耳。”
④<名>继承人。《触龙说赵太后》:“赵主之子孙侯者,其~有在者乎?。”
⑤<副>接着;随后。《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而终~五国迁灭。”";

觊
jì<动>希望得到。柳宗元《童区寄传》:“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其利。”【觊幸】希冀徼幸。【觊觎】非分的希望和企图。";

偈
jié<形>勇武。扬雄《太玄》:“其人晖且~。”【引】<形>快速有力的样子。宋玉《高唐赋》:“~兮若驾驷马。”
jì<名>佛经中的唱词。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传》:“从师受经,日诵千~。”
qì<动>通“憩”,休息。扬雄《甘泉赋》:“度三峦兮~棠梨。”";

寂
jì
①<形>寂静;安静;没有声响。《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然。”
②<形>平静;安详。《核舟记》:“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③<形>寂寞;冷清。《祭妹文》:“羁魂有伴,当不孤~。”
④<动>佛教称僧尼死亡。苏辙《天竺海月法师塔碑》:“海月之将~也,使人邀子瞻入山。”";

寄
jì
①<动>寄居;依附。《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曹有隙,~寓于表。”
②<动>寄托;托付;委托。《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傲,审容膝之易安。”《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③<动>寄存;寄放。《失街亭》:“且请~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
④<动>传送;传达。《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前~辞者。”【寄地】被人掠去的本国土地。【寄怨】⒈借他之手以报私怨,犹言借刀杀人。⒉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寄坐】寄托于客位,喻大权旁落。";

悸
jì
①<动>心因紧张或害怕而不规则地跳动。《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②<名>心悸病。一种心跳太快、太强或不规则的病症。《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

祭
jì
①<动>祭祀;祭奠。用一定的仪式来祀神、供祖或对死者表示悼念、敬意。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毋忘告乃翁。”
②<动>旧小说中谓念咒施放法宝为祭。《封神演义》:“今晚初更,各将异宝~于空中。”";

暨
jì
①<连>和;同。《左传·定公十年》:“宋公之弟辰~宋仲佗、石彄出奔陈。”
②<介>到;至。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乎今岁,天灾流行。”";

跽
jì<动>长跪,跪姿的一种。跪时除两膝着地、两股直起外,还直上身。《鸿门宴》:“项王按剑而~。”";

霁
jì
①<动>雨、雪停止,天气放晴。《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何虹?”
②<形>晴朗;明朗。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黄庭坚《濂溪诗序》:“胸中洒落,如光风~月。”
③<动>缓和;缓解。《新唐书·裴度传》:“帝色~,乃释寰。”范成大《望海宁赋》:“气平怒~,水面如席。”【霁月光风】喻人胸怀和易坦率。《宋史·周敦颐传》:“胸怀洒落,如~,青石白云。”";

稷
jì
①<名>粟。一说是不粘的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之苗。”
②<名>泛指谷类庄稼。陶渊明《桃花园诗》:“桑竹垂余荫,菽~随时艺。”
③<名>五谷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自商以来祀之。”
④<名>祭祀谷神的祭坛、处所。常与“社”(土地神)连用。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何?为天下求福报功。”【又】<名>政权;国家。《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也。”【稷蜂社鼠】栖身在稷庙、社庙中的蜂鼠。比喻仗势作恶的人。【稷狐】栖于稷庙中的狐狸。比喻仗势作恶的人。";

冀
jì
①<动>希望;期望。《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其成立邪?”《促织》:“不如自行搜觅,~有万一之得。”
②<名>冀州,古九州之一。【冀阙】古时宫门外发布法令的门阙。【冀幸】侥幸;希望。";

骥
jì<名>骏马;良马。《劝学》:“骐~一跃,不能十步。”曹操《龟虽寿》:“老~伏枥,志在千里。”【骥尾】比喻凭借他人而成名。【骥足】比喻俊逸的才华。";

加
jiā
①<动>浮夸;夸大其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以信。”
②<动>加上;加于。《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③<动>施加;施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兵谋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④<动>施予;给予。《唐雎不辱使命》:“大王~惠,以大易小,甚善。”
⑤<动>增加;增益。《劝学》:“登高而招,臂非~长也,而见者远。”
⑥<形>厉害;更厉害。《<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杌陧之象视清季有~。”
⑦<名>益处;好处。《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焉。”
⑧<动>凌驾;欺凌。《论语·公治长》:“我不欲人之~诸我也。”
⑨<动>超过;胜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胜于赵。”
⑩<动>加以;予以。《过小孤山大孤山》:“尝~营葺,有碑载其事。”
⑾<副>更;更加。《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
⑿<动>通“嘉”,嘉赏。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无尺土之封~子之勤。”";

夹
jiā
①<动>辅佐;辅助。《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辅周室。”
②<动>从两边夹住;把……夹在中间。《大铁椎传》:“右胁~大铁椎。”
③<副>从相反的两面。《国语·吴语》:“赵人分为二师,将以~攻我师。”
④<动>夹杂;混杂。《口技》:“又~右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
⑤<名>夹子;夹东西的器具。《周礼·射鸟氏》:“并~取之。”
⑥<名>江河港汊可泊船的地方。《过小孤山大孤山》:“晚泊沙~,距小孤一里。”
⑦<量>册;卷。《宋史·天竺国传》:“贝叶梵书一~。”
jiá
①<形>双层。《孔雀东南飞》:“朝成绣~裙,晚成单罗衫。”
②<名>夹衣;双层的衣服。《徐霞客游记》:“重~犹寒,余以为阴风所致。”
③<名>通“铗”,剑柄。《庄子·说剑》:“诸侯之剑,……以豪杰士为~。”
xiá<形>通“狭”,狭窄。《后汉书·东夷传》:“其地东西~,南北长。”";

佳
jiā<形>美,好。《饮酒》:“山气日夕~,飞鸟相与还。”《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木秀而繁阴。”";

枷
jiā
①<名>一种打稻谷用的农具,又叫连枷。《国语·齐语》:“耒耜~芟。”
②<名>一种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北史·流求国传》:“狱无~锁,唯用绳缚。”";

家
jiā
①<名>住房;住所。《汉书·司马相如传》:“~徒四壁立。”
②<名>家庭;家族。《促织》:“每责一头,辄顷数~之产。”
③<形>自家的;本家的。《滕王阁序》:“~君作宰,路出名区。”
④<名>人家;人户。《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⑤<形>家中的。《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迟,君~妇难为。”
⑥<动>定居;安家。陶渊明《还旧居》:“畴昔~上京,六载去还归。”
⑦<名>家产;家业。《史记·吕不韦列传》:“皆没其~而迁之蜀。”
⑧<名>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者,不患贫而患不均。”
⑨<名>朝廷;官府。《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除残去秽。”
⑩<动>把……居为一家所有。《汉书·盖宽饶传》:“三王~天下。”
⑾<形>家养的;驯化的。齐己《野鸭》:“野鸭殊~鸭,离群忽远飞。”
⑿<名>学术或政治派别。《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之言。”
⒀<名>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望洋兴叹》:“吾常见笑于大方之~。”白居易《观刈麦》:“农~少闲月。”
⒁<量>家;户。《水浒传》:“且说登州山下有一~猎户。”【又】<量>种;样。杨万里《秋雨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秋雨一声。”
⒂<助>自称、人称的语尾。如自称侬家、咱家,人称君家、伊家。《要做则做》:“后生~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笳
jiā<名>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蔡文姬《悲愤诗》:“胡~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葭
jiā<名>初生芦苇。《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苇。”
xiá<形>通“遐”。远,见“葭萌”。【葭莩】⒈芦苇秆内的薄膜。比喻关系极其疏远淡薄。⒉代称亲戚。【葭萌】远方的人民。";

嘉
jiā
①<形>美好;美好的。柳宗元《愚溪诗序》:“~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
②<动>赞美;嘉奖。《师说》:“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③<动>感激;感谢。《叔向贺贫》:“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吾子之赐。”
④<动>欢乐;高兴;喜悦。《促织》:“上大~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嘉惠】对他人所给予的恩惠的敬称。【嘉玉】祭祀用的玉。【嘉乐】⒈古代钟鼓之乐。⒉嘉美喜乐。";

岬
jiǎ<名>山间。左思《吴都赋》:“倾薮薄,倒~岫。”";

戛
jiá
①<名>长矛,一种兵器。张衡《东京赋》:“立戈迤~。”
②<动>敲击;弹奏。元稹《华原磬》:“铿金~瑟徒相杂。”
③<象声词>。白居易《画雕赞》:“~然欲鸣。”成语有“戛然而止”。";

铗
jiá<名>剑柄。《冯谖客孟尝君》:“后有顷,复弹其剑~。”
②<名>代指剑。《涉江》:“带长~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甲
jiǎ
①<名>植物种子的外壳。《周易·解·彖传》:“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坼。”
②<名>动物护身的外壳。曹植《神龟赋》:“肌肉消尽,唯~存焉。”
③<名>战甲,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北面而受之。”
④<名>甲士;披甲的士兵。《赤壁之战》:“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万人。”
⑤<名>指甲。张孜《雪》:“暖手调金丝,蘸~斟琼液。”
⑥<名>天干的第一位。
⑦<形>第一流的;头等的。《芋老人传》:“书生因~第为相国。”
⑧<动>居第一位。《汉书·货殖传》:“秦杨以田农而~一州。”【甲第】⒈权贵人家的豪华住宅。⒉科举考试的第一等。【甲姓】大姓。";

贾
jià
①<名>同“价”,价格;价钱。《卖柑者言》:“置于市,~十倍,人争鬻之。”
②<名>同“价”。钱;本钱。《记王忠肃公翱事》:“如有营,予佐尔~。”
gǔ
①<动>卖;出售。《汉书·宁成传》:“仕不至二千石,~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
②<动>买;买进。《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马。”
③<动>泛指做买卖;经商。《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财善~。”
④<名>商人。《齐桓晋文之事》:“商~皆欲藏于王之市。”
⑤<动>招引;招致。《中山狼传》:“今老矣,不能敛华就实,~老圃怒。”
jiǎ<名>姓。【辨】贾,商。“商”本指运货贩卖,“贾”本指囤积营利,即所谓“行商坐贾”。";

斝
jià<名>一种铜制的酒器。《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

驾
jià
①<动>套车;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以使之拉车。《涉江》:“~青虬兮骖白螭。”
②<动>驾驶。《卖炭翁》:“晓~炭车辗冰辙。”
③<动>乘坐;骑。江淹《别赋》:“~鹤上汉,骖鸾腾天。”
④<量>马拉车走一天为一驾。《劝学》:“驽马十~,功在不舍。”
⑤<名>车驾;车。《冯谖客孟尝君》:“为之~,比门下之车客。”
⑥<名>对人行动的敬称。《隆中对》:“将军宜枉~顾之。”
⑦<名>特指皇帝车乘。《后汉书·郭宪传》:“从~南郊。”
⑧<动>驾凌;超越。李白《古风》:“明断自天取,大略~群才。”【驾说】传布学说。【驾士】导引天子车驾之士。";

架
jià
①<名>棚架;支撑东西的架子。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桃柰》:“葡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以承之。”
②<名>放东西的架子。《项脊轩志》:“借书满~。”
③<动>架设;构架。《阿房宫赋》:“~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④<量>用于有支架的物体。蒲松龄《山市》:“楼五~,窗扉皆洞开。”";

假
jiǎ
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动>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仆一二谈也。”
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大兵权。”
⑤<形>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上将军。”
⑥<形>虚假的;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
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⑧<连>假使;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jià<名>假期。《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变,因求~暂归。”
xiá
①<名>通“暇”,空闲时间。《越妇言》:“岂急于富贵未~度者耶?”
②<形>通“遐”。高;远。《列子·周穆王》:“世以为登~焉。”【假道】⒈宽容;诱导。⒉借路。【假手】⒈借他人之手来达到目的。⒉古时臣僚为帝王作诏令。";

嫁
jià
①<动>出嫁;女子结婚。《孔雀东南飞》:“先~得府吏,后~得郎君。”
②<动>往,赴。《列子·天瑞》:“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将~于卫。”
③<动>转嫁;转移。《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其祸于赵也。”
④<动>嫁接。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李》:“~李法,正月一日或十五日以砖石着李树枝歧中,全实繁。”";

稼
jià
①<动>耕种;种植。《伐檀》:“不~不穑,胡取禾三廛兮?”
②<名>庄稼;农作物。《采草药》:“一亩之~,则粪溉者先芽。”";

戋
jiān见“戋戋”。【戋戋】众多的样子。《周易·贲》:“贲于丘园,束帛~。”少,微薄。《聊斋志异·小官人》:“~微物,想太史亦当无所用。”";

奸
jiān
①<形>邪恶;狡诈的。《教战守策》:“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知彼其~谋而折其骄气。”
②<名>邪恶伪诈的人或事。《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凶。”";

尖
jiān
①<形>(物体的末端)细小而尖锐。杜甫《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
②<名>物体末端细小而尖锐的部分。罗隐《咏峰》:“不论平地与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③<形>尖刻。姚合《和座主相公面亭秋日即事》:“诗冷语多~。”
④<形>声音尖而细。贾岛《客思》:“促织声~~针似,更深刺著旅人心。”
⑤<形>拔尖的;出色的。《红楼梦》:“留的~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⑥<动>打尖,中途休息略进饮食。《儿女英雄传》:“说着,便告诉店里,我们那里~,那里住。”";

坚
jiān
①<形>坚固;坚硬。《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又】<动使动>使坚固;加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壁清野以待将军。”
②<名>坚固的东西。《陈涉世家》:“将军被~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③<形>坚定;坚强。《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明约束者也。”【又】<形使动>使坚定。《史记·李将军列传》:“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其意。”
④<动>坚持;坚守。《谋攻》:“故小敌之~,大敌之擒也。”【坚明】坚守;恪守。【坚壁清野】加固营垒,使敌人易攻破,疏散人口、财物,使敌人一无所获。";

歼
jiān<动>杀尽;消灭。《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伤股,门官~焉。”";

间
jiān
①<名>中间;当中。指处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
②<名>期间;年间。指时间。《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已为陈迹。”
③<副>近来,不久之前。《左传·成公十六年》:“以君之灵,~蒙甲胄,不敢拜命。”
④<量>,用于房屋。《归田园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jiàn
①<名>间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而刀刃者无厚。”
②<名>嫌隙;隔阂。《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矣。”
③<名>机会;空子。《<指南录>后序》:“至京口,得~奔真州。”
④<名>距离;差别。《淮南子·俶真》:“则美丑有~矣。”
⑤<动>间隔;隔离。《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隔。”
⑥<动>经历;持续。《狱中杂记》:“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月。”
⑦<动>离间。《屈原列传》:“谗人~之,可谓穷矣。”
⑧<动>伺候;侦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内~主之情以告外。”
⑨<名>间谍。《史记·河渠书》:“始臣为~,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⑩<动>参与;介入。《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⑾<动>交杂;夹杂。《口技》:“中~力拉崩倒之声。”
⑿<名>一会儿;片刻。《促织》:“少~,帘内掷一纸出。”
⒀<副>间断的;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进。”
⒁<副>私下;暗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语。”
⒂<名>间道;偏僻的小路。《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xián<形>通“闲”。空闲;安静。《楚辞·招魂》:“像设君室,静~安些。”【间编】脱编。【间步】私下步行。【间道】⒈偏僻的小路。⒉从小路走。【间关】⒈辗转。⒉鸟叫声。⒊形容语言艰涩。【间阔】⒈远隔。⒉久别。【间行】走小路;从小路走。【间色】杂色,多色相配而成的颜色。";

肩
jiān
①<名>肩膀。《韩非子·难势》:“比~随踵而生。”
②<动>任用。《尚书·盘庚下》:“朕不~好货。”
③<动>担负。《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于晋。”【肩随】⒈与人同行而稍后。⒉追随。⒊相差无几。";

艰
jiān
①<形>艰难;困难。《离骚》:“哀民生之多~。”【又】艰险;险恶。《周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而不复,~贞无咎。”
②<名>父母的丧事。王俭《褚渊碑文》:“又以居母~去官。”";

兼
jiān
①<副>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动>兼职;兼任。《<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枢密使。”
③<动>兼并;合并。《过秦论》:“约从离衡,~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④<形>加倍的;双倍的。《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跨下,无~人之勇,不足畏也。”
⑤<数>两;二。《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旬愈。”
⑥<动>加上;加之。《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母,逼迫~弟兄。”
⑦<连>并且;而且。《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之烈。”";

监
jiān
①<动>从上往下看。《诗经·大雅·皇矣》:“~观四方,求民之莫。”
②<动>监视;监督。《智取生辰纲》:“却~着那十一个军汉。”
③<动>看守;守护。《信陵君窃符救赵》:“为大梁夷门~者。”
④<名>监狱;牢房。《狱中杂记》:“求脱械居~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jiàn
①<名>能照映出人和物形象的器具;镜子。贾谊《新书·胎教》:“明~,所以照形也。”
②<动>照看自己的形象。《尚书·酒诰》:“人无于水~,当于民~。”
③<动>借鉴;鉴戒。《论语·八佾》:“周~于二代。”
④<名>官署名。如“国子监”。
⑤<名>官名。太监。【监修】自北齐、隋以来,以大臣领修国史,谓之监修。【监寐】不脱衣冠而睡,犹言假寐。";

笺
jiān
①<名>一种文体,写给尊贵者的快信。《晋书·谢安传》:“安投~求归。”
②<名>一种注释。如郑玄《诗笺》。
③<名>精美的纸张,供题诗或写字用。李白《草书歌行》:“~麻素绢排数箱。”今有“信笺”。";

菅
jiān
①<名>一种多年生的草。宋玉《招魂》:“五谷不生,藂~是食些。”
②<名>通“蕳”,兰草。《汉书·地理志下》:“士与女,方秉~兮。”
③<形>通“奸”,邪恶。《管子·牧民》:“野芜旷则民乃~,上无量则民乃妄。”
④<名>古地名,今山东单县北。
⑤<名>姓。【菅屦】草鞋。【菅蘧】茅草,比喻微贱之物。【菅刈】杀戮;残害。";

湔
jiān
①<动>洗涤。《三国志·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洗。”【引】<动>洗刷(污垢、耻辱)。《旧唐书·刘晏传》:“使仆~洗瑕秽,率罄愚懦。”
②<名>水名。在今四川。
jiàn<动>通“溅”,溅洒。《战国策·齐策》:“臣请以臣之血~其衽。”";

缄
jiān
①<名>捆东西的绳索。《汉书·外戚传下》:“使客子解箧~。”
②<动>封口,封闭。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引】<动>闭口。《宋史·郑侠传》:“御史~默不言。”
③<名>书信。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同年因题纸尾》:“两月劳君寄两~。”
④<动>寄。柳宗元《答吴立夫》:“题诗~恨去,离绪极纷纶。”【缄愁】寄信述说相思之苦。【缄縢】⒈绳索。⒉封存。";

椷
xián
①<名>杯子。《广韵·咸韵》:“~,杯也。”
②<名>小箱子。《说文解字·木部》:“~,箧也。”
hán通“含”,容纳。《汉书·天文志》:“辰星过太白,间可~剑。”
jiān通“缄”。信封;信件。郑东《和郭熙仲》:“麻姑相许寄银~。”";

煎
jiān
①<动>熬;煮。苏武《豆粥》:“帐下烹~皆美人。”
②<动>焙;把食物放在有油的锅熨熟。贾思勰《齐民要术·饼炙》:“手团作饼,膏油~。”
③<动>使痛苦;折磨。《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我怀。”";

鞯
jiān<名>垫马鞍的东西。《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

俭
jiǎn
①<形>节省;节俭。《汉书·辛庆忌传》:“居处恭~,食饮被服尤节约。”
②<形>约束,不放纵。《礼记·乐记》:“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③<形>歉收,年成不好。《北史·韩麒麟传》:“年丰多积,岁~出振。”";

检
jiǎn
①<名>法度;法则;方式。曹丕《典论·论文》:“节奏同~。”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
②<动>收敛;约束;检点。成公绥《啸赋》:“宁子~手而叹息。”《三国志·魏书·锺会传》:“会于是禁~士众不得钞略。”庾亮《让中书令表》:“少无~操。”
③<动>查看;查验。曹操《收租调令》:“郡国守相明~察之。”";

锏
jiàn
①<名>嵌在车轴上的铁,用以减少轮毂与轴之间摩擦。《吴子·治兵》:“膏~有余,则车轻人。”
②<名>兵器名。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三股叉,四楞~,耀日争光。”";

简
jiǎn
①<名>写字用的竹简、竹片。蔡邕《独断》:“策者,~也。”
②<名>笏;手板。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一人紫衣象~前趋。”
③<名>书信;信函。《梦溪笔谈》:“乃为一~答之。”
④<动>同“拣”,挑选。《核舟记》:“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⑤<形>简单;简略。《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而笑李渤之陋也。”【简练】⒈用心研习。⒉简明干练。";

翦
jiǎn
①<动>剪断;截断。《诗经·召南·甘棠》:“勿~勿伐。”
②<动>砍伐。《庄子·人间世》:“不为社者,且几有~乎!”
③<动>掠夺。《左传·成公十三年》:“~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④<动>剪修;修整。《韩非子·五蠹》:“茅茨不~,采椽不斫。”
⑤<动>删改;删除。刘勰《文心雕龙·镕裁》:“~截浮词谓之裁。”
⑥<动>除掉;消灭。《左传·昭公十五年》:“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其翼也。”
⑦<名>姓。【翦翦】⒈心胸狭窄的样子。⒉风寒刺脸的样子。⒊整齐的样子。⒋齐心的样子。";

謇
jiǎn
①<形>口吃。《北史·李谐传》:“因~而徐言。”
②<形>忠诚;正直。常叠用。《北史·徐纥传》:“外似~正,内实谄谀。”
③<句首语气词>《离骚》:“~朝谇而夕替。”";

蹇
jiǎn
①<形>跛,行动迟缓。东方朔《七谏·谬谏》:“驾~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又】<名>特指劣马或跛驴。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策~赴前程”
②<形>困苦;不顺利。《九章·哀郢》:“~侘傺而含感。”
③<句首语气词>通“謇”。《九章·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谁留兮中州。”
④<形>通“謇”。口吃;结巴。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言辞~吃,更甚扬雄。”【蹇步】行路艰难。【蹇涩】言语艰涩不顺。";

譾
jiǎn<形>浅薄。《史记·李斯列传》:“能薄而材~。”";

见
jiàn
①<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牛未~羊也。”
②<动>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不相识。”
③<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
④<动>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
⑤<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相如。”
⑥<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
⑦<动>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
⑧<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⑨<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
⑩<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xiàn
①<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
②<动使动>使……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

建
jiàn
①<动>竖立;树立。《赤壁之战》:“乃取蒙冲斗舰,……上~旌旗。”
②<动>树立;建树。《卖柑者言》:“果能~伊、皋之业耶?”
③<动>建议;提议。王安石《上田正言书》:“曾未闻执事~一言寤主上也。”
④<动>建造;修建。张衡《东京赋》:“~丛台于后。”
⑤<动>倾泻;倾倒。《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瓴水也。”";

饯
jiàn<动>用酒食送行。鲍照《数》:“五侯相~送。”今有双音节词“饯别”、“饯行”。";

荐
jiàn
①<名>兽类吃的草。《庄子·齐物论》:“麋鹿食~。”
②<名>草席;草垫。曹植《九咏》:“茵~兮兰席。”
③<动>奉献;进献。《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之。”
④<动>祭奠;祭祀。《窦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
⑤<动>推荐;举荐。《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被征。”
⑥<副>接连;频繁;屡次。《国语·鲁语》:“饥馑~降。”
⑦<动>通“搢”,插。《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明日造朝,至外廷,~笏言于卿士。”【荐享】⒈祭祀,进献祭品。⒉喂,食。";

贱
jiàn
①<形>价格低廉。《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愿天寒。”【又】<形>不珍贵的;不可贵的。《游园》:“锦屏人忒看这韶光~。”
②<形>地位卑下;卑贱。《师说》:“是故无贵无~,无长无少。”
③<形>卑鄙;下贱。《五人墓碑记》:“其辱人~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又】<形意动>以……为贱;轻视。晁错《论贵粟疏》“故俗之所贵,主之所~也。”
④<形>,表示谦虚。《孔雀东南飞》:“~妾留空房。”【贱息】谦称自己的儿子。";

健
jiàn
①<形>强健有力。《左忠毅公逸事》:“择~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②<形>矫健。《促织》:“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
③<副>善于;擅长。《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啖客。”
④<形>敏捷;聪明。《战国策·秦策二》:“楚客来使者多~,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

渐
jiān
①<动>浸渍;浸泡。《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②<动>浸湿;沾湿。《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车帷裳。”
③<动>浸染;沾染。《汉书·龚遂传》:“今大王亲近群小,~渍邪恶。”
④<动>逐渐传入。宋应星《天工开物·蔗种》:“今蜀中盛种,亦自西域~来也。”
jiàn
①<动>渐进;逐步发展。《史记·太史公自序》:“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久矣。”
②<副>逐渐;渐渐。《醉翁亭记》:“~闻水声潺潺。”
③<名>苗头;事物发展的开端。《教战守策》:“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不可长。”【渐泽】低湿之地。【渐冉】逐渐,时光一点一点地过去。";

谏
jiàn
①<动>规劝;劝谏。多用于下对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寡人者,受中赏。”
②<动>挽回;纠正。《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

楗
jiàn
①<名>门闩。《老子》:“无关~而不可开。”
②<名>在河堤缺口处打下的竹木桩。《史记·河渠书》:“而下淇园之竹以为~。”【引】<动>堵塞。《墨子·兼爱中》:“以~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
jiǎn<形>通“蹇”,跛。《周礼·考工记·辀人》:“终日驰骋,左不~。”";

溅
jiàn<动>溅射;迸射。《春望》:“感时花~泪,恨别鸟惊心。”
jiān见“溅溅”。【溅溅】流水声。《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

践
jiàn
①<动>踩;践踏。《察变》:“上有鸟兽之~啄,下有蚁蝝之啮伤。”
②<动>履行;实践。《礼记·曲礼上》:“脩身~言,谓之善行。”
③<动>就(职);就(位)。《左传·僖公十二年》:“往~乃职。”
④<动>凭借;依凭。《过秦论》:“然后~华为城,因河为池。”【践墨】遵守法度。【践形】体现人所天赋的品质。";

鉴
jiàn
①<名>镜子。《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可以正衣冠。”
②<动>照;照视。《庄子·德充符》:“人莫~于流水而~于止水。”
③<动>鉴察;审察。《柳毅传》:“老父之罪,不能~听,坐贻聋瞽。”
④<动>借鉴;鉴戒。《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⑤<动>鉴别;识别。《吕氏春秋·適音》:“谿极则不~,不~则竭。”【引】<名>识别力。《梁书·到洽传》:“乐安任昉有知人之~。”";

键
jiàn
①<名>门闩。《淮南子·主术训》:“五寸之~,制开阖之门。”
②<名>锁簧,旧式锁可以插入和拔出的部分。《周礼·地官·司门》:“司门掌授管~,以启闭国门。”【引】<名>钥匙。郭璞《尔雅序》:“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
③<动>锁闭。《晋书·陶侃传》:“至使西门不~。”";

槛
jiàn
①<名>关野兽的栅栏或笼子。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穽之中,摇尾而求食。”
②<名>囚笼;牢房。《晋书·纪瞻传》:“便破~出之。”
③<名>栏杆。《阿房宫赋》:“直栏横~,多于九土之城郭。”
kǎn<名>门下的横木。《红楼梦》:“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房门~儿上。”";

江
jiāng
①<名>长江的专称。《公输》:“~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又】<名>江面。《群英会将干中计》:“早见东吴船只,蔽~而来。”
②<名>泛指江河;河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江东】长江下游地区。【江介】江畔;沿江一带。【江左】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江东。";

将
jiāng
①<动>搀扶;扶持。《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②<动>带领;携带。《塞翁失马》:“居数月,其马~胡骏马而归。”
③<动>拿;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果品酒馔只顾~来。”
④<动>将就;随顺。《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
⑤<动>想要;打算。《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公~战。”
⑥<副>将要;就要。《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君~若之何?”
⑦<介>把;用。《祭妹文》:“可~身后托汝。”
⑧<连>抑或;还是。《战国策·楚策四》:“先生老悖乎,~以为楚国祆祥乎?”
⑨<连>假若;如果。《祭妹文》:“今而后吾~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⑩<连>和;与。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影,行乐须及春。”
⑾<助>用于动词后,以助语气。《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惜不得。”
⑿<连>且;又。表顺承。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信~疑。”
jiàng
①<动>统率;率领。《项羽本纪赞》:“三年,遂~五诸侯灭秦。”
②<名>将领;将帅。《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也。”
③<名使动>使……为将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孙膑。”
qiāng
①<动>请,愿。李白《将进酒》:“~进酒,杯莫停。”
②通“锵”,见“将将”。【将牢】把稳;持重。【将】帮助,促成好事。【将无】莫不是。【将弁】旧时武职的通称。【将将】⒈高大庄严的样子。⒉广大的样子。⒊交谈,聚集的样子。⒋通“锵锵”,金、玉撞击的声音。";

浆
jiāng
①<名>汁水;汁液。吴伟业《永和宫词》:“荔枝~热玉鱼琼。”
②<名>泛指饮料。《孟子·梁惠王》:“箪食壶~,以迎王师。”
③<名>酒。《列子·杨朱》:“糟~之气逆于人鼻。”
④<动>用米汤浸纱、布、衣服等,使其干后发硬发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洗缝补。”";

僵
jiāng
①<动>倒;倒下。《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②<形>僵硬;不活动。《促织》:“东曦既驾。~卧长愁。”";

疆
jiāng
①<名>疆界;边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之界。”
②<动>划分边界;设立界限。《诗经·小雅·信南山》:“我~我理,南东其亩。”
③<名>极限;止境。《少年中国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

讲
jiǎng
①<动>讲和;构和。《史记·甘茂列传》:“樗里子与魏~,罢兵。”
②<动>研究;讨论。《柳毅传》:“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火经。”
③<动>讲求;重视。《谭嗣同》:“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中外之故,国主变法。”
④<动>讲解;解说。《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
⑤<动>讲习;练习。《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武。”
⑥<动>行;用。《芋老人传》:“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钧礼。”";

奖
jiǎng
①<动>劝勉;勉励。《出师表》:“当~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动>夸奖;称赞。《南史·谢眺传》:“眺好~人才。”
③<动>辅佐;帮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皆~王室,无相害也。”";

匠
jiàng<名>木工。《庄子·马蹄》:“陶~善治埴木。”泛指手工业工人。《韩非子·定法》:“夫~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

降
jiàng
①<动>从高处往下走。《游黄山记》:“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升。”
②<动>降落;下降。《唐雎不辱使命》:“怀怒未发,休祲~于天。”
③<动>降低;减缓。《送东阳马生序》:“未尝稍~辞色。”
④<动>莅临;光临。《湘夫人》:“帝子~兮北渚。”
⑤<动>降生;出生。《离骚》:“惟庚寅吾以~。”
xiáng
①<动>降服;制服。《信陵君窃符救赵》:“今邯郸旦暮~秦,而魏救不至。”
②<动>投降。《赤壁之战》:“比至南郡,而琮已~。”";

绛
jiàng
①<名>深红色。《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衣行縢。”
②<名>绛草。左思《吴都赋》:“纶组紫~,食葛香茅。”
③<名>地名。一今山东翼城东南,一今山西曲沃西南。";

交
jiāo
①<动>交叉;交错。《鸿门宴》:“~戟之士欲止不内。”
②<副>交互;交相。《与朱元思书》:“疏条~映。”
③<动>交换;互换。《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质。”
④<动>交接;交合。《促织》:“自昏达曙,目不~睫。”
⑤<动>结交;交往。《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诸侯。”
⑥<名>交情;交谊。《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刭之~。”
⑦<名>同盟;盟约。《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过秦论》:“合从缔~,相与为一。”
⑧<名>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乎?”
⑨<动>接受。《水浒传》:“一手~钱,一手~货。”
⑩<副>全;都。《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赞之。”
⑾<名>交州的省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广市鲑珍。”【交和】⒈互相和好,和合。⒉两军对垒。【交交】⒈象声词,鸟鸣声。⒉鸟飞来飞去的样子。⒊交加错杂的样子。【交通】⒈空间上的彼此通达。⒉交往;交游。⒊暗中勾结。⒋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交游】⒈交际;交往。⒉有交往的朋友。【交子】宋代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郊
jiāo
①<名>上古都城之外百里之内的地区称郊。《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
②<名>泛指城外;野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甸】郊野。【郊社】⒈祭天地。⒉祭天地的地方。【郊圻】都邑的疆界。【郊迎】出郊迎接,以示隆重。";

姣
jiāo<形>美好。张衡《南都赋》:“男女~服。”";

娇
jiāo
①<形>美好可爱的。《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五郎,~逸未有婚。”
②<形>娇柔;娇气。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无力。”
③<形>受宠的;被宠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儿恶卧踏里裂。”";

浇
jiāo
①<动>灌溉。《三国志·邓艾传》:“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溉。”
②<动使动>使……变薄。《汉书·黄霸传》:“~淳散朴,并行伪貌。”";

骄
jiāo
①<形>(马)高大健壮。《诗经·卫风·硕人》:“四牡有~。”
②<形>旺盛;强烈。王安石《孤桐》:“岁老根弥壮,阳~叶更阴。”
③<形>高傲;自大。《张衡传》:“时国王~奢,不遵典宪。”
④<动>对……傲慢无礼;傲慢对待。《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敢以其富贵~士。”
⑤<动>宠爱;娇惯。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

焦
jiāo
①<动>烧焦;烧伤。《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土。”
②<形>干燥;干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口燥呼不得。”
③<形>枯萎;干枯。《智取生辰纲》:“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
④<名>焦味;糊味。《礼记·月令》:“其味苦,其臭~。”
⑤<名>黑黄色。陶弘景《真诰·运象》:“心悲则画~。”
⑥<动>焦急;焦躁。《西厢记》:“添香的行者心~。”";

蛟
jiāo
①<名>传说中一种像龙的能兴云雨发洪水的动物。《湘夫人》:“~何为兮水裔。”
②<名>鼍、鳄一类的凶猛水生动物。《周处》:“又义兴水中有~,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蛟妾】比喻凶佞的人。";

僬
jiāo见“僬侥”【僬侥】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古代传说的矮人国名。《列子·汤问》:“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国,人长一尺五寸。”又写作“焦侥”。";

角
jiǎo
①<名>兽角;动物头上长的角。《柳毅传》:“而大小毛~,则无别羊焉。”
②<名>形状像兽角的物体。《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
③<名>号角。古代军中乐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④<名>边角;角落。《口技》:“于厅事之东北~施八尺屏障。”
⑤<名>额角;额头。丘迟《与陈伯之书》:“朝鲜昌海,蹶~受化。”
⑥<名>古代量器。《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量也,谓之法。”
⑦<量>用于计量饮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先打四~酒来。”
jué
①<动>角斗;争斗;较量。《促织》:“日与其子弟~,无不胜。”
②<名>角色。如“丑角”、“旦角”。
③<名>盛酒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卑者举~。”【角圭】有棱角的玉,比喻人有锋芒。《》:“~。”【角尖】比喻微小。【角立】卓然特立。对立,互不相让。【角楼】城墙四角用于瞭望的城楼。【角掎】比喻前后夹击敌人。【角力】比武。";

佼
jiǎo
①<形>美好。王充《论衡·骨相》:“陈平贫而饮食不足,貌体~好而众人怪之。”
②<形>健壮。
③<形>通“狡”,狡诈。《管子·七臣七主》:“好~反而行私请。”
④<名>姓。
jiāo
①<动>通“交”,交往。《管子·明法解》:“则群臣皆忘主而趋私~矣。”
②<动>通“姣”,轻侮。《淮南子·览冥训》:“草木不摇,而燕雀~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乎宇宙之间。”";

侥
jiǎo
①<动>求。苏轼《上梅直讲书》:“苟其~一时之幸。”
②<副>侥幸。《潜夫论·述赦》:“以赦赎数而有~望也。”";

狡
jiǎo
①<形>健壮。《淮南子·俶真》:“~狗之死也。”【又】<形>凶暴。《墨子·节用中》:“猛禽~兽。”
②<形>狡猾。《战国策·齐策四》:“~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皎
jiǎo
①<形>洁白;明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兮。”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若太阳升朝霞。”
②<形>清楚,明白。王逸《离骚经序》:“其词温而难,其义~而朗。”";

矫
jiǎo
①<动>矫正;匡正;把弯曲的东西弄直。《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枉而过其正矣。”
②<动>举起;抬高。《归去来兮辞》:“时~首而暇观。”【又】<动>张开。《山中裴秀才迪书》:“白鸥~翼。”
③<动>诈称;假托。《冯谖客孟尝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五人墓碑记》:“且~诏纷出。”
④<动>违背;背离。《韩非子·问辩》:“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之。”";

脚
jiǎo
①<名>小腿。《墨子·明鬼》:“羊起而触之,折其~。”
②<名>足;脚板。《梦游天姥吟留别》:“~著谢公屐,身登轻云梯。”
③<名>物体的支撑部分。《南齐书·五行志》:“巴州城西古楼~柏柱数百年。”
④<名>物体的根基部分。《美猴王》:“原来此处远通山~之下。”";

搅
jiǎo
①<动>搅扰;打搅干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俺弟们吃酒。”
②<动>搅拌;拌和。《智取生辰纲》:“把瓢去兜时,药已~在酒里。”";

湫
qiū
①<名>水池。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南有龙兮在山~。”
②<形>凉。宋玉《高唐赋》:“~兮如风,凄兮如雨。”
jiǎo<形>低下。《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隘器尘,不可以居。”
chóu通“愁”。《左传·昭公三年》:“恤恤乎,~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

缴
jiǎo<动>缠绕;纠缠不清。白居易《早梳头》:“年事渐蹉跎,世缘方~绕。”
zhuó射鸟时系在箭上便于收回的生丝绳。";

皦
jiǎo
①<形>白;明亮。《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日。”
②<形>清晰;分明。《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如也。”";

叫
jiào
①<动>呼叫;呼喊。《阿房宫赋》:“戍卒~中,函谷举。”
②<动>招呼;召唤。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遭:“~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③<动>鸣叫。《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无绝。”
④<动>称呼。《林黛玉进贾府》:“你只~他‘凤辣子’就是了。”【又】<动>名叫;叫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不枉了~做‘镇关西。’”
⑤<动>让;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使眼色不~他发签。”";

峤
qiáo<名>尖而高的山。《采草药》:“岭~微草,凌冬不雕。”《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时没为银海。”";

较
jiào
①<动>比较。《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或未易量。”
②<动>较量;比高下。《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
③<动>计算;统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数。”
④<动>相差。皮日休《汴河怀古》:“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多。”
⑤<形>明显;明白。《史记·刺客列传》:“然其立意~然不欺志。”
⑥<副>略微;稍稍。杜甫《人日》:“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迟。”";

教
jiào
①<名>教化;教育。《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
②<动>教导;教诲。《师说》:“爱其子,择师而~之。”【又】<名>教诲;指教。《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
③<动>指示;指点。《促织》:“得无~我猎虫所耶?”
jiāo
①<动>教授;传授知识技能。《孔雀东南飞》:“十三~汝织,十四能裁衣。”
②<动>使;令;让。《琵琶行》:“曲罢曾~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胡马度阴山。”【教成】教化成功。【教坊】朝廷管理歌舞杂技的机构。唐初始设,至清代废除。【教化】教育感化。";

斠
jiào
①<名>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平,划一。“~然一概。”
②<动>通“校”,校正。通常用于书名,如《说文解字斠诠》。";

噍
jiào<动>嚼,吃东西。《荀子·荣辱》:“呥呥而~,乡乡而饱。”
jiāo<副>急促。《礼祀·乐记》:“其声~以杀。”
jiū见“噍噍”。【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噍噍】鸟叫声。";

醮
jiào
①<名>古代用于冠礼和婚礼的一种斟酒仪式。《仪礼·士昏礼》:“使人~之。”
②<动>旧时称妇女出嫁。《聊斋志异·陆判》:“妹嫁而丧二夫,故十九犹未~也。”
③<动>祭祀,祈祷。宋玉《高唐赋》:“~诸神。”【引】<动>道士设祭坛祭祀。王建《同于汝锡游降圣观》:“阅说开元斋~日。”
④<形>尽。《荀子·礼论》:“利爵之不~也。”";

阶
jiē
①<名>台阶。《哀江南》:“枯枝败叶当~罩,谁祭扫?。”
②<名>梯子。《盐铁论·刑德》:“犹释~而欲登高。”
③<名>官阶;官位的等级。《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敢问降~何由?。”
④<名>缘由;原因。《国语·周语中》:“夫婚姻,祸福之~也。”
⑤<名>凭借物;资本。《汉书·异姓诸侯表》:“汉亡尺土之~,……五载而成帝业。”【阶祸】祸害的原由。【队缘】攀附;赁借。";

皆
jiē
①<副>全;都;尽。表示范围。《论语》:“过也,人~见之。”
②<副>一起;同时。表示时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与子~行。”";

接
jiē
①<动>接触;交接。《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弃甲曳兵而走。”
②<动>连接;毗连。《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
③<动>接待;交际。《屈原列传》:“出则~遇宾客,应对诸侯。”
④<动>迎接。《宣和遗事·前集》:“笙箫细乐,却安排~驾。”
⑤<动>接应;援接。《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
⑥<动>达到。《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
⑦<动>承接。《史记·平准书》:“汉兴,~秦之弊。”
⑧<动>捆绑;束缚。《童区寄传》:“二豪贼劫持,反~,布囊其口。”
⑨<动>对飞驰的东西迎面射击;射中。《白马篇》:“仰手~飞猱,俯身散马蹄。”
⑩<动>标明。《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之。”";

喈
jiē<象声词>鸟叫声音。常常叠用。《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又】泛指和谐的声音。《诗经·小雅·鼓钟》:“鼓钟~~。”";

嗟
jiē
①<动>嗟叹;叹息。《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悼,不能喻之于怀。”
②<动>赞叹;赞美。《宋史·王质传》:“见其所为文,~赏之。”
③<叹>表示呼唤、呵斥、感叹、赞叹等。《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来食。’”《岳阳楼记》:“~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揭
jiē
①<动>高举;举起。《过秦论》:“斩木为兵,~竿而起。”
②<动>显露;显现。《战国策·韩策》:“唇~者甚齿寒。”
③<动>分开;拨开。《柳毅传》:“武夫~水指路。”
④<动>掀;启;打(开)。《智取生辰纲》:“一个客人便去~开桶盖。”
⑤<名>标识。郭璞《江赋》:“峨眉为泉阳之~。”";

孑
jié<形>孤单;孤独。李密《陈情表》:“茕茕~立,形影相吊。”
jǐ<名>通“戟”,古代一种兵器。《左传·庄公四年》:“授师~焉。”【孑遗】经过变故以后遗留焉下来的人。";

节
jié
①<名>竹节。《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之后,皆迎刃而解。”
②<名>泛指植物的茎节;植物枝干交接之处。《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
③<名>人及动物的骨节、关节。《庖丁解牛》:“彼~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名>时节;季节。《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
⑤<名>节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每逢佳~倍思亲。”
⑥<名>符节;旌节。缀有旄牛尾的竹竿,为古代使者出使的信物。《江城子·密州出猎》:“持~云中,何日遣冯唐?”
⑦<名>礼节;礼仪。《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
⑧<名>常规惯例。《狱中杂记》:“寝食违~。”
⑨<名>气节;节操。《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
⑩<名>贞节;贞操。《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守~情不移。”
⑾<名>关键;要害。《察传》:“夫乐,天之精也,得失之~也。”
⑿<名>章节;段落。李商隐《杂纂》:“文无句读,书少章~。”
⒀<名>节度;法度;分寸。《荀子·成相》:“言有~。”
⒁<名>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可拍击成声的乐器。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
⒂<名>节拍;节奏。《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而舞。”
⒃<动>节制;节约。《长亭送别》:“趁程途~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用,远罪丰家。”
⒄<形>简明;简要。《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
⒅<名>斗拱;屋柱上端承梁的方形木头。《训俭示康》:“(管仲)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讦
jié<动>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汉书·外戚传下》:“~扬幽昧之过,此臣所深痛也。”今有“攻讦”。";

劫
jié
①<名>胁迫;威逼。《荆轲刺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②<动>抢劫;掠夺。《汉书·王尊传》:“阻山横行,剽~良民。”
③<名>劫灾;灾祸。佛教用语。《大日经》:“周遍生圆光,如~灾猛焰。”
④<名>梵语“劫波”的省称,佛教称世界由生成至毁灭的一个轮回为一劫。《红楼梦》:“以不知过了几世几~。”";

杰
jié
①<名>才智出众的人。《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并起。”
②<形>突出;峻拔。《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一石,不附山,~然特起。”
③<副>特别异寻常。《狱中杂记》:“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旺。”
④<动>通“桀”,凶暴。《北史·韩褒传》:“乃悉召~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

诘
jié
①<动>责问;追问。《狱中杂记》:“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
②<动>追究;穷究。《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之变动而来。”
③<动>查办;处罚。《管子·五辅》:“~诈伪,屏谗慝。”
④<动>询问;探问。《柳毅传》:“毅~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上?’”【诘旦】明旦;明早。";

拮
jié见“拮据”。
jiá<动>逼迫。《战国策·秦策三》:“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剏邑,辟地殖谷,……勾践终~而杀之。”【拮据】⒈操作劳苦。《诗经·豳风·鸱鸮》:“予手~”。⒉困顿;窘迫。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文物陪巡狩,亲贤病~。”";

洁
jié
①<形>清洁;洁净。《寓言四则·宋人沽酒》:“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
②<形>纯洁;高尚。《屈原列传》:“其志~,故其称物芳。”【又】<形使动>使……纯洁高尚。《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行数十年。”
③<形>白;洁白。《醉翁亭记》:“风霜高~,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④<形>明洁;简洁。《答韦立论师道书》:“参之太史以著其~。”";

结
jié
①<动>(在绳子上)打结;绾疙瘩。《老子》:“使民复~绳而用之。”
②<动>系;结扎;缠束。《诫兄子严敦书》:“施衿~缡,申父母之戒。”
③<名>结头;结子。《论衡·实知》:“天下事有不可知,犹~有不可解也。”
④<名>结症;问题所之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尽见五藏症~。”
⑤<动>缝补;编织。《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箪瓢屡空。”《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网。”
⑥<名>补丁。杜甫《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
⑦<动>凝结;凝聚。《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庭兰。”
⑧<动>缔结;结交。《隆中对》:“外~好孙权,内修政理。”
⑨<动>了结;终结。《聊斋志异·商三官》:“两兄出讼,经岁不得~。”
⑩<动>构筑;建造。《饮酒》:“~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⑾<名>字据;契约;证明材料。刘鹗《老残游记》:“可以令其具~了案。”
jì<名>通“髻”,发髻。《楚辞·招魂》:“激楚之~,独秀仙些。”";

桀
jié
①<名>鸡栖的木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
②<形>凶暴。柳宗元《封建论》:“~猾时起。”
③<形>优秀;杰出;高出。《诗经·卫风·伯兮》:“邦之~兮。”《水经注·江水》:“比之诸岭,尚为竦~。”
④<名>夏朝末代君王,相传是暴君。
jiē<动>通“揭”,举。《左传·成公二年》:“~石以投人。”";

婕
jié见“婕妤”。【婕妤】汉代宫中女官名,一直沿用至明代。《史记·外戚世家》:“常以~迁为皇后。”又写作“倢伃”。";

捷
jié
①<形>胜利;成功。《史记·卫青传》:“军大~,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
②<名>战利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子产献~于晋。”
③<形>迅速;敏捷。《韩非子·难言》:“~敏辩给。”
④<动>抄近路。《左传·成公五年》:“待我,不如~之速也。”";

颉
xié
①<动>鸟飞向上。《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之顽之。”【又】指鱼向上游。《汉书·扬雄传上》:“柴虒参差,鱼~而鸟目行。”
②见“颉颃”。
jiá<动>克减。《新唐书·高仙芝传》:“然以我为盗~资粮,则诬也。”【颉颃】⒈鸟往上往下飞。⒉不相上下,相抗衡。⒊高傲;倔强。";

睫
jié
①<名>眼睫毛。《韩非子·喻老》:“能见百步之外,而涌自见其~。”
②<动>眨眼。《列子·仲尼》:“矢耒注眸子而眶不~。";

碣
jié
①名>圆顶的墓碑;纪念碑。《述异记》:“崆峒山中有尧碑禹~,皆籀文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延至七年,始有墓~之修建。”【碣磍】猛兽发威的样子。";

竭
jié
①<动>完尽;完了。《曹刿论战》:“彼~我盈,故克之。”
②<动>竭尽;用尽。《滕王阁序》:“敢~鄙怀,恭疏短引。”
③<副>全;都。《管子·大匡》:“诸侯之兵~至,以待桓公。”
④<动>枯竭;干涸。《苦斋记》:“吾闻井以甘~,李以苦存。”【引】<动使动>使……枯竭;使……干涸。《吕氏春秋·义赏》:“~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羯
jié
①<名>被阉的公羊。【又】泛指羊。蔡琰《胡笳十八拍》:“~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②<名>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东晋时曾建立后赵。";

解
jiě
①<动>解剖;分割。《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牛。”
②<动>解开;解下。《公输》:“子墨子~带为城。”
③<动>解除;消除。《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燕国之患。”
④<动>溶解;溶化。《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波色乍明。”
⑤<动>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⑥<动>解围;撤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去,遂救邯郸。”
⑦<动>解脱。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
⑧<动>缓解;和解。《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
⑨<动>解释;解说。《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之。”
⑩<动>理解;懂得。《与妻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处,望请其指教。”
⑾<动>能;合。罗隐《西施》:“西施若~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⑿<名>见解;见识。《南史·张邵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过人。”
⒀<动>解便;解手。戚继光《练兵实记》:“遇夜即于厕中大小~。”
⒁<名>文体的一种,用于释疑。如韩愈的《进学解》。
jiè
①<动>遣;发遣。《宋史·举志》:“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送。”
②<动>解送;押送。《水浒传》:“开封府公文只叫~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

介
jiè
①<名>界线;边界。《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尔~。”
②<名>边;畔。屈原《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之遗风。”
③<动>间隔;隔开。《汉书·翼奉传》:“前向崧高,后~大河。”
④<动>居……之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褊小,~于大国。”
⑤<动>介绍;引见。《后汉书·符融传》:“融一见嗟服,因以~于李膺。”
⑥<名>介绍人;居中引见的人。《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
⑦<名>甲;铠甲。贾谊《陈政事疏》:“将士被~胄而睡。”
⑧<动>披上铠甲。《周亚父军细柳》:“~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垂老别》:“男儿既~胄,长揖别上官。”
⑨<量>个。多与“一”构成“一介”表示“小小的一个”。《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遣一~之使至赵。”
⑩<形>通“芥”,比喻微小。《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戒
jiè
①<动>警戒;警惕;戒备。《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之慎勿忘。”
②<动>告诫;劝诫。《冯婉贞》:“三保~团众装药实弹,毋亡发。”
③<动>戒除;禁戒。《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奢以俭。”
④<动>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五日。”
⑤<名>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为教,绝酒不淫。”";

芥
jiè
①<名>菜名。味辛辣,种子研成粉末可调味或入药。《智取生辰纲》:“比得~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②<名>小草。《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
③<名>比喻微小的东西。《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
④<形>微小的。黄宗羲《原臣》:“以纤~之疾也。”";

届
jiè<分理处>至;到达。《诗经·小雅·小弁》:“譬彼舟流,不知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致~官渡。”今有“届时”、“届期”。";

界
jiè
①<名>边界;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
②<名>界限;界线。《后汉书·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
③<名>地域;境域。干宝《搜神记》:“今在汝南北宜春县~。”
④<名>指一定的范围。刘沧《宿题天霁寺》:“蓬莱仙~海门通。”【界画】以宫殿楼台等为主要题材的传统画。因作画时用界尺作线,故称界画。【界纸】画有方格的纸。";

诫
jiè
①<动>告诫;警告。《北史·萧琮传》:“赐梁之大臣玺书,~勉之。”
②<动>警戒;戒备。贾谊《治安策》:“前车覆,后车~。”";

借
jiè
①<动>借入;暂用他人之物。《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书。”
②<动>获得;达到。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也。”
③<动>借出;将己物暂供他人使用。《论语·卫灵公》:“有马者,~人乘之。”
④<动>给予;托付。《后汉书·郑太传》:“若~之朝政,……必危朝廷。”
⑤<动>凭借;倚仗。《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子杀之。”
⑥<动>哀悯;怜惜。陆游《书驿壁》:“女儿薄命天不~,青灯独宿江边舍。”
⑦<连>假使;即使。《陈涉世家》:“~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借如】假如。【借使】假使;纵使;纵然。【借问】询问;过问;古诗中自问自答的假设问语。【借职】仅有虚衔,不是实际就任的官职。【借重】⒈凭借他人权势来抬高自己的地位。⒉指依靠他人的力量,犹言倚重。";

藉
jí
①<动>踩;;践踏。《赤壁之战》:“羸兵为人马所蹈~,陷泥中,死者甚众。”
②<动>欺负;欺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jiè
①<名>草垫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
②<动>垫。《赤壁赋》:“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动>凭借;依靠。《过秦论》:“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公侯之尊。”
④<动>借;借给。《谏逐客书》:“此所谓~寇兵、赍盗粮者也。”
⑤<连>如果;假使。《陈涉世家》:“~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辨】藉,籍。二字在古多通用。但“户籍”、“典籍”、“书籍”、“籍没”的“籍”不写作“藉”;而“草垫”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籍”。【藉藉】⒈交错杂乱的样子。⒉显赫、喧盛的样子。【藉荫】指祖先的基业门第。";

巾
jīn
①<名>手巾;面巾;擦拭用的布帛。《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②<名>头巾;覆盖头或缠束头发的织物。《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动>覆盖;包裹。《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以文绣。”
④<名>古代快信写在帛巾上,因代指快信。《与妻书》:“~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巾车】⒈有帏幕遮围的车。⒉官名。【巾帻】幅巾制的帽子。";

今
jīn
①<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②<名>现代;当代。《察今》:“察~可以知古。”
③<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为之虏矣。”
④<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斤
jīn
①<名>斧子;斧头。《寡人之于国也》:“斧~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②<量>重量单位,旧时以十六两为一斤。《东方朔》:“复赐酒一石,肉百~,归遗细君。”";

金
jīn
①<名>金子;黄金。《乐羊子妻》:“羊子尝行路,得遗~一饼。”【又】指铜。《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
②<名>泛指钱币;钱财。《报刘一丈书》:“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以私之。”
③<名>金属的通称。《劝学》:“~就砺则利。”《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人十二。”
④<名>金属制成的器皿器具。《木兰诗》:“朔气传~柝,寒光照铁衣。”
⑤<形>像金属般的;比喻坚固。《过秦论》:“自为关之固,~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⑥<量>货币单位。周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两汉以黄金一斤为一金,汉以后以银一两为一金。《公输》:“子墨子曰:‘请献十~。’”《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涕泣谋于禁卒。”
⑦<名>金色;金黄色。《促织》:“巨身修尾,青项~翅。”【金榜】黄金制成的匾额。多指科举应试录取的榜。【金波】⒈月亮,月光。⒉月光下的水波。⒊酒名。⒋地名,在今河北大名东。【金城汤池】金属造成的城,蓄满开水的护城河。比喻城防坚固不可摧。【金兰】⒈牢固而融洽的友情。⒉指结义的兄弟姐妹。【金瓯】⒈金制的盆盂之类。⒉比喻国土完固。【金阙】⒈道家所说的天帝居住的黄金阙。⒉代指人间帝王的宫阙。【金蛇】喻闪电之光。【金屋】华丽的房屋。";

津
jīn
①<名>渡口。《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五~。”
②<名>门路;门径。《晋书·陶侃传》:“欲之,困于无~耳。”
③<名>津液,中医称人体内分泌的汗、泪、唾液等一切液体。《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液。”【又】特指唾液。陆佃《埤雅·释草》:“今人望梅生~,食芥坠泪。”
④<名>泛指其他液汁。《采草药》:“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泽皆其根。”【津津】⒈凶恶的样子。⒉洋溢、充盈的样子。⒊兴趣浓厚的样子。【津梁】⒈桥梁。⒉喻指桥梁作用的事物。⒊佛教用佛法引渡众生。";

矜
jīn
①<动>怜悯;同情。《陈情表》:“还在故老,犹蒙~育。”
②<动>注重;检点。《尚书·旅獒》:“不~细行,终累大德。”
③<动>自夸;夸耀。《项羽本纪赞》:“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④<动>庄重;自重。《论语·卫灵公》:“君子~而不争,群而不党。”
⑤<形>得意;骄傲。《促织》:“虫翘然~鸣,似服主知。”
⑥<名>矛、戟等兵器的木柄。《过秦论》:“锄耰棘~,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guān<名>通“鳏”。鳏夫;老而无妻的人。《诗经·大雅·丞民》:“不侮~寡,不畏强御。”";

衿
jīn<名>衣襟。王粲《七哀》:“白露霑衣~。”
jìn<动>系;结。扬雄《反离骚》:“~芰茄之绿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觔
jīn
①<名>通“斤”,重量单位。《旧唐书·文宗纪上》:“每一石灰得盐地十二~一两。”
②<名>通“筯”,肌腱或附在骨头上的韧带。王充《论衡·书虚》:“举鼎用国,力由~脉。”";

襟
jīn
①<名>古代衣、袍的交领。宋玉《风赋》:“王廼披~而当之。”
②<名>衣襟;前襟。衣服胸前的部分。《伶官传序》:“泣下沾~,何其衰也。”【又】〈名意动〉以……为衣襟。《滕王阁序》:“~三江而带五湖。”
③<名>襟怀;胸怀。《滕王阁序》:“遥~甫畅,逸兴遄飞。”";

仅
jǐn<副>仅仅;只才;不过。《项脊轩志》:“室~方丈,可容一人居。”
jìn
①<副>几乎;将近;差不多。《柳毅传》:“后居南海,~四十年。”";

卺
jǐn<名>古代婚礼用的酒器,以瓢为之。《礼记·昏义》:“合~而酳。”";

紧
jǐn
①<形>“松”反面。傅毅《舞赋》:“驰~急之弦张兮。”
②<形>坚固;牢固。《管子·问》:“钩弦之造,戈戟之~。”
③<形>密实;紧密。《范进中举》:“牙关咬~,不省人事。”
④<形>急;猛。《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北雁南飞。”";

谨
jǐn
①<形>谨慎;小心。《捕蛇者说》:“~食之,时而献焉。”
②<动>约束;使……谨慎。《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身节用,远罪丰家。”
③<动>谨慎从事;重视。《寡人之于国也》:“~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形>恭敬;郑重。《荆轲刺秦王》:“~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拜表以闻。”";

锦
jǐn
①<名>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公输》:“舍其~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②<形>比喻鲜艳华美。《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鳞游泳。”【锦官城】成都。四川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大城西,为主锦之官所居,因称锦官城。【锦瑟】画有锦文的瑟。";

馑
jǐn
①<名>蔬菜歉收。指灾荒。《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收为~。”
②<名>泛指庄稼欠收;灾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瑾
jǐn<名>美玉。常“瑾瑜”连用。《九章·怀沙》:“怀~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山海经·西山经》:“其阳多~瑜之玉。”";

尽
jìn
①<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
②<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者竭其力。”
③<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
④<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羡乎。”
⑤<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璇机之正。”
⑥<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是他乡之客。”
⑦<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美矣,又~善也。”
⑧<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规。”
jǐn
①<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后,食坐~后。”
②<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教飞舞出宫墙。”";

近
jìn
①<形>空间距离小,与“远”相对。《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
②<形>时间上距离短,与“久”“远”相对。《柳敬亭传》:“乃~年共称柳敬亭说书。”
③<动>走近;靠近。《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
④<名>近处;近旁。《察今》:“有道之士,贵以~知远。”
⑤<动>亲近。《战国策·赵策》:“襄子必~幸子。”
⑥<形>亲近的。《陈情表》:“外无期功强~之亲。”
⑦<动>近似;接近;与……差异不大。《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
⑧<形>浅近;不够深厚或深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业甚浅~。”
⑨<副>将近;差不多。《李愬雪夜入蔡州》:“闻愬军号令,应者~万人。”【近局】指邻居。";

进
jìn
①<动>前进;向前移动。《涉江》:“船容与而不~兮,淹回水而疑滞。”
②<动>出仕;做官。《陈情表》:“臣之~退,实为狼狈。”《岳阳楼记》:“是~亦忧,退亦忧。”
③<动>进献;进呈。《促织》:“翼日~宰,宰见其小。”
④<动>进谏;劝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时而间~。”
⑤<动>举荐;推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忌~孙子于威王。”
⑥<动>愈;超过。《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
⑦<动>进来;进入。《灌园叟晚逢仙女》:“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
⑧<名>指前后有几排房屋的大宅院中的一排房屋。《范进中举》:“就在东门大街上,三~三间。”【进学】⒈使学业有进步。⒉科举制指童生经岁试录取进县学";

荩
jìn
①<名>一种野草,可用来编织器物。元稹《三遣悲怀》:“顾我无衣搜~箧。”
②<名>通“烬”,没有烧尽的柴草。《长笛赋》:“~滞抗绝,中息更装。”
③<动>通“进”,进用。《诗经·大雅·文王》:“王之~臣,无念尔祖。”";

晋
jìn
①<动>进。班固《幽通赋》:“盍孟~以迨群兮。”
②<动>通“搢”,插。
③<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西、河北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公元前403年分为韩、赵、魏三国。
④<名>朝代名。⒈公元265-420年,第一代君主是司马炎。原建都洛阳,公元317年迁都建康,迁都以前称为“西晋”,迁都以后称为“东晋”。⒉公元936-947年,五代之一,又称“后晋”,第一代君主是石敬塘。";

浸
jìn
①<动>泡;淹没。《诗经·小雅·大东》:“有冽氿泉,无~获薪。”《史记·赵世家》:“引汾水灌其城,城不~者三版。”
②<动>灌溉。《诗经·小雅·白华》:“滮池北流,~彼稻田。”【引】润泽;滋润。张衡《东京赋》:“泽~昆虫。”
③<名>大水,湖泽。《庄子·逍遥游》:“大~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④<副>渐渐,逐渐。《说文解字叙》:“字者,言孳乳而~多也。”
qīn<动>通“侵”,侵犯。《列子·汤问》:“帝凭怒,~减龙伯之国使阨。”";

烬
jìn
①<名>物体燃烧后的灰。《北史·吕思礼传》:“烛~夜有数升。”
②<名>受灾后残余的人。《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背城借一。”";

赆
jìn
①<名>赠送路费或财物。《梁书·杨公则传》:“~送一无所取。”
②<名>进贡的财物。顔延之《赭白马赋》:“或踰远而纳~。”";

缙
jìn
①<名>浅赤色。《后汉书·蔡邕传》:“济济多士,端魏~綎。”
②通“搢”,插。如“缙绅”。【缙绅】⒈插笏垂绅。缙,通“搢”。指把笏插在衣带间。绅,衣服的大带,指拖垂着衣带国。插笏垂绅为古代高级官员的装束。⒉代指官僚士大夫。";

搢
jìn<动>插。《商君书·赏刑》:“~笏,作为乐。”";

禁
jìn
①<动>禁止;制止。《训俭示康》:“居位者虽不能~,忍助之乎?”
②<名>禁令;不准做什么的法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
③<名>宫禁;皇帝居住的活动的地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常居~中。”
④<动>监禁;关押。《魏书·高阳王雍传》:“别房幽~,不得干豫内政。”
⑤<名>监狱;牢房。《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卒居中央。”
jīn<动>堪;经受得起;承受得住。《登楼赋》:“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与妻书》:“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失吾之悲。”";

靳
jìn
①<名>套在辕刀胸部的皮革,也用作辕马的代称。《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骖之~。”
②<形>吝惜;吝啬。《后汉书·崔寔传》:“悔不小~。”
③<动>奚落;嘲笑。《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公~之。”";

殣
jìn
①<动>饿死。《大戴礼记·千乘》:“道无~者。”【又】饿死的人。《后汉书·马融传》:“自关以西,道~相望”
②<动>掩埋;埋葬。《荀子·礼论》:“刑余罪人之丧……不得昼行,以昏~。”";

觐
jìn
①<动>朝见帝王。《谭嗣同》:“至七月,乃扶病入~。”
②<动>拜见;会见。《左传·昭公十六》:“宣子私~于子产。”【辨】朝,觐。“朝”指诸侯春天入朝见天子。“觐”本指诸侯秋天入见朝见天子。后来两者都指诸侯朝见帝王,不再有时间季节上的区别。";

噤
jìn<动>闭口;不说话。《史记·晁错传》:“臣恐天下之士~口不敢复言也。”【引】关闭。潘岳《西征赋》:“有~门而莫启。”";

京
jīng
①<名>高大的土丘。《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于堑里筑~,皆高五六丈。”
②<形>高大;大。张衡《东京赋》:“发~仓,散禁财。”
③<名>京城;首都。《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
④<数>一千万。《察变》:“~垓年岁之中,每每员舆正不知几移几换而成此最后之奇。”【京华】京城。【京畿】国都及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师】京城。";

泾
jīng<名>泾水,发源于甘肃,流入陕西与渭水相合。【泾渭】泾水和渭水。古人认为泾浊渭清(实际上是泾清渭浊),所以用来比喻清浊或是非。";

经
jīng
①<名>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纬密。”
②<名>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
③<名>经典;经书。《师说》:“六艺~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
④<名>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史多所涉猎。”
⑤<名>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不可不分。”
⑥<动>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其颈于树枝。”
⑦<动>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丘。”
⑧<动>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国家,定社稷。”【又】<动>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之人。”【经纪】⒈纲常;法度。⒉条理;秩序。⒊经营;料理。⒋买卖,贸易。【经年】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荆
jīng
①<名>一种落叶灌木,枝条可编筐篮。《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杞。”
②<名>用荆条做的刑杖。《廉颇蔺相如列传》:“肉袒负~,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③<名>荆州,古“九州”之一,在今长江中游一带。
④<名>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别称。《察今》:“~人欲袭宋。”【荆妻】对人谦称自己妻子。【荆室】贫陋的居室。";

惊
jīng
①<动>马受刺激而行动失常。《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柳毅传》:“鸟起马~,疾逸道左。”
②<动>惊骇;惊慌。《促织》:“面如土色,大~。”【又】<动使动>使……惊骇、惊慌。《梦游天姥吟留别》:“慄深林兮~层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直可~天地,泣鬼神。”
③<动>惊讶;惊奇。《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问所从来。”
④<动>惊动;震动。《滕王阁序》:“雁阵~寒,声断衡阳之浦。”《阿房宫赋》:“雷霆乍~,宫车过也。”
⑤<形>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涛拍岸。”
⑥<动>起动。《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

旌
jīng
①<名>古代一种饰有牦牛尾和五色羽毛,用于指挥和开道的旗帜。泛指军旗。《赤壁赋》:“舳舻千里,~旗蔽空。”《国殇》:“~蔽日兮敌若云。”
②<动>表彰。《五人墓碑记》:“且立于石于其墓之门,以~其所为。”【旌麾】⒈帅旗。⒉借指军队。【旌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

菁
jīng
①<名>韭菜的花。
②<名>蔓菁,芜菁。两年生草本植物,根可食。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七月可种芜~。”
③<名>水草。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藻。”
④通“精”。《<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吾党~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菁菁】茂盛的样子。";

兢
jīng见“兢兢”。【兢兢】⒈小心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⒉强健的样子。《诗经·小雅·无羊》:“尔羊来思,矜矜~,不骞不崩。”";

精
jīng
①<名>精米;上等的细米。《庄子·人间世》:“鼓荚播~,足以食十人。”
②<名>精华。《阿房宫赋》:“齐楚之~英。”
③<形>精粹;精纯。《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铜铸成。”
④<形>精良;精锐。《赤壁之战》:“兵~粮多,足以立事。”
⑤<形>精美;美好。《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妙细无双。”
⑥<动>精通;谙熟。《冯婉贞》:“~技击者不过百人。”
⑦<形>精湛;精妙。《卖油翁》:“吾射不亦~乎?”
⑧<形>精心;专一。《张衡传》:“~思附会,十年乃成。”
⑨<名>精神;精力。《秋声赋》:“有动于中,必摇其~。”
⑩<形>瘦,不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却才~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井
jǐng
①<名>水井。《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之泉。”
②<名>井田。《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井华】井水的精华,清晨首次所汲的井水。";

阱
jǐng<名>为防御或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汉书·谷永传》:“又以掖庭狱大为乱~。”李白《君马黄》:“猛虎落陷~。”";

刭
jǐng<动>割脖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果北乡自~。”《<指南录>后序》:“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死。”";

颈
jǐng
①<名>脖子的前部。《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之交。”
②<名>泛指脖子,颈项。《五蠹》:“兔走触株,折~而死。”";

景
jǐng
①<名>日光。《归去来兮辞》:“~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明。”
②<名>景致;景色。《滕王阁序》:“访风~于崇阿。”
③<名>景物。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形>大。《谏太宗十思疏》:“心百元首,承天~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yǐng<名>同“影”。阴影;影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景行】⒈大道。《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行止。”⒉仰慕。顏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惜无丘园秀,~彼高松。”";

儆
jǐng
①<动>警备;戒备。《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宫。”
②<动>告诫;警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戒未然也。”
③<名>紧急情况或消息。《后汉书·郭伋传》:“并部尚有卢芳之~。”";

憬
jǐng<形>远行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彼淮夷,来献其琛。”今有双音词“憧憬”。【又】觉悟的样子。今有双音词“憧悟”。";

警
jǐng
①<动>告诫;警告。《狱中杂记》:“是立法以~其余。”
②<动>警戒;戒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卫不彻,~也。”
③<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消息。《左忠毅公逸事》:“每有~,辄数月不就寝。”
④<形>敏捷;敏锐。《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有权数。”";

净
jìng
①<形>洁净;干净。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如练。”
②<形>纯净;纯洁。《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
③<动>净尽;完尽;没有剩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天山共色。”
④<名>戏曲角色名,即花脸。《窦娥冤》:“~扮公人。”";

劲
jìng
①<形>强而有力。《过秦论》:“良将~弩守要害之处。”
②<形>刚劲挺拔。《后汉书·王霸传》:“疾风知~草。”
③<形>刚正;刚烈。《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直。”
④<形>僵直;僵挺。《送东阳马生序》:“四肢僵~不能动。”
⑤<形>猛烈。《观猎》:“风~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径
jìng
①<名>小道;小路。《归去来兮辞》:“三~就荒,松菊犹存。”
②<动>取道貌岸然;途经。《江水》:“江水又东,~巫峡。”
③<副>径直;直接。《狼》:“一狼~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名>直径。《张衡传》:“员~八尺。”《核舟记》:“能以~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胫
jìng
①<名>人的小腿。《五蠹》:“股无胈,~不生毛。”
②<名>泛指腿。《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

竞
jìng
①<形>强;强劲。《左传·襄公十八年》:“南风不~。”
②<动>竞赛;比赛。《五蠹》:“上古~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③<副>竞相;争相;争着。《与朱元思书》:“负势~上,互相轩邈。”";

竟
jìng
①<动>完毕;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形>终;整;全。《谭嗣同》:“君~日不出门,以待捕者。”《项脊轩志》:“何~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副>终究;终于。《毛遂自荐》:“平原君~与毛遂偕。”
④<副>竟然;居然。《屈原列传》:“而齐~怒不救楚,楚大困。”
⑤<副>究竟;到底。刘禹锡《天论》:“道~何为邪?”
⑥<名>通“境”,国境。《礼记·曲礼上》:“入~而问禁,入国而问俗。”【竟使】假使;假如。";

敬
jìng
①<形>严肃;慎重。《论语·颜渊》:“君子~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②<动>严肃慎重地对待。《谏太宗十思疏》:“忧懈台则思慎始而~终。”
③<动>尊敬;敬重。《<指南录>后序》:“北虽貌~,实则愤怒。”
④<名>敬意。《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也。”
⑤<形>恭敬。《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

靖
jìng
①<动>安定;平定。《诗经·大雅·召旻》:“实~夷我邦。”【又】安静。《左传·昭公二十五》:“~以待命犹可。”
②<形>恭敬。《管子·大匡》:“士处~,敬老与贵。”";

境
jìng
①<名>边境;边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送至~。”
②<名>地域;区域。《饮酒》:“结庐在人~,而地车马喧。”
③<名>环境;境地。《小石潭记》:“以其~过清,不可久居。”
④<名>境况;处境。《徐霞客游记》:“生平所历危~,无逾于此。”";

静
jìng
①<形>静止不动。《岳阳楼记》:“浮光跃金,~影成璧。”
②<形>寂静;安静。《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春山空。”
③<形>平静;安定。《墨子·非攻》:“神民不违,天下乃~。”
④<形>安闲;娴雅。《张衡传》:“常从容淡~,不好交接俗人。”";

坰
jiōng<名>遥远的郊野。《列子·黄帝》:“出行经~外。”";

扃
jiōng
①<名>门闩。白居易《游悟真寺》:“门户无~关。”
②<名>泛指门窗箱柜等上的闩栓销钮等。《原君》:“摄缄滕,固~鐍。”
③<动>闩上;关上。《项脊轩志》:“余~牖而居。”
④<名>门户;门扇。孔稚珪《北山移文》:“或假步于山~。”白居易《长恨歌》:“金阙西厢扣玉~,转教小玉报双成。”";

冏
jiǒng
①见“冏冏”。
②<形>鸟飞的样子。木华《海赋》:“望涛远绝,~然鸟逝。”【冏冏】明亮的样子。江淹《张廷尉杂述》:“~秋月明。”";

迥
jiǒng
①<形>远;遥远。《<指南录>后序》:“天高地~,号呼靡及。”
②<形>辽阔。《灞桥饯别》:“俺向着这~野悲凉。”
③<形>显著;明显。《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亦与它石~异。”【迥拔】⒈高远挺拔。⒉才智突出。";

炯
jiǒng<形>明亮;光亮。葛洪《抱朴子·安塉》:“向~烛而背白日。”成语有“目光~~”。";

窘
jiǒng
①<形>困窘;窘迫;处于为难境。《狼》:“屠大~,恐前后受其敌。”
②<形>穷困;贫困。《晋书·吴逵传》:“家极贫~,冬无衣被。”";

纠
jiū
①<动>用三股线拧成绳子。《说文解字》:“~,绳三合也。”
②<动>纠合;集聚。《后汉书·臧洪传》:“~合义兵,并赴国难。”
③<动>绞;缠绕。《九章·悲回风》:“~思心以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④<动>督察;约束。《左传·昭公六年》:“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
⑤<动>纠正。《荀子·王制》:“严刑罚以~之。”
⑥<动>检举。《后汉书·桓潭传》:“今可令诸商贾自相~告。”
⑦<形>曲折。何逊《渡连圻》:“洑流自洄~,激濑似奔腾。”";

究
jiū
①<动>推究;探求。《原毁》:“即其新不~其旧。”《报任安书》:“亦欲以~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②<动>到头;到底;到达尽头。《韩非子·难一》:“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
③<形>完全;彻底。《察变》:“憔悴孤虚,旋生旋灭;菀枯顷刻,莫可~陈。”
④<副>终究;究竟。龚自珍《己亥杂诗》:“万马齐喑~可哀。”";

鸠
jiū
①<名>鸟名,也称鸬鸠、斑鸠。《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盈之。”
②<动>聚集,收集。《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集兆民,于兹魏土。”
③<动>安定。《左传·隐公八年》:“君释三国之图以~其民,君之惠也。”
④<动>度量(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山林,~薮泽。";

啾
jiū
①<名>吟声。班固《答宾戏》:“夫~发投曲,感耳之声。”
②<动>吹奏。李咸用《远公亭牡丹》:“平头奴子~银笙。”";

摎
jiū
①<动>缠绕;纠结。《汉书·五行志》:“天雨草而叶相~结,大如弹丸。”
②<动>求。《后汉书·张衡传》:“~天道其焉如。”
jiǎo【摎摎】搜索。张衡《西京赋》:“~浶浪,干池涤薮。”";

樛
jiū
①<动>树枝向下弯曲。《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木,甘瓠累之。”
②<动>缠绕;纠结。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古巃嵸枝相樛~。”【樛流】⒈曲折迂回的样子。⒉周转回环的样子。⒊高低错落的样子。";

九
jiǔ
①<数>九。
②<数>泛指多数或多次。《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泉】⒈深渊。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指阴间。【九天】⒈指天的中央和八方。⒉指天的最高处。⒊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九原】⒈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⒉指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九州】⒈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⒉泛指中国。【九族】九代家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子孙、曾孙、玄孙。《左传·桓公六年》注认为“九族”是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

久
jiǔ
①<形>长久;久远。《孔雀东南飞》:“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
②<动>持久。《商君书·战法》:“食不若者,勿与~。”【久德】旧德。【久淫】久留。屈原《招魂》:“归来兮,不可以~些。”";

旧
jiù
①<形>陈旧的;不合时宜的。《盐铁论·论儒》:“孟轲守~术,不通世务。”【又】〈名〉陈旧而不合时宜的行为或事物。《左传·城濮之战》:“舍其~而新是谋。”
②<形>从前的;原来的。《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都。”【又】〈名〉从前、过去的行为或事物。《原毁》:“即其新不究其~。”
③<副>从前;过去。《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曾谙。”
④<名>故交;老交情。《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欲往投之。”
⑤<名>旧友;老朋友。《五柳先生传》:“亲~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旧齿】⒈耆老;老人。⒉有声望的旧老。";

臼
jiù
①<名>舂米的土坑。《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
②<名>用木、石凿成的舂米的器具。《后汉书·冯衍传》:“儿女常自操井~。”
③<动>用臼舂米。《芋老人传》:“纺织井~,佐读勤苦。”【又】像臼形,凹陷。《苦斋记》:“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中。”";

咎
jiù
①<名>灾祸;灾难。《左传·昭公八年》:“诸侯必叛,君必有~。”
②<名>罪过;过失。《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到之慢,以彰其~。”
③<动>归罪;责备。《子鱼论战》:“国人皆~公。”《游褒禅山记》:“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

疚
jiù
①<名>久病。《韩非子·显学》:“无饥馑疾~祸罪之殃。”
②<形>忧苦,心内痛苦。《诗经·小雅·大东》:“使我心~。”";

柩
jiù<名>装有尸体的棺材。《左传·昭公八年》:“未葬,子产使舆三十人迁其~。”";

厩
jiù
①<名>马圈;马棚。《报刘一丈书》:“立~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
②<名>泛指牲口棚。《冯谖客孟尝君》:“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

救
jiù
①<动>制止;阻止。《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与?’”
②<动>救援;救助。《信陵君窃符救赵》:“魏王使将军晋鄙十万众~赵。”
③<动>治疗;医治。《吕氏春秋·劝学》:“是~病而饮之以堇也。”";

就
jiù
①<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孤。”
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车。”
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
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童子试归。”
⑤<动>承受;接受。《殽之战》:“使归~戮于秦。”
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
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倚柱而笑。”
⑧<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菊花。”
⑨<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老胥而求焉。”
⑩<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就使】即使。";

舅
jiù
①<名>舅舅;舅父;母亲的兄弟。《陈情表》:“行年四岁,~夺母志。”
②<名>公公;丈夫的父亲。《柳毅传》:“既而将诉于~姑,~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⒈丈夫的父母,公公婆婆。⒉妻的父母,岳父岳母";

僦
jiù<动>租赁;雇。曹操《褒枣祗令》:“~牛输谷。”【又】特指雇车运送。《史记·平淮书》:“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费。”【又】雇车的运费。《商君书·垦令》:“令送粮无取~。”";

居
jū
①<动>坐。《核舟记》:“佛印~右,鲁直~左。”
②<动>位居;位于;处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我之上。”
③<动>居住。《愚公移山》:“面山而~。”【又】<动使动>使……居住。《越妇言》:“买臣之贵,不忍其去妻,筑室以~之。”
④<名>住地;住所。《治平篇》:“一人之~以供十人不足,何况供百乎?”
⑤<动>闲居;闲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则曰:‘不吾知也!’”
⑥<动>占据;据有。《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域中之大。”
⑦<动>充当;担任。《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之官辄年不徙。”
⑧<动>停止;停留。《柳毅传》:“客当~此以伺焉。”【又】<形>停止不动的;停滞的。《登泰山记》:“而半山~雾若带然。”
⑨<动>积蓄;储存。《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贿。”《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为奇货。”
⑩<动>历;经;过了。《塞翁失马》:“~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摄】暂居帝王之位。【居士】⒈未出仕的读书人。⒉在家信佛的人。";

拘
jū
①<动>拘捕;拘禁。《殽之战》:“武夫力而~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②<动>束缚;限制。《采草药》:“岂可一切~以定月哉?”
③<形>拘束;拘泥。《汉书·司马迁传》:“使人~而多畏。”【拘介】廉正自守。";

狙
jū
①<名>猕猴。《庄子·齐物论》:“众~皆怒。”
②<动>窥伺,暗中观察动静。《管子·七臣七主》:“从~而好小察。”";

苴
jū
①<名>麻的子。《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又】结子的麻。《庄子·让王》:“~布之衣。”
②<名>枯草。《九章·悲回风》:“草~比而不劳。”
③<名>用草做成的鞋垫。贾宜《治安策》:“冠虽敝,不以~履。”
④<名>包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以白茅。”";

疽
jū<名>一种毒疮。《后汉书·华佗传》:“府君胃中有虫,欲成内~。”
②<名>比喻祸害。《后汉书·虞诩传》:“诩恐其~食侵注而无限极。”";

掬
jū
①<动>双手捧取。《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晋众之走者,舟中之指可~矣。”
②<量>一捧。杜甫《佳人》:“采栢动盈~。”";

裾
jū<名>衣服的前襟。《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翳长袖。”《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

雎
jū
①见“雎鸠”。
②用于人名。如“范雎”、“唐雎”。【雎鸠】一种水鸟,又名王维,俗称鱼鹰。";

鞠
jū
①<名>古代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球。曹植《名都篇》:“连翩击~壤,巧捷惟万端。”
②<动>养育;抚养。《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我。”
③<动>通“鞫”。审问;审讯。《史记·李斯列传》:“令~治之。”
④<动>弯腰,表示恭敬谦逊。《论语·乡党》:“入公门,~躬如也。”【引】小心谨慎。《后出师表》:“臣~躬尽瘁,死而后已。”";

鞫
jú
①<动>审讯;审问。《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参军事,掌~狱。”
②<形>穷困。《诗经·大雅·云汉》:“~哉庶正。”";

局
jú
①<形>弯曲。《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
②<形>局限,拘束。潘尼《乘舆箴》:“意~而辞野。”
③<名>棋盘。《史记·宋微子世家》:“遂以~杀湣公于蒙泽。”【又】棋局。《南史·萧惠基传》:“自食时至日暮,一~始竟。”
④<量>部分。《礼记·曲礼上》:“各司其~。”
⑤<名>官署名。如“中药藏局”。
⑥<形>度量;器量。《晋书·任恺传》:“通敏有智~。”";

跼
jú
①<名>曲身。《后汉书·仲长统传》:“当君子困贱之时,~高天,蹐厚地。”
②<形>同“局促”,拘束,窘迫。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老步失腾骧,短辕甘~蹙。”
③<形>徘徊不前。《史记·淮阴侯列传》:“骐骥之~躅,不如驽马之安步。”【跼蹐】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后汉书·循吏传》:“于是奸吏~,无所容诈。”";

咀
jǔ<动>品味,细嚼。司马相如《上林赋》:“~嚼菱藕。”
zǔ<动>通“诅”,诅咒。《宋史·卢修传》:“咒~君王。”";

沮
jǔ
①<动>阻止。《商君书·靳令》:“其次,为赏劝罚~。”【又】停止;终止。《诗经·小雅·巧言》:“乱庶遄~。”
②<形>败坏;毁坏。《韩非子·二柄》:“妄举,则事~不胜。”
③<形>丧气;颓废。嵇康《幽愤诗》:“神辱志~。”";

举
jǔ
①<动>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百钧。”
②<动>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动>举出;提出。《屈原列传》:“~类迩而见义远。”
④<动>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
⑤<动>挂起;升起。《赤壁之战》:“中江~帆。”
⑥<动>推举;推荐。《陈情表》:“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⑦<动>举用;任用。《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
⑧<动>发动;兴起。《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而争起矣。”
⑨<动>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⑩<名>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
⑾<动>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巴蜀。”
⑿<动>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
⒀<动>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生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生女哺用脯。”
⒁<动>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阿党。”
⒂<名>科举;科举考试。《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下第。”【又】<动>应举;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进士。”
⒃<动>中举;考中。《芋老人传》:“乙先得~,登仕路。”
⒄<形>全;整个。《屈原列传》:“~世皆浊而我独清。”
⒅<副>全;都。《庄暴见孟子》:“~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⒆<形>尽;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
⒇<动>点起为;点燃。《孙膑减灶》:“暮见火~而俱发。”";

矩
jǔ<名>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引】法度。《新唐书·诸公主列传》:“动循~法。”成语有“循规道~”。";

龃
jǔ见“龃龉”。【龃龉】上下牙齿对不上。比喻不合,相抵触。何逊《还渡五洲》:“方圆既~,贫贱岂怨尤。”";

句
jù<名>句子;文句。《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为妙。”
gōu<动>勾勒;勾画。后写作“勾”。《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性情,习方俗。”【句读】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

巨
jù
①<形>大。《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事无~细,亮皆专一。”
②<副>通“讵”,表示反问。难道,哪里。《汉书·高帝纪上》:“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能入乎?”";

讵
jù
①<副>表示反问,难道,哪里。李白《行路难》:“华亭鹤唳~可闻。”
②<连>假如。《国语·晋语》:“~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拒
jù
①<动>抗拒;抵御。《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秦。”
②<动>拒绝。《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谏。”【拒后】阻击敌军,保障大军安全转移。";

具
jù
①<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
②<动>供应、备办酒食。《殽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动>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
⑥<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
⑦<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
⑧<副>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具草】拟稿。【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炬
jù
①<名>火炬;火把。《淮南子·说山》:“亡者不敢夜揭~。”
②<名>火;火焰。《<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吾党菁华,付之一~。”
③<动>放火;纵火烧。《阿房宫赋》:“楚人一~,可怜焦土。”
④<名>烛。李商隐《无题》:“蜡~成灰泪始干。”";

钜
jù
①<名>钢铁。《史记·礼书》:“宛之~铁”
②<名>钩子。潘岳《西征赋》:“于是弛青鲲于网~。”
③<形>通“巨”,大。《史记·礼书》:“宜~者~,宜小者小。”
④<副>通“讵”,难道;哪里。《荀子·正论》:“是岂~知见侮之不辱哉?”";

俱
jù
①<动>在一起;同行;同来。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来,好风与之~。”
②<副>一起;同。《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出。”
③<副>全;都;皆。《祭十二郎文》:“吾与汝~少年。”
④<形>相同;一样。王充《论衡·逢遇》:“伊尹、箕子才~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

倨
jù
①<形>傲慢。《汉书·汲黯传》:“黯为人性~少礼”
②<动>通“踞”,蹲坐。《庄子·天运》:“老聃方将~堂。”【倨倨】⒈傲慢的样子。⒉无忧无虑的样子。";

剧
jù
①<形>厉害;严重。《世说新语·自新》:“义兴人谓三横,而处尤~。”
②<形>迅速。扬雄《剧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与。”
③<形>险峻。《三国志·吴书·吕范传》:“数讨山贼,诸深恶~地所击皆破。”
④<形>艰难;困苦。陆机《苦寒行》:“~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⑤<形>多。《荀子·非十二子》:“犹然而材~志大,闻见杂博。”
⑥<形>巨大。《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秦王数平~寇,功冠天下。”
⑦<动>超过。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季伦。”
⑧<动>游戏;嬉戏。李白《长干行》:“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
⑨<副>激烈地;激切地。朱熹《答吕伯恭书》:“他日或约与俱谐见,相与~论。”
⑩<副>流畅地;痛快地。《汉书·扬雄传上》:“口吃,不能~谈。”
⑾<名>杂技;杂耍。《聊斋志异·偷桃》:“其人应命方兴,问作何~。”
⑿<名>戏剧。陶宗义《南村辍耕录》:“金有院本、杂~、诸宫调。”";

惧
jù
①<动>恐惧;害怕。《子鱼论战》:“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焉”【又】<动使动>使……畏惧;恐吓。《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之。”
②<动>担心;忧虑。《谏太宗十思疏》:“~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据
jù
①<动>按着;靠着。《订鬼》“梦见夫人~案其身而哭矣。”《游黄山记》:“手向后~地,坐而下脱。”
②<动>依靠;凭借。《过秦论》:“~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③<动>占据;占有。《赤壁之战》:“已~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④<名>凭据;证书。《金史·礼部》:“中选者,试官给~,以名报有司。”
⑤<介>依据;根据。《毛遂自荐》:“诚能~其势而奋其威。”
⑥<形>通“倨”,傲慢。《战国策·齐策四》:“~慢骄奢,则凶从之。”";

距
jù
①<名>雄鸡腿后趾样的突起部分。《汉书·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冠、~、鸣、将。”
②<动>到达;抵达。《史记·苏秦列传》:“不至四、五日而~国都矣。”
③<动>离;距离。《冯婉贞》:“~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④<动>通“拒”,抵御,抵抗。《公输》:“子墨子九~之。”
⑤<动>通“拒”,拒守,把守。《鸿门宴》:“~关,毋内诸侯。”
⑥<动>通“拒”,拒绝,摒弃。《答李翊书》:“吾又惧其杂也,迎而~之。”
⑦<形>通“巨”,大。";

窭
jù<形>贫寒。王安石《上凌屯田书》:“~而不能葬。”";

聚
jù
①<名>村落;聚居点。《史记·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②<动>聚集;集合。《论积贮疏》:“有勇力者~徒衡击。”《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而笑之。”【又】<动>征集。《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之。”【聚落】村落,人们聚居之处。【聚讼】众说纷争,是非难定。";

屦
jù
①<名>用麻、葛等制成的鞋。《庄子·列御寇》:“列子提~,跣而走。”
②<动>践踏。扬雄《羽猎赋》:“~般首。”";

踞
jù
①<动>叉开腿坐,亦说“箕踞”,是一种随便的不拘礼节的坐法。《史记·高祖本纪》:“沛公方~床。,使两女子洗足。”
②<动>蹲;蹲坐。《左忠毅公逸事》:“令二人蹲~而背倚之。”
③<动>倚;倚靠。《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下马~鞍而问。”【踞肆】⒈踞坐。《后汉书·鲁恭传》:“蹲夷~,与鸟兽无别。”⒉傲慢放肆。《汉书·叙传上》:“何有~于朝。”⒊气势雄壮的样子。";

懅
jù
①<形>羞愧。《后汉书·王霸传》:“霸惭~而还。”
②<形>惊恐。《后汉书·徐登传》:“主人见之惊~。”";

遽
jù
①<名>释车;送信的快车。《左传·昭公二年》:“惧弗及,乘~而至。”
②<形>迅速;急速。《南史·王僧孺传》:“老至何~。”
③<形>急忙;赶快。《殽之战》:“且使~告于郑。”
④<形>突然。《祭十二郎文》:“孰谓汝~去吾而殁乎?”
⑤<副>就;使。《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善游哉?”【遽人】⒈驿卒。⒉传命的人。";

瞿
jù
①<动>因吃惊而瞪着眼睛。《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然注视。”
②<动>惊惧;惊恐。《冯婉贞》:“三保~然曰:‘何以为计?’”
qú
①<名>兵器名,戟类。《尚书·顾命》:“一人冕,执~,立于西垂。”
②通“衢”,四通八达的地方。《孙子兵法·九地》:“有~地,有重地,有冷地。”";

鐻
jù
①<名>同“虡”,古代悬挂钟的架子两旁的柱子。《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
②<名>一种兵器。《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
qú<名>古代少数民族用的金或银耳环。《后汉书·张奂传》:“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
②<>。《》:“~。”";

娟
juān见“涓涓”。【涓涓】美好,多指姿态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戏蝶过闲幔。”";

捐
juān
①<动>拿开;搬走。《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禀,~阶。”
②<动>捐弃;抛弃。《乐羊子妻》:“羊子大惭,乃~金鱼野。”《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
③<动>除去;清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不急之官。”
④<动>捐助;捐献。《汉书·货殖传》:“唯毋盐氏出~千金货。”";

涓
juān
①<名>细小的水流。《后汉书·周纭传》:“~流虽寡,浸成江河。”
②<动>除去;清除。《汉书·礼东志》:“~选休成。”
③<动>选择。左思《魏都赋》:“~吉日。”【涓埃】滴水轻尘,比喻微小的贡献。涓毫】滴水毫毛,比喻微小之利。";

镌
juān
①<动>凿;开掘。《汉书·沟洫志》:“患底柱隘,可~广之。”【引】刻。《后汉书·蔡邕传》:“使工~刻,立于太学门外。”
②<动>官吏降级。《宋史·食货志上四》:“扰民及不实者~罚。”";

蠲
juān
①<动>除去;免除。《史记·太史公自序》:“~除肉刑。”《周书·武帝纪》:“逋租悬调,兵役残功,并宜~免。”
②<形>清洁;干净。《墨子·节用中》:“其中~洁。”
③<动>显明;显示。《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其大德。”";

卷
juǎn
①<动>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过秦论》:“有席~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②<动>翻卷;掀起;裹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起千堆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我屋上三重茅。”
③<动>席卷;全部盗取或侵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意欲~了两家的银子逃去。”
juàn
①<名>书卷;书籍。《核舟记》:“鲁直左手执~末,右手指~。”
②<名>整部书的一部分。《<指南录>后序》:“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
③<量>表示文书、书籍的单位。《木兰辞》:“军书十二~。”
④<名>试卷;考卷。《左忠毅公逸事》:“呈~,即而署第一。”";

倦
juàn
①<形>疲劳;劳累。《史记·屈原列传》:“劳苦~极。”
②<动>厌倦;不耐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狷
juàn
①<形>心胸狭窄,急躁。《后汉书·范冉传》:“以~急不能从俗。”
②<形>洁身自好。《国语·晋语二》:“小心~介,不敢行也。”【狷悖】偏急背逆。【狷怒】急躁易怒。【狷介】⒈小心谨慎。⒉洁身自好。";

隽
juàn
①<形>鸟肉肥美,味道好。【引】言辞文章含蓄有内容。常“隽永”连用。赵蕃《次韵斯远三十日见寄》:“书味真~永。”
②<名>姓。
jùn<形>通“俊”,才智出众。《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永】⒈食物甘美,有味道。⒉意味深长。【隽彦】俊才,美才。";

眷
juàn
①<动>回头看;回顾。《诗经·小雅·大东》:“~言顾之,潸焉出涕。”
②<动>留恋;怀念。《归去来兮辞》:“及少日,~然有归欤之情。”《愚溪诗序》:“能使愚者喜笑~慕,乐而不能去也。”
③<动>关怀;器重。《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拔。”王禹偁《送赵令公西京留守》:“元老优游盛,明君~注隆。”
④<名>眷属;家属。《窦娥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

罥
juàn
①<动>缠绕;缠挂。《林黛玉进贾府》:“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动>用绳索捕取鸟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騕褭,射封豕。”";

决
jué
①<动>疏通水道;开口子导引水流。《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渎。”
②<动>决口;洪水冲开堤岸。《汉书·武帝纪》:“河水~濮阳,泛六郡。”
③<动>决定;确定。《赤壁之战》:“受制于人,吾计~矣。”
④<动>判决;裁决。《狱中杂记》:“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也。”
⑤<动>处决;执行死刑。《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引】自杀。《<指南录>后序》:“予分当引~,然而隐忍以行。”
⑥<动>决战;较量出胜负高低。《赤壁之战》:“孤当与孟德~之。”
⑦<副>必定;肯定;一定。《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自度秦王虽斋,~负约不偿城。”
⑧<动>通“诀”,辞诀;告辞;告别。《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与侯生~,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诀
jué
①<动>辞别;告别。《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送至境,与王~。”《明史·海瑞传》:“市一棺,~妻子,待罪于朝。”
②<动>特指永诀。《祭妹文》:“早知~汝,则予岂肯远游。”
③<名>诀窍;高明的方法。《列子·说符》:“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喻其子。”《魏书·释老志》:“大禹闻长生之~。”";

抉
jué
①<动>挑出,挖出。《史记·伍子胥列传》:“~吾眼县吴东门之上。”
②<动>戳,穿。《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其伤而死。”";

玦
jué<名>有缺口的环形佩玉。《鸿门宴》:“范曾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湘君》:“捐余~兮江中。”";

绝
jué
①<动>断;断绝。《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袖。”
②<动>隔绝;隔断。《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又】<形>隔绝的;封闭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境。”【又】<形>极远的。《班超告老归国》:“班超久在~域,年老思土。”
③<动>绝交;断绝往来。《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齐。”
④<动>停止;止歇。《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⑤<动>绝命;死。《孔雀东南飞》:“我命~今日,魂去尸长留。”
⑥<动>横渡。《劝学》:“非能水也,而~江河。”
⑦<名>旧诗体裁之一。王实甫《西厢记》:“我且高吟一~,看他则甚。”
⑧<形>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
⑨<副>。《核舟记》:“佛印~类弥勒。”《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胜处。”
⑩<副>绝对;完全。《促织》:“而心目力俱穷,~无踪响。”";

觉
jué
①<动>觉悟;醒悟;明白。《项羽本纪赞》:“身死东城,尚不~寤。”《归去来兮辞》:“~今是而昨非。”
②<动>发觉;觉察。《李愬雪夜入蔡州》:“城中皆不~之。”
③<动>感觉;觉得;感到。《滕王阁序》:“天高地迥,~宇宙之无穷。”《琵琶行》:“是夕始~有迁谪意。
jiào
①<动>睡醒。《梦游天姥吟留别》:“惟~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②<动>通“较”,差,不如,不及。《世说新语·捷悟》:“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又】差别;差异。葛洪《抱朴子·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冰炭之乖矣。”";

倔
jué
①<形>顽强;固执。《盐铁论·论功》:“~强倨敖。”
②通“崛”,突出。《过秦论》:“~起什伯之中。”";

崛
jué<形>高起;突出。王符《潜夫论·慎微》:“心山陵之高,非削成而~起也。”";

厥
jué
①<代>他的;他们的。《复庵记》:“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职焉。”《六国论》:“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②<代>那。柳宗元《封建论》:“~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③<副>乃。《报任安书》:“左丘失明,~有《国语》。”";

谲
jué
①<动>欺诈;玩弄手段。《论语·宪问》:“齐桓公正而不~。”
②<形>奇;奇异。傅毅《舞赋》:“瑰姿~起。”";

橛
jué
①<名>短木桩。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红花》:“苗高二三尺,每路打~,缚绳横阑,以备狂风拗折。”
②<名>树木或庄稼的残根。《诗经·小雅·大田》:“以冬土定,故稼~于地与地平。”
③<名>马口中衔的横木。《庄子·马蹄》:“前有~饰之患,而后有便荚之威。”
④<量>一小段。《五灯会元·石头希迁禅师》:“师乃指一~柴曰:马师何似这个?”
⑤<动>击;打。《山海经·大荒东经》:“~以雷兽之骨。”";

爵
jué
①<名>古代的一种酒器。《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公请器,王与之~。”
②<名>爵位。《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子。”《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又】<动>授予爵位。《韩非子·五蠹》:“以其有功也,~之。”";

蹶
jué
①<动>跌倒;跌跤。《柳毅传》:“毅恐~仆地。”
②<动>颠覆;挫败。贾谊《陈政事疏》:“~六国,兼天下。”【又】<动使动>使……受挫败。《赤壁之战》:“必~上将军。”
③<动>挫伤;损伤。《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而不复振。”
④<动>竭尽;耗尽。《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甚多,天下财产何得而不~?”
⑤<动>顿;磕;叩。《与陈伯之书》:“朝鲜、昌海,~角受化。”";

矍
jué<形>惊惶急视的样子。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亦~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攫
jué
①<动>鸟用爪迅速抓取。柳宗元《笼鹰词》:“下~狐兔腾苍茫。”【引】夺取。《列子·说符》:“因~其金而去。”";

钁
jué
①<名>镢头;大锄头。王充《论衡·率性》:“以~锸凿地。”
②<动>挖;掘;刨。《李愬雪夜入蔡州》:“李祐、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

军
jūn
①<名>军队;部队。《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②<名>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谋攻》:“心用兵之法,……全~为上。”
③<动>驻军;驻扎。《鸿门宴》:“沛公~霸上。”
④<名>驻地;军营。《鸿门宴》:“项伯乃夜马之沛公~。”
⑤<名>军士;士兵。《孙膑减灶》:“乃弃其步~,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⑥<名>宋代行政区划的一级,隶属于“路”,下辖“县”。《文献通考·舆地》:“州、府、~、监三百二十二。”";

君
jūn
①<名>君王;君主。《赵威后问齐使》:“苟无民,何以有~?”
②<动>君临;统治。《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国。”
③<名>古代的一种封号。如“信陵君”、“平原君”等。
④<名>对对方尊称。《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鸿门宴》:“~安与项伯有故?”
⑤<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孔雀东南飞》:“~既若见录。”
⑥<名>用于姓氏后,构成对某人的尊称。《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言泛讯之。”";

均
jūn
①<名>通“钧”,制作陶器的转轮。《管子·七法》:“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就立朝夕于运~之上。”
②<形>均匀;平均。《季氏将伐颛臾》:“不患贫而患不~。”
③<形>公平;公正。《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
④<动>均匀地分布。《与陈伯之书》:“故知霜露所~,不育异类。”
⑤<动>权衡;衡量。《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副>都;皆;全。《三元里抗英》:“~欲奋勇出城决战。”";

钧
jūn
①<量>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而不足举一羽。”
②<名>制作陶器的转轮。桓宽《盐铁论·遵道》:“转若陶~。”
③<形>通“均”,同样的,对等的。《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驷。”【又】平均地;均匀地。《荀子·议兵》:“明道而~分之。”
④<形>犹“大”,用于修饰跟尊长或上级有关的事物,以表示尊敬。《长生殿》:“请问王爷传集某等,不知有何~令。”";

皲
jūn<动>皮肤因寒冷、二燥而裂口。《送东阳马生序》:“足胅~裂而不知。”";

筠
yún
①<名>竹皮。《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也。”
②<名>竹子。杜甫《湘夫人祠》:“苍梧恨不浅,染泪在丛~。”
③<名>管类乐器。庾信《赵国公集序》:“大禹吹~,风云为之动。”
jūn地名,四川省有一个名为“筠连”的县城。【筠竹】斑竹。";

俊
jùn
①<形>才智出众。《荀子·大略》:“天下国有~士,世有贤人。”《滕王阁序》:“雄州雾裂,~采星驰。”
②<名>才智出众的人。《过秦论》:“山东豪~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形>大。《过小孤山大孤山》:“有~鹘抟水禽,掠江东南而去。”
④<形>秀美;美丽。《林黛玉进贾府》:“~目修眉,顾盼神飞。”";

郡
jùn
①<名>古代行政区划的一级。秦以前县下设郡,秦以后州下高郡,郡下设县。明代忘私郡,后作为“府”的别称。《陈涉世家》:“诸~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峻
jùn
①<形>高而陡峭。《涉江》:“山~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②<形>高大。《离骚》:“冀枝叶之~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③<形>严峻;严厉。《陈情表》:“诏书切~,责臣逋慢。”";

捃
jùn<动>摘取;拾取;搜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摭《春秋》之文以著书。”";

浚
jùn
①<动>疏通。《汉书·赵充国传》:“~沟渠。”
②<形>深。《晋书·谢安传》:“临~谷。”
③<动>取;榨取。《国语·晋语九》:“~民之膏泽以实之。”";

骏
jùn
①<名>好马。李商隐《瑶池》:“八~日行三万里。”【引】急速。《诗经·周颂·清庙》:“~奔走在庙。”
②<形>通“峻”,高而陡峭。《诗经·大雅·崧高》:“~极于天。”";

竣
jùn<动>退立。《管子·小匡》:“有司已于事而~。”【引】<动>完毕。如“竣工”“竣事”。";

濬
jùn同“浚”。
①<动>深挖河道使水疏通。《尚书·尧典》:“封十有二山,~川。”
②<形>深。左思《吴都赋》:“带朝夕之~池,佩长州之茂苑。”";

开
kāi
①<动>开(门);(把门)打开。《木兰诗》:“~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山市》:“窗扉皆洞~。”
②<动>打开;开启。《过秦论》:“秦人~关延敌。”《左忠毅公逸事》:“公辨其声,目不可~。”《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妆镜也。”【引】<动使动>使……舒畅;使……展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颜。”
③<动>(花)开;开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④<动>开辟;扩展。《荀子·富国》:“节其流,~其源。”
⑤<动>散开;消散。《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
⑥<动>开拓;开垦。《归园田居》:“~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物竞天择》:“而矿事日辟,掘地~山,多得古禽兽遗蜕。”《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边意未已。”
⑦<动>创始;开创。《<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此一部~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
⑧<动>开设;设置。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权在营前~了个茶洒店。”《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宴。”
⑨<动>分开;分离。《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⑩<动>发表;提出。《赤壁之战》:“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
⑾<动>发射。《冯婉贞》:“三保见敌势可乘,争挥帜曰:‘~火!’”【开济】创业济时。《蜀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老臣心。”【开罪】冒犯得罪。";

凯
kǎi<名>军队得胜后奏的庆功乐曲。刘克庄《破阵曲》:“六军张~声如雷。”【凯风】和风。";

剀
kǎi
①<动>讽喻;以此喻彼。《新唐书·杜如晦传》:“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讽如晦等。”
②<副>切实。《新唐书·刘昌裔传》:“为环檄李纳,~晓大义。”";

恺
kǎi
①<形>欢乐;和乐。《汉书·主父偃传》:“天下既平,天子大~。”
②<名>通“凯”,军队打胜仗后所奏的乐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振旅~以入于晋。”【恺悌】平易近人。";

铠
kǎi<名>石腊打仗时穿的金属护身衣。《群英会蒋干中计》:“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

慨
kǎi
①<动>感慨;感叹。张衡《东京赋》:“~长思而怀古。”
②<动>激昂;激愤。曹操《短歌行》:“~当以慷,忧思难忘。”";

楷
kǎi
①<名>法式;典范。《礼记·儒行》:“今世行之,后世以为~。”
②<名>楷书,现在通行的一种汉字字体。曾巩《尚书省郎官石记序》:“布此序独~字,精劲严重,出于自然,如动容周旋中礼,非强无者。”忾jiē
①<名>楷树,也叫黄连木。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蜀中有木类柞……蜀人呼为~木。”
②<形>刚直。刘劭《人物志·体别》:“强~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忾
kài<形>愤恨;愤怒。《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成语有“同仇敌忾”。
xì叹息的样子。《诗经·曹风·下泉》:“~我寤叹。”";

刊
kān
①<动>砍;削。《尚书·益稷》:“随山~木。”
②<动>删改;修正。《察变》:“此地学不~之说也。”
③<动>刻;雕刻。《晋书·孙绰传》:“必须绰为碑文,然后~石焉。”【刊落】删除繁琐芜杂的文字。【刊颂】刻石立碑,歌功颂德。";

勘
kān
①<动>校订;核对。苏舜钦《送韩三子华还家》:“~书春雨静。”
②<动>勘察;审查。《旧唐书·来俊臣传》:“请付来俊臣推~,必获实情。”
③<动>判断;判别。《窦娥冤》:“天也,你错~贤愚枉作天!。”";

龛
kān
①<名>佛塔。许浑《送僧南归》:“绕~藤叶盖禅床。”【又】特指葬僧人的塔。贯休《送人归夏口》:“倘经三祖寺,一为礼~坟。”
②<名>供奉神佛像的石室或柜子。江总《摄山栖霞寺碑》:“庄严~像,首于西峰石壁。”
③<动>通“戡”,平定。扬雄《法言·重黎》:“刘~南阳,项救河北。”";

堪
kān
①<动>经受得起;能够承受。《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又】<动>胜任。《孔雀东南飞》:“不~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②<动>可以;能够。杜甫《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托死生。”【堪舆】相地看风水的迷信职业者。";

坎
kǎn
①<名>坑;坑穴。《汉书·苏武》:“凿地为~。”
②<名>洞;洞穴。《李愬雪夜入蔡州》:“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以先登。”
③<象>形容敲击的声音。《石钟山记》:“有窾~镗鞳之声。”【坎毒】愤恨。【坎廪】也作“坎壈”,不平,喻遭遇不顺利。";

侃
kǎn
①<形>刚直,理直气壮。见“侃侃”、“侃然”。
②<形>和乐。见“侃尔”。【侃侃】从容不迫的样子。【侃然】刚毅正直的样子。【侃尔】和乐的样子。";

看
kàn
①<动>视;瞧。《范进中举》:“范进不~便罢,~了一遍,又念了一遍。”
②<动>观看;观赏。《望庐山瀑布》:“遥~瀑布挂前川。”
③<动>看待;对待。高适《咏史》:“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
④<动>访问;探望。《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之。”
⑤<动>眼看着;转眼。杜甫《绝句》:“今春~又过,何日是归年?”
kān<动>看守;守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原是一个老军~管。”【看朱成碧】眼花缭乱,不辨五色。";

瞰
kàn
①<动>俯视。《游黄山记》:“下~峭壑阴森。”
②<动>远望。《雁荡山》:“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大海。”
③<动>窥探。《孟子·滕文公下》:“阳货~孔子之也,而馈孔子蒸豚。”";

康
kāng
①<形>康乐;安康;安乐。《汉书·元帝纪》:“黎庶~宁。”
②<形>宽广;广大。《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衢。”
③<形>健康。《孔雀东南飞》:“四体~且直。”
④<形>空。贾谊《吊屈原赋》:“翰弃周鼎,宝~瓠兮。”";

慷
kāng<动>感愤;感慨;情绪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忧思难忘。”【慷慨】⒈意气激昂奋发。⒉感慨;感叹;⒊刚直不阿。⒋大方;不悭吝。";

扛
káng
①<动>双手举。《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鼎。”【又】抬。《后汉书·费长房传》:“又令十人~之,犹不举。”";

亢
kàng
①<形>高。《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鼻者。”
②<动>举。《楚辞·卜居》:“宁与骐骥~轭乎?”
③<动>绝;断绝。扬雄《解嘲》:“搤其咽而~其气。”
④<副>极;极度。《窦娥冤》:“着这楚州~旱三年。”
gāng
①<名>咽喉;喉咙。《汉书·娄敬传》:“夫与斗,不搤其~,拊其背,不能全胜。”
②<名>要害;关键之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批~捣虚。”【亢礼】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亢阳】阳气极盛,指久旱不雨。【亢宗】庇护宗族。";

伉
kàng
①<名>配偶,常“伉俪”连用。《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俪而亡之。”
②<形>强健。《汉书·赵充国传》:“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健各千。”【又】<形>刚强;刚直。《史记·郅都传》:“郅都~直。”
③<动>通“抗”。抵御;抵抗。《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又】匹敌;相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礼下布衣之士。”
④<形>通“亢”,高。《诗经·大雅·緜》:“皋门有~。”【又】<形>极。《荀子·王制》:“~隆高。”";

抗
kàng
①<动>抗拒;抵御。《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此难乎?”
②<动>匹敌;相当。《游黄山记》:“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
③<形>刚正;刚直。《<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④<形>高;高亢。《马伶传》:“迨半奏,引商刻羽。~坠疾徐,并称善也。”
⑤<形>强;超过。《过秦论:“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抗礼】行对等的礼。【抗论】1.直言不阿屈。⒉争论而不相上下。【抗言】⒈高声说话。⒉对面交谈。【抗颜】脸色庄严不屈。";

尻
kāo<名>臀部。《狼》:“身已半入,止露~尾。”";

考
kǎo
①<形>老;年纪大。《诗经·小雅·楚茨》:“使君寿~。”《君子国》:“至于富贵寿~,亦惟听之天命。”
②<名>父亲。《尚书·康诰》:“子弗祇服厥父事,大伤厥~心。”【又】特指死去的父亲。《柳子厚墓志铭》:“皇~讳镇。”
③<动>考核;考试。《尚书·舜典》:“三载~绩。”
④<动>考察;推究。《<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甚者且姓名不可~。”
⑤<动>敲打;敲击。《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

犒
kào<动>用酒食款待、慰问。《殽之战》:“以乘韦先,牛十二~师。”";

苛
kē<形>苛刻;烦琐;严厉。《汉书·宣帝纪》:“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

柯
kē
①<名>草木的枝、干。《与朱元思书》:“横~上蔽,在昼犹昏。”【又】特指树。《归去来兮辞》:“眄庭~以怡颜。”
②<名>斧柄。《诗经·豳风·伐柯》:“伐~如何?匪斧不克。”";

珂
kē<名>像玉的美石,多用为马笼头上的装饰品。张华《轻薄篇》:“乘马鸣玉~。”";

科
kē
①<名>类别;门类。《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
②<名>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门类、名目。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试,亦不废诗。”
③<名>法律;法律条文。《出师表》:“若有作奸犯~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④<动>征收;摊派。《促织》:“里胥猾黠,假此~敛丁口。”
⑤<名>传统戏曲剧本表示角色的舞台动作及表情的用语。《长亭送别》:“红递酒,旦把盏长吁~。”";

疴
kē<名>病。《汉书·五行志》:“时则有下体生上之~。”";

可
kě
①<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乎?”
②<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吾文。”
③<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人,其事不一而足。”
④<动>值得。《师说》:“其~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爱。”
⑤<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
⑥<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三黍许。”
⑦<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
⑧<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kè见“可汗”。【可怜】⒈可爱。⒉可惜。⒊值得怜悯同情。【可巧】正巧;刚好。【可中】⒈假若。⒉正好。【可汗】古代对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

渴
kě
①<形>口渴。《诗经·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饥~。”【又】比喻迫切地。范成大《洪景卢内翰使还入境》:“国人~望公颜色。”
jié<形>水干。《周礼·草人》:“凡粪种,……坟壤用麋,~泽用鹿。”";

克
kè
①<动>能;能够。《谏太宗十思疏》:“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终者盖寡。”
②<动>完成;成功。《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
③<动>攻克;战胜。《殽之战》:“攻之不~,围之不继。”
④<动>克制;约束。《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己奉公。”";

刻
kè
①<动>刊刻;雕刻。《核舟记》:“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②<名>刻在木、骨、石、玉等上面的字画等。《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尽漫失。”
③<动>刻画;表现。《马伶传》:“引商~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④<名>时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十四多分钟。【引】<名>短暂的时间。《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不适耳目之观。”【刻日】限定日期。【刻深】⒈严酷;苛刻。⒉指文字古奥峭拔。【刻削】⒈雕刻。⒉剥夺;侵害。⒊生活俭约。【刻意】⒈克制意欲。⒉专心一意。";

客
kè
①<动>寄居他乡;旅居在外。《柳毅传》:“念乡人有~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②<名>旅居在外的人。《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③<名>宾客;客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从外来。”
④<名>门客;食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并为之效力的人。《信陵君窃符救赵》:“诸侯以公子贤,多~,不也加兵谋魏十余年。”【又】<动>作食客;寄食于他。如“冯谖~孟尝君”。【又】<名意动>以客礼相待;以……为客。《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我。”
⑤<名>朋友;友人。《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下,其~朱亥。”《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与俱。”
⑥<名>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后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百姓多疮瘢。”
⑦<名>客体;与主体相对而从属于主体的一方。《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恪
kè<形>谨慎;恭敬。《诗经·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

课
kè
①<动>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不用,不试不藏。”
②<动>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南齐书·武帝纪》:“宜严~农桑。”【引】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或教授。白居易《与元九书》:“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赋,夜~书。”
③<动>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南徐州侨民租。”【又】<名>赋税。鲍照《拟古》:“岁暮井赋讫,程~相追寻。”";

溘
kè
①<副>忽然;突然。《离骚》:“宁~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②见“溘溘”。【溘溘】水声。寒冷的样子。";

肯
kěn
①<名>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见“肯綮”。
②<动>许可;同意。《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大臣强谏。”
③<动>愿;愿意。《硕鼠》:“三岁贯汝,莫我~顾。”
④<动>能;能够。《中山狼传》:“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讳之而不言哉?”【肯分】正好;恰好。【肯酒】订婚结亲酒。【肯綮】⒈筋骨结合的地方。《庖丁解牛》:“技经~之未尝,而况大軱乎?”⒉比喻要害、关键的地方。";

恳
kěn<形>忠诚;诚恳。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以吾至诚~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

坑
kēng
①<名>土坑;地面凹下去的地方。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先作小~,圆深三寸。”
②<动>活埋。王充《论衡·语增》:“~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
③<动>坑害;陷害。《窦娥冤》:“则被你~杀人燕侣莺俦。”
gāng<名>通“冈”,土山;高地。《楚辞·九歌·大司命》:“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
kàng<名>通“炕”,用砖土等砌成的墙。《旧唐书·高丽传》:“冬月皆作~,下燃煴火以取暖。”";

铿
kēng
①<象>形容钟声、琴瑟声等。
②<动>撞击。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华钟。”";

空
kōng
①<形>没有东西;空的。《石钟山记》:“~中而多窍。”【又】<形使动>使……没有东西;使……空。《中山狼传》:“乃出图书,~囊橐。”
②<名>天空;空中。《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
③<形>空洞;不实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言求璧。”
④<副>徒然;白白地。《滕王阁序》:“孟尝高洁,~余报国之情。”
kòng
①<形>贫穷;穷困。《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又】<形使动>使……穷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其体肤,~乏其身。”
②<名>空隙;间隙。《红楼梦》:“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那里有个坐着的~儿?”
③<名>空子;可乘之机。《三国志·吴书·周鲂传》:“看伺~隙,欲复为乱。”";

倥
kōng见“倥侗”。【倥侗】蒙昧;无知。柳宗元《贞符》:“孰称古初朴蒙~而无争”
kǒng见“倥偬”。【倥偬】⒈困苦。刘向《九叹·思古》:“愁~于山陆。”⒉事多;繁忙。孔稚珪《北山移文》:“牒诉~装其怀。”";

硿
kōng见“硿硿”。【硿硿】形容敲打石头的声音。《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

箜
kōng见“箜篌”。【箜篌】古代的弦乐器,分卧式、竖式两种。《孔雀东南飞》:“十五弹~,十六诵诗书。”";

孔
kǒng
①<副>很;甚。《诗经·豳风·东山》:“其新~嘉,其旧如之何?”
②<名>小洞;窟窿。杜甫《枯柟》:“万~虫蚁萃。”
③<名>通道。《汉书·西域传》:“去长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道。”【孔德】大德。";

恐
kǒng
①<动>恐惧;害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不敢不献。”
②<动>恐吓;吓唬。《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他国。”
③<动>恐怕;担忧。《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不可得。”《左忠毅公逸事》:“吾上~负朝廷,下~恐愧吾师。”
④<副>恐怕;大概会。表示推测。《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控
kòng
①<动>开弓;拉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
②<动>勒马。谢灵运《东山观海》:“策马步兰皋,緤~息椒丘。”
③<动>控制;约束。《滕王阁序》:“~蛮荆而引瓯越。”
④<动>投。《庄子·逍遥遊》:“时则不至,而~于地而已矣。”";

口
kǒu
①<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与?”
②<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已不下五六倍。”
③<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
④<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
⑤<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仿佛若有光。”
⑥<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不卷。”
⑦<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气急。”【口面】争吵。【口浅】口快;说话直截了当。";

叩
kòu
①<动>敲击;敲打。《项脊轩志》:“娘以指~门扉曰。”
②<动>磕;碰;顿。《芋老人传》:“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首迎款。”
③<动>叩问;询问。《左忠毅公逸事》:“~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④<动>通“扣”,拉住;牵住。《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马而谏。”";

扣
kòu
①<动>拉住;牵住。《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太子与郭荣~马。”
②<动>通“叩”。敲击;敲打。《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之。”
③<动>通“叩”。叩问;询问。《大铁椎传》:“~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寇
kòu
①<名>强盗;盗匪。《荀子·王制》:“聚敛者,召~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②<名>入侵者;来犯者;敌人。《殽之战》:“堕军实而长~仇。”
③<动>入侵;侵犯。《公输》:“然臣弟子……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刳
kū
①<动>剖;剖开。《后汉书·华佗传》:“~破腹背,抽割积聚。”
②<动>挖空。《周易·系辞下》:“~木为舟。”";

枯
kū
①<动>枯萎;蔫。《观猎》:“草~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②<形>干枯;干燥。《赤壁之战》:“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柴。”
③<动>干涸;枯竭。《荀子·致士》:“川渊~则鱼龙去之。”
④<形>憔悴;枯瘦。《荀子·修身》:“劳倦而容貌不~。”";

窟
kū<名>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

苦
kǔ
①<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而微辛。”
②<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凶年不免于死亡。”【又】<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急。”
③<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④<形>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⑤<动>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秦久矣。”
⑥<动>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而不平?”
⑦<副>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痛打。【苦言】逆耳之言。【苦雨】久下成灾之雨。【苦主】被害人的家属。";

楛
kǔ<形>粗糙;不坚固。《荀子·议兵》:“兵革窳~。”【又】<形>恶劣,不正当。《荀子·劝学》:“问~者,勿告也。”
hù<名>一种树。《韩非子·十过》:“有~高至于丈。”";

库
kù<名>存放兵甲战车的地方。《左传·昭公十八年》:“使府人、~人各儆其事。”【引】<名>存放物品的地方。《宋史·艺文志》:“太宗分三馆书万余卷,别为书~。”";

袴
kù<名>无裆的套裤。《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
kuà通“胯”,两腿之间。《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

酷
kù
①<形>酒味浓;香气浓。司马相如《上林赋》:“芬香沤郁,~烈淑郁。”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蕊多劳蝶翅,香~坠蜂须。”【引】程度深的;甚;很。《晋书·何无忌传》:“何无忌,刘牢之之甥,~似其舅。”
②<形>残酷;暴虐。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刑罚暴~,轻绝人命。”";

夸
kuā
①<形>奢侈;过度。《荀子·仲尼》:“贵而不为~。”
②<动>夸口;夸耀。《南史·袁淑传》:“淑喜~,每为时人所嘲。”
③<形>通“姱”,美好。傅毅《舞赋》:“~容乃理。”
kuà<动>通“跨”,兼有。《汉书·诸侯王表》:“而藩国大者,~州兼郡,连城数十。”";

姱
kuā<形>美好。屈原《九歌·招魂》:“~容修态。”【节】美好的品德。《离骚》:“汝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

胯
kuà
①<名>腰胯骨。《梁书·武帝纪》:“两~骿骨,顶上隆起。”
②<名>两腿之间。《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

跨
kuà
①<动>跨越;越过。张衡《西京赋》:“上林禁苑,~谷弥阜。”
②<动>骑。司马相如《上林赋》:“被豳文,~野马。”
③<动>控制;占据。《隆中对》:“~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跨灶】比喻儿子胜过父亲。";

块
kuài
①<名>土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
②<形>孤独。宋玉《九辨》:“~独守此无泽兮。”
③<量>块(后起意义)。刘弇《蒲四杂诗》:“赖足尊中物,时将~磊浇。”";

快
kuài
①<动>痛快;高兴。《兰亭集序》:“~然自足。”
②<形>尽情地;尽兴地。《琵琶行》:“遂命酒,使~弹数曲。”
③<动>称心;满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孙子,何哉?”
④<形>迅速。《晋书·王湛传》:“此马虽~,然力薄不堪苦行。”
⑤<形>不加考虑,有话就说。《快嘴李翠莲记》:“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我和你放心不下。”
⑥<副>赶快。《陈州粜米》:“儿也,你~去告。”
⑦<形>锋利。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郐
kuài<名>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密县东北。郐国很小,成语有“自郐以下”,比喻其余不值一提的部分。";

狯
kuài<形>狡猾。《宋史·侯陟传》:“性狡~好进,善事权贵。”";

脍
kuài<名>细切的肉食。《论语·乡党》:“食不厌精,~不厌细。”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珍肴,金盘~鲤鱼。”";

宽
kuān
①<形>宽阔;宽广。张祜《送韦整尉长沙》:“云水洞庭~。”
②<动>放宽;放松。《狱中杂记》:“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
③<动>宽容;宽恕。《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之至此。”【又】<形>宽容。《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厚而爱人。”
④<形>宽裕;宽绰。《治平篇》:“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然有余矣。”
⑤<动>宽松松缓。柳永《蝶恋花》:“衣带渐~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款
kuǎn
①<名>真诚;诚意。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莫能申其忠~。”
②<动>款待;殷勤招待。《柳毅传》:“因命酌互举,以~人事。”
③<动>叩;敲。《吕氏春秋·爱士》:“夜~门而谒。”
④<形>缓;慢。梅尧臣《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岂惟游子倦,疲马行亦~。”
⑤<名>条款;条目。《元曲选·神奴儿》:“现如今暴骨停尸,是坐着那一~罪犯招因?”
⑥<名>款式;规格。《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
⑦<名>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聊斋志异·司文郎》:“又有金爵,类多镌~。”【款款】⒈诚恳。⒉缓缓。⒊和乐的样子。【款启】见识狭小。【款实】诚恳;朴实。【款语】恳谈。【款言】空话。";

窾
kuǎn<名>空隙;空当处。《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窾坎】形容物体撞击的声音。《石钟山记》:“~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匡
kuāng
①<名>筐子。后写作“筐”。宋应星《开工开物》:“罗~之底用丝织罗地绢为之。”
②<动>匡正;纠正。《左传·襄公十四年》:“善则赏之,过则~之。”
③<动>帮助;救助。《国语·晋语》:“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相其君,使至于难。”";

狂
kuáng
①<动>(狗)发疯。《晋书·五行志》:“旱岁,犬多~死。”
②<动>(人)疯癫;精神失常,颠狂。《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不知所之者。”
③<形>狂放;放纵。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人,凤歌笑孔丘。”
④<形>轻狂;轻浮。《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中估客莫漫~,小姑前年嫁彭郎。”
⑤<形>声势大而猛。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澜于既倒。”【狂勃】狂暴。【狂简】志大而于事疏略。【狂狷】⒈激进与洁身自守。⒉泛指偏激。";

诳
kuáng<动>欺骗;迷惑。《史记·乐毅列传》:“设诈~燕军。”【诳诞】荒诞。";

圹
kuàng
①<名>墓穴。《礼记·檀弓》:“吊于丧者必执引,若从柩,及~,皆执绋。”
②<名>旷野;野外。《孟子·离娄上》:“兽之走~也。”
③<动>通“旷”,荒废。《荀子·孝武李夫人传》:“托沉阴以~久兮。”";

况
kuàng
①<动>譬况;比拟。桓宽《盐铁论·忧边》:“及欲以闾里之治,而~国之大事。”
②<连>何况;况且。《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大軱乎?”
③<名>情况;情形。高启《送丁孝廉之钱塘》:“若见故人询旅~。”";

旷
kuàng
①<形>空旷;空而开阔。《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有泉侧出。”
②<形>开朗;明朗。《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神怡……其喜洋洋者也。”
③<动>空缺;断绝。《原君》:“不明乎为君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后世而不闻也。”
④<动>荒废。《墨子·耕柱》:“楚四竟之田,~芜而不可胜辟。”【旷代】⒈绝代;当代所没有。⒉历时长久。【旷荡】⒈空阔无边。⒉心情开朗。";

贶
kuàng<动>赐;赏赐。《左传·昭公六年》:“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又如“厚贶”、“嘉贶”、“贶赠”等。";

絖
kuàng<名>丝绵絮。《仪礼·士丧礼》:“瑱用白~,幎目用锱。”《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亏
kuī
①<动>缺欠;缺少。《尚书·旅獒》:“为山九刃,功~一篑。”
②<动>缺损;差异;不适应。《察今》:“其时已与先王之法~矣。”
③<动>损耗;减少。《六国论》:“赂秦而力~,破灭之道也。”
④<动>亏得;幸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林冲赍发他盘缠。”";

岿
kuī<形>高大独立的样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而灵光~然独存。”【岿崎】山势高峻崎岖。";

窥
kuī
①<动>(从缝隙、小孔或隐蔽处)偷看。《黔之驴》:“蔽林间~之。”
②<动>观看;观。《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镜。”《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谷忘反。”
③<动>窥伺;暗中观察以等待机会。《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
kuí<动>通“跬”,迈出(一只脚)。《中山狼传》:“固当~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窥鼎】潜谋废旧朝,自建新王朝。【窥觊】暗中希求。";

逵
kuí<名>四通八达的道路。《左传·隐公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弗及。”";

揆
kuí
①<动>度量;考察。《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之以日,作于楚室。”【引】<动>揣测;估量。陆机《演连珠》:“临渊~水,而浅深难知。”
②<名>推测;道理。高知几《史通·疑古》:“以古方今,千载一~。”
③<动>管理。《左传·文公十八年》:“以~百事,莫不时序。”【引】<名>宰相。《晋书·礼志上》:“桓温居~,政由己出。”";

魁
kuí
①<名>勺子;调羹。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十年之后,~、碗、瓶、榼、器皿,无所不在。”
②<名>头目;首领。《汉书·游侠传》:“闾里之侠,原涉为~。”【引】科举考试中第一名。《宋史·章衡传》:“卿为仁宗朝~甲。”
③<形>高大平;魁梧。《汉书·张良传》:“闻张良之智勇,为其貌~梧奇伟。”
④<名>星名,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犯~第二星而东。”";

睽
kuí<动>背离;不合。谢眺《游敬亭山》:“兹理庶无~。”【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夔
kuí<名>古代传部的一种怪物。《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蝄蜽。”【夔夔】敬惧的样子。";

傀
guī
①<形>伟大。《庄子·列御寇》:“达生之情者~。”
②<形>怪异。《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异灾,诸侯薨,令去乐。”
kuǐ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偶人。
kuài通“块”,孤独的样子。《荀子·性恶》:“天下不知之,则~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跬
kuǐ<名>一只脚往前迈一步的距离。《司马法》:“一举足曰~,~三尺;两举足曰步,步六尺。”【跬誉】一时的声誉。";

匮
kuì<动>缺乏;不足。《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也。”《朝三暮四》:“俄而~焉,将限其食。”";

喟
kuì见“喟然”。【喟然】长叹的样子。《柳敬亭传》:“生~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愦
kuì<形>昏乱;糊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则固僵仆烦~,愈不可过矣。”";

愧
kuì
①<动>羞愧;感到惭愧。《孔雀东南飞》:“本自无教训,兼~贵家子。”
②<动>愧对;对不起。《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吾师也。”【愧惕】因有愧而提心吊胆。";

溃
kuì
①<动>决口;水决破堤岸而出。《国语·周语上》:“川壅而~,伤人必多。”
②<动>突破;弄破。《庄子·列御寇》:“死痈~痤者,得车一乘。”
③<动>溃散;离散。《教战守策》:“而民不至于惊~。”
④<动>溃烂;腐烂。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出之烨然。”";

蒉
kuì<名>草编的筐子。《论语·宪问》:“有荷~而过孔氏之门者。”";

馈
kuì
①<动>拿食物磅人。《左传·桓公六年》:“齐人~之饩。”
②<动>馈赠;赠送。《报刘一丈书》:“何至更辱~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又】赈救;救济。《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之?”
③<名>食物。《汉书·伍被传》:“男子疾耕,不足于粮~。”";

篑
kuì<名>盛土的竹筐。《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往也。”";

聩
kuì
①<形>耳聋。《国语·晋语》:“聋~不可使听。”
②<形>糊涂无知。韩愈《朝归》:“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成语有“振聋发聩”。";

坤
kūn<名>八卦之一,代表地。《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定矣。”杜甫《后苦寒行》:“杀气南行动~轴。”【引】女性的;阴性。《汉书·王莽传中》:“驾~六马。”";

昆
kūn
①<名>兄长;哥哥。《国语·越语》:“乃致其父母~弟而誓之。”
②<名>后裔;子孙。《宋书·谢灵运传论》:“并方轨前秀,垂范后~。”
③<形>诸;群;一应的。《汉书·成帝纪》:“草木~虫,咸得其所。”";

髡
kūn
①<名>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后汉书·马融传》:“免官,~徙朔方。”
②<动>剪去头发。屈原《涉江》:“接舆~首兮,桑扈裸行。”
③<动>剪去树枝。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柳干树则足柴,十年以后~一树,得一载。”";

鲲
kūn
①<名>传说中的一种大鱼。《庄子·逍遥逰》:“北冥有鱼,其名为~。”
②<名>鱼子,鱼苗。《尔雅·释鱼》:“~,鱼子。”";

阃
kǔn
①<名>门槛。《南史·沈顗传》:“顗送迎不越~。”
②<名>特指城门的门槛。《史记·冯唐列传》:“~以内者,寡人制之。”
③<名>统兵在外的将领。《〈指南录〉后序》:“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
④<名>妇女居住的内室。《孔子家语·本命》:“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外之非仪也。”
⑤<名>妇女;女子。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铭》:“~德斯谅。”
⑥<名>特指妻子。《聊斋志异·柳生》:“尊~薄相,恐不能佐君成业。”【阃奥】内室深隐之处。【阃德】妇德。【阃外】统兵在外。【阃域】范围,境界。";

困
kùn
①<形>困窘;窘迫。《过秦论》:“而天下诸侯已~矣。”
②<动>使窘迫;使困窘。《冯婉贞》:“敌人远我,欲以火器~我也。”
③<动>困扰;围困。《赤壁赋》:“此非孟德之~于周郎者乎?”【又】<动>被围困。《垓下之战》:“然今卒~于此。”
④<形>贫困;贫穷。《信陵君窃符救赵》:“终不以监门~故而受公子财。”【又】<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穷,补不足。”
⑤<形>贫乏;短决。《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⑥<形>困倦;疲乏。《卖炭翁》:“牛~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困斗】困兽犹斗,比喻最后挣扎。【困顿】疲惫;艰难。【困蒙】⒈处于困境的蒙昧之人。⒉犹窘迫。";

括
kuò
①<动>捆束;结扎。《中山狼传》:“内狼于囊,遂~囊口,肩举驴上。”
②<动>包括;包容。《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四海之意。”
③<动>搜求;网罗。《北史·孙搴传》:“时大~人为军士。”
④<名>箭尾;箭的末端。《列子·仲尼》:“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发发相及,矢矢相属。”
⑤<动>聚;会集。《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

阔
kuò
①<形>宽阔,广阔。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湖~数十里。”
②<动>宽缓;放宽。《汉书·王莽传下》:“~其租赋。”
③<动>疏远;远离。《后汉书·臧淇传》:“隔~相思,发于寤寐。”
④<形>长。白居易《寄微之》:“有江千里~。”";

廓
kuò
①<形>宽广;广阔。张衡《思玄赋》:“~荡荡其无涯兮。”
②<动>扩大;扩展。《孙子·军争》:“~地分利。”
③<形>空寂。《汉书·东方朔传》:“~然独居。”
④<名>轮廓;物体的外观形状。《图画》:“曰白描,以细笔钩勒形~者也。”";

鞹
kuò
①<名>同“鞟”,去了毛的兽皮。《诗经·齐风·载驱》:“簟茀朱~。”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虎~先蒙马,鱼肠且断犀。”
②<动>用皮革捆缚。《吕氏春秋·赞能》:“乃使吏~其拳,胶其目。”";

拉
lā
①<动>摧折;扳断。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范雎~胁折齿于魏。”成语有“摧枯拉朽”。
②<动>牵挽;招引。《湖心亭看雪》:“~余同饮。”
③<象>《口技》:“中间力~崩倒之声。”【拉答】迟钝;不灵活。";

剌
là
①<动>违背。《汉书·杜钦传》:“外戚亲属无乖~之心。”
②<形>刻毒;严酷。见“剌刻”。【剌刻】严酷,刻毒。《后汉书·酷吏传》:“视事五年,凡杀万馀人,其馀惨毒~,不可胜数。”";

腊
là<名>古时十二月对众神的一种祭祀,有时也指腊祭的日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娄~而相遗以水。”
xī
①<名>干肉。《易经·噬嗑》:“噬~肉,遇毒。”
②<动>制成干肉;干枯。《捕蛇者说》:“然得而~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引】皮肤皴皱。《山海经·西山经》:“其脂可以已~。”
②<副>极,很。《国语·周语下》:“厚味寔~毒。”【腊鼓】古时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的民俗。【腊破】腊尽,年终。【腊日】古时一年结束时祭祀众神的日子。";

蜡
là
①<名>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脂质。如蜂蜡、石蜡等。《梦溪笔谈·技议》:“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名>蜡烛。李商隐《无题》:“~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③<动>以蜡涂物。皮日休《屣步访鲁望不遇》:“雪晴墟里竹欹斜,~屐徐吟到陆家。”【蜡炬】蜡烛。【蜡书】封在蜡丸中的书信,以防泄密或潮湿。";

来
lái
①<名>麦子。《诗经·周颂·思文》:“贻我~牟,帝命率育。”
②<动>来到。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
③<动使动>使……来;招致。《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远方之贤良?”
④<形>将来的;未来的。《<指南录>后序》:“将藏之于家,使~者读之,悲予志焉。”
⑤<语助>以来,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爱莲说》:“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
⑥<语助>无实义,相当于“咧”、“吧”。《归归去来兮辞》:“归去~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古】自古以来。【来归】⒈回来。⒉被夫家遗弃的女子返回娘家。⒊归附;归顺。【来苏】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来仪】比喻卓越的人才。【来兹】⒈来年。⒉今后。";

徕
lái<动>招来;使……来。《商君书·徕民》:“~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

莱
lái
①<名>草名,即藜,俗称臙脂菜。《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
②<动>长满杂草;荒芜。《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田卒汙~。”
③<名>休耕的田。《周礼·地官·县师》:“而辨其夫家人民田~之数。”【引】指荒地。《孟子·离娄上》:“辟草~任土地者次之。”
④<动>除草。《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男猎,则~山野之草。”
⑤<名>古国名,在今山东省。";

赖
lài
①<动>依赖;依靠。《滕王阁序》:“所~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②<动>赢利;有利。《战国策·卫策》:“为魏则善,为秦则不~矣。”
③<副>幸亏。《柳毅传》:“~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濑
lài<名>湍急的水。屈原《湘君》:“石~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籁
lài
①<名>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三孔,似笙箫。《滕王阁序》:“爽~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②<名>孔穴中发出的声响。《庄子·齐物论》:“地~则众窍是已。”【又】<名>泛指自然界的声响。《项脊轩志》:“冥然兀坐,万~有声。”";

兰
lán
①<名>兰草。《岳阳楼记》:“岸芷汀~,郁郁青青。”
②<名>兰花。《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
③<名>木兰,一种落叶乔木。《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④<名>通“栏”,栅栏。《汉书·王莽传》:“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芳】比喻贤德、贤人。【兰房】兰香书房,特指女子居室。【兰交】知心朋友。【兰襟】⒈衣襟。⒉只良友。【兰客】良友。【兰秋】农历七月。【兰石】兰芳石坚,喻人资质之美。【兰台】⒈战国时楚国台名。⒉汉代宫廷藏书处,由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主管,后设兰台令史。⒊因东汉史官班固曾任兰台令史,后代遂称史官为兰台,唐高宗时必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所以唐代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兰夜】农历七月七日夜。【兰章】高雅的文章,多用以赞美别人的诗文。【兰心蕙性】像兰草和蕙草一样芳洁的品格,常用以称誉妇女雅静的品质。";

岚
lán<名>山林中的雾气。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
②<>。【岚岫】雾气缭绕的山峰。";

拦
lán<动>阻挡;遮住。《兵车行》:“牵衣顿足~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栏
lán<名>栏杆。《阿房宫赋》:“直~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栏楯】栏杆。纵叫栏,横叫楯。";

阑
lán
①<名>本指门前的栅栏,后泛指栏杆。《满江红》:“怒发冲冠,凭~处,潇潇雨歇。”
②<动>阻隔。《战国策·魏策》:“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之。”
③<形>残;晚;将尽。《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阑单】⒈精疲力尽的样子。⒉不整齐的样子。【阑干】⒈同“栏杆”。⒉纵横交错的样子。【阑珊】将尽;衰落。";

蓝
lán
①<名>植物蓼蓝,叶子可提制蓝色染料,即靛青。《劝学》:“青,取之于~而青于~。”
②<形>蓝色。《大铁椎传》:“客初至,不冠不袜,以~手巾裹头,足缠白布。”
③梵语“伽蓝”的省称,指佛教寺院。";

澜
lán<名>大波浪。《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不惊。”
làn见“澜漫”。【澜翻】⒈波涛翻腾。⒉言辞滔滔不绝。⒊笔力雄劲奔放。【澜漫】⒈分散杂乱的样子。⒉痛快淋漓的样子。⒊色彩鲜艳。⒋广远的样子。";

韊
lán<名>装弓箭的袋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负~矢为公子先引。”";

览
lǎn
①<动>看;观赏;观望。《兰亭集序》:“每~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②<动>阅览。《柳毅传》:“洞庭君~毕,以袖掩面而泣。”
③<名>所看到的事物、景色等。《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生平奇~。”";

揽
lǎn
①<动>抓;握取;把持。《游黄山记》:“两峰秀色,俱可手~。”
②<动>提;撩起。《孔雀东南飞》:“~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③<动>摘取。《离骚》:“~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④<动>招引;招致。《隆中对》:“总~英雄,思贤若渴。”";

烂
làn
①<形>食物因为熟透而变得酥软的状况。《吕氏春秋·本位》:“熟而不~。”
②<形>被火烧伤;烫伤。《左忠毅公逸事》:“面额焦~不可辨。”
③<动>腐烂;腐败。《左忠毅公逸事》:“国家之事糜~至此。”
④<副>极;程度深。《范进中举》:“你是个~忠厚没用的人。”
⑤<形>明亮;有光芒。《诗经·女曰鸡鸣》:“明星有~。”《观沧海》:“星汉灿~,若出其里。”";

滥
làn
①<动>水满溢出;泛滥。《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水逆行氾~于中国。”
②<形>过度;无节制。《荀子·致士》:“刑不欲~。”
③<动>越轨。《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矣。”【滥巾】冒充隐士。【滥觞】原指江河发源地,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滥炎】火势蔓延。";

郎
láng
①<名>古代官名,战国时开始设置,早期指帝王侍从官的总称,后来中央政府各部也设置郎官。《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中。”
②<名>年轻男子或女子。《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道是,三国周~赤壁。”《木兰诗》:“不知木兰是女~。”
③<名>女子称丈夫恋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江上踏歌声。”
④<名>奴仆称主人。《童区寄传》:“为两~僮,孰若为一~僮耶?”
⑤<名>称别人的儿子。《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窈窕世无双。”【郎当】⒈破败;混乱。⒉潦倒,下贱。⒊衣服宽大不合体。【郎君】⒈汉代称长官或师门弟子;唐代指新进士。⒉贵家子弟的通称。⒊妻子称丈夫。【郎潜】喻为官久不升迁。【郎子】对年轻人的美称。";

狼
láng<名>一种野兽,形状略像狗,昼伏夜出,性情凶残。比喻凶狠、贪婪。《鸿门宴》:“夫秦王有虎~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狼烟】古代边关报警时烧起的烟。";

廊
láng<名>屋檐下的过道或室外有顶的过道。《阿房宫赋》:“~腰缦回,檐牙高啄。”【廊庙】廊指殿四周的通道,庙指太庙,都是古时帝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后转指朝廷。";

琅
láng
①<名>似玉的白色美石。班固《汉武帝内传》:“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弹八~之璈。”
②<形>洁白。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已过重阳半月天,~华千点照寒烟。”【琅珰】⒈锁住。⒉金属或玉器撞击声。【琅玕】像玉一样的宝石。";

稂
láng<名>一种危害庄稼的草。《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不莠。”";

朗
lǎng
①<形>明亮。《桃花源记》:“复行数步,豁然开~。”
②<形>响亮清晰。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岩,~咏长川。”
③<形>高明。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瑾英达,~心独见。”【朗抱】开朗的胸怀。【朗悟】聪敏。";

浪
làng
①<名>波浪。《石钟山记》:“虽大风~不能鸣也。”
②<动>任纵;放纵。《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形骸之外。”";

劳
láo
①<形>辛劳;劳苦。《伶官传序》:“忧~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又】<名>辛劳;劳苦。《送东阳马生序》:“无奔走之~矣。”
②<形>劳累;疲劳。《殽之战》:“师~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又】<动使动>使……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筋骨,饿其体肤。”
③<形>勤劳。《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
④<名>功劳。《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而位居我之上。”
⑤<动>操劳。《孔雀东南飞》:“今日还家去,念母~家里。”【又】<动为动>为……操劳。《班超告老归国》:“使国家无~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
lào<动>慰劳;犒劳。《记王忠肃公公翱事》:“公~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劳歌】⒈劳作之歌。⒉送别之歌。【劳劳】忧伤的样子。【劳来】慰勉;抚慰。也写作“劳徕”、“劳勑”。【劳什子】东西;家伙。含有厌恶、轻视情绪。";

牢
láo
①<名>关养牲畜的栏圈。《战国策·楚策》:“亡羊补~,未为晚也。”
②<名>祭祀用的牲畜。《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告庙。”
③<名>监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到~城里,先请了差拨。”成语有“画地为牢”。
④<形>牢固;坚实。《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甚。”【牢愁】忧郁不平。【牢笼】⒈包罗。⒉笼络。⒊笼子。【牢落】⒈廖落;荒废。⒉稀疏。⒊孤寂;无所寄托。【牢羞】牛羊等祭品。";

醪
láo<名>汁滓混合的酒。《汉书·袁盎传》:“买二石醇~。”";

老
lǎo
①<形>年老;衰老。《涉江》:“年既~而不衰。”【又】<名>年老的日子。《要做则做》:“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将至。”
②<动>老死。《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于户牖之下。”
③<名>老年人。《论积贮疏》:“罢夫~易子而咬其骨。”
④<名>对辈、长者的称呼。《过小孤山大孤山》:“故得尽见杜~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⑤<动>敬重;尊重;敬养。《齐桓晋文之事》:“~吾老,以及人之老。”
⑥<形>陈旧的;时间久的。《项脊轩志》:“百年~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⑦<名>老子及其学说的省称。《进学解》:“攘斥佛~。”【老衲】老和尚。【老拙】老年人自谦词。";

姥
mǔ
①<名>老年妇女。白行简《李娃传》:“一~垂白上偻,即娃母也。”【又】老年妇女自称。《孔雀东南飞》:“女子先有誓,老~岂敢言。”
②<名>同“母”,婆母。《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及时相遣归。”";

潦
lǎo
①<名>雨水;雨后地地面积水。《滕王阁序》:“~水尽而寒潭清。”《共工头触不周山》:“地不满东南,故水~尘埃归焉。”
②<名>泛指江河湖泊的水。《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缩。”
lào<名>通“涝”,雨水过多造成的灾害。《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

涝
lǎo<动>雨水过多,淹了庄稼。《三国志·魏书·郑浑传》:“患水~,百姓饥乏。”
láo
①<名>大波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浴雨排风,吹~弄翮。”
②﹤名﹥河流名,在今陕西省。";

酪
lǎo
①<名>醋。《礼记·礼运》:“以亨以炙,以为醴~。”
②<名>乳制羹状食品。《后汉书·乌桓传》:“食肉饮~,以毛毳为衣。”
③<名>酪状食品。《汉书·王莽传下》:“分教民煮草木为~。”";

乐
yuè
①<名>音乐。《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耳暂明。”
②<名>乐器。《周礼·春官》:“掌六律六同之和……以为~器。”
③<动>欣赏音乐。《庄暴见孟子》:“独~乐,与人~乐,孰乐?”
lè
①<形>快乐。《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也。”【又】<形意动>。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②<名>乐趣。《岳阳楼记》:“此~何极。”
③<动>喜欢;乐意。《治平篇》:“人未有不~为治平之民者也。”【乐方】音乐的法度。【乐岁】丰年。";

勒
lè
①<名>带嚼子的马笼头。《汉书·胸奴传》:“鞍~一具,马十五匹。”
②<动>约束。《后汉书·马援传》:“廖性宽缓,不能教~子孙。”
③<动>强制。《隋书·食货志》:“于是侨居者各~还本居。”
④<动>率领;带领。《信陵君窃符救赵》:“~兵,下令军中。”
⑤<动>雕刻。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归无计。”
⑥<动>勾画。《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形廓者也。”";

雷
léi
①<名>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柳毅传》:“千~万霆,激绕其身。”
②<名>像雷一样震耳的声响。【又】形容凶暴的性格。《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
③<动>通“擂”,击打;敲击。《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鼓大震,北军大坏。”";

缧
léi<名>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缧囚】囚犯。柳宗元《答问》:“吾~也,逃山林、入江海无路,其何以容吾躯乎?”【缧绁】⒈捆绑犯人的绳索。陈基《乌夜啼引》:“冤狱平反解~,已死得生诬得雪。”⒉监狱。《论语·公冶长》:“虽在~之中,非其罪也。”也写作“纍绁”。";

羸
léi
①<形>瘦弱。《赤壁之战》:“~兵为人马所蹈藉。”
②<动>倾覆;败坏。《周易·井》:“~其瓶,是以凶也。”【羸恶】干瘪;瘦弱。";

纍
léi<名>绳索。《汉书·李广传》:“禹从落中以剑斫绝~。”【引】捆绑。《左传·成公年三年》:“两释~囚以成其好。”【纍纍】⒈狼狈的样子。⒉相连缀不绝的样子。";

罍
léi<名>盛酒或水的器具。《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耒
lěi<名>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叉。《五蠹》:“因释其~面守株,冀复得兔。”";

诔
lěi<动>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墨子·鲁问》:“鲁君之嬖人死,鲁君为之~。”【引】一种哀祭文体。《后汉书·桓谭传》:“所著赋、~。书、奏,凡二十六篇。”";

垒
lěi
①<名>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韩非子·说林下》:“深沟高~。”
②<动>堆砌。李白《襄阳歌》:“~曲便筑槽丘台。”";

磊
lěi<形>石头堆积的样子。《九歌·山鬼》:“石~~兮葛蔓蔓。”
②<形>高大的样子。木华《海赋》:“~喣匌而相豗。”";

儡
lěi<形>憔悴;败坏。《淮南子·俶真训》:“孔墨之弟子,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世,然而不免于~身。”【儡儡】颓丧的样子。";

泪
lèi
①<名>眼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满衣裳。”
②<名>像眼泪的东西。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偏照画堂秋思。”";

类
lèi
①<名>种类;类别。《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也。”
②<动>类推;推论。《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
③<动>类似;像。《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昔日。”《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女郎也?”
④<名>事例;事物。《屈原列传》:“举~迩而见义远。”
⑤<副>大抵;大致。《训俭示康》:“走卒~士服,农夫蹑丝履。”
⑥<名>典范;榜样。《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兮。”";

累
lěi
①<动>堆叠;堆积;积累。《乐羊子妻》:“一丝而~,以至于过。”《赤壁之战》:“~官故不失州郡也。”
②<副>屡次;多次。《五蠹》:“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
③<副>接连;连续。《屈原列传》:“而圣君治国~世而不见者。”
④<动>连累;拖累。《要做则做》:“世苦被明日~,春去秋来老将至。”
lèi
①<动>牵累;连累;拖累。《祭妹文》:“然而~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②<名>累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
léi<名>通“缧”,绳索;大绳子。《庄子·外物》:“夫揭竿~,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又】<动>用绳索捆绑。《殽之战》:“君之惠,不以~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酹
lèi<动>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后汉书·张奂传》:“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地。”《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江月。”";

颣
lèi
①<名>丝上的结。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自序》:“如玉之有瑕,丝之有~。”
②<名>毛病;缺点。《淮南子·氾论》:“明月之珠,不能无~。”
③通“戾”,反常。《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无期。”";

棱
léng
①<名>棱角。杜甫《西阁雨望》:“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生。”
②<名>威严;威势。《后汉书·王允传》:“允性刚~疾恶。”
lèng<名>田中土垄可以用作估计土地面积的单位。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我本曾无一~田,平生啸嗷空渔舡。”";

冷
lěng
①<形>寒冷;温度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似铁。”
②<形>冷清;萧条。《琵瑟行》:“门前~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③<形>冷淡;不热情。《智取生辰纲》:“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笑道。”";

厘
lí
①<动>治。《尚书·尧典》:“允~百工。”
②<动>赐;给予。《诗经·大雅·江汉》:“~尔圭瓒。”
③<名>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厘。《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差以千里。”
④通“嫠”,寡,寡妇。《后汉书·西羌传》:“兄亡则纳~嫂。”【厘正】订正;改正。";

狸
lí<名>狸子,也叫野猫、山猫。《庄子·秋水》:“捕鼠不如~狌。";

离
lí
①<动>分离;分散。《庄暴见孟子》:“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散。”
②<动>离开;离别。《出师表》:“今当远~,临表涕零。”
③<动>距离;相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小家~得远了。”
④<动>背离;违背。《赤壁之战》:“如有~违,宜别图之。”
⑤<动>通“罹”。遭遇;遭受。《屈原列传》:“‘离骚’者,犹~忧也。”《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其灾。”【离离】⒈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⒉忧伤的样子。⒊历历分明的样子。【离披】散乱的样子。【离析】分离;散失。";

骊
lí
①<名>黑色的马。《诗经·齐风·载驱》:“四~济济,垂辔沵沵。”
②<形>黑色的。《庄子·列御寇》:“使~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③<形>并列的;成对的。《汉书·王葬传》:“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马二驷。”
④<名>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墓所在地。";

剺
lí<动>割;划破。扬雄《长杨赋》:“分~单于,磔裂属国。”【剺面】古代西北一些民族用割面流血表示忠诚或哀痛的风俗。";

漓
lí
①<动>水渗入地。扬雄《河东赋》:“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而下降。”
②<形>薄,与厚相对。陆游《何君墓表》:“一卷之诗有淳~,一篇之诗有善病。”
③<形>沾湿或下滴的样子。李贺《昆仑使者》:“金盘玉露自淋~,元气茫茫收不得。”
④<形>酣畅的样子。陆游《哀郢》:“淋~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缡
lí<名>古代女子系在身前的佩巾。《尔雅·释器》:“妇人之袆谓之~。”张华《女史箴》:“施衿~,虔恭中馈。”";

黎
lí
①<形>黑色,也指黑中带黄的颜色。《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
②<名>我国民族名一指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一个民族,也称“九黎”;一指宋朝以来居住在海南岛一带的一个民族。【黎老】老人。【黎民】指民众;百姓。【黎庶】民众。【黎献】⒈众多贤能的人。⒉庶民中的贤者。";

篱
lí<名>篱笆。《项脊轩志》:“庭中始为~,已为墙,凡再变矣。”陶渊明《饮酒》:“采菊东~下,悠然见南山。”【篱落】篱笆。【篱壁间物】谓家园所产之物。";

罹
lí
①<动>遭遇;遭受。《狱中杂记》:“情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反~其毒。”
②<名>忧患;苦难。《诗经·兔爱》:“我生之后,逢此百~。”";

醨
lí<名>味道淡薄的酒。《屈原列传》:“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

藜
lí
①<名>草本植物。花黄绿色,嫩叶可以吃。《五蠹》:“~藿之羹。”
②<名>指藜杖,由藜的老茎做成的拐杖。《中山狼传》:“遥望老子杖~而来。”【藜羹】藜草煮成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蠡
lí<名>用瓠做的瓢。《汉书·东方朔传》:“以筭窥天,以~测海。”";

礼
lǐ
①<名>原指祭神敬祖,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不辞小让。”
②<名>礼貌;礼仪;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于廷。”《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愈至。”
③<动>尊敬;以礼相待。《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士。”
④<名>礼物。《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无所用。”
⑤<名>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

李
lǐ
①<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冬实,朔漠则桃~夏荣。”
②<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
③<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里
lǐ
①<名>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顾炎武《日知录》:“以县统乡,以乡统~。”
②<名>家乡;乡里;里巷。《周处》:“凶强侠气,为乡~所患。”
③<量>长度单位,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④<名>衣服、被褥等的内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裂。”
⑤<名>里面;内部;当中。《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

俚
lǐ
①<形>民间的;不文雅的。《汉书·司马迁传》:“辨而不华,质而不~。”
②<动>依赖;依托。《广雅·季布传赞》:“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之至耳。”";

理
lǐ
①<动>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其璞而得宝焉。”
②<动>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江汉》:“于~于~,至于南海。”
③<动>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财,不为征利。”
④<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
⑤<名>道理;规律;原则;法则。《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实如兄言。”《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伶官传序》:“自然之~也。”
⑥<名>义理。《伤仲永》:“其文~皆有可观者。”
⑦<名>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
⑧<名>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气】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

醴
lǐ
①<名>甜酒。《荀子·大略》:“有酒~则辞。”
②<名>甜美的泉水。《上林赋》:“~泉涌于清室。”";

力
lì
①<名>力气;气力。《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焉。”
②<名>能力;力量。《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能窃之。”
③<名>威力;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④<名>武力。《项羽本纪赞》:“欲以~征经营天下。”
⑤<名>人力;劳力。《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
⑥<名>功劳。《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也。”
⑦<动>尽力;用力。《殽之战》:“武夫~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历
lì
①<名>历书;历法。《孔雀东南飞》:“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
②<动>经过;经历。《<指南录>后序》:“~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
③<动>越过;度过。《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块。”
④<动>指时间上的经历。《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三世。”
⑤<副>各个;逐个。《谭嗣同》:“先遣内侍持~朝圣训授君。”
⑥<副>屡次;连续。《陈情表》:“~职郎署。”【历块】⒈跨过土地,形容急速。⒉良马,比喻良才。【历历】形容清晰分明。【历数】⒈推算节气之度。⒉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厉
lì
①<名>“砺”的古字,磨刀石。《史记·高祖功臣年表》:“泰山若~。”
②<动>磨。《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兵,秣马矣。”
③<动>磨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谷梁氏以~其气。”
④<形>严肃;严厉。《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⑤<形>厉害;猛烈。《满井游记》:“余寒犹~。”
⑥<动>通“励”。劝勉;激励。《三国志·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三军。”【厉风】⒈大风。⒉西北风。【厉揭】拖着衣裳涉水称厉,提起衣裳涉水叫揭。【厉禁】遮止;警戒;限制别人进出。。【厉爽】伤害。";

立
lì
①<动>站立;站着。《陈情表》:“茕茕孑~,形影相吊。”
②<动>停立;停止。《陌上桑》:“五马~踟蹰。”
③<动>竖立;耸立。《五人墓碑记》:“且~石于其墓之门。”《石钟山记》:“大石侧~千尺。”
④<动>设立;建立;制定。《为学》:“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动使动>使……立。《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事。”
⑤<动>存在;生存。《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
⑥<动>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陈涉世家》:“陈涉乃~为王,号为张楚。”
⑦<副>立刻;马上。《鸿门宴》:“沛公至军,~诛杀曹无伤。”";

吏
lì<名>官吏。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以称为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下级的小官员或吏卒。《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民能面刺寡之过者。”《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夜捉人。”【吏隐】做官而又图清高之名。";

丽
lì
①<形>成对;成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辞之体,凡有四对。”
②<形>华丽;美丽。《林黛玉进贾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服之人。”
③<动>依附;附着。《易·离卦》:“百谷草木~乎土。”【丽都】雍容华贵。【丽则】文辞华丽而不失于正。【丽谯】壮美的高楼。";

利
lì
①<形>锋利;锐利。与“钝”相对。《劝学》:“金就砺则~。”
②<名>利益;好处。与“害”相对。《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三世矣。”【又】<名意动>以……为利。《伤仲永》:“父~其然也,日板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动>有利;得利。《苦斋记》:“良药苦口~于病。”
④<形>顺利。《赤壁之战》:“操军不~,引次江北。”
⑤<动>盈利;取利。《冯谖客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之。”【又】<名>盈利之物。《促织》:“欲居之以为~,而高其直。”
⑥<名>有利的条件、时机、形势等。《子鱼论战》:“三军以~用也。”《过秦论》:“因~乘便,宰割天下。”
⑦<名>胜利。《孙膑减灶》:“兵法,百里而趋~者蹶上将。”
⑧<名>物资;物产。《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尽南海。”";

沥
lì
①<动>下滴。刘禹锡《聚蚊谣》:“露华滴~月上天。”
②<动>以酒洒地而祭。杜光庭《虬髯客传》:“一妹与李郎可~酒东南相贺。”
③<名>酒。《史记·滑稽列传》:“侍酒于前,时赐余~。”";

例
lì
①<名>类;列。《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
②<名>旧例;惯例。《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
③<动>类比;照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出为刺史。”
④<动>像;类似。《<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送死。”
⑤<副>一概。《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皆残蠹。”【例监】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

戾
lì
①<形>乖张;不讲请理。《荀子·荣辱》:“果敢而振,猛贪而~。”
②<形>暴戾;凶暴。《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
③<副>到;至。《与朱元思书》:“鸢飞~天者,望峰息心。”
④<名>罪;罪过。曹植《责躬》:“危躯授命,知足免~。”【戾止】⒈到来。⒉穷尽;止境。";

枥
lì
①<名>马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志在千里。”
②<名>通“栎”,柞树,一种乔木。韩愈《山石》:“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皆十围。”";

沴
lì
①<动>气不和而相伤。《庄子·大宗师》:“阴阳之气有~。”
②<名>灾气;恶气。《汉书·孔光传》:“六~之作,岁之朝曰三朝,其应至重。”";

疠
lì
①<名>恶疮;癞疮。《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
②<名>瘟疫;疫气。《捕蛇者说》:“呼嘘毒~。”";

隶
lì
①<名>奴隶的一个等级,也泛指奴隶、奴仆。《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之人,而迁徙这徒也。”《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使之。”
②<动>隶属;属于。《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耕。”
③<名>汉字的一种字体,即隶书。【隶人】古代因罪没入官为奴隶、从事劳役的人。";

俪
lì
①<形>成对;成双。《仪礼·士昏礼》:“纳征,玄纁、束帛、~皮,如纳吉礼。”【引】<动>并列;比。《淮南子·精神》:“凤凰不能与之~,而况斥鷃乎?”
②<名>配偶。《左传·成公十一年》:“鸟兽犹不失~,子将若何?”【俪辞】对偶的词句。";

栎
lì
①<名>柞树,一种乔木。《诗经·秦风·晨风》:“山有苞~,隰有六驳。”
②<名>栏干。《史记·滑稽列传》:“建章宫后閤重~中,有物出焉,其状如麋。”
yuè地名。春秋时晋、楚、郑三国各有栎。";

轹
lì
①<动>被车轮碾轧。张衡《西京赋》:“当足见碾,值轮被~。”
②<动>欺压;欺凌。《史记·文帝本纪》:“陵~边吏。”";

栗
lì
①<名>栗树;栗子。《促织》:“蟹白~黄,备极护爱。”
②<动>通“慄”。害怕得发抖;战栗。《教战守策》:“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栗】⒈众多。⒉恐惧的样子。【栗烈】严寒的样子。";

砾
lì<名>小石;碎石。《汉书·霍去病传》:“大风起,砂~击面。”";

莅
lì
①<动>执掌;管理。《捕蛇者说》:“余将告于~事者,更若役,复若赋。”
②<动>到。《齐桓晋文之事》:“~中国而抚四夷也。”";

唳
lì<动>鹤叫。《晋书·陆机传》:“华亭鹤~,岂可复闻乎?”";

粒
lì
①<名>米粒;谷粒。杜甫《张望补稻畦水归》:“玉~足晨炊。”【又】泛指小颗粒。刘禹锡《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翠~晴悬露。”
②<量>计量颗状物体。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皆辛苦。”";

粝
lì<名>粗米;粗粮;粗糙饭食。《五蠹》:“~粢之食,藜藿之羹。”";

詈
lì<名>骂;辱骂。《五人墓碑记》:“呼中丞之名而~之,谈笑而死。”";

奁
lián
①<名>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和盛其他化妆品的器皿。《后汉书·皇后纪上》:“视太后镜~中物。”【引】<名>精巧的匣子。《宋书·范晔传》:“义康饷熙先铜匕、铜镊、袍段、棋~等物。”";

连
lián
①<动>连接。《隆中对》:“东~吴会,西通巴蜀。”
②<副>连续;接连;多次。《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③<动>联合。《<指南录>后序》:“约以~兵大举。”
④<名>牵连。《狱中杂记》:“少有~,必多方钩致。”【连城】⒈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⒉比喻物品贵重,价值胜许多座城。【边襟】⒈彼此心连心。⒉姊妹丈夫的互称。【连理枝】⒈两棵树的枝连生在一起。⒉喻相爱的夫妻。⒊喻兄弟。⒋词调名。";

帘
lián
①<名>古代酒家、茶馆用作标志的旗子。李中《江边吟》:“闪闪酒~招醉客。”
②<名>用布、竹等做成的遮蔽门窗的用具。《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青。”
③<名>箱子;匣子。《孔雀东南飞》:“箱~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怜
lián
①<动>怜爱;疼爱。《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其少子乎。”
②<动>同情;怜悯。《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公子姊耶。”";

涟
lián
①<名>水面细小的波纹;微波。《伐檀》:“河水清且~猗。”
②<形>泪流不断的样子。《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

莲
lián
①<名>莲子;莲蓬。《江南》:“江南可采~。”
②<名>荷花。《爱莲说》:“~,花之君子者也。”
③<名>总指荷。《爱莲说》:“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

廉
lián
①<名>堂屋的侧边。《仪礼·乡饮酒》:“设席于堂~东上。”
②<形>正直;方正。《屈原列传》:“其行~,故死而不容。”
③<形>廉洁,与“贪”相对。《论衡·本性》:“故贪者能言~,乱者能言治。”
④<形>少。《原毁》:“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
⑤<动>考察;查访;侦察。《海瑞传》:“令巡按御史~察之。”
⑥<形>便宜;价格低。《黄冈竹楼记》:“以其价~而工省也。”【廉按】查访;追究。【廉白】廉洁清白。【廉悍】峻峭猛烈。【廉纤】⒈雨细的样子。⒉细雨。【廉隅】棱角。比喻人的行为、品性端方不苟。";

敛
liǎn
①<动>收;收集;聚集。《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膝危坐。”《五人墓碑记》:“~赀财以送其行。”
②<动>摊派;征收捐税。《捕蛇者说》:“孰知赋~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动>收整;约束;节制。《琵琶行》:“整顿衣裳起~容。”
④<动>通“殓”。装殓;殡殓;殡葬。《祭十二郎文》:“~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⒉藏身不出。⒊指退隐。【敛衽】整一整衣袖,表示敬意。元以前,只指男子的礼节,元以后专指妇女的礼节。【敛容】脸色严肃起来,表示尊敬。";

脸
liǎn
①<名>面颊的上部。《柳毅传》:“然而蛾~不舒。”
②<名>指整个面部。《明湖居听书》:“长长鸭蛋~儿。”
③<名>面子;颜面。《红楼梦》:“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呢。”";

练
liàn
①<动>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而洁白。《淮南子·说林》:“墨子见~丝而泣之。”
②<名>白色的绢帛。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③<动>练习;训练。《群英会蒋干中计》:“军尚未曾~熟,不可轻进。”
④<名>通“链”,链子。《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

娈
luán<形>美好。《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

炼
liàn
①<动>冶炼;烧制;熔冶。《女娲补天》:“于是女娲~五色石以补苍天。”
②<动>锻炼;磨炼。《唐翁猎虎》:“老翁自言~臂十年。”
③<形>精美。《芋老人传》:“今日堂有~珍。”";

恋
liàn
①<动>爱慕不舍;想念不忘。《灞桥饯别》:“说甚么大王不当,~王嫱。”
②<名>指思念的人、物或情意。《梁书·张缅传》:“舍域中之常~,慕游仙之灵族。”【恋朐】贪恋肉食,比喻目光短浅。【恋阙】依恋朝廷。";

良
liáng
①<形>好;良好;优良。《桃花源记》:“有~田美池桑竹之属。”《归去来兮辞》:“怀~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②<形>善良。《出师表》:“此皆~实,志虑忠纯。”
③<副>很;甚。《琵琶行》:“感我此言~久立。”
④<副>的确;确实。《三峡》:“清荣峻茂,~多趣味。”【良弼】指贤良的辅臣。【良家】⒈关于经营的人家。⒉清白的人家。【良人】⒈善良的人。⒉平民。⒊夫或妻。";

凉
liáng
①<形>稍冷;微寒。李陵《答苏武书》:“~秋九月,塞外草衰。”
②<形>凉爽;凉快。《芙蕖》:“纳~而~逐之生。”
③<形>薄;少。《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多~德,其何土之能得?。”【凉德】薄德。";

梁
liáng
①<名>桥;桥梁。《庄子·马蹄》:“泽无舟~。”
②<名>房梁。《阿房宫赋》:“架~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③<名>我国古代国名和朝代名。《伶官传序》:“函~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梁昌】处境狼狈;进退失据。";

粮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中私准除。”";

粱
liáng<名>小米;谷类中的优良品种;也泛指精美的饭食。《公输》:“此犹~肉之与糟糠也。”《左传·哀公十三年》:“~则无矣,粗则有之。”";

踉
liáng<动>跳跃。柳宗元《黔之驴》:“因跳~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liàng见“踉蹡”【踉蹡】⒈行走不稳的样子。韩愈《赠张籍》:“君来好呼出,~越门限。”⒉行走缓慢的样子。潘岳《射雉赋》:“已~而徐来。”";

两
liǎng
①<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鬓苍苍十指黑。”
②<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
③<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
④<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
⑤<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
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端】⒈事物的两头;两方面。⒉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日和月。【两造】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亮
liàng
①<形>明亮。嵇康《杂诗》:“皎皎~月,丽于高隅。”【引】明白;聪明。《后汉书·陈蕃传》:“聪明~达。”
②<形>通“谅”,诚信。《三国志·魏书·卢毓传》:“~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
③<动>原谅;谅解。《后汉书·袁绍传》:“公貌宽而内忌,不~吾忠。”
④<动>估谅;料想。王明清《挥麈后录》:“~元帅智周万物,不待斯言,察见罪状。”";

谅
liàng
①<形>诚信。《离骚》:“惟此党人之不~兮。”
②<动>体谅;原谅。欧阳修《与刁景纯学士书》:“未必~某此心也。”";

晾
liàng<动>晒干或风干。石君宝《秋胡戏妻》:“我这一会儿热了,也脱下我这衣服来,我试~一~咱。”【】。";

量
liàng
①<名>升斗之类的量器。《汉书·律历志》:“斗者,聚升之~也。”
②<名容量;限量>。《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
③<名>气量;度量。《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④<动>估量;估计。《少年中国说》:“其进步未可~也。”
liáng
①<动>用量器计算东西的多少、长短。《高祖还乡》:“还酒债,偷~了豆几斛。”
②<动>思量;考虑。《孔雀东南飞》:“作计何不~。”";

聊
liáo
①<动>依靠;依赖。《<指南录>后序》:“穷饿无~。”
②<副>姑且;暂且。《归去来兮辞》:“~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僚
liáo
①<名>官。《尚书·皋陶谟》:“百~师师。”【又】<名>特指一起做官的人。《汉书·郑玄传》:“显誉成于~友,德行立于己志。”【又】<名>属官。《新唐书·崔咸传》:“日与宾客~属痛饮。”
②<名>奴隶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隶臣~,~臣仆。”
liǎo<形>美好的样子。《诗经·陈风·月出》:“佼人~兮。”";

寥
liáo
①<形>空虚;空而静。《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无人。”
②<名>指广阔的天空。范成大《望海亭赋》:“腾驾碧~,指麾沧溟。”";

漻
liáo
①<形>水清澈的样子。《庄子·天地》:“夫道,渊乎其居也,~乎其清也。”
②<动>流动。《吕氏春秋·古乐》:“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水以导河。”
③<形>通“寥”。空虚;寂静。《楚辞·九辩》:“寂~兮收潦而水清。”
liú<形>变化的样子。《庄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油然~然,莫不入焉。”【漻涙】水急流的样子。";

嘹
liáo<名>动物长而响的叫声。李贺《昌谷诗》:“~湿姑声,咽源惊溅起。”";

寮
liáo
①<名>小窗。萧纲《侍皇太子宴》:“烟生翠幕,日照绮~。”
②<名>小屋。陆游《贫居》:“屋窄似僧~。”
③<名>通“僚”。官;官职。《三国志·魏书·苏则传》:“与董昭同~。”【又】<名>特指一起做官的人。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友。”【又】属官。《晋书·孟嘉传》:“~佐毕集。”";

憭
liǎo<形>明白;清楚。韦昭《国语解叙》:“其所发明,大义略举,为已~矣。”
liáo见“憭慄”。【憭慄】凄凉的样子。朱子民《安道中》:“~起寒襟”";

缭
liáo<动>缠绕。屈原《九歌·湘夫人》:“~之兮杜衡。”【又】环绕。班固《西都赋》:“~以周墙,四百余里。”";

燎
liáo
①<名>古代用以照明的火炬。《诗经·小雅·庭燎》:“庭~之光。”
liǎo
①<动>放火焚烧草木。《诗经·小雅·正月》:“~之方扬,宁或灭之?”
②<动>烘烤。《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衣。”【又】烧焦。《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毛发。”";

蓼
liǎo
①<名>植物名。种类很多,味辛辣。李贺《春归昌谷》:“逸目骈甘华,羁心如荼~。”
②<形>比喻辛苦。《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
③<名>古代诸侯国名。
lù<形>长大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彼萧斯。”";

了
liǎo
①<动>结束;完毕;了结。《林黛玉进贾府》:“一语未~,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②<动>明白;懂得。《南史·蔡撙传》:“卿殊不~事。”
③<副>全;完全。《晋书·谢安传》:“~无喜色。”
④<副>毕竟;终于。《新唐书·姚南仲传》:“虽欲自近,~复何益?”
⑤<形>眼珠明亮。《孟子·离娄上》:“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
⑥<形>清晰;清楚。《论衡·自纪》:“言~于耳,则事味于心。”
⑦<形>高;远。《楚辞·九辨》:“~冥冥而薄天。”
liào<动>了望。黄尊宪《东沟行》:“我军~敌遽飞砲。”
le<助>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或句末,表示终结。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少年头,空悲切。”";

料
liào
①<动>计算;统计。《国语·周语》:“夫古者不~民而知其少多。”
②<动>估计;估量。《鸿门宴》:“~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动>料想;预料。《失街亭》:“男~街亭易取。”
④<名>材料;草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见草~场里火起。”
⑤<量>用于药剂丸药等。《林黛玉进贾府》:“叫他们多配一~就是了。”";

列
liè
①<动>通“裂”。分割;分裂。《荀子·大略》:“古者~地建国。”《梦游天姥吟留别》:“~缺霹雳,丘峦崩摧。”
②<名>行列;位次。《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
③<动>排列;陈列。《梦游天姥吟留别》:“仙之人兮~如麻。”
④<动>开列;列出。《记王忠肃公翱事》:“乃伪为屋券,~贾五百金。”
⑤<形>众,各。《货殖列传序》:“富于~国之君。”
⑥<形>一般的;普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观。”
⑦<动>通“烈”,焚烧。韩愈《祭鳄鱼文》:“昔先王既有天下,~山泽,罔绳擉刀,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⑧<形>通“烈”。显赫;光明。《汉书·贾谊传》:“贪夫殉财兮,~士殉名。”【列列】⒈形容高高耸立的样子。⒉形容行列分明的样子。⒊形容风吹动。【列眉】像眉毛一样暴露无遗。表示显而易见,无可怀疑。【列缺】⒈高空。⒉闪电。【列士】⒈指有名望的人。⒉同“烈士”。";

劣
liè
①<形>弱小。《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弱不中款。”
②<形>不好,低下。与“优”相对。《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得所。”【又】<形意动>以……为劣;认为……不中用。《促织》:“成以其小,~之。”
③<副>仅,只。《梁书·钟嵘传》:“学谢眺~得‘黄鸟度青枝。’”";

冽
liè
①<形>寒冷。宋玉《高唐赋》:“~风过而增悲哀。”
②<形>通“洌”,清醇。《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埒
liè
①<名>矮墙。《三国志·魏书·鲍勋传》:“时营垒未成,但立标~。”
②<名>堤坝;田埂。谢眺《赋贫民田》:“旧~新塍分,青苗白水映。”
③<名>山上的水流。《列子·汤问》:“一源分四~,注于山下。”
④<形>相等。《汉书·李延年传》:“其爱幸~韩嫣。”";

烈
liè
①<形>火势猛。【引】猛烈;强烈。《赤壁之战》:“火~风猛,船往如箭。”《送东阳马生序》:“穷冬~风,大雪深数尺。”
②<动>放火烧;燃烧。《窦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些纸钱。”
③<名>功绩;功业。《过秦论》:“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
④<名>威力。《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
⑤<形>壮烈;刚毅。《谭嗣同》:“呜呼,~矣。”
⑥<形>厉害;严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这祸之~至此哉。”【烈士】⒈指重义轻生的刚强之人。⒉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⒊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死祖】对祖先的敬称。烈,功业显赫。";

捩
liè
①<动>扭转。韩愈《送穷文》:“~手覆羹,转喉触讳。”
②<动>折。陆龟蒙《引泉》:“凌风~桂花。”
lì<名>琵琶拨子。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攀钩落绮障,插~举琵琶。”";

猎
liè
①<动>打猎;捕捉禽兽。《伐檀》:“不狩不~,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②<动>通“躐”,践踏。《荀子·议兵》:“不~禾稼。”
③<动>捕捉;寻找。《促织》:“得无教我~虫所耶?”
④<动>追求。扬雄《法言·学行》:“~德而得德。”
⑤<动>作战;战争的婉称。《赤壁之战》:“方与将军会~于吴。”";

裂
liè
①<动>剪;裁。《左传·昭公元年》:“~裳帛而与之。”
②<动>撕裂;撕开。《琵琶行》:“四弦一声如~帛。”
③<动>分割;分裂。《项羽本纪赞》:“分~天下而封王侯。”
④<动>破裂;开裂。《大铁椎传》:“贼应声落马,马首~。”
⑤<动>塌陷崩裂。《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
⑥<动>像裂开的样子。《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

躐
liè
①<动>踩;践踏。屈原《九歌·国殇》:“凌余阵兮~余行。”
②<动>越过;超越。《新唐书·李峤传》:“冒级~阶。”又如“躐等”、“躐进”等。
③<动>用手捋齐;整理。《后汉书·崔骃传》:“~缨整襟,规矩其步。”";

鬣
liè
①<名>兽类颈上的长毛。《促织》:“试以猪~撩拨虫须。”
②<名>水族类颔旁的小鳍。《满井游记》:“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③<名>鸟头上的毛。枚乘《七发》:“翠~紫缨。”";

邻
lín
①<名>古代居民的基层组织。《汉书·食货志》:“五家为~,五~为里。”
②<名>邻居。《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里共救之。”【又】指赴宴的嘉宾。《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
③<名>邻国。《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④<形>邻近;相邻。《寡人之于国也》:“察~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林
lín
①<名>成片的树木、竹子等。《归田园居》:“羁鸟恋旧~,池鱼思故渊。”
②<名>比喻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赤壁之战》:“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薄】⒈草木丛杂的地方。⒉用于指隐居之所。";

临
lín
①<动>从高处向下看。《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无地。”
②<动>到;靠近。《陈情表》:“州司~门,急于星火。”《观沧海》:“东~碣石,以观沧海。”
③<动>面对;对着。《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副>将要;快要。《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崩寄臣以大事也。”【临池】学习书法。【临存】地位高的人对下人的问候,看望。。【临命】将死的时候。【临蓐】将要分娩。";

琳
lín<名>美玉;青碧色的玉。张衡《西京赋》:“珊瑚~碧。”【琳琅】⒈美玉。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如“琳琅满目”。";

遴
lín见“遴选”。
lìn<动>通“吝”。吝惜;吝啬。《汉书·王莽传上》:“班赏亡~。”【遴选】慎重地选择。";

辚
lín
①<名>车轮。《仪礼·既夕礼》:“迁于祖用轴”郑注:“轴状如转~。”
②<象>车子行走的声音。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兵车行》:“车~~,马萧萧。”
③<名>门槛。《淮南子·说林》:“虽欲谨,亡马不发户~。”
lìn<动>车轮碾轧。《汉书·廉范传》:“虏自相~藉,死者千余人。”";

霖
lín
①<名>长时间连降不停的大雨。《左传·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为~。”
②<名>久旱后的大雨。常“甘霖”连用。《窦娥冤》:“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降。”";

磷
lín见“磷磷”。
lìn<动>损伤。《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缁。”【磷磷】⒈水石明净的样子。⒉色彩鲜明的样子。";

鳞
lín
①<名>鳞甲;鱼鳞。《柳毅传》:“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火鬣。”
②<名>鱼的代称。《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游泳。”";

凛
lǐn<形>寒冷。潘岳《闲居赋》:“~秋暑退。”";

廪
lǐn
①<名>米仓。《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实而知礼节’。”
②<名>官府供应的粮食。《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③<动>储藏;积聚。《素问·皮部论》:“~于肠胃。”【廪廪】⒈通“懔懔”,恐惧害怕的样子。⒉渐近的样子。";

懔
lǐn<动>危惧;看见危险而害怕。《尚书·五子之歌》:“~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潘岳《关中》:“主忧臣劳,孰不祗~?”【懔懔】恐惧的样子。";

吝
lìn
①<动吝惜;舍不得>。《中山狼传》:“又何~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②<形>吝啬;小气。《论语》:“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其余不足观也已。”《训俭示康》:“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

赁
lìn
①<动>给人做雇工。《史记·栾布传》:“穷困,~佣用齐。”
②<动>租借。王禹偁《书斋》:“年年~宅住闲坊。”【赁书】被雇佣而缮写。";

躏
lìn<动>车轮辗扎。践踏。【躏轹】践踏。李白《大猎赋》:“虽~之已多,犹拗怒而未歇。”";

伶
líng
①<名>古代的乐官。《国语·周语》:“问之~州鸠。”
②<名>表演歌舞戏曲的人。《伶官传序》:“及其衰也,数十~人困之。”
③<名>被役使的人。白居易《府斋感怀酬梦得》:“府~呼唤争先到。”";

灵
líng
①<名>女巫。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偃蹇兮姣服。”
②<名>神;神灵。《国殇》:“天时怼兮威~怒。”
③<名>灵魂。《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因,以告先帝之~。”
④<形>聪明;机敏。《中山狼传》:“龟蛇固弗~于狼也。”
⑤<形>灵异;神奇;奇妙。《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
⑥<动>灵验;应验。《史记·龟策列传》:“龟藏则不~,蓍久则不神。”
⑦<名>关于死人的。曹植《赠白马王彪》:“~柩寄京师。”
⑧<形>灵秀。《滕王阁序》:“人杰地~。”【灵长】广远而绵长。【灵府】⒈心;精神。⒉古代祭祀五方帝之一苍帝的庙。【灵根】根本。⒈指道德。⒉指身躯。⒊指祖先。⒋指舌根。⒌指脾。";

囹
líng见“囹圄”。【囹圄】监狱。《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岭
lǐng
①<名>小而尖的山,也泛指山岭、山峰。《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
②<名>专指五岭山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幸大雪逾~,被南越中数州。”【岭南】⒈泛指五岭以南地区,今广东省。⒉唐代行政区域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两区。";

泠
líng
①<形>轻妙的样子。《庄子·逍遥遊》:“夫列子御风而行,~然善也。”
②<形>清;清凉。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枕席而卧,则清~之状与目谋。”
③<名>清凉的水。《苦斋记》:“或降而临清~。”【泠风】小风;和风。【泠泠】⒈形容水清凉。⒉形容景象冷清。⒊形容声音清脆。";

瓴
líng
①<名>一种盛水的瓶子。《淮南子·修务》:“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或以瓮~,或以盆盂。”
②<名>砖。张协《杂诗十首之五》:“~甋夸璵璠。”";

凌
líng
①<名>冰。刘鹗《老残游记》:“打大前儿,河里就淌~,一块子有间把屋子大。”
②<动>登;升。杜甫《望岳》:“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动>乘;凌驾;超过;越过。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使君意气~春宵。”《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彭泽之樽。”《采草药》:“岭峤微草,~冬不凋。”
④<动>侵犯;欺凌;欺侮。《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波】⒈起伏的波浪。⒉形容女性步履轻盈。【凌迟】⒈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分割犯人的肢体直至死亡,俗称“剐刑“。⒉衰败;败坏。⒊逐步的向下走。【凌厉】勇往直前;气势猛烈。【凌轹】欺压;侵犯。";

陵
líng
①<名>大土山。《柳毅传》:“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谷。”
②<名>帝王的陵墓,泛指一般的坟墓。《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蔚起。”
③<动>通“凌”。侵犯;欺侮。《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之耻除矣。”《<指南录>后序》:“贾家庄几为巡缴所~迫死。”";

崚
líng见“崚嶒”【崚嶒】山高大突出的样子。《望岳》:“西岳~竦处尊。”";

淩
líng
①<名>河名。
②<动>升;登。曹植《节游赋》:“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虚。”
③<动>乘;凌驾。屈原《九章·哀郢》:“~阳侯之泛滥兮。”
④<动>侵犯;欺侮。《史记·游侠列传》:“豪暴侵~孤弱。”";

绫
líng<名>一种很薄,有花纹和光泽的丝织品。《孔雀东南飞》:“右手执~罗。”《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系向牛头充炭直。”";

聆
líng<动>仔细听;认真听。苏轼《石钟山记》:“得双石于潭,扣而~之。”";

蛉
líng
①〔白~子〕一种比蚊子小的小飞虫,喜吸人畜血液,能传染黑热病。
②〔螟~〕见“螟”。";

零
líng
①<动>下雨。《诗经·东山》:“~雨其濛。”
②<动>泪水等像雨一样落下。《出师表》:“临表涕~,不知所言。”
③<动>凋落;凋谢。《秋声赋》:“其所以摧败~落者,乃一气之余烈。”《芙蕖》:“~落难堪,似成弃物矣。”
④<形>零碎的;零散的。《高祖还乡》:“~支子米麦无重数。”";

领
lǐng
①<名>脖子;脖颈。《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
②<名>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
③<动>率领;带领。《群英蒋干中计》:“吾自~军以来,滴酒不饮。”
④<动>领取;领受。《失街亭》:“汝以全家之命,~此重任。”
⑤<动>领导;倡导。《图画》:“而标新~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⑥<量>件;张。《窦娥冤》:“要一~净席。”【领会】⒈遭遇。⒉理解;体会。【领解】科举考试中,乡试录取。";

令
lìng
①<动>命令;下令。《垓下之战》:“乃~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②<动>使;让。《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坚。”
③<名>法令;命令。《屈原列传》:“王使屈平为~,众莫不知。”
④<名>官名。⒈中央机构的主管官员。如“尚书令”、“太史令”等。⒉县的最高长官。《陈涉世家》:“陈守~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⑤<名>时令;时节。《芙蕖》:“群葩当~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⑥<形>好;善。《周处》:“何患~名不彰邪?”
⑦<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假使”、“假若”。《五人墓碑记》:“~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⑧<形>对别人亲属的敬称。《孔雀东南飞》:“不堪吏人妇,岂合~郎君?”《严监生和严贡生》:“多亏~弟看的破,息下来了。”";

刘
liú
①<动>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虔~我边陲。”
②<名>斧钺之类的兵器。《尚书·顾命》:“一人冕执~。”
③<形>凋残。《诗经·大雅·桑柔》:“捋采其~。”";

浏
liú
①<形>水流清亮的样子。《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其清矣。”
②<形>风刮得很紧的样子。刘向《九叹·逢纷》:“秋风~以萧萧。”";

流
liú
①<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
②<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血漂橹。”
③<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
④<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亡者也。”
⑤<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眷顾楚国。”
⑥<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毒下国。”
⑦<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无以成江海。”
⑧<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百家之言。”
⑨<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宕】⒈放任;放荡。⒉流浪;漂泊。【流光】⒈闪耀的光。⒉逝去的时光。⒊光芒闪烁。【流眄】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淫邪;邪乱。【流冗】流散;流离。【流俗】⒈世俗;流行的习俗。⒉俗人;世俗之人。";

留
liú
①<动>停留;留下。《<指南录>后序》:“~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②<动>扣留。《苏武传》:“匈奴~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③<动>挽留。《鸿门宴》:“项王即日因~沛公与饮。”
④<动>收留。《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乃亡赵走燕,其势必不敢~君。”
⑤<动>遗留;存留。《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清白在人间。”";

琉
liú见“琉璃”。【琉璃】⒈一种半透明、有色泽、类似玻璃的材料。《柳毅传》:“雕~于翠楣”。⒉指涂釉的瓦。《西厢记》:“碧~瑞烟笼罩。”";

旒
liú
①<名>古代旗帜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论衡·变动》:“旌旗垂~。”
②<名>古代帝王礼帽上前后悬垂的玉串。东方朔《答客难》:“冕而前~。”";

霤
liù
①<动>屋顶上的水往下流。《礼记·月令》:“其祀中~。”【引】往下滴流的水。枚乘《谏吴王书》:“泰山之~穿石。”
②<名>屋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使国士举巨囊于中~。”
③<名>屋檐下接水的沟槽。《左传·定公九年》:“先登,求自门出,死于~下。”【引】屋檐。左思《魏都赋》:“上累栋而重~。”";

龙
lóng
①<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生焉。”
②<名>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颜。”
③<名>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也。”【龙飞】⒈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⒉比喻升官,得意。【龙凤】⒈指优异才能的人。⒉形容帝王的相貌。【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龙钟】⒈衰老的样子。⒉潦倒的样子。⒊流泪的样子。";

笼
lóng
①<名>盛土的器具,泛指盛东西的竹器。《陌上桑》:“青丝为~系,桂枝为~钩。”
②<名>畜养鸟兽、虫类的竹编器具。《促织》:“成益惊喜,掇置~中。”【又】<名词作状语>用笼装着。《促织》:“大喜,~归,举家庆贺。”【又】<名>囚禁犯人刑具。如“囚笼”。
③<动>独揽;掌握。桓宽《盐铁论·轻重》:“~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lǎng<动>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敕勒歌》:“天似穹庐,~盖四野。”【笼东】溃败、不振的样子。【笼络】笼、络都是羁绊牲口的用具,比喻使权术耍手腕来驾驭、拉拢人。";

隆
lóng
①<名>山中央高起的地方。《孙子兵法·行军》:“战~无登。”
②<动>升高;凸起。《张衡传》:“合盖~起,形似酒尊。”
③<形>盛;兴隆;兴盛。《出师表》:“则汉室之~,可计日而待也。”
④<形>高尚;崇高。《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望尊。”
⑤<形>深厚;程度深。《狱中杂记》:“又~冬,贫者席地而卧。”
⑥<象>形容声音很大。《冯婉贞》:“枪声~然。”";

陇
lǒng
①<名>山名;地名均在今甘肃省一带。《张衡传》:“后数驿至,果震~西。”
②<名>通“垄”。农田中种农作物的行;田埂。杜甫《晚登瀼上堂》:“山田麦无~。”【陇亩】田野。";

垄
lǒng
①<名>田埂。《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上。”
②<名>坟。《荀子·礼论》:“故圹~,其貌象室屋也。”
③<名>通“陇”,山名。";

垅
lǒng同“垄”。垄:lǒng
①<名>田埂。《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上。”
②<名>坟。《荀子·礼论》:“故圹~,其貌象室屋也。”
③<名>通“陇”,山名。";

拢
lǒng
①凑起,总合:~共。~总。归~。
②靠近,船只靠岸:~岸。拉~。
③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收~。~音。把孩子~在怀里。
④梳,用梳子整理头发:~一~头发。
⑤合上,聚集:她笑得嘴都合不~了。";

偻
lǚ
①<动>屈。《晏子春秋·谏上》:“~身而下声。”
②<名>驼背。《谷梁传·成公元年》:“曹公子手~。”
③<副>很快。《荀子·儒效》:“卖之不可~售也。”";

楼
lóu
①<名>两层以上的房屋建筑。《黄冈竹楼记》:“因作小~二间,与月波~通。”
②<名>指酒店、茶馆、歌舞游乐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人来到潘家酒~上。”";

陋
lòu
①<形>狭小;简陋。《陋室铭》:“斯是~室,惟吾德馨。”
②<形>见闻少;知识浅薄。《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也。”
③<形>僻陋;鄙野。《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
④<形>丑陋;粗劣。《旧唐书·卢杞传》:“杞形~而心险。”
⑤<动>鄙视;轻视。杜甫《甘林》:“勿矜朱门是,~此白屋非。”";

漏
lòu
①<动>水从孔隙透过或滴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无干处。”
②<名>遗漏;疏漏。《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有所广益。”
③<动>漏掉;遗漏。《汉书·酷吏传》:“罔~吞舟之鱼。”
④<动>泄露。《汉书·师丹传》:“大臣奏事,不宜~泄。”
⑤<名>古代滴水计时的漏壶。【引】时刻;时间。《左忠毅公逸事》:“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鼓移则番代。”";

镂
lòu
①<动>本指可供雕刻的钢铁。【引】雕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
②<动>开凿;凿通。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灵山。”【镂冰雕朽】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徒劳无功。【镂月裁云】比喻精巧。";

露
lù
①<名>露水。《教战守策》:“夫风雨霜~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
②<介>露天;在室外、野外。《<指南录>后序》:“变姓名,诡踪迹,草行~宿。”
③<动>显露;暴露。《核舟记》:“袒胸~乳,矫首昂视。”【露布】⒈古代不封口的奏章或诏书。⒉指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庐
lú
①<名>简陋的房屋。《出师表》:“三顾臣于草~之中。”【又】指房屋。《书博鸡者事》:“我当焚汝~,戕汝家矣。”
②<名>家;家庭。《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之入。”
③<名>宾客住的房舍。《周礼·遗人》:“十里有~,~有饮食。”
④<名>指服丧守墓而在墓旁盖的简陋屋子。《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冢也。”
⑤<名>临时搭的帐篷。《孔雀东南飞》:“新妇入青~。”【庐落】院落。";

垆
lú
①<名>黑色坚硬的土。《尚书·禹贡》:“下土坟~。”
②<名>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也作酒店的代称。《南史·谢几卿传》:“诣道边酒~。”
③<名>通“炉”。盛火的器具。陆游《山行过僧庵不入》:“茶~烟起知高兴。”";

炉
lú
①<名>盛火的器具,作取暖、烧饭或冶炼用。《论衡·寒温》:“火这在~,水之在沟。”
②<名>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也用作酒店的代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
③<名>熏炉。李清照《孤雁儿·藤床》:“沉香断续玉~寒。”";

卤
lǔ
①<名>不生长谷物的盐碱地。《史记·河渠书》:“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地。”
②<形>通“鲁”。笨;愚钝。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小臣信顽~。”
③<名>通“橹”,大盾牌。《战国策·中山策》:“流血漂~。”
④<动>通“掳”,掠夺。《汉书·赵充国传》:“~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

虏
lǔ
①<动>俘获。《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又】<动>把人抢走。《三国志·吴主传》:“~其人民而还。”
②<名>俘虏。《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之不暇。”
③<名>奴隶,古代俘虏被用作奴隶。《五蠹》:“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之劳也。”
④<名>对敌人蔑称。《<指南录>后序》:“则直前诟~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鲁
lǔ
①<形>笨;愚钝。《论语·先进》:“参也~。”
②<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南部一带。";

橹
lǔ
①<名>护身的大盾牌。《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
②<名>望楼,用以了望观察敌情的建筑。《三国志·袁绍传》:“绍为高~。”
③<名>船桨。《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灰飞烟灭。”";

陆
lù
①<名>陆地;高而平的地。《周礼·考工记》:“作车以行~,作船以行水。”
②<名>道路;陆路。《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并进,追操至南郡。”【陆海潘江】“陆”指陆机,“潘”指潘岳。后用以形容有文才的人。";

录
lù
①<动>记录;记载。《公羊传·隐公十年》:“《春秋》~内而略外。”
②<动>抄写;抄录。《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③<动>记;惦记。《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不久望君来。”
④<动>总领。《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以丞相~尚书事。”
⑤<名>记载的言行和事物的册籍。《<指南录>后序》:“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
⑥<动>采纳。《曲突徙薪》:“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言曲突者。”";

赂
lù
①<动>赠送财物,割让土地。《韩非子·说林下》:“乃割露山这阴五百里以~之。”
②<动>贿赂;因请托而赠予财物。《狱中杂记》:“富者~数十百金,贫者亦罄衣装”
③<名>赠送的财物。《韩非子·五蠹》:“行货~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
④<名>割让的土地。《战国策·秦策四》:“秦责~于魏,魏不与。”
⑤<名>财物。《史记·周本纪》:“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而去。”";

辂
lù<名>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史记·刘敬传》:“娄敬脱挽~。”【引】<名>车子。《论语·卫灵公》:“乘殷之~。”";

淥
lù
①<形>清澈。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蕖出~波。”
②<名>清酒。杜甫《醉为马所坠诸公携酒相看》:“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

禄
lù
①<名>福;福气。《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相,幸复得此妇。”
②<名>俸禄,指官吏的薪俸。《祭十二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

碌
lù见“碌碌”。【碌碌】⒈平庸无能。《史记·酷吏列传》:“九卿~奉其官。”⒉车轮声。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满鱼塘。”";

路
lù
①<名>道路。《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
②<名>途径;门路。《出师表》:“以塞忠谏之~也。”
③<名>路程;路途。《桃花源记》:“缘溪行,忘~之远近。”
④<名>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⑤<形>衰败;疲惫。《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也。”";

漉
lù
①<动>使干涸。《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无~陂池。”
②<动>渗。《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汁洒地,白汗交流。”";

戮
lù
①<动>斩;杀;处决。《李愬雪夜入蔡州》:“俘囚为盗耳,晓当尽~之。”
②<名>羞辱;耻辱。《荀子·王霸》:“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力】合力;并力。又写作“勠力”。【戮笑】耻笑。【戮馀】刑戮后得到馀生的人;受过刑的人。";

麓
lù
①<名>山脚下。《登泰山记》:“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登。”
②<名>管理苑囿的官。《国语·晋语九》:“主将适蝼,而~不闻。”";

闾
lǘ
①<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有二十五户人家。《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这相保,五比为~,使之相受。”
②<名>里巷;里巷的大门。《荀子·富国》:“穷~漏屋。”【闾巷】里弄,泛指民间。【闾阎】里巷的门,也指住宅。【闾左】秦代富者居闾门右侧,贫者居闾门左侧,故以闾左称平民百姓的居住区。";

吕
lǚ<名>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汉书·律历志》:“律十有二。阳六律,阴六~。”";

侣
lǚ
①<名>同伴;伴侣。《马伶传》:“遍告其故~。”
②<动>结为伴侣;与……为侣。《赤壁赋》:“~鱼虾而友麋鹿。”";

旅
lǚ
①<名>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旅。《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
②<名>军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因之饥馑。”
③<动>旅行。杜甫《与严二归奉礼别》:“题书报~人。”【又】<动>寄居。《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食京师。”
④<形>众人;众多。《柳敬亭传》:“华堂~会,闲亭独坐。”
⑤<名>旅客;旅行的人。《岳阳楼记》:“商~不行。”
⑥<形>野生的。《十五从军征》:“中庭生~谷,井上生~葵。”【旅次】旅途中的寓所。【旅食】⒈庶人为官,尚未取得正禄但可官府吃饭。⒉寄食;旅居。";

屡
lǚ<副>屡次;多次;常常。《促织》:“~撩之,虫暴怒。”《<指南录>后序》:“争曲直,~当死。”【屡空】一无所有;经常贫穷。";

缕
lǚ
①<名>麻线;丝线。《楚辞·招魂》:“秦篝齐~,郑绵络些。”【引】<副>一条一条地,详尽地。枚乘《七发》:“固未能~形其所由然也。”
②<形>衣服破烂。孟郊《织妇词》:“如何织纨素,自著蓝~衣。”";

膂
lǚ<名>脊梁骨。《尚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力】体力。";

履
lǚ
①<动>踩;踏。《少年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其黄。”
②<动>登;登位。《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
③<名>鞋子。《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举身赴清池。”【又】<名为动>为(替)……穿上鞋子。《史记·留侯世家》:“因跪~之。”【履尾】践踏虎尾,喻处于险境。";

律
lǜ
①<名>法律;法令。《荀子·成相》:“罪祸有~,莫得轻重威不分。”【又】<名>特指刑法的条文。《汉书·高帝纪》:“命萧何次~令。”
②<名>规则。《商君书·战法》:“兵大~在谨。”【引】应该遵守的格式,准则。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晚节渐于诗~细。”
③<名>古代音乐中用来正音的一种竹管。《庄子·胠箧》:“擢乱六~。”【又】用律管定出来的音也叫律,有十二律。《汉书·律历志》:“~十有二,阳六为~,阴六为吕。”";

虑
lǜ
①<动>考虑;思虑;打算。《论语》:“人无远~,必有近忧。”
②<名>心思;心意。屈原《卜居》:“心烦~乱,不知所从。”
③<动>忧虑;担心。《订鬼》:“非夫之物而强假焉,必~人逼取。”";

率
shuài
①<名>捕鸟的网。【又】用网捕捉;网罗。张衡《东京赋》:“悉~百。”
②<动>遵循;遵从。《与妻书》:“此吾所以敢~性就死不顾汝也。”
③<动>率领;带领。《愚公移山》:“遂~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副>大概;大致。《察今》:“~皆递有变迁。”
⑤<副>一概;都。《六国论》:“六国互丧,~赂秦耶。”
lǜ<名>一定的标准和比率。《史记·商君列传》:“有军功者,各以其~受上爵。”【率土】整个境内。";

绿
lǜ
①<形>绿色;绿色的。《渔歌子》:“青箬笠,~蓑衣。”【又】<形使动>使……变绿。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江南岸。”
②<名>指绿叶。《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映红。”";

孪
luán<形>双生。《吕氏春秋·疑似》:“夫~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峦
luán
①<名>小而尖的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崩摧。”
②<名>泛指山;连绵的山峰。《滕王阁序》:“层~耸翠,上出重霄。”";

挛
luán
①<动>连在一起。《易·小畜》:“有孚~如,不独富也。”
②<动>抽搐。《后汉书·杨震传》:“彪见汉祚将尽,遂称脚~不复行,积十年。”
liàn通“恋”,爱慕不舍。《汉书·孝武李夫人传》:“上所以~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挛拘】沾滞;固执。";

鸾
luán
①<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鸟。”
②<名>通“銮”,一种铃,常饰于帝王的车子上。《诗经·小雅·蓼萧》:“和~雍雍。”【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谐。";

脔
luán<名>切成小块的肉。《庄子·至乐》:“不敢食一~。”
②<动>切割成小块。韩愈《论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身,以为供养者。”";

銮
luán
①<名>一种铃,常饰于帝王车子上。张衡《东京赋》:“~声哕哕。”
②<名>指皇帝的车驾。如“随銮”、“迎銮”。";

乱
luàn
①<形>紊乱;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曹刿论战》:“吾视其辙~,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动>混杂;混淆。《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鸣。”
③<动>战乱;动乱。《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动>叛乱;作乱;反叛。《伶官传序》:“一夫夜呼,~者四应。”
⑤<动>扰乱;破坏。《陋室铭》:“无丝竹之~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屈原列传》:“明于治~,娴于辞令。”
⑦<形>慌乱;零乱。《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
⑧<名>乐曲的最后一段或辞赋中总括全篇要旨的最后一段文字。《涉江》:“~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⑨<名>男女间的正当关系。《荀子·天论》:“男女淫~。”";

掠
lüè
①<动>抢;夺取。《阿房宫赋》:“剽~其人,倚叠如山。”
②<动>拷打。《南史·柳仲礼传》:“毒~百姓,汙辱妃主。”
③<动>轻轻地拂过或擦过。《过小孤山大孤山》:“有俊鹘抟水禽,~江东南去。”
④<动>梳理。《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也。”
⑤<名>书法称长撇为“掠”。";

略
lüè
①<名>疆界。《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公与之武公之~,自虎牢以东。”【又】<动>划定疆界。《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
②<动>巡行;巡视。《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地焉’。”
③<动>通“掠”。掠夺;夺取。《荆轲刺秦王》:“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④<名>谋略;计谋;策略。《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
⑤<动>忽略;不重视。《叔向贺贫》:“~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
⑥<副>大略;大概;大致。《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已平矣。”
⑦<副>略微;稍微。《芋老人传》:“老人~知书。”
⑧<副>几乎;差不多。《柳敬亭传》:“敬亭丧失其资~尽。”
⑨<副>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连用,表示丝毫没有。《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无慕艳意。”
⑩<形>简略;简要。《答司马谏议书》:“故~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伦
lún
①<名>人伦,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滕文公》:“教以人~。”
②<名>条理;顺序。《荀子·解蔽》:“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也。”
③<名>类。《过秦论》:“廉颇、赵奢之~制其兵。”";

沦
lún
①<名>水面的微波。《伐檀》:“河水清且~猗。”
②<动>沉;沉没。屈原《远游》:“微霜降而下~兮,悼芳草之先零。”
③<动>陷入;陷没。《庄子·秋水》:“~于不测。”
④<动>沦落;流落。《琵琶行》:“今漂~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纶
lún
①<名>青丝绶带。《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
②<名>钓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翠~桂饵,反所以失鱼。”
guān见“纶巾”。【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论
lùn
①<动>讨论;议论。《出师表》:“每与臣~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动>评定赏罚;判定。《出师表》:“宜付有司~其刑赏。”
③<动>说。《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魏晋。”
④<动>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
⑤<动>研究;研讨。《五蠹》:“~世之事,因为之备。”
⑥<名>言论;主张;学说。《甘藷疏序》:“余不侫,独持迂~。”
⑦<名>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文选序》:“~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捋
lǚ<动>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北齐书·李元忠传》:“~高祖须而大笑。”
luō<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之。”";

罗
luó
①<名>捕鸟的网,泛指网。《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之~,则雀不失矣。”
②<动>张网捕捉。《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之。”
③<动>招纳;网罗。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所以~天下之士。”
④<动>罗列;排列;分布。《归田园居》:“榆柳荫后檐,桃李~堂前。”
⑤<名>织得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也指穿这种丝织品的人。《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单~衫。”
⑥<名>细密的筛子,也指用“罗”筛。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药幽香散。”【罗缕】详细;详尽;详尽叙述。【罗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罗掘】原指被围困后粮食断绝,只好靠张网捉鸟,掘地捕鼠来充饥。后泛指竭力筹措钱财。";

蓏
luǒ<名>瓜类植物的果实。《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络
luò
①<名>网状物,特指马笼头。简文帝《西斋行马》:“晨风白金~。”【又】<动>用马笼头兜住马头。《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马头。”
②<动>缠绕;缠裹。《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摇缀。”
③<动>环绕。《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九丘,以水~之。”
④<动>包罗;覆盖。班固《西都赋》:“笼山~野。”
⑤<名>人体的脉络,特指人体浅表的血管。《素问·调经论》:“视其血~,刺出其血。”";

荦
luò
①<名>杂色的牛。陆龟蒙《杂讽》:“斯为朽关键,怒~抉以入。”
②<名>地名,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荦荦】⒈分明;显著。⒉卓越;高超。⒊特出。卓异。【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落
luò
①<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其叶沃若。”
②<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玉盘。”
③<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于敌人之手以死。”
④<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者,乃一气之余烈。”
⑤<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兵车行》:“千村万~生荆杞。”
⑥<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
⑦<名>篱笆。王褒《僮约》:“缚~锄园。”【落草】⒈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⒉婴儿出生。";

麻
má
①<名>麻类植物。也指麻类植物的纤维。《管子·牧民》:“养桑~,育六畜。”
②<名>麻布丧服。【引】<动>穿麻布丧服。《礼记·杂记》:“~者不绅,执玉不~,~不加于采。”
③<形>繁多而杂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未断绝。”
④<名>面部痘瘢。《聊斋志异·吕无病》:“衣服朴洁,而微黑多~。”
⑤<动>麻醉。《智取生辰纲》:“多少好汉被蒙汗药~翻了。”";

马
mǎ
①<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五岁,所当无敌。”
②<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

埋
mái
①<动>埋藏;掩埋。《病梅馆记》:“毁其盆,悉~于地。”
②<动>埋葬。《祭妹文》:“汝死我葬,我死谁~?”
③<动>隐没。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弓刀。”
mán<动>责备;埋怨。《西游记》:“~怨行者是一个急猴子。”【埋轮】⒈把车轮埋在地下,表示坚守不退。⒉表示不畏权贵,敢于检举。⒊指月落。【埋玉】结才华出众者逝世哀悼。";

薶
mái<动>古“埋”字。埋藏;埋葬。《尔雅·释天》:“祭地曰瘗~。”《淮南子·时则》:“(孟春三月)掩骼~骴。”
wō<动>玷污。《淮南子·俶真》:“夫鉴明者,尘垢弗能~;神清者,嗜欲弗能乱。”";

霾
mái
①<名>空气中烟雾、尘埃过多而形成的混浊不清的天气现象。《诗经·终风》:“终风且~。”
②<动>通“埋”。《国殇》:“~两轮兮絷四马。”";

买
mǎi
①<动>用钱币交换东西。《智取生辰纲》:“众军道:‘~碗酒吃。’”
②<动>招惹。《战国策·韩策》:“此所谓市怨而~祸者也。”【买春】买酒。【买邻】选择邻居。【买名】以钱财求名;追逐名誉。【买山】愿意为购买山林,后指归隐。";

迈
mài
①<动>行;去。《诗经·鲁颂·泮水》:“无小无大,从公于~。”【引】<动>时光消逝。《诗经·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
②<动>超过;超越。《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三王可~,五帝可越。”
③<形>年老。杜甫《上白帝城》:“衰~久风尘。”";

卖
mài
①<动>用东西换钱,如“卖柑者”、“卖炭翁”《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爵子。”
②<动>背叛。《后汉书·李固传》:“谄贵~友。”【卖舌】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卖重】卖弄权势。";

脉
mài
①<名>血管。王符《潜夫论·德化》:“骨著~通,与体俱生。”
②<名>脉搏。《史记·扁鹊传》:“不待切~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③<名>像血管一样连贯而系统的东西。王建《隐者居》:“雪缕青山~,云生白鹤毛。”
mò见“脉脉”。【脉脉】⒈凝视的样子。《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不得语。”⒉含情欲吐的样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此情谁诉。”";

蛮
mán<名>我国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如“南蛮”。【引】南;南方。曹操《朔风》:“思彼~方。”泛指少数民族。如“北蛮”。【蛮荒】边远地区。";

满
mǎn
①<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座。”
②<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
③<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招损,谦受益。’”
④<形>全;遍。《琵琶行》:“~座重闻皆掩泣。”【满贯】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

曼
màn
①<形>长。《诗经·鲁颂·閟宫》:“孔~且硕。”
②<形>柔美;细美。《韩非子·扬权》:“~理皓齿。”【曼曼】⒈道路漫长。⒉时间长。【曼衍】⒈变化。⒉连绵不断。⒊古代杂戏名。";

僈
màn<动>怠慢;懈怠。《荀子·非十二子》:“佚而不惰,劳而不~。”";

谩
mán
①<动>欺骗。《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而不疑~。”
②<动>诋毁。《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之。”
màn
①<动>通“慢”。怠慢;轻慢。《史记·孝武本纪》:“后世~怠,故衰秏。”
②<动>通“漫”,弥漫。《庄子·天道》:“太~,愿闻其要。”
③<副>通“漫”。不要。莫。董解元《西厢记》:“~言天上有姮娥。”";

嫚
màn
①<动>轻慢;侮辱。《汉书·季布传》:“单于尝为书~吕太后。”
②<动>通“慢”。怠慢;懈怠。《淮南子·主术》:“而职事不~。”";

幔
màn<名>帐幕。《墨子·非攻》:“~幕帷盖,三军之用。”";

慢
màn
①<形>傲慢;不敬。《史记·淮侯列传》:“王素~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②<动>懈怠;轻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
③<形>缓慢。《琵琶行》:“轻拢~捻抹复挑。”【慢世】玩世不恭;不拘礼法;不以世人毁誉为意。";

漫
màn
①<动>水涨溢。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又】满;弥漫。《登泰山记》:“亭东自足下皆云~。”
②<形>模糊不清。《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灭。”
③<副>随意;不受拘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卷诗书喜欲狂。”
④<副>枉自;徒然。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劳车马驻江干。”
⑤<动>玷污。《庄子·让王》:“又欲以其辱行~我。”【漫澜】⒈无边无际的样子。⒉支离破碎的样子。【漫漫】⒈无边无际;长远。⒉放纵;随意。⒊昏聩;糊涂。⒋缓慢。";

缦
màn<名>没有花纹的丝织品。《韩非子·十过》:“~帛为茵。”【又】泛指没有花纹的。《国语·晋语五》:“乘~不举。”【缦缦】⒈纠结环绕的样子。⒉沮丧的样子。⒊繁衍、滋长的样子。";

蔓
màn
①<名>蔓生植物的茎。《小石潭记》:“青树翠~,罗络其上。”
②<动>蔓延;滋生。《爱莲说》:“中通外直,不枝不~。【蔓蔓】⒈繁衍、滋长的样子。⒉长久;长远。⒊纠缠难辨之事。";

芒
máng
①<名>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
②<名>刀枪的锋芒。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
③<名>光芒。任昉《王文宪集序》:“昴宿垂~。”
④<形>通“茫”,模糊不清。《庄子·盗跖》:“目~然无见。”【引】昏昧无知。《庄子·齐物论》:“其我独~,而亦有~者乎?”
huǎng<形>通“恍”,恍忽。《庄子·至乐》:“~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芒芴】恍恍忽忽;浑浑噩噩。";

尨
máng
①<名>多毛狗。《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无使~也吠。”
②<形>杂色的。《左传·闵公二年》:“衣之~服,远其躬也。”
páng<形>通“庞”,庞大。柳宗元《三戒》:“虎见之,~然大物也。”
méng见“尨茸”。【尨茸】蓬松的样子。";

盲
máng<形>眼睛瞎。《老子》:“五色令目~。”【引】<形>昏暗。《荀子·赋篇》:“旦暮晦~。”";

茫
máng
①<形>辽阔无边;模糊不清。《敕勒歌》:“天苍苍,野~~,风吹草低见牛羊。”《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信难求。";

莽
mǎng
①<名>草;密聚丛生的草。扬雄《方言》:“草,南楚江湘之间谓之~。”【又】<名>草木丛生处。《周易·同人》:“伏戎于~。”
②<名>民间;草野。《察传》:“乃今重黎举夔于草~之中而进之。”
③<形>粗鲁;不精细。《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之。”【莽苍】迷茫的样子。指郊野;近郊。【莽浪】荒诞;虚浮。【莽莽】草木茂密的样子。广阔;旷远。";

漭
mǎng<形>形容水广大无边。韩愈《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云昏水奔流,天水~相围。”【漭漭】水广阔无边际样子。";

毛
máo
①<名>动植物表皮所生的丝状物。《柳毅传》:“恨无~羽,不能奋飞。”
②<名>头发;胡须。《子鱼论战》:“君子不重伤,不禽二~。”
③<名>草木。《愚公移山》:“曾不能毁山之一~,其如土石何?”
④<名>五谷;庄稼。《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成语有“不~之地。”";

矛
máo<名>古代一种兵器。《韩非子·难一》:“吾~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茅
máo<名>茅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商山早行》:“鸡声~店月,人迹板桥霜。”【茅茨】茅草屋顶。【茅塞】被茅草堵塞,比喻思路闭塞。";

旄
máo
①<名>牦牛尾。桓宽《盐铁论》:“陇蜀之丹漆~尾。”
②<名>用牦牛尾装饰杆头的旗。《与陈伯之书》:“朱轮华毂,拥~万里。”《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之美。”
mào<形>通“耄”,年老。《史记·春申君列传》:“后制于李园,~矣。”";

髦
máo
①<>古代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是男子未成年的装束。《诗经·柏舟》:“髧彼两~。”
②<名>俊杰。《尔雅·释言》:“~,俊也。”《后汉书·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秀于蓬莱。”今有“时髦”。【髦硕】英俊之才。";

蟊
máo见“蟊贼”。【蟊贼】吃禾苗根的害虫叫“蟊”,吃禾苗节的害虫叫“贼”。《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引】比喻对人或国家有危害的人。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陷忠谠”";

卯
mǎo
①<名>地支的第四位。【又】十二时辰之,等于现在上午五时至七时。
②古代官署办公从卯时开始,因此后来把点叫“点卯”,应名叫“应卯”。【卯酉】指对立、矛盾。";

芼
mào<动>择;择取。《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之。”
máo<名>可食用的野菜或水草。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野蔬盈顷筐,颇杂池沼~。”";

茂
mào
①<形>草木茂盛的样子。《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
②<形>美;善;有才德。《诗经·还》:“子之~兮。”【茂才】后汉称秀才为茂才。【茂年】壮年。";

冒
mào
①<动>覆盖;遮盖。《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②<动>触犯;冒犯。《汉书·霍去病传》:“直~汉围西北驰去。”
③<动>顶着;冒着。《汉书·王连传》:“不宜以一国之望~险而行。”
④<形>轻率;冒失。《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行之。”
⑤<动>假充;假冒。《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而况~其未死之名者哉。”
⑥<动>贪求;贪污。《汉书·卫青传》:“贪于饮食,~于货贿。”
mò见“冒顿”。【冒没】⒈轻率不顾其他。⒉贪图。【冒颜】掩面以示,自惭之意。【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眊
mào
①<形>眼睛失神,看不清楚。《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
②<形>通“耄”,年老。《汉书·武帝纪》:“哀夫老~。”";

贸
mào
①<动>交换;交易。《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丝。”
②<动>变;改变。陆机《辩亡论》:“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理,古今诡趣,何哉?”
③<动>混杂。裴骃《<史记集解>序》:“是非相~,真伪舛杂。”【贸首】两人都想互取对方之首,指不共戴天之仇。";

耄
mào
①<形>年老。《左传·隐公元年》:“老夫~矣。”
②<形>昏愦;糊涂。柳宗元《敌戒》:“纵欲不戒,匪愚伊~。”【耄荒】年老糊涂。【耄勤】老而勤劳。";

袤
mào<名>长;长度。《汉书·贾捐之传》:“广~可千里。”";

瞀
mào
①<形>眼睛昏花。《庄子·徐无鬼》:“予适有~病。”
②<形>烦乱。屈原《九章·惜诵》:“中闷~之忳忳。”
③<形>愚昧。王夫之《系辞上传·十二章》:“老氏~于此。”【瞀瞀】⒈垂目不敢正视的样子。⒉昏昏沉沉。";

貌
mào
①<名>相貌;面容。《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甚寝。”
②<名>表情;神态。《捕蛇者说》:“言之,~若甚戚者。”
③<名>外表;外观。《<指南录>后序》:“北虽~敬,实则愤怒。”【貌侵】形貌矮小丑陋。【貌言】谀辞,谄媚逢迎之语。";

懋
mào
①<副>勉力;努力。《尚书·胤征》:“其尔众士~戒哉。”
②<形>大;盛大。《晋书·王导传》:“厚爵以答~勋。”【又】<形>美好。《后汉书·章帝纪》:“呜呼~哉。”";

没
mò
①<动>沉入水中。《孔雀东南飞》:“其家逼之,乃~水而死。”
②<动>淹没。《西门豹治邺》:“水来漂~,溺其人民。”
③<动>掩没;掩埋。《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随百草。”
④<动>覆没;陷没。《报任安书》:“陵未~时,使有来报。”
⑤<动>隐没;隐匿。《﹤指南录﹥后序》:“日与北骑相出~于长淮间。”
⑥<动>消失。《中山狼传》:“良久,羽旄之影渐~,车马之音不闻。”
⑦<动>没收。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本相侔,则~为奴婢。”
⑧<动>通“殁”,死。《过秦论》:“始皇既~,余威震于殊俗。”";

枚
méi
①<名>树干。《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
②<名>马鞭子。《左传·襄公十八年》:“以~数阖。”
③<名>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片或木片。左思《吴都赋》:“衔~无声。”
④<量>一枚就是一个。谢惠边《祭古冢文》:“有五铢钱百余~。”【枚举】一一列举。【枚枚】细密的样子。";

湄
méi<名>岸边水草相接处。《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

楣
méi
①<名>房屋的横梁。《仪礼·乡射礼》:“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
②<名>门框上的横木。陆游《夏雨叹》:“蜗舍入门~触额,黄泥壁作龟兆坼。”
③<名>屋檐口椽端的横板。谢灵运《山居赋》:“因丹霞以赪~,附碧云以翠椽。”";

每
měi
①<代>每一。《活板》:“~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副>每逢;每一次。《庖丁解牛》:“~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副>时常;往往。《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被秋娘妒。”
④<助>在近代汉语中表名词复数,相当于“们”。《窦娥冤》:“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mèi见“每每”。【每每】⒈肥美,茂盛的样子。⒉昏昧的样子。";

美
měi
①<形>味美。《孟子·尽心下》:“脍炙与羊枣孰~?”
②<形>美好。《桃花源记》:“有良田~池桑竹之属。”【又】特指容貌声色,才德或品质好。《丑妇效矉》:“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又】<形意动>以……为美;认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③<名>美好的人或东西。《滕王阁序》:“四~具,二难并。”
④<形>善,与“恶”相对。《国语·晋语》:“彼将恶始而~终。”";

浼
měi
①<动>污染。《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我哉。”
②<动>托请;央求(后起意义)。陶宗仪《辍耕录》:“整复~入言之。”【浼浼】水大的样子。";

沬
mèi
①<名>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②<形>通“昧”,微暗。《周易·丰卦》:“日中见~。”【引】已;止。《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
mèi<动>洗脸。《汉书·淮南厉王传》:“~风雨。”";

昧
mèi
①<形>暗;昏暗。《离骚》:“路幽~以险隘。”【又】<形使动>使……不明。《左忠毅公逸事》:“汝复轻身而~大义。”
②<形>愚昧;糊涂。《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③<动>隐蔽;欺瞒。《荀子·大略》:“蔽公者谓之~。”
④<动>冒;冒犯。《战国策·齐策》:“臣~死,望大王。”【昧旦】黎明;拂晓。【昧昧】⒈昏暗的样子。⒉模糊;难以分辨。⒊深思的样子。⒋纯厚浑朴的样子。";

袂
mèi<名>衣袖。《书博鸡者事》:“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群起以伸其愤。”";

媚
mèi
①<形>美好可爱。《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
②<动>喜欢;喜爱。《诗经·下武》:“~兹,而士宦亦有之。”《促织》:“有华阴令欲~上官。”【媚行】慢走。【媚灶】谄媚灶神,比喻巴结权贵。";

寐
mèi<动>睡觉。《诗经·氓》:“夙兴夜~,靡有朝矣。”";

魅
mèi
①<名>迷信传说中的精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最易。’”";

门
mén
①<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又】<名>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谢罪。”【又】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甚隘。”
②<名>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在上所先。”
③<名>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也。”《论衡·问孔》:“孔~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
④<名>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计二百卷。”";

扪
mén
①<动>持;捉。《晋书·苻坚载记下》:“桓温入关,(王)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世之事,~虱而言,旁若无人。”
②<动>摸。李白《蜀道难》:“~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闷
mèn<形>烦闷。《周易·乾卦》:“遁世无~,不见是而无~。”【引】闷热;不爽。《素问·风论》:“闭则热而~。”";

懑
mèn<烦闷>。《后汉书·华佗传》:“陈登忽患匈中烦~。”【又】愤慨。刘知几《史通·疑古》:“目睹其事,犹怀愤~。”";

氓
méng<名>古指百姓,多指由外地迁来的百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孟子·滕文公》:“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又】专指居住在郊野的生产的奴隶,这种奴隶又称野民。";

甿
méng<名>古指农村居住的人。《过秦论》:“然陈涉翁牖绳枢之了,~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萌
méng
①<动>草木发芽。《礼记·月令》:“草木~动。”【又】比喻开始发生。班固《东都赋》:“惧侈心其将~。”
②<名>通“氓”,老百姓。《韩非子·问田》:“齐民~之度。”";

盟
méng
①<动>在神前誓约、结盟。《过秦论》:“诸侯恐惧,会~而谋弱秦。”
②<名>同盟;盟约。《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结~好。”
③<动>旧指结拜为兄弟关系,如“盟兄”、“盟弟”。";

瞢
méng
①<形>目不明。《山海经·中山经》:“甘枣之山有草焉,名曰萚,可以已~。”
②<形>昏暗。《楚辞·天问》:“冥昭~暗,谁能极之?”
③<形>烦闷。《左传·襄公十四年》:“不与于会,亦无~焉。”
④<形>惭愧。《国语·晋语三》:“臣得其志,而使君~,是犯也。”
mèng
①<动>通“梦”。梦见;做梦。《晏子春秋·内杂篇下》:“夜者公~与二日斗,不胜。”
②<名>古泽名,即云梦泽。《汉书·叙传》:“子文初生,弃于~中,而虎乳之。”";

濛
méng
①〔空~〕见“空”。
②〔溟~〕见“溟”。
③“蒙”的异体字";

朦
méng见“朦胧”。【朦胧】⒈月光不明亮。来鹄《寒食山馆书情》:“楚魂吟后月~。”⒉引申为模糊。李峤《早发苦竹馆》:“~烟雾晓。”";

矇
méng
①<名>盲。《国语·晋语》:“~瞍不可使视。”
②<名>盲人;乐官。《国语·楚语》:“史不失书,~不失诵。”
③<形>愚蒙。王充《论衡·量知》:“人未学问日~。”";

艨
méng见“艨艟”。【艨艟】古代一种战舰。《五代史·贺瓌传》:“以~战舰扼其中流。”也写作“艨衝”、“蒙衝”。";

猛
měng
①<形>凶猛;勇猛。《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兽奇鬼。”【又】凶暴。《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于虎也’”
②<形>气势壮。《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浪若奔。”
③<形>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又叔为政,不忍~而宽。”【猛可】突然。";

蒙
méng
①<动>覆盖;遮住。《左传·昭公十三年》:“以幕~之。”
②<动>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难与处矣。”
③<动>遭受。《屈原列传》:“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世之温蠖乎?”
④<动>承受;继承。《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故业。”
⑤<形>愚昧无知。《战国策·韩策》:“民非愚~也。”今有“发蒙”、“启蒙”。
⑥<动>敬辞,承蒙。《答司马谏议书》:“昨日~教。”【蒙尘】蒙受风尘。特指皇帝逃难出走。【蒙冲】古代一种小型战船,又写作“艨艟”。";

懵
měng<动>不明白。谢庄《月赋》:“昧道~学,孤负明恩。”
méng<形>无知的样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他~然无知。”【懵懂】湖涂。";

孟
mèng
①<形>排行第一的。《史记·鲁周公世家》:“庄公筑台临党氏,见~女,说而爱之。”
②<形>农历四季开头的月份。如“孟春”为农历春季的头一个月,即正月。【孟侯】⒈指周武王弟康叔。⒉诸侯之长。【孟浪】⒈粗略;漫无边际。⒉狂妄;鲁莽。⒊放浪;浪迹。";

梦
mèng
①<名>睡眠中的幻象。李后主《望江南》:“多少恨,昨夜~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②<名>湖名,即云梦泽的江南部分。《梦溪笔谈·辩证二》:“亦以谓江南为~,江北为云。”
③<名>泛指云梦泽或湖沼。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天寒~泽深。”
④<动>做梦;梦见。《后汉书·灵帝宋皇后纪》:“昔晋侯失刑,亦~大厉被发属地。”【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后因以“梦蝶”表示人生变幻莫测。";

弥
mí
①<形>满;遍。《滕王阁序》:“舸舰~津。”【又】水满的样子。《过小孤山大孤山》:“大孤则四际渺~皆大江,望之如浮泪流水面。”
②<形>长;久。《盐铁论》:“旷日~久而无益于理。”
③<副>越;更加。《六国论》:“奉之~繁,侵之愈急。”【弥留】⒈久病不愈。⒉病重将死。【弥纶】⒈统摄;包括。⒉弥缝;弥补。";

迷
mí
①<动>分辨不清;迷乱。《归去来兮辞》:“实~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动使动>使……迷乱;使……看不清。《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动>迷恋;沉醉。《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花倚石忽已暝。”
③<动>弥漫。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血战乾坤赤,氛~日月黄。”";

糜
mí
①<名>粥。《释名·释饮食》:“~,煮米使糜烂也。”
②<形>碎烂;败坏。《汉书·贾山传》:“万钧之所压,无不~灭者。”《左忠毅公逸事》:“国家之事~烂至此。”
③<动>耗费;浪费。《冯婉贞》:“度不中而轻发,徒~弹药。”【糜沸】动荡不安;混乱。";

縻
mí
①<名>系牛的绳子。刘禹锡《叹牛》:“叟揽~而对。”
②<动>牵制;束缚。《谋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军。”
③<动>拘禁;拘留。《<指南录>后序》:“予羁~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④<动>通“靡”。浪费;耗费。《卖柑者言》:“坐~廪粟而不知耻。”【縻军】⒈牵制军队。⒉统领军队。";

麋
mí<名>麋鹿。鹿的一种,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又称“四不象”。是一种珍贵的动物。《殽之战》:“吾子取其~鹿,以闲敝邑,若何?”";

靡
mí
①<形>奢侈;浪费。《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
②<形>细腻。宋玉《招魂》:“~颜腻理。”
mǐ
①<动>倒下。《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②<动>退下;败退。《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③<动>没有;无。《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控石发穴,~计不施。”
④<副>不。《诗经·氓》:“三岁为妇,~室劳矣。”【靡敝】败坏。【靡曼】⒈柔美。⒉华丽;美色。【靡密】微细;细密。【靡迤】⒈连绵不断的样子。⒉小步而行。";

弭
mǐ
①<名>弓的两端。《诗经·采薇》:“四牡翼翼,象~鱼服。”【又】不加装饰的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②<动>停止。《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谤矣,乃不敢言。”
③<动>安定;顺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国家而~人民。”【弭谤】遏止非议。【弭兵】息战;停止战争。【弭节】按节;途中暂时驻留。";

觅
mì<形>寻找;寻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孙仲谋处。”";

密
mì
①<形>稠密;细密。《病梅馆记》:“以疏为美,~则无态。”
②<形>亲近;亲密。《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
③<形>隐密;隐蔽。《促织》:“入其舍,则~室垂帘,帘外高香几。”【又】秘密。《谭嗣同》:“荣禄~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④<名>隐蔽的地方。《礼记·少议》:“不窥~。”【密迩】贴近;靠近。【密勿】⒈勤勉努力。⒉机要;机密。";

谧
mì<形>安宁;平静。《晋书·袁瓌传》:“朝野无虑,江外~静。”归有光《上总制书》:“诸夷恭顺,四边宁~。”";

绵
mián
①<名>丝绵。《广韵》:“精曰~,粗曰絮。”
②<动>延续;连续。《后汉书·西羌传》:“滨于赐支,至乎河首,~地千里。”
③<形>久远。陆机《饮马长城窟行》:“去家邈似~。”
④<形>软弱;薄弱。《汉书·严助传》:“且越人~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绵薄】能力微弱;多用于自谦之词。";

免
miǎn
①<动>除去;脱掉。《殽之战》:“左右~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②<动>免除;避免。《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于死亡。”【又】免于灾祸;免于罪过。《冯婉贞》:“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乎?
③<动>赦免;释放。《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诸国。”
④<动>罢免。《汉书·文帝纪》:“逐~丞相勃,遣就国。”【免乳】生育。免:通“娩”。";

黾
mǐn见“黾勉”。
měng<名>青蛙。《国语·越语下》:“蛙~之与同陼。”【黾勉】勤勉;努力。《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从事,不敢告劳。”";

俛
fǔ<动>同“俯”,向下,低头。和“仰”相对。《过秦论》:“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
miǎn<形>通“勉”,勤劳。《礼记·表记》:“~焉日有孳孳。”";

勉
miǎn
①<动>尽力;努力。《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之矣,老臣不能从。”
②<动>鼓动。《管子·立政》:“上不加~,而民自尽。”";

眄
miǎn<动>斜着眼睛看。【又】泛指看。《史记·邹阳列传》:“按剑相~。”《归去来兮辞》:“~庭柯以怡颜。”【眄睐】⒈顾盼;目光左右环视。⒉眷顾。【眄睨】斜视的样子。【眄伺】窥伺。";

冕
miǎn<名>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左传·哀公十五年》:“服~乘轩。”";

湎
miǎn
①<动>沉迷于酒。《吕氏春秋·当务》:“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之意。”
②<动>沉迷。《汉书·五行志中》:“君~于酒,淫于色。”【湎湎】流动的样子。【湎淫】沉溺酒色。";

缅
miǎn
①<名>细丝。许慎《说文解字·糸部》:“~,微丝也。”
②<形>遥远。陶渊明《感士不遇赋》:“苍冥遐~,人事无已。”
③<形>隐而不明。《三国志·吴书·步骘传》:“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焉,未之能详。”";

面
miàn
①<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长。”
②<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山而居。”
③<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④<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皆楚歌。”
⑤<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则字平如砥。”
⑥<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面壁】⒈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⒉佛教指修行。【面墙】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面首】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

苗
miáo
①<名>没有吐穗的庄稼。《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稀。”
②<名>后代。《史记·太史公自序》:“毕公之~,因以为姓。”
③<名>事情的预兆或迹象。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言者志之~,行者文之根。”
④<动>夏季打猎。《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秋狝冬狩。”【苗而不秀】⒈人未成年就夭折。⒉外貌好但无才能。【苗末】后代子孙。【苗裔】后代子孙。";

杪
miǎo<名>树枝的细梢。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巴山一夜雨,树~百重泉。”【引】年月季节的最后。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秋寻远山。”【引】细小。常“杪小”、“杪杪”连用。《后汉书·冯衍传》:“阔略~小之礼。”";

眇
miǎo
①<动>瞎了一只眼睛。《易经·履》:“~能视,跛能履。”
②<动>眯着眼仔细看。《汉书·叙传》:“离娄~目于毫分。”
③<形>细微。《庄子·德充符》:“~乎小哉!所以属于也。”
④<形>高远;辽远。《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天下,义~天下,威~天下。”【眇眇】⒈微小。⒉辽远;高远。⒊远视的样子。⒋风吹动的样子。⒌飘忽难辨。";

淼
miǎo<形>水大的样子。屈原《九章·哀郢》:“~南渡之焉如。”";

渺
miǎo
①<形>水面深远辽阔。《过小孤山大孤山》:“大孤则四际~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②<形>广远;渺茫。《祭妹文》:“羊山旷~,南望原隰。”
③<形>微小。《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

藐
miǎo
①<形>小;幼稚。潘岳《寡妇赋》:“孤女~焉始孩。”
②<动>轻视。韦孟《讽谏》:“既~下臣,追欲纵逸。”
③<形>通“邈”,远。屈原《九章·悲回风》:“~漫漫之不可量兮。”【藐藐】⒈美盛的样子。⒉高大的样子。⒊疏远冷漠的样子。⒋幼小的样子。";

邈
miǎo
①<形>远。屈原《怀沙》:“汤禹久远兮,~而不可慕。”
②<动>通“藐”,轻视。《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之。”";

妙
miào
①<形>美;好;美妙。《庄子·寓言》:“九年而大~。”《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世无双。”
②<形>精妙;奇妙。《论衡·须颂》:“弦歌为~异之曲。”《口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
③<形>通“眇”,微小。《吕氏春秋·审分》:“所在者~矣。”";

庙
miào<名>宗庙;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过秦论》:“一夫作乱而七~隳。”【又】<名>供奉神、佛、圣贤的处所。《过小孤山大孤山》:“~在山之西麓。”今有“山神庙”、“观音庙”等。【庙策】朝廷对国家大事的策划。【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庙讳】已故帝王的名字。【庙社】宗庙社稷,古代祭祀的地方。也代指国家、朝廷。【庙堂】⒈宗庙之堂。⒉朝廷。【庙祝】寺庙中掌香火的人。";

乜
miē见“乜斜”。【乜斜】在近代汉语中指眼睛微睁的样子。关汉卿《望江亭》:“着鬼祟,醉眼~。”【又】指眯细眼睛斜着看人,有瞧不起或不满意的含义。";

灭
miè
①<动>熄灭。《尚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
②<动>灭亡;消灭。《赤壁之战》:“今数雄已~,惟孤尚存。”
③<动>消失;磨灭。《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
④<形>暗。《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可见。”";

蔑
miè
①<动>无视;瞧不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宋君无道,~侮长老。”
②<动>无;没有。《左传·僖公十年》:“臣出晋君,君纳重耳,~不济矣。”
③<形>微小。扬雄《法言·子行》:“视日月而知众星之~也。”";

民
mín
①<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有士~,有商~,有农~,有工~。”
②<名>人。《五蠹》:“上古之世,……~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多疾病。”";

旻
mín
①<名>天;天空。陶潜《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
②<名>秋季的天空。杜甫《寄薛三郎中》:“高秋却束带,鼓枻视清~。”";

缗
mín
①<名>钓鱼的绳子。《诗经·召南·何彼秾矣》:“其钓维何?维丝伊~。”
②<名>穿铜钱的绳子。【引】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梦溪笔谈》:“可益二十万~。”";

暋
mǐn
①<形>强横。《尚书·康诰》:“~不畏死。”
②<动>勉力。《宋书·何尚之传》:“~作肆力之氓,徒勤不足以供赡。”
mín<形>烦闷。《庄子·外物》:“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沉屯。”";

闵
mǐn
①<名>忧患;凶丧。《诗经·邶风·柏舟》:“觏~既多,受侮不少。”【又】忧虑;担心。《孟子·公孙丑》:“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者。”
②<动>哀怜;怜悯。《诗经·豳风·东山》:“序其情而~其劳。”【又】忧愁。马融《琴赋》:“怀~抱思。”";

泯
mǐn<名>灭;消失。《后汉书·崔琦传》:“家国~绝,宗庙烧燔。”";

悯
mǐn
①<动>哀怜;怜悯。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亡国也。”
②<形>忧患;忧愁。《淮南子·诠言》:“乐恬而憎~。”";

敏
mǐn
①<动>迅速;敏捷。《论语·学而》:“~于事而慎于行。”
②<形>机敏;聪明。《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请尝试之。”
③<形>勤勉;勤奋。《论语》:“~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赡】聪明多智。【敏行】勉力以行;努力去做。";

名
míng
①<名>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
②<动>取名;命名。《离骚》:“~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③<动>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④<名>名义;名分。《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而内怀犹豫之计。”
⑤<名>名声;名望。《陈情表》:“不图宦达,不矜~节。”
⑥<动>有名;闻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天下。”
⑦<形>有名的;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人与游。”【名场】科举考试的考场,意为举子们扬名之处。【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的名片。【名士】⒈知名而做官的人。⒉泛指知名人士。⒊特指恃才放达、不拘礼法的人";

明
míng
①<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
③<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又】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
④<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⑤<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⑥<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
⑦<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
⑧<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又】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目”
⑨<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
⑩<名>明朝。";

鸣
míng
①<动>鸟叫。《与朱元思书》:“好鸟相~,嘤嘤成韵。”
②<动>发出声响。《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又】<动使动>使……鸣;使……发出声响。《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也。”
③<动>敲击发声。《陈州粜米》:“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
④<动>扬名;出名。《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镝】响箭。【鸣銮】指皇帝或贵族出行。【鸣玉】腰间佩玉发出声响。【鸣驺】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

茗
míng<名>茶。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渴饮~汁。”【茗艼】通“酩酊”,大醉的样子。";

冥
míng
①<形>幽暗;昏暗。《岳阳楼记》:“薄暮~~,虎啸猿啼。”
②<形>深远。《阿房宫赋》:“高低~迷,不知西东。”
③<形>深入。《促织》:“~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④<形>静;静默。《项脊轩志》:“~然兀坐,万籁有声。”
⑤<名>迷信者所说的人死后进入的阴间。《陈州粜米》:“我便死在幽~,决不忘情。”【冥会】⒈暗合;默契。⒉意会。【冥蒙】幽暗不明。【冥冥】⒈昏暗;愚昧。⒉黑夜。⒊高远。⒋谓精诚专一。";

铭
míng
①<名>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戒自己的文字。《礼记·祭统》:“夫鼎有~。铭者,自名也,自名胜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诸后世也。”
②<动>铭刻在心;永记不忘。《三国志·周鲂传》:“~心立报。”
③<动>在石碑上刻字(刻铭文)。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功会稽岭。”
④<名>一种文体。刘禹锡作有《陋室铭》。";

溟
míng<名>海。《庄子·逍遥遊》:“北~有鱼。”";

暝
míng
①<动>日暮;天将黑。《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愁思出门啼。”
②<形>幽暗;昏黑。《汉书·五行志》:“正昼皆~。”《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瞑
míng
①<动>闭(眼睛)。《陈州粜米》:“则我这双儿鹘鸰也似眼中睛,应不~。”《狼》:“久之,目似~,意暇甚。”
②<形>视觉不清。《晋书·山涛传》:“臣耳目聋~,不能自励。”";

螟
míng
①〔~虫〕螟蛾的幼虫,有许多种,如“三化螟”、“玉米螟”等。危害农作物。
②〔~蛉〕a.一种绿色小虫,螟蛉蛾的幼虫。
B.喻抱养的孩子。";

命
mìng
①<动>差使;命令。《归去来兮辞》:“或~巾车,或棹孤舟。”
②<名>命令。《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③<名>命运;天命。《论积贮疏》:“大~将泛,莫之振救。”《论语·颜渊》:“死生有~,富贵在天。”
④<名>生命。《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
⑤<动>命名。《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曰《琵琶行》。”
⑥<动>任用。《越妇言》:“天子疏爵以~之。”【命笔】执笔(写诗文或作画)。【命服】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卿大夫等的制服。【命妇】受到封号的妇女。【命世】扬名于当世。【命途】平生的经历。【命意】寓意。";

谬
miù
①<名>错误。《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赏。”
②<动>弄错。《游褒禅山记》:“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保可胜道也哉。”
③<动>差错。《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之毫厘,~以千里。’”";

缪
móu
①<名>十捆麻。《说文·糸部》:“~,枲之十絜也。”
②<形>缠绵,见“绸缪”。
Miào姓。《廉颇蔺相如列传》:“为赵宦者令~贤舍人。”";

谟
mó<名>计谋;谋略。陆机《辩亡论下》:“遂献宏~。”";

摹
mó<动>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潘岳《西征赋》:“乃~写旧丰,制造新邑。”";

模
mó<名>模子;模型。《论衡·物势》:“埏埴作器,必~范为形。”【引】标准;规范。左思《咏史》:“可为达士~。”【又】仿效;效法。陆倕《石阙铭》:“色法上圆,制~下矩。”";

摩
mó
①<动>抚摸;摩挲。《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玩之不已。”
②<动>摩擦。《礼记·内侧》:“濯手以~之,去其皱。”
③<动>迫近;接近。《左传·宣公十二年》:“~垒而还。”
④<动>揣测;体会。《柳敬亭传》:“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期月而诣莫生。”";

磨
mó
①<动>物体相磨擦。《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
②<动>遇到困难或阻碍。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
③<动>消失;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矣。”
mò<名>辗粉的用具。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莹】⒈磨治玉石。⒉磨物,使光洁。";

劘
mó
①<动>磨。《论衡·明雩》:“砥石~厉,欲求铦也。”
②<动>切磋;谏诤。《汉书·贾山传赞》:“贾山自下~上。”
③<动>杜甫。《北游》:“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末
mò
①<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大必折。”
②<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
③<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
④<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⑤<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末技】⒈小技。⒉指工商业。【末业】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与称“本业”的农业相对。【末造】⒈末世时产生。⒉不重要的东西。【末叶】⒈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⒉后代子孙。";

殁
mò<动>死。《祭十二郎文》:“中年,兄~南方。”";

陌
mò<名>田间小道。古代称南北向的为阡,东西向的陌;阡陌合称指田间道路。《桃花源记》:“阡~交通,鸡犬相闻。”【又】泛指路;街道。《柳毅传》:“公,乃~上人也,而能急之。”
bǎi<名>一百文钱。《窦娥冤》:“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儿。”";

秣
mò
①<名>喂马的饲料。杜甫《敬简王明府》:“骥病思偏~,鹰秋怕苦笼。”
②<动>喂牲口。《诗经·汉广》:“之子于归,言~其马。”《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马矣。”";

莫
mò
①<代>没有什么;没有谁。《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之能御也。”
②<副>不要;别。《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③<副>没有;不。《促织》:“成仓猝~知所救,顿足失色。”《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消长也。”
mù<名>通“暮”。日暮;黄昏。《石钟山记》:“至~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莫莫】⒈茂密的样子。⒉尘土飞扬的样子。⒊广大的样子。⒋暗暗地;不声不响地。⒌敬谨的样子。";

漠
mò
①<名>沙漠。《后汉书·乌桓传》:“匈奴北徙数千里,~南地空。”
②<形>寂寞;空虚。《狱中杂记》:“居数月,~然无所事。”
③<形>冷淡;不关心。韩愈《争臣论》:“~不加喜戚于心。”【漠漠】⒈无声息的状况。⒉天色灰暗的样子。⒊寂寞。";

蓦
mò
①<动>上马。左思《吴都赋》:“~六驳,追飞尘。”
②<动>超越;越过。《伍子胥变文》:“今日登山~岭,粮食罄穷。”
③<副>突然。辛弃疾《清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貊
mò
①<名>一种动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哀牢)出~兽。”
②<名>我国古代对东北部一个民族的称呼;又写作“貘”。《盐铁论·通有》:“求蛮~之物,以眩中国。”";

墨
mò
①<名>写字用的墨;黑颜料。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黑光如漆。”成语有“近~者黑”【又】<动>沾黑。《石油》:“石炭烟亦大,~人衣。”【又】<动>用墨染黑。《殽之战》:“子~衰经。”【又】<动>穿上黑色丧服。《殽之战》:“遂~以葬文公。”【又】<动>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殽之战》:“晋于是始~。”
②<名>黑色。《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
③<名>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引】准则;法度。扬雄《太玄经·法》:“物仰其~,莫不被则。”
④<名>文字的代称,如“文墨”,又指文章学识。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
⑤<名>古代刑罚之一。在受刑人额上刺字,并染上墨。《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
⑥<名>古代计量单位,五尺为墨。《国语·周语》:“其察色也,不过~丈寻常之间。”
⑦<名>墨家的省称。《孟子·滕文公》:“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车】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车身墨漆,无彩绘。【墨妙】指精妙的文章、书法、绘画。【墨绶】黑色的印带。县令,县长的代称。";

瘼
mò<名>病;疾苦。方干《上杭州姚郎中》:“能除疾~似良医。”《三国志·蜀书·马超传》:“求民之~。”";

默
mò
①<形>幽;静。《尚书·说命》:“恭~思道。”
②<动>沉默;不做声。《论语》:“~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③<形>通“墨”,不廉洁;贪。《孔子家语·正论》:“贪以败官为~。”";

纆
mò<名>两股搓成的绳索。《周易·坎卦》:“係用徽~。”";

耱
mò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功用和耙相似。亦称“耢”(lào)。";

牟
móu
①<名>牛叫的声音。柳宗元《牛赋》:“~然而鸣。”
②<动>取;求取。《史记·平准书》:“如此,富商大贾无所~大利。”
③<形>通“侔”。相等;等同。《汉书·司马相如传》:“德~往初。”
④<名>通“眸”,瞳人。《荀子·非相》:“尧舜参~子。”
⑤<名>通“麰”,大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

侔
móu
①<形>相等;等同。《庄子·外物》:“海水震荡,声~鬼神。”
②<动>通“牟”,取;求取。《韩非子·五蠹》:“商工之民……蓄积待时而~农夫之利。”【侔踪】与……行迹、行为相同。";

眸
móu<名>眼睛。曹植《洛神赋》:“明~善睐。”";

谋
móu
①<名>计谋。《谋攻》:“故上兵伐~。”
②<动>谋划;策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越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
③<动>图谋;算计。《信陵君窃符救赵》:“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魏十余年。”
④<动>商议;计议。《诗经·氓》:“匪来贸丝,来即我~。”
⑤<动>思虑;考虑。《过秦论》:“深~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鍪
móu
①<名>古代一种头盔,也叫“兜鍪”。《战国策·韩策一》:“甲、盾、鞮、~、铁幕、革块,无不毕具。”
②<名>像兜鍪的帽子。《荀子·礼论》:“荐器则冠有~而毋縰。”
③<名>一种锅。《急就篇》:“铁鈇钻锥釜鍑~。”";

某
mǒu
①<代>指代不明确说出的时、地、人、事。《廉颇蔺相如列传》:“~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地震》:“后闻~处井倾侧,不汲;~家楼台南北易向。”《大铁椎传》:“今夜半,方期和决斗~所。”《报刘一丈书》:“~也贤!~也贤!。”
②<代>代称自己或代自己的名。《记王忠肃公翱事》:“今以半别公,公固知~不贪也。”《游褒禅山记》:“临川王~记。”";

母
mǔ
①<名>母亲。《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志。”【又】婆母(丈夫的母亲)。《孔雀东南飞》:“受~钱帛多,不堪~驱使。”
②<名>女性年长者的泛称。《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
③<形>雌性的。《汉书·龚遂传》:“家二~彘,五鸡。”《》:“~。”【母昆】同胞兄弟。【母母】弟媳对兄妻的称呼。";

亩
mǔ
①<名>田埂;田中的高处。《左传·成公二年》:“使齐之封内尽东其~。”【又】泛指农田。《项羽本纪》:“乘势起陇~之中。”《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
②<量>计量土地的单位。《齐桓晋文之事》:“百~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牡
mǔ
①<名>雄性的鸟兽。与“牝”相对。《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
②<名>锁簧,古代锁中可以插入和拔出的部分。《汉书·五行志中》:“长安章城门门~自亡。”";

木
mù
①<名>树。《归去来兮辞》:“~欣欣以向荣。”
②<名>木头;木材。《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不可胜用也。”
③<名>木制刑具;木制器具。《种树郭橐驼传》:“鸣鼓而聚之,击~而召之。”【又】棺木;棺材。成语有“行将就木”。
④<形>质朴;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强敦厚。”
⑤<形>麻木;痴呆。《促织》:“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奄奄思睡。”【木阁】在悬崖峭壁之间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木契】木制的符信。符信是古代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

目
mù
①<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叱之。”
②<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
③<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而后得。”
⑤<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论】⒈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⒉肤浅之论。";

沐
mù
①<动>洗头发。《屈原列传》:“吾闻之,新~者必弹冠。”
②<动>泛指洗浴,常与“洗”、“浴”连用。《西门豹治邺》:“洗~之,为置新缯绮縠衣。”【又】<动>蒙;领受。《陈情表》:“逮奉圣朝,~浴清化。”";

牧
mù
①<动>放牧。《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马。”【又】<名>放牧的人。王安石《谢公墩》:“问樵樵不知,问~~不言。”
②<动>像放养牲畜一样的统治;管理。晁错《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之。”
③<动>管束;修养。《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④<名>官名,一州的长官。《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伯所见明知。”【牧伯】州牧、方伯的合称。汉朝之后州郡长官的尊称。【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叫牧,郡官称守。【牧圉】⒈牛马的场所。⒉养牛马的人。⒊财物。【牧宰】州县长官(县官叫宰)。";

募
mù<动>征求;招募。《捕蛇者说》:“~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又】特指征兵。《汉书·苏武传》:“~士斥侯百余人俱。”【募格】⒈为招募人才而先立下的赏格。⒉写有募格的布告。";

墓
mù<名>古代称隆的坟墓为,平的坟墓为墓。《殽之战》:“尔何知!中寿,尔~之木拱矣。”后泛指坟墓。《五人墓碑记》:“故今之~中全乎为五人也。”";

幕
mù
①<名>帐篷。《左忠毅公逸事》:“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外。”
②<名>幕布;帷幕。《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狐裘不暖锦衾薄。”
③<名>将帅办公的地方。《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府对薄。”
④<名>作战用的臂、腿护甲。《史记·苏秦列传》:“当敌则斩坚甲铁~。”
⑤<动>覆盖。《庄子·则阳》:“至秦,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之。”";

睦
mù
①<形>和好;和睦。《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行阵和~。”
②<形>亲睦;亲密。《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汉之~亲。”
③<动>顺从;服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睦】恭敬的样子。";

慕
mù
①<动>思念;想念。《孟子·万章》:“人少,则~父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②<动>敬仰;羡慕。《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君之高义也。”【慕化】向往归化。";

暮
mù
①<名>傍晚;日落时分。《邹忌讽齐王纳谏》:“~寝而思之。”
②<形>迟;晚。《步出夏门行》:“烈士~年,壮心不已。”《兰亭集序》:“~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穆
mù
①<形>和畅;美好。《诗经·蒸民》:“吉甫作诵,~如清风。”
②<形>恭敬;严肃。《诗经·假乐》:“~皇皇。”
③<形>通“睦”,和睦。《三国志·荀彧传》:“而与夏侯尚不~。”
④<名>古代宗庙的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列为昭、穆;左为昭,右穆。【穆穆】⒈端庄盛美的样子。⒉肃敬;恭谨。⒊清明;柔和。【穆清】⒈天。⒉时世太平。【穆行】美德。【】。";

拏
ná<动>相持;搏持。张怀瓘《文字论》:“或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攫之形。”【引】握持;取。《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起一条拄杖,看着尹宗落夹背便打。”";

拿
ná
①<动>抓住;握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手里~串拍板。”
②<动>捉拿;逮捕。《范进中举》:“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去打一百铁板。”
③<动>取。《范进中举》:“郎中又~茶来吃了。”
④<介>把。《制台见洋人》:“走到外头,~帽子摘了下来。”";

内
nèi
①<名>里面;内部。《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又】特指朝廷内或国内。《过秦论》:“当是时也,商君佐之,~立法度,务耕织。”【又】指家庭内部。《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名>内心。《赤壁之战》:“而~怀犹豫之计。”
③<名>内室;特指皇宫。《长恨歌》:“西宫南~多秋草。”
④<名>女色。《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
⑤<名>妻妾的泛称。后专指妻,如南朝人徐悱有《赠内》诗。今人也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贱内”的。【引】妻子一方的亲戚,如“内兄”、“内侄”。
nà<动>同“纳”。接纳;收容。《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旨,~狼于囊。”《鸿门宴》:“距关,毋~诸侯。”【内嬖】受君主宠幸,又指君主宠幸的人。【内阁】⒈明清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高诸殿阁大学士,因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故名内阁。⒉内堂,贵族妇女的卧室。【内省】宫禁之内。【内传】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叫外传。如关于《诗经》的就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传记的一种。以记述轶闻趣事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等。";

那
nǎ<代>同“哪”。如何;怎么。《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得任自专。”
nà<代>表指示。与“这”相对。
nuó
①<形>多。《诗经·商颂·那》:“猗与~与!”
②<兼>“奈何”的合音。《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
nuò<助>表疑问语气。《后汉书·韩康传》:“公是韩伯休~?乃不二价乎?”";

纳
nà
①<动>收进;收藏。《促织》:“不如拼搏一笑,因合~斗盆。”
②<动>接受;采纳。《出师表》:“咨诹善道,察~雅言。”
③<动>收容;接纳。《〈指南录〉后序》:“至通州,几以下不~死。”
④<动>交纳;交付。《促织》:“成妻~钱案上,焚拜如前人。”【纳步】留步。主人送客时,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

衲
nà<名>和尚的衣服。和尚穿的衣服多用碎布拼纳而成,由此得名。僧衣也叫衲衣。【又】和尚的代称或自称。戴叔伦《题横山寺》:“老~供茶碗,夕阳送客舟。”";

乃
nǎi
①<代>你(的);你们(的)。《示儿》:“家祭无忘告~翁。”
②<代>这;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动>表判断,是。《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④<副>竟然;却。《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副>才。《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⑥<副>仅仅;只。《垓下之战》:“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⑦<副>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⑧<副>甚至。《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以千数。”
⑨<连>于是;就。《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奈
nài
①<副>无奈。《失街亭》:“汝虽深通谋略,此地~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②<动>通“耐”。禁得起;受得住。司空图《退居漫题》:“莺喧~细听。”
③<动>处置;对付。《淮南子·兵略训》:“唯无形者无可~也。”【奈何】⒈怎么;如何。⒉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柰
nài
①<名>果名。左思《蜀都赋》:“素~夏成。”
②<动>通“奈”。处置;对付。刘向《说苑·贵德》:“将~其土众何?”";

耐
nài
①<动>禁得起;受得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此物性不~寒。【引】适宜。高适《广陵别郑处士》:“江田~插秧。”
②<名>通“耏”,古代一种剃掉胡须的刑罚。
③通“奈”,奈何。向子諲《西江月·微步凌波尘起》:“秀色著人无~。”
néng通“能”,能够。《礼记·乐记》:“故人不~无乐。”";

鼐
nài<名>最大的鼎。《诗经·周颂·丝衣》:“~鼎及鼒。”";

男
nán
①<名>男子;男人。《桃花源记》:“~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名>儿子。《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又】儿子在父母面前的自称。《失街亭》:“父亲何故自隳志气耶!~料街亭易取。”
③<名>封建时代五等爵位的末等,又叫“男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凡五等。”";

南
nán
①<名>方向,同“北”相反。《过秦论》:“~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动>向南走。《墨子·贵义》:“~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
③<名>古代乐舞名称。《诗经·鼓钟》:“以雅以~。”
nān见“南无”。【南冠】楚人冠名。后借把羁留异地或作为囚犯的代称。【南柯梦】比喻空幻和富贵得失天常。【南亩】南面田地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古代农田多向南开。后泛指农田。【南云】南飞的云,古诗文中常借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南枝】南向的树枝,后常借指故乡。【南无】又写作“南膜”,梵语音译字。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难
nán<形>困难;艰难。《察今》:“以此为治,岂不~哉?”《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封。”
nàn
①<名>灾难;祸患。《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之间。”
②<动>责难;质问;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任人,不为拒谏。”《问说》:“所谓交相问~,审问而明辨之也。”
③<动>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而庙隳。”【难荫】官员死于王事,例皆录用其子,谓之难荫。";

赧
nǎn
①<动>(因羞愧等)脸色泛红。《孟子·滕文公》:“未同而言,观其色~然。”《训俭示康》:“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弃去之。”
②<动>忧惧。《国语·楚语上》:“夫子践位则退,自退则敬,不则~。”";

囊
náng
①<名>口袋。《荆轲刺秦王》:“以其所奉药~提轲。”《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负而前驱。”
②<动>用口袋装。《中山狼传》:“策蹇驴,~图书。”
③<动>塞住;扎紧。《童区寄传》:“反接,布~其口。”
④<动>隐藏。《智子·任法》:“皆~于法以事其主。”【囊橐】⒈泛指装东西的口袋,比喻才学博大精深。⒉窝藏。";

曩
nǎng<副>从前;过去。《列子·黄帝》:“~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

呶
náo<动>喧哗。《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呶】⒈喧闹声。⒉形容说话唠叨,使人讨厌。";

挠
náo
①<动>搅和;搅动。《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沸。”
②<动>扰乱;阻挠。《冯婉贞》:“于是众人竭力~之。”
③<动>困扰。《教战守策》:“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民,又~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④<动>弯曲,比喻屈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之精神,与民贼相搏。”【挠北】溃败;败走。【挠弱】懦弱无能。【挠志】屈从。";

铙
náo
①<名>古时一种军中乐器,似铃,用槌敲击发声。后来又指一种打击乐器似钹,一副两片,相击发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儿一齐响。”
②<动>通“挠”,扰乱。《庄子·天道》:“万物无足以~心者,故静也。”【铙歌】乐府《鼓吹曲》的一种,多用于宴会及激励士气。";

闹
nào
①<形>喧闹。《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取怒乎?”
②<形>旺盛;浓重。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装】汇聚多种宝物杂缀而成的带子。";

淖
nào
①<名>泥沼。《左传·成公十六年》:“有~于前。”【引】泥泞。《汉书·韦玄成传》:“当晨入庙,天雨~,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
②<形>柔;柔和。《管子·水地》:“夫水,~弱以清。”
chuò通“绰”。见“淖约”。【淖约】以药石化冰。《旧唐书·李德裕传》“臣所虑赴召者,必迂怪之士,苟合之徒,使物~,以为小术。”【淖溺】⒈柔弱。⒉消融。【淖约】柔弱;柔美。";

讷
nè<形>说话迟钝。《论语·里仁》:“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促织》:“为人迂~。”";

馁
něi
①<动>饥饿。《中山狼传》:“我~甚,~不得贪,亦终必亡。”
②<形>空虚;失去勇气。《孟子·公孙丑》:“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也。”【引】缺乏信心或勇气不足。成语有“胜不骄,败不~。”
③<动>鱼肉腐烂、不新鲜。《论语·乡党》:“鱼~而肉败。”";

能
néng
①<名>能力;才能。《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
②<形>有能力。《出师表》:“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③<名>有能力的人。《报任安书》:“招贤进~,显岩穴之士。”
④<动>能够;能够达到。《劝学》:“假舟楫也,非~水也,而绝江河。”
⑤<动>及;达。《游褒禅山记》:“盖余所及,比好游者尚不~十一。”
⑥<代>通“恁”。如此;这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对面为盗贼。”
⑦<动>通“耐”。禁得住;受得住。《察变》:“此物~寒,法当较今尤茂。”【能品】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次于神品、妙品。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能事】能够做到的事。";

泥
ní<名>泥土;泥泞。《庄子·秋水》:“蹶~则没足灭跗。”【引】像泥一样的东西。如“印泥”、“两枣泥”。
nì
①<动>涂抹。《晋书·王恂传》:“用赤石脂~壁。”
②<动>拘泥。《宋史·刘几传》:“儒者~古。”【又】行不通。《论语·子张》:“致远恐~。”
③<动>软求;缠住不放。元稹《遣悲怀》:“~他沽酒酒拔金钗。”【泥首】用泥涂首,以示服罪。【泥古】拘泥古法,不知变通。【泥饮】⒈强留使饮(酒)。⒉久饮不缀。";

倪
ní
①<名>小孩。《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
②<名>端;边际。柳宗元《非国语·三川震》:“天地之无~。”";

霓
ní<名>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柳宗元《笼鹰词》:“云披雾裂虹~断。”【霓旌】古时皇帝出行时仪仗的一种。";

拟
nǐ
①<动>比拟;比。《过小孤山大孤山》:“已非它山可~。”
②<动>模仿;模拟。《后汉书·张衡传》:“衡乃~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拟古】摹仿古人的诗文。【拟圣】⒈比于圣人。⒉摹仿圣人。";

儗
nǐ<动>比,比拟。《汉书·文三王传》:“~于天子。”
yí<动>疑惑。《荀子·儒效》:“无所~怍。”【儗儗】茂盛的样子。";

昵
nì<动>同“暱”。亲近;亲昵。《韩非子·难言》:“~近习亲。”";

逆
nì
①<动>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君于泰。”【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操。”
②<动>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以煎我怀。”
③<动>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
④<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计】⒈谋反。⒉预测。【逆鳞】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如被触摸,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逆鳞”。【逆旅】客舍;旅舍。【逆诈】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

匿
nì<动>隐藏;躲藏。《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五人墓碑记》:“中丞~于溷藩以免。”【匿瑕】喻掩盖缺点或错误。";

惄
nì<形>忧愁的样子。《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焉如捣。”";

溺
nì
①<动>淹没;落水。《察今》:“~死者千有余人。”
②<动>沉湎而无节制;沉迷不悟。《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niào古“尿”字。《狱中杂记》:“矢~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溺音】古人所谓淫乱的音乐。";

睨
nì
①<形>偏斜。《庄子·天下》:“日方中方~,物方生方死。”
②<动>斜视。《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柱,欲以击柱。”";

年
nián
①<名>年景;收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不免于死亡。”
②<名>十二个月为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③<名>年龄;年岁。《陈情表》:“行~四岁,舅夺母志。”
④<名>寿命。《愚公移山》:“以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⑤<名>帝王的年号。《三国志·吴主传》:“告以改~,立后。”【年伯】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泛指父辈。【年所】年次;年龄。【年兄】唐宋以来,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也叫同年。【年祚】⒈人之寿命。⒉国之寿命。";

辇
niǎn
①<名>人拉的车,后特指帝王或王后乘坐的车。《触龙说赵太后》:“老妇恃~而行。”
②<动>拉车;乘车。《阿房宫赋》:“辞楼下殿,~来于秦。”【辇毂】皇帝乘坐的车,用以代指皇帝,也泛指京城。";

念
niàn
①<动>思念。《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其家。”
②<动>考虑;思量。《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谋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③<名>念头;想法。《与妻书》:“即此爱汝一~,使吾勇于就死也。”
④<数>二十。同“廿”。《与妻书》:“辛未三月~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娘
niáng
①<名>母亲。《木兰诗》:“爷~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名>长辈女性或已婚的年长的妇女。
③<名>妇女的泛称,古代多指青年女子。《乐府诗集·黄竹子歌》:“一船使两浆,得~还故乡。”【娘娘】⒈母亲。⒉皇后;宫妃。⒊女神。";

酿
niàng
①<动>做酒。贾思勰《齐民要术·法酒》:“~法酒皆用春酒麯。”
②<名>酒。《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

鸟
niǎo
①<名>飞禽的总称。《说文解字》:“~,长尼禽总禽也。”《与朱元思书》:“好~相鸣,嘤嘤成韵”
②<名>古指南方朱鸟七宿星名。《尚书·尧典》:“日中星~。”";

袅
niǎo
①<形>细长柔弱的样子。元稹《春馀遣兴》:“帘开斜照入,树~游丝上。”
②<形>摇曳的样子。白居易《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水禽翻白羽,风荷~翠茎。”
③<动>缭绕。柳永《乐章集·雪梅季》:“渔市孤烟~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涅
niè
①<名>一种黑色矿物质,古人用作黑色染料。荀子《劝学》:“白沙在~,与之俱黑。”
②<动>染黑;用黑色染。《论语·阳货》:“~而不缁。”《新唐书·刘仁恭传》:“~其面。”【涅槃】佛教所指的一种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又泛指死,多用于僧人死。";

臬
niè
①<名>射箭的靶子;目标。张衡《东京赋》:“桃弧棘矢,所发无~。”
②<名>古代用来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陆倕《石阙铭》:“陈圭置~,瞻星揆地。”
③<名>法度。《尚书·康诰》:“汝陈时~。”
④<名>极限。王粲《游海赋》:“其深不测,其广无~。”";

啮
niè
①<动>咬。《捕蛇者说》:“触草木,尽死;以~人,无御之者。”
②<动>侵蚀;冲刷。《苦斋记》:“其洩水皆~石出,其源沸沸汩汩。”
③<名>缺口。《淮南子·人间》:“剑之折,必有~。”";

蹑
niè
①<动>踩;践踏。《过秦论》:“~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②<动>穿上。《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履相逢迎。”
③<动>登上;升迁。左思《咏史》:“世胄~高位,英俊沉下僚。”
④<动>紧随在后。《三国志·邓艾传》:“(杨)欣等追~于缰川口。”【蹑蹀】往来小步的样子。【蹑景】追赶日影,形容疾速。骏马名,谓其速能追赶日影。";

孽
niè
①<名>宗法制度下指非嫡系家庭的旁支。《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孙也。”
②<形>邪恶。《与陈伯之书》:“况伪~昏狡,自相夷戮。”
③<名>灾祸;罪过。《芋老人传》:“一旦事变中起,衅~外乘。”
④<动>危害。《吕氏春秋·遇合》:“圣贤之后,反而~民。”
⑤<动>忤逆;不孝顺。贾谊《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障】佛教称过去积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为“业障”,后写作“孽障”。【孽子】古称非嫡妻所生的儿子,亦指孤立无有援的远臣。";

蘖
niè<名>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汉书·货殖传》:“然犹山不茬~。”【引】植物的芽。王观国《学林》:“茶之佳品,芽~细微,不可多得。”";

宁
níng
①<形>安宁;安定。《捕蛇者说》:“虽鸡狗不得~焉。”
②<动>探望;省视(父母)。《项脊轩志》:“吾妻归~,述诸小妹语。”
③<动>安葬。《祭妹文》:“故请母命而~汝于斯,便祭扫地。”
nìng
①<副>岂;难道。《陈涉世家》:“王侯将相,~有种乎?”
②<副>宁可;宁愿。《屈原列传》:“~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宁帖】心情平和安稳。【宁渠】哪里;怎样,意犹“庸讵”。";

凝
níng
①<动>结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②<动>凝固不动。《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绝。”【凝睇】集中目力看。【凝妆】盛装打扮。";

佞
nìng
①<形>有才能的;能说会道。《论语·公治长》:“雍也而不~。”
②<形>巧言谄媚。《论衡·答佞》:“何必为~以取富贵。”【佞巧】逢迎讨好;奸诈机巧。【佞人】善于巧言取宠、阿谀奉承的人。【佞史】歪曲事实,满是谄词的历史记载。【佞幸】因巧言奉承而得到宠幸。";

忸
niǔ
①<形>羞惭。见“忸怩”。
②<动>习惯。《荀子·议兵》:“~之以庆赏,鰌之以刑罚。”【忸怩】羞愧的样子。";

狃
niǔ
①<动>习惯。《教战守策》:“使其四体~于寒暑之变。”
②<形>贪婪。《国语·晋语》:“嗛嗛之食,不足~也。”";

纽
niǔ
①<名>纽带;系结用的带子。《左传·昭公十三年》:“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压~。”【又】器物可以系带的地方。《淮南子·说林》:“龟~之玺,贤者以为佩。”【又】比喻根本、关键。《庄子·人间世》:“禹舜之所~也。”";

农
nóng
①<名>耕种。《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寡人之于国也》:“不违~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名>耕种的人,即农民。《论语·子路》:“吾不如老~。”
③<形>勤勉。《管子·大匡》:“耕者用力不~,有罪无赦。”【农父】⒈古代官名,司徒的尊称。⒉农夫,即农民。";

侬
nóng
①<名>泛称人。《古乐府·寻阳乐》:“鸡亭故~去,九里新~还。”
②<代>我;自己。李白《秋浦歌》:“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不?”";

脓
nóng
①<名>脓液。《史记·仓公传》:“及八日,则呕~死。”
②<形>肥。曹植《七启》:“玄熊素肤,肥豢~肌。”
③<名>通“醲”,味厚的酒。枚乘《七发》:“甘脆肥~,命曰腐肠之药。”";

秾
nóng<形>花木繁盛的样子。李白《清平调》:“一枝~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醲
nóng<名>味厚的酒。《淮南子·主术》:“肥~甘脆,非不美也。”【引】浓;重。《韩非子·难势》:“夫有盛云~雾之势而不能乘游者。”";

弄
nòng
①<动>用手把玩、戏弄。《汉书·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之。”【引】戏耍;游戏。《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
②<动>作弄。《左传·襄公四年》:“愚~其民。”
③<动>演奏乐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饮卓氏,~琴。”
④<动>古代百戏乐舞中扮演肤色或表演节目为“弄”。唐代有“弄参军”,宋代有“弄悬丝傀儡”等。【弄臣】在帝王身边献媚狎玩的臣子。【弄翰】谓写文章及作画。【弄口】逞言巧辩;播弄是非。【弄瓦】瓦,纺缍。给幼女玩弄瓦,有希望她将来能任女工之意,后因称生女为“弄瓦”。【弄璋】璋,一种玉器。给男孩玩玉璋,有希望他将来具有像美玉一样的品德之意,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奴
nú
①<名>奴隶;奴仆。《游黄山记》:“时已过午,~辈适至。”
②<名>女子自称的谦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官人不知,容~告禀。”
③<名>自我谦称或对他人的鄙称。《左忠毅公逸事》:“庸~!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孥
nú
①<名>儿女。《后汉书·仲长统传》:“妻~无苦身之劳。”【又】妻子、儿女的统称。《国语·晋语二》:“以其~适西山。”
②<名>通“奴”。奴婢;奴仆。苏辙《次韵子瞻游孤山》:“翩然独往不携~。”";

驽
nú
①<名>劣马。《劝学》:“~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形>才能低下。《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

弩
nǔ<名>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赤壁之战》:“强~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怒
nù
①<动>发怒。《左忠毅公逸事》:“(左公)~曰……。”
②<形>气势强盛。《柳毅传》:“则皆矫顾~步,饮龁甚异。”今有“鲜花怒放”、“狂风怒号”等短语。";

女
nǚ
①<名>女子;妇女。《论积贮疏》:“一~不织,或受之寒。”【又】特指未婚女子。《西门豹治邺》:“得更求好~,后日送之”
②<名>女儿。《木兰诗》:“不闻机杼声,唯闻~叹息。”
rǔ<代>通“汝”,你。《硕鼠》:“三岁贯~,莫我肯顾。”
nǜ<动>嫁女。《后汉书·梁鸿传》:“埶家慕其高节,多欲~之。”【女工】⒈从事手工劳动的女子。⒉犹“女功”、“女红”,指妇女纺织、缝纫之事。";

恧
nǜ<形>惭愧。张衡《思玄赋》:“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

衄
nǜ
①<动>鼻孔出血。《太平广记》:“鼻~,灸脚而愈。”
②<名>挫败。曹植《求自试表》:“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

虐
nüè
①<动>残暴。《尚书·汤诰》:“夏王灭德作威,以敷~于尔万方百姓。”
②<动>虐待;残害。《与妻书》:“奸官污吏~民可以。”
③<名>灾祸。《左传·襄公十三年》:“是以上下无礼,乱~并生,由争善也。”";

傩
nuó
①<名>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论语·乡党》:“乡人~,朝服而立于阼阶。”
②<形>行步有节度。《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

诺
nuò
①<叹>应答的声音,表示同意。《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曰:‘~,恣君之所使之。’”
②<动>应答;应允。《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

搦
nuò
①<动>按;压制。左思《魏都赋》:“~秦起赵。”
②<动>握;拿。郭璞《江赋》:“舟子于是~棹。”
③<动>磨;摩。班固《答宾戏》:“当此之时,~朽磨钝,铅刀皆能一断。”【搦管】握笔。【搦战】挑战。";

懦
nuò
①<形>怯弱;软弱。《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而不能强谏。”【懦孱】软弱畏怯。【懦品】怯懦的人。";

讴
ōu
①<动>唱歌。《孟子·告子》:“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
②<名>歌曲。《汉书·礼乐志》:“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

欧
ōu
①<动>通“殴”,击打。《汉书·张良传》:“良愕然,欲~之。”
②<动>通“讴”。歌唱;歌颂。《隶释·三公山碑》:“百姓~歌,得我惠君。”ǒu<动>通“呕”,吐。《三国志·魏书·许褚传》:“太祖崩,褚号泣~血。”【欧刀】刑刀。";

殴
ōu<动>击打。《书博鸡者事》:“博鸡者直前捽下提~之。”
qū<动>同“驱”,驱使。《论积贮疏》:“今~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瓯
ōu
①<名>盆盂类瓦器。《灌园叟晚逢仙女》:“或暖壶酒儿,或烹~茶儿。”
②<名>古乐器。《文献通考·乐考》:“击~,以十二磁~为一桌。”【瓯脱】匈奴语,边界屯守之处。【瓯蚁】茶杯中的茶沫,代指茶。【瓯臾】瓦器,比喻地势低洼不平。";

鸥
ōu<名>水鸟名。《岳阳楼记》:“沙~翔集,锦鳞游泳。”【鸥波】鸥鸟翱翔水面,喻生活悠闲自在。";

呕
ǒu<动>吐。《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弢~血,鼓音不衰。”ōu<动>通“讴”,唱歌。《汉书·朱买臣传》:“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道中。”
xū和悦。【呕呕】xūxū和悦貌。【呕喣】xūxǔ抚育。";

偶
ǒu
①<名>偶像,用土木等做成的人像。《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人,谓之天神。”
②<数>两个;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奇~适变。”
③<名>配偶。《北史·刘延明传》:“妙选良~。”
④<动>婚配;嫁。《与妻书》:“汝幸而~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⑤<副>相对;面对面。《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语诗书者,弃市。”
⑥<副>偶尔;偶然。《促织》:“天子~用一物。”【偶语】相对私语。【偶行】结伴同行。【偶坐】⒈陪坐。⒉相对而坐。⒊偶尔小坐。";

耦
ǒu
①<动>两人并肩耕作。《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而耕。”
②<动>通“偶”。配对成双;配偶。《左传·桓公六年》:“人各有~。”";

沤
òu<动>浸泡。《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麻。”ōu
①<名>浮沤,水中气泡。范成大《会同馆》:“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浮~。”
②<名>通“鸥”,鸥鸟。《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鸟游。”";

葩
pā
①<名>花。《芙蕖》:“群~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②<形>华丽;华美。《进学解》:“《易》奇而法,《诗》正而~。”";

怕
pà
①<动>害怕。韩愈《县斋有怀》:“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
②<副>恐怕。《窦娥冤》:“天若是知我情由,~不待和天瘦。”
③<副>难道。《西厢记》:“你行~说的慌,却因小姐上来。”
④<连>倘若。《拜月亭》:“~哥哥不嫌相辱啊﹗。”
bó<形>通“泊”,淡泊。司马相如《子虚赋》:“~乎无为,憺乎自持。”";

俳
pái
①<名>杂戏;滑稽戏。《史记·李斯列传》:“方作觳抵优~之观。”
②<名>演滑稽戏的人。《汉书·枚乘传》:“诙笑类~倡。”
③<形>滑稽;幽默。《北史·李文博传》:“好为~谐杂说,人多爱狎之。”
④<通>“俳”。《楚辞·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佪。”";

徘
pái见“徘徊”。【徘徊】⒈来回地走动。⒉犹豫不决;心绪不定。";

排
pái
①<动>推;推开。诸葛亮《梁父吟》:“力能~南山。”
②<动>排挤;排斥;排除。《后汉书·贾逵传》:“诸儒内怀不服,相与~之。”
③<动>排除;消除;排解。《战国策·赵策三》:“为人~患释难难解难纷乱而无所取也。”
④<动>排水;排泄。《孟子·滕文公》:“决汝汉,~淮泗,而注之江。”
⑤<动>冲向;冲击。《<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怨愤所,如怒涛~壑,不可遏抑。”
⑥<动>排列;编排。白居易《春题湖上》:“松~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⑦<副>挨个地;一一地。《高祖还乡》:“社长~门告示。”【排奡】矫健、刚劲貌。【排阖】推门。【排空】凌空。【排揎】数落;斥责。【排拶】挤压。【排訾】排斥诋毁。";

派
pài
①<名>水的支流。左思《吴都赋》:“百川~别,归海而汇。”【引】泛指流派支系。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别~驱杨墨,他镳并老庄。”";

攀
pān
①<动>抓着东西往上爬;攀登。《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
②<动>牵挽;拽住;抓紧。《游黄山记》:“~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
③<动>攀附;依附。《宋史·张逊传》:“逊小心谨慎,徒以~附至贵显。”
④<动>攀折。《笔记则·木犹如此》:“~枝执条,泫然流泪。”【攀桂】指科举应试得中,又称“折桂”。";

盘
pán
①<名>盛东西的浅底器皿;盘子。《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盂。”
②<动>乐;游乐。《尚书·无逸》:“文王不敢~于游田。”《谏太宗十思疏》:“乐~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③<动>曲折环绕;弯曲。《中山狼传》:“猬缩蠖屈,蛇~龟息。”【盘桓】徘徊;逗留。【盘马】骑者使马盘旋。【盘拏】屈曲强劲的样子。【盘郁】曲折幽深。";

磐
pán
①<名>巨大的石头。《易·渐》:“鸿渐于~。”【又】<形>大;巨大的;厚重的。《孔雀东南飞》:“~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②<动>通“盘”。徘徊;逗留。《后汉书·宋意传》:“久~京邑。”【磐石】⒈巨大的石头。⒉比喻稳固;坚实牢固。";

蹒
pán见“蹒跚”。【蹒跚】跛行貌。皮日休《上真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

蟠
pán<动>盘曲地伏着。左思《蜀都赋》:“潜龙~于沮泽。”【引】弯曲。李白《咏山樽二首》:“~木不雕饰。”";

判
pàn
①<动>分;分开。柳宗元《封建论》:“遂~为十二,合为七国。”
②<动>区别;分辨。《庄子·天下》:“~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③<动>判决;判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④<形>分明;清清楚楚。《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合】两半相合,配合。【判袂】别离。【判若云泥】差别之大犹如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泥土那样距离遥远。比喻事物之间的悬殊差异。也作“判若天渊”。";

泮
pàn
①<动>冰化开。《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迨冰之未~。”【引】分开;分解。《史记·陆贾传》:“自天地剖~未始有也。”
②<名>通“畔”,边。《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
③<名>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射礼的宫殿。《诗经·鲁颂·泮水》:“鲁侯戾止,在~饮酒。”【又】泛指学校。《聊斋志异·婴宁》:“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涣】分散;消融。";

盼
pàn
①<形>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诗经·硕人》:“巧笑倩兮,美目~兮。”
②<动>看。《游黄山记》:“下~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云海。”
③<动>照顾;照看。《宋史·谢晦传》:“同被齿~。”";

畔
pàn
①<名>田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
②<名>边;旁边;旁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千帆过。”《柳毅传》:“见有妇人,牧羊于道~。”
③<动>通“叛”。背叛;反叛;叛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

滂
pāng<形>大水涌流的样子。《汉书·宣帝纪》:“醴泉~流,枯槁荣茂。”【滂沛】⒈雨盛的样子。⒉水波大的样子。【滂沱】⒈雨大的样子。⒉流泪多的样子。";

庞
páng
①<形>高大的房屋。【引】高大;庞大。《黔之驴》:“虎视之,~然大物也。”
②<形>多而杂乱。《旧唐书·李勉传》:“汴州水陆所凑,邑居~杂。”
③<名>脸盘。《林黛玉进贾府》:“身体面~虽怯弱不胜,却有效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庞鸿】古以天体未成前,宇宙浑然一体,称为庞鸿。";

旁
páng
①<名>旁边;侧面。《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
②<形>偏斜;不正;邪。《病梅馆记》:“斫其正,养其~条。”
③<副>广泛;普遍。《尚书·说命》:“~招俊乂列于庶位。”
④<代>别的;其他的。《狱中杂记》:“~四室则无之。”
bàng<动>依傍;靠近。《与妻书》:“吾灵尚依依~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旁罗】遍布。【旁洽】普遍霑润。【旁求】广求;各方征寻。【旁通】广通。【旁午】⒈交错。⒉事务纷杂。【旁坐】一人犯法,罪及他人。";

庖
páo
①<名>厨房。《项脊轩志》:“客逾~而宴。”
②<名>厨师。《庖丁解牛》:“良~岁更刀,割也。”【庖丁】厨师。【庖人】⒈掌膳食的官。⒉厨师。";

炮
páo
①<动>古代一种烹饪方法;烧烤肉食等。《诗经·瓠叶》:“有兔斯首,燔之~之。”
②<动>烧;焚烧。《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令尹~之,尽灭郤氏之族党。”
③<动>制作中药的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锅里炒。《离家示妻子》:“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煎。”
pào<名>兵器的一种。古代发射石头的机械,后发明火药,指用火药等发射铁弹丸的武器。《冯婉贞》:“设以~至,吾村不齑粉乎?”";

炰
páo<动>同“炮”,烧烤。《汉书·杨恽传》:“岁时伏腊,烹羊~羔。”【炰烋】咆哮。";

匏
páo
①<名>匏瓜,俗称“瓢葫芦”,一种果实可以做瓢的葫芦。《论语·阳货》:“吾岂~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②<名>古代八音之一;指笙、竽一类的乐器。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竹~土革木八物,物之善鸣者也。”【匏系】⒈比喻系滞一处。⒉比喻赋闲在家。⒊比喻无用之物。【匏樽】匏瓜做的酒樽。后泛指酒具。";

醅
péi<名>未过滤的酒。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面】原指泛起碧色浮沫的酒表面。比喻泛着绿色的春光。";

陪
péi
①<形>重叠的;隔了一层的。《后汉书·袁绍传》:“拔于~隶之中。”
②<动>伴随;陪伴。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出~玉辇行。”
③<动>辅助。杨恽《报孙会宗书》:“~辅朝廷之遗忘。”【陪臣】诸侯的大夫,对天子自称为陪臣。";

培
pēi
①<动>培土。《礼记·丧四制》:“坟墓不~。”【引】培养或扶植人才。《金史·韩企先传》:“专以~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
②<名>通“阫”,屋的后墙。《淮南子·齐俗》:“凿~而遁之。”
pǒu见“培塿”【培塿】小土丘。";

沛
pèi
①<名>杂草丛生的湖泊。《管子·揆度》:“焚~泽,逐禽兽。”
②<形>水奔流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由水之就下,~然谁能御之?”
③<形>行动迅速地子。《九歌·湘君》:“~吾乘兮桂舟。”
④<形>充足;充沛。《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力~若有余。”";

佩
pèi
①<名>系挂在衣带上的装饰物。《林黛玉进贾府》:“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
②<动>佩带;挂。《鸿门宴》:“举所~玉玦以示之者三。”
③<动>敬佩;佩服。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鄙人奉未眷,~服自早年。”【佩服】⒈佩挂。⒉铭记。⒊遵循。⒋悦服;钦敬。【佩弦】比喻自箴自戒。弦,弓弦。弦常紧绷,所以性缓的人佩以自警。";

旆
pèi<名>古代旗边陲下的饰品。《诗经·小雅·六月》:“白~央央。”【又】泛指旌旗。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旌~何缤纷。”【旆旆】⒈旗帜飘扬的样子。⒉生长茂盛的样子。";

辔
pèi<名>驾驭马或其他牲口用的缰绳。《周亚夫军细柳》:“于是天子乃按~徐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执~愈恭。”";

濆
fén
①<名>水边;河旁高地。《诗经·大雅·常武》:“铺敦淮~,仍执丑虏。”
②<名>汝水的岔流。
pēn水从地下涌出。《公羊传·昭公五年》:“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泉。~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

烹
pēng
①<动>烧煮。《陈涉世家》:“卒买鱼~食,得鱼腹中书。”
②<动>古代一种酷刑,用鼎来煮杀人。《史记·项羽本纪》:“吾翁既若翁,必欲~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③<动>杀;消灭。《史记·秦始皇本纪》:“~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芃
péng
①<形>草木茂盛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我行其野,~~其麦。”
②<形>兽毛蓬松的样子。《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有~者狐,率彼幽草。”";

朋
péng
①<量>货币单位。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锡我百~。”
②<名>朋友。李白《陈情赠友人》:“斯人无良~。”
③<动>结党;互相勾结。《离骚》:“世并举而好~兮。”今有成语“朋比为奸”。
④<动>比;伦比。《诗经·唐风·椒柳》:“硕大无~。”
⑤<动>同;齐。《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心合力。”";

堋
bèng<动>下葬,把灵柩埋入土里。《左传·昭公十二年》:“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
péng
①<名>古时用来张设箭靶的矮墙。
②<名>分水的堤坝。
③<动>通“朋”,群集,群聚。
pīng连用为“堋堋”,象声词。";

蓬
péng
①<名>蓬草,又叫飞蓬、蓬蒿。《荀子·劝学》:“~生麻中,不扶自直。”【又】比喻远方的友人。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万里征。”
②<形>蓬松;散乱。庾信《竹杖赋》:“子矣,鹤发鸡皮,~头历齿。”
③<名>莲蓬。《芙蕖》:“乃复蒂下生~。”【蓬户】编蓬为门,比喻贫陋之室。【蓬颗】长蓬草的土块,也指坟墓。【蓬心】肤浅之见,常用作谦辞。";

鹏
péng<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鸟。《庄子·消遥遊》:“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程】鹏飞的路,比喻仕宦之途。";

捧
pěng
①<动>双手托着。李白《北风行》:“黄河~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②<动>奉承;巴结。《红楼梦》:“仗着宝玉疼他们,众人就都~着他们。”
③<动>搀扶。元稹《莺莺传》:“俄而红娘~崔氏而至。”【捧袂】举起衣袖,拱手拜谒。【捧日】比喻衷心拥戴帝王。【捧心】用手捧着心,比喻拙劣的摹仿,相当于“效颦”。";

丕
pī
①<形>大;宏大。《尚书·大禹谟》:“嘉乃~绩。”
②<连>乃,于是。《尚书·盘庚》:“先后~降与汝罪疾。”
③<语气词>《尚书·康诰》:“女~远惟商耇成人。”";

批
pī
①<动>用手打。《左传·庄公十三年》:“宋万遇分牧于门,~而杀之。”【引】攻击。《史记·孙膑传》:“~亢捣虚”
②<动>排除,削除。《史记·蔡泽传》:“~患折难。”
③<动>削。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头上锐耳~秋竹。”";

纰
pī见“纰缪”。
pí<动>在衣冠或旗帜上绣花边。《诗经·鄘风·干旄》:“素丝~之。”【纰缪】错误。";

披
pī
①<动>揭开;拨开;分开。《鸿门宴》:“哙遂入,~帷西向立。”《促织》:“蹑迹~求,见有虫伏棘根。”
②<动>裂开;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木实繁者~其枝。”
③<动>剖开;披露。《汉书·枚乘传》:“臣乘愿~腹心而效愚忠。”
④<动>披上;覆盖或搭在肩背上。《群英会蒋干中计》:“帐下偏裨将校,都~银铠,分两行而入。”
⑤<动>翻阅。《进学解》:“手不停~于百家之编。”
⑥<动>散开;分散。《游黄山记》:“五色纷~,灿若图绣。”【披镜】披览;借鉴。【披缁】指出修行。";

皮
pí
①<名>皮。《左传·僖公十四年》:“~之不存,毛将安傅。”【又】比喻表面,浅薄。《史记·郦食其传》:“以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②<名>皮侯,兽皮制的箭靶。《仪礼·乡谢礼》:“射不主~。”
③<动>剥去皮。《史记·刺客列传》:“因自~面抉眼。”【皮里阳秋】皮里,心里。阳秋,即《春秋》,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不外露。";

毗
pí<动>辅助。《诗经·小雅·节南山》:“四方是维,天子是~。”";

疲
pí
①<形>疲乏;劳累。《赤壁之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
②<形>瘦弱;老。《管子·小匡》:“故使天下诸侯以~马犬羊为报。”";

蚍
pí见“蚍蜉”。【蚍蜉】大蚂蚁。韩愈《调张籍》:“~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埤
pí
①<动>增加。《诗经·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益我。”
②<名>矮墙。杜甫《题省中壁》:“掖垣竹~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bì<名>低湿的地方。《国语·晋语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
bēi<形>通“卑”,低。《荀子·非相》:“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汙佣俗。”
pì见“埤堄”。【埤堄】城上矮墙。";

罴
pí<名>一种熊,也叫马熊。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熊~窟栖。”";

貔
pí见“貔貅”。【貔貅】⒈古代传说的的猛兽。⒉比喻勇猛的军队。刘禹锡《送唐舍人坐镇闽中》:“忽拥~镇粤城”。";

鼙
pí<名>一种军用小鼓。《六韬·虎韬·军略》:“击雷鼓,振~铎。”";

匹
pí
①<量>计算布帛的长度单位。《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大人故嫌迟。”
②<量>计算马的头数的单位。《范进中举》:“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马闯将来。”
③<形>单独。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马戍梁州。”
④<形>相当;匹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晋~也,何以卑我?”
⑤<介>当;迎;正对着。《高祖还乡》:“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头里几面旗舒。”
⑥<动>对比;比较。《庄子·逍遥遊》:“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匹俦】⒈配偶。⒉相当的;同类。【匹夫】⒈平常的人;平民百姓。⒉指没有智慧,没有谋略的人。⒊骂人的话。【匹鸟】成对的鸟,特指鸳鸯。【匹亚】⒈彼此相当,不相上下。⒉配偶。";

仳
pǐ见“仳离”。【仳离】离别。特指女子被丈夫所抛弃而分开。《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

僻
pì
①<形>偏僻;荒远。《登泰山记》:“~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②<形>邪僻;不正。《韩非子·八说》:“弱子有~行,使之随师。”
③<形>孤僻;怪僻。《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僻介】⒈远在。⒉偏执耿介。【僻脱】敏捷而无留滞。【僻左】指僻之地。";

譬
pì
①<动>打比方;比喻。《察今》:“~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②<动>明白;领悟。《后汉书·鲍永传》:“言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

片
piàn
①<名>剖开的木片或草片。
②<名>指扁而薄的东西。《明湖居听书》:“鼓上放了两个铁~儿。”
③<量>《望天门山》:“孤帆一~日边来。”
④<量>座。《游黄山记》:“石峰~夹起。”
⑤<形>小;少;零散。《失街亭》:“若魏兵来,吾教他~甲不回。”
⑥<形>多;连成一片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神鸦社鼓。”
⑦<形>指连绵不断的声音。《范进中举》:“只听得一~声的锣响。”";

偏
piān
①<形>歪;不正。《孔雀东南飞》:“女行无~斜,何意致不厚。”
②<形>偏僻;偏远。《赤壁之战》:“巨是凡人,~在远郡。”
③<动>偏于;偏向。《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帝以焉郭太后~爱,特加恩宠。”
④<形>不公正。《出师表》:“不宜~私,使内外异法也。”
⑤<形>片面。王符《潜夫论·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信也。”
⑥<副>特别;最。《水经注·沔水》:“沔水以东~浅。”
⑦<副>偏偏;表示出乎意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然冯渊如何~只看上了这英雄。”【偏安】王朝据地一方不能统治全国。【偏驳】⒈不周遍。⒉不纯正。【偏宕】偏激放纵,有违常规。【偏方】⒈一个方面。⒉偏远的地方。⒊指不载于经典医著的中药方。【偏孤】早年丧父或者丧母。【偏讳】尊长之名为两个字时,只提到其中一个字,也避讳,称“偏讳”。【偏咎】指母亲去世。【偏露】父死叫孤露或偏露。【偏栖】独居。【偏人】⒈才行特出的人。⒉见闻孤陋的人。【偏生】偏偏;恰巧。";

篇
piān
①<名>文章的单位或组成部分。古代文字写在竹简上,把首尾完整的诗或文用绳子或皮绳编连在一起叫做“篇”。【引】首尾完整的诗文或一部书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之中三致志焉。”
②<名>泛指文章书籍。常“篇章”、“篇籍”连用。《论衡·超奇》:“或兴论立说结连~章者,文人鸿儒也。”";

翩
piān<形>疾飞。《诗经·鲁颂·泮水》:“~彼飞鸿,集于泮林。”【引】轻快;敏捷。《洛神赋》:“~若惊鸿。”【翩翩】⒈轻快地飞舞的样子。⒉形容风度文采的优美。【翩跹】飘逸的样子。";

骈
pián
①<动>两匹马并驾一车。嵇康《琴赋》:“双美并井,~驰翼驱。”
②<形>对偶的。柳宗元《乞巧文》:“~四俪六。”
③<副>并列;接连。《狱中杂记》:“其~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以及者。”【骈比】密集。【骈肩】肩并肩,指人多拥挤。【骈阗】聚集;连结在一起。";

胼
pián见“胼胝”。【胼胝】手脚上的老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

剽
piāo
①<动>抢劫;掠夺。《阿房宫赋》:“~掠其人,倚叠如山。”
②<动>得到。《柳敬亭传》:“敬亭耳~口熟。”
③<形>轻捷;敏捷。《冯婉贞》:“皆玄衣白刃,~疾如猿猴。”
④<动>削;分。《后汉书·崔寔传》:“~卖田宅。”
⑤<形>轻浮;轻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而不留也。”【剽剥】⒈攻击;指斥。⒉击杀。【剽姚】骁勇劲疾。汉代用作武官名。";

漂
piāo
①<动>浮液体表面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橹。”
②<动>漂泊;流浪。《<琵琶行>并序》:“今~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piǒo<动>用水冲洗;荡涤。《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令人惭~母,三谢不能餐。”";

缥
piǎo
①<名>青白色的丝织品。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故园恣闲逸,求古散~帙。”
②<形>青白色;淡青色。《与朱元思书》:“水皆~碧,千丈见底。”【缥缃】古时常用缥与缃的丝帛作书衣或书囊,后因以用“缥缃”来代书卷、书籍。【缥帙】书卷。古时多用淡青色丝织品制作书套,因以代指书卷。";

飘
piāo
①<名>旋风;大风。《离骚》:“~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②<动>风吹;吹动。《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絮。”
③<动>随风摆动;飘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转沉塘坳。”【飘忽】轻快迅疾的样子。【飘蓬】蓬蒿随风飘飞,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飘萧】飘动。";

殍
piǎo<名>俄死的人。仲长统《昌言·损益》:“立望饿~之满道。”";

瞥
piē
①<动>眼光掠过,匆匆一看。《梁书·王筠传》:“虽偶见~观,皆即疏记。”
②<形>短暂。白居易《与元微之书》:“~然坐念,此际蹔生。”【瞥瞥】短暂地出现。";

贫
pín
①<形>贫穷,与“富”相对。《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而患不安。”
②<形>缺乏;不足。《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而~于一字。”";

嫔
pín
①<动>帝王的女儿出嫁。《尚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于虞。”
②<名>宫廷里的女官。《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引】对死去的妻子的美称。《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妇】即“九嫔世妇”。九嫔,世妇,皆宫中女官、帝王侍妾。【嫔俪】配偶。";

频
pín
①<动>皱眉头,常“频顣”、“频蹙”连用。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顣厄运。”
②<形>危急。《诗经·大雅·桑柔》:“国步斯~。”
③<副>频繁;多次。李商隐《行次西郊作》:“渐见征求~。”【引】并,一起。《国语·楚语下》:“群神~行。”【又】先后。王俭《褚渊碑文》:“~作二守。”
bīn<名>通“濒”,水边。《诗经·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仍】连续不断;一再。";

嚬
pín<动>同“颦”,皱眉头。【嚬噈】皱眉。";

品
pǐn
①<形>众多。左思《吴都赋》:“混~物而同廛。”
②<名>种类;品种。《察变》:“知动植庶~,率皆递有变迁。”
③<名>等级。特指官吏的等级。
④<名>物件;物品。《灌园叟晚逢仙女》:“正将着一壶酒儿,两碟果~,在花下独酌。”
⑤<动>品评;评论;评定。《赤壁之战》:“~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⑥<动>品尝。特指帝王进膳之前先命人尝食物。《周礼·膳夫》:“膳夫授祭,~尝食,王乃食。”【品官】⒈有品级的官。⒉唐代称宦官。【品人】众人。【品题】⒈评论人,定其高下。⒉口味;玩赏。【品藻】品评;鉴定。【品制】等级规定。";

牝
pìn
①<名>雌性鸟兽,与“牡”相对。《史记·龟策列传》:“禽兽有~牡。”
②<名>溪谷。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

娉
pīng见“娉娉”、“娉婷”。
pìn
①<动>通“聘”。订婚。《后汉书·袁术传》:“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并为子~布女。”
②<动>聘问。《后汉书·乌桓传》:“然后送牛马羊畜,经为~币。”【娉娉】形容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

聘
pìn
①<动>探访;访问。特指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者访问。《左传·宣公十年》:“季文子初~于齐。”
②<动>聘请;招请。《冯谖客孟尝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孟尝君。”
③<动>通“娉”,用礼物订婚或迎娶。《史记·陈丞相世家》:“乃假贷币以~,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平
píng
①<形>平坦。《桃花源记》:“土地~旷,屋舍俨然。”
②<形>公平;公正。《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
③<形>太平;安定。《张衡传》:“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④<形>平常;普通;一般。《教战守策》:“如使~民皆习於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⑤<动>削平;铲平。《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⑥<动>平定;平息。《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矣。”
⑦<动>和解;讲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及楚~。”
⑧<动>跟别的事物的高度或水平相等。《雁荡山》:“从上观之适与地~。”
⑨<形>平静;宁静。《陈州粜米》:“取下招承,偿俺残生,苦恨才~。”【平旦】清早。【平明】⒈天亮的时候。⒉公正严明。【平文】散文。";

凭
píng
①<动>身子靠着。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轩涕泗流。”
②<形>盛;大。《列子·汤问》:“帝~怒。”
③<介>依靠;凭借;依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④<动>登;登临。《失街亭》:“~高视下,势如破竹。”
⑤<动>欺凌;欺压。常“凭陵”连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介恃楚众,以~陵我敝邑。”
⑥<动>烦闷。张衡《西京赋》:“心犹~而未摅。”
⑦<动>请;请求。杜牧《赠猎骑》:“~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凭吊】面对墓地、古代遗迹等,怀念死者,追思往昔。";

屏
píng
①<名>照壁;对着门的小墙。《荀子·大略》:“天子外~,诸侯内~。”
②<名>屏风;围屏。《口技》:“撤~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名>屏障。《宋史·李纲传》:“三镇国之~蔽,割之何以立国?”
bǐng
①<动>排除;除去。《礼记·王制》:“~之远方。”
②<动>退避;使……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人间语曰。”
③<动>退隐。《后汉书·王充传》:“归乡里~居教授。”
④<动>抑制;抑止(呼吸)。常“屏息”或“屏气”连用。《大铁椎传》:“宋将军~息观之,股栗欲堕。”
bìng见“屏营”。【屏翰】屏障;藩卫。【屏匽】厕所。【屏营】⒈彷徨。⒉惶恐。【屏黜】除去。";

蘋
pín<名>一种草。《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蘩蕴藻之菜。”";

颇
pō
①<形>偏斜;偏差;不平正。《左传·昭公二年》:“君行已~,何以为盟主?”
②<副>略微;稍微。《陌上桑》:“二十尚不足,十五~有余。”
③<副>很;甚。《<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日风静,舟行~迟。”
pǒ<副>通“叵”,见“颇奈”。【颇僻】偏邪不正。【颇奈】同“叵奈”,可恨;可恶。";

皤
pó
①<形>白色。《周易·贲卦》:“贲如~如,白马翰如。”【又】指须发。白居易《写真》:“勿叹韶华子,俄成~叟仙。”
②<形>肚子大。《左传·宣公三年》:“~其腹。”【皤皤】⒈头发白。⒉丰盛。";

叵
pǒ
①<副>“不可”二字的合音。《新唐书·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测也。”
②<副>遂,就。《后汉书·班超传》:“超欲因此~平诸国,乃上疏请兵。”【叵罗】酒器。";

迫
pò
①<形>近。《韩非子·亡征》:“怙强大之救而侮所~之国者,可亡也。”
②<动>走近;逼近。《<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动>逼;逼迫。《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曹者~兵势耳,非心服也。”
④<形>急迫;危急;紧急。《鸿门宴》:“此~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⑤<动>催促。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
⑥<形>狭窄。《后汉书·窦融传》:“西州地势局~。”【迫胁】⒈强迫;逼迫;威逼。⒉狭窄。【迫措】夹击;围捕。措,通“笮”,挤压,夹住。";

破
pò
①<动>指物体破裂;毁坏;损坏。《琵琶行(并序)》:“银瓶乍~水浆迸。”
②<动>打破;破坏;使损坏。《史记·项羽本纪》:“皆沉船,~釜甑,烧庐舍。”
③<动>打败;攻下;攻克。《鸿门宴》:“今沛公先~秦入咸阳。”【又】〈动〉被打败。《六国论》:“六国~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
④<动>突破;破例。《少年中国说》:“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格。”
⑤<形>残破;破败。《春望》:“国~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形使动>使……残破。《屈原列传》:“亡国~家相随属。”【又】<形使动>使……破;使……击碎。《鸿门宴》:“拔剑撞而~之。”
⑥<动>破除;去掉。《教战守策》:“则固已~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⑦<动>揭穿;揭破。葛长庚《沁园春·岁去年来》:“分明说~。”
⑧<动>劈开;砍破。《干将莫邪》:“即以斧~其背,得剑。”
⑨<动>耗费;破费。《韩非子·显学》:“儒者~家而葬。”
⑩<形>清楚;透彻。《严监生和严贡生》:“多亏令弟看的~,息将下来了。”【破镝】发言中肯。【破啼】停止啼哭,转悲为喜。【破甑】比喻不值一之物。";

魄
pò
①<名>迷信指依附于人的形体,人死后可以继续存在的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动,恍惊起而长嗟。”
②<名>夏历月初时的月光。《论衡·譋时》:“月三日~,八日弦,十五日望。”【魄门】肛门。【魄兆】迹象;先兆。";

剖
pōu
①<动>破开;分开。《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之,如有烟扑口鼻。”
②<动>辨明;分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目今这官司如何~断才好?”【剖符】古时帝王授与诸侯和功臣的凭证,用金、玉、铜或竹木制成,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剖腹藏珠】剖开肚子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抔
póu
①<动>用双手捧东西。《礼记·礼运》:“污尊而~饮。”
②<量>一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黄花冈上一~土,犹湮于荒烟蔓草间。”";

掊
póu
①<动>用手扒土。《史记·封禅书》:“见地如钩状,~视得鼎。”
②<量>一捧。《论衡·譋时》:“河决千里,塞以一~之土,能胜之乎。”
③<动>积聚。《新唐书·封伦传》:“(杨)素殚百姓力,为吾~怨天下。”
pǒu<动>击;击破。《庄子·胠箧》:“~斗折衡,而民不争。”【掊克】搜刮民财。";

裒
póu
①<动>聚集。《陈书·侯安都传》:“~敛无厌。”
②<动>减少。《周易·谦卦·象传》:“君子以~多益寡。”
bāo<形>衣襟宽大。《盐铁论·利议》:“文学~衣博带。”";

仆
pū
①<动>向前倒下。《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道。”
②<动>泛指倒下。《五人墓碑记》:“众不能堪,抶而~之。”
pú
①<名>古时奴隶中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僚臣~,~臣台。”
②<名>泛指奴隶。《诗经·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
③<名>仆人;奴仆。《归去来兮辞》:“僮~欢迎,稚子候门。”
④<名>驾车的人。《离骚》:“~夫悲余马怀兮。”
⑤<名>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荆轲刺秦王》:“~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仆顿】仆倒困顿;失败。【仆灭】覆灭;消亡。【仆仆】疲乏、劳累的样子。";

扑
pū
①<名>古时刑具的一种。《尚书·舜典》:“~作教刑。”
②<动>鞭打。《促织》:“当其为里正,受~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③<动>直冲。《卖柑者言》:“剖之,如有烟~口鼻。”
④<动>击;扑打。《冯婉贞》:“投身大敌,与之~斗。”";

抪
bū
①<动>散布。《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尘埃~覆,昧不泰山。”";

铺
pū
①<名>门环的底座。左思《蜀都赋》:“金~交映。”
②<动>陈设,铺开。《诗经·大雅·常武》:“~敦淮濆。”【引】<副>广泛;普遍。《文心雕龙·明诗》:“~观列代。”
pù
①<名>店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南则唐家金银~。”
②<名>驿站。《元史·兵志四》:“元制,设急递~,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
③<名>床铺。《瑯琊歌辞》:“孟阳三四月,移~逐阴凉。”";

匍
pú见“匍匐”。【匍匐】⒈在地上爬行。⒉尽力。《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救之。”";

酺
pú<动>聚会饮酒。《史记·秦始皇本纪》:“五月,天下~。”";

璞
pú<名>含有玉的石头或未雕琢过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又】比喻质朴、淳朴。蔡邕《释诲》:“颜歜抱~。”";

朴
pǔ
①<名>未加工的木材。《老子》:“~散则为器。”【引】本钱;成本。《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
②<名>本真,本性。《老子》:“见素抱~,少私寡欲。”
③<形>质朴;淳朴。《汉书·黄霸传》:“浇淳散~。”
bú
①<名>丛生之木。《诗经·大雅·棫朴》:“芃芃棫~。”
②<动>附着。《高君书·垦令》:“农民不伤,奸民无~。”";

圃
pǔ
①<名>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泛指园地。《过故人庄》:“开轩面场~,把酒话桑麻。”
②<名>种植蔬菜瓜果的人。《中山狼传》:“我杏也,往年老~种我时,费一核耳。”";

浦
pǔ
①<名>水边,岸边。《诗经·大雅·常武》:“率彼淮~。”
②<名>小河流入江海的入口处。《宋书·徐宁传》:“至广陵寻亲旧,还遇风,停~中。”";

普
pǔ<副>普遍;全面。《史记·秦始皇本纪》:“~施明法。”《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天一统,于是定矣。”";

溥
pǔ
①<形>广大。《诗经·大雅·公刘》:“逝彼百泉,瞻彼~原。”
②<副>普遍。《诗经·小雅·北山》:“~天之下,莫非王土。”
fū<动>通“敷”,分布。《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之而横乎四海。”";

谱
pǔ
①<名>记录事物系统的书籍,如“家谱”、“菜谱”、“年谱”等。【又】编排记录。《史记·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
②<名>曲谱,乐谱。《宋史·乐志五》:“雅乐皆先制乐章而后成~。”";

曝
pù<动>晒。陶潜《自祭文》:“冬~其日,夏濯其泉。”";

七
qī<数>七。《孔雀东南飞》:“初~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妻
qī<名>妻子;男子的配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之美我者,私我也。”
qì<动>以女嫁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以女~彧长子辉。”";

凄
qī
①<形>冷;寒冷。《左传·昭公四年》:“春无~风,秋无苦雨。”
②<形>凄凉;冷清。《雨霖铃》:“寒蝉~切,对长亭晚。”
③<动>伤感;悲伤。《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梗。”【又】<动使动>使悲伤;使伤感。《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

栖
qī
①<动>栖息;鸟类停留、歇宿。《石钟山记》:“而山上~鹘,闻人亦惊起。”
②<动>停留;(短时)居住。《与妻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之所。”
xī见“栖栖”【栖泊】停留。【栖迟】⒈游玩休憩。⒉淹留;隐遁;隐居。⒊飘泊失意。⒋耗散;遗弃。⒌延续。【栖栖】⒈忙碌而不能安居的样子。⒉孤寂零落的样子。";

戚
qi
①<名>古代一种像斧头的兵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十二首之十:“刑天舞干~,猛志固常在。”
②<动>悲伤;忧伤。《柳毅传》:“毅深为之~。”《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者。”《祭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天涯之~也。”
③<名>亲戚;亲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属。贫则面语之。”【戚促】窘迫;迫促。【戚戚】⒈忧愁的样子。⒉心动的样子。";

萋
qī见“萋萋”。【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黄鹤楼》:“芳草~鹦鹉洲。”";

期
qī
①<名>时限;期限;限定或约定的时间。《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病梅馆记》:“以五年为~,必复之全之。”
②<动>约会;约定。《大铁椎传》:“今夜半,方~我决斗某所。”《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行,~日中。”
③<动>期望;要求。《五蠹》:“是以圣人不~修古,不法常可。”《察今》:“良剑~乎断,不~乎镆铘。”
④<动>预料;料想。《水浒传》:“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今日得会。”
⑤<名>时日;日期。《促织》:“业根,死~至矣!”《梅花岭记》:“谁为我临~成此大节者?”
⑥<动>及;至。《归去来兮辞》:“宝贵非吾愿,帝乡不可~。”《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于尽。”
⑦<副>必定;必然。《西门豹治邺》:“然百岁后~令子孙思我言。”
jī
①同“朞”、“稘”。周年。《尚书·尧典》:“~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张衡《东京赋》:“多历年所,二百馀~。”
②期服;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墨子·公孟》:“伯父、叔父、兄弟,~。”【期数】气数;运数。【期颐】称百岁老人。百年为生人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曰颐。【期服】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期年】一整年。";

欺
qī
①<动>欺哄;欺骗。《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况大国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也。”
②<动>欺负;欺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昧】欺侮;蒙蔽。";

踦
qī
①<量>一支脚。《管子·侈靡》:“一~腓,一~发屦而当死。”(砍去犯人一只脚,让他一只脚穿鞋,可以抵死罪。腓:砍脚的刑罚。)
②<动>偏。偏重。《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捉衡而不~。”
jī通“奇”。数奇。指事情为顺,运气不好。贾谊《新书·谕诚》:“楚国虽贫,岂爱一~屦哉?”";

蹊
xī
①<名>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
②<动>走;踩踏。《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人之田,而夺之牛。”
qī见“蹊跷”。【蹊要】xīyào小路险要之处。【蹊跷】qīqiāo奇怪;可疑。";

齐
qí
①<动>相同;等同;一样。《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光。”《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②<动>整齐,达到同一高度。《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又】<动使动>使……整齐;使……一致。《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同,则宜安抚。”《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吴榜以击汰。”
③<动>整顿;治理。《少年中国说》:“修身、~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为政》:“导之以德,~之以礼。”
④<副>一齐;同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飞,秋水共一色。”《与妻书》:“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下。”《冯婉贞》:“于是众枪~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⑤<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北部。《屈原列传》:“而~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孙膑减灶》:“韩告急于~。”
jì
①<动>通“剂”。调配;配制。《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
②<名>通“剂”。药剂。《扁鹊见蔡桓公》:“在肠胃,火~之所及也。”";

圻
qí
①<名>天子都城周围千里之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引】地方千里为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土数~,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②<名>通“碕”。岸。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
yín<名>同“垠”。边界。《淮南子·俶真》:“四达无境,通于无~。”";

其
qí
①<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卖油翁》:“见~发矢十中八九。”《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志也。”
④<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志。’”
⑤<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游黄山记》:“~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又】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何能胜?”
⑥<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善者而从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⑦<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信然邪?~梦邪?~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
⑧<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⑨<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许寡人!”
⑩<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无忘乃父志!”
⑾<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⑿<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无垠兮,云霏霏~承宇。”《答李翊书》:“俨乎~若思,茫乎~若迷。”
jī
①<助>用于句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夜未央。”
②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

奇
qí
①<形>奇异;不同寻常。《涉江》:“余幼好此~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又】不常用的;罕见的。《活板》:“有~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又】<形意动>以…为奇;认为…奇特。《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奕节而舞,益~之。”
②<动>以……为奇;惊异。《张衡传》:“大将军邓騭~其才,累召不应。”《伤仲永》:“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形>佳;好。《孔雀东南飞》:“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陶渊明《移居》诗:“~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④<名>奇观;胜境;佳境。《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者。”《游黄山记》:“而有~若此,前未一探。”
⑤<名>奇谋;奇计。《老子》:“以~用兵。”《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胜。故善出~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jī
①<形>单;单数的。《山海经·海外西经》:“~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每~日,未尝不视朝。”
②<形>(运气、命运)不好;不顺。《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毋令当单于。”
③<名>零数;零头。《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阎典史传》:“凡损卒七万五千有~。”";

歧
qí
①<名>歧路;岔路。《游黄山记》:“路旁一~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②<形>分岔的;分叉的。王安石《寄虔州江阴二妹》:“又如~首蛇,南北两欲驰。”";

祇
qí<名>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上神~。”(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祷。)zhǐ<副>仅仅;只。《诗经·小雅·何人斯》:“~搅我心。”(这个意义上古又写作“秖”、“祇”、“祗”,宋代以后多作“只”。)";

祈
qí<动>向“鬼神”祷告恳求。《诗经·小雅·甫田》:“以御田祖,以~甘雨。”【引】求,乞求。《南史·刘峻传》:“闻有异书,必往~借。”";

旂
qí
①<名>上画交龙图案、竿头系铃的旗。《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
②<名>泛指旗帜。韩愈《谴疟鬼》:“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

耆
qí<形>老。《庄子·寓言》:“以期年~者。”
shì<动>通“嗜”,喜好。《孟子·告子上》:“~秦人之炙。”【耆艾】指年老或老人。";

颀
qí<形>(身)长。《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

崎
qí见“崎岖”。【崎岖】山路高低不平。比喻处境困难。";

跂
qì<动>踮着脚;抬起脚跟。《劝学》:“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骐
qí见“骐骥”。【骐骥】骏马;千里马。《劝学》:“~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骑
qí
①<动>骑(马)。《塞翁失马》:“家富良马,其子好~。”
②<动>泛指骑乘;跨坐。《梦游天姥吟留别》:“须行即~访名山。”
jì
①<名>骑兵。《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②<名>军马;战马。《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鸣啾啾。”【又】泛指马。《鸿门宴》:“沛公则置车~。”
③<名>一人一马的合称。《长恨歌》:“九生城阙烟尘生,千乘万~西南行。”
④<名>(骑在马上的)人。《卖炭翁》:“翩翩两~来是谁?”";

棋
qí
①<名>弈具。《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不定,不胜其耦。”
②<动>下棋。《王积薪闻棋》:“王积薪~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琦
qí
①<名>美玉。《鬼谷子·飞箝》:“财货~玮,珠玉璧白。”
②<形>珍奇,美好。仲长统《昌言·理乱》:“~赂宝货,巨室不容。”
③<形>奇异的。《荀子·非十二子》:“好治怪说,玩~辞。”";

祺
qí<形>吉祥,福气。《诗经·大雅·行苇》:“寿考维~。”";

旗
qí
①<名>旗子;旗帜。《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靡,故逐之。”
②<名>表识;标志。《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佩,衷之~也。”
③<名>幌子;招子。《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风。”
④<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綦
qí
①<形>青黑色。《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巾。”
②<名>鞋带。《礼记·内则》:“偪屦著~。”
③<副>极。《荀子·王霸》:“目欲~色,耳欲~声。”";

蕲
qí
①<名>一种药草,即当归。
②<动>通“祈”,求。《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畜乎攀中。”
③<名>通“圻”,边界。《荀子·儒效》:“跨天下而无~。”
④<名>马嚼子。张衡《东京赋》:“结驷方~。”";

麒
qí见“麒麟”。【麒麟】传说中的仁兽。《孟子·公孙丑上》:“~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汙潦,类也。”";

乞
qǐ
①<动>乞求。《班超告老归国》:“上书~归曰。”
②<动>乞讨。《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为囚瞄之不暇。”
qì
①<动>给;给予。《晋书·谢安传》:“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汝。’”
②<动>特指讨饭。《韩非子·诡使》:“今死士之孤饥饿~于道,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的用语。";

企
qǐ
①<动>踮起后脚跟。《汉书·高帝纪上》:“日夜~而望归。”【引】仰望;盼望。《北史·阳修之传》:“乡曲人士,莫不~羡。”【企望】举踵而望。";

岂
qǐ
①<副>难道;哪里。表示反诘。《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敢反乎?”
②<副>大概;或许。《荆轲刺秦王》:“将军~有意乎?”【岂但】哪里只是;何止。";

启
qǐ
①<动>开启;打开。《核舟记》:“~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动>扫除;清除。《苦斋记》:“携童儿数人,~陨箨以艺粟菽。”
③<动>开导;启发。《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敝邑之心。”
④<动>陈述;禀告。《孔雀东南飞》:“府吏得闻之,堂上~阿母。”【又】用于书信开头,表示下面开始陈述。《答司马谏议书》:“某~:昨日蒙教。”
⑤<动>开辟;开拓。《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地三里。”【启白】陈说。【启沃】竭诚忠告。旧指以治国之理开导帝王。";

杞
qǐ
①<名>杞柳,一种树。《诗经·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
②<名>枸杞,一种灌木。《诗经·小雅·杕杜》:“陟彼北山,言采其~。”
③<名>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杞县。成语有“杞人忧天”。";

起
qǐ
①<动>起立;站起。《鸿门宴》:“坐须臾,沛公~如厕。”
②<动>起身;起床。《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则~盥栉。”
③<动>徒起;隆起。《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
④<动>起事;发动。《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
⑤<动>发生;兴起。《谭嗣同》:“若变~,足下以一军敌探彼二军。”
⑥<动>动身;出发。《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
⑦<动>开始;起头。《祭妹文》:“不记语从何~。”
⑧<动>起用;任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一经。”
⑨<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起复】起用衩革职或因故离职的官吏。";

绮
qǐ
①<名>有花纹的丝织品。《西门豹治邺》:“洗沐之,为治新缯~縠衣,闲居斋戒。”
②<名>用绮做成的衣服。《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绣。”
③<形>有花纹的;华美的。王维《杂诗》:“来日~窗前,寒梅著花未?”【绮年】青春;少年。【绮思】华美的文思。";

棨
qǐ
①<名>古代用木制的一种符信。《汉书·窦武传》:“取~信,闭诸禁门。”
②<名>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一种木制仪仗,形状像戟,外有缯衣。也叫“棨戟”。《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懿范,~戟遥临。”";

綮
qǐng<名>筋骨结合处。《庖丁解牛》:“肢经肯~之未尝,而况大軱呼?”";

气
qì
①<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
②<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之不同也。”
③<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④<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息奄奄。”
⑤<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相薄。”
⑥<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血俱动。”
⑦<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也。一鼓作~。”【又】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为乡里所患。”
⑧<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

讫
qì
①<动>完毕;完尽。《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山僧饭~而去。”
②<副>始终;终究。《汉书·西域传》:“而康居骄黠,~不肯拜使者。”
③<动>通“迄”。至;到。《尚书·禹贡》:“声教~于四海。”";

迄
qì
①<动>至;到。《察变》:“特自皇古~今,为变盖渐。”
②<副>始终;终究。《促织》:“探穴发石,靡计不施,~无济。”";

弃
qì
①<动>抛弃;舍弃。《六国论》:“举以予人,如~草芥。”
②<动>糟蹋。《陶侃》:“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也。”
③<形>舍弃的;废弃的。《芙蕖》:“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物矣。”【弃世】⒈摒绝俗务,超脱世外。⒉死的委婉说法。【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泣
qì
①<动>(无声或小声)哭泣。《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又】<动使动>使……哭泣。《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又】<动为动>为……而哭泣。《病梅馆记》:“既~之三日。”
②<名>眼泪。《琵琶行》:“座中~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泣麟】哀叹世衰道穷。【泣血】泪尽断之以血,形容极度悲伤。【泣罪】哀怜罪人。";

契
qì
①<动>通“锲”。刻;锲刻。《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
②<名>契约;符契。《荆轲刺秦王》:“必得约~以报太子也。”
③<动>吻合;投合。《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勘】宋代公文书用语。按查,考订,审核。";

砌
qì
①<名>阶;台阶。《虞美人》:“雕栏玉~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②<动>堆砌;垒砌。《登泰山记》:“道皆~石为磴。”";

葺
qì
①<动>用茅草盖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墙。”
②<动>修葺;修补。《项脊轩志》:“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南阁子。”";

碛
qì
①<名>浅水中的沙石。张衡《西京赋》:“僵禽毙兽,烂若~砾。”
②<名>沙漠。王维《出塞作》:“暮云空~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器
qì
①<名>哭具;器物。《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大怒,取案上~击伤夫人。”
②<名>特指武器;兵器。《公输》:“已持臣守圉之~,在宋城上而待寇矣。”
③<名>古代作为名位爵号的标志的器物。《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多也。”
④<名>才器;才干。《新唐书·刘禹锡传》:“叔文每称有宰相~。”【又】<名意动>认为……有才干。《隆中对》:“徐庶见先主,先主~之。”
⑤<名>有才干人;人才。《卖柑者言》:“昂昂乎庙堂之~也。”
⑥<名>器量;气量。《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

憩
qì<动>休憩;休息。《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遐观。”《祭妹文》:“予九岁,~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

恰
qià
①<副>恰好;正好。《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副>才;刚刚。《高祖还乡》:“新刷来的头巾,~糨来的袖衫。”";

洽
qià
①<动>沾湿,湿润。《论衡·自然》:“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荄,莫不~濡。”
②<形>和谐;融洽。《诗经·大雅·江汉》:“~此四国。”
③<形>广博,普遍。《汉书·司马迁传》:“博物~闻。”【恰欢】和睦,欢乐。【恰平】天下协和太平。【洽洽】密集众多的样子。";

千
qiān
①<数>千。
②<数>形容数量很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载空悠悠。”";

阡
qiān
①<名>田间南北走向的小路。《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陌封疆。”
②<名>泛指田间;田野。《窦娥冤》:“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
③<名>墓道。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子修始克表于其~。”";

迁
qiān
①<动>迁移;迁徙。《史记·秦始皇本纪》:“~其民于临洮。”
②<动>特指迁都。《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胥怨者民也。”《<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皆不及施。”
③<动>变动;变更。《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
④<动>调动;重新任命。《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为太史令。”
⑤<动>放逐;流放。《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之。”【迁客】被贬谪到京城以外做官的人。【迁怒】怒此而移于彼。";

佥
qiān<副>都,皆。《尚书·舜典》:“~曰:伯禹作司空。”【引】众人的;大家的。贾公彦《仪礼正义序》:“~谋已定,庶可施矣。”";

牵
qiān
①<动>牵引(牲畜)。《齐桓晋文之事》:“有~牛而堂下者。”【又】<名>可以牵着走的牛羊猪等牲畜。《殽之战》:“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竭矣。”
②<动>拉;拽;扯。《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果群怪聚骂,指目~引。”【又】系;拴。《柳毅传》:“项掣金锁,锁~玉柱。”
③<动>牵连;连累。《狱中杂记》:“其骈死,皆轻系及~连佐证法所不及者。”【牵缠】羁留;拖留。";

谦
qiān
①<形>谦逊;谦虚。《信陵君窃符救赵》:“士无贤不肖,皆~而礼交之。”《伶官传序》:“满招损,~得益。”【谦冲】谦虚。【谦挹】谦逊退让。";

愆
qiān
①<名>过失;过错。《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
②<动>违背;违反。颜延之《陶徵士诔》:“有合谥典,无~前志。”
③<形>过分;过度。《左传·昭公四年》:“冬无~阳。”【愆伏】(气候)失调;失常。【愆尤】罪过;过失。";

签
qiān
①<名>标签;用作标志或记注的小条或小牌子。王安石《望九华》:“或是古史书,脱落简与~。”
②<动>记注;标上记号或写上案语。《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
③<名>官府交给差役捕人的凭证。《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便发~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④<动>签名;画押。朱熹《近思录·政事》:“颐不曾~。”
⑤<动>插。《西厢记》:“酒席上斜~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骞
qiān
①<动>亏;损。《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不崩。”
②<动>飞。张衡《西京赋》:“凤~翥于甍标,咸溯风而欲翔。”
③<形>举头的样子。《楚辞·大招》:“鰅鳙短狐,王虺~只。”
④<动>通“搴”,拔取。《汉书·杨仆传》:“非有斩将~旗之实也。”
⑤<动>通“褰”,揭起衣裳。《汉书·王莽传上》:“方今天下闻(刘)崇之反也,咸欲~衣手剑而叱之。”
⑥<名>通“愆”,过错。《荀子·正名》:“长夜漫兮,永思~兮。”";

搴
qiān
①<动>拔;拔取。屈原《湘君》:“采薜荔兮水中,~芙蓉兮木末。”
②<动>举。《观巴黎油画记》:“~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褰
qiān<动>提起;提着。《芋老人传》:“或揽辔~帷。”";

前
qián
①<动>上前;前进。《廉颇蔺相如列传》:“乃~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名>前面;之前。《师说》:“生乎吾~,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又】前面的。高适《别董大》:“莫愁~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副>先前;早前。《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寄辞者。”【前度】⒈前人的法度。⒉前次;上回。【前光】祖先的功德。【前席】移坐而前。";

虔
qián
①<形>恭敬。《诗经·大雅·韩奕》:“夙夜匪懈,~共尔位。”
②<动>杀。《左传·成公十三年》:“~刘我边陲。”";

钱
qián
①<名>钱币;货币。《卖炭翁》:“卖炭得~何所营。”
②<形>形状像铜钱的东西。《芙蕖》:“自荷~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乾
qián<名>八卦之一,代表天。《周易·说卦》:“~,天也。”【乾坤】乾和坤都是卦名二字连用指天地。";

潜
qián
①<动>没入水下。贾谊《吊屈原赋》:“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以自珍。”【又】潜藏于水中的。《少年中国说》:“~龙腾渊,鳞爪飞扬。”
②<动>隐藏;隐没。《岳阳楼记》:“日星隐耀,山岳~形。”
③<副>偷偷地;悄悄地。《殽之战》:“若~师以来,国可得也。”《春夜喜雨》:“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

黔
qián
①<形>黑色的。马融《广成颂》:“若夫鸷兽毅虫,倨牙~口。”【又】<动使动>使……变黑。《观巴黎油画记》:“或~其庐,或赭其垣。”
②<名>古地名。贵州省的代称。如《黔之驴》。";

浅
qiǎn
①<形>(水)不深;浅。《庄子·逍遥逰》:“置杯焉则胶,水~而舟大也。”
②<形>泛指浅,不深。《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
③<形>低;矮;不高。《钱塘湖春行》:“~草才能没马蹄。”
④<形>(时间)短,不久。《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
⑤<形>(颜色)浅;浅淡。《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红?”
⑥<形>肤浅;浅薄。《隆中对》:“而智术~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jiān见“浅浅”。
jiàn见“浅浅”。【浅浅】jiānjiān水疾流的样子。【浅浅】jiànjiàn巧辩的样子。";

慊
qiàn
①<形>少,不足。陆机《辩亡论》:“宫室舆服,盖~如也。”
②<形>遗憾,不满足。《孟子·公孙丑下》:“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哉?”
qiè<形>满足,快意。《战国策·齐策一》:“苟可~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遣
qiǎn
①<动>差遣;派遣。《桃花源记》:“太守即~人随其往。”
②<动>打发;送走。《卖油翁》:“康肃笑而~之。”
③<动>休;休弃。《孔雀东南飞》:“便可速~之,~去慎莫留。”
④<动>排遣;消遣。《祭妹文》:“无所娱~。”
⑤<动>发遣;发配。《狱中杂记》:“时方冬停~,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戍】旧时发送犯人戍边,使效力赎罪。【遣昼】犹放晴。";

缱
qiǎn<动>缠绵;留恋。《游园》:“观之不足由他~,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缱绻】⒈缠绵深厚的情意。⒉缠绵;割舍不开。";

欠
qiàn
①<动>打呵欠。《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伸。”
②<动>(身体上部)略为抬起前伸。《宋史·赵普传》:“太祖~身徐起。”
③<动>欠缺;缺少;差。《答韦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独~为人师耳。”
④<动>该欠;亏欠。《高祖还乡》:“~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欠身】身略侧动,作欲起立状,表示尊敬。";

倩
qiàn
①<名>古代男子的美称。《汉书·朱邑传》:“昔陈平虽贤,须魏~而后进。”
②<形>笑时面颊美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兮,美目盼兮。”
③<形>美好。吴融《还俗记》:“柳眉梅额~妆新。”
qìng
①<名>旧时称女婿。《史记·扁鹊传》:“黄氏诸~。”
②<动>请别人代自己做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笑~傍人为正冠。”【倩倩】笑靥美好的样子。";

堑
qiàn
①<名>护城河,壕沟。《史记·高祖本纪》:“使高垒深~,勿与战。”【又】<动>挖沟。《左传·昭公十七年》:“环而~之,及泉。”";

傔
qiàn
①<名>侍从。《旧唐书·裴度传》:“已杀其二~,悟救之获免。”
qiè<形>通“慊”,满足。《吕氏春秋·知士》:“划而类,揆吾家,苟可以~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

椠
qiàn
①<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论衡·量知》:“断木为~,柝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②<名>简札,书信。王令《赠别晏成绩懋父太祝》:“幸因西南风,时作寄我~。”";

嗛
xián
①<动>嘴含物。《史记·大宛列传》:“乌~肉,蜚其上。”
②<动>怀恨。《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之而未发。”
qiǎn<名>猴鼠之类颊中藏食处。柳宗元《憎王孙文》:“充~果腹兮,骄傲欢欣。”
qiàn通“歉”,不足。《汉书·郊祀志》:“今谷~未报。”
qiān通“谦”,谦虚。《荀子·仲尼》:“故知者之举事也,主信爱之,则谨慎而~。”
qiè通“慊”。满足;快意。《荀子·礼论》:“则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嗛】qiànqiàn⒈少。⒉不足。";

歉
qiàn<形>年岁欠收,收成不好。与丰相对。《宋史·黄廉传》:“是使民遇丰年而思~岁也。”【引】缺少;不足。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健儿立霜雪,腹~衣裳单。”";

羌
qiāng
①<名>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
②<助>无实义,用于句首或句中。《离骚》:“~内恕己以量人兮。”";

戕
qiāng<动>杀害;残害。《书博鸡者事》:“吾当焚汝庐,~汝家矣。”";

戗
chuāng“创”的古字。《玉篇·戈部》:“~,古创字。”
qiāng
①逆;方向相反。
②(言语)冲突。《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几句就同雷太守说~了。”
qiàng撑;支撑。【又】在正堤外面加帮的小堤,起加固和保护作用。【又】在器物图案上镶嵌金银作为装饰。无名氏《碧桃花》三折:“这一个~金铠身上穿,那一个蘸钢鞭腕上悬。”";

强
qiáng
①<形>(弓弩)硬而有力。《赤壁之战》:“~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②<形>泛指强健有力。《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③<形>强大;强盛。《陈情表》:“外无期功~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又】<名>强者。《齐桓晋文之事》:“弱固不可以敌~。”
④<动>加强;增强。李斯《谏逐客疏》:“~公室,杜私门。”
⑤<形>强悍;强横。《周处》:“周处年少时,凶~侠气,为乡里所患。”
⑥<动>胜过;比……强。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宣宗收燕、赵,复河、隍,力~于宪、武矣。”【又】在……方面强;强于。《屈原列传》:“博闻~志。”
⑦<形>馀;有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qiǎng
①<动>强迫。《促织》:“少年固~之。”
②<副>强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夺。”
③<副>勉强。《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假焉,必虑人逼取。”
④<副>竭力;尽力。《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谏。”
jiàng<形>固执;强硬不屈。《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掘~沙塞之间。”【强死】壮健而死,死于非命。【强宗】豪门,有权势之家。【强起】强迫人出来做官。勉强起身。";

嫱
qiáng<名>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实为帝王妾。《阿房宫赋》:“妃嫔媵~,王子皇孙。”";

樯
qiáng<名>帆船上挂帆的桅杆。《岳阳楼记》:“商旅不行,~倾楫摧。”《念奴娇·赤壁怀古》:“~橹灰飞烟灭。”";

抢
qiāng
①<动>碰;磕;撞。《促织》:“因而化怒为悲,~呼欲绝。”
②<动>突;冲。《庄子·逍遥遊》:“我决起而飞,~榆枋。”
qiǎng<动>抢夺;争夺。《口技》:“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夺声,泼水声。”【抢风】⒈逆风。⒉挡风。";

襁
qiǎng<名>婴儿的被子。《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

悄
qiǎo
①<形>忧愁忧伤的样子。张可久《普天乐·别怀》:“故人疏,忧心~。”
②<形>寂静;安静。《琵琶行》:“东船西舫~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硗
qiāo<形>土地坚硬而贫瘠。《汉书·贾山传》:“地之~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

跷
qiāo<动>举脚。丁谓《蹴踘》:“蹑来行数步,~后立多时。”";

敲
qiāo
①<动>敲打;叩击。《原君》:“~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②<名>一种刑具,打人的短棍。《过秦论》:“执~扑而鞭笞天下。”";

墝
qiāo<形>土地瘠薄。《荀子·儒效》:“相高下,视~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

蹻
qiāo<动>举起(脚)。《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足待也。”
juē<名>草鞋。《史记·虞卿传》:“蹑~担簦。”
jiǎo<形>矫健;勇武。《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为人~勇。”";

乔
qiáo
①<形>高。《尚书·禹贡》:“厥木惟~。”
②<形>奸滑无赖。《高祖还乡》:“瞎王留引定火~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③<动>假装;装着。《红楼梦》:“宝蟾又~装射闪。”";

谯
qiáo<名>谯楼。《新唐书·马燧传》:“为二门,设~橹。”【谯楼】(筑在城门上方的)了望楼。";

憔
qiáo见“憔悴”。【憔悴】⒈(面容)黄瘦。⒉困苦;困顿。⒊衰败;残败。";

樵
qiáo
①<名>木柴。晁错《论贵粟疏》:“伐薪~,治官府,给徭役。”
②<动>砍柴;打柴。《赤壁赋》:“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③<名>樵夫;打柴的人。《谢公墩》:“问~~不知,问牧牧不言及。”【樵苏不爨】有柴有草,无食为炊。用以喻贫困。";

巧
qiǎo
①<名>技巧;技艺。《张衡传》:“衡善机~,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形>灵巧;技艺高超。《核舟记》:“明有奇~人曰王叔远。”
③<形>巧诈;虚伪不实。《诗经·小雅·巧言》:“~言如簧,颜之厚矣。”【巧法】耍弄法律;弄虚作假钻法律的空子。【巧笑】美好的笑容。";

峭
qiào<形>陡峭;险峻。《雁荡山》:“自下望之则高岩~壁。”";

帩
qiào见“帩头”。【峭头】古代男子包束头发的头巾。《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窍
qiào
①<名>孔;洞。《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
②<名>指耳目口鼻之孔。《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以视听食息。”【窍窕】贯通。";

切
qiē
①<动>切割;用刀分割东西。《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而啖之。”
②<动>磨。《诗经·卫风·淇奥》:“如~如磋,如琢如磨。”
qiè
①<动>贴近;切近。《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
②<形>恳切;深切。《柳毅传》:“迨诉频~,又得罪舅姑。”
③<形>迫切;急切。《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如是。”
④<形>严厉。《陈情表》:“诏书~峻,责臣逋慢。”
⑤<副>务必;一定。《失街亭》:“~宜小心在意。”【切云】接云。古代一种高帽的名称。";

且
qiě
①<副>将要;将近。《游褒禅山记》:“不出,火~尽。”
②<副>暂且;姑且。《梦游天姥吟留别》:“~放白鹿青崖间。”
③<副>尚;尚且。《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连>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伐檀》:“河水清~涟漪。”《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
⑤<连>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烛之武退秦师》:“~君尝为晋君赐矣。”《赤壁之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人,~久已疲矣。”
⑥<连>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⑦<连>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史记·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也?~固命也?。”";

妾
qiè
①<名>旧社会男子在正妻之外的配偶。《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畏臣。”
②<名>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孔雀东南飞》:“~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妾媵】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从嫁的妹妹或姪女称媵,后通称侍妾为妾媵。";

怯
qiè<形>胆小,畏惧。与“勇”相对。《孙子兵法·军争》:“勇者不得独进,~者不得独退。”";

窃
qiè
①<动>偷窃;盗窃。《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之。”
②<副>偷偷地,暗地里。《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发盆。”
③<副>私下里,私自。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的谦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计亡赵走燕。”";

挈
qiè
①<动>提;拎。《墨子·兼爱》:“譬若~太山越河济也。”【又】提起。《黄道婆》:“至于错纱配色,综线~花,各有其法。”
②<动>带领;领着。《美猴王》:“都拖男~女,呼弟呼兄,一齐跑不定来。”";

惬
qiè<形>心意满足。《汉书·文帝纪》:“天下人民,未有~志。”";

箧
qiè<名>小竹籍。《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锲
qiè<动>锲刻;雕刻。《劝学》:“~而舍之,金石可镂。”";

亲
qīn
①<名>父母。《冯谖客孟尝君》:“冯公有~乎?”
②<形>亲的;血统最接近的。《孔雀东南飞》:“我有~父兄,性行暴如雷。”
③<名>亲人;亲族。《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
④<动>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也。”【又】<名>亲近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而不~,还是不说罢。”
⑤<副>亲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射虎,看孙郎。”";

侵
qīn
①<动>侵略;进攻。《冯婉贞》:“英法联军自海入~。”
②<动>侵犯;欺凌。《史记·游侠列传》:“豪暴~凌孤弱。”
③<动>侵蚀;侵夺。《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不为~官。”【侵晨】破晓;拂晓。【侵轶】突龚;包抄。【侵渔】侵夺吞没。";

钦
qīn
①<形>恭敬,敬重。《尚书·尧典》:“~若昊天。”
②<形>封建社会指有关皇帝的。如“钦差大臣”、“钦赐”、“钦定”。";

衾
qīn<名>被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禽
qín
①<名>鸟兽的总称。《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吾有一术,名曰五~之戏:一曰虎,……五曰鸟。”
②<名>鸟类的总称。《醉翁亭记》:“游人去而~鸟乐也。”
③<动>通“擒”。擒拿;擒捉。《赤壁之战》:“将军~操,宜在今日。”【禽荒】沉迷于畋猎。【禽困覆车】犹言困兽斗。【禽息鸟视】比喻养尊处优而益于世。";

勤
qín
①<动>辛劳;劳苦。《殽之战》:“~而无所,必有悖心。”【又】<动使动>使……劳苦。《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民。”
②<形>勤奋;勤勉。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败由奢。”
③<形>殷勤。《训俭示康》:“会数而礼~,物薄而情厚。”
④<动>努力;尽力。《孔雀东南飞》:“~心事公姥,好自扶将。”【勤王】⒈尽心为君王效力。⒉率兵援救君王。";

寝
qǐn
①<动>躺;躺卧。《邹忌讽齐王纳谏》:“暮~而思之。”
②<动>睡觉。《大铁椎传》:“既同~,夜半,客曰:‘吾去矣。’”
③<动>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讲德论》:“秦人~兵。”
④<形>(相貌)丑陋。《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兵】停息干戈。【寝疾】卧病。【寝迹】隐迹。言隐居。";

沁
qìn<动>浸,渗入。唐彦谦《咏竹》:“醉卧凉阴~骨清,石床冰簟梦难成。”";

青
qīng
①<名>蓝色。《劝学》:“~,取之蓝,而~于蓝。”
②<名>深绿色。《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③<名>青草或青绿色的植被、庄稼。杜甫《绝句》:“江边踏~罢,回首见旌旗。”
④<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萦~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⑤<名>黑色。张志和《渔歌子》:“~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灯】油灯。【青睐】用黑眼珠看人。喻重视或喜爱。【青庐】青布搭的幕帐,是古时举行婚礼的地方。【青冥】青天;蓝天。【青青】黑沉沉的样子。青葱的样子。【青箱】谓世传家学。";

轻
qīng
①<形>(分量)轻;不重。《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于鸿毛。”
②<形>轻便;轻快。《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飏,风飘飘而吹衣。”
③<动>轻视;看不起。《望洋兴叹》:“而~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④<形>轻率;轻易。《殽之战》:“秦师~而无礼,必败。”
⑤<副>轻轻地;不费劲地。《琵琶行》:“~拢慢捻抺复挑。”
⑥<形>次要的;不重要的。《孟子·尽心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倾
qīng
①<动>侧;倾斜。《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侧。”【又】<动>向……倾斜。《共工头触不周山》:“天~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②<动>翻倒;倒塌。《岳阳楼记》:“樯~楫摧。”【又】<动>败亡;覆灭。《出师表》:“此后汉所以~颓也。”
③<动>倒;倒出。《琵琶行》:“往往取酒还独~。”
④<动>用尽;竭尽。《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陆海云尔。”【又】<动使动>使……倾。《促织》:“每责一头,辄~数家之产。”
⑤<动>倾轧;排挤。《宋史·苏辙传》:“则~陷安石,甚于仇雠。”
⑥<动>倾慕;景仰。《汉书·司马相如传》:“一坐尽~。”
⑦<形>全;满。《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⑧<动>通“坑”。坑害。《三调芭蕉扇》:“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了。”【倾背】去世。【倾城】⒈倾覆邦国。⒉形容女子容貌绝美。⒊全城。【倾倒】⒈痛饮。⒉比喻畅谈。【倾盖】车盖相倾侧。喻偶然相遇或一见如故。【倾羲】落日。";

卿
qīng
①<名>古代高级官爵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至于列士献诗。”
②<名>君对臣、上对下的爱称。《赤壁之战》:“~欲何言?”
③<名>对对方表示亲热或随便的称呼。《孔雀东南飞》:“~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卿卿】作为亲昵之称。有时含有戏谑,嘲弄之意。【卿寺】九卿的官署。";

清
qīng
①<形>清澈;清亮。《兰亭集序》:“又有~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形>清洁;清净。《班超告老归国》:“水~无大鱼。”
③<形>清白;纯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
④<形>清廉;廉洁。《训俭示康》:“公虽自信~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⑤<形>清爽;清凉。《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惠风和畅。”
⑥<形>清明;清平。《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化。”
⑦<动>清除;肃清。《谭嗣同》:“~君侧,肃宫廷。”
⑧<形>凄清;冷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情
qíng
①<名>感情;情绪。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
②<名>情意;心意。《陈情表》:“欲苟顺私~,则告诉不许。”
③<名>爱情。《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守节~不移。”
④<名>实情;实况。《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⑤<名>情况;情节。《周处》:“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告。”
⑥<名>情理;事理。《孔雀东南飞》:“今日违~义,恐此事非奇。”";

黥
qíng<名>古代一种刑法,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战国策·秦策一》:“法及太子,~劓其傅。”";

顷
qǐng
①<量>一百亩为一顷。《祭十二郎文》:“当求数~之田于伊、颖上。”
②<名>少时;片刻。《赤壁之战》:“~之,烟炎张天。”
③<副>近来;不久前;刚才。《与吴质书》:“~何以自娱?”【顷年】近年。【顷之】不久,一会儿。";

请
qǐng
①<动>求;请求。《曹刿论战》:“公将战,曹刿~见。”
②<副>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即“我”)做某事。《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以战喻。”
③<动>召;邀请。《信陵君窃符救赵》:“乃~宾客,……欲以客往赴秦军。”
④<动>谒见;拜访。《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往,数~之,朱亥故不复谢。”
⑤<动>请示;请问。《五人墓碑记》:“郡之大夫~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动>恭敬地取。《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其矢。”";

庆
qìng
①<动>庆贺;庆祝。《促织》:“大喜,笼归,举家~贺。”
②<动>奖赏;赏赐。《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赏之谓德。”
③<名>幸福;吉祥。《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馀~;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磬
qìng
①<名>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多用石或玉制成,状如曲尺。《石钟山记》:“今以钟~置于水,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名>和尚敲打的一种铜质钵状法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馀钟~声。”【磬控】善御马。【磬折】腰弯如磬形,表示恭敬。";

罄
qìng
①<动>尽;用尽。《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郎君游资虽~,然都中岂无亲友可以借贷?”《狱中杂记》:“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衣装。”
②<动>显现;出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知所也,旦暮~于前。”";

穷
qióng
①<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饿无聊,追购双急。”
②<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困来归丹。”
③<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绝无踪响。”
④<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其林。”
⑤<形>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欤?”【又】<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外不足。”
⑥<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诘之变动而来。”【辨】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穹
qióng
①<动>隆起;拱起。扬雄《太玄·玄告》:“天~隆而周乎下。”
②<形>高大。《雁荡山》:“~崖巨谷,不类他山。”";

琼
qióng<名>美玉。《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琚。”比喻美好的事物。《楚辞·招魂》:“华酌既陈,有~浆些。”";

蛩
qióng
①<名>蝗虫。《淮南子·本经》:“飞~满野。”
②<名>蟋蟀。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闲坐。满耳新~声。”
gǒng<名>虫名。即马陆,又名百足虫。【蛩蛩】忧惧的样子。";

丘
qiū
①<名>土堆;小土山。《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②<名>坟墓。《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冢。”
③<名>丘墟;废墟。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兮。”
④<量>即垄,田亩耕作单位。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采草药》:“一~之禾,则后种者晚实。”【辨】岭,山,陵,丘。见“陵”字。【丘墟】⒈废墟;荒地。⒉坟墓。【丘壑】⒈深山幽谷。常指隐居处。⒉画家的构思布局。";

秋
qiū
①<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
②<名>年。《五蠹》:“穰岁之~,疏客必食。”
③<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以为期。”《滕王阁序》:“~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送客湓浦口。”
④<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秋娘】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⒈秋天的水。⒉喻剑。⒊喻境。";

囚
qiú
①<动>囚禁;关押。《韩非子·说林上》:“吏因之。”
②<名>囚犯;关押的犯人。《狱中杂记》:“系~常二百余。”
③<名>俘虏。《殽之战》:“先轸朝,问秦~。”";

求
qiú
①<动>寻找;找寻。《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之。”《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之。”
②<动>探求;探索。《岳阳楼记》:“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游褒禅山记》:“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动>要求;责求。《子鱼论战》:“明耻教战,~杀敌也。”《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其能千里也。”
④<动>请求;乞求。《触龙说赵太后》:“赵氏~救于齐。”《口技》:“又夹百千~救声。”
⑤<动>谋求;索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以城~璧而赵不许。”
⑥<动>访求;访问。《苏武》:“陵降,不敢~武。”
⑦<动>追求;求偶。《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寤寐~之。”";

虬
qiú<名>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涉江》:“驾青~兮骖白螭。”";

酋
qiú
①<名>酋长;部落首领。《宋史·范仲淹传》:“羌~数百人事之如父。”
②<名>泛指头领;头目。《冯婉贞》:“旋见一白~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
③<名>官员;长官。《〈指南录〉后序》:“二贵~名曰馆伴,夜则兵围所寓舍。”";

赇
qiú
①<名>贿赂;用来收买、买通他人的财物。《书博鸡者事》:“即诬守纳己~。”";

遒
qiú
①<动>迫近。《楚辞·招魂》:“分曹并进,~相迫些。”【又】尽。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尽兮。”【引】聚集。《诗经·商颂·长发》:“百禄是~。”
②<形>刚劲,有力。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诗:“猎猎晚风~。”刘峻《广绝交论》:“~文丽藻”";

裘
qiú
①<名>皮衣;皮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不暧锦衾薄。”【又】穿皮衣。《五蠹》:“冬日麑~,夏日葛衣。”【裘葛】泛指四季衣服。【裘马】裘衣名马。喻富贵排场。";

糗
qiǔ<名>干粮;炒熟的米,麦等粮食。《三元里抗英》:“备乃器械,持乃~粮。”";

区
qū
①<动>区分;区别。《论语·子张》:“臂诸草木,~以别矣。”
②<名>区域;地区。《察变》:“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又】指天空。《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明。”ōu
①<名>古代量器名。四升为豆,四豆为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私大斗斛~釜以出贷,小斗斛~釜以氏儿也。”
②<名>姓。《童区寄传》:“我~氏儿也。”【区理】分别料理。【区区】⒈小;少。⒉见识短浅;愚笨。⒊自称的谦词。⒋仅仅。⒌爱慕;思慕。【区宇】境域;区域。";

曲
qǔ
①<形>弯曲;不直。《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水,列坐其次。”《病梅馆记》:“梅以~为美,直则无姿。”【又】弯曲程度。《劝学》:“其~中规。”【又】弯曲处;拐弯处。《复庵记》:“自是而东,则汾之一~。”
②<名>偏僻之地。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之誉。”
③<形>不正派;不公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之害公也。”
④<名>理屈;理亏。《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在秦。”
qǔ
①<名>乐曲。《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为君翻作《琵琶行》。”
②<名>韵文的一种文体。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又专指宋以后的南曲,北曲。【曲室】深邃的密室。【曲笔】⒈史官和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徇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称作曲笔。⒉徇情枉法定案。";

诎
qū
①<动>弯曲。《荀子·劝学》:“~五指而顿之。”【引】枉曲,冤枉。《吕氏春秋·壅塞》:“宋王因怒而~杀之。”
②<动>屈服。《墨子·公输》:“公输盘~。”
③<形>言语钝拙。《史记·李斯传》:“辨于心而~于口。”";

驱
qū
①<动>驱驰;赶马前进。《冯谖客孟尝君》:“~而之薛。”《伶官传序》:“负而前~。”
②<动>驱赶;驱使。《卖炭翁》:“宫使~惜不得。”《赤壁之战》:“~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③<动>追赶;追逐。《狼》:“而两狼之并~如故。”【驱役】⒈驱使。⒉做官。";

屈
qū
①<动>弯曲。《核舟记》:“~右臂支船。”《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伸。”
②<动>屈服。《阎典史传》:“挺立不~。”【又】<动使动>使……屈服。《五人墓道》:“安能~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谋攻》:“不战而~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③<名>委屈;冤屈。《海瑞传》:“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者。”【又】<动>受委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动>亏;短少。《刘东堂言》:“理~词穷,怒问。”
jué
①<动>竭尽;用尽。《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

趋
qū
①<动>快走。《乐羊子妻》:“妻乃引刀~机而言。”【又】<动>小步紧走。《左忠公逸事》:“史噤不敢发声,~而出。”【又】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至而自谢。”
②<动>奔赴;奔向。《<指南录>后序》:“夜~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③<动>趋向;趋于。《六国论》:“日削月割,以~于亡。”
④<动>追求;迎合。《论积贮疏》:“今背本而~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⑤<动>争取。《孙膑减灶》:“百里而~利者必蹶上将军。”【趋风】疾行如风,恭敬的样子。【趋跄】步履有节奏的样子。【趋庭】承受父教的代称。";

劬
qú<形>劳苦;劳累。张衡《归田赋》:“虽日夕而忘~。”";

渠
qú
①<名>(人工开凿的)沟渠。《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
②<代>第三人称代词,他。《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会永无缘。”
③<形>大。通“钜”。如:渠凶(大恶人,元凶);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④通“遽”。疾速《管子·地数》:“夫水激而流渠。”";

癯
qú<形>瘦。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者既肥。”";

衢
qú<名>四通八达的道路。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填街盈~。”【引】比喻树枝的分岔,树杈。《山海经·中山经》:“叶状如杨,其枝五~。”";

取
qǔ
①<动>割取。《周礼·大司马》:“获者~左耳。”
②<动>俘获;捕获。《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吴元济。”
③<动>攻占;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宋。”
④<动>拿取;拿。《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⑤<动>取得;获得。《谏太宗十思疏》:“岂~之易守难乎?”
⑥<动>提取;取出。《劝学》:“青~之于蓝,而青于蓝。”
⑦<动>通“取”,娶妻。《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⑧<名>可取之处。《答韦立师道书》:“仆自卜固无~。”
⑨<动>择取;选用。《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义者也。”
⑩<助>用于动词后,无实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蛙声一片。”【取次】⒈随便;任意。⒉草草;仓促。【取室】娶妻。";

去
qù
①<动>离去;离开。《岳阳楼记》:“便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动>距;距离。《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
③<形>过去的。《琵琶行》:“我从~年辞帝京。”
④<动>除去;去掉。《捕蛇者说》:“~死肌,杀三虫。”
⑤<动>舍去;舍弃。《五蠹》:“~偃王之仁。”
⑥<动>用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⑦<动>前往;到……去。《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应之。”
jǔ<动>通“弆”。收藏;贮存。《苏武》:“掘野鼠~草实而食之。”【去妇】被遗弃之妻。";

呿
qù<动>张(口);张开。《狱中杂记》:“主者口~舌挢,终不敢诘。”";

觑
qù
①<动>窥视;窥探。《新唐书·张说传》:“胡寇~边。”
②<动>看;瞧。《高祖还乡》:“~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趣
qù
①<名>意向;旨趣。嵇康《琴赋》:“览其旨~。”
②<名>乐趣;情趣。《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
qū<动>通“趋”。趋向;奔赴。《兰亭集序》:“虽~舍万殊,静躁不同。”
cù
①<动>通“促”。催促;督促。《陈涉世家》:“~赵兵亟入关。”
②<动>通“促”,急忙;赶紧。《海瑞传》:“~执之,无使得遁。”【趋向】志趣;意志。";

悛
quān<动>改;悔改。《韩非子·难四》:“过而不~,亡之本也。”成语有“怙恶不悛”。";

全
quán
①<形>齐全;齐备。《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乎为五人也。”
②<形>完整;整个。《小石潭记》:“~石以为底。”
③<动>保全。《出师表》:“苟~性命于乱世。”
④<形>全部;所有的。《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⑤<副>完全;都。《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
⑥<动>通“痊”,病愈。《病梅馆记》:“以五年为期,必复之~之。”";

权
quán
①<名>秤;秤锤。《论语·尧》:“谨~量,审法度。”
②<动>称量;衡量。《齐桓晋文之事》:“~,然后知重。”
③<名>权势;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量力。”【又】有权势的。《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者之门。”
④<动>代理;兼任。胡仔《推敲》:“时韩愈吏部~京兆。”
⑤<名>权变;灵活性。《谋攻》:“不知三军之~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⑥<副>姑且;暂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权变】变通;灵活处理。【权首】主谋;首先起事的人。【权时】衡星时势,即权时度势之义。";

荃
quán
①<名>一种香草。《离骚》:“~蕙化而为茅。”
②<名>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器具。又写作“筌”。《庄子·》:“~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

拳
quán
①<名>拳头。《晋书·刘伶传》:“攘袂奋~。”【又】握拳。《汉书·钩弋倢伃传》:“女两手皆~。”【引】曲。《庄子·人世间》:“则~曲不可以为栋梁。”
②<名>勇力。《诗经·小雅·巧言》:“无~无勇,职为乱阶。”";

痊
quán<动>病愈,恢复健康。张协《七命》:“齐王之疾~。”";

铨
quán
①<动>衡量;称量。《国语·吴语》:“不智,……无以~度天下之众寡。”
②<动>选拔(人才),选授(官职)。《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铨叙】⒈根据官吏的资绩,确定及升降等级。⒉序次。";

筌
quán<名>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器具。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忘~已早鱼。”";

蜷
quán虫形屈曲。《广韵·仙韵》:“~,虫形诘屈。”【蜷局】拳曲不伸的样子《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顾而不行”。";

畎
quǎn见“畎亩”。【畎亩】田间;田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之中。”";

劝
quàn
①<动>鼓励;勉励。《货殖列传序》:“于是太公~其女功,极技巧。”【又】努力从事。《货殖列传序》:“各~其业。”
②<动>劝说。《送元二使安西》:“~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化】⒈规劝感化。⒉(出家人)求人施舍。";

券
quàn<名>契约,凭证。古代刻木为券,各拿一半,相合为信。《管子·轻重乙》:“使无~契之责。”";

却
què
①<动>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立。”
②<动>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又】<动使动>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秦。”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众庶。”
④<动>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心头肉。”
⑤<动>回头。《孔雀东南飞》:“~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⑥<副>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看妻子愁何在。”
⑦<副>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却曲】曲折。【却苏】死而复苏。";

悫
què<形>诚实;谨慎。《史记·孝文本纪》:“法正则民~。”";

确
què
①<形>土地瘠薄。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论巨细,同年而议丰~乎。”
②<形>通“確”,确实。《后汉书·崔寔传》:“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
③<动>较量。《汉书·李广传》:“要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
④<动>通“搉”,敲击。《世说新语·文学》:“乐(广)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几。”
⑤<形>坚固。《汉书·师丹传》:“~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
⑥<形>确实。《新唐·卢从愿传》:“数充校考史,升退详~。”【确荦】山多大石的样子。";

舃
xì
①<名>有木底的鞋子。《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几几。”【又】泛指鞋。《史记·滑稽列传》:“履~交错,杯盘狼藉。”
②<名>通“潟”,咸卤地。《汉书·沟洫志》:“溉~卤之地四万顷。”
③<名>柱下石。《墨子·备穴》:“二尺一柱,柱下傅~。”";

阕
què
①<动>止息。《诗经·小雅·节南山》:“俾民心~。”【又】停止。周邦彦《浪淘沙慢·水竹旧院落》:“东门帐饮乍~。”【又】特指乐曲终止。谢灵运《九日从宋戏马台集送孔令》:“指景待乐~。”
②<量>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阕。《史记·留侯世家》:“歌数~。”【又】词有两段者,称为“前阕”和“后阕”。";

阙
què
①<名>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百余尺。”
②<名>借指宫殿或京城。《杜少府之任蜀州》:“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quē
①<名>通“缺”,缺口;豁口。《三峡》:“两岸连山,略无~处。”
②<名>通“缺”,缺点;过失。《出师表》:“必能裨补~漏,有所广益。”
③<动>通“缺”。削弱;亏损。《烛之武退秦师》:“若不~秦,将焉取之?”
jué<动>通“掘”,挖掘。《郑伯克段于鄢》:“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下】宫阙之下。【阙疑】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

榷
què
①<动>专营;专卖。《汉书·武帝纪》:“初~酒酤。”
②<动>商讨;商量。《北史·崔孝芬传》:“商~古今,间以嘲谑。”";

囷
qūn<名>古代的一种圆形谷仓。《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囷囷】曲折回旋的子。";

逡
qūn<动>退让。《汉书·公孙弘传》:“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巡】⒈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欲进又止的样子。⒉俄顷;顷刻;一会儿。";

群
qún
①<名>兽群;聚集在一起的鸟兽。诸葛亮《弹廖化表》:“羊之乱~,犹能为害。”
②<名>群;聚集在一起的人。《礼记·檀弓上》:“吾离~而索居,亦已久矣。”
③<动>聚集成群。《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
④<形>成群的。《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莺乱飞。”
⑤<形>诸;众。《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公。”【群生】⒈一切生物。⒉众儒生。";

然
rán
①<动>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因谓之安。”
②<代>这样;那样。《鸿门宴》:“不~,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对的。《齐桓晋文之事》:“王曰:‘~,诚有百姓者。’”【又】<形意动>认为……对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之。”
④<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出涕。”《石钟山记》:“森~欲搏人。”《兰亭集序》:“快~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⑤<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
⑥<连>然而;但是。《鸿门宴》:“~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髯
rán<名>两腮的胡子。《核舟记》:“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

染
rǎn
①<动>染色;用颜料使物体具有某种颜色。《墨子·所染》:“~于苍则苍,~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②<动>沾染;污染。《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濯清涟而不妖。”
③<动>传染。《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者众也。”【染逮】沾污;牵连。【染服】僧衣。亦名缁衣。色紫而带浅黑。";

瀼
nǎng
①<名>流入江河的溪水。《察变》:“犹~渴之水,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②<形>水流动的样子。木华《海赋》:“涓流泱~,莫不来往。”";

禳
ráng<动>古代祭祷鬼神来消除灾祸的迷信活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有彗星,齐侯使~之。”";

穰
ráng
①<名>稻麦等粮食作物的茎杆。《齐民要术·杂说》:“场上所有~、谷稖等,并须收贮一处。”
②<形>丰收。《论积贮疏》:“世之有饥~,天之行也,禹汤之矣。
ráng<形>多,盛。《汉书·张敝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于在三辅尤为剧。”【穰穰】五谷丰饶。";

壤
rǎng
①<名>土壤;泥土。特指松软的土。《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者三夫,叩石垦~。”
②<名>土地;耕地。《管子·臣乘马》:“一农之量,~百亩也。”
③<名>地域;疆域。《毛遂自荐》:“文王以百里之~而臣诸侯。”【壤壤】众多;往来纷乱的样子。";

攘
rǎng
①<动>排除;排斥。《出师表》:“庶竭驽钝,~除奸凶。”
②<动>偷盗;窃取。《孟子·滕文公》:“今有人日~其邻之鸡。”
③<动>侵夺;夺取。桓宽《盐铁论·非鞅》:“是以征敌伐国,~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自赡。”
④<动>挽起;撩起。《书搏鸡者事》:“使匹夫~袂群起以伸其愤。”
⑤<动>容纳;忍受。《楚辞·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诟。”
⑥<动>扰乱。《淮南子·兵略》:“此四君者,皆小有过而莫之讨也,故至于~天下。”【攘攘】多;盛。【攘善】掠人之美。攘,窃取。";

让
ràng
①<动>责问;责备。《左传·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请见,公使~之,且辞焉。”
②<动>谦让;礼让。《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③<动>让给;让位给。《五蠹》:“夫古之~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④<动>亚于;比……差。《西厢记诸宫调》:“此个阁儿虽小,其间趣不~林泉。”
⑤<动>推辞;拒绝。《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⑥<动>让开;躲开。《唐翁猎虎》:“虎扑至,侧首~之。”";

荛
ráo
①<名>柴草。《管子·轻重》:“今北泽烧莫之续,则是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
②<动>打柴割草。《童区寄传》:“童寄者,郴州~牧儿也。行牧且~。”《问说》:“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之微,先民询之。”";

饶
ráo
①<形>富裕;富足。《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之地。”
②<动>多;有许多。柳宗元《田家》:“古道~蒺藜,萦迴古城曲。”
③<动>添;加。《智取生辰纲》:“五贯便依你五贯,只~我们一瓢吃。”
④<动>宽容;宽恕;饶恕。鲍照《拟行路难》:“日月流迈不相~。”
⑤<动>比……差。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柳色未~秦地绿,花光不减上林红。”
⑥<动>怜惜。陆游《数日暄妍颇有春意》:“小春花蕾索春~。”
⑦<连>即使;尽管。《柳毅传》:“~他掬尽泾河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桡
náo
①<动>弯曲。《列子·汤问》:“竿不~。”
②<动>屈服;挫败。《左传·成公二年》:“畏君之震,师徒~败。”【引】削弱。《汉书·张良传》:“汉王忧恐,与郦食其谋~楚权。”
ráo<名>桨。李白《入清溪行山中》:“停~向余景。”";

扰
rǎo
①<动>乱;纷乱。《汉书·高帝纪上》:“天下方~,诸侯并起。”
②<动>扰乱;侵扰。《教战守策》:“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民,渐不可长。”
③<动>打扰。受人饮食财物等帮助的客套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便出篱笆门”
④<动>驯服。《荀子·性恶》:“以~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娆
rǎo<形>烦扰。《汉书·晁错传》:“废去淫末,除苛解~。”
ráo<形>妩媚。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用搔首兮屏营。”【娆娆】柔弱貌。";

绕
rào
①<动>走弯曲、迂回的路。《灞桥饯别》:“过宫墙,~回廊,近椒房。”
②<动>围着转。《短歌行》:“~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余音不绝。【绕指柔】喻意志刚强者,几经挫折,转面成为随波逐流的人。后也借以形容柔软或柔弱。";

人
rén
①<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之始也。”
②<名>人民;众人。《为学》:“~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皆有之。”
③<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④<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吾谋适不用也。”
⑤<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仁
rén
①<形>仁爱;仁慈。《论语》:“~以为己住,不亦重乎?”
②<名>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
③<名>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壬
rén
①<名>干支的第九位。
②<形>奸佞;奸邪巧言。《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人,不为拒谏。”";

忍
rěn
①<动>容忍;忍受;忍耐。《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为之下。”
②<动>克制。《<指南录>后序》:“予分当引决,然而隐~以行。”
③<形>忍心;狠心;残忍。《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又】<形使动>使……坚韧;使坚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性,曾益其所不能。”";

荏
rěn
①<名>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白苏。《齐民要术·荏蓼》:“~子秋末成。”
②<形>软弱;怯懦。《论语·阳货》:“色厉而内~。”";

稔
rěn
①<动>庄稼成熟。《后汉书·明帝纪》:“风比登~。”
②<名>年。《黄冈竹楼记》:“竹之为瓦仅十~,若重覆之,得二十~。”
③<动>事物酝酿成熟。任昉《奏弹刘整文》:“恶积衅~。”
④<形>熟;熟悉。《西厢记诸宫调》:“~闻是说。”【稔色】容貌艳丽娇美。";

刃
rèn
①<名>刀锋;刀口。《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既接。”
②<名>刀剑一类有锋刃的器具。《梅花岭记》:“德威流涕,不能执~。”
③<动>用刀剑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相如。”";

仞
rèn
①<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也有以五尺或六尺或四尺为一仞的。古代尺度不同,一尺的长短也不一致,通常一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向两侧伸开两臂后从左后指手到右手指中间的距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任
rèn
①<动>抱;背;担荷。《诗经·生民》:“是~是负。”
②<动>担负;承担。《班超告老归国》:“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职也。”
③<名>负担;担子;责任。《生于居中,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于斯人也。”
④<动>任用;使用。《谏太宗十思疏》:“简能而~之,择善而从之。”
⑤<动>信任。《屈原列传》:“王甚~之。”
⑥<名>能力;有能力的人。《占国策·魏策》:“大王筹策之臣无~矣。”
⑦<动>堪;胜。常用于否定句,表示“承受(不)了”、“禁(不)住”《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区区向往之至。”
⑧<动>放任;不拘束。《书博鸡者事》:“~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⑨<动>任凭;听凭。《孔雀东南飞》:“恐不~我意,逆以煎我怀。”
⑩<名>人质。《晋书·石勒载记》:“河北诸堡壁大震,皆请降送~于勒。”
⑾<动>通“妊”,怀孕。《汉书·叙传》:“刘媪~高祖。”
rén
①<名>女子爵位名。王莽时改称公主为“任”。《汉书·王莽传》:“其女皆为~。”
②<名>周代国名,在今山东济宁。
③<名>姓。【任率】消极影响;不做作。";

纫
rèn
①<动>搓绳;捻线。《楚辞·惜誓》:“伤诚是之不察兮,并~茅丝以为索。”
②<动>连缀。《离骚》:“~秋兰以为佩。”
③<动>缝纫。《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之。”
④<形>通“韧”,柔软而结实。《孔雀东南飞》:“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

牣
rèn<形>满。司马相如《子虚赋》:“充~其中,不可胜记。”";

纴
rèn<动>绕线。【又】泛指纺织。常“纴织”、“织纴”连用。《韩非子·难三》:“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则入多。”";

轫
rèn
①<名>刹住车轮的木头。《离骚》:“朝发~于苍梧兮,夕余至于悬圃。”【引】止住车。《战国策·秦策》:“陛下尝~车于赵矣。”
②<名>通“仞”,长度单位。《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③<形>牢固。《管子·制分》:“故凡用兵者,攻坚则~,乘瑕则神。”";

衽
rèn
①<名>衣襟。《战国策·齐策》:“连~成帷,举袂成幕。”【又】整理衣襟。刘向《新序·节士》:“原宪冠桑叶冠,杖藜而应门,正冠则缨绝,~襟则肘见。”
②<名>衣袖;袖口。《盐铁论·非鞅》:“诸侯敛~,西面而向风。”
③<名>床席。《订鬼》:“故得病寝~,畏惧鬼至。”";

恁
nèn
①<代>如此;这样;那。多用于近代小说、话本中。《游园》:“烛尽沉烟,抛残绣线,~今春关情似去年?”《灌园叟晚逢仙女》:“有~样好花,故意回说没有。”";

仍
réng
①<动>接续;承接。张衡《思旧赋》:“夫吉凶之相~兮。”
②<动>因袭;沿袭。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之以为俗。”
③<副>屡次;多次。《史记·封禅书》:“寿星~出,渊耀光明。”
④<副>仍然;依然。《孔雀东南飞》:“~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⑤<副>乃;于是。《南史·宋武帝纪》:“帝叱之,皆散,~收药而反。”【仍仍】⒈怅然若失的样子。⒉频频。【仍世】累世;世世。";

日
rì
①<名>太阳。《夸父逐日》:“夸父与~逐走。”
②<名>白昼;白天。《荆轲刺秦王》:“此臣~夜切齿拊心也。”
③<名>一昼夜;一天。《垓下之战》:“尝一~千里,不忍杀之。”【又】每天;天天。《劝学》:“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又】一天天地。《涉江》:“鸾鸟凤皇,~以远兮。”
④<名>日子;时间。《过故人庄》:“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⑤<名>往日;从前。《左传·襄公三年》:“~君乏使,使臣斯司马。”
⑥<名>他日;以后的某一天。《列子·汤问》:“~以偕来,吾与若俱观之。”";

戎
róng
①<名>兵器;武器。《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
②<名>战车。《殽之战》:“梁弘御~,莱驹为右。”
③<名>士兵;军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阵整齐。”
④<名>军事;战争。柳宗元《封建论》:“列侯骄盈,黩货事~。”
⑤<名>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五蠹》:“行仁义而怀西~。”【戎首】⒈发动战争的人;挑起争端的人。⒉军队主帅。";

茸
róng<名>草初生的细芽。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
rǒng见“茸阘”【茸阘】微贱。【茸茸】细密的样子。";

荣
róng
①<名>花。《古诗十九年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将以遗所思。”
②<动>开花。《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
③<形>茂盛。《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泉涓涓而始流。”
④<形>光荣;荣耀。《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又】<动>获得荣耀。《五人墓碑记》:“赠谥美显,~于身后。”【又】<形使动>使……光荣。《孔雀东南飞》:“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又】<形意动>认为……光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名浮于实,士林~之。”
⑤<名>荣誉;名誉。《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利。”
⑥<名>梧桐。《尔雅·释木》:“~,桐木。”【荣路】作官的门路。【荣养】赡养父母。";

容
róng
①<名>容量;容积。《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矣。”
②<动>容纳。《屈原列传》:“方正之不~也。”
③<动>宽容。《庄子·庚桑楚》:“不能~人者无亲。”
④<动>容许;许可。《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姑~我入。”
⑤<动>收容。《五人墓碑记》:“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
⑥<名>面容;面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形~枯槁。”
⑦<名>脸色;神色。《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
⑧<动>修饰面容;打扮。《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膝】立足之地。【容臭】古人随身佩带的装有香料的小口袋;香囊。臭,指香料。【容与】⒈放任;放纵。⒉从容逍遥的样子。⒊迟缓不前的样子。⒋小船。【容止】⒈人的仪容举止。⒉收留。";

融
róng
①<动>融化;消溶。杜甫《晚出左掖》:“楼雪~城湿。”
②<动>通。何晏《景福殿赋》:“品物咸~。”
③<形>大明;大亮。《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融】⒈各悦的样子。⒉暖和的样子。";

冗
rǒng
①<形>闲散。《汉书·申屠嘉传》:“故~官居其中。”【又】流离失所。《汉书·成帝纪》:“关东流~者众。”
②<形>繁杂;多余。《新唐书·康承训传》:“承训罢~费,市马益军。”
③<形>忙;繁忙。刘宰《走笔谢王去非》:“知君束装~,不敢折简致。”";

柔
róu
①<形>草木始生;稚嫩。《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桑。”
②<形>柔软;柔弱。《后汉书·光武帝纪》:“吾理天下,亦欲以~道行。”
③<形>和;顺。《管子·四时》:“然则~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
④<动>安抚。《国语·齐语》:“宽惠~民,弗若也。”【柔翰】毛笔。【柔嘉】温柔而美善。【柔远】安抚远方的民族,使归顺。【柔则】以柔顺为准则。古代女子的道德准则。";

揉
róu
①<动>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管子·七法》:“朝~轮而夕欲乘车。”【引】使顺服。《诗经·大雅·崧高》:“~此万邦。”
②<形>杂;错杂。《世说新语·文学》:“皆粲然成章,不相~杂。”
③<动>用手来回搓或擦。王建《照镜》:“暖手~双回,看图引四肢。”";

糅
róu
①<形>杂;错杂。《九章·怀沙》:“同~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②<名>杂饭。枚乘《七发》:“滋味杂陈,肴~错该。”";

肉
ròu
①<名>人体及动物的肌肉。《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
②<名>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荔枝图序》:“瓤~莹白如冰雪。”
③<形>声音丰满悦耳。《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

如
rú
①<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
②<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其指,内狼于囊。”
③<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意,便还就孤。”
④<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车盖。”
⑤<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地利。”
⑥<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何?”
⑦<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勿伤。”
⑧<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相问。”
⑨<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⑩<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礼乐,以俟君子。”
⑾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也。”";

茹
rú
①<动>吃。《文选序》:“~毛饮血之世。”【引】含。范成大《相州》:“~痛含辛说乱华。”
②<名>蔬菜的总称。枚乘《七发》:“白露之~。”
③<形>柔软。《韩非子·亡征》:“柔~而寡断。”
④<动>度量;估计。《诗经·小雅·六月》:“猃狁匪~。”【又】猜测;猜想。《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
⑤<形>腐臭。《吕氏春秋·功名》:“以~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

儒
rú
①<名>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专门担任礼仪、教育等职务的知识分子。《论语·雍也》:“女为君子~,无为小人~。”
②<名>儒家。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中山狼传》:“~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
③<名>泛称读书人;知识分子;学者。《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④<形>通“懦”。《荀子·修身》:“偷~惮事,无廉耻而,则嗜乎饮食。”【儒将】有文人风度的将领;文官出身的将领。【儒吏】儒生出身的官吏。【儒生】信奉儒家学说的人;读书人。【儒素】儒者的品德操行。【儒雅】博学的儒生。指儒家的思想。风度温文尔雅。兼比喻富有学问之意。";

孺
rú
①<形>幼小。《晋书·食货志》:“可以长~齿,可以养耆年。”
②<名>幼儿。成语“妇~皆知”。
③<动>亲爱;亲睦。《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人】⒈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作为通直郎等到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封号。⒉敬称已婚妇女。【】⒈幼小;儿童。⒉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⒊贵妾;君王公侯的妾。⒋小子。称年轻下辈。也可作为对人的蔑称。";

襦
rú<名>短袄;短上衣。《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葳蕤自生光。”";

汝
rǔ
①<名>河流名。在今河南省。《孟子·滕文公》:“决~汉,排淮泗。”
②<代>你;你们;你(们)的。《愚公移山》:“吾与~毕力平险。”【汝曹】汝辈,你们。多用于长辈称后辈。";

乳
rǔ
①<动>生育;生子。《汉书·苏武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乃得归。”
②<形>刚生子的;哺乳期的。《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虎。”
③<形>初生的;幼小的。《少年中国说》:“少年人如~虎。”
④<名>乳房。《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
⑤<名>乳汁;奶汁。《魏书·王琚传》:“常饮牛~,色如处子。”
⑥<动>吃奶;喂奶。《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辱
rǔ
①<名>耻辱。《岳阳楼记》:“宠~皆忘,把酒临风。”
②<形>可耻。《五人墓碑记》:“其~人贱行也,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③<动>辱没;受屈辱。《马说》:“故虽有名马,只~于奴隶人之手。”
④<动>侮辱;欺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其群臣。”
⑤<动>玷辱;辜负。《汉书·苏武传》:“屈节~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⑥<副>谦词。用于客套,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可译为“承蒙”、“屈尊”、“劳驾”等。《报任安书》:“曩者~赐书。”《殽之战》:“君何~讨焉?”";

入
rù
①<动>进入。《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②<动>特指进入朝廷;在朝廷上。《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者,许由、务光是也。”
③<动>缴纳。《论积贮疏》:“岁恶不~,请卖爵子。”
④<动>归入;纳入。《廉颇蔺相如列传》:“城~赵而璧留秦。”
⑤<动>合乎;趋向。《训俭示康》:“顾人之常情,由俭~奢易。”
⑥<名>收入。《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室】⒈喻学问技艺的成就达到精深的境界。⒉称能得到老师学问或技艺精奥的为入室弟子。";

溽
rù
①<形>湿。郭璞《江赋》:“林无不~,岸无不津。”【又】闷热。《梦溪笔谈·象数》:“众以为频日晦~,尚且不雨,如此淲燥,岂复有望?”
②<形>味浓。《礼记·儒行》:“其饮食不~。”";

缛
rù
①<名>繁密的彩色装饰。张衡《西京赋》:“其馆室次舍,采饰纤~。”【引】繁多;繁琐。《仪礼·丧服传》:“丧成人者其文~。”成语有“繁文缛节”。
②<名>通“褥”,褥子。谢惠连《雪赋》:“援绮衾兮坐芳~。”";

蓐
rù
①<名>草席,草垫子。《左传·文公七年》:“秣马~食,潜师夜起。”
②<动>陈草复生。
③<动>吃饱。成语“~马饷军”";

堧
ruán
①<名>城或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余地、空地。《汉书·翟方进传》:“税城郭~及园田。”
②<名>河边地。《史记·河渠书》:“五千顷故尽河~弃地。”";

枘
ruì<名>榫(sǔn)子;榫头。宋玉《九辨》:“圜凿而方~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鉏鋙 jǔ yǔ:同“龃龉”,不相配合。)成语有“圆凿方枘”。";

蚋
ruì<名>蚊子一类的昆虫。《荀子·劝学》:“醯酸而~聚焉。”";

锐
ruì
①<形>锐利;锋利。《淮南子·时则》:“柔而不刚,~而不挫。”【又】磨快。《周亚夫军细柳》:“军士吏被甲,~兵刃。”【又】<名>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将军披坚执~。”
②<形>精锐。《韩非子·存韩》:“秦特出~师取地而韩随之。”【又】<名>精锐的军队。《赤壁之战》:“瑜率轻~继其后。”
③<名>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蔡邕《释诲》:“武夫备略,战士讲~。”
④<形>细小。《左传·》昭公十六年:“且吾以玉贾罪,不亦~乎?”
⑤<形>迅猛;急速。《孟子·尽心》:“其进~者,其退速。”";

瑞
ruì
①<名>用作凭证的玉器。《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请~焉。”
②<名>凶吉的预兆(迷信)。王充《论衡·指瑞》:“传舍人不吉之~。”【又】特指吉光。《新唐书·郑仁表传》:“天~有五色云。”【引】<形>吉利的。孟浩然《寒食宴张明府宅》:“~雪初盈尺。”";

睿
ruì<形>明智;通达;看得深远。《礼记·中庸》:“能为聪明~知。”";

闰
rùn
①余数;多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
②<形>非正统的,与“正”相对。《宋史·宋庠传》:“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

润
rùn
①<动>滋润。《论衡·雷虚》:“雨~万物。”
②<形>潮湿。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衣~费烟。”【引】润泽;光润。柳宗元《红蕉》:“晚英值穷节,绿~含朱光。”
③<名>雨水。《后汉书·钟离意传》:“比日密云,遂无大~。”";

若
ruò
①<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
②<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⑤<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⑥<连>假如;如果。《殽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⑦<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⑨<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华】若木之花。【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⒈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⒉此时。⒊彼时。【若属】你们这些人。【若许】犹“如许”。如此。【若英】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弱
ruò
①<形>弱小。与“强”相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强而赵~。”【又】<形使动>使……弱;削弱。《过秦论》:“会盟而谋~秦。”
②<形>软弱;懦弱。《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且怯也。”
③<形>年幼;年少。《愚公移山》:“曾不若孀妻~子。”【又】<名>年纪小的人。《柳毅传》:“使闺窗孺~,远罹构害。”
④<名>弱者;势力薄弱的人。《后汉书·耿纯传》:“抑强扶~。”
⑤<动>丧失;丧亡。《左传·昭公三年》:“又~一个焉,姜其危哉。”
⑥<形>不足;差一点。《晋书·天文志》:“与赤道东交于角稍~。”【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身体未壮,所以称弱。后来称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弱息】小儿。对别谦称自己的儿女。【弱约】柔弱;柔顺。";

爇
ruò<动>烧。《促织》:“问者~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

撒
sǎ<动>散布。《林黛玉进贾府》:“身上穿着银红~花半旧大袄。”
sā
①<动>放开;放出。揭傒斯《渔父》:“夫前~网如飞轮,妇后摇橹青衣裙。”
②<动>耍出;尽量使出(贬义)。《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孙婆见他~酒风,不敢惹他。”";

洒
sǎ
①<动>撒水于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夜~扫,早帐具至旦。”
②<动>散落;抛落。郭璞《江赋》:“骇浪暴~,惊波飞薄。”
③<动>挥写。《文心雕龙·养气》:“~翰以伐性。”
④<代>表示自称。咱,我。《水浒传》:“~家是经略府提辖。”
xǐ
①<动>通“洗”,洗涤。《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夏时诣水中澡~手足。”
②<动>分流。《史记·河渠》:“九川既疏,九泽既~。”";

飒
sà
①<形>形容风声。《晋书·陶渊明传》:“清风~至。”
②<形>衰落。陆倕《思田赋》:“岁聿忽其云暮,庭草~以萎黄。”【飒然】风声;类似风的声音。【飒飒】⒈风雨声。⒉衰老的样子。⒊迅速的样子。";

塞
sāi
①<名>边界上险要的地方。《隆中对》:“益州险~,沃野千里。”
②<名>通“赛”。祭祀名。《汉书·郊祀志》:“冬~祷祠。”
③<名>通“簺”,一种赌博游戏。杜甫《今夕行》:“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为欢娱。”
sè
①<动>阻塞;堵塞。《愚公移山》:“惩北山之~,出入之迂也。”
②<动>填塞;充满。《黄生借书说》:“汗牛~屋,富贵家之书。”
③<动>搪塞;应付。《促织》:“留待限期,以~官责。”【塞渊】诚实而深远。【塞职】称职。";

三
sān
①<数>三;第三。
②<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尺】⒈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⒉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⒈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⒉三个星座。明⒊堂、辟雍、灵台。⒋皇帝、太后、皇后。【三军】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⒉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⒊全军,通称军队。";

散
sàn
①<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②<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入珠帘湿罗幕。”
③<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寒色。”
④<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
⑤<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马蹄。”
sǒn
①<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则劫之以师友。”
②<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乃分之宜。”
④<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两钱服之。”
⑤<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
⑥<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诞】⒈放诞不羁。⒉逍遥自在。";

糁
sǎn
①<动>以米和羹。《荀子·宥坐》:“孔子南适楚,戹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
②<名>饭粒。《齐民要术》:“炊秔米饭为~。”【引】散布的粒状物。周邦彦《大酺》:“红~铺也,门外荆桃如菽。”";

桑
sāng
①<名>桑树。《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
②<名>桑叶。《陌上桑》:“采~成南隅。”
③<名>采桑养蚕纺织一类的工作。《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榆】夕阳余辉照在桑树榆树的树梢上,代称日落的地方。常比喻老年时光。【桑梓】桑树梓树是古代家宅边常栽的树的树木,用作故乡的代称。";

颡
sǎng
①<名>额。《孟子·告子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
②<名>稽颡的简称。古时居父母之丧时对宾客的跪拜礼,额至地。《礼记·檀弓上》:“拜而后稽~,颓乎其顺也。”";

丧
sàng
①<动>丧失;失去。《鱼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耳。”
②<动>丧亡;灭亡。《六国论》:“五国既~,齐亦不免矣。”
③<动>葬;安葬。《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死无憾也。”
sāng<名>丧事。《殽之战》:“秦不哀吾~而伐吾同姓。”";

搔
sāo
①<动>挠,用手指甲轻抓。《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背。”
②<动>通“骚”,动乱;扰乱。《三国志·吴书·陆凯传》:“既不爱民,务行威势,所在~扰,更为烦苛。”";

骚
sāo
①<动>动乱;扰乱。《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吾心。”
②<名>忧愁。《屈原列传》:“离~者,犹离忧也。”
③<名>《离骚》的简称。也用来指楚辞类的诗。【骚人】骚体诗人;诗人;文人。【骚骚】⒈急迫的样子。⒉愁思的样子。⒊风猛的样子。";

臊
sāo<名>臊气。《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恶臭而伤害腹胃。”";

色
sè
①<名>脸色;表情。《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少解。”
②<名>女色;美貌的妇女。《货殖列传序》:“耳目极声~之好。”《柳毅传》:“毅怪视之,乃殊~也。”
③<名>容貌。《琵琶行》:“年长~衰,委身为贾人妇。”
④<名>色彩;颜色。《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
⑤<名>天色;景色。《游黄山记》:“两峰秀~,俱可手揽。”
⑥<名>种这类。《北史·长孙道生传》:“客内无此~人。”";

啬
sè
①<动>过于俭省,吝啬。《战国策·韩策一》:“仲~于财。”
②<动>节省;节俭。《管子·五辅》:“纤~省用,以备饥馑。”
③<动>收割庄稼。后来写作“穑”。《汉书·成帝纪》:“服田力~。”";

瑟
sè<名>古代一种弹拨乐器,一般有二十五根弦。《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鼓~。【瑟瑟】⒈风声。⒉一种碧绿色的宝石。也指碧绿色。";

穑
sè
①<动>收获庄稼。《伐檀》:“不稼不~,胡取禾三百廛兮。”
②<动>通“啬”。吝惜;节俭。《左传·昭公元年》:“大国省~而用之。”【穑人】农夫。";

森
sēn
①<形>树木高耸茂密的样子。《冯婉贞》:“去村四里有~林,阴翳蔽日。”
②<形>众多;繁多。《观巴黎油画记》:“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然布列。”
③<形>高耸;峙立。《雁荡山》:“雁荡诸峰……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然干霄。”
④<形>森严。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相向。”
⑤<动>(因惊惧而毛发)耸起。刘因《龙潭》:“下有灵物栖,倒影毛发~。”";

僧
sēng
①<名>梵语译音“僧伽”的简称。原指僧团,即佛教修行团体,后来泛称出家的男女佛教徒个人,如“男僧”。“女僧”等。特称出家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与“尼”(尼姑)相对。《醉翁亭记》:“作亭者谁?山之~智仙也。”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敲月下门。”";

杀
shā
①<动>杀死;弄死。《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两尉。”
②<动>战斗;搏斗。《教战守策》:“使其心志安于斩刈~伐之际而不慑。”
③<动>衰败;败坏。《秋声赋》:“物过盛而当~。”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
④<副>形容程度深。《智取生辰纲》:“这样天气热,兀的不晒~人。”
⑤<动>削;消除。《后汉书·吴祐传》:“恢欲~青简以写经书。”【杀青】⒈泛指书籍定稿。⒉洗掉浸烂后的竹青。【杀字】收笔。";

铩
shā
①<名>长矛。贾谊《过秦论》:“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也。”
②<形>羽毛伤残。颜延年《五君咏·嵇中散》:“鸾羽有时~,龙性谁能驯?”也以“铩羽”比喻失意。刘孝标《与宋玉山元思书》:“是以贾生怀琬琰而挫翮,冯子握玙璠而~羽。”";

歃
shà
①<动>饮;喝。吴饮之《饮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怀千金。”特指盟誓时歃血。《国语·晋语》:“宋之盟,楚人固请先~。”";

煞
shà
①<名>迷信传说中的凶恶的神。如“凶神恶煞”。
②<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后起意义)。柳永《迎春乐》:“别后相思~。”
shā
①<动>通“杀”。杀伤。班固《白虎通·五行》:“西方~伤成物,辛所以~伤之也。”【又】消灭,结束。班固《白虎通·五行》:“法四时,先生后~也。”";

删
shān
①<动>删除;消除。《病梅馆记》:“~其密,夭其稚枝。”
②<动>删留;节取。《汉书·艺文志序》:“今~其要,以备篇籍。”
③<动>修整。《察变》:“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治如今者,则无疑也。”【删述】个人著作的谦称。";

芟
shān
①<动>除草;割草。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艾之草,干即放火。”
②<动>除去;消除。《赤壁之战》:“今操~夷大难,略已平矣。”【芟夷】割除;削除。【芟刈】残害。";

埏
yán
①<名>地际;地边。司马相如《封禅书》:“上畅九垓,下泝八~。”
②<名>墓道。潘岳《悼亡》诗:“落叶委~侧。”
shān
①<名>制陶器的模子。《老子》:“~埴以为器。”";

珊
shān见“珊瑚”。【珊瑚】热带海洋中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形状像树枝,可供观赏或作装饰。《柳毅传》:“床以~,帘以水精。”【珊珊】⒈玉佩的撞击声。⒉舒缓美好的样子。";

潸
shān见“潸然”。【潸然】流泪的样子。《汉书·景十三王传》:“~出涕。”";

善
shàn
①<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者而从之,其不~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不听,可使击之。”【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又】<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之。”
②<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蚕桑,采桑城南隅。”
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乃下令。”
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易能也。”
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射。”
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
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刀而藏之。”";

嬗
shàn
①<动>通“禅”。以帝位让验别人。《汉书·律历志下》:“尧~以天下。”
②<动>变迁,更替。《汉书·贾谊传》:“形气转续,变化而~。”";

擅
shàn
①<动>独揽。《史记·货殖列传》:“而~其利数世。”【引】自作主张。《国语·晋语九》:“非司冠而~杀。”
②<动>拥有,据有。《战国策·秦策三》:“方五百里,赵独~之。”
③<动>通“禅”。以帝位让给别人。《荀子·正论》:“尧舜~让,是虚言也。”【擅兵】独揽兵权。【擅场】压倒全场;超出众人。【擅朝】独揽国政。【擅命】擅自发号施令。";

赡
shàn
①<动>供给;供养。《笑话四则·汉世老人》:“我倾家~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晋书·羊祜传》:“禄俸所资,皆以~给九族,赏赐军士。”
②<形>足;够。《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

伤
shāng
①<动>杀伤。《五蠹》:“共工之战,铁铦短者乎敌,铠甲不坚者~乎体。”
②<动>受伤。《国殇》:“左骖殪兮右刃~。”《子鱼论战》:“公~股。”
③<动>伤害;损害。《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先帝之明。”《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猎户数人。”《朝天子·咏喇叭》:“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了那家。”
④<动>妨害;妨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⑤<动>伤心;悲伤。《孔雀东南飞》:“时人~之,为诗云乐尔。”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又】〈形为动〉为……而悲伤。《董宣执法》:“帝~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⑥<名>丧事。《管子·君臣》:“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之礼。”
⑦<副>太;过于。李商隐《俳谐》:“柳讶眉~浅,桃猜粉太轻。”";

殇
shāng
①<动>未成年而死;夭折。《察今》:“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子矣。”
②<名>死难者。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

商
shāng
①<动>计量;估计。《后汉书·王景传》:“景乃~瓶度地势。”
②<动>商讨;商量。梁启超《谭嗣同》:“~办矿务也。”
③<动>经商;贩卖货物。《商君书·垦令》:“重关市之赋,则农恶~。”
④<名>商人;贩卖货物的人。《齐桓晋文之事》:“~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⑤<名>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马伶传》:“引~刻羽,抗坠疾徐。”
⑥<名>星名。即“心宿”。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
⑦<名>朝代名。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成汤灭夏所建,盘庚时迁都于殷,也称“殷商”、“殷”,传十七代,商纣王时被周武王所灭。";

觞
shāng
①<名>古代的酒具;酒杯。《兰亭集序》:“引以为流~曲水,列坐其次。”《归去来兮辞》:“引壶~以自酌。”
②<动>劝人饮酒。《训俭示康》:“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之。”《兰亭集序》:“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觞豆】饮食的器具,因作觞酒豆肉的简称,又泛指饮食。【觞咏】饮酒赋诗。";

裳
cháng
①<名>古人穿的下衣。《诗经·绿衣》:“绿衣黄~。”(衣:上衣。)《琵琶行》:“整顿衣~起敛容。”《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振衣~,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注】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裳裳】鲜明美盛的样子。《诗经·小雅》:“~者华,其叶湑兮。”(:茂盛。)";

赏
shǎng
①<动>赏赐;奖赏。《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赐百千强。”
②<名>奖赏的财物官爵等。《五蠹》:“是以厚~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③<动>赠送。柳宗元《送薛存义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④<动>赞赏;赞扬。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因此相要,大相~得。”
⑤<动>欣赏;玩赏。《杨州慢》:“杜郎俊~,算而今重须惊。”";

上
shàng
①<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②<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赏。”
③<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自劳累。”《东方朔》:“~伟之。”
④<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头。”
⑤<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道。”《游黄山记》:“十里,~黄泥冈。”
⑥<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⑦<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壁。”《狱中杂记》:“狱辞~。中有立决者。”
⑧<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街头理其故业。”
⑨<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刺刀相博击。”
⑩<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农除未,黔首是富。”
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⒈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⒉指骏马。【上手】⒈技艺高超的人;高手。⒉先例;榜样。⒊先前经手的人。⒋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⒈首位;第一。⒉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尚
shàng
①<动>尊崇;崇尚;爱好。《教战守策》:“臣欲使士大夫尊~武勇。”《促织》:“宣德间,宫中~促织之戏。”
②<动>高出;超出。《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之。”【又】特指品行超出常人,高尚。《桃花园记》:“南阳刘子骥,高~士也。”
③<动>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婚配。《汉书·卫传》:“平阳侯曹寿~武帝妹阳信长公主。”
④<形>自高自大。《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之情。”
⑤<副>尚且。《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不相欺,况大国乎?”
⑥<副>还。《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后世祭文结语多用“尚飨”二字。【尚主】娶公主为妻。";

捎
shāo
①<动>拂;掠。扬雄《羽猎赋》:“立历天之旂,曳~星之旃。”【引】击。张衡《东京赋》:“~魑魅,斮獝狂。”
②<动>芟除。《史记·龟策列传》:“以夜~兔丝去之。”";

梢
shāo<名>树枝的末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公】船家。【梢云】高云,祥云。";

烧
shāo
①<动>燃烧;焚烧。《冯谖客孟尝君》:“矫命以责赐诸民,因~其券。”
②<动>被烧。《赤壁之战》:“人马~溺死者甚众。”
③<动>点燃。苏轼《海棠》:“故~高烛照红妆。”
④<动>照耀。王禹偁《正月尽偶题》:“何曾快见花~眼,只解潜催雪满头。”
shào
①<动>放火烧野草肥田。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痕。”
②<名>野火。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晴空碧似蓝。”【烧砚】自愧文章不如他人,欲烧笔砚表示不妄作。";

稍
shāo
①<名>官府发给的粮食;俸米。《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之供。”
②<副>逐渐;略微。《核舟记》:“其船背~夷。”【稍侵】常指病情逐渐加重。";

苕
tiáo
①<名>一种草。即紫葳,也叫凌霄花。《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邛有旨~。”
②<名>芦苇的花重穗。《荀子·劝学》:“系之苇~,风至~折。”【苕苕】通“迢迢”,遥远的样子。通“岧岧”,高的样子。";

韶
sháo
①<名>传说舜时代的乐曲名。《论语·述而》:“子在齐闻~,三月不知肉味。”
②<形>美;美好。白居易《岁暮》:“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颜去不回。”";

少
shǎo
①<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③<动>小看;轻。《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又】<形意动>以……为少;轻视。《<指南录>后序》:“北亦不敢遽~吾国。”
④<副>稍;略微。《触龙说赵太后》:“~益嗜食,和于身。”
⑤<副>少顷;一会儿。《赤壁赋》:“~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shào
①<形>年轻;年纪小。《陈涉世家》:“陈涉~时,尝与人佣耕。”
②<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③<形>排行在后的。《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子乎?”";

劭
shào
①<动>劝勉;鼓励。《汉书·成帝纪》:“先帝~农,薄其租税。”
②<形>美好。潘岳《行旅上河阳县》:“令名患不~。”成语有“年高德劭”。";

绍
shào
①<动>继续;接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世而起。”【又】继承人。《诗经·大雅·抑》:“弗念厥~。”
②<名>介绍人。《史记·鲁仲连传》:“请为~介,交之于将军。”";

哨
shào
①<动>放哨;巡察。《失街亭》:“男亲自~见,当道并无寨栅。”
②<名>哨兵;警戒巡察的士兵。《<指南录>后序》:“质明,避~林中,逻者数十骑。”
③<名>古代军事编制单位。清代营下设哨,每哨百人。";

奢
shē
①<形>奢侈;不节俭。《谏太宗十思疏》:“戒~以俭。”
②<形>大;多。《史记·滑稽列传》:“臣见其所持狭而所欲者~,故笑之。”
③<形>夸大的;过分的。司马相如《子虚赋》:“~言淫乐,而显浪费。”";

赊
shē
①<动>赊欠。《严监生和严贡生》:“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鱼。”
②<形>少;稀少。韩愈《次取州界》:“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
③<形>长;远。《滕王阁序》:“北海虽~,扶摇可接。”
④<形>迟。杜甫《喜晴》:“且耕今未~。”
⑤<形>宽松;松缓。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
⑥<助>句末语气语气词。韦应物《池上》:“郡中卧病久,池上一来~。”";

蛇
shé<名>一种爬行动物。《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

舍
shè
①<名>客舍;旅馆。《<指南录>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②<名>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青青柳色新。”【又】<名使动>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广成传舍。”
③<动>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④<名>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如“舍亲”、“舍弟”等。
⑤<量>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成语有“退避三舍”。
shě
①<动>舍弃;放弃。《劝学》:“锲而不~,金石可镂。”
②<动>放开;释放。《齐桓晋文之事》:“~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动>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入尼姑庵中。”【舍人】官名,秦汉以来到明代宫中都设舍人,职权大小不一。门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人家子弟,同“公子”、“少爷”等。";

设
shè
①<动>设置;设立。《归去来兮辞》:“门虽~而常关。”
②<动>陈设;安排。《桃花源记》:“~酒杀鸡作食。”
③<动>筹划;谋划。《谭嗣同》:“而~法备贮弹药。”
④<形>完备;周密。《史记·刺客列传》:“居处兵卫甚~。”
⑤<连>假设;如果。《冯婉贞》:“小敌去,大敌来矣;~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社
shè
①<名>土地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
②<名>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古人认为是土地神灵依附止息的地方)。《柳毅传》:“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橘。”
③<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节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里祠下,一片神鸦~鼓。”
④<名>古代居民单位,二十五家(一说二十家)为一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请致千~。”
⑤<名>社团;团体。《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射
shè
①<动>射箭;用弓射击。《江城子·密州出猎》:“亲~虎,看孙郎。”【又】用枪炮射击;用火器发射。《三元里抗英》:“炮火火箭纷纷打~贡院。”
②<动>喷射。鲍照《苦热行》:“含沙~流影,吹蛊痛行晖。”
③<动>照射。徐宏祖《楚游日记》:“光由隙中下~,宛如钩月。”
④<动>猜度;猜谜。《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者中,弈者胜。”
⑤<动>追求;谋求。《南史·沈约传》:“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势,颇累清淡。”
yì
①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
②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涉
shè
①<动>徒步渡水。《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又】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水。《<指南录>后序》:“以小舟~鲸波,出无可奈何。”
②<动>进入;到。《赤壁之战》:“驱中国士众远~江湖之间。”
③<动>经历;经过。《教战守策》:“~险而不伤。”
④<动>牵涉;关连。刘知几《史通·叙事》:“而言有关~,事便显露。”
⑤<动>阅览。《后汉书·仲长统传》:“少好学,博~书记。”
dié<动>通“喋”,流淌。《与陈伯之书》:“朱鲔~血于友于。”";

赦
shè<动>赦免;对罪人免除刑罚。《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臣。”";

慑
shè
①<动>害怕;恐惧。《赤壁之战》:“诸人徒见操书言水兵八十万而各恐~。”
②<动>使……畏惧;威慑;威胁。《宋史·范仲淹传》:“贼虽猖獗,固已~之矣。”【慑慴】因恐惧而失去勇气。";

摄
shè
①<动>拉;拽。《汉书·陈馀传》:“吏尝以过笞馀,馀欲起,耳~使受笞。”
②<动>收敛;收紧。《原君》:“~缄滕,固扃鐍。”
③<动>捉拿;拘捕。《国语·吴语》:“~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
④<动>提起;撩起。《后赤壁之赋》:“予乃~衣而上。”
⑤<动>整理;整顿。《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⑥<动>代理。《史记·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政。”
⑦<动>辅助;帮助。王符《潜夫论·赞学》:“~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
⑧<动>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⑨<动>保养。《韩非子·解老》:“动无死地,而谓之善~生。”【摄生】⒈养生。⒉维持生命。【摄政】代君王处理国政。";

申
shēn
①<动>通“伸”。伸展;伸直。《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恩,吞舟是漏。”
②<动>申述;说明。《汉书·陈重传》:“主疑重所取,重不自~说。”
③<动>重申;重复。《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
④<名>地支的第九位。特指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

伸
shēn
①<动>伸展;伸直。《口技》:“满座宾客无不~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动>同“申”。申述;说明。《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恨?”";

身
shēn
①<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离兮心不惩。”
②<名>整个身躯。《狼》:“~已半入,止露尻尾。”
③<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也,则耻师焉。”
④<副>亲自。《隆中对》:“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以逃。”
⑥<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也,更恐不胜悲。”";

呻
shēn<动>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其佔毕。”【呻吟】⒈曼声而吟,诵读。⒉病痛时的低哼声。";

绅
shēn
①<名>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带,一端下垂。《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②<名>系绅的人;官员;绅士。朱之瑜《舜水遗书·阳九述略》:“乡~受赂,操有司狱讼之权。”";

深
shēn
①<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
②<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院。”
③<形>时间久。《琵琶行》:“夜~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
④<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
⑤<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⑥<形>深刻;深入。《过秦论》:“~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思而慎取之也。”
⑦<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⑧<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失孤望。”";

神
shén
①<名>神灵。《愚公移山》:“操蛇之~闻之。”【又】人死后变成的“精灵”。《国殇》:“身既死兮~以灵。”
②<名>精神。《庖丁解牛》:“臣以~遇而不以目视。”
③<名>神采;动人的表情。《林黛玉进贾府》:“俊眼修眉,顾盼~飞。”
④<形>神奇;神异。《活板》:“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速。”【神明】⒈人的聪明才智。⒉敬称神灵。【神气】人的表情。也指人的精神面貌。【神器】帝王的王位。";

审
shěn
①<形>详细;周密。《促织》:“~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②<动>仔细观察;考察。《察今》:“故~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③<动>清楚了解。《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
④<动>审问;审判。《狱中杂记》:“馀经秋~,皆减等发配。”
⑤<副>确实;的确。《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⑥<形>谨慎;慎重。《韩非子·存韩》:“兵者凶器也,不可不用也。";

哂
shěn<动>笑;微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由也?”";

矧
shěn
①<连>况且。柳宗元《敌戒》:“~今之人,曾不是思。”
②<连>亦,也。《书·康诰》:“元恶大憝,~惟不孝不友。”
③<名>齿根;齿龈。《礼记·曲礼上》:“笑不至~。”";

渖
shěn
①<名>汁。《齐民要术·种红花兰花栀子》:“布绞取~,以和花汁。”
②<名>地名用字,今简化为“沈”。";

甚
shèn
①<形>厉害;严重。《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矣。”
②<形>比……厉害;超过。《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于防川。”
③<形>深奥;繁琐。《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解。”
④<副>很;非常。《论积贮疏》:“生之者~少而糜之者~多。”
⑤<代>什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官人,吃~下饭?”【甚雨】急骤的暴雨。";

脤
shèn<名>古代祭祀用的生肉。《公羊传·定公十四年》:“腥曰~,熟曰膰。”";

慎
shèn
①<形>谨慎;慎重。《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始而敬终。”
②<副>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勿忘。”【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升
shēng
①<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齐民要术·种谷》:“良地一亩,用子五~。”【又】布八十缕为一升。《礼记·杂记》:“朝服十五~。”
②<动>上升;登。《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引】升官。《后汉书·王符传》:“符独耿介不同于世俗,以此遂不得~进。”
③<形>成熟。《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为大饥。”
④<形>太平。《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蒸庶欣欣,喜遇~平。”";

生
shēng
①<动>草木生长。《观沧海》:“树木丛~,百草丰茂。”
②<动>出生;诞生。《陈情表》:“~孩六月,慈父见背。”
③<动>生育;养育。《愚公移山》:“子又~孙,孙又~子。”
④<动>产生;发生。《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焉。”
⑤<动>生存;活着。《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一年得~还。”【又】〈名〉活着的人。《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丧死无憾也。”【又】〈动使动〉使……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死而肉骨也。”
⑥<名>生存期间;一坐。《归去来兮辞》:“感吾~之行休。”
⑦<名>生命。《鱼,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
⑧<名>生计;生活。《捕蛇者说》:“而乡邻之~日蹙。”
⑨<形>没有加工煮烧的;不熟。《鸿门宴》:“则与一~彘户。”
⑩<名>读书人。《送东阳马生序》:“今诸~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⑾〈副〉最;甚。《窦娥冤》:“怎不将天地也~埋怨。”
⑿〈名〉通“性”天性;禀赋。《劝学》:“君子~非异也,善于物也。”";

声
shēng
①<名>声音。《劝学》:“顺风而呼,~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名>乐曲;乐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③<名>口音。《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
④<动>声称;宣布;宣扬。《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义。”
⑤<名>名声;声誉;声望。《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闻邻国。”
⑥<动>宣扬;鼓舞。《子鱼论战》:“金鼓以~气也。”
⑦<名>声势;声气。《子鱼论战》:“~盛致志,鼓儳也。”
⑧<量>表声音发出的次数。《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

胜
shèng
①<动>胜利;取胜;战胜。《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于朝廷。”
②<动>制服;克服。《吕氏春秋·先己》:“故欲~人者,必先自胜。”
③<动>胜过;超过。《琵琶行》:“此时无声~有声。”
④<形>优美;美好。《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⑤<名>风景优美的地方;名胜。《过小孤山大孤山》:“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
shēng
①<动>禁得起;受得住。《谋攻》:“将不~其忿而蚁附之。”
②<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

绳
shéng
①<名>绳子。《过秦论》:“然陈涉瓮牖~枢之子。”
②<名>木工取直用的墨线。《劝学》:“木直中~,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③<名>标准;法令。《韩非子·孤愤》:“则贵重之臣必在~之外矣。”
④<动>约束;衡量;纠正。《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天下以~天下之梅也。”【绳尺】⒈工匠用的墨线和尺子。⒉法度;尺度;章法。【绳墨】⒈木工画直线的工具。⒉法度;规矩。【绳枢】用绳系住门扇充当门轴。形容家境贫困住房简陋。";

省
shěng
①<动>减省;减少。《韩非子·用人》:“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而令行。”
②<动>免除;排除。《水浒传》:“哥哥且~烦恼。”
③<名>王宫禁地。后来用称中央一级的官署。如“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④<名>中央之下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大铁椎传》:“七~好事者皆来学。”
xǐng
①<动>察看;看。《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春游,览~远方。”
②<动>探望;看望(父母或其他年辈比自己大的亲属)。《大铁椎传》:“北平陈灿~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③<动>反省;检查。《劝学》:“君子博学而参~乎己。”
④<动>醒悟;理解;懂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你不~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
⑤<动>记忆;记起。李商隐《野菊》:“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他年。”";

眚
shěng
①<动>眼睛里生翳子,即白内障。范大成《晚步宣华旧苑》:“归来更了程书债,目~昏花烛穗垂。”
②<名>缺乏;错误。《殽之战》:“且吾不以一~掩大德。”
③<名>病痛;疾苦。张衡《东京赋》:“勤恤民隐,而除其~。”【眚沴】灾害。【眚灾】因过失而造成灾害。";

圣
shèng
①<形>通达事理,才智非凡。《韩非子·说林上》:“以管仲之~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②<名>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师说》:“是故~益圣,愚益愚。”
③<名>在某方面最杰出的人;精通某种技艺或业务的人。如“诗圣”、“棋圣”。
④<名>封建时代对当时的王朝或帝王的尊称。《出师表》:“诚宜开张~听。”";

晟
shèng
①<形>光明。郝经《原古上元学士》:“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
②<形>兴盛,旺盛。《西陲石刻录·周李君修绋龛碑》:“自泰创兴,于周转~。”";

盛
shèng
①<形>兴盛;旺盛。《伶官传序》:“~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形>多;大量;茂盛。《采草药》:“山寺桃花始~开。”
③<形>大;盛大。《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筵难再。”【形】程度深;范围广;规模大。《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
④<形>充足;充沛。《答李翊书》:“气~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⑤<形>好;美好。《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节。”
⑥<副>极;非常。《中山狼传》:“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怒。”
chéng
①<名>放在器皿里用来祭祀的谷物。《左传·桓公六年》:“奉~以告。”
②<动>把东西放进器物中。《伶官传序》:“请其矢,~以锦囊,负而前驱。”";

尸
shī
①<名>尸体,古也写作“屍”。《唐雎不辱使命》:“伏~百万,流血千里。”
②<动>陈列尸体示众。《叔向贺贫》:“其身~于朝,其宗灭绛。”
③<名>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仪礼·士虞礼》:“祝迎~。”
④<动>主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盟者。”【尸臣】主事的大臣。【尸利】如尸之只受享祭而无所事事,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失
shī
①<动>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边和。”
②<动>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道。”
③<动>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④<名>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
⑤<动>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喜问京华。”";

师
shī
①<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一师。泛指军队。《烛之武退秦师》:“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必退。”
②<名>老师。《师说》:“~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名意动>以……为师;向……学习。《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之。”
④<动>学习;效法。《师说》:“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名>有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石钟山记》:“而渔工水~虽知而不能言。”
⑥<名>对宗教徒的尊称。多指佛教徒的。";

诗
shī
①<名>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孔雀东南飞》:“时人伤之,为~云尔。”
②<名>指《诗经》。《齐桓晋文之事》:“~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馀】词的别称。";

施
shī
①<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②<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迄无济。”
③<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于人。”
④<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脂。”
⑤<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于今无会因。”
⑥<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而伐其师。”
⑦<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八尺屏障。”
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刑屯北边。”
yí
①<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
②<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从良人之所之。”
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尾于堂。”【施生】给人以生路。【施施】⒈慢走的样子。⒉喜悦自得的样子。";

十
shí
①<数>十。
②<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千。”
③<数>十倍。《谋攻》:“~则围之,五则攻之。”
④<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六七。”";

什
shí
①<名>以十个个体组成的一个单位。军队中十人为一什,户籍以十家为一什。《韩非子·显学》:“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数。”
②<名>《诗经》的“雅”、“颂”各部分每十篇编成一组,称“……之什”。后代用“什”称诗篇或文章的卷数,也称诗文。姚合《送陈倜赴江南从事》:“新~定知饶景思。”
③<数>十倍。王符《潜夫论·浮侈》:“浮末者~于农夫。”
④<数>十分之……。《史记·高祖本纪》:“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二三。”【什伍】古户籍与军队的基层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互相担保,十家相连,叫什伍。";

石
shí
①<名>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可镂。”
②<名>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③<名>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之所及也。”
④<名>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
⑤<量>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肠】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

时
shí
①<名>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②<名>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顺正,死者尚稀。”
③<名>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④<名>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去人近。”
⑤<名>时代。《察今》:“世易~移,变法宜矣。”
⑥<名>时事;时势。《春望》:“感~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⑦<名>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学于余。”
⑧<名>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而动。”
⑨<名>时运。《垓下之战》:“~不利兮骓不逝。”
⑩<副>按时。《论语》:“学而~习之,不亦说乎?”
⑾<副>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人,录其所述。”
⑿<副>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来啄食,人至不去。”";

识
shí
①<动>知道;懂得。《谋攻》:“~众寡之用者胜。”《石钟山记》:“汝~之乎?”
②<动>认识。《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
③<动>识别;辨认。《采草药》:“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耳。”
④<名>知识;见识。张衡《东京赋》:“鄙夫寡~。”
zhì
①<动>通“志”。记;记住。《论语》:“默而~之。”
②<名>通“帜”。标记;记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公拆袄,出珠授之,封~宛然。”";

实
shí
①<名>果实;种子。《采草药》:“用~者成~时采。”
②<动>结果实。《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
③<动>充满;充实。《论积贮疏》:“仓廪~而知礼节。”
④<动>放进;装满。《卖柑者言》:“将以~笾豆,奉祭祀,供宾客。”
⑤<名>事实;实际。《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⑥<形>真实;诚实。《出师表》:“此皆良~,志虑忠纯。”
⑦<副>确实;的确。《陈情表》:“臣之进退,~为狼狈。”";

食
shí
①<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
②<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而不知检。”
③<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
④<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则维其常。”【又】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
sì
①<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之。”
②<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食客】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食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

莳
shì<动>移栽。柳宗元《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擢~兹庭中。”【引】栽种;种植。王夫之《小云山记》:“庐下~杂花。”";

寔
shí
①<副>实;实在。《尚书·仲虺之诰》:“~繁有徒。”
②<代>此;这。张衡《西京赋》:“~为咸阳。”";

史
shǐ
①<名>史官。《张衡传》:“自~职,五载复还。”【又】外史。《邵公谏厉王弭谤》:“~献书。”
②<名>史书;记载历史的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如~载田横事。”【又】特指我的古代图书四大分类经、史、子、集之一,包括各种历史书籍(除了已被经部收入的之外)。";

矢
shǐ
①<名>箭。《过秦论》:“秦无亡~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动>发誓。《诗经·柏舟》:“之死~靡它。”
③<名>通“屎”,粪便。《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矢言】正直之言。";

豕
shǐ<名>猪。《墨子·鲁问》:“取其狗~食粮衣裘。”【辨】豕、彘、猪、豚。先秦时“豕”、“彘”指大猪,“豚”、“猪”指小猪。【豕牢】⒈猪圈。⒉厕所。";

使
shǐ
①<动>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外将兵。”
②<动>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不得开心颜。”
③<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之。”
④<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也。”
⑤<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于齐。”
⑥<名>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驱将惜不得。”
⑦<名>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至番阳。”
⑧<连>假使;如果。《阿房宫赋》:“~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始
shǐ
①<动>开始。《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也。”
②<副>当初;起初。《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舍于其址。”
③<副>才;方才。《孔雀东南飞》:“年~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士
shì
①<名>男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人力~。”
②<名>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最低层。《国语·晋语》:“大夫食邑,~食田。”
③<名>泛指一般官吏。《<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萃于左丞相府。”
④<名>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行的确。《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也。”
⑤<名>读书人。《论语》:“~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⑥<名>战士;士兵。《鸿门宴》:“旦日飨~卒,为击破沛公军。”
⑦<名>执法官;狱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夷吾于~。”【士大夫】⒈士和大夫。⒉特指有声望、有地位的读书人。【士林】知识界。";

氏
shì
①<名>氏族;宗族系统中姓下面的支系。《季氏将伐颛臾》:“季~将有事于颛臾。”
②<名>姓氏;姓。《愚公移山》:“邻人京城~之孀妻有遗男。”
③<名>旧时放在妇女父姓后称已婚妇女。《孔雀东南飞》:“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为仲卿母所遣。”";

世
shì
①<名>三十年。《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而后仁。”
②<名>一生;一辈子。《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
③<名>父子相继为一世。一代人。《殽之战》:“一日纵敌,数~之患也。”【又】世世代代。《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隶耕。”
④<名>时代。《兰亭集序》:“虽~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⑤<名>朝代。《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乃不知有。”
⑥<名>当代;当世。《张衡传》:“虽才高于~,而无骄尚之情。”
⑦<名>年;岁。《论积贮疏》:“~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⑧<名>人世;世间;社会。《涉江》:“~溷浊而莫余知兮。”【又】世人。《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子贤者,~莫能知。”";

仕
shì<动>仕进;做官。《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适中山以干~。”";

市
shì
①<名>市场;集市。《木兰诗》:“东~买骏马。”
②<名>街市。《书搏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
③<名>公开处决的场所。《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待命。”
④<动>交易;做买卖。《殽之战》:“郑商人弦高将~于周。”
⑤<动>买;购买。《木兰诗》:“愿为~鞍马,从此替爷征。”【市井】⒈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泛指店铺、市场。⒉街市;城镇。⒊城市中流俗的人,也指人的行为鄙俗,无赖。";

示
shì
①<动>给……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王。”
②<动>表示;显示。《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赵弱且怯也。”
③<动>暗示;示意。《鸿门宴》:“举所佩玉玦以~之者三。”";

式
shì
①<名>法式;标准;模范。《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均节财用。”
②<动>扶着轼敬礼。《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车。”
③<语气词>放在句首,无义。《诗经·邶风·式微》:“~微~微,胡不归?”";

事
shì
①<名>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迁,感慨系之矣。”
②<名>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
③<名>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
④<动>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⑤<动>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量>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

侍
shì
①<动>在尊长旁边陪从。《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
②<动>侍奉;服侍。《荆轲刺秦王》:“虽欲长~足下,岂可得哉。”";

势
shì
①<名>威势;力量。《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
②<名>势力;权势。《赤壁之战》:“孤与老贼~不两立。”
③<名>形势;趋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不俱生。”
④<名>气势。《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
⑤<名>姿势;姿态;形状。《小石潭记》:“其岸~犬牙差互。”";

视
shì
①<动>看。《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之。”
②<动>察看;视察。《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学京畿。”
③<动>治理;处理(公务)。《张衡传》:“~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④<动>看待;对待。《六国论》:“子孙~之不甚惜。”
⑤<动>看顾;照看。《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⑥<名>视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为戒,~为止,行为迟。”
⑦<动>比较;比照。《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事】官员到职工作;办公。【视学】⒈周代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为视学。⒉一辈子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试
shì
①<动>用;任用。《礼记·乐记》:“兵革不~,五刑不用。”
②<动>尝试;试探。《世态炎凉》:“守邸曰:‘~来视之。’”
③<动>试验;检验。《促织》:“又~之鸡,果如成言。”
④<动>考试。《左忠毅公逸事》:“及~,吏呼名史公,公瞿然注视。”【试守】犹言试用。在正在任用之前试用。";

饰
shì
①<动>装饰;修饰。《谏逐客书》:“所以~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②<名>装饰品。《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之帽。”【又】衣领衣袖的缘饰。《谏逐客书》:“绵绣之~不进于前。”
③<动>掩饰;粉饰。《史通·惑经》:“文过~非。”
④<动>整治。《过秦论》:“以~法设刑,而天下治。”";

室
shì
①<名>房屋。《陋室铭》:“斯是陋~,惟吾德馨。”
②<名>内室。《促织》:“入其舍,则密~垂帘。”
③<名>家;家庭。《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十无一焉。”
④<名>宗族;家族。《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之胄。”
⑤<名>王室;王朝;朝廷。《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可兴矣。”
⑥<名>妻室;妻。潘岳《西征赋》:“鳏夫有~,愁民以乐。”
⑦<名>坟墓;墓穴。韩愈《柳子墓志》:“是惟子厚之~,既固既安。”
⑧<名>刀剑的鞘。《荆轲刺秦王》:“拔剑,剑长,操其~。”";

恃
shì<动>依靠;依仗;凭借。《论积贮疏》:“故其畜积足~。”";

是
shì
①<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代>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说也,人常疑之。”
③<形>凡是;所有的。《游园》:“~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④<动>表判断。《琵琶行》:“同~天涯沦落人。”";

贳
shì
①<动>租借;赊。《史记·汲黯传》:“县官无钱,从民~马。”
②<动>赦免;宽大。《汉书·张敝传》:“因~其罪。”";

适
shì
①<动>到……去。《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②<动>出嫁;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③<动>适应;顺从。《孔雀东南飞》:“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
④<动>适宜;舒适。《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耳目之观。”
⑤<动>享受。《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
⑥<副>恰好。《雁荡山》:“从上观之,~与地平。”
⑦<副>适才;刚才。《孔雀东南飞》:“~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zhé<动>通“谪”。谴责;惩罚。《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
dí<名>通“嫡”。正妻所生长子,正妻。《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不道,杀~立庶。”【适意】适合心意;顺心。";

轼
shì<名>古代车箱前面作扶手的横木。《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而望之。”";

逝
shì
①<动>去;离去。《论语·子罕》:“了在川上曰:‘~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动>奔跑。《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
③<动>消逝;消失。《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
④<动>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既痛~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勖。”
⑤<动>通“誓”,发誓。《硕鼠》:“~将去女,适彼乐土。”";

弑
shì<动>臣下杀君主;子女杀父亲。《荀子·富国》:“是以臣或~其君,下或杀其上。”";

谥
shì
①<名>古代帝王、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不明处称号。《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美显,荣于身后。”
②<动>加给谥号;定谥号。《三国志·诸葛亮传》:“~君为忠武侯。”
③<动>号称;叫做。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身死无名,~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

释
shì
①<动>放下;放开。《促织》:“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
②<动>解开;解下。《殽之战》:“~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③<动>放弃;抛弃。《察今》:“故~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④<动>释放。《书博鸡者事》:“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之。”
⑤<动>解除;排除。《原君》:“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之~其害。”
⑥<动>消溶;消散。《老子》:“涣兮若冰之将~。”
⑦<动>解释。《国语·吴语》:“乃使行人奚斯~曹言于齐。”
⑧<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也用称佛教或出家的佛教徒。【释褐】作官。因脱去布衣换上官服而称之。";

嗜
shì<动>嗜好;爱好。《五柳先生传》:“性~酒,家贫不能常得。”";

誓
shì
①<名>古代统治者征战前告诫将士的言辞。《周礼·秋官·士师》:“(五戒)一曰~,用之军旅。”
②<名>盟约;誓言。《孔雀东南飞》:“女子先有~,老姥岂敢言。”
③<动>立誓;发誓。《孔雀东南飞》:“不久当还归,~天不相负。”";

噬
shì<动>咬。《黔之驴》:“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己也,甚恐。”";

收
shōu
①<动>拘捕;捕捉。《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禽。”
②<动>收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冬藏。”【又】收成。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不过百担。”
③<动>收拾;拣收。《殽之战》:“必死是间,余~尔骨焉。”
④<动>收藏;收养。《促织》:“意似良,喜而~之。”
⑤<动>征收。《过秦论》:“~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⑥<动>收拢;聚集。《赤壁之战》:“刘豫州~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⑦<动>收取;夺取。《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要害之郡。”
⑧<动>收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蓟北。”【收谷】⒈收藏谷物。⒉收养。【收杀】结局。";

手
shǒu
①<名>人的手。【又】<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长镵,为除不洁者。”
②<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自笔录。”
③<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
④<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谈】下围棋。【手眼】手段;技艺。";

守
shǒu
①<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藩篱。”
②<动>守候;看守。《五蠹》:“~株,冀复得兔。”
③<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之难乎?”
④<动>遵守;奉行。《察今》:“~法而弗变则悖。”
⑤<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贫者。”
⑥<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者辞守屈。”
⑦<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

首
shǒu
①<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王。”
②<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承天景命。”
③<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尾相接。”
④<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事,当令于天下。”
⑤<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尾才六日。”
⑥<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也。”
⑦<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仆而杀仆。”
⑧<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行于世。”
⑨<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寿
shòu
①<形>长寿。《察今》:“向之~民,今为殇子矣。”【又】〈动〉长存;永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
②<名>寿命。《殽之战》:“中~,尔墓之木拱矣。”
③<动>敬酒、献礼祝人长寿。《鸿门宴》:“若入前为~。”";

受
shòu
①<动>接受;承受。《鸿门宴》:“项王则~璧,置之坐上。”
②<动>听从。《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命。’”
③<动>遭受。《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之饥。”
④<动>通“授”。给予;授予;传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受生】禀性。【受室】娶妻。【受知】受人知遇。";

狩
shòu<动>打猎。《伐檀》:“不~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售
shòu
①<动>卖;卖出。《卖柑者言》:“吾~之,人取之,未尝有言。”
②<动>买。《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者。”
③<动>施展;实现。《宋史·昭怀刘皇后传》:“且阴造奇语以~谤。”
④<动>科举考试得中。《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谤】散布诋毁诽谤他人的话。";

授
shòu
①<动>授予;传授。《师说》:“彼童子之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②<动>授予;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王~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③<动>任命;被任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且说贾雨村~了应天府。”";

绶
shòu<名>丝带。江淹《别赋》:“君结~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又】特指用来系官印勋章的丝带。《世态炎凉》:“守邸怪之,前引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书
shū
①<动>写。《陈涉世家》:“乃丹~帛曰‘陈胜王’。”
②<动>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
③<名>文字。《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
④<名>书法。《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池水尽黑。”
⑤<名>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
⑥<名>文书;公文。《木兰诗》:“军~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⑦<名>书籍。《熟读精思》:“大抵观~先须熟读。”
⑧<名>指《尚书》。
⑨<名>曲艺的一类。《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

殳
shū<名>古代一种有棱无刃的长兵器。《诗经·伯兮》:“伯也执~,为王前驱。”";

抒
shū
①<动>表达;抒发。《墨子·小取》:“以辞~意。”
②<动>通“纾”。解除;排除。《左传·文公六年》:“难必~矣。”";

纾
shū
①<动>延缓;缓和;减轻。《四时田园杂兴诗·引》:“淳熙丙午,沉痾少~。”
②<动>解除。《<指南录>后序》:“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

叔
shū
①<动>拾取。《诗经·七月》:“九月~苴。”
②<名>排行第三的人,古人排行以伯(孟)仲叔季为序。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仲~相继沦,狂叫唯童儿。”
③<名>丈夫的弟弟。《战国策·秦策》:“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
④<名>父亲的弟弟。《<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侄为逆。”";

枢
shū
①<名>树名,即刺榆。《诗经·山有枢》:“山有~,隰有榆。”
②<名>门的转轴。《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之子,甿隶之人。”
③<名>泛指事物转动的轴。《察变》:“邃古以前,坤~未转,英伦诗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
④<名>事物的关键或中心部分。《战国策·秦策》:“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也。”";

姝
shū
①<形>美好。《诗经·静女》:“静女其~,俟我于城隅。”
②<名>美女。《陌上桑》:“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

倏
shū<形>迅速;很快。《魏书·崔挺传》:“别卿已来,~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

殊
shū
①<动>断;绝。《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弗~。”
②<动>死。《史记·淮南王刘安传》:“太子即自刭,不~。”
③<形>特别;特殊。《出师表》:“盖追先帝之~遇,欲报之陛下也。”
④<形>不同;差异。《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俗。”
⑤<副>很;非常。《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畏匿之,恐惧~甚。”";

淑
shū<形>美好;善良。《关雎》:“窈窕~女,君子好逑。”【淑均】善良公正。【淑茂】美善;美好。";

菽
shū<名>豆类的总称。《苦斋记》:“启陨箨以艺粟~,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疏
shū
①<动>疏导;疏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通。”
②<动>分;分散。《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爵而贵之。”
③<动>疏远。《屈原列传》:“王怒而~屈平。”【又】〈名〉疏远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间亲,还是莫说罢。”
④<形>稀疏。《与朱元思书》:“~条交映,有时见日。”
⑤<形>少;稀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谈笑。”
⑥<形>粗疏。《史记·范雎列传》:“其于计~矣。”
⑦<名>粗糙的米。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粝亦足饱我饥。”
⑧<动>分条陈述。《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短引。”
⑨<名>给皇帝的奏议。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
⑩<名>古书注释的一种。不仅注释古书原文,对前人的注释也加以申发说明。
⑾〈名〉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在此。”【疏狂】狂放不羁的样子。【疏俗】远方风俗。";

舒
shū
①<动>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
②<动>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啸,临清流而赋诗。”
③<动>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稍稍正坐。”
④<动>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过来。”";

摅
shū
①<动>散布;抒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之无穷。”
②<动>腾跃。《后汉书·张衡传》:“仆夫俨其正策兮,八乘~而超骧。”";

输
shū
①<动>运送;运输。《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来其间。”
②<动>交出;献纳。《观刈麦》:“家田~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动>失败。《群英会蒋干中计》:“昨日~了一陈,挫动锐气。”【输写】倾吐。【输心】输诚,表示真心。【输作】因罪而降职而罚作苦役。";

蔬
shū
①<名>蔬菜。陆游《老怀》:“荒园寂寂堆霜叶,抱瓮何妨日灌~。”
②<动>种植蔬菜。《复庵记》:“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

孰
shú
①<形>通“熟”。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
②<形>通“熟”,成熟。《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
③<形>通“熟”。深透;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④<代>谁;哪个。《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辨】谁,孰。“谁”多表单纯的疑问;“孰”多表选择。【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赎
shú
①<动>用财物换回抵押的人或抵押品。《左传·宣公二年》:“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华元于郑。”
②<动>用财物或某种行动抵偿刑罚。《汉书·张骞传》:“骞后期当斩,~为庶人。”成语有“赎罪立功”。";

塾
shú
①<名>宫门外东西两侧的房屋。《仪礼·士寇礼》:“摈者玄端负东~。”
②<名>旧时私人设立的学堂。《芋老人传》:“老人邻有西~,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

熟
shú
①<形>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炊不暇~,又挈挈而东。”
②<动>成熟。《采草药》:“稻有七八月~者,有八九月~者。”
③<动>熟悉;熟练。《卖油翁》:“无他,但手~尔。”
④<形>深透;仔细。《察传》:“凡闻言必~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⑤<形>深;酣。《李愬雪夜入蔡州》:“守门卒方~寐,尽杀之。”";

暑
shǔ
①<形>炎热。《芙蕖》:“避~而~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②<名>炎热的季节;盛夏。《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不溃。”";

黍
shǔ
①<名>黍子;黄米。《荷蓧丈人》:“杀鸡为~而食之。”
②<量>古代度量衡以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又以十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有奇,高可二~许。”";

署
shǔ
①<动>布置;安排。《汉书·高帝纪》:“部~诸将。”
②<名>官署;衙门。《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
③<动>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左将军府事。”
④<动>签名;题字。《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第一。”";

蜀
shǔ
①<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四川成都一带。【又】地域名,在四川一带。
②<名>朝代名(公元221-263年)。三国之一,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又称“蜀汉”,第一代君主是刘备。【又】朝代名(公元907-925年)。五代时王建所建,史称前蜀。【又】朝代名(公元934-965年)。后唐孟知祥所建,史称后蜀。";

曙
shǔ<动>天刚亮;破晓。《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新妇起严妆。”";

术
shù
①<名>古代城邑中的道路。左思《蜀都赋》:“亦有甲第,当衢向~。”
②<名>方法;手段。《柳毅传》:“子有何~可导我耶?”
③<名>思想;学说;主张。《答司马谏议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多异故也。”【又】符合某种思想学说的行为。《狱中杂记》:“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乎?”
④<名>学问;学识。《师说》:“闻道有先后,~业有专攻。”
⑤<名>技术;技艺。《教战守策》:“授以击刺之~。”
⑥<名>权术;计谋。《吕氏春秋·先己》:“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递用。”
⑦<名>方术,指医、卜、星、相等术艺。《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者。”
⑧<名>职业。《狱中杂记》:“孟子曰:‘~不可不慎。’”
zhú<名>药用植物名。如“白术”、“苍术”。【术家】掌管律历的人。【术士】⒈儒生。⒉儒生中讲阴阳灾异的一派人,也泛指以占卜、星相为业的人。⒊谋士。⒋法术之士,主张用法家思想治国的人。";

戍
shù
①<动>防守边疆。《陈涉世家》:“而~死者固十六七。”
②<动>泛指防守。《石壕吏》:“三邺城~。”
③<名>驻防的士兵。《左传·定公元年》:“乃归诸侯之~。”
④<名>驻防的营垒、城堡。柳元《段太尉逸事状》:“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

束
shù
①<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君归赵矣。”
②<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载,厉兵,秣马矣。”
③<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者也。”
④<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束甲】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束脩】⒈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⒉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

述
shù
①<动>传述;遵循前人的说法或继续前人的事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则不能继~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②<动>记述。《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备矣。”
③<动>讲述。《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涕~其事以语人。”【述遵】遵循。";

树
shù
①<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之以桑。”
②<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旗旄,罗弓矢。”
③<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④<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种植。";

竖
shù
①<动>直立;竖立。《核舟记》:“诎右臂支船,而~其左膝。”
②<名>童仆。《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追之。”【竖子】小子;小孩子或童仆。也用作对人蔑称。";

恕
shù
①<动>体谅;按照自己的情况来推测别人的情况。《触龙说赵太后》:“窃自~,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②<动>原谅;宽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杀人可~,情理难容。”【恕思】用宽容体谅之心去思考。";

庶
shù
①<形>众;多。《察变》:“知动植~品,率皆递有变迁。”
②<名>平民;百姓。《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
③<名>宗法制度与“嫡”相对的旁支。《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不道,杀适立~。”
④<副>差不多。《左传·桓公六年》:“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免于难。”
⑤<副>表示可能或希望。《出师表》:“~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几】⒈不多。⒉也许;大概。【庶人】平民;百姓。";

数
shù
①<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虽多,甚未足量。”
②<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④<名>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
⑤<名>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⑥<名>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矣。”
shǔ
①<动>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公子行日。”
②<动>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
shuò<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cù<形>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澍
shù<名>及时的雨水。常“澍雨”连用。《后汉书·谅辅传》:“天云晦合,须臾~雨。”【引】<动>润泽。《淮南子·泰族》:“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无地而不~。”
zhù<动>通“注”。灌注;注入。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渊。”";

衰
shuāi
①<形>衰微;衰弱。《石壕吏》:“老妪力虽~,请从吏夜归。”
②<形>衰老。《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窃爱怜之。”
③<形>衰败;衰落。《陈情表》:“门~祚薄,晚有儿息。”
④<形>衰亡。《伶官传序》:“盛~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cuī
①<动>减少。《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
②<名>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在胸前。《殽之战》:“子墨~绖。”【衰红】凋谢之花。";

帅
shuài
①<名>军队的主将。《<指南录>后序》:“留二日,维扬~下逐客之令。”
②<动>带领;率领。《李愬雪夜入蔡州》:“命李祐、李忠义~突将三千为前驱。”
③<动>遵循;遵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不先教之以道艺,诚不可以诛其不~教。”";

双
shuāng
①<形>两两成对的。《木兰诗》:“~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动>匹敌;匹配。《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
③<形>逢双的;偶数。《宋史·礼志》:“唐朝故,只视事,~日不坐。”
④<量>对。《鸿门宴》:“我持白璧一~,欲献项王。”";

霜
shuāng
①<名>霜。《长亭送别》:“晓来谁染~林醉?总是离人泪。”【又】<动>结霜。《江水》:“每至晴初~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②<名>白色的看来像霜的物体。《秋浦歌》:“不明镜里,何处得秋~。”《滕王阁序》:“紫电清~,王将军之武库。”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冰盘若琥珀,何似糖~美?”
③<形>白;白色。《江城子·密州出猎》:“鬓微~,又何妨。”
④<形>比喻高洁。《南齐书·沈驎士传》:“玉质逾洁,~操日严。”
⑤<名>比喻冷酷或威严。《晋书·索琳传》:“孤恐~威一震,玉石俱焚。”
⑥<名>年。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归心夜忆咸阳。”【霜操】坚贞高洁的节操。【霜毛】⒈洁白的毛羽。⒉白发。";

孀
shuāng<名>寡妇。《淮南子·修务》:“吊死问疾,以养孤~。”【又】泛指寡居或独居(妇女)。《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妻有遗男。”";

爽
shuǎng
①<形>明朗;清爽。《水经注·庐江水》:“风泽清旷,气~节和。”
②<形>直爽;爽快。《晋书·桓温传》:“温豪~有风概。”
③<形>过失;差错。《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
④<动>伤;败坏。《老子》:“五音令爱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气】⒈清爽的空气。⒉豪爽的气概。【爽约】失气。";

谁
shuí
①<代>谁;什么人;哪个(些)人。《殽之战》:“且行千里,其~不知?”
②<代>哪个。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堪折?”【谁何】⒈谁。⒉诘问;盘问。";

水
shuǐ
①<名>水。《劝学》:“冰,~为之,而寒于~。”
②<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西流。”
③<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④<名>水灾。《女娲补天》:“~浩洋而不息。”";

睡
shuì
①<动>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弗听。”
②<动>睡眠;睡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眠。”【辨】寝、卧、眠、寐、睡。“寝”指在床上睡,或病人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卧”本指趴在几案上睡觉,引指躺在床上,也不一定睡着。“眠”本指闭上眼睛,引指睡眠。“寐”是睡着。“睡”本是坐着打瞌睡,后来可表示各种情况的睡。【睡觉】睡醒。";

吮
shǔn<动>聚拢嘴唇而吸,嘬。李白《蜀道难》:“磨牙~血,杀菌如麻。”";

顺
shùn
①<动>顺着。《劝学》:“~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动>沿着。《赤壁之战》:“曹操自江陵将~江东下。”
③<动>遵循。《叔向贺贫》:“宣其德行,~其宪则。”
④<动>依顺;顺从。《陈情表》:“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形>顺利。《赤壁之战》:“今日拒之,事更不~。”
⑥<形>和顺。《狱中杂记》:“今天时~正,死者尚稀。”
⑦<动>任随;放纵。《病梅馆记》:“纵之~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舜
shùn
①<名>木槿,一种植物。《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华。”
②<名>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名。又称“虞舜”。";

瞬
shùn
①<动>眨眼。《列子·汤问》:“尔先学不~,而后可言射矣。”《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②<名>很短的时间。《活板》:“以草火,~息可成。”";

说
shuō
①<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如此。”
②<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③<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
④<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使与书俱。”
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王万端。”
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烁
shuō
①<形>发光的样子。《新唐书·天文志》:“中夜有大流星长数丈,光~如电。”
②<动>通“铄”,熔化金属。《考工记·序》:“~金以为刃。”";

朔
shuō
①<名>阴历每月初一。《察变》:“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
②<名>北;北方。《木兰诗》:“~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名>古地名,辖地约在今山省朔县一带。《愚公移山》:“一厝~东,一厝雍南。”";

硕
shuō
①<形>大;高大。《硕鼠》:“~鼠~鼠,无食我黍。”
②<形>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师名人与游。”";

搠
shuō<动>刺;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倒差拨。”";

槊
shuō<名>长矛。《魏书·杨津传》:“不畏利~坚城,惟畏杨公铁星。”";

丝
sī
①<名>蚕丝。《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而累,以至于寸。”
②<名>丝织品。《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履。”
③<名>像丝的西。《黄生借书说》:“素蟫灰~时蒙卷轴。”
④<名>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即弦乐。《琵琶行》:“终岁不闻~竹声。”
⑤<量>旧时的长度和重量的微小单位,为千分之一分。如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司
sī
①<动>主管;掌管。《教战守策》:“役民之~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②<名>官署名。《狱中杂记》:“而十四~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又】指负责主管的官吏。《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之职役哉。”";

私
sī
①<名>个人;私人。《论积贮疏》:“公~之积,犹可哀痛。”
②<名>私利。《荆轲刺秦王》:“丹不忍心以己之~,而伤长者之意。”
③<动>偏爱;偏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④<动>私人占有。《诗经·七月》:“言~其豵,献豜于公。”
⑤<副>私下;秘密;暗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握臣手。”
⑥<动>私通;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聊斋志异·狐谐》:“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之。”";

思
sī
①<动>思考;想。《论语》:“学而不~则罔。”
②<动>希望;盼望。《隆中对》:“智能之士,~得明君。”
③<动>想念;思念。《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也,祭祀必祝之。”
④<名>思绪;心情。《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出门啼。”【思理】思辨能力。【思致】思想情趣。";

斯
sī
①<动>析;劈。《诗经·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
②<代>此;这。《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
③<连>那么;就。《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飔
sī
①<名>凉风。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孤旐凝寒~。”
②<名>急风。曹植《磐石篇》:“一举必千里,乘~举帆幢。”";

厮
sī
①<名>古代的男性杂役。《淮南子·览冥》:“~徒马圉。”
②<名>对男子的蔑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只顾来聒噪。”
③<副>相互;相。《智取生辰纲》:“一个个面面~觑。”";

嘶
sī
①<形>声音沙哑。《北史·高允传》:“崔公声~股战,不能一言。”
②<动>马叫。《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新妇入青庐。”
③<动>虫、鸟凄切幽咽地叫。苏轼《青溪辞》:“雁南归兮寒蜩~。”";

澌
sī<形>尽;消失。《聊斋志异·章阿端》:“言讫不动,细审之,面庞形质渐就~灭矣。”";

死
sǐ
①<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又】<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国可乎?”
②<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而骨肉也。”
③<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肌,杀三虫。”
④<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士挑战。”
⑤<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焉。”
⑥<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

巳
sì
①<名>十二地支的第六位;巳日。《殽之战》:“夏四月辛~。”
②<名>十二时辰之一,上午九时至十一时。《群英会蒋干中计》:“从~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寺
sì
①<名>官署。《后汉书·刘般传》:“时五校官显职闲,而府~宽敞。”
②<名>佛教庙宇。《左忠毅公逸事》:“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
③<名>宦官。王谠《唐语林》:“命仆~辈作乐。”【寺人】古代宫中供使令的小臣。后来专指宦官。【寺舍】⒈官舍。⒉僧舍。";

伺
sì
①<动>侦察;探索。《童区寄传》:“童微~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
②<动>守候。《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③<动>等候。《柳毅传》:“凝听翔立,若有所~。”";

似
sì
①<动>类似;相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铁。”
②<副>似乎;好像。《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个长。”
③<介>表示比较,超过。张岱《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相公者。”
④<介>给;与。罗邺《宫中》:“鹦鹉飞来说~人。”";

兕
sì<名>犀牛一类的动物。一说是雌犀。《季氏将伐颛臾》:“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姒
sì
①<名>妯娌中年长者称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长叔~生男。”
②<名>古代妾中的年长者。刘向《列女传》:“婢女娣~,不能相教。”";

泗
sì
①<名>鼻涕。《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流。”
②<名>河流名。在山东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驷
sì
①<名>驷马;拉同一辆车的四匹马。《荀子·礼论》:“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之过隙。”
②<名>四匹马拉的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
③<量>匹;辆。《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

俟
sì<动>等待。《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河清其未极。”《送东阳马生序》:“~其欣悦,则又请焉。”";

涘
sì<名>水边;岸边。《柳毅传》:“昨下第,闲驱泾水之~。”";

嗣
sì
①<动>继承;接续。《捕蛇者说》:“今吾~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②<名>继承人。柳宗元《封建论》:“卒不能定鲁侯之~。”
③<名>子孙;后代。柳宗元《封建论》:“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而奉之。”
④<副>随后。曹操《蒿里行》:“势力使人争,~还自相戕。”【嗣息】子孙。【嗣君】继位之君,也指太子。";

肆
sì
①<动>陈列;陈设。陶渊明《杂诗》:“觞弦~朝日,樽中酒不燥。”
②<名>手工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以成其事。”
③<名>商店;店铺。《训俭示康》:“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
④<名>集市;街市。《马伶传》:“列兴化于东~,华林于西~。”
⑤<动>放肆;放纵;任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其端。”
⑥<动>伸展;扩展。《左传·僖公三年》:“(晋)又欲~其西封。”";

騃
㈠ái<形>痴呆;愚蠢。《汉书·息夫躬传》:“外有直项之名,内实~不晓政事。”
㈡sì<形>急走的样子。杜甫《有事于南郊赋》:“雷公河伯,咸駓~以修耸。”";

悚
sǒng<动>惊惧;恐惧。潘岳《射雉赋》:“情骇而神~。”成语有“毛骨悚然”。";

耸
sǒng
①<形>耳聋。马融《广成颂》:“子野听~,离朱目眩。”
②<动>高起,高耸。柳宗元《种柳戏题》:“~干会参天。”
③<动>鼓励;劝勉。《国语·楚语》:“为之~善而抑恶焉。”
④通“悚”。惊惧;恐惧。《韩非子·内储说上》:“吏皆~惧。”";

竦
sǒng
①<动>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汉书·韩王信传》:“士卒皆山东人,~而望归。”
②<形>高起;高耸。《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峙。”
③<形>恭敬;肃敬。《促织》:“各各~立以听。”【竦息】惶恐不安的样子。【竦秀】耸立秀出的样子。";

讼
sòng
①<动>争辩;争论。《盐铁论·利议》:“辩~公门之下。”
②<动>诉讼;打官司。《狱中杂记》:“迩来狱~,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③<动>告状;申告。《狱中杂记》:“又某氏以不~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
④<动>替人辩冤。《汉书·陈汤传》:“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汤。”
⑤<动>责备。王安石《感事》:“内~敢不勤。”
⑥<形>公开。《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言诛之。”
⑦<动>通“颂”颂扬。《汉书·冯奉世传》:“杜钦上疏,追~奉前功。”";

诵
sòng
①<动>朗诵;朗读。《赤壁赋》:“~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②<动>背诵。《后汉书·荀悦传》:“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记。”
③<动>述说;颂扬。《毛遂自荐》:“左右未有所称~,胜未有所闻。”";

送
sòng
①<动>送行。《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之。”
②<动>陪送;追随。《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我至剡溪。”
③<动>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槛车~元济诣京师。”
④<动>送交;送达。《失街亭》:“忽报王平使人~图本至。”
⑤<动>赠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时间~汤~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⑥<动>断送;了结。《陈州粜米》:“兀的不~了我这条老命。”";

颂
sòng
①<动>歌颂;颂扬。《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秦德。”
②<名>一种文体。《文心雕龙·公赞》:“~惟典雅。”
③<动>通“诵”,朗读;背诵。《孟子·万章下》:“~其诗,读其书。”
róng<名>仪容之“容”本字。《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

廋
sōu
①<动>隐藏;藏匿。《论语·为政》:“人焉~哉。”
②<动>通“搜”。搜索;搜查。《汉书·赵广汉传》:“直突入其门,~索私屠酤。”【廋辞】隐语;谜语。";

搜
sōu
①<动>寻找。左思《吴都赋》:“~瓌奇。”
②<动>搜索;搜查。曹植《七启》:“~林索险。”";

蒐
sōu
①<动>同“獀”。春天打猎。《管子·小匡》:“春以田曰~。”
②<动>检阅;检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乘。”
③<动>隐藏;隐蔽。《左传·文公十八年》:“服谗~惹,以诬成德。”
④<动>通“搜”。寻找。《宋史·李植传》:“~选强壮,以重军势。”";

叟
sǒu<名>老人。《愚公移山》:“河曲智~亡以应。”【又】对老人的称呼。《孟子·梁惠王》:“王曰:‘~,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嗾
sǒu
①<动>用嘴发出声音驱使狗。《左传·宣公二年》:“公~夫獒焉。”
②<动>怂恿,唆使别人。查继佐《徐光启传》:“~台臣论劾。”";

薮
sǒu
①<名>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荀子·王制》:“山林~泽。”
②<名>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郭璞《奏请平刑书》:“密迩奸~。”";

苏
sū
①<动>死而复生。萧衍《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息。”
②<名>紫苏,一种植物。枚乘《七发》:“秋黄之~。”
③<动>苏醒过来。《史记·扁鹊传》:“有间,太子~。”【引】在困难中得到解救。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民于守令之贪残,有所藉于黜陟以~其困。”
④<动>取草。《史记·淮阴侯列传》:“樵~后爨。”【引】取。《离骚》:“~粪壤以充帏兮”";

俗
sú
①<名>风俗;习俗。《屈原列传》:“冀幸君之一悟,~之一改也。”
②<名>世俗;一般的人。《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③<名>通俗;民间。《林黛玉进贾府》:“南省~谓之辣子。”
④<形>庸俗;平庸。《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人。”
⑤<名>佛教、道教称世间或未出家的人。李石《续博物志》:“僧一行,本名遂,~姓张氏。”";

夙
sù
①<名>早晨。《出师表》:“受命以来,~夜忧叹。”
②<名>早年。《陈情表》:“臣以险衅,~遭闵凶。”
③<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诉
sù
①<动>诉说;诉苦。《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似~平生不得志。”
②<动>上诉;控告。《书博鸡者事》:“以两竿夹揭之,走~行御史台。”
③<动>辞酒不饮。 陆游《蝶恋花》:“鹦鹉杯深君莫~,他时相遇知何处。”";

肃
sù
①<形>恭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从者~而宽。”
②<动>深深地作揖。《左传·成公十六年》:“三~使者而退。”
③<形>严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赏罚~而号令明。”
④<动>收敛;萎缩。张协《杂诗》:“天高万物~。”";

素
sù
①<名>白色的生绢。《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十四学裁衣。”
②<形>白色。《三峡》:“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又】特指与丧事有关的东西。《殽之战》:“秦伯~服郊次”
③<形>朴素;不加修饰的。《陋室铭》:“可以调~琴,阅金经。”
④<名>蔬果类食品。《荀子·王制》:“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
⑤<副>白白地;空。《伐檀》:“彼君子兮,不~餐兮。”
⑥<副>平素;一向。《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速
sù
①<形>迅速;快。《孔雀东南飞》:“便可~遣之,遣去慎莫留。”
②<动>招致。《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祸。”
③<动>招请;邀请。宋濂《秦士录》:“今日非~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辨】快、速、疾、捷。这几个字都有快速的意思。“快”本是愉快的意思,快速是它后起引申义,上古快速主要用“速”表示。“疾”比“速”要快一些。“捷”指行动敏捷、轻快。【速速】⒈疏远不亲的样子。⒉粗陋的样子。";

宿
sù
①<动>住宿;过夜。《涉江》:“朝发枉陼兮,夕~辰阳。”
②<名>住宿的地方。《周礼·遗人》:“三十里有~。”
③<名>夜晚。《齐民要术·水稻》:“净淘种子,渍浸三~。”
④<形>隔夜的;隔年的;旧有的。《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⑤<形>富有阅历的;经验丰富的(老人)。
xiù<名>星宿。特指二十八宿。《列子·天瑞》:“日月星~不当坠也。”【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世】佛教指人的前生。【宿昔】⒈早晚,指很短的时间。⒉前一天夜晚;昨夜。⒊往日;从前。⒋平素;一向。";

粟
sù
①<名>谷子;小米。《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粒。”
②<名>指粮食;谷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革非不坚利也,米~非不多也。”";

谡
sù
①<动>起来。《列子·黄帝》:“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操之者也。”
②<形>肃敬的样子。《后汉书·蔡邕传》:“公子~尔敛袂而兴。”";

溯
sù
①<动>逆着水流向上。《过小孤山大孤山》:“实以四半日~流行七百里。”
②<动>回顾;往上推求。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自西学行,极盛推康熙。”";

蔌
sù<名>蔬菜的总称。《醉翁亭记》:“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筭
suàn
①<名>计算时用的筹码,多用竹子制成。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如筹~,虽无情,运之者情。”
②<动>通“算”,计算。《新唐书·杨国忠传》:“计~钩画,分铢不误。”【又】计划;筹谋。陆机《吊魏武帝文》:“长~屈于短日”";

算
suàn
①<动>计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了房宿钱,~清了柴米钱。”
②<动>推算;演算。《张衡传》:“衡善于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
③<名>计划;谋画。诸葛亮《绝盟好议》:“使北贼得计,非~之上者也。”
④<动>推测;料想。《扬州慢》:“杜郎俊赏,~而今重到须惊。”
⑤<动>追究(责任)。《促织》:“而翁归,自与汝复~耳。”
⑥<动>当作;算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你也~贫贱之交了。”【算发】斑白的头发。";

虽
suī
①<连>即使;纵然。《子鱼论战》:“~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②<连>虽然。《送东阳马生序》:“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绥
suí
①<名>车上的绳子,登车时作拉手用。《庄子·让王》:“王子叜援~登车。”
②<动>安;安抚。《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思靖百姓,惧未能~。”
③<动>临阵退却。曹操《败军令》:“将军死~。”";

隋
suí<名>朝代名(公元581—公元618年)第一代君主杨坚,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
duò<动>通“堕”。下垂;坠落。《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星五。”";

随
suí
①<动>跟随;跟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动>沿着;顺着。《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子幡,婀娜~风转。”
③<动>听凭;任随。《史记·魏世家》:“~安陵氏而亡之。”
④<副>随即;接着。《狱中杂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有瘳。”【随辈】随同众人。";

岁
suì
①<名>岁星;木星。《国语·周语》:“~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②<名>年。《捕蛇者说》:“积于今六十~矣。”【又】〈名作状〉每年。《送东阳马生序》:“父母~有裘葛之遗”
③<名>年龄。《促织》:“成有子九~。”
④<名>时间;光阴。《论语·阳货》:“日月逝矣,~不我与。”
⑤<名>年成;收成。《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斯天下之民至焉。”【岁除】年终;一年的最后的一天。";

祟
suì<名>鬼神作怪。《左传·昭公元年》:“实沈、台骀为~。”";

谇
suì
①<动>责备。贾谊《治安策》:“母取箕帚,立而~语。”
②<动>告知。《汉书·叙传》:“既~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③<动>问讯。《庄子·山木》:“虞人逐而~之。”
④<动>谏诤。《离骚》:“謇朝~而夕替。”";

遂
suì
①<名>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
②<动>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
③<动>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五谷殖。”
④<动>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者也。”
⑤<动>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不改,方思仆言。”
⑥<副>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⑦<副>于是;就。《愚公移山》:“~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隧
suì
①<名>地道。《左传·隐公元年》:“大~之中。”【又】特指墓道。《左传·僖公二十年》:“请~,弗许。”【引】通道;道路。张衡《西京赋》:“俯察百~。”
②<名>通“燧”,烽火台。班彪《北征赋》:“登障~而遥望。”
zhuì<动>通“坠”。落下;掉下。《淮南子·说林》:“悬垂之类,有时而~。”";

燧
suì
①<名>古代取火的器具。《五蠹》:“有圣人作,钻~取火,以化腥臊。”
②<名>燧台;古代边境上供守望和放烽火报警用的堡垒。《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遂,此山当是其一也。”
③<名>古代边防告警的烽火。贾谊《陈政事疏》:“斥候望烽~不得卧。”";

邃
suì<形>深;远。《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古】远古;上古。";

飧
sūn
①<名>晚饭。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吾小人辍~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②<名>泛指饭食;熟食。《伐檀》:“彼君子兮,不素~兮。”";

损
sǔn
①<动>减少。《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动>损害。《伶官传序》:“书曰:‘满招~,谦受益。’”
③<动>丧失。《班超告老归国》:“便为上~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损年】⒈少报年岁。⒉减少寿数。";

蓑
suō
①<名>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何笠。”
②<动>用草覆盖。《公羊传·定公元年》:“仲几之罪何?不~城也。”
sāi见“蓑蓑”。【蓑蓑】sāisāi下垂貌。张衡《南都赋》:“布绿叶之萋萋,敷华蕊之~。”";

缩
suō
①<动>捆束;用绳子捆起来。《诗经·绵》:“其绳则直,~版以载。”
②<动>收缩;蜷缩。《教战守策》:“论战斗之事,则~颈而股栗。”
③<动>退缩;减退。《过小孤山大孤山》:“又秋深潦~。”
④<动>滤(酒)。《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酒。”【缩气】收敛盛气,形容畏惧。";

所
suǒ
①<名>处所;地方。《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
②<名>合理的结果;应有的归宿。《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也。”
③<代>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地方”、“……的人”、“……的事物”等。《师说》:“道之~存,师之~存也。”
④<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六国论》:“而为秦人积威之~劫”
⑤<数>表示不确定的数目。《西门豹治邺》:“从弟子女十人~,皆衣缯单衣。”
⑥<量>处;座。用于建筑物等。《魏书·尔朱荣传》:“秀容界有池三~,在高山之上。”【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索
suǒ
①<名>大绳子;绳索。《报任安书》:“其次关木~,被箠楚受辱。”
②<动>绞合;搓。《诗经·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綯。”
③<动>寻求。《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④<动>寻找。《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扁鹊,已逃秦矣。”
⑤<动>索要;索取。《兵车行》:“县官急~租,租税从何出?”
⑥<形>孤独。白居易《与元稹书》:“~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⑦<形>尽。《宋史·刘绮传》:“逮未申间,敌力疲气~。”
⑧<副>须;得;能。《长亭送别》:“久已后书儿、信儿,~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辨】绳,索。“绳”指小绳子。“索”指大绳子。【索居】独居。【索然】⒈离散的零落的样子。⒉流泪的样子。【索笑】求笑;取笑。【索隐】寻求事物的隐僻之理。";

琐
suǒ
①<形>琐碎;细小。陆机《演连珠》:“事有~而助洪。”
②<形>仔细。《汉书·丙吉传》:“召东曹案边长吏~科条其人。”
③<名>连环;链索。仲长统《述志》:“委曲如~。”【又】<名>门窗雕刻或绘有连环形的花纹。《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兮,日忽忽其将暮。”";

他
tā
①<代>其他的;别的。《齐桓晋文之事》:“《诗》云:‘~人有心,予忖度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誓山盟,各无~志。”
②<代>指第三人称。《陈州粜米》:“~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林黛玉进贾府》:“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有不足之症。”
【注】古代“他”指男指女均可。【他日】⒈过去某一时期。⒉平日。⒊别日,某一天。";

它
tā
①<代>其他的;《诗经·小雅·鹤鸣》:“~山之石,可以攻玉。”《过小孤山大孤山》:“自数十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山可拟。”";

挞
tà<动>用鞭子或棍子打。《晋书·潘岳传》:“岳恶其为人,数~辱之。”";

闼
tà<名>门。《后汉书·王闳传》:“带剑至宣德后~。”";

阘
tà<名>楼上门户。《说文》:“~,楼上户也。”【阘鞠】古代一种习武游戏,相似于现在踢足球。【阘茸】⒈卑贱的人。⒉驽劣。";

榻
tà
①<名>坐卧用具,形状狭长低矮。《孔雀东南飞》:“移我琉璃~,出置前窗下。”
②<名>泛指床。《芋老人传》:“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晨起不辨衣履。”【榻布】粗厚的布,也作“荅布”";

踏
tà
①<动>踩;践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足~使坚平。”
②<动>亲临现场调查。《元史·刑法志一》:“诸郡县灾伤,过时不申,或申不以实,及按治官不以时检~,皆罪之。”";

骀
tái
①<动>马嚼子脱落。《后汉书·崔骃传》:“马~其衔,四牡横奔。”
②<名>劣马;不好的马。宋玉《九辨》:“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而取路。”
③比喻庸才。王韶之《赠潘综逵举孝廉》诗:“伊余朽~。”
dài<形>疲钝。《孙膑兵法·十问》:“压其~,攻其疑。”
②<动>放荡。见“骀荡”。【骀籍】践踏。《》:“~。”【骀荡】⒈放荡。⒉舒缓荡漾,形容音乐或景色。";

胎
tāi
①<名>未生的幼体;胚胎。《后汉书·华佗传》:“佗曰:‘脉理如前,是两~。’”
②<名>开端;根源。枚乘《上书谏吴王》:“祸生有~。”";

台
tái
①<名>土筑的高台,供观察瞭望用。《老子》:“九层之~,起于累土。”
②<名>古代官署名。如汉代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
③<名>奴隶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仆臣~。”
④<名>星名,即三台(六颗星)。古代用“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因此旧时常用“台”来作为对别人的敬称。如“兄台”、“台甫”。
yí
①<代>何;什么。《书·汤誓》:“夏罪其如~?”班固《典引》:“今其如~独阙也?”
②<代>第一人称。我;我的。《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德。”
③<形>通“怡”。愉快。《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辨】亭、臺、榭、楼、阁。“亭”在上古只指旅宿的亭或观察瞭望用的亭。“园亭”的“亭”的意义是后起的。,它有顶无墙。“臺”的特点是筑土很高,也就是一种高坛。“榭”是臺上的房子。“楼”是重屋,上下都可以住人。“阁”是架空的楼,不同于一般的“楼”。";

太
tài
①<形>大。《赤壁之战》:“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都去援列做~学生。”
②<形>过于;过分。杜甫《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匆忙。”
③<形>最;极。《韩非子·说疑》:“是故禁奸之法,~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④<形>尊称年长而辈分高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公。”【太仓】⒈大谷仓。⒉特指高在京城中的谷仓。⒊喻称胃。【太庙】帝王的祖庙。【太师】⒈古代三公中最尊的一位,是辅佐国君的官。后来只作为对大臣的最高荣典加封,并无实职。⒉太子太师,辅导太子的官。⒊古代乐官之长。⒋尊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⒌复姓。【太岁】⒈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古代认为星(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因此把黄道(从地球观察到的太阳的运行轨迹)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但岁星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相反,所以假设在一太岁星作与岁星相反的运动,自东向西,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⒉太岁之神。古代数术家认为太岁有神,凡太岁神所在的方位和与之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兴造、迁移、嫁娶、远行。⒊喻称凶恶强暴的人。【太学】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阴】⒈月亮。⒉冬天。⒊太岁的别称。";

汰
tài
①<动>淘洗。《晋书·孙绰传》:“沙之~之,瓦砾在后。”
②<动>淘太;从群体中去除坏的、差的。刘克庄《象戏》:“冗卒要精~。”
③<名>水波;波浪。《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
④<动>滑;掠过。《左传·宣公四年》:“伯棼射王,~辀及鼓跗。”
⑤<形>骄纵;奢侈。《荀子·仲尼》:“闺门之内,般乐奢~。”";

态
tài
①<名>姿态;态度。《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极妍。”
②<名>形态;形状。《病梅馆记》:“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臣】佞媚奸诈之臣。";

泰
tài
①<名>。《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天地相交、通顺,与“否”相对,表示亨通、幸运等。《孔雀东南飞》:“先嫁得府史,后嫁得郎君,否~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②<形>大方;不吝啬。《荀子·议兵》:“凡虑事欲孰而用才欲~。”
③<形>骄纵;奢侈。《叔向贺贫》:“及恒子,骄~奢侈。”
④<形>大。《汉书·食货志》:“收~半之赋。”
⑤<形>通“太”。最;极。《淮南子··原道》:“~古二皇。”【又】过分;过于。《庄子·渔父》:“不~多事乎?”【泰山北斗】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云。”后用以比喻某一方面负有名望为当世所敬仰的人。亦作“泰斗”、“山斗”。";

贪
tān
①<动>贪财。《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于财货,好美姬。”
②<动>贪求;贪图;不知满足地追求。《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勤民。”
③<动>贪恋;舍不得。《西游记》:“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贪叨】贪得无厌。【贪墨】贪污。指贪官污吏。";

坛
tán
①<名>古代用于盟誓、封拜、祭祀等活动的土筑高台。《陈涉世家》:“为~而盟,祭以尉首。”
②<名>庭院中的土台。《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兮。”也指庭院。《淮南子·说林》:“腐熏于宫~。”【坛卷】不舒展的样子。【坛宇】⒈祭祀的坛场。⒉范围;界限。";

覃
tán
①<形>长。《诗经·大雅·生民》:“实~实圩,厥声载路。”
②<动>延;延伸。《诗经·周南·葛覃》:“葛之~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陆机《五等论》:“祸止畿甸,害不~及。”
③<形>深。孔安国《尚书序》:“于是遂研精~思,博考经籍。”
yǎn<形>通“剡”。锋利。《诗经·小雅·大田》:“以我~耜,俶载南亩。”";

坦
tǎn
①<形>平直;宽广。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其地~而平,其水淡而清。”【引】开阔;广大。张衡《西京赋》:“虽斯宇之既~。”
②<动>露出。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腹卧。”";

袒
tǎn
①<动>解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②<动>偏袒;袒护。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

叹
tàn
①<动>叹息;叹气。《孔雀东南飞》:“府吏再拜还,长~空房中。”
②<动>感叹;感慨。《石钟山记》:“盖~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动>赞叹。《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以为妙绝。”";

探
tàn
①<动>掏;手伸进去摸取。《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汤。”
②<动>寻求;寻找。《促织》:“于败堵丛草处,~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③<动>探访;探寻游览。《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年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兹游快且愧矣!”
④<运>探讨;探究。《谭嗣同》:“闭户养心读书,冥~孔佛之精奥。”
⑤<动>探望。《祭妹文》:“前年予病,汝终宵刺~。”
⑥<动>侦察;侦探。《群英会蒋干中计》:“瑜欲亲往~看曹军水寨。”【探花】看花;采花。唐代进士及第,在杏园宴会,由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二人采折名花,称探花郎或探花使。宋代专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

汤
tāng
①<名>热水;开水。《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
②<名>食物加水煮后的液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③<名>汤剂;用水煎服的中药。《史记·偏鹊仓公列传》:“治病不以~液。”
④<名>人名。商朝的创建人。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被之矣。”
tàng<动>通“烫”。用热水焐;烫。《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熨之所及也。”
shāng见“汤汤”。【汤池】⒈灌注沸水的护城河,喻称城防坚固。⒉灌注温泉水的浴池。【汤火】沸水和烈火,比喻极其危险的情势。【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处死。【汤汤】shāngshāng⒈水流浩大的样子。《岳阳楼记》:“浩浩~,横无际涯。”⒉指琴声。《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乎若流水。”";

唐
táng
①<名>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有甓。”
②<形>广大。扬雄《甘泉赋》:“平原~其坛曼兮。”
③<形>空。王安石《再月前韵寄蔡天启》诗:“昔功恐~捐。”
④周代诸侯国,后改叫“晋”。
⑤朝代名。⒈传说中虞舜之前的朝代,君主是尧。⒉公元618—907年,第一代君主是李渊,都市城在长安。⒊公元923—907年,五代之一,又称“后唐”,第一代君主是李勖。";

堂
táng
①<名>正屋。古代房屋阶上室外叫堂,堂后叫室。《察今》:“故审~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上。”
②<名>朝堂;殿堂。《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
③<名>公堂;官吏办公的地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退~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君子国》:“终日屈膝公~,亦不顾及颜面。”《严监行和严贡生》:“汤知县正要退~,见两个人进来喊冤。”
④<名>尊称别人的母亲,如“令堂”。
⑤<形>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如“堂兄弟”、“堂伯父”等。【堂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精微的道理或境界。【堂官】⒈明清时中央各衙门的长官。⒉旧时茶馆、饭馆、酒店等行业的服务人员,也写作“堂倌”。【堂萱】指母亲。";

塘
táng
①<名>堤岸;堤防。《新唐书·地理志二》:“绕州郭有堤~百八十里。”
②<名>水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沉~坳。”";

帑
tǎng<名>国家收藏钱财的仓库。《后汉书·郑弘传》:“人食不足,而~藏殷积。”【又】钱币;财物。《韩非子·亡征》:“羁旅侨士,重~在外。”
nú
①通“孥”。儿子。《诗经·小雅·常棣》:“乐尔妻~。”【又】妻子和儿子。晁错《贤良文学对策》:“肉刑不用,罪人亡~。”";

倘
tǎng
①<连>假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能割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君子国》:“~以子女筵花费之资,尽为周济贫寒及物放生之用,自必不求福而福自至,不求寿而寿自长。”《〈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傥
tǎng
①<形>精神恍惚的样子。《庄子·田子方》:“文侯~然,终日不言。”
②<连>假如。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乐毅~再生,于今亦奔亡。”
③<副>或许。《史记·东越列传》:“计杀余善,自归诸将,~幸得脱。”";

梼
chóu
①<名>乔木名。
②<名>通“筹”。数码。
táo见“梼昧”、“梼杌”。【梼昧】愚昧无知。【梼杌】1.传说中的凶兽名。2.比喻凶人。3.古代传说中的神名。4.楚国史书名。《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鲁之《春秋》,一也。”";

讨
tǎo
①<动>声讨。《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贼。”
②<动>讨伐;征伐。《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贼兴复之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贼督师桂林。”
③<动>惩治;处罚。《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焉!”
④<动>探讨;探求。《谭嗣同》:“~论天下事。”
⑤<动>谋取;索取。《水浒传》:“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钱来还他?”
⑥<动>请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你如今对俺~饶,洒家偏不饶你!”
⑦<动>招惹;引起。《水浒传》:“没有~别人疑心做甚么?”
⑧<动>娶。《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家相公要~一房侧室。”【讨伐】兴师问罪;出兵征伐。【讨论】探讨评论。";

忒
tè<动>差错。《孙子兵法·形篇》:“不~者,礤所措必胜。”";

特
tè
①<名>公牛,也可指其他雄性牲畜。《诗·正月》:“瞻彼阪田,有菀其~。”
②<名>三岁的兽。《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兮?”
③<动>杰出的;突出的。《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起。”
④<副>特别;特地。《陈情表》:“诏书~下,拜臣郎中。”《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⑤<副>仅;只;不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特操】独特的操守。【特起】崛起;挺出。";

慝
tè
①<名>邪恶;恶念。《庄子·渔父》:“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吏无苛政,民无怀~。”
②<名>灾害。《国语·晋语八》:“以伏蛊~。”
nì<动>通“匿”。隐藏。《墨子·尚贤下》:“隐~良道,而不相教诲。”";

腾
téng
①<动>马跳跃。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于槽。”
②<动>跳跃。《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击。”
③<动>飞腾;翻腾。《过小孤山大孤山》:“忽风云~涌。”
④<动>奔跑;奔驰。潘岳《赠河阳》:“逸骥~夷路。”
⑤<动>上扬;传扬。《石钟山记》:“桴止响~,余韵徐歇。”【腾达】发迹;升迁。【腾腾】奋起的样子;迅疾刚健的样子。";

誊
téng<动>抄写;誊写。王建《贫居》诗:“蠹生~药纸。”宋有誊院。";

縢
téng
①<动>梱。《诗经·秦风·小戎》:“竹闭绲~。”【引】绳子。《庄子·胠箧》:“唯恐缄~扃鐍之不固也。”
②<名>绑脚布。《战国策·秦策一》:“羸~履蹻。”
③<名>通“幐”。袋子《后汉书·儒林列传》:“小乃制为~囊。”";

剔
tī
①<动>分解骨肉。《史记·龟策列传》:“太卜官因以吉日~取其腹下甲。”【引】疏导。《淮南子·要略》:“~河而道九忮。”。
②<动>挑;剔除。唐彦谦《无题》诗:“满园芳草年年恨~,尽灯光夜夜心。”
tí
①<动>通“剃”。剃头。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动>通“惕”。警惕。潘岳《射雉赋》:“亦有目不步体,邪眺旁~,靡闻而惊。”";

绨
tí<名>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扬雄《长杨赋》:“躬服节俭,~衣不弊。”左思《魏都赋》:“士无~锦。”";

啼
tí
①<动>叫;鸣。《游园》:“遍青山~红了杜鹃。”《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血猿哀鸣。”
②<动>哭;放声哭。《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投之江中,婴儿~。”《口技》:“儿含乳~声,大儿初醒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提
tí
①<动>提着;把东西垂手悬空拿着。《灞桥饯别》:“您但~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大铁椎传》:“一贼~刀突奔客。”
②<动>携带。《荆轲刺秦王》:“今~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③<动>带领;牵引。《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④<动>提拔。《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dǐ
①<动>掷击。《荆轲刺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轲。”
②<动>断绝。《礼记·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心。”【提孩】幼儿。";

缇
tí
①<形>黄红色;橘红色。《西门豹治邺》:“为治斋宫河上,张~绛帷,女居其中。”
②<名>古代军服的颜色,用以指代武士。见“缇骑”。【缇骑】穿黄红色衣服的骑兵,专指皇帝或贵官的警卫。后代作为逮捕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

题
tí
①<名>额。司马相如《子虚赋》:“赤首圜~。”【引】标志。《左传·襄公十年》:“舞师~以旌夏。”
②<动>题名;命名。《韩非子·和氏》:“悲夫宝玉而~之以石。”
③<动>书写;题写。许浑《秋日行次关西》诗:“~字满河桥。”
④<名>题目。《宋史·晏殊传》:“臣尝私习比赋,请试他~。”
⑤<动>品评。《后汉书·许劭传》:“每月辄更其品~。”【题目】⒈命题;题目。⒉书籍的标目。⒊名称。⒋借口;名义。⒌品评。";

体
tǐ
①<名>身体。《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痛。”
②<名>身体的一部分;肢体。《荷蓧丈人》:“四~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③<名>体态;形体。《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无比,阿母为汝求。”
④<名>本体;主体。《察变》:“以天演为~,而其用有二。”
⑤<名>整体。《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
⑥<名>体裁;体式。《旧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文章,复多才丽。”
⑦<名>立体。《图画》:“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
⑧<动>实践;实行。《淮南子·氾论》:“故圣人以身~之。”
⑨<动>体谅;体察。《与妻书》:“汝~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倜
tì
①<形>卓异。《后汉书·百官志一》:“诸文~说,较略不究。”
②见“倜然”。【倜然】⒈突出地;特殊地。⒉不切实的样子。【倜傥】又写作“俶傥”。⒈卓越。⒉不拘于俗。";

悌
tì<动>敬爱兄长。贾谊《新书·道歉术》:“弟敬爱兄谓之~。”";

涕
tì
①<名>眼泪。《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述其事以语人。”
②<动>流眼泪;哭泣。《柳敬亭传》:“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泣矣。”
③<名>鼻涕。王褒《僮约》:“目泪下,鼻~长一尺。”【辨】涕、泗、泪。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涕零】落泪。【涕泗】眼泪与鼻涕,形容悲痛之极。";

惕
tì<动>担心;提心吊胆。《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岂敢忘职!”今有双音词“警惕”";

替
tì
①<动>废弃。屈原《九章·怀沙》:“常度未~。”
②<形>衰落;衰弱。《旧唐书·魏徵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引】停止。皮日休《寄同年韦校书》诗:“惟有故人怜未~。”
③<动>代替。《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爷征。”
④<名>通“屉”。抽屉。《南史·殷淑仪传》:“遂为通~棺,欲见,辄引~睹尸。”";

裼
xī<动>脱去上衣。《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tì<名>婴儿的衣被。《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载弄之瓦。”";

薙
tì
①<动>割去野草。王巾《头陀寺碑文》:“为之~草开林,置径行之室。”
②<动>通“剃”。剃头。【薙官】古代管除草的官。";

天
tiān
①<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高日晶。”《敕勒歌》:“~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寒。”
③<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理,批大郤,导大窾。”
④<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赞我也。”《垓下之战》:“此~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⑤<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而民人以食为~。”【天道】⒈自然规律。⒉天气。【天府】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⒈自然规律。⒉天然的组织结构。⒊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⒋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自然寿命。【天书】⒈帝王的诏敕。⒉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⒊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田
tián
①<动>通“畋”,打猎。《庄暴见孟子》:“何以能~猎也?”
②<动>耕种。后来写作“佃”。《汉书·高帝纪》:“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之。”
③<名>田地;农田。《桃花源记》:“有良~美池桑竹之属。”【辨】田,畋,佃。在打猎和耕种的意思上三字通用。但“田”有“田地”的意思,“佃”、“畋”没有。“佃”后来指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或指租种别人土地的农民,读diàn,“田”、“畋”都没有这个意义和读音。【田父】老农夫。【田田】⒈很大的声音。⒉莲叶茂密的样子,也代指莲叶。⒊新鲜碧绿的样子。⒋浓郁。";

恬
tián
①<形>安静;心神安适。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然但觉心绪闲。”
②<动>满不在乎;坦然。《荀子·富国》:“轻非誉而~失民。”成语有“恬不知耻”。";

畋
tián
①<动>打猎。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外绝~猎之源。”
②<动>通“佃”,耕种。《汉晋春秋》:“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江北,缮治甲兵。”";

填
tián
①<动>填塞。《赤壁之战》:“悉使羸兵负草~之。”
②<动>充塞;充满。《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子~其室。”
③<动>镶嵌。《游园》:“艳晶晶花簪八宝~。”
④<象>形容鼓声咚咚。《寡人之于国也》:“~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填沟壑】对自己死的委婉说法,表示谦抑。【填填】⒈安详稳重。⒉形容声音很大。";

忝
tiǎn<动>辱。《汉书·叙传下》:“陵不引决,~世灭姓。”《训俭示康》:“二十~列科名。”成语有“忝列门墙”。";

殄
tiǎn
①<动>消灭;灭绝。《史记·秦始皇本纪》:“武~暴逆。”成语有“暴殄天物”。
②<形>昏迷。《论衡·论死》:“人~不悟,则死矣。”";

腆
tiǎn
①<形>丰厚;美好。《殽之战》:“不~敝邑,为从者之淹。”
②<动>挺。《范进中举》:“屠户横披了衣服,~着肚子去了。”【腆颜】厚颜。";

掭
tiàn
①<动>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理顺笔毛或弄匀墨汁。《西游记》:“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浓墨。”
②<动>拨动;撩拨。《促织》:“~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

佻
tiāo
①<形>轻佻;轻浮。《离骚》:“雄鸡之鸣逝兮,余犹恶其~巧。”
②<动>窃取。《国语·周语中》:“~天之功以为己力。”
yáo<动>延缓。《荀子·王霸》:“~其期日,而利其巧任。”";

挑
tiǎo
①<动>拨;拨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灯看剑。”【又】用条状的或用尖的东西挑出来。杜荀鹤《山中寡妇》:“时~野菜和根煮。”
②<动>挑逗;引诱。《史记·项羽本纪》:“乃披甲持戟~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之。”
tiāo<动>担;挑。陆游《自题传神》:“担~双草屦,壁倚一乌藤。”";

祧
tiāo
①<名>远祖的庙。《礼记·祭法》:“远庙为~。”【又】泛指宗庙。沈约《立太子诏》:“守器承~。”
②把隔了几代远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公之庙~。”";

条
tiáo
①<名>枝条;树枝。《与朱元思书》:“疏~交映,有时见日。”
②<名>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贯,靡不毕见。”
③<名>条款;项目。《战国策·秦策》:“科~既备,民多伪态。”
④<动>通达;通畅。《汉书·礼乐志》:“声气远~。”
⑤<量>多指长形的物体或列的条项。《旧唐书·刑法志》:“约法为二十~。”【又】指人的性命。《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老命。”【条畅】顺达通畅。【条陈】分条陈述,也称分条陈述意见的书面材料。【条贯】⒈条理;系统。⒉办事的程序手续。";

迢
tiáo见“迢迢”。【迢迢】遥远的样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牵牛星。”成语有“千里迢迢”。
【注】“迢”一般不单用,除“迢迢”外,还常“迢遥”、“迢递”连用。";

龆
tiáo
①<动>儿童换牙。《韩诗外传》:“八岁而~齿。”
②<名>通“髻”。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臣垂~执简。”【龆龀】儿童换牙的年龄,指童年。";

蜩
tiáo<名>蝉的一种。《诗经·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

髫
tiáo<名>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桃花源记》:“黄发垂~,并怡然自乐。”【引】儿童。《北史·柳遐传》:“~岁便有成人之量。”";

窕
tiǎo
①<动>有空隙;不充实。《荀子·赋篇》:“充盈大宇而不~。”
②<动>通“挑”。挑逗;引诱。枚乘《七发》:“目~心与。”
tiāo<形>通“佻”。轻佻;轻浮。《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师轻~,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
yáo<形>妖艳。《荀子·礼论》:“故其立文饰也,不致于~冶。”";

誂
tiǎo
①<动>逗引;诱惑。《史记·吴王濞列传》:“于是乃使中大夫应高~胶西王。”
②<形>通“佻”。轻佻;轻浮。《吕氏春秋·音律》:“流辟~越慆滥之音出。”";

眺
tiào<动>远看;眺望。谢灵运《登池上楼》:“举目~岖嵚。”";

粜
tiào<动>卖出粮食。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新谷。”";

贴
tiē
①<动>典当;用物品抵押借钱。《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妇卖儿。”
②<动>粘附。《活板》:“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之。”
③<动>贴近;紧靠。《游黄山记》:“析虽大干如臂,无不平~石上,如苔藓然。”
④<动>补贴;补助。《西游记》:“快快的送将出来还我,多多~些盘费。”
⑤<动>服顺。《北齐书·库狄干传》:“法令严肃,吏人~服,道不拾遗。”
⑥<名>“贴旦”的简称。戏曲中次要的女角色。";

铁
tiě
①<名>铁,一种金属。《史记·货殖列传》:“邯郸郭纵以~冶成业。”
②<形>比喻坚固;坚定不移。《文心雕龙·祝盟》:“刘琨~誓,精贯霏霜。”
③<名>像铁一样的颜色。杜甫《泥功山》:“白马为~骊,小儿成老翁。”";

帖
tiē
①<形>安定。魏徵《十渐不克终疏》:“脱因水旱,谷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
②<动>通“贴”。挨紧;粘附。《梁书·羊侃传》:“能反腰~地。”《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
③<动>通“贴”。典当;典押。《新唐书·李峤传》:“有卖舍、~田供王役者。”
tiě<名>文书;告示。杜甫《新安吏》:“府~昨夜下。”【引】简条;便条。《南齐书·萧坦之传》:“家赤贫,唯有质钱~子数百。”
tiè<名>书法、绘画时摹仿的样本。龚自珍《跋某帖后》:“于塾中日展此~临之。”【帖服】顺从。【帖息】安静平息。";

汀
tīng<名>水边平地。李商隐《安定城楼》:“绿杨枝外尽~洲。”";

听
tīng
①<动>耳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
②<动>听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
③<动>听信。《屈原列传》:“怀王竟~郑袖,复释去张仪。”
④<动>听凭;听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其所为。”
⑤<名>听力;听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
⑥<动>治理;处理。《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⑦<名>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府~前有一老槐。”【听事】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听讼】审理诉讼;判案。【听政】处理政务。";

廷
tíng
①<名>朝廷。古代君主接受朝拜,处理政务的地方。《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于~。”
②<名>通“庭”,庭院。《李愬雪夜入蔡州》:“起,听于~,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

亭
tíng
①<名>古代设在路边供旅客停宿的公共房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连短~。”
②<名>秦汉时基层行政单位。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高祖还乡》:“你本身做~长,耽几盏酒。”
③<名>亭子;有顶无墙的建筑。《醉翁亭记》:“有~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候】古代用来侦察、监视敌情的岗亭。【亭亭】⒈耸立的样子。⒉独立高洁的样子。⒊山名,在山东泰安南。【亭午】正午。";

庭
tíng
①<名>堂前;厅堂。《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若市。”
②<名>堂阶下的平地;院子。《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柯以怡颜。”
③<名>通“廷”宫廷;朝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除】庭前阶下;院内。【庭训】父亲训诲教诫。";

霆
tíng
①<名>雷;疾雷。仲长统《昌言·理乱》:“暴风疾~不足以方其怒。”成语有“雷霆万钧”。
②<名>闪电。《淮南子·兵略》:“疾雷不及塞耳,疾~不瑕揜目。”";

挺
tǐng
①<动>拔出。《陈涉世家》:“尉剑~,广起,夺而杀尉。”
②<动>挺直;伸直。《劝学》:“虽有槁暴不复~者,輮使之然也。”
③<动>突出;冒出。《雁荡山》:“既非~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④<形>不屈;不服。《陈州粜米》:“则这攒典哥哥休强~,你可敢教我亲自秤?”
⑤<量>根。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南墙钜竹千~,俨立若相持。”【挺挺】正直的样子。";

梃
tǐng
①<名>棍棒。《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与刃,有以异乎?”
②<量>计量竿状物体的单位,根。《魏书·李孝伯传》:“骏遣人献酒器,甘蔗百~。”";

通
tōng
①<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豫南,达于汉阴。”
②<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锐意欲行大改革矣。”
③<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④<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语言。”
⑤<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
⑥<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其有无。”
⑦<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
⑧<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五经,贯六艺。”
⑨<副>全部;普遍。《核舟记》:“~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习之。”
⑩<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⒈世交。⒉姻亲;结为姻亲。";

同
tóng
①<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
②<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
③<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④<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
⑤<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⑥<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同案】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⒈同岁;同年龄。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⒊朋友。";

彤
tóng<形>朱红色。《诗经·彤弓》:“~弓弨兮。”【彤云】⒈红云;红霞。⒉下雪前密布的浓云。";

童
tóng
①<名>年轻的奴隶或奴仆。《石钟山记》:“寺僧使小~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名>儿童;少年。《童区寄传》:“~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③<形>秃;光秃。《进学解》:“头~齿豁,竟死何裨?”
④<形>幼稚;愚昧。贾宜《新书·道术》:“反慧为~。”【童龀】儿童;小孩。【童蒙】⒈幼稚不懂事的孩童。⒉知识浅陋。⒊愚昧无知。【童生】明清时没有获得秀才资格成为官学生员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童子】⒈少年;儿童。⒉童生。";

僮
tóng
①<名>儿童;少年。《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
②<名>年轻的奴隶或奴仆。《童区寄传》:“为两郎~,孰若为一郎~?”【僮僮】盛、多的样子。";

统
tǒng
①<名>丝的头绪。《淮南子·泰族训》:“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纪,则不能成丝。”【引】一脉相承的系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奉承大~,兢兢业业。”今有双音词“传统”、“系统”。
②<名>纲要;纲领。《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生而不知其~。”
③<动>总括;综合。王夫之《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之乎一形。”【又】综合地;全面的。《后汉书·和帝纪》:“内有公卿大臣~理本朝。”
④<动>主管;率领。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东郡之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将军诚能命猛将~兵数万。”";

恸
tòng
①<形>极度悲哀。《柳毅传》:“须臾,宫中皆~哭。”
②<动>痛哭。《三国演义》:“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辨】痛、恸。都有悲哀的意义,但“恸”悲哀的程度更深些。另外,“痛”的其他意义不能用“恸”。";

痛
tòng
①<形>疼痛。《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
②<形>悲痛;悲哀。《<指南录>后序》:“~定思~,~何如哉。”
③<形>痛心。《出师表》:“未尝不叹息~恨于桓灵也。”
④<形>痛恨;怨恨。《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⑤<副>痛快地;尽情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

偷
tōu
①<形>苟且;得过且过。《石壕吏》:“存者且~生,死者长已矣。”
②<形>刻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
③<动>偷窃;偷盗。《高祖还乡》:“还酒债,~量了豆几斛。”
④<名>小偷;窃贼。《晋书·王献之传》:“群~惊走。”";

投
tóu
①<动>投掷;抛。《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以骨。”
②<动>投入;扔进。《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③<动>抛弃;扔掉。《愚公移山》:“~诸渤海之尾。”
④<动>投奔;投靠。《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之。”
⑤<动>投宿。《石壕吏》:“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⑥<动>投交;递交。《陈州粜米》:“~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
⑦<动>投合;相合。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户牖徒自开,胶漆本易~。”
⑧<动>到;临。王安石《观明州图》:“~老心情非复旧,当时山水故依然。”【投缳】上吊自杀。【投契】性情、见解相合。";

殕
bó向前倒下;倒毙。王禹偁《对雪示嘉祐》:“尔看门外饥饿者,往往殭~填渠沟。”";

透
tòu
①<动>跳。《南史·后妃传》:“妃知不免,乃~井死。”
②<动>通过;穿透。贾岛《病鹘吟》:“有时~雾凌空去。”
shū<形>惊慌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惊~沸乱。”";

突
tū
①<动>急速地向前冲;冲击。《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出刀枪鸣。”
②<形>突然。《诗经·甫田》:“未几见兮,~而弁兮。”
③<形>高起;凸起。《过小孤山大孤山》:“自舟中望山,~兀而已。”
④<名>烟囱。《曲突徙薪》:“更为曲~,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突骑】冲锋陷阵的骑兵。【突将】冲锋陷阵的将士。【突兀】⒈高耸。⒉突然;意外。";

图
tú
①<动>谋划。《屈原列传》:“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
②<动>图谋;谋取。《论积贮疏》:“乃骇而~之,岂将有及乎。”
③<动>贪图。《群英会蒋干中计》:“某等降曹非~仁禄,迫于势耳。”
④<动>考虑。《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之。”
⑤<动>料想。《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不~子自归。”
⑥<名>图画。《游黄山记》:“下瞰峭壁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绣。”
⑦<名>地图。《荆轲刺秦王》:“~穷比首见。”【图谶】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籍】⒈地图与户籍。⒉图画与书籍。";

徒
tú
①<动>步行。《复庵记》:“自京师~步入华山为黄冠。”
②<名>党徒;同一类人。《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而衡击。”
③<名>门徒;弟子;学生。《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无道桓文之事者。”
④<名>役徒;被罚服役的人。《过秦论》:“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也。”
⑤<形>空;光。《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伤悲。”
⑥<副>白白地。《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留无所施。”
⑦<副>只;仅仅。《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吾两人在也。”【徒歌】无乐器伴奏的清唱。【徒然】⒈只是如此。⒉偶然。⒊白白地。【徒跣】赤脚。【徒役】服劳役的人;服事师长的门徒弟子。";

涂
tú
①<名>泥;泥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为羹。”
②<名>特指封泥,古代公私简牍的封闭处盖有印章的泥块。《吕氏春秋·适威》:“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也。”
③<名>道路。周密《观潮》:“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④<动>涂沫;涂饰。《论衡·幸偶》:“均之地也,或基殿堂,或~轩户。”
⑤<动>玷污;污染。班固《西都赋》:“雷奔电激,草木~地。”
⑥<动>塞;堵住。王守仁《尊经阁记》:“没溺于浅闻小见,以~天下之耳目。”【涂车】泥车,古代送葬之物。【涂泥】⒈湿润的泥土。⒉泥泞地。【涂炭】⒈烂泥与炭火。比喻困苦灾难,如同陷入烂泥和坠入火中。⒉比喻肮脏;污秽【涂涂】浓厚的样子。";

荼
tú
①<名>一种苦菜。《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苦?其甘如荠。”
②<名>茅、苇之类的白花。《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成语有“如火如荼”。
③<名>泥土。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生人陷~炭之艰。”
shū<副>通“舒”。舒缓;慢慢地。《考工记·弓人》:“鹠斵目必~。”";

途
tú<名>道路。《子孙兵法·军争》:“故迂其~而诱之以利。”【引】途径;方法。《盐铁论·本议》:“开本末之~,通有无之用。”";

屠
tú
①<动>宰杀。《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者。”
②<动>屠杀;大规模地残杀。《史记·萧相国世家》:“项王与诸侯~烧咸阳而去。”
③<名>屠夫;宰杀牲畜为业的人。《狼》:“一~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屠伯】宰杀牲畜的能手。多喻称胡乱杀人的人。";

土
tǔ
①<名>泥土。《劝学》:“积~成山,风雨兴焉。”
②<名>土地。《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之有,以尽吾齿。”
③<名>国土;领土;乡土。《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
④<形>本地的;当地的。《柳敬亭传》:“且五方~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
⑤<名>地方。《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地】⒈田地。⒉领土。⒊土地神。";

吐
tǔ
①<动>吐出。《荀子·赋篇》:“食桑而~丝。”
②<动>说出来;发表。《论衡·问孔》:“孔子不能~辞也。”
③<动>开放;出现。岑参《青木香丛》:“六月花新~,三春叶已长。””
tù<动>呕吐。《魏书·高涼王传》:“曾就亲人饮食,夜还大~。”【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湍
tuān
①<形>水势急。《论衡·累害》:“水~之岸不得峭。”
②<名>急流的水。《水经注·江水》:“素~绿潭,回清倒影。”";

团
tuán
①<形>圆。吴均《八公山赋》:“挂皎月而常~。”
②<动>聚集;集合。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阳陆~精气,阴谷曳寒烟。”
③<动>估量;猜度。晁元礼《少年游》:“眼来眼去又无言,教我怎生~。”
④<名>名军队的编制单位。《隋书·礼仪志三》:“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
⑤<量>用于成团的事物。陆游《岁暮》:“啖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丝?”";

抟
tuán
①<动>把东西捏聚成团。《考工记·鲍人》:“卷而~之。”【引】结聚;集中。《商君书·农战》:“国力~者强,国好言谈者削。”
②<形>圆。《九章·橘颂》:“曾枝剡棘,圆果~兮。”
zhuān<形>通“专”,专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心揖志。";

推
tuī
①<动>用手推。《陈州粜米》:“你可也被人~更不轻。”
②<动>推移;移动。《谭嗣同》:“荣贼并非~心待慰帅者。”
③<动>推求;推测。《察变》:“特据前事~未来,为变方长。”
④<动>推广。《齐桓晋文之事》:“故~恩足以保四海。”
⑤<动>推辞;推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番张教头没得~故了。”
⑥<动>推荐;推举。《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贤进士为务。”
⑦<动>推行;实行。《韩非子·五蠹》:“州部之吏操官兵,~公法,而求索奸人。”
⑧<动>推崇;赞许。《墨池记》:“其亦欲~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⑨<动>假装。《长亭送别》:“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整素罗衣。”【推诚】以诚意待人。【推体】委身;以身相托。";

颓
tuí
①<动>倒塌。《礼记·檀弓》:“泰山其~乎,梁木其坏乎。”
②<动>下坠。潘岳《寡妇赋》:“岁云暮兮日西~。”
③<形>衰败;败坏。《训俭示康》:“嗟乎,风俗~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形>恭顺;安详。《北史·庾信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然,有过人者。”【颓放】散慢而不拘礼法。";

隤
tuí
①<动>坠落;落下。班固《西都赋》:“巨石~,松柏仆。”
②<动>倒塌;使倒塌。司马相如《上林赋》:“~墙填堑。”【引】败坏。《报任安书》:“~其家声。”
③<动>跌倒。《淮南子·原道训》:“先者~陷,则后者以谋。”【隤然】柔顺的样子。";

退
tuì
①<动>后退;退却。《冯婉贞》:“攻一时,敌~。”
②<动>退回;返回。《捕蛇者说》:“~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动>离开朝廷;不再任职。《陈情表》:“臣之进~,实为狼狈。”
④<动>退下;离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令从人~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
⑤<动>衰退;减退。《芙蕖》:“避暑而暑为之~。”
⑥<动>谦让。《柳毅传》:“毅撝~辞谢,俯仰唯唯。”";

蜕
tuì
①<名>蛇、蝉等动物脱下的皮。《庄子·寓言》:“予,蜩甲也,蛇~也,似之而非也。”
②<动>脱去皮壳。《史记·屈原列传》:“蝉~于浊秽。”【引】解脱,道家佛家称人死为“蜕”。王适《潘尊师碣》:“吾其~矣。”";

吞
tūn
①<动>吞下;整个地咽下。《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舟是漏。”
②<动>容纳。《岳阳楼记》:“衔远山,~长江。”
③<动>忍受冤苦不发作。《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亦不复以儿为念。”
④<动>吞并;兼并。《过秦论》:“~二周而忘诸侯。”【吞声】心中怨恨不敢作声,也指无声地悲泣。";

屯
tún
①<动>聚集。《离骚》:“~余车其千乘兮。”
②<动>驻扎;防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使鲁肃以万人~屯丘以御关羽。”
③<名>土山;土坡。《庄子·至乐》:“生于陵~。”
zhūn<形>艰难。《后汉书·皇后纪上》:“五子作乱,冢嗣遘~。”【屯田】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垦荒种地。【屯邅】遭遇困境。";

豚
tún
①<名>小猪;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
②<名>指豚形的器物。《论衡·率性》:“未入孔门时,戴鸡佩~,勇猛无礼。”";

托
tuō
①<动>寄托;依靠。《滕王阁序》:“今兹捧袂,喜~龙门。”
②<动>托付;委托。《出师表》:“愿陛下~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③<动>假托;假借。《梅花岭记》:“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忠烈之名。”【托庇】托人福庇,旧时的客套话。【托大】大意。";

脱
tuō
①<动>脱落;脱离。《左忠毅公逸事》:“左膝以下筋骨尽~矣。”
②<动>脱下;解去。《孔雀东南飞》:“揽裙~丝履,举身赴清池。”
③<动>解脱;免除。《促织》:“百计营谋不得~。”
④<动>逃脱;逃离。《鸿门宴》:“~身独去,已至军矣。”
⑤<动>发出;冒出。《毛遂自荐》:“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而出。”
⑥<动>掉下;落下。《秋声赋》:“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
⑦<形>疏忽;轻率。《殽之战》:“轻则寡谋,无礼则~。”
⑧<连>倘若;如果。《柳毅传》:“~获回耗,虽死必谢。”【脱略】轻慢;不拘。【脱兔】逃跑之兔,喻行动迅疾。【脱误】⒈脱漏和错误。⒉疏忽失误。";

佗
tuó<动>通“驮”,负荷。《汉书·赵充国传》:“以一马自~,负三十日食。”
tuò<动>加。《诗经·小雅·小弁》:“舍彼有罪,予之~矣。”
tuō<代>通“他”,别的。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方。”【佗佗】美好的样子。";

陀
tuó<名>山坡。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侧身复登~。”
duò<动>崩塌。《淮南子·缪称训》:“城峭者必崩,岸崝者必~。”";

橐
tuó
①<名>一种口袋。《战国策·秦策一》:“负书担~。”
②<名>风箱。《墨子·备穴》:“具炉~。”【橐驼】骆驼。";

妥
tuǒ
①<形>安坐。《诗经·小雅·楚茨》:“以~以侑,以介景福。”【引】安稳;安定。《汉书·武五子传》:“北州以~。”
②<动>落下。杜甫《重过何氏》:“花~莺捎蝶。”【妥帖】⒈安定;稳定。⒉恰当;合适。";

拓
tuò
①<动>推;举。杜甫《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罢酒酣歌~金戟。”
②<动>开拓;扩大。左思《吴都赋》:“~土画疆。”
tà<动>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像拓印在纸上。《隋书·经籍志一》:“其相承传~之本,犹在秘府。”";

柝
tuò
①<名>巡夜打更用的梆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候卒击~卫太尉。”
②<动>通“拓”。开拓;扩大。《淮南子·原道训》:“廓四方,~八极。”";

唾
tuò
①<名>口液;唾沫。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②<动>吐唾沫。《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其面。”
③<动>吐出。《礼记·曲礼上》:“让食不~。”【引】轻视;鄙弃。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弃如粪丸。”【唾手】比喻极易办到。";

萚
tuò<名>草木脱落的皮叶。《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其获,十月陨~。”《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

跅
tuò见“跅弛”。【跅弛】放荡;无拘束。《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娃
wá
①<名>美女。扬雄《反离骚》:“资娵~之珍髢兮,鬻九戎而索赖。”
②<名>小孩。陆龟蒙《陌上桑》:“邻~尽着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娲
wā<名>女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说文·女部》:“~,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娲皇】即女娲氏,古代神话中的帝王名,传说是羲之妹。";

瓦
wǎ
①<名>陶土烧制的器物。《高祖还乡》:“王乡老执定~台盘。”
②<名>盖屋的瓦片。《阿房宫赋》:“~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③<名>古指纺缍。《诗经·斯干》:“载弄之~。”【瓦卜】古占卜法之一,打破瓦器,依裂纹来定吉凶。【瓦釜】⒈陶土烧制的锅。⒉比喻小人。【瓦全】比喻苟且偷生。【瓦子】⒈宋元时代游艺、贸易的场所。也叫“瓦舍”、“瓦市”。⒉瓦片。";

外
wài
①<名>外面;外部。《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来。”
②<名>表面;外表。《赤壁之战》:“今将军~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③<副>以外。《大铁椎传》:“大铁椎~,一物无所持。”
④<动>置之于外;除去。《管子·明法》:“所以禁过而~私也。”
⑤<动>疏远。《易经·否》:“内小人而~君子。”
⑥<名>传统戏剧中扮老年男子的角色。”【外朝】⒈天子、诸侯听政议事的地方。相传周时天子诸侯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⒉指在外朝参政议事之人。【外交】古指臣子私自会见诸侯。【外戚】帝王的母亲、妻子一方的亲戚。【外史】⒈官名,颁布帝王命令及掌管地图等。⒉指野史、杂史或记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

剜
wān<动>用刀子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一~。”";

刓
wán
①<动>削成圆形。屈原《九章·怀沙》:“~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引】削刻。苏舜钦《检书》:“器成必~琢。”【又】圆形。《新唐书·李靖传》:“所赐于阗玉带十三胯,七方六~。”
②<动>通“玩”。摩挲。《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为人刻印,~而不能授。”";

纨
wán<名>很细密的白色丝织品。《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素,耳著明月珰。”【纨绔】同“纨袴”。细绢制成的裤子,常用来富家子弟,如“纨绔少年”。【纨素】精致洁白的细绢。";

完
wán
①<形>完整;完好。《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裙。”《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璧归赵。”
②<动>保全。【又】〈形使动〉使……完好无缺。《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
③<动>修缮;修补。《孟子·万章》:“父母使舜~廪。”
④<名>古代的一种较轻的刑罚,剃去犯人的颊毛和鬃毛。《汉书·刑法志》:“~者使守积。”【完聚】⒈修筑城郭,积聚粮食。⒉团聚。【完行】⒈使操行完美。⒉完美的操行。【完具】完全;完备。";

玩
wán
①<动>玩弄;戏弄。《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②<动>欣赏;玩赏。《促织》:“方共瞻~,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③<名>供观赏或玩赏的物品。《国语·楚语》:“若夫白珩,先王之~也,何宝焉?”
④<动>研究;玩耍。《订鬼》:“伯乐学相马,顾~所见,无非马者。”
⑤<动>轻视;忽视。《左传·僖公五年》:“寇不可~。”【玩弄】⒈供玩赏的器物。⒉研习;玩味。⒊戏弄;弄耍。";

顽
wán
①<形>愚蠢。《后汉书·窦融传》:“有子年十五,质性~钝。”
②<形>迟钝;固执。《北史·张伟传》:“虽有~固,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③<形>顽固;不驯服。《不尚书·毕命》:“毖殷~民,迁于洛邑。”
④<形凶暴>。《吕氏春秋·慎大览》:“暴戾~贪。”
⑤<形>贪婪。《孟子·万章下》:“~夫廉,懦夫有立志。”";

宛
wǎn
①<动>弯曲。《汉书·扬雄传》:“是以欲谈者~舌而固声。”
②<副>仿佛;好似。《诗经·蒹葭》:“溯游从之,~在水中央。”
③<形>细小的样子区。《诗经·小宛》:“~彼鸣鸠。”【宛然】⒈仿佛;好像。⒉真切;清楚。";

挽
wǎn
①<动>拉;牵引。《左传·襄公十四年》:“或~之,或推之。”
②<动>卷起。苏轼《送周朝义守汉州》:“召还当有诏,~袖谢邻里。”
③<动>哀悼死者。《文心雕龙·乐府》:“至于斩伎鼓吹,汉世铙~,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挽歌】哀悼死者的歌。【挽强】拉硬弓。";

晚
wǎn
①<名>傍晚。《汉书·天文志》:伏见蚤“~。”
②<形>时间靠后。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六:“一丘之禾,则后种者~实。”《韩非子·存韩》:“乃用臣斯之计~矣。”【又】接近终了,一个时期的后一段。《唐书·刘禹锡传》:“禹锡~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

莞
guān<名>水葱一类的植物。【引】莞草编的席。《诗经·小雅·斯干》:“下~上簟。”
wǎn<形>微笑的样子。《楚辞·渔父》:“渔父~尔而笑。”
guǎn地名。今东莞,在广东省。";

婉
wǎn
①<形>婉转;委婉。《左传·成公十四年》:“~而成章。”【引】顺从‘温顺。《史记·佞幸传》:“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佞贵幸。”
②<形>美好。《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如清扬。”
③<形>简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大而~,险而易行。”
④<形>亲爱;亲密。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彼二人,不忍加罪。”";

惋
wǎn
①<动>怅恨;叹惜。《战国策·秦策二》:“受欺于张仪,王必~之。”陶渊明《桃花源记》:“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绾
wǎn
①<动>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绛侯~皇帝玺,将兵于北军。”【又】盘结。梅尧臣《桓妬妻》诗:“妾初见主来,~髻下庭隅。”
②<动>统管;总揽。《史记·货殖列传》:“东~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史记·张仪列传》:“独擅~事。”";

畹
wǎn<名>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兮。”";

万
wàn
①<数>十个一千。《孙膑减灶》:“使齐军入魏地为十~灶,明日为五~灶,又明日为三~灶。”【又】泛指众多。《察今》:“臂之若良医,病~变,药亦~变。”
②<副>极;非常。韩愈《柳子厚暮志铭》:“无辞以白其大,且~无母子俱往理。”
③<名>古代一种大型舞蹈的名字。《左传·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焉。”
【注】万,萬。古代“万”读“mò”,用于复姓“万俟”。“萬”作数词时可以用“万”,如今简化统一作“万”。【万福】⒈多福,用于祝颂。⒉唐宋时女子行礼,常口称“万福”,后指女子行礼。【万机】古时专指皇帝处理日常杂事。【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万乘】⒈万辆兵车。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故以万乘称天子。⒊指大国。";

亡
wáng
①<动>逃跑。《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
②<动>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
③<动>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
④<动>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
⑤<动>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
wú
①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王
wáng
①<名>帝王;君主。《察今》:“先~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②<名>秦汉以后帝王称皇帝,“王”成为封爵最高一级。《陈涉世家》:“~侯将相,宁有种乎。”
③<动>朝见王。《诗经·殷武》:“莫敢不来~。”
wàng
①<动>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关中。”
②<名使动>封……为王;拥戴……为王。《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霸】王业和霸业。儒家认为用仁义治理天下是王道;用武力征服天下是霸道。【王师】帝王的军队,也指本朝的军队。";

往
wǎng
①<动>去;到……去。《论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也。”
②<副>过去;从前。《归去来兮辞》:“悟已~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
③<副>以后;将来。《孔雀东南飞》:“其~欲何云。”";

枉
wǎng
①<形>弯曲,与“直”相对。《荀子·王霸》:“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也。”
②<形>不正直的;邪恶的。《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道速祸。”
③<动>歪曲;曲解。《书博鸡者事》:“臧使者~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④<动>冤枉;冤屈。《狱中杂记》:“其~民也,亦甚矣哉。”
⑤<动>委屈;降低身份。《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副>徒然;白白地。李白《清平调》:“云雨巫山~断肠。”【枉法】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破坏法律。【枉驾】敬辞。屈驾;屈尊相访。";

罔
wǎng
①<名>渔猎用的网。《盐铁论·刑德》:“~疏则兽失。”
②<名>法网;王网。《汉书\汲黯传》:“陷人于~,自以为功。”
③<动>欺骗;陷害。《齐桓晋文之事》:“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
④<形>通“惘”。迷惑而无所得。《论语》:“学而不思则~。”
⑤<副>无;没有。《核舟记》:“~不因势象形。”
⑥<副>不;不要。《尚书·大禹谟》:“~失法度,~游于逸。”【罔极】⒈无极;无穷尽;无边际。⒉无准则;无一定。【罔民】陷害百姓。";

惘
wǎng见“惘然”。【惘然】失意,精神恍惚的样子。李商隐《锦瑟》:“只是当时已~”。成语有“惘然若失”。";

魍
wǎng见“魍魉”。【魍魉】迷信传说中一种怪物。杜甫《崔少府高斋三十韵》:“~森惨戚。”";

妄
wàng
①<副>胡乱;随便。《书博鸡者事》:“且复~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
②<形>虚妄;荒诞;荒谬。《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作。”
③<形>行为不正;不法。《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彼好专利而~。”【妄人】无知妄为的人。【妄言】乱说。";

望
wàng
①<动>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动>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动>埋怨;怨恨;责怪。《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
④<名>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⑤<名>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洋】仰视的样子。";

危
wēi
①<形>高。《蜀道难》:“~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形>危险;危急。《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戒奢以俭。”
③<动>危害;使处于危险的境地。《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④<形>危弱。《陈情表》:“人命~浅,朝不虑夕。”
⑤<形>端正;正直。《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而膝~坐。”【辨】危,险。“危”作“危险”讲时,含有危急或不稳定的意思,多作形容词。“险”只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多作名词。上古表示“危险”的意思时,一般“危”不用“险”。";

威
wēi
①<名>威力;威势。《赤壁之战》:“遂破荆州,~震四海。”
②<名>威严;尊严;威信。《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③<动>威慑;震慑。《陈涉世家》:“此教我先~众也。”
④<动>通“畏”,使……害怕。《墨子·七患》:“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灵】⒈指神灵;鬼神。⒉指声威。【威武】⒈指权势。⒉指武功。";

偎
wēi
①<动>亲爱。《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人爱人。”
②<动>挨傍;贴近。温庭筠《南湖》:“野船著岸~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逶
wēi见“逶迤”。【逶迤】⒈弯曲而长的样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自相属。”⒉从容自得的样子。《后汉书·杨秉传》:“~退食。”⒊依顺的样子。李康《支使论》:“~势利之。”也写作“逶迆”、“委蛇”、“逶蛇”。";

隈
wēi<名>山或水弯曲的地方。《管子·形势》:“大山之~。”";

微
wēi
①<形>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行入古寺。”
②<形>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其志洁。”
③<形>小;微小;少。《石钟山记》:“~风鼓浪,水石相搏。”
④<形>轻微。《庖丁解牛》:“动刀甚~。”
⑤<形>地位不高;没有名望。《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副>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察公子。”
⑦<副>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颔之。”
⑧<副>隐约。《口技》:“~闻有鼠作作索索。”
⑨<副>无;没有。《岳阳楼记》:“~斯人,吾谁与归?”
⑩<形>衰微;衰败。《教战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矣。”【微独】不但;非但。【微服】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

巍
wēi<形>高大,高大的样子。《论衡·书虚》:“太山之高~然。”";

为
wéi
①<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活板。”
③<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⑨<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
⑩<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⑾<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⑿<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⒀<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⒂<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wèi
①<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文惠君解牛。”
②<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外人道也。”
③<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
④<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利来。”
⑤<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天下,何也。”
⑥<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席间敬酒祝寿。";

韦
wéi<名>熟牛皮。《殽之战》:“以乘~先,牛十二犒师。”《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以自缓。”【韦编】用牛皮编连在一起的简册,泛指古籍。";

围
wéi
①<动>环绕。《庄子·则阳》:“大至于不可~。”
②<动>包围。《孙子兵法·谋攻》:“十则~之。”【又】守城。《公羊传·庄公十年》:“~不言战。”
③<名>包围圈;围子。《史记·陈丞相世家》:“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以得开。”
④<名>特指打猎的围场。《隋书·礼仪志》:“监猎布~。”
⑤<名>周围。《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四~垂幔。”
⑥<量>两臂合抱的圆周长,或两手大拇指与食指合拢的圆周长。柳宗元《行路难》:“万~千寻妨道路。”";

违
wéi
①<动>避开;离开。《左传·成公三年》:“虽遇执事,其弗敢~。”
②<动>违反;违背。《殽之战》:“孤~蹇叔,以辱二三子。”
③<形>邪恶。《左传·桓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误】违背命令而耽误了公事。";

闱
wéi
①<名>宫中小门。《左传·哀公十四年》:“攻~与大门,皆不胜。”
②<名>皇后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后汉书·皇后纪》:“后正位宫~,同体天王。”
③<名>父母居住的地方,也指父母。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
④<名>考试地方。刘长卿《送孙莹京监擢第归蜀》:“礼~称独步,太学许能文。”【又】科举考试。如“春闱”、“秋闱”。";

唯
wéi
①<副>只;仅。《周处》:“实冀三横~余其一。”
②<助>用句首,表示希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助>用于句首,表示语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求则非邦也与?”
wěi<象>应答的声音,略似于现代的“是”。《柳毅传》:“毅伪退辞谢,俯仰~~。”";

帷
wéi
①<名>围在四周的幕布、布幔。《滕王阁序》:“宇文新州之懿范,襜~暂驻。”
②<名>帐幕;帐篷。《鸿门宴》:“哙遂入,披~西向立。”【辨】帷,帏,帐,幕。都是布帐。但“帷”是围在四周的幕布,没有顶子;“帏”本通“帷”,后一般用于指蚊帐;“帐”是蚊帐,有时也指帐篷;“幕”指帐篷。【帷幄】古时军队用的帐篷。在旁边的叫“帷”,四面合起来像屋宇的叫“幄”。";

惟
wéi
①<动>思考;考虑。《墨池记》:“~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陈情表》:“伏~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副>只;只是。《木兰诗》:“不闻机杼声,~闻女叹息。”
③<介>因为。《少年中国说》:“~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
④<助>句首表语气希望。《中山狼传》:“~先生速图。”【辨】惟,唯,维。“惟”本义是思;“唯”本义是答应;“维”本义是绳子。但在“思”的意义上“惟”、“维”通用;在“只”的意义上“惟”、“唯”通用;作助词表语气时三个字都通用。【惟度】思量;揣度。";

维
wéi
①<名>系物的大绳子。《淮南子·天文》:“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绝。”【引】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常与“纲”连用,指国家的法度。《管子·禁藏》:“法令为~纲。”
②<动>系;连结。《诗经·小雅·白驹》:“絷之~之,以永今夕。”
③<名>隅;角落。《淮南子·天文》:“东北为报德之~也。”
④<动>通“惟”,思考。《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万世之安。”
⑤<介>由于。《诗经·郑风·狡童》:“~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⑥<连>和;与;同。《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旐~旟矣。”
⑦<语气词>放在句首。《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又】<语气词>用以帮助判断。《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皇帝。”【辨】惟,唯,维。见“惟”字。";

嵬
wéi
①<形>高大耸立。李白《明堂赋》:“巃嵷颓沓,若~若嶪。”
②<形>怪异;怪诞。《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容。”";

伟
wěi
①<形>高大;壮美。《三国志·诸葛亮传》:“身长八尺,容貌甚~。”
②<形>奇异。《史记·留侯世家》:“衣冠甚~。”【又】<形意动>认为……奇异。《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之。”
③<形>伟大;才识卓越。《庄子·大宗师》:“~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伟器】大器,指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伪
wěi
①<形>人为的;后天形成的。《荀子·性恶》:“可学而能,可事而之在人者,谓之~。”
②<形>虚假;不真实。《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藏~章。”
③<形>非法的。《陈情表》:“且臣之事~朝。”
④<动>假装;佯装。《童区寄传》:“寄~儿啼。”";

尾
wěi
①<名>尾巴。《狼》:“身已半入,只露尻~。”
②<名>末尾;末端。《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隐士之北。”
③<动>跟在后面;跟随。《后汉书·岑彭传》:“嚣出兵~击诸营。”";

纬
wěi
①<名>织物上的横线。《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成,理定而后辞畅。”【引】道路以南北为经,东西方纬。《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
②<动>编织。《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萧而者。”
③<名>纬书,汉朝人附会儒家经典所作的书。
④<名>行星。“五纬”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苇
wěi<名>芦苇。《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又】借指小舟。《赤壁赋》:“纵一~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委
wěi
①<动>积;积聚。扬雄《甘泉赋》:“~如山。”
②<动>委托;托付。《过秦论》:“俛首系颈,~命下吏。”
③<动>抛弃;放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动>呈献;送。《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质事楚。”
⑤<动>卸落;散落。《庖丁解牛》:“磔然已解,如土~地。”
⑥<形>曲折。《柳敬亭传》:“从~巷活套中来者。”
⑦<形>通“萎”。枯萎;衰败。《后汉书·杨震传》:“哲人其~,将谁谘度?”
wēi见“委蛇”。【委命】⒈把自己的性命交托给别人。⒉效命;效力。⒊听任命运的支配。【委蛇】也作“逶迤”。⒈从容自得的样子。⒉随和应付的样子。⒊曲折前进;斜行。";

娓
wěi见“娓娓”。【娓娓】⒈勤勉不倦的样子。《宋书·乐志》:“~心化,日用不言。”⒉说话连续不断的样子。《官场维新记》:“说得来~动听。”";

诿
wěi<动>推卸;推托。《汉书·胡建传》:“执事不~上。”";

萎
wěi干枯衰落:~谢。~蔫。~顿(亦作“委顿”)。~靡。~缩。枯~。";

猥
wěi
①<形>众多;众。《论衡·宣汉篇》:“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时~出。”
②<形>杂;琐碎。《晋书·刘弘传》:“又酒室中云齐中酒、听事酒、~酒,同用麴米。”【又】杂凑。《汉书·董仲舒传》:“科别其条,勿~勿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
③<形>卑贱;下流。《抱朴子·百里》:“庸~之徒,器小志近。”
④<谦词>表示谦卑。《后汉书·隗嚣传》:“望无耆耈之德,而~托宾客之上,诚自愧也。”";

韪
wěi
①<形>是;对。常常“不韪”连用。《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②<形>美;善。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罔有不~。”";

卫
wèi
①<名>卫士;卫兵。《鸿门宴》:“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②<动>保卫;警卫;防卫。《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
③<名>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的一带。《过秦论》:“陈涉之位,非尊于……~、中山之君也。”
④<名>明代军队编制,一卫约五千余人。【卫道】⒈指维护儒家的正统理论。⒉维护某种占统治地拉的思想体系。【卫生】养生。";

未
wèi
①<副>没有;不曾。《廉颇蔺相如列传》:“计~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副>不。《捕蛇者说》:“~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副>用在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否”、“没有”。《书博鸡者事》:“是足以报使君~耶?”
④<名>地支的第八位,古代用以记日子。《登山记》:“是月丁~,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⑤<名>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一至三点。【未亡人】旧时寡妇自称。";

位
wèi
①<名>位置;方位。《涉江》:“阴阳易~,时不当兮。”
②<名>官位;爵位。《师说》:“~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名>位次;座位。《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廉颇之右。”
④<名>特指帝王或诸侯之位。《谭嗣同》:“遂赐衣带诏,有朕~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设法筹救之语。”
⑤<量>称人的敬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端的亏管营、差拨两~用心。”【位望】地位和声望。";

味
wèi
①<名>滋味;味道。仲长统《昌言·理乱》:“耳能辩声,口能辩~。”【引】食物一种叫一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两~。”
②<动>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也。”【引】体会事物的道理。杜甫《秋日夔州咏怀》:“虚心~道玄。”";

畏
wèi
①<动>害怕;恐惧。《岳阳楼记》:“忧谗~讥,满目萧然。”
②<动>敬服。《李愬雪夜入蔡州》:“人人自以为必死,然~愬,莫不敢违。”
③<动>吓唬;使害怕。《汉书·广安惠王传》:“前杀昭平,反来~我。”
④<动>因害怕而自杀。《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厌、溺。”【畏日】烈日。【畏友】品格正直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

尉
wèi
①<名>古代的武官。《陈涉世家》:“广起,夺而杀~。”
②<动>通“慰”,安慰。《汉书·韩安国传》:“以~士大夫心。”";

谓
wèi
①<动>告诉;对……说。《鸿门宴》:“请往~项王,言沛公不敢项王也。”
②<动>说。《石钟山记》:“因得观所~石钟山者。”
③<动>叫做;称为。《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之华山。”
④<动>以为;认为。《赤壁之战》:“愚~大计不如迎之。”
⑤<动>是;说的是。《醉翁亭记》:“太守~谁?”";

蔚
wèi
①<名>一种蒿草。《诗经·小雅·蓼莪》:“匪莪伊~。”
②<形>草木茂盛。陈子昂《感遇》:“芊~何青青。”【引】盛大。如“蔚然成风”。
③<形>言辞华美;有文采。陆机《答贾长渊》:“~彼高藻,如玉之阑。”";

慰
wèi
①<动>安慰。《促织》:“半夜复苏,夫妻心稍~。”
②<动>慰问。《赤壁之战》:“肃请奉命吊表二子,并~劳其军中用事者。”";

温
wēn
①<形>温暖;暖和。《祭妹文》:“四支犹~,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②<形>温和;柔和。《管子·形势解》:“~良宽厚,则民爱之。”
③<动>温习;复习。《论语》:“~故而知新,可以为师。”【温厚】⒈温和;厚道。⒉富裕。【温蠖】昏聩。";

文
wén
①<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梓楩楠豫章。”
②<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车二驷,服剑一。”
③<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④<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犹可识。”
⑤<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武并用,垂拱而治。”
⑥<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身。”
⑦<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王既没,~不在兹乎?”
⑧<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
⑨<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成语有“文过饰非”。
⑩<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纹
wén
①<名>纺织品上的花纹。杜甫《小至》:“刺绣五~添弱线。”
②<名>泛指花纹。《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垂柱倒莲,~同雕诱刻。”";

闻
wén
①<动>听见;听到。《木兰诗》:“不~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动>听说;得知。《殽之战》:“寡君~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③<动>报告;上报。《童区寄传》:“愿以~于官。”
④<名>见闻;知识。《屈原列传》:“博~强志,明于治乱。”
⑤<名>名声;名誉。《论语》:“四十、五十而无~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⑥<动>闻名;传扬。《出师表》:“不求~达于诸侯。”";

刎
wěn
①<动>割颈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颈之交。”
②<动>泛指割断。《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抽刀而~其啼。”";

吻
wěn<名>嘴唇。《中山狼传》:“遂鼓~奋爪以向先生。”《促织》:“唇~翕辟。”";

抆
wěn<动>擦。王褒《洞箫赋》:“撆涕~涙。”";

紊
wěn<形>乱。《南史·梁武帝纪》:“政刑弛~。”成语有“有条不紊”。";

问
wèn
①<动>询问。《曹刿论战》:“公~其故。”
②<动>慰问;问候。《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讯。”
③<动>请教。《师说》:“犹且从师而~焉。”
④<动>追究;考察。《李愬雪夜入蔡州》:“第得降卒,必亲引~委曲。”
⑤<动>管;干预。《书博鸡者事》:“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

揾
wèn
①<动>浸没。李肇《国史补上》:“以(笔)头~水墨中而书之。”
②<动>用手指按;揩试。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翁
wēng
①<名>父亲。《促织》:“而~归,自与复算耳。”
②<名>泛指男性老人。《卖炭翁》:“卖炭~,伐薪烧炭南山中。”
③<名>指妻子的父亲;丈夫的父亲。如“翁婿”、“翁姑”。【翁主】汉诸王之女称翁主。";

瓮
wèng
①<名>一种陶制的盛器,口小腹大。《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沃焦釜也。”
②<动>用瓦瓮做。《过秦论》:“然陈涉~牖绳枢之子。”";

倭
wō<名>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后汉书·东夷传》:“~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
wēi见“逶迟”。【逶迟】同“威迟”,绵延曲折的样子《诗经·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

涡
wō
①<动>水流回旋。郭璞《江赋》:“盘~谷转,淩涛山颓。”
②<形>涡状。苏轼《百步洪》:“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
③同“污”,玷污。《牡丹亭·肃苑》:“怕燕泥香点~在琴书上。”
guō涡河,水名,在今安徽省。";

我
wǒ
①<代>我;我们。
②<代>古代史家用来称本国或本朝。《曹刿论战》:“齐师伐~。”【我曹】我辈;我们。【我生】⒈我的作为。⒉生我者,指母亲。";

沃
wò
①<动>浇;灌。《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灌。”
②<形>肥沃;肥美。《赤壁之战》:“江山险固,~野万里。”";

卧
wò
①<动>伏在矮而小的桌子上睡觉。《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文方成草。”
②<动>睡;躺。《促织》:“东曦既驾,僵~长愁。”
③<动>趴伏。《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剥莲蓬。”
④<动>平放着。《核舟记》:“舟尾横~一楫。”【卧龙】比喻隐居或尚示崭露头角的想不出人才。";

偓
wò见“偓促”。【偓促】局促庸陋的样子。刘向《九叹·忧苦》“~谈于廊庙兮。”";

幄
wò<名>帐幕。《汉书·高帝纪下》:“夫运筹帷~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握
wò
①<动>攥在手里;执持。屈原《九章·怀沙》:“怀瑾~瑜兮。”
②<动>屈指成拳。《老子·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固。”
③<动>掌握。《韩非子·主道》:“谨执其柄而固~之。”
④<量>一握即今所谓一把。《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贻我~椒。”
uò见“握手”。【握发】洗发时握住头发(不洗)。形容勤劳国事,为招引人才而忙碌。【握要】掌握要领。【握手】古代死者的敛具,用布做成袋子套在手上。";

渥
wò
①<动>沾湿;湿润。《诗经·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优既~。”
②<形>优厚;浓郁。《汉书·班倢伃传》:“蒙圣皇之~惠兮,当日月之盛明。”";

斡
wò<动>旋转。谢惠连《七月七日咏牛女》:“倾河易回~。”【引】事物的运转,往复。贾谊《鵩鸟赋》:“~流而遣兮,或推而还。”
guǒn<动>主管;领管。《汉书·食货志下》:“欲檀~山海之货。”";

乌
wū
①<名>乌鸦。《涉江》:“燕雀~鹊,巢堂坛兮。”
②<形>黑;黑色。《梅花岭记》:“有亲见忠烈青衣~帽。”
③<代>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战国策·秦策》:“秦~能与齐抗衡?”【乌桓】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是东胡的一支。【乌菟】古时楚人称老虎。【乌有】无;没有。";

圬
wū
①<名>泥瓦工人用的抹子。《尔雅·释宫》:“镘谓之~。”
②<动>抹灰等泥瓦工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粪土之墙,不可~也。”【圬人】泥瓦匠。";

污
wū
①<名>停积不流的水。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
②<形>污秽;不干净。《屈原列传》:“自疏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③<动>玷污。《乐羊子妻》:“况拾遗求利以~其行乎。”
④<动>污蔑;诽谤。《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使君。”
⑤<动>贪污。《芋老人传》:“及为吏,以~贿不饬罢。”";

呜
wū
①<动>哀叹;低声哭泣。《后汉书·袁安传》:“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流涕。”
②<动>轻声哼唱。《口技》:“妇拍而~之。”【呜呼】⒈表示感慨;惊奇;悲哀等。《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⒉死亡。成语有“一命~”。【呜咽】⒈低声哭泣。⒉指凄要的流水声或丝竹声等。";

巫
wū<名>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促织》:“时村中来一驼背~,能以神卜。”【巫娥】巫山神女,泛指美女。【巫祝】以通鬼神,为人预测祸福,祈祷等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

屋
wū
①<名>本义为屋顶,后泛指房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上三重茅。”
②<名>泛指覆盖物,如车盖等。《史记·项羽本纪》:“纪信乘黄~车。”【屋除】屋前台阶。";

洿
wū
①<名>浊水池不流的浊水。《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②<动>挖掘。《礼记·檀弓下》:“杀其人,坏其室,~其宫而豬焉。”
③<形>污秽。班固《典引》:“司马相如~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于用。”
④<动>涂染。《汉书·王莽传下》:“又以墨~色其周垣。”";

诬
wū
①<动>用谎言欺骗。《孟子·滕文公》:“是邪说~民。”
②<动>诬陷;诬蔑。《书博鸡者事》:“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者意嗛守,即~守纳己赇。”";

无
wú
①<动>没有。《黔之驴》:“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食我麦。”
③<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道】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⒈不多;很少。⒉没有希望。⒊不久。【无乃】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毋
wú
①<副>别;不要。《鸿门宴》:“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②<副>不。《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畏秦,欲~行。”
③<动>无;没有。《韩非子·显学》:“儒侠~军劳。”【毋宁】同“无宁”。宁肯;宁愿。【毋庸】同“无庸”。不必;不须。";

吴
wú
①<动>大声说话。《诗经·周颂·丝衣》:“不~不敖。”
②<名>周代诸侯国,在今长江下游一带。
③<名>朝代名(公元222-280年)。三国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第一代君主是孙权。";

吾
wú
①<代>我;我们。《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②<代>我的;我们的。《殽之战》:“秦不哀~丧而伐~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侪】同“吾曹”。我辈;我们这些人。【吾属】我辈;我等。【吾子】指自己的儿子。对平辈人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可译为“您”。";

芜
wú
①<形>田地荒废。《老子》:“田甚~,仓甚虚。”
②<名>丛生的草。杜甫《徐步》:“整履步青~。”【又】草木茂盛。《后汉书·班固传》:“庶卉蕃~。”
③<形>繁杂,多指文章。刘知几《史通·表历》:“改表为注,名目虽巧,~累亦多。”";

午
wǔ
①<名>地支的第七位,如“甲午海战”。
②<名>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柳毅传》:“~战于彼,未还于此。”
③<名>中午;正午。《三峡》:“自非亭~夜分,不见曦月。”
④<形>纵横相交。《仪礼·特牲馈食礼》:“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割之。”【午道】纵横交错的道路。【午日】即端午日,农历五月五。";

伍
wǔ
①<名>古代军队的最小编制单位,五人为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阵,先偏后~。”
②<名>古代居民的编制单位,五家为伍,常以“编伍”借指民间。《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③<名>队伍;行列。《过秦论》:“蹑足行~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④<名>同类;同伙。《史记·淮阴侯列传》:“生乃哙等为~。”【伍人】古代军队或户籍编在同伍的人。";

妩
wǔ见“妩媚”。【妩媚】形容姿态美好可爱。司马相如《上林赋》“柔侥嫚嫚,~纤弱。”";

庑
wǔ
①<名>高堂下周围的廊房,厢房。《左忠毅公逸事》:“~下一生伏案卧。”
②<名>房屋。《史记·李斯列传》:“居大~之下。”
③<形>通“芜”,草木茂盛。张衡《东京赋》:“草木蕃~。”";

忤
wǔ<动>违反;抵触;不顺从。《荆轲刺秦王》:“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视。”《中山狼传》:“私汝狼犯世卿、~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

怃
wǔ
①<形>怅然失意。《柳毅传》:“君~然曰:‘顽童这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
②<形>通“妩”,妩媚。《汉书·张敞传》:“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

迕
wǔ
①<动>违反;抵触。《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
②<动>相遇。《后汉书·陈蕃传》:“王甫时出,与番相~,适闻其言。”
③<动>交错。宋玉《风赋》:“耾耾雷声,回穴错~。”";

武
wǔ
①<名>脚印;足迹。《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
②<量>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不过步~尺寸之间。”
③<形>勇猛;刚健;威武。《国殇》:“诚既勇兮又以~。”
④<名>泛指与武力、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与“文”相对。《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市郡,惜其用~而不终也。”【武备】武装力量、军备和武装建设。【武弁】⒈古代武官的帽子。⒉旧时指低级的武职;武士。【武夫】战士;武士。";

侮
wǔ
①<动>轻慢;怠慢。《荀子·君子》:“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又】侮辱;欺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有如敌骑长驱,尚能折冲御~邪?”";

舞
wǔ
①<名>舞蹈;舞曲。《鸿门宴》:“项庄拔剑起~。”
②<动>飞舞;舞动。《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动使动】使……飞舞。《赤壁赋》:“~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动>跳;跳动。《促织》:“旁若一蟆,若将跃~。”
④<动>指玩弄文字、权术等。《汉书·汲黯传》:“好兴事,~文法。”【舞智】耍聪明;玩弄智慧。";

兀
wù
①<形>高而上平的样子。《复庵记》:“雷首之山苍然突~。”
②<形>山无草木,光秃秃的样子。《阿房宫赋》:“蜀山~,阿房出。”
③<形>不安的样子。皮日休《孤园寺》:“艇子小且~,缘湖荡白芷。”【兀底】也作“兀的”。这;这个;这样。同“不”连用时表示反诘,相当于“这岂不”、“怎么不”。【兀那】指示代词。那;那个。【兀然】⒈仍然;还是。⒉昏沉的样子。【兀自】⒈径自;公然。⒉还;仍然。";

勿
wù
①<副>别;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②<副>不,表示对动作的否定。《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即患秦兵之来。”";

务
wù
①<动>从事;致力于。《过秦论》:“内立法度,~耕织,修守战之具。”
②<动>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饱者,不~梁肉。”
③<名>事务;事情;事业。《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④<副>务必;一定。《察今》:“非~相反也,时势异也。”";

戊
wù<名>天干的第五位。《登泰山记》:“~申晦,五鼓,与子颖坐观日亭,待日出。”【戊夜】五更天;拂晓的时候。";

物
wù
①<名>事物;东西。《归去来兮辞》:“善万~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②<名>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岳阳楼记》:“不以~喜,不以己悲。”【物故】死亡。【物华】物的精华。自然美景。【物理】事物的常理及其内在的规律。【物色】⒈牲畜的毛色。⒉各类物品。⒊外貌形象。⒋寻找;察看;访求。⒌风物;景色。【物议】众人的议论批评。";

误
wù
①<形>错;错误;谬误。《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曲有~,周郎顾。”
②<动>耽误;贻误。《新唐书·韩偓传》:“涣作宰相,或~国。”
③<动>坑害。《赤壁之战》:“向察众人之议,专欲~将军,不足以图大事。”
④<动>受迷惑。《荀子·正论》:“是特奸人之~于乱说,以欺愚者。”";

悟
wù
①<动>明白;领悟。《狼》:“乃~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动>醒悟;觉悟。《归去来兮辞》:“~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晤
wù
①<动>相遇;见面。《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又】面对面。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语契深心。”
②<形>通“悟”。聪敏;明白。《新唐书·李至远传》:“少秀~。”";

骛
wù
①<动>(马)奔驰。《史记·司马相如传》:“游乎六艺之囿,~乎仁义之塗。”
②<形>快;急速。《素问·大奇论》:“肝脉~暴,有所惊骇。”
③<动>追求;从事。《宋史·陈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高远,卒无成焉。”";

寤
wù
①<动>睡醒。《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寐求之。”
②<动>醒过来。《盐铁论·忧边》:“若醉而新~。”
③<动>同“啎”。逆;横着。见“寤生”。
④<动>同“悟”。觉悟;醒悟。《曲突徙薪》:“主人乃~而请之。”【寤寐】醒时与睡时,犹言日夜。【寤生】逆生;难产。";

鹜
wù
①<名>鸭子。屈原《卜居》:“将与鸡~争食乎?”【又】特指野鸭。《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动>通“骛”,奔驰。晏殊《中国赋》:“禽托薮以思~,兽安林而获骋。”";

夕
xī
①<名>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
②<名>夜晚。《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之卫。”";

兮
xī<助>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相当于“啊”、“呀”。《涉江》:“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

西
xī
①<名>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阁床。”【又】<名作状>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
②<动>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矣。”【西塾】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

希
xī
①<形>同“稀”。稀少;稀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鼓瑟~,铿尔,舍瑟而作。”
②<动>希望;希求。《答李翊书》:“加其膏而~其光。”
③<动>迎合。《旧唐书·废太子瑛传》:“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惠妃之旨。”";

昔
xī
①<名>往日;以前;过去。《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
②<名>通“夕”,夜晚。《庄子·天运》:“蚊虻噆肤,则通~不寐矣。”
③<名>终结。《吕氏春秋·任他》:“孟夏之~,杀三叶而获大麦。【昔岁】去年。";

析
xī
①<动>劈;劈木头。《诗经·齐风·南山》:“~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引】剖开。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剖心~肝。”
②<动>分散;分离。《论语·季氏》:“邦分离~,而不能守也。”
③<动>分析;辨析。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

奚
xī
①<名>女奴隶。《周礼·秋官》:“凡~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又】泛指奴仆。《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奴。”
②<代>什么。《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
③<副>怎么;为什么。《归去来兮辞》:“既以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奚啻】何止;岂但。【奚落】讥讽嘲笑。";

息
xī
①<名>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庄子·逍遥遊》:“生物之以~相吹也。”
②<动>呼吸;喘气。《柳毅传》:“当闭目,数~可达矣。”
③<动>叹息;叹气。《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曰。”
④<动>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⑤<动>止息;停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交以绝游。”
⑥<动>平息。《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心。”
⑦<动>通“熄”,熄灭。《曲突徙薪》:“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
⑧<动>增长。《庄子·秋水》:“消~盈虚,终则有始。”
⑨<动>繁殖;繁育。《赵威后问齐使》:“是助王~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⑩<名>子女,特称儿子。《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
⑾<名>利息。《原君》:“此我产业之花~也。”【息男】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

晞
xī
①<动>干;晒干。《诗经·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
②<动>晒。《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③<动>太阳初升;破晓。《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颠倒裳衣。”";

牺
xī<名>古代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曹刿论战》:“~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牲畜。";

悉
xī
①<形>详尽;详细。《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到纤至~也。”
②<动>详尽地表达。《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心。”
③<动>了解;熟悉。《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恭,恭作人无长物。”
④<动>尽;全部找出。《冯婉贞》:“~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⑤<副>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惜
xī
①<动>爱惜;珍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之,亦不甚~。”
②<动>吝惜;舍不得。《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
③<动>痛惜;惋惜。《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之。”";

欷
xī
①<动>抽噎;哽咽。《汉书·中山靖王胜传》:“臣闻悲者不可为累~。”
②<动>悲叹;叹息。《中山狼传》:“丈人闻之,~歔再三。”";

淅
xī
①<动>淘米。《淮南子·兵略》:“~米而储之。”
②<名>河名。在今河南省。【淅沥】雨雪声、落叶声、风声。。【淅飒】轻微的动作。【淅淅】风声。";

晰
xī
①<形>明白;清楚。《后汉书·张衡传》:“不有玄虑,孰能昭~。”
②<形>白,多指皮肤。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人间好妙年,不必须白~。”";

犀
xī
①<名>犀牛。《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牛。”【引】犀牛角或皮制作的器物。扬雄《法言·孝至》:“被我纯缋,带我金~。”
②<形>坚固。《韩非子·奸劫弑臣》:“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车良马也。”今有双音节词“犀利”。";

稀
xī
①<形>稀疏;疏。《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②<形>稀少;少。《孔雀东南飞》:“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
③<形>稀薄;不稠。白居易《苦雨》:“叶湿蚕应病,泥~燕亦愁。”
④<副>表示程度深,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动手,将冯公子打了个~烂,抬回去三日竟死了。”【稀年】七十岁的代称。";

翕
xī
①<动>收缩;收敛。枚乘《七发》:“飞鸟闻之,~翼而不能去。”
②<动>和好;聚会。《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忽】快速迅疾。【翕然】⒈一致的样子。⒉安定的样子。【翕辟】开合。";

徯
xī
①<动>等待。《尚书·仲虺之诰》:“~予后,后来其苏。”
②<名>通“蹊”,小路。《汉书·货殖传》:“矰弋不施于~隧。”";

锡
xī
①<名>一种金属。《荀子·强国》:“金~美,工冶巧。”
②<名>特指僧人的锡杖。王巾《头陁寺碑文》:“宗法师行洁珪璧,拥~来游。”
③<名>通“緆”。《列子·周穆王》:“衣阿~。”
cì<动>通“赐”,赐给。仲长统《昌言》:“赏~期于功劳,刑罚归乎罪恶。”";

熙
xī
①<动>暴晒,使东西干燥。卢谌《赠刘琨》:“仰~丹崖,俯澡绿水。”
②<形>光明。曹植《七启》:“~天曜日。”
③<动>兴起;兴盛。何晏《景福殿赋》:“重~而累盛。”
④<动>通“嬉”。嬉戏;玩乐。《淮南子·俶真》:“鼓腹而~。”
⑤<形>福;吉祥。《汉书·礼乐志》:“忽乘青玄,~事备成。”【熙熙】安乐的样子。";

嘻
xī
①<动>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问者~曰:‘不亦喜乎。’”
②<叹>表示惊叹、赞叹、悲叹等。《中山狼传》:“~,私汝狼以犯世卿。”
③<动>叹息;叹气。《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

嬉
xī游戏,玩耍:~戏。~闹。~笑。~皮笑脸";

熹
xī
①<形>亮;明亮。《管子·侈靡》:“有时而星~。”
②<形>炽;火旺。木华《海赋》:“~炭重燔。”";

羲
xī见“羲和”、“羲皇”。【羲和】古代传说中唐尧时执掌天文的官吏。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羲皇】即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醯
xī<名>醋。《史记·货殖列传》:“~酱千瓨。”【醯鸡】⒈小虫名,蠛蠛。⒉尘埃。";

巇
xī
①<形>险;险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
②<名>缝隙。《鬼谷子·抵巇》:“~始有朕,可抵而塞。”柳宗元《乞巧文》:“变情徇势,射利抵~。”【巇崄】艰险难行,也比喻世途艰难。";

曦
xī<名>阳光。《促织》:“东~既驾,僵卧长愁。”";

习
xí
①<动>鸟反复练习飞翔。《礼记·月令》:“鹰乃学~。”
②<动>反复练习;温习。《论语》:“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③<动>学习。《冯婉贞》:“自幼好武术,~无不精。”
④<动>熟悉;通晓。《教战守策》:“如使平民皆~于兵。”
⑤<动>习惯;适应。《赤壁之战》:“不~水土,必生疾病。”
⑥<副>经常;常常。《柳敬亭传》:“乡俗好尚,~见~闻。”";

席
xí
①<名>席子;用草、竹篾、苇篾等编织的坐卧铺垫的用具。《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又】<名意动>以……为席。《左忠毅公逸事》:“微指左公处,则~地倚墙而坐。”
②<名>席位;坐位。《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③<名>酒席;筵席。《群英会蒋干中计》:“瑜命撤~,诸将辞出。”
④<名>船帆。李白《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欲进波连山。”
⑤<动>凭借;倚仗。《汉书·刘向传》:“吕产禄~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

袭
xí
①<量>衣物的全套。《汉书·昭帝纪》:“赐衣被一~。”
②<动>重衣;衣服上再加穿或被子上面再加盖。《教战守策》:“风则~裘,雨则御盖。”
③<动>重叠;重复。《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月。”
④<动>沿袭;因循。《少年中国说》:“是语也,盖~译欧西人之言也。”
⑤<动>承袭;继承。《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子胡亥~位。”
⑥<动>袭击乘人不备发动进攻。《殽之战》:“劳师以~远,非所闻也。”
⑦<动>侵袭。《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衣裙。”【袭杂】错杂。";

隰
xí
①<名>低湿的地方。《诗经·邶风·简兮》:“山有榛,~有岺。”
②<名>新开发的田地。《诗经·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徂畛。”";

檄
xí<名>檄文;古代官府用来晓谕、声讨、征召等的公文。《<指南录>后序》:“到高邮,制府~下,几以捕系死。”";

枲
xǐ<名>大麻。《盐铁论·利义》:“文表而~里,乱实者也。”";

洗
xǐ
①<动>洗脚。《汉书·黥布传》:“汉王方踞床~。”
②<动>洗刷;用水去掉污垢。杜甫《泛溪》:“得鱼已割鳞,采藉不~泥。”【引】消除;扫除;弄光。岳飞《五岳祠盟记》:“~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
③<名>古代一种洗具。《仪礼·士冠礼》:“设~直于东荣。”【辨】洗,濯,涤。“濯”字意义最广,既指洗衣服,又指洗器物,也指洗手足;“洗”只指洗脚。“涤”一般洗器物。
xiǎn见“洗马”。【洗马】⒈马前卒。⒉官名。";

玺
xǐ<名>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夺之~而免之令。”《汉书·霍光传》:“受~以来二十七日。”【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徙
xǐ
①<动>迁移。《琵琶行》:“今漂沦憔悴,转~于江湖间。”
②<动>调动官职。《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③<动>变化;改变。《察今》:“时已~矣,而法不~。”【辨】徙,迁。都指调动官职。“迁”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徙倚】徘徊;彷徨。【徙宅】相传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宅,后因以“徙宅”代指母教。";

喜
xǐ
①<形>喜悦;欢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欲狂。”
②<动>喜爱;喜好。《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士,名闻天下。”
③<名>喜事;吉庆的事情;令人高兴的事。《国语·鲁语》:“固庆其~而吊其忧。”
④<名>专指妇女怀孕;身孕。《红楼梦》:“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蛛】蜘蛛。古人认为出现蜘蛛是喜事来临的预兆,所以称蜘蛛为喜蛛。";

葸
xǐ<形>畏缩,胆怯的样子。《后汉书·班固传下》:“虽云优慎,无乃~欤。”成语有“畏葸不前”。";

屣
xǐ
①<名>鞋。《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行深山巨谷中。”
②<动>拖着鞋。《后汉书·王符传》:“衣不及带,~必履出迎。”";

戏
xì
①<动>游戏;玩耍。《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莫相忘。”
②<名>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促织》:“宫中尚促织之~。”
③<动>戏弄;嘲弄;开玩笑。《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之美人,以~弄臣。”
④<名>歌舞、杂技等表演。《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以观视之。”
huī<名>通“麾”。大将的旌旗。《汉书·灌夫传》:“驰入吴军,至~下。”
xī
①通“羲”,“伏羲”也作“伏戏”。
②通“巇”,险峻。";

系
xì
①<动>悬;挂。《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向牛头充炭直。”
②<动>梆缚;拴。《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颈,委下命吏。”
③<动>拘囚;关押。《谭嗣同》:“君既~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④<动>继;连接。班固《东都赋》:“~唐统,接汉绪。”
⑤<名>带子。《陌上桑》:“青丝为笼~,桂枝为笼钩。”
⑥<名>世系;系统。杜甫《赠比部箫郎中十兄》:“汉朝丞相~,梁日帝王孙。”
⑦<动>联系;关联。柳宗元《封建论》:“大业弥固,何~于诸侯哉。”
⑧<动>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因那日买了个丫头,不想~拐子拐来卖的。”
⑨<动>附着;随着。《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之矣。”";

饩
xì
①<名>供给别人的粮食或饲料。《国语·越语》:“生二人,公与~。”
②<动>赠送(食物)。《左传·僖公十五年》:“是岁晋又饥,秦伯又~之粟。”
③<名>活的牲口;生肉。《国语·周语中》:“膳宰不致~,司里不授馆。”《殽之战》:“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牵竭矣。”";

细
xì
①<形>纤细,与“粗”相对。《图画》:“白描,以~笔钩勒形廓也。”
②<形>小;微小。《孔雀东南飞》:“纤纤作~步,精妙世无双。”
③<形>声音轻微。《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
④<形>细腻;精致。司空图《杏花》:“肌~分红脉,香浓破紫苞。”
⑤<形>仔细;详细。《促织》:“~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⑥<形>琐碎;琐屑。《晋书·刑法志》:“咸康之世,庾冰好为纠察,近于繁~。”【细谨】小心谨慎;小心谨慎的言行。【细软】⒈纤细柔软。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贵重而又便于携带的财物。【细说】⒈详细地说。⒉小人的坏话;谗言。【细作】⒈间谍;暗探。⒉精巧的工艺制品。";

郤
xì
①<名>缝隙;空隙。《庖丁解牛》:“批大~,导大窾,因其固然。”
②<名>比喻嫌隙感情上的裂缝;隔阂;矛盾。《鸿门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绤
xì<名>粗葛布。陶潜《自祭文》:“絺~冬陈。”";

阋
xì<动>失和而相争斗,争吵。《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兄弟~于墙,外御其侮。”";

隙
xì
①<名>裂缝;缝隙。《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析,~大而墙坏。”
②<名>漏洞;空子;疏漏的地方。《刘东堂言》:“惟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
③<名>空闲;闲暇。《教战守策》:“秋冬之~,致民田猎以讲武。”
④<名>感情上的裂缝;隔阂;矛盾。《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驹】透过缝隙看到的一晃而过的快马,比喻迅速消逝的光阴。";

侠
xiá
①<名>侠士;侠客;仗义勇为的人或争强好斗的人。《柳敬亭传》:“其豪猾大~、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
②<形>侠义;好打抱不平或任气逞强。《汉书·朱博传》:“稍迁为功曹,伉~好交。”【侠骨】旧指勇武仗义的性格或气质。【侠客】指人之难,出言必信,见义勇为的人。";

狎
xiá
①<动>亲近;亲热。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长向江湖~鸥鸟。”
②<动>亲近而不庄重。《问说》:“等于己者,~之而不甘问焉。”
③<动>轻忽;轻视。《教战守策》:“轻霜露而~风雨。”
④<动>习惯;熟悉;熟练。《论衡·程材》:“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也。”
⑤<动>更替;交替;轮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楚~主诸侯之盟也久矣。”
⑥<形>拥挤。《旧唐书·胡证传》:“广州有海舶之利,货贝~至。”【狎客】⒈指关系亲昵、常在一起嬉游饮宴的人。⒉指嫖客。【狎昵】亲昵;亲近。【狎弄】⒈戏弄;玩耍。⒉狎人;弄臣。【狎恰】重叠、拥挤的样子。";

柙
xiá
①<名>关兽类的木笼。《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龟玉毁于椟。”
②<名>匣子。张载《七哀诗》:“珠~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jiǎ<名>一种树。张衡《南都赋》:“枫~栌枥,帝女之桑。”";

狭
xiá
①<形>狭窄;窄。《核舟记》:“盖简桃核修~者为之。”
②<形>少;小。《史记·滑稽列传》:“臣见其所持者~,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狭斜】窄巷曲街,后指代妓院。";

遐
xiá
①<形>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观。”
②<动>远。张衡《东京赋》:“俟阊风而西~。”
③<形>长久。《魏书·常景传》:“以知命为~龄。以乐天为大惠”
④<代>通“胡”,何。《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不作人。”【遐举】⒈远扬。⒉远行。";

暇
xiá
①<名>空闲;闲暇。《病梅馆记》:“安得使予多~日,又多闲田。”
②<动>有空闲;有时间精力。《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治礼义哉。”
③<形>悠闲。《狼》:“久之,目似瞑,意~甚。”【暇豫】悠闲逸乐。";

瑕
xiá
①<名>玉上的红色斑点;玉上的斑点。《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请指示王。”【又】比喻缺点;过失。《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录用。”
②<名>裂缝;空隙。《管子·制分》:“攻坚则轫,乘~则神。”";

辖
xiá
①<名>安在车轴末端的挡铁,用以挡住车轮,使不脱落。《韩非子·内储说上》:“西门豹为邺令、佯亡其车~。”
②<动>管辖。任昉《答刘孝绰》:“直史兼褒贬,~司专疾恶。”";

霞
xiá<名>早晚的彩云。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散成绮。”【引】比喻色彩艳丽。孟郊《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晓渡明镜中,~衣相飘飘。”";

黠
xiá
①<形>聪明;机灵。《北史·齐后主冯淑妃传》:“慧~能弹琵琶,工歌舞。”
②<形>狡猾;奸诈。《促织》:“里胥猾~,假此科敛丁口。”";

下
xià
①<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饮黄泉。”
②<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之不同也。”
③<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
④<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
⑤<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又】<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之。”
⑥<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辕门。”
⑦<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
⑧<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上海。”
⑨<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逐客之令。”
⑩<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⑾<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矣。”
⑿<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士。”
⒀<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群响毕绝。”
⒁<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吓
hè
①<名>怒叱声。《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鵷雏过之,仰而视之曰,曰:~﹗”
②<动>张开。郭璞《江赋》:“或~鳃乎岩间。”
xià<动>害怕,使人害怕。《桃花扇·哭主》:“不料今宵天翻地覆,~死俺也。”";

夏
xià
①<名>四季的第二季。《论贵粟疏》:“春耕,~耘,秋获,冬藏。”
②<名>我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也称“华夏”、“诸夏”。《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而~。”
③<名>通“厦”,高大的房屋。屈原《九章·哀郢》:“曾不知~之为丘兮。”
④<名>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第一代君主是禹。";

罅
xià<名>裂缝;缝隙。《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不知其浅深。”";

仙
xiān
①<名>神仙。《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
②<名>仙境。《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③<名>非凡的人。杜甫《饮中八仙歌》:“自称臣是酒中~。”
④<动>成仙。《促织》:“一人飞升,~及鸡犬。”
⑤<形>轻松;自在。杜甫《览镜呈柏中丞》:“行迟更觉~。”【仙步】形容步态轻盈。【仙去】去世,死的婉称。";

先
xiān
①<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几邂逅死。”【又】<形意动>以……为先;放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动>走在前面;向前走。《国殇》:“矢交坠兮士争~。”
③<名>先导;前驱;表率。《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之~者,为之声义。”
④<动>抢先;先做。《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于我,则~于彼。”
⑤<形>从前的;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果不如~愿,又非君所详。”
⑥<形>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出师表》:“~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⑦<名>祖先。《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齐人也。”
⑧<名>前辈。《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达执经叩问。”
⑨<副>指事情、行为发生之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收志。”";

纤
xiān
①<形>细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而不贬。”
②<形>吝啬。《史记·货殖列传》:“周人既~,而师史尤甚。”";

铦
xiān
①<形>锋利;锐利。《过秦论》:“鉏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
②<名>臿一类的农具;利器。《五蠹》共工之战,铁: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

鲜
xiān
①<名>生鱼;鲜鱼。《韩非子·解老》:“烹小~而数挠之,则贼其泽。”
②<形>新鲜;美味。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钓于水,~可食。”
③<形>鲜明;鲜艳。《桃花源记》:“芳草~美,落英缤纷。”
xiǎn<形>少。《爱莲说》:“菊之爱,陶后~有闻。”【鲜明】⒈鲜艳华美。⒉精明。";

闲
xián
①<名>马圈;栅栏。贾谊《治安策》:“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中。”
②<名>一定的范围或界限。《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小德出入可也。”
③<动>限制;隔离。《西门豹治邺》:“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穀衣,~居斋戒。”
④<形>通“娴”。熟习;熟练。《战国策·燕策》:“~于兵甲,习于战攻。”
⑤<形>闲暇;清闲。《行路难》:“~来垂钓碧溪上。”
⑥<形>空闲;空。《柳敬亭传》:“华堂旅会,~亭独坐。”
⑦<形>安静;安宁。《鸟鸣涧》:“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闲人】⒈清闲少事的确。⒉帮闲食客。";

弦
xián
①<名>弓弦。《中山狼传》:“捷禽鸷兽应~而倒者,不可胜数。”
②<名>乐器上发声的弦。《琵琶行》:“转轴拨~三两声,示成曲调先有情。”
③<名>弦乐;音乐。《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
④<动>弹奏音乐。《阿房宫赋》:“朝歌夜~,为秦宫人。”
⑤<名>弓弦形的月亮。农历初七、初八日月亮缺上半,像弦在上的弓,叫上弦;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月亮缺下半,叫下弦。【弦歌】弹琴歌唱,指礼乐教化。";

贤
xián
①<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出师表》:“亲~臣,远小人。”
②<名>有德有才的人。《过秦论》:“宽厚而爱人,尊~而重士。”
③<形>善;好。《察今》:“非不~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④<形>胜于;甚于。《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于长安君。”【贤达】有德有才有声望的当地人士。";

咸
xián<副>全;都。《孟子·万章上》:“四罪而天下~服。”《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集。”";

涎
xián<名>唾沫;口水。柳宗元《三戒》:“群犬垂~。”成语有“垂涎三尺”。
yuàn见“涎涎”。【涎涎】有光泽的样子。韦应物《燕衔泥》:“衔泥燕,声喽喽,尾~。”";

娴
xián
①<形>文雅;雅静。《后汉书·马援传》:“辞言~雅。”
②<动>熟习。《史记·屈原列传》:“明于治乱,~于辞令。”";

衔
xián
①<名>马嚼子。《战国策·秦策》:“伏轼樽~,横历天下。”
②<动>含;嘴含。《张衡传》:“外有八龙,首~铜丸。”
③<动>包含;含有。《岳阳楼记》:“~远山,吞长江。”
④<动>心怀;隐藏在心里。《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哀致诚。”
⑤<动>怀恨;对人心怀不满。《刘东堂言》:“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之次骨,或至相殴。”
⑥<动>奉;接受。《礼记·檀弓》:“~君命而使。”
⑦<名>头衔;官阶。白居易《重和元少尹》:“南宫起请无消息,朝散何时得入~。”【衔杯】喝酒。【衔恤】含忧,也指父母死后守丧。";

嫌
xián
①<动>疑惑;疑忌。《史记·太史公自序》:“别~疑,定是非。”
②<名>仇怨;仇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于是璋收斩松,~隙始构矣。”
③<动>厌恶;不满意。《世说新语·捷语》:“王正~门大也。”
④<动>近似;接近。《吕氏春秋·贵直》:“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于危。”";

狝
xiǎn<动>秋天打猎。《管子·小匡》:“秋以田曰~。”【引】杀死。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晷,已~其什七八。”";

显
xiǎn
①<形>显著;明显。《柳毅传》:“唯恐道途~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
②<形>显贵;显赫。《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③<动>显现;显露。《窦娥冤》:“其间才把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
④<动>显扬。《孙膑减灶》:“孙膑以此名~天下。”
⑤<形>荣耀。《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荣于身后。”
⑥<形>旧美称去世的长辈亲属。如“显妣”、“显考”等。【显学】著名的学说或学派。【显达】在官场上有地位有声望。";

险
xiǎn
①<形>险阻;险要。《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远,则至者少。”
②<名>地势不平坦的地方;险要的地方。《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
③<名>艰险;艰难;危险。《教战守策》:“然后可以刚建强力,涉~而不伤。”
④<形>险恶;阴险。《谭嗣同》:“此乃荣贼心计~极巧极之处。”
⑤<副>险些;差一点。汤显祖《牡丹亭》:“~把负荆人唬煞。”【险巇】地势险峻,道路崎岖。比喻行事艰难,也写作“险戏”。";

猃
xiǎn<名>一种长嘴的猎狗。《诗经·秦风·驷驖》:“輶车鸾镳,载~歇骄。”【猃狁】先秦时我国北部的一个民族。同“玁狁”。";

跣
xiǎn<形>赤脚。《韩非子·说林上》:“越人~行。”";

燹
xiǎn<名>野火。特指兵火;战火。高启《次韵杨孟戴早春见寄》:“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动】<动>焚烧。罗泌《路史·黄帝纪》:“乃~山林,破曾薮,楚莱沛,以制金刀。”";

玁
xiǎn见“玁狁”【玁狁】先秦时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诗经·小雅·采薇》:“岂不日戒,~孔棘。”";

县
xiàn<名>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陈涉世家》:“诸郡~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xuán<动>悬挂。“悬”的古字。《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特兮。”【县官】⒈指朝廷;官府。⒉特指皇帝。⒊县级行政长官。【县命】xuánmìng把性命托付于人。";

限
xiàn
①<名>阻隔;险阻。《战国策·秦策》:“南有巫山、黔中之~。”
②<名>界限;边界。《登泰山记》:“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至于泰安。”
③<名>门槛。《后汉书·臧宫传》:“宫夜使锯断城门~。”
④<名>限度。《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暴秦之欲无厌。”
⑤<动>限制;限定。《中山狼传》:“狼非羊比,而中山之岐可以亡羊者何~?”";

宪
xiàn
①<名>法令;法律。《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令。”
②<动>效法。《诗经·崧高》:“王之元舅,文武是~。”【宪典】法律;法典。";

陷
xiàn
①<名>陷阱。《新唐书·百官志》:“凡坑~井穴,皆有标。”
②<动>陷入;陷没。《中山狼传》:“仁~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③<动>攻陷;沦陷。《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忠烈拔刀自裁。”
④<动>陷害。《左忠毅公逸事》:“不速去,无俟奸人构~,吾今即扑杀汝。”
⑤<形>缺陷;欠缺。《淮南子·缪称》:“满如~,实如虚。”【陷溺】喻处于困境,堕落不能自拔。";

羡
xiàn
①<动>羡慕。《淮南子·说林》:“临河而~鱼,不如归家结网。”
②<形>剩余;盈余。《管子·国蓄》:“钧~不足。”
③<动>超过。司马相如《上林赋》:“功~于五帝。”【又】泛滥。《汉书·沟洫志》:“河灾之~溢,害中国也尤甚。”
yán
①<动>通“延”,邀请。张衡《东京赋》:“乃~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②<名>通“埏”,墓道。《史记·秦始皇本纪》:“闭中~,下外~门。”";

献
xiàn
①<动>献祭。《仪礼·聘礼》:“荐脯醢,三~。”
②<动>奉献;进献。《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焉。”
③<动>提出。《愚公移山》:“其妻~疑。”
④<动>表现;呈现。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鸟兽之游,举熙熙然回巧~技。”【献芹】上书建议自谦意见不足取,或以物赠给,谦言礼品微薄,称献芹或芹献。";

霰
xiàn<名>雪珠。《涉江》:“~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乡
xiāng
①<名>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⒈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使之相宾。”⒉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国语·齐语》:“十连为~,~有良人焉。”【又】十率为乡。《管子·小匡》:“十率为~。”⒊汉制,十亭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⒋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②<名>家乡;故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音未改鬓毛衰。”
③<名>地方;当地。《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俗好尚,习见习闻。”
xiàng<动>通“向”,朝向。《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
xiǎng
①<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其福。”
②<名>通“响”,回声。《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之应形声也。”
②<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武帝》:“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福。”【乡党】乡里;家乡。党,古代行政单位,五百户为一党。【乡关】故乡。【乡里】⒈所居之乡。⒉同乡。⒊妻的代称。【乡邻】同乡;邻居。【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中在各省进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由朝廷派考官主持,每三年一次。";

相
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乎?”【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焉。”
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承。”【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相得】关系融洽。";

香
xiāng
①<名>谷物煮熟后的香味。《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神其吐之乎?”
②<名>香气;芳香的气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形>气味好闻;芳香。《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
④<形>香甜;甘美。《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而酒冽。”
⑤<名>香料。《促织》:“问者爇~于鼎。”【香火】⒈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⒉指结盟。";

厢
xiāng
①<名>正房两边的房屋,厢房。张衡《东京赋》:“下雕辇于东~。”
②<名>方面;边。《高祖还乡》:“一壁~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

缃
xiāng<形>浅黄色。《陌上桑》:“~绮为下裙。”";

襄
xiāng
①<动>上升。《三峡》:“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
②<形>高。张衡《西京赋》:“~岸夷余,修路峻险。”
③<动>完成;帮助完成。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复命蒙古大臣掌故者~事。”【襄羊】徘徊,放荡不定的样子。";

详
xiáng
①<形>详细;详尽。《原毁》:“其责人也~,其待己也廉。”
②<动>弄清楚;详细地知道。《孔雀东南飞》:“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
③<形>安详。宋玉《神女赋》:“性沉~而不烦。”
④<动>旧时下级把案情向上级报告请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至案下。”
yáng<动>通“徉”。假装。《史记·项羽本记》:“见使者,~惊愕。”【详平】周密公平。【详练】详审,熟习。";

庠
xiáng
①<名>古代地方开办的学校。《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引】教导;教养。《孟子·滕文公上》:“~者,养也;校也;序者,射也。”【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洋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以化于邑。”";

祥
xiáng
①<名>凶或吉的预兆。【又】特指吉兆。《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也,吉凶焉在?”
②<形>吉祥;吉利。《殽之战》:“纵敌患生,违天不~。”
③<名>古代丧祭名。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祭,叫小祥;二十五个月祭,叫大祥。大祥表示丧期已满。【祥风】瑞风;和风。【祥瑞】吉祥的征兆。";

翔
xiáng
①<动>盘旋地飞。《战国策·楚策四》:“飞~乎天地之间。”
②通“详”。详细;详尽。常“翔实”连用。《汉书·西域传上》:“其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实矣。”";

享
xiǎng
①<动>用食物供奉鬼神。《诗经·楚茨》:“以~以祀。”
②<动>用酒食款待。《训俭示康》:“公叔文子~卫灵公。”
③<动>享用;享受。《芙蕖》:“是我于花之未开,先~无穷逸致矣。”
④<动>享有;保有。《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享国】帝王在位。王充《论衡·气寿》:“周穆王~百年。”【享年】享有的年岁,敬指死者活的岁数或王朝延续的年代。蔡邕《郭林宗碑文》:“禀命不融,~四十有三。”";

响
xiǎng
①<名>回声。《过秦论》:“天下云集~应。”
②<名>响声;声音。《口技》:“群~毕绝。”《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
③<动>发出声音。《阿房宫赋》:“歌台暖~,春光融融。”【响马】旧时拦路抢劫的人。因为抢劫时先放响箭,故名。";

饷
xiǎng
①<名>送给田里耕作的人的饭食。《诗经·良耜》:“其~伊黍。”
②<名>粮饷;军粮。《汉书·严助传》:“丁壮从军,老弱转~。”
③<动>给田里耕作的人送饭食。苏轼《新城道歉中》:“煮葵烧笋~春耕。”
④<动>供给食物。《五蠹》:“故饥岁之春,幼弟不~。”
⑤<动>赠送。《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杀而夺之。”【饷遗】馈赠。【饷亿】供给。";

飨
xiǎng
①<动>供奉祭品。《诗经·楚茨》:“神保是~。”
②<动>用酒食款待。《鸿门宴》:“旦日~士卒。”
③<动>通“享”。享有;享受。《柳毅传》:“~德怀恩,辞不悉心。”";

想
xiǎng
①<动>想像。王充《论衡·订鬼》:“畏惧则存~。”
②<动>思索,思考。傅毅《舞赋》:“游心无垠,远思长~。”
③<动>想念;怀念。杜甫《客居》诗:“览物~故国。”";

向
xiàng
①<名>朝北的窗户。《诗经·七月》:“塞~墐户。”
②<动>朝着;向着。《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垓下之战》:“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
③<动>趋向;奔向。《赤壁之战》:“到夏口,闻操已~荆州。”
④<动>接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昏黑。”
⑤<副>刚才。《赤壁之战》:“~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⑥<副>从前;过去。《兰亭集序》:“~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察今》:“~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⑦<连>假如。《捕蛇者说》:“~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xiǎng
①<动>通“响”。发出声音。《庖丁解牛》:“砉然~然。”
②<动>通“享”。享有;享受。《论衡·谢短》:“夏自禹~国,几载而至于殷。”
【注】在古代,“向”和“嚮”是两个字。在“享受”的意义上不写作“向”。现“嚮”简化为“向”。【向前】⒈向前进。⒉努力上进。⒊以前;刚才。【向使】假如。【向隅】面对屋子的角落,比喻人孤独失意或得不到仙会而失望。";

巷
xiàng<名>里中的道路。《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无居人。”【巷伯】宦官。《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儆宫。”";

项
xiàng
①<名>脖子的后部。《左传·成公十六年》:“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伏弢。”【又】泛指脖子。张衡《西京赋》:“修额短~。”。
②<名>种类;款目。《宋史·兵志七》:“愿应募为部领人者,依逐~名目,权摄部领。”";

象
xiàng
①<名>大象。【又】象牙;象牙制品。《项脊轩志》:“持一~笏至。”
②<名>景象;状况。《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万千。”
③<动>摹拟;仿效。《核舟记》:“罔不因势~形,各具情态。”";

像
xiàng
①<名>肖象;相貌。《后汉书·赵岐传》:“又自画其~。”
②<动>相似;好像。《荀子·强国》:“影之~形也。”【又】随;依顺。《荀子·议兵》:“~上之志而安乐之。”
③<名>法式;榜样。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兮。”";

曏
xiàng
①<形>明。《庄子·秋水》:“知量无穷,证~今故。”
②通“向”。向;通向。王褒《九怀·思忠》:“~吾路兮葱岭。”
③通“向”。先前;往日。《仪礼·士相见礼》:“~者吾子辱使某见。”";

枭
xiāo
①<名>一种猛禽。白居易《凶宅》:“~鸣松桂枝。”
②<形>勇猛。《赤壁之战》:“刘备天下~雄。”
③<动>砍头后悬首示众。《汉书·高帝纪》:“~故塞王欣头栎阳市。”【枭獍】古时传说枭为食母的恶鸟,獍为食父的恶兽。比喻大逆不道的人。【枭首】古代酷刑,斩头并悬挂示众。【枭雄】⒈凶狠专横。⒉指骁悍而有野心的雄杰。";

削
xuē
①<名>古代刮削竹简木札的书刀。《考工记·筑氏》:“筑氏为~长尺,博寸。”
②<动>用刀削。《孔雀东南飞》:“指如~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动>削减;削弱。《屈原列传》:“其后楚日~。”
④<动>分割土地。《六国论》:“日~月割,以趋于亡。”
⑤<形>陡峭。《游黄山记》:“石崖侧~侧援崖。”【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

枵
xiāo<名>空了心的大树。【引】空虚。范成大《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复。”成语有“枵腹从公”。";

骁
xiāo<名>好马。颜延之《赭白马赋》:“料武艺,品~腾。”【引】勇猛;矮健。《晋书·谢安传》:“虑其~猛。”";

宵
xiāo
①<名>夜晚。《群英会蒋干中计》:“今~抵足而眠。”
②<名>通“绡”,一种丝织品。见“宵衣”。
xiǎo<形>通“小”。见“宵人”。【宵衣】⒈天未亮即起床穿衣,古用以指帝王勤于政事。《旧唐书·刘蕡传》:“若夫任贤惕厉,~旰食。”⒉黑色的丝服。《仪礼·特性馈食礼》:“主妇纚笄~”【宵征】夜行。【宵人】盗匪坏人。";

消
xiāo
①<动>消失;消除。《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忧。”
②<动>减少。《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长。”
③<动>经受。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小山亭》:“更能~几番风雨。”
④<动>需要。《群英会蒋干中计》:“只~一童随往。”
⑤<动>享用。乔吉《金钱记》:“没福~轩车驷马。”【消耗】⒈减少。⒉消磨。⒊消息;音讯。";

逍
xiāo见“逍遥”。【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离骚》“聊浮游以~。”";

萧
xiāo
①<名>一种蒿类植物。《诗经·采葛》:“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②<形>冷清;凄凉。《岳阳楼记》:“满目~然。”
③<名>姓。【萧墙】宫内当门的小墙,代称内部。";

销
xiāo
①<动>熔化金属。《过秦论》:“~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动>消减;消散;消失。《滕王阁序》:“云~雨霁,彩彻区明。”【销落】哀落;散落。";

潇
xiāo
①<形>水清而且深。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湘之浦。”
②<名>见“潇水”。
③<形>见“潇潇”。【潇水】水名,在湖南省。【潇潇】风雨急暴的样子。";

霄
xiāo
①<名>云气。《兵车行》:“哭声直上干云~。”
②<名>天空。《雁荡山》:“至谷中则森然干~。”【霄汉】云霄和银河,也比喻朝廷。";

嚣
xiāo<动>喧哗;吵闹。柳宗元《捕蛇者说》:“叫~乎东西,隳突南北。”";

淆
xiáo<动>混杂;混淆。《后汉书·黄宪传》:“澄之不清,~之不浊。”";

小
xiǎo
①<形>小。《曹刿论战》:“~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形>年纪幼小;排行在后的。《柳毅传》:“洞庭龙君~女也。”
③<形>地位低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愿为~相焉。”【又】〈形意动〉认为……小。《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鲁。”
④<动>小看;轻视。《盐铁论·利议》:“心卑卿相,志~万乘。”【小可】⒈对年辈相近的人自称;谦称。⒉次要的;一般的。【小生】⒈年轻读书人;年轻人。⒉旧时读书人谦称自己。⒊戏曲中扮演青年男子的配角。";

晓
xiǎo
①<名>天亮时。《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驾炭车辗冰辙。”
②<动>知晓;明白。《促织》:“展玩不可~。”
③<动>通知;告诉。《苏武传》:“单于使使~武,会论虞常。”";

孝
xiào
①<形>对父母孝顺。《中山狼传》:“其为子必~。”
②<名>服丧,多指为家中尊长服丧。也指丧服。高明《琵琶记》:“我的小姐如何与别人带~?”【孝廉】汉代由地方定期向朝廷举荐孝子和廉洁的人,委任为官吏,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后代沿用。俗称举人。";

肖
xiào
①<动>相像。《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脊,无不毕~。”成语有“惟妙惟肖”。
②<动>刻画,谓图画或雕塑人像。李斗《扬州画航录》:“旁~十六应真像。”
③<动>仿效。王安石《张君玉墓志铭》“我~其涤,以清厥身。”
xiāo
①同“小”。《庄子·胠箧》:“~翘之物。”
②<形>同“消”。消灭;消失;衰退,衰微。《史记·太史公自序》:“申吕~矣,尚父侧微。”《庄子·列御寇》“达于知者~”
③<名>姓,即“萧”。【肖像】类似;近似。【不肖】⒈品行不好。⒉才能不高。";

效
xiào
①<动>模仿;效法。《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愿汝曹~之。”
②<动>奉献;献出。《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惠,信者~其忠。”
③<动>效验;验证。《订鬼》:“何以~之?”
④<名>证明。《采草药》:“根色黯恶,此其~也。”
⑤<名>效果。《六国论》:“燕虽小国而后亡,期用兵之~也。”
⑥<名>任务。《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⑦<动>见效。《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首】被斩首。【效尤】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

校
xiào
①<名>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②<名>古代军营名称。颜师古注《汉书·卫青传》:“~者,营垒之际,故谓军之一部为一。”
jiào
①<名>古代囚具,即“枷”。
②<动>较量;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
③<动>称量。《以船称象》:“称物以载之,则不~可知矣。”
④<动>查对;核计。《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场】操场或比武的场地。";

啸
xiào
①<动>打口哨;呼号。《核舟记》:“右手攀右趾,若~呼状。”
②<动>禽兽拉长声音叫。《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猿啼。”【啸咏】歌咏。【啸咤】大声呼吼。";

些
xiē
①<副>少许,一点儿。辛弃疾《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酒病而今较减~。”
②<语气词>。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
suò句末语气词。《楚辞·招魂》:“拔木九千~。”";

歇
xiē
①<动>停歇;休息。《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②<动>散发。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芳馥~兰若,清越夺琳珪。”【短嘴】短嘴猎犬。歇,通“猲”。";

协
xié<动>和谐;融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臣不~。”【引】共同;合作。《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与豫州~规同力。”";

邪
xié<形>邪恶;不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曲之害公也。”
yé<助>表示疑问的语气词。《马说》:“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也。”【邪辟】乖戾不正。【邪赢】用不当手段来获利。";

胁
xié
①<名>从腋下到腰间的肋骨处。《大铁椎传》:“右~夹大铁椎。”
②<名>中间;中部。《游黄册记》:“越天都之~而下。”
③<动>胁迫;逼迫。《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服夺其官。”";

挟
xié
①<动>用胳膊夹住。《冯婉贞》:“操刀~盾。”
②<动>携同。《赤壁赋》:“~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③<动>怀着;藏着。《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持虑。”
④<动>挟制。《隆中对》:“~天子以令诸侯。”
⑤<动>拥有;占有。《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重器多也。”
⑥<动>倚仗。柳宗元《封建论》:“~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战之威。”";

偕
xié
①<动>在一起;共同行动。《毛遂自荐》:“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
②<副>共同;一起。《大铁椎传》:“客不得已,与~行。”";

谐
xié
①<动>和谐;融洽。《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
②<形>诙谐;滑稽。《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好~谑,人多爱狎之。”";

絜
xié
①<动>约束;拴套。《五蠹》:“一日身死,子孙累世~驾。”
②<动>丈量;衡量。《过秦论》:“试使山东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携
xié
①<动>提着;携带。《谭嗣同》:“且~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
②<动>拉着;搀扶。《归去来兮辞》:“~幼入室,有酒盈樽。”
③<动>离开;分离。《与陈伯之书》:“部落~离,酋豪猜贰。”【携贰】⒈离心。⒉指有叛离心的人。【携离】叛离。";

撷
xié
①<动>摘取。杜甫《叹庭前甘菊花》:“篱边野外多众芳,採~细琐升中堂。”
②通“襭”,用衣襟装东西。《说文·衣》:“~,以衣袵极物谓之~。”";

写
xiě
①<动>摹画。《齐民要术·园篱》:“复~鸟兽之状。”今有双音词“写生”。【引】抄写;誊写。《晋书·左思传》:“竞相传~。”【引】模仿。《韩非子·十过》:“有鼓新声。……子为我听而~之。”
②<动>书写;写字。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殷勤待~,书中长恨。”
③<动>倾注;倾泻。《周礼·地官·稻人》:“以浍~水。”【又】倾倒。杜甫《野人送朱樱》:“数回细~愁仍破。”【引】抒发。李白《扶风豪士歌》:“开心~意君所知。”
④<动>消除。《诗经·邶风·泉水》:“以~我忧。”
xiè<动>卸除。《晋书·潘岳传》:“发槅~鞍,皆有所憩。”";

泄
xiè
①<动>泄漏;流出。《苦斋记》:“其~水皆啮石出。”
②<动>表露;显露。《订鬼》:“夫精念存想,或~于目,或~于耳。”【泄用】混用。";

绁
xiè
①<名>牵牲畜的绳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从君巡于天下。”【引】缚罪人的绳索。《报任安书》:“何至自沈溺缧~之辱哉。”
②<动>捆绑。张衡《东京赋》:“~子婴于轵涂。”";

卸
xiè<动>卸除。杜甫《王竟携酒高亦同过用寒字》:“空烦~马鞍。”成语有“丢盔卸甲”。";

屑
xiè
①<名>碎末。《世说新语·政事》:“于是悉用木~覆之。”【引】细小。《管子·地员》:“五沙之状,粟焉如~尘厉。”
②<动>顾,重视。《后汉书·马廖传》:“尽心纳忠,不~毁誉。”【屑屑】⒈繁琐、琐碎的样子。⒉忙碌的样子。";

械
xiè
①<名>器械。《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
②<名>军械;武器。《李愬雪夜入蔡州》:“得甲库,取器~。”
③<名>手铐脚镣一类的刑具。《左忠毅公逸事》:“因模地上刑~作投击势。”
④<动>戴上刑具。《狱中杂记》:“必~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亵
xiè
①<名>贴身内衣;在家穿的便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服。”
②<形>亲昵;不庄重;轻慢。《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渫
xiè
①<动>淘去污泥。《易经·井》:“~井不食,为我心恻。”
②<形>污浊。《狱中杂记》:“~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
③<动>分散。《论贵粟疏》:“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

谢
xiè
①<动>认错;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②<动>推辞;拒绝。《孔雀东南飞》:“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③<动>告别;告辞。《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
④<动>告诉;劝戒。《孔雀东南飞》:“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动>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
⑥<动>凋谢;死。《芙蕖》:“及花之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谢病】因病引退或谢客来访。【谢事】辞去官职。";

榭
xiè
①<名>建筑在高土台上房子。《楚辞·招魂》:“层台累~临高山些。”
②<名>古代的讲武堂。《左传·成公十七年》:“三郤将谋于~。”
③<名>收藏器物的房子。《汉书·五行志上》:“~者所以藏乐器。”";

廨
xiè<名>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萧统《陶渊明传》:“所住公~,近于马队。”";

懈
xiè<形>松懈;松弛。《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于内。”【懈怠】懒散;思想不重视、态度不认真。";

邂
xiè见“邂逅”。【邂逅】⒈<动>意外相遇;偶然遇见。《〈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死”⒉<副>万一。《赤壁之战》:“~不如意,便还就孤。”";

躞
xiè
①见“躞蹀”。
②<名>书卷的轴心。阮大铖《燕马笺·骇像》:“玉题金~,又把吴绫帧。”【躞蹀】同“蹀躞”。⒈小步行走。⒉佩带上的饰物。";

心
xīn
①<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
②<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
③<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
④<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
⑤<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心志】内心;意志。";

忻
xīn
①<动>启发。《司马法》:“善者~民之善,闭民之恶。”
②<形>喜悦;高兴。《世说新语·任诞》:“张素闻其名,大相~待。”";

辛
xīn
①<形>辣味。《苦斋记》:“味苦而微~。”
②<形>心中的痛苦。《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
③<形>辛劳;劳苦。刘禹锡《贾客词》:“农夫何为者,~苦事寒耕。”
④<名>天干的第八位。";

欣
xīn
①<形>喜悦;快乐。《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载奔。”
②<动>感到高兴。《兰亭集序》:“当其~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莘
xīn<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细辛,可用中药。
shēn
①<形>长。《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其尾。”
②<名>古代诸侯国名。
③姓。【莘莘】众多的样子。";

新
xīn
①<形>新的;与“旧”相对。《兵车行》:“~鬼烦冤旧鬼哭。”
②<名>新出现的事物。《论语》:“温故而知~。”
③<形>新鲜。《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
④<副>刚;才。《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用事,秦急攻之。”【新妇】⒈新娘。⒉称儿媳。⒊妇人自称的谦辞。《孔雀东南飞》:“~谓府吏,勿复重纷纭。”【新贵】新任高官者。【新正】⒈正月。⒉元旦。";

歆
xīn
①<动>祭祀时“鬼神”来享受祭品的香气。《论衡·祀义》:“人之死也,口鼻腐朽,安能复~?”
②<动>欣喜。《国语·周语下》:“民~而德之,则归心焉。”";

薪
xīn<名>柴草。《卖炭翁》:“卖炭公,伐~烧炭南山中。”成语有“曲突徙薪”。";

馨
xīn
①<名>远闻的香气。《尚书·君陈》:“黍稷非~,明德惟~。”
②<形>芳香。《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逸】芳香喷溢。";

信
xìn
①<形>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②<形>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然邪?”
③<副>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夫!。”
④<动>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
⑤<名>信用。《<指南录>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
⑥<动>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者效其忠。”
⑦<名>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也。”
⑧<名>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徐徐更谓之。”
⑨<名>消息;音讯。《柳毅传》:“长天茫茫,~耗莫通。”
⑩<名>快信;信件。《红楼梦》:“弟于内家~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
⑾<动>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手续续弹。”
shēn<动>通“伸”。伸展;伸张。《中山狼传》:“狼欣然从之,~足先生。”【信步】随意行走。";

衅
xìn
①<动>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在新制的器物上。《韩非子·说林下》:“缚之,杀以~鼓。”【引】<动>涂抹。贾谊《治安策》:“豫让~面吞炭。”
②<名>缝隙;间隙;破绽。《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逆臣乘~。”
③<名>罪过;灾祸。《后汉书·李固传》:“固之过~。”
④<名>征兆。《国语·鲁语上》:“恶有~,虽贵,罚也。”
⑤<形>冲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于勇。”";

兴
xīng
①<动>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焉。”
②<动>发生;引起。《陈情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怀。”
③<动>兴办;兴建。《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
④<动>发起;发动。《殽之战》:“遂发命,遽~姜戎。”
⑤<形>兴盛。《二刻拍案惊奇》:“这城中极~的客店,多是他家的房子。”【又】<形使动>使……兴;振兴。《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矣。”
xìng
①<名>兴趣;兴致。《游黄山记》:“遇游僧澄源至,~甚勇。”
②<动>喜欢。《礼记·学记》:“不~其艺,不能乐学。”
③<名>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借另一事物来引起所咏事物。【兴作】⒈兴起。⒉作为。⒊兴建。【兴会】感发。【兴味】兴致;情趣。";

星
xīng<名>星星。《荀子·天论》:“列~随旋,日月递炤。”【引】天文。《报任安书》:“文史~历。”";

惺
xīng
①<动>领会。《抱朴子·极言》:“安期答之允当,始皇~悟,信世间之必有仙道。”
②<形>清醒;聪慧。见“惺惺”。【惺忪】苏醒。【惺惺】机警;清醒。";

腥
xīng
①<名>生肉。《公羊传·定公十四年》:“~曰脤。”
②<名>腥气。《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臊。”";

刑
xíng
①<名>刑罚;刑法。《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振之以威怒。”
②<动>判刑;处罚。《陈涉世家》:“皆~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动>杀。《与陈伯之书》:“并~马作誓,传之子孙。”
④<名>同“型”。模型;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范正,金锡美。”
⑤<名>同“型”。法式;典范。《诗经·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
⑥<动>同“型”。作典范;作榜样。《齐桓晋文之事》:“~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刑家】曾受刑罚的家族。";

行
xíng
①<动>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
②<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
③<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
④<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
⑤<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
⑥<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
⑦<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
⑧<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
⑨<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五~。”
háng
①<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
②<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
③<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也。”
④<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即将。【行李】⒈使者。⒉行装。【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

形
xíng
①<名>形体。《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役,奚惆怅而独悲。”
②<名>容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容枯槁。”
③<名>形象;形状。《订鬼》:“泄于目,目见其~。”
④<名>形势。《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成矣。”
⑤<动>表露;表现。《黄生借书说》:“往借,不与,归而~诸梦。”
⑥<名>表现出的现象。《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何以异?”
⑦<动>对比。《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容】⒈形体容貌;神色。⒉描摹;描述。【形质】⒈肉体;躯壳。⒉身材相貌。⒊才能与气质。";

陉
xíng
①<名>山脉中断的地方。《史记·赵世家》:“赵与之~合军曲阳。”
②<名>灶边放东西的土台。《礼记·月令》郑玄注:“东面设主于灶~。”
③<名>地名,在今河南。";

硎
xíng<名>磨刀石。《庖丁解牛》:“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

醒
xǐng
①<动>酒醉后醒来。《雨霖铃》:“今宵酒~何处?”
②<动>清醒。《屈原列传》:“众人皆醉而我独~。”
③<动>睡醒。《口技》:“既而儿~,大啼。”";

幸
xìng
①<形>幸运。《论积贮疏》:“即不~有方二三千里之旱。”
②<副>侥幸。《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皆杀之矣。”
③<副>幸亏。《鸿门宴》:“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④<形为动>为……高兴。柳宗元《骂尸虫文》:“妒人之能,~人之失。”
⑤<动>宠幸;宠爱。《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⑥<动>帝王到某处。《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焉。”
⑦<副>敬词,希望对方照自己的意见做,可译为“希望”。《孔雀东南飞》:“~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幸民】⒈侥幸苟生而怠惰的人。⒉幸福之民。";

性
xìng
①<名>人的本性;生性。《训俭示康》:“吾~不喜华靡。”
②<名>事物的本质特点。《采草药》:“此物~之不同也。”
③<名>性格;脾气。《陈州粜米》:“人见我~儿不好。”【性体】本性品质。【性行】性格行为。";

凶
xiōng
①<形>不吉利。《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趋吉避~者为君子。”
②<名>灾祸;灾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饱,~年不免于死亡。”【又】<动>遇到饥荒。《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名>不幸的事,特指丧事。《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
④<形>凶恶;凶暴。《周处》:“周处年少时,~强侠气。”
⑤<名>凶恶的人;作恶的人。《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
⑥<动>因恐惧而喧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曹人~惧。”【凶年】粮食歉收的年份。【凶神】凶恶的神灵。比喻凶恶的人。";

兄
xiōng
①<名>哥哥。《管子·心术》:“亲如弟~。”【引】对朋友的尊称,多用于书信。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知之,勿为他人言也。”
kuàng
①<副>通“况”,更加。《墨子·非攻下》:“王~自纵也。”
②<连>通“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管子·大匡》:“虽得天下,吾不生也,~与我齐国之政也。”";

匈
xiōng
①<名>同“胸”,胸膛。《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其于~中曾不蔕蒂。”
②<名>称匈奴。亦泛称北方少数民族。《旧唐书·突厥列传上》:“又~虏一败,或当惧而修德,结怨于我,为患不细。”
③<名>同“胸”。心胸;胸怀。《资治通鉴》:“吾素刚急,有~中气,不可不顺也。”【匈匈】形容喧闹或纷乱的样子。";

汹
xiōng<动>水往上涌。《韩非子·扬权》:“填其~渊。”【汹汹】形容喧闹或纷乱的样子。";

雄
xióng
①<名>公鸟。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飞雌从绕林间。”
②<名>雄性的生物。《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
③<形>雄健;勇武。《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小乔初嫁了,~姿英发。”
④<形>杰出的。《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才,兼仗父兄之烈。”
⑤<名>突出的、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或事物。《赤壁赋》:“横槊赋诗固一世之~也。”《国殇》:“魂魄毅兮为鬼~。”【又】<名>奸雄。《谭嗣同》:“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又】<名>首领。《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耳。”【雄父】公鸡。【雄张】豪横自大。【雄长】称霸。";

诇
xiòng<动>侦察;刺探。《史记·淮南王传》:“常多予金钱,为中~长安。”";

敻
xiòng<形>远。谢眺《京路夜发》:“故乡邈已~,山川修且广。”";

休
xiū
①<动>休息。《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行者~于树。”
②<名>吉祥;喜庆。《唐雎不辱使命》:“~祲降于天。”
③<动>停止;结束。《促织》:“少年大骇,急解令~止。”
④<副>不要。《陈州粜米》:“则这攒典哥哥~强挺。”【休明】美善旺盛。【休书】旧称弃妻为休,离弃时写给妻子的文书叫休书。";

修
xiū
①<动>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容仪。”
②<动>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③<动>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守战之具。”
④<动>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政理。”
⑤<动>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身洁行数十年。”
⑥<动>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也,一艺易能也。”
⑦<形>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
⑧<形>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名之不立。”【辨】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修书】⒈写信;⒉著作撰写。【修文】⒈兴修文教,加强文治。⒉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

咻
xiū<动>吵;乱说话。《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之。”【咻咻】呼吸的声音。";

羞
xiū
①<名>美味的食品。《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直万钱。”
②<动>进献。《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于王公。”
③<形>羞耻。《毛遂自荐》:“此百世之怨,而赵所~。”【又】<形意动>以……为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④<形>害羞;不好意思。李白《越女词》:“笑入荷花去,佯~不出来。”【羞花】形容女子貌美,使花自惭形秽。【羞囊】空钱袋,指身无钱财,贫穷。";

脩
xiū
①<名>干肉。《周礼·天官·膳夫》:“凡肉~之颁赐,皆掌之。”
②<动>通“修”。修饰;装饰。《楚辞·九辩》:“今~饰而窥镜兮。”
③<动>通“修”。研究;学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蒙少不~书传。”
④<动>通“修”。治理;整治。诸葛亮《草庐对》:“内~政理。”【引】修建。《盐铁论·备胡》:“~城郭。”
⑤<形>通“修”。高,长。《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八尺有余。”
⑥<形>通“修”。善;美好。《离骚》:“恐~名之不立。”【辨】修,脩。见“修”。";

朽
xiǔ
①<形>腐朽。《劝学》:“锲而舍之,~木不折。”
②<形>衰老。《晋书·张忠传》:“年~发落,不堪衣冠。”
③<动>磨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可传世而不~。”【朽钝】衰朽笨拙。";

滫
xiǔ<名>淘米水。【引】脏水;臭水。《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民不服。”";

秀
xiù
①<动>谷物叶穗开花。聂夷中《田家》:“六月禾未~,官家已修仓。”
②<形>秀丽;美好。《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者,琅琊也。”
③<形>繁茂。《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
④<动>高出;突出。《游黄山记》:“则天都、莲花二顶,俱~出天半。”
⑤<形>优秀;杰出。《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者而升之学,曰俊士。”【秀才】⒈才华出众的人。⒉汉代科举科目之一,由各州推举。唐初曾设秀才为举士科目,不久废止。明清称通过考试或纳捐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⒊唐宋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通称。";

岫
xiù
①<名>山洞。张协《七命》:“临重~而揽辔,顾石室而回轮。”
②<名>峰峦。《世说新语·言语》:“效邑正自飘瞥,林~便已皓然。”";

绣
xiù
①<名>五彩俱备的绘画、图像。《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五彩备谓之~。”
②<动>刺绣。卢照邻《长安古意》:“生憎帐额~孤鸾,好取门簾帖双燕。”
③<形>绣有花纹的图案的。《孔雀东南飞》:“朝成~夹裙,晚成单罗衫。”
④<名>绣有花纹图案的衣物;绣衣。《送东阳马序》:“同舍生皆被绮~。”
⑤<形>华丽的;精美的。《红楼梦》:“可怜~户侯门生,独卧青灯古佛旁。”";

袖
xiù
①<名>衣袖。《柳毅传》:“以~掩面而泣。”
②<动>袖里藏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袖刃】暗藏武器于袖中。【袖手】缩手于袖,表示不参与其事。";

戌
xū
①<名>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苏轼《前赤壁赋》:“壬~之秋,七月既望。”
②<名>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晚上七时至九时。《失待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时。”";

盱
xū
①<动>张目而视。《周易·豫》:“~豫,悔。”
②<动>通“吁”。忧愁。《诗经·小雅·都市人士》:“我不见兮,云何~矣。”
③<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尔雅·释草》:“~,虺床。”【盱盱】张目直视的样子。《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然。”";

胥
xū
①<副>都;全。《答司马谏议书》:“然盘庚之迁,~怨者民也。”
②<名>小吏。《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而问焉。”《促织》:“里~猾黠,假此科剑丁口。”";

须
xū
①<名>胡须;胡子。《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
②<名>动物的触须。《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
③<动>等待。《诗经·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我友。”
④<动>需要。《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行即骑访名山。”
⑤<副>应该。《凉州词》:“羌笛何~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⑥<副>本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你~身姓刘,你妻~姓吕。”
⑦<副>却。《失街亭》:“到丞相面前~分不得功。”【须眉】胡须和眉毛,代指男子。【须索】必须。【须臾】片刻;一会儿。《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

虚
xū
①<名>大土山。《诗经·定之方中》:“升彼~矣。”
②<名>废墟。《汉书·贾谊传》:“凡十三岁而社稷为~。”
③<名>集市。《童区寄传》:“去逾四十里,之~所卖之。”
④<名>天空。《赤壁赋》:“浩浩乎如冯~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形>空虚。《李塑雪夜入蔡州》:“可以乘~直抵其城。”【又】〈形使动〉使……空出来。《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左,自迎夷门侯生。”
⑥<形>缺,不饱满;不完整。《釆草药》:“有苗时釆,则~而浮。”
⑦<形>虚弱。枚乘《七发》:“~中重听,恶闻人声。”
⑧<形>虚假。《订鬼》:“存想则目~见。”
⑨<副>白白地。《雨霖铃》:“应是良辰好景~设。”【虚明】⒈空明。⒉心怀。【虚舟】⒈空船。⒉比喻胸怀坦荡。";

谞
xū
①<名>才智。陆机《辨亡论上》:“谋无遗~,举不失策。”
②<名>计谋。《淮南子·本经》:“设诈~。”";

需
xū
①<动>等待。《周易·需卦》:“云上于天,~。”【引】迟疑《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事之贼也。”
②<动>停步;不进。张衡《应间》:“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
③<动>需要(后起意义)。《宋史·高定子传》:“长宁地接夷獠,公家百~皆仰淯井盐利。”【又】需要的东西。《元史·成宗纪》:“绍诸王驸马及有分地功臣户居上都、大都、隆兴者,与民均纳供~。”
nuò<形>通“懦”。懦弱。《战国策·秦策二》:“~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

墟
xū
①<名>大土山。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古之书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者。”
②<名>废墟。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又】使成废墟。《荀子·解蔽》:“丧九牧之地,而~宗庙之国。”
③<名>集市(后起意义)。如“趁墟”、“墟市”。范成大《豫章南浦亭泊舟》诗:“趁~犹市井,收潦再耕桑。”【墟落】村落。王维《渭川田家》诗:“斜阳照~,穷巷牛羊归。”";

歔
xū
①<动>鼻孔出气。《老子》:“故物或行或随,或~或吹。”
②<动>叹息。《北史·任城王云传》:“顺须鬃俱张,仰面看屋,愤气奔涌,长~而不言。”";

徐
xú
①<形>缓慢。《石钟山记》:“枹止响腾,余韵~歇。”《周亚夫军细柳》:“于是天子乃按辔~行。”《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行。”【徐徐】⒈慢慢地。⒉安适的样子。《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更谓之。”";

许
xǔ
①<动>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
②<动>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
③<动>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镜中衰鬃已先斑。”
④<名>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人也。”
⑤<数>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⑥<代>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孤高,有~芬芳。”
⑦<助>表示感叹语气。韩愈《感春》:“三盃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

呴
xǔ
①<动>开口出气。《汉书·王褒传》:“~嘘呼吸如侨、松。”
②<动>吐出唾液。《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沬,不若相忘于江湖。”
hǒu<动>吼叫。《楚辞·九怀·尊嘉》:“熊羆兮~嗥。”
gòu<动>野鸡鸣叫。《淮南子·要略》:“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呴呴】和顺的样子。";

诩
xǔ<动>说大话;夸耀。扬雄《长扬赋》:“夸~众庶。”【诩诩】⒈同“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⒉融洽地聚合的样子。";

栩
xǔ<名>栎树,又叫柞树。《诗经·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栩】高兴自得,活泼生动的样子。";

旭
xù<名>初升的阳光。刘禹锡《葡萄歌》:“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日】初升的太阳。【旭旭】光明灿烂。";

序
xù
①<名>堂屋的东西墙。《大戴礼记·王言》:“曾子惧,退,负~而立。”
②<名>地方办的学校。《齐桓晋文之事》:“谨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名>次序;秩序。《孟子·滕文公》:“长幼有~。”
④<名>时序。《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属三秋。”
⑤<动>按次序排列。《美猴王》:“一个个~齿排班,朝上礼拜。”
⑥<名>赠序;一种临别赠言。如《送东阳马生序》。
⑦<名>序言;评价著作的文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予为斯~。”【又】〈名为动〉为……作序。《〈指南录〉后序》:“庐陵文天祥自~其诗。”
⑧<动>通“叙”述说。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天伦之乐事。”【序齿】按年龄长幼定先后次序。";

叙
xù
①<名>秩序;次序。《淮南子·本经》:“四时不失其~。”【引】依次排列。仲长统《昌言·损益》:“覈才艺以~官宜。”
②<动>叙说;陈述。王羲之《兰亭集序》:“畅~幽情。”《旧唐书·柳宗元传》:“写情~事。”
③<名>序文;序言。如《说文解字·叙》。";

恤
xù
①<动>顾念;体念。《赵威后问齐使》:“哀鳏寡,~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②<动>救济。《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
③<动>忧虑。《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恤刑】慎用刑法。【恤恤】忧虑的样子。";

洫
xù
①<名>田间水道。《左传·襄公十年》:“子驷为田~。”
②<名>护城河。张衡《东京赋》:“邪阻城~。”
③<名>水门。《后汉书·鲍昱传》:“昱乃上作方梁石~,水常饶足,溉田倍多。”
④<动>虚;使虚。《管子·小称》:“满者~之,虚者实之。”
⑤<动>败坏。《庄子·则阳》:“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

畜
chù
①<名>饲养的禽兽、家畜。古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六兽、六禽。”
②<名>禽兽,野兽。纪昀《唐翁猎虎》:“此~似尚睡,汝呼之醒。”
xù
①<动>畜养,饲养。《齐桓晋文之事》:“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
②<动>养活,赡养。《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妻子。”
③<动>通“蓄”。积聚、储藏《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积足恃。”【畜积】积聚,积蓄。晁错《论贵粟疏》:“薄赋敛,广~。”【畜畜】勤劳的样子。《庄子·徐无鬼》:“夫尧~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

勖
xù
①<动>勉力;勉励。《诗经·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寡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以~相我国家。”";

绪
xù
①<名>丝的头。《易林·兑之坎》:“丝多~乱。”
②<名>头绪;开头。《晋书·陶侃传》:“千~万端,罔有遗漏。”
③<名>思绪;情绪。《雨霖铃》:“都门帐饮无~。”
④<名>前人传留下来的事业。韩愈《进学解》:“寻坠~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⑤<形>余留的;遗留的。《涉江》:“欸秋冬之~风。”【绪业】事业;遗业。";

续
xù
①<动>连接;连续。《琵琶行》:“低眉信手~~弹。”
②<动>继续。《赤壁之战》:“孤当~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续弦】古以琴瑟喻夫妇,故称妻死为断弦,再娶为续弦。";

絮
xù
①<名>粗丝棉;棉絮。《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
②<名>像丝絮或棉絮那样的东西。《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
③<动>在农服、被褥里铺丝棉。李白《子夜吴歌》:“明朝驿使发,一夜~征袍。”【絮烦】说话啰嗦使人厌烦。【絮聒】说话啰唆。【絮絮】说话不停的样子。";

煦
xù<形>温暖。颜延之《陶徵士诔》:“晨烟暮霭,春~秋阴。”";

蓄
xù
①<动>积聚;储藏。《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积饶多。”【引】蓄养;保存。岳飞《五岳祠盟记》:“养兵休卒,~锐待敌。
②<动>等待。《后汉书·张衡传》:“孰谓时之可~?”";

轩
xuān
①<名>古代大夫以上的人乘坐的车。
②<名>泛指一般的车。《公输》:“今有人于此,舍其文~。”
③<名>栏杆。江淹《别赋》:“月上~而飞光。”
④<名>窗或门。《过故人庄》:“开~而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名>有栏杆的长廊;有窗的小室。《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中。”
⑥<形>高。《核舟记》:“中~敞者为舱。”【轩昂】高峻的样子;飞扬的样子。【轩眉】扬眉,得意的样子。【轩辕】⒈黄帝。⒉车。";

宣
xuān
①<动>宣布;公开说出。《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恶言,而君畏匿之。”
②<动>宣谕;传达帝王的令或意见。《三峡》:“或王命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动>显示;发扬。《叔向贺贫》:“~其德行,顺其宪则。”
④<动>放开。《邵公谏厉王弭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之使言。”【宣国】致力;用力。【宣募】公开招募。【宣慰】安抚。";

谖
xuān
①<动>欺诈;欺骗。《公羊传·襄公二十六年》:“此~君以弑也。”
②<动>忘记。《诗经·卫风·考槃》:“永矢弗~。”";

玄
xuán
①<形>黑中带红的颜色。《冯婉贞》皆:衣白刃“~。”
②<形>深奥;神奇。《柳毅传》:“然而灵用不同,~化各异。”【玄居】隐居。【玄烛】⒈察。⒉月亮。";

旋
xuán
①<动>转动;回转。《柳毅传》:“香气环~,入于宫中。”
②<动>返回。《伶官传序》:“及凯~而纳之。”
③<副>随即;不久。《促织》:“~见鸡伸颈摆扑。”
xuàn<副>临时。《活板》:“有奇字素无备者,~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旋踵】⒈退缩。⒉转足之间,形容迅速。";

璇
xuán<名>美玉。《荀子·赋篇》:“~、玉、瑶、珠,不知佩也。”【璇玑】星名,北斗成斗形的四颗星。古代天文仪器,即后来的浑仪。";

选
xuǎn<动>挑拣;选择。《左传·定公八年》:“孟氏~圉人之壮者三百人。”【选举】古代通过推选或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

烜
xuǎn
①<形>盛大;显著。《尔雅·释训》:“赫兮~兮,威仪也。”
②<动>晒干。《周易·说卦》:“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之。”";

泫
xuàn<动>激水珠下滴。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引】流泪。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心悽目~。”【泫然】流泪的样子。";

炫
xuàn
①<动>照耀。《史记·田单列传》:“牛尾炬火光明~耀。”
②<动>炫耀;自夸。张仲方《披沙拣金赋》:“美价初~,微明内融。”";

绚
xuàn<形>有文彩;绚丽。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素章增~。”";

眩
xuàn
①<形>眼花;看不清楚。《战国策·燕策三》:“秦王目~良久。”【引】迷惑;迷乱。《汉书·元帝纪》:“使人~于名实,不知所守。”
②<动>通“炫”,炫耀。《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宜加敬重,以~远近。”
huàn<动>通“幻”。变幻;表演幻术。《史记·大宛传》:“以大鸟卵及黎轩善~人,献与汉。”【眩耀】⒈光辉明亮。⒉迷惑。";

衒
xuàn
①<动>沿街叫卖。屈原《天问》:“妖夫曳~,何号于市?”
②<动>泛指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下民贫弱,代出租赋,~鬻家财,不足应命。”
③<动>炫耀;自夸。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谁敢~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渲
xuàn<名>一种绘画方法,先把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笔蘸水涂抹使色彩浓淡适宜。郭熙《林泉高致·画诀》:“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染】用水墨或颜料烘染使色彩浓淡合适。";

薛
xuē
①<名>一种草。司马相如《子虚赋》:“~莎青薠。”
②<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穴
xué
①<名>土室;岩洞。《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窈然,入之甚寒。”
②<名>动物的巢穴。《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无可寄托者。”
③<名>墓穴。《诗经·大车》:“死则同~。”【穴见】浅薄的见解。";

学
xué
①<动>学习。《论语》:“~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名>学问;知识。《为学》:“人之为~有难易乎。”
③<名>学校。《送东阳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宫】学校。【学馆】⒈太学的学舍。⒉私塾。【学涉】学识修养。";

雪
xuě
①<名>雪。《史记·秦始皇本纪》:“大雨~,深二尺五寸。”
②<动>揩拭。杜甫《丈八沟纳凉》:“佳宾~藕丝。”【又】洗刷。李白《独漉篇》:“国耻未~,何由成名。”";

谑
xuè<动>开玩笑。《世说新语·容止》:“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李白《陌了桑》:“调笑来相~。”";

勋
xūn<名>功勋,特殊的功劳。《左传·文公八年》:“狐、赵之~不可废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追思嘉~,实不可忘。”";

熏
xūn
①<名>火烟。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金炉扬~。”
②<动>烤;熏。《诗经·大雅·云汉》:“忧心如~。”
③<动>气味侵袭。鲍照《苦热行》:“鄣气昼~体。”
④<形>暖;热。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⑤<名>通“曛”,黄昏。《后汉书·赵壹传》:“至~夕,极欢而去。”";

薰
xūn
①<名>一种香草。《左传·僖公四年》:“一~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②<形>花草香。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又】香气刺激人。《庄子·天地》:“五香~鼻。”
③<名>通“熏”,火烟。鲍照《芜城赋》:“~歇烬灭。”【又】熏;烤。潘岳《马汧督诔》:“内焚穬火~之。”";

曛
xūn<名>日落时的余光。孙逖《下京口埭夜行》:“孤帆度绿氛,寒浦落红~。”【引】黄昏。李白《送崔度还吴》:“踌躇日将~。”";

寻
xún
①<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壑,亦崎岖而经丘。”
③<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④<动>顺着。《桃花源记》:“~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寻常】⒈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⒉平常。【寻思】思索。";

旬
xún
①<名>十天。《记王忠肃公翱事》:“驾而宿于朝房,~乃还第。”
②<名>十岁。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白发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年】⒈一周年。⒉十年。【旬日】十天;十来天。【旬月】⒈一整月。⒉十个月。";

驯
xùn
①<动>马驯服;驯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也。”
②<动>饲养。《促织》:“村中少年好事者~养一虫。”【驯扰】顺服。";

询
xún<动>问;征求意见;请教。《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大夫不~于我寡,擅及郑盟。”";

恂
xún
①<动>相信;信任。《列子·周穆王》:“且~士师之言可也。”
②<动>恐惧;害怕。《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慄~惧。”【恂恂】恭敬谨慎的样子。紧张担心的样子。通“循循”,有步骤的样子。";

洵
xún<副>诚然;确实。《诗经·郑风·叔于田》:“~美且好。”";

循
xún
①<动>顺着。《察今》:“荆人弗知,~表而夜涉。”
②<动>遵循;依照。《孔雀东南飞》:“奉事~公姥,进止敢自专。”【循分】安守本分。";

训
xùn
①<动>训诫;教诲。《训俭示康》:“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汝。”
②<动>训练。《晋书·羊祜传》:“祜缮甲卒,广为戎备~。”【训典】⒈教导人的常规、法则。⒉先王之书。【训诂】解释古书字义。";

讯
xùn
①<动>问。《狱中杂记》:“以杜君言泛~之,众言同。”
②<动>审问。《狱中杂记》:“余同逮以木~者三人。”
③<名>音讯;消息。《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④<动>告诉。《诗经·墓门》:“夫也不良,歌以~之。”【讯鞫】审讯。";

迅
xùn<副>快;急速。《世说新语·汰侈》:“崇牛数十步后~若飞禽,恺牛绝走不能及。”【迅雷】疾雷。";

徇
xùn
①<动>巡行示众。《书博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诸市。”
②<动>攻占。《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蕲以东。”
③<动>顺从;遵从。也指曲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便~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徇名】为名而死。【徇难】为国难而死。";

逊
xùn
①<动>逃。扬雄《剧秦美新》:“抱其书而远~。”
②<动>让;退让。《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位,虞舜不台。”
③<形>谦逊;恭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言有不~之志。”
④<副>差一些;次一点。《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北望山半,亦有洞向,高少~北巅。”【逊辞】言辞谦恭。【逊敏】恭顺敏捷。";

殉
xùn
①<动>用活人陪葬。《墨子·节葬》:“天子杀~,众者数百。”【又】用偶人或器物随葬。
②<动>为了某种目的而死。《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国家之难。”
③<动>谋求;追求。陆机《豪士赋序》:“游子~高位于生前,志士思重名于身后。”";

巽
xùn
①<代>八卦之一,代表风。
②<动>通“逊”。让;退让。《尚书·尧典》:“朕在位七下载,汝能庸命,~朕位。”
③<形>通“逊”。谦逊;恭顺。《周易·蒙卦》:“童蒙之吉,顺以~也。”";

压
yā
①<动>自上而下施加重力。《中山狼传》:“闭我囊中,~以诗书。”
②<动>压制;欺压。《教战守策》:“陵~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
③<动>掩盖;覆盖。《阿房宫赋》:“覆~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④<动>超越。柳宗元《与肖翰林俛书》:“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喻同列,声不能~当世,世之怨仆宜也。”
⑤<动>迫近;逼近。《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晨~晋军而陈。”【压惊】旧时人受尺恐后,亲友用酒食来安慰。【压卷】对最好的诗文或书画的美称。吴讷《文章辨体·辨诗》:“山谷尝云:‘老杜《赠韦左丞》诗,前辈录为~。”’【压轴】在戏曲节目演出中,最后一出称大轴,大轴前一出称压轴。";

押
yā
①<名>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字或所画的记号,以做凭证。《宋史·高宗纪》:“必先书~而后报行。”
②<动>监督;主管。《新唐书·百官志》:“以六员分~尚书六曹。”
③<名>帘轴,用以镇帘。李商隐《灯》诗:“影随帘~转。”
④<动>通“压”。压住。《晋书·东夷辰韩传》:“以石~其头使扁。”
⑤<动>押韵。苏轼《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诗:“君看~强韵,已胜郊与岛。”";

牙
yá
①<名>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之利。”
②<动>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
③<名>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门】⒈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⒉同“衙门”。【牙旗】将帅的大旗。【牙牙】婴儿学语声。";

崖
yá
①<名>山或高地陡立的侧面。曹植《善哉行》:“高山有~。”成语有“悬崖峭壁”。
②<名>边际;尽头。《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

涯
yá
①<名>水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
②<名>边远的地方。《琵琶行》:“同是天~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名>边际;极限。《祭妹文》:“然则抱此无~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涯涘】水的边际,也泛指边际或极限。";

睚
yá见“睚眦”。【睚眦】怒目而视。左思《吴都赋》:“~则挺剑,喑呜则弯弓。”";

雅
yǎ
①<形>正确的。《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言。”
②<形>高雅;不俗。《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望,棨戟遥临。”
③<副>平素;一向。《张衡传》:“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④<副>很;甚。《后汉书·窦后记》:“及见,~以为美。”【雅故】⒈以往;向来。⒉从前的。";

迓
yà
①<动>迎接。《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于新楚。”
②<动>躲避。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何曾敢与他和尚争锋,望着直南下便~。”";

揠
yà<动>拔。《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引】提拔;提升。《宋史·岳飞传》:“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之在,则必争。”";

咽
yān<名>喉咙。《汉书·息夫躬传》:“~已绝,血从鼻耳出。”
yàn<动>吞食。《汉书·苏建传》:“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之,数日不死。”
yè<形>声音阻塞而低微。《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烟
yān
①<名>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赤壁之战》:“顷之,~炎张天。”
②<名>空中的云气。《岳阳楼记》:“长~一空,皓月千里。”
③<名>可制墨的黑灰。晁氏《墨经·公》:“墨取庐山松~。”【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烟尘】灰尘,引申指战乱。【烟花】⒈雾中的花,泛指春天的景色。⒉妓女。";

淹
yān
①<动>浸渍。《楚辞·九叹》:“~芳芷于腐井兮。”
②<动>久留;停留。《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回水而凝滞。”《殽之战》:“敝邑为从者之~,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形>深入。《新唐书·王义方传》:“~究经术。”【淹华】形容仪表温文尔雅。【淹通】深彻明达。";

焉
yān
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
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
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
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于是~河伯欣然自喜。”《<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不详。”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阿房宫赋》:“盘盘~,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

阉
yān
①<动>阉割,割去男子生殖器。
②<名>宦官。《左忠毅公逸事》:“逆~防伺其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湮
yān
①<动>埋没。《<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没于荒烟蔓草间。”
②<动>填塞。《庄子·天下》:“昔者禹之~洪水,决江河。”【湮灭】1.灭亡。2.埋没。";

嫣
yān<形>美好的样子。李贺《南园》诗十三首之一:“可怜日暮~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嫣红】浓艳的红色。【嫣然】笑容美好的样子。";

延
yán
①<动>延长;延续。《过秦论》:“~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②<动>蔓延;扩展。《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及岸上营落。”
③<动>引进;迎接。《过秦论》:“秦人开关~敌。”
④<动>邀请。《桃花源记》:“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延纳】接收;采纳。【延誉】传扬名声。";

严
yán
①<形>严厉;严格。《促织》:“宰~限追比。”《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虽家仆不得近。”
②<形>严酷。《国殇》:“~杀尽兮弃原野。”
③<形>猛烈;历害。《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霜结庭兰。”
④<名>威严;威信。《张衡传》:“衡下车,治威~,整法度。”
⑤<动>尊重;敬重。《廉颇蔺相如列传》:“~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⑥<动>整治。《孙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妆。”【严君】对父母的尊称。【严重】⒈尊重。⒉处事认真,严肃、庄重。";

妍
yán<形>美;美丽。刘知几《史通·惑经》:“明镜之照物也,~媸必露。”";

言
yán
①<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
②<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
③<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
④<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⑤<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
⑥<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
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言瑞】守信之言。【言重】出言慎重。";

岩
yán
①<名>高峻的山崖。《梦游天姥吟留别》:“千~万转路不定。”
②<名>岩石。《小石潭记》:“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③<名>山中洞穴。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盛论~中趣。”";

沿
yán
①<动>顺着水道而下。《左传·文公十年》:“~汉泝江。”【引】顺着。陆机《文赋》:“~波而讨源。”
②<动>沿袭。《宋书·恩幸传》:“因此相~,遂为成法。”";

炎
yán
①<动>燓烧;燃烧。《尚书·胤征》:“火~崐冈,玉石俱焚。”吕才《叙禄命》:“蜀郡~燎。”
②<形>热;炎热。屈原《九章·悲回风》:“观~气之相仍兮。”
yàn<名>通“焰”。火苗。《后汉书·任光传》:“光~烛天地。”【炎炎】⒈火光旺盛。⒉权势显赫。⒊炎热,极热。⒋光彩夺目。";

研
yán
①<动>细细的磨。岑参《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诗:“挥毫散林鹊,~墨警池鱼。”
②<动>研究;探讨。《北史·马敬德传》:“沈思~求,昼夜不倦。”《晋书·徐广传》:“百家数术,无不~览。”
yàn<名>通“砚台”。《后汉书·班超传》:“安能久事笔~间乎?”";

筵
yán
①<名>竹制的垫席。《诗经·大雅·行苇》:“布~席,陈樽俎。”【引】座位。《隋书·礼仪志六》:“皇帝负扆,置神玺于~前之右。”
②<名>古人饮食宴会在席上,所以酒席叫“筵”。李商隐《行次西郊作》诗:“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辩】筵、席。二者都是席子。古人席地而坐,把铺在底下的叫“筵”,铺在上面叫“席”。后代席地而坐的习俗变了,“筵”与“席”就没有严格的区别了,但床上铺的只叫“席”而不叫“筵”。";

颜
yán
①<名>前额。《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先赤。”
②<名>面;脸。《醉翁亭记》:“苍~白发。”
③<名>脸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行】前列;前行。《》:“~。”【颜色】⒈面容;脸色。⒉容颜,多指妇女的容貌。⒊色彩。";

兖
yǎn地名。指兖州。【兖州】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济河惟~。”汉以后为行政区划之一,辖境在今山东西南部。";

奄
yǎn
①<动>覆盖;占有。《赤壁之战》:“今操得荆州,~有其境。”
②<副>突然;忽然。《中山狼传》:“狼~至。”【奄忽】突然;急骤。【奄奄】⒈气息微弱的样子。⒉昏暗的样子。。";

俨
yǎn
①<形>庄重。《答李诩书》:“~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②<动>整治。《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俨然】⒈矜持庄重的样子。⒉整整齐齐的样子。⒊极相似;犹如。";

弇
yǎn
①<动>遮蔽;覆盖。《墨子·耕柱》:“是犹~其目。”
②<名>狭道。《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及~中。”
③<形>深。《吕氏春秋·仲冬纪》:“处必~。”
④<形>器具口小肚子大。《考工记·凫氏》:“(钟)~则郁。”";

衍
yǎn
①<动>蔓延;扩展。《后汉书·桓帝纪》:“流~四方。”《墨子·非攻中》:“广~数于万。”
②<形>余裕;盛多。《荀子·君道》:“圣王财~以明辨异。”杜笃《论都赋》:“国富人~。”
③<名>书籍中由于排版、传抄错误等原因造成多出来的不应有的字句,如“衍文”。
④<形>平坦。《管子·轻重丁》:“北方之萌者,~处负海。”
⑤<名>山坡。《史记·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更】演变。【衍溢】⒈泛溢。⒉充满。";

偃
yǎn
①<动>仰卧;又为仰面向后倒,与“仆”相对。《窦娥冤》:“人拥的我前合后~。”
②<动>信息;停止。《庄子·徐无鬼》:“为义~兵,造兵之本也。”【偃蹇】⒈高耸的样子。⒉高傲的样子。【偃息】安卧。【偃仰】⒈悠闲安逸的样子。⒉仰面倒下。";

掩
yǎn
①<动>掩盖;遮蔽。《孔雀东南飞》:“手巾~口啼,泪落便如泻。”
②<动>堵塞。《教战守策》:“则~耳而不愿听。”
③<动>关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再把门~上。”
④<动>趁人不备而采取行动。《史记·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掩涕】掩面流泪。【掩抑】乐声低沉抑郁。【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映衬。";

眼
yǎn
①<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对之。”【引】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前万里江山。”
②<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作方~。”
③<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

演
yǎn
①<动>水长流。木华《海赋》:“东~析木。”【引】引长;延及。江淹《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泽~庆世。”
②<动>湿润;渗透。《国语·周语上》:“夫水土~而民用也。”
③<动>根据某种事理推广、发挥。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周易》。”《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推~兵法,作八阵图。”【演义】⒈推广,引申,发展原来的意义。⒉以史实为基础,增添一些故事情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厌
yàn
①<形>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之有?”《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②<动>讨厌;厌恶。《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事,少年人常喜事。”
③<形>通“餍”。饱。《老子·五十三章》:“~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厌代】皇帝死亡。";

彦
yàn<名>指有才学的人。《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兮。”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

唁
yàn
①<动>古时慰问亡国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孙于齐,齐侯~公于野井。”
②<动>慰问遭遇其他祸事的人。《左传·襄公十七年》:“齐人获臧坚,齐侯使夙沙卫~之。”";

宴
yàn
①<动>快乐。《左传·成公二年》:“衡父不忍数年之不~。”
②<形>安闲。《雁荡山》:“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坐雨濛濛。”
③<动>以酒肉款待宾客。《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也。”
④<名>宴席。司马光《训俭示康》:“闻喜~独不戴花。”【宴安】安逸;舒适。【宴尔】安乐幸福,亦喻新婚之禧。【宴居】闲居。";

晏
yàn
①<形>晴朗。《汉书·扬雄传》:“于是天清日~。”
②<形>安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如也。”【晏驾】古时对帝王死亡的委婉说法。【晏晏】和悦的样子。";

艳
yàn
①<形>长得漂亮。《左传·桓公元年》:“美而~。”【引】色彩鲜明。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二十六》:“碧荷生幽泉,朝日~且鲜。”成语有“百花争艳”。【又】文辞华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信言不~。”
②<动>喜爱;羡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谋治强之功,而~乎辩说文丽之声。”
③<名>古代称楚国的歌曲。左思《吴都赋》:“荆~楚舞。”";

验
yàn
①<名>证据;凭证。《史记·晋世家》:“何以为~?”
②<动>检验。《张衡传》:“~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名>效果。《淮南子·主术》:“~在近而求之远。”【验治】考问。【验左】佐证;证据。";

谚
yàn<名>谚语。《左传·昭公十九年》:“~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贾谊《过秦论》:“野~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堰
yàn
①<名>拦河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明寺》:“长分桥西有千金~。”
②<名>古代一些灌溉工程。《旧唐书·食货志》:“汴州东有梁公~,年久~破,江淮漕运不通。”又如“都江堰”。";

雁
yàn
①<名>大雁,一种候鸟。《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
②<形>假的;伪造的。《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往。”";

谳
yàn<动>审判定罪。《后汉书·申屠蟠传》:“乃为~得减死论。”";

餍
yàn
①<形>饱。《史记·张仪列传》:“一岁不收,民不~糟穅。”王充《论衡·辨祟》:“饱饭~食。”
②<形>满足。《左传·哀公十六年》:“以险徼幸者其求无~。”";

燕
yàn
①<名>燕子。《陈涉世家》:“~雀安知鸿鹄之志战!”
②<动>通“宴”。以酒食待客。《汉书·高五王传》:“帝与齐王~饮。”
③<形>通“晏”。安闲。《苦斋记》:“~坐于华堂之上。”
yān<名>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燕出】帝王微服出行。";

赝
yàn<形>假的;伪造的。《宋书·戴法兴传》:“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天子。”楼钥《跋米元晖著色春山》:“后人多作~本,去此远矣。”";

央
yāng
①<名>中心;正中。常“中央”连用。《狱中杂记》:“禁卒居中~。”
②<动>尽;完了。常“未央”、“无央”连用。曹丕《燕歌行》:“星汉西流夜未~。”
③<动>恳求。曹唐《小游仙》:“无~公子停鸾辔。”";

殃
yāng<名>灾祸;祸害。《左传·闵公二年》:“~将至矣。”贾谊《治安策》:“下数被其~。”【又】残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民。”";

鞅
yāng
①<名>古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子。《左传·襄公十八年》:“抽剑断~。”
②见“鞅掌”。
yàng通“怏”。见“鞅鞅”。【鞅掌】事务繁忙。【鞅鞅】不满意。";

扬
yáng
①<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积雪击面。”
②<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朔风野大,阿兄归矣。”
③<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伺者因此觉知。”
④<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明。”【扬长】大模大样。【扬厉】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⒈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⒉自若的样子。";

阳
yáng
①<名>太阳;阳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乃暴以秋~,威以夏日。”
②<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汶水西流。”
③<形>温暖。《长歌行》:“~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④<动>装作;假装。《记王忠隶公翱事》:“皆~应曰:‘诺’。”
⑤<名>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

旸
yáng
①<动>日出。颜真卿《宋开府碑铭》:“吁嗟广平,宅此不~。”
②<形>晴。王充《论衡·寒温》:“旦雨气温,旦~气寒。”";

佯
yáng<动>装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洋
yáng
①<形>多。《汉书·司马相如传》:“德~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②<名>海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黑水~,即北海~也。”【洋洋】⒈水大的样子。⒉盛大众多的样子。⒊美好。⒋无家可归的样子。⒌高兴得意的样子。【洋溢】⒈广大。⒉充满。";

仰
yǎng
①<动>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对。《垓下之战》:“左右皆泣,莫能~视。”《与吴质书》:“丝竹并奏,~而赋诗。”
②<动>仰望。《<论语>十则》:“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从皆~之。”
③<副>向上;对上。《齐桓晋文之事》:“必使~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④<动>敬慕;敬仰。《赤壁之战》:“众士慕~,若水之归海。”
⑤<动>依赖;依靠。《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我鼻息。”【仰息】⒈依靠。⒉仰人鼻息。【仰止】仰望;向往。";

坱
yǎng
①<名>尘埃。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诗:“高步谢尘~。”
②见“坱圠”。【坱圠】茫茫无边际的样子。《鵩鸟赋》:“~无垠。”高低不平。左思《吴都赋》:“地势~。”";

养
yǎng
①<动>生养;抚养。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男埋伏随百草。”
②<动>奉养;赡养。《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信陵君窃符救赵》:“独子无兄弟,归~。”
③<动>培养;保养。《病梅馆记》:“斫其正,~其旁条。”《庖丁解牛》:“得~生焉。”
④<动>饲养;豢养。《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之。”
⑤<名>养生的东西。《五蠹》:“不事力而~足。”
⑥<名>厨师。《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死者数百人。”【养养】忧虑不安的样子。【养拙】犹守拙,指隐退不仕。";

怏
yàng<形>不满。《战国策·越策》:“辛垣衍~然不说。”【怏然】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怏悒】心中忧郁压抑,闷闷不乐的样子。";

恙
yàng
①<名>忧愁。《汉书·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不已。”
②<名>忧患;灾害。《越威后问齐使》:“岁亦无~耶?民亦无~耶?王亦无~耶?”
③<名>疾病。秦观《答文潜病中见寄》:“君其专精神,微~不足论。”
④<名>伤害。《书博鸡者事》:“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也。”";

漾
yàng
①<形>水流长。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迥兮,川既~而济深。”
②<动>水波摇动。杜甫《屏迹二首》诗:“竹光团野色,舍影~清流。”
③<动>泛舟;摇船。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成装候良辰,~舟陶嘉月。”杜甫《观打渔歌》:“渔人~舟沉大海,截江一拥数百鳞。”";

夭
yāo
①<动>夭折;短命。后来写作“殀。”《离骚》:“终然~乎羽之野。”
②<动>摧残;摧折。后来写作“殀”。《病梅馆记》:“以~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形>草木茂盛的样子。《书·禹贡》:“厥草惟~。”
④<名>灾害。《诗经·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是椓。”ǎo<名>幼小的东西。《战国策·赵策四》:“刳胎焚~,而骐驎不至。”【夭柔】妖娆、娇艳的样子。【夭绍】轻盈多姿貌。【夭夭】⒈艳丽茂盛的样子。⒉颜色和悦的样子。";

妖
yāo
①<形>艳丽;美好。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容姿,灼灼美颜色。”
②<名>古时称一切反常的东西或现象。《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又】迷信传说中称害人的怪物。干宝《搜神记》卷四:“此恐是~魅凭依耳。”【妖祥】凶吉的征兆。";

邀
yāo
①<动>邀请。《琵琶行》:“移船相近~相见。”
②<动>半路拦截。《晋书·陶潜传》:“于半道~之。”
③<动>求取。王充《论衡·自然》:“不作功~名。”
④<动>要挟。《教战守策》:“陵压百姓而~其上者,何故?”【邀功】求功。【邀击】半路阻击。";

爻
yáo《周易》中组成卦的长短横道。【爻辞】《周易》中说明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爻象】《周易》以六爻相交成卦,卦所表示的形象为爻象。";

肴
yáo
①<名>鱼肉类食物。《醉翁亭记》:“山~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②<动>通“淆”。混乱。【肴核】菜肴和果品。【肴馔】酒肉等比较丰盛的饭菜。";

轺
yáo<名>小型轻便的马车。《史记·季布传》:“乘~车之洛阳。”";

殽
xiáo
①<动>混杂;错乱。《汉书·艺文志》:“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
②<名>通“崤”,山名。《过秦论》:“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yáo同“肴”。煮熟的鱼肉。《诗经·大雅·凫鹥》:“尔酒既清,尔~既馨。”";

谣
yáo
①<动>古代唱歌不用乐器伴奏叫谣。《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
②<名>歌谣,歌曲。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好为庐山~。”
③<名>凭空捏造的话。屈原《离骚》:“~诼谓余以善淫。”【谣言】民间流行的歌谣谚语。【谣诼】造谣诽谤。";

徭
yáo<名>劳役,封建统治阶级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常“傜役”连用。《韩非子·损益》:“~役并起,农桑失业。”";

遥
yáo
①<形>远;遥远。《游黄山记》:“莲花可登而路~。”
②<形>长。白居易《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夜凉风楚客悲。”【遥领】空封职名而不到职任事。【遥想】追想。【遥遥】⒈辽远。⒉久远。⒊漂荡的样子。";

瑶
yáo
①<名>美玉;像玉一样的美石。《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葛洪《抱朴子·博喻》:“琼艘~楫无涉川之用。”
②<形>比喻美好,珍贵。《楚辞·招魂》:“~浆蜜勺。”";

繇
yáo
①<形>茂盛。《汉书·地理志上》:“草~木条。”
②<名>通“徭”。劳役。《淮南子·精神》:“~者揭钁臿,负笼土。”
③<形>通“遥”。远。《荀子·礼论》:“是以~其期。”
④<名>通“谣”。歌谣。《汉书·李寻传》:“参人民~俗。”
yóu<介>通“由”。从。《汉书·元帝纪》:“~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
zhòu卜辞。《左传·闵公二年》:“成风闻成季之~。”";

杳
yǎo
①<形>昏暗。《涉江》:“深林~以冥冥兮。”
②<形>远。蔡琰《胡笳十八拍》:“朝见长城兮路~漫。”【杳眇】深远的样子。【杳杳】⒈高远的样子。⒉幽暗的样子。⒊遥远的样子。";

窅
yǎo
①<动>下陷。《灵枢经》卷九:“按其腹,~而不起。”
②<形>深;深远。郦道元《水经注·汶水》:“石壁~窱,如无道径。”谢脁《敬亭山》诗:“缘源殊未极,归径~如迷。”【窅然】⒈深远的样子。⒉怅惘的样子。";

窈
yǎo<形>幽深;深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穴~然。”【窈窕】文静而漂亮。幽深;深远。【窈窈】形容精深微妙。";

要
yāo
①<名>人体的腰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腰”。《荀子·礼论》:“量~而带之。”
②<动>通“邀”。邀请。《桃花源记》:“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动>中途拦截。《书博鸡者事》:“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篡以归。”
④<动>相约。《孙雀东南飞》:“虽与府吏~,渠会永无缘。”
⑤<动>威胁。《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然犹质其首。”
yào
①<形>重要。《冯婉贞》:“筑石寨土堡于~隘。”
②<动>想要。《石灰吟》:“~留清白在人间。”";

窔
yào
①层子的东南角。《荀子·非十二子》:“奥~之间。”
②<形>幽深。扬雄《甘泉赋》:“雷郁律于岩~兮。”";

曜
yào
①<名>日光。郦道元《水经注·卢江水》:“晨光初散,则延~入石。”【引】光芒。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星隐~。”
②<动>照耀。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明镫~闺中。”【引】光明;明亮。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肤色玉~。”
③<名>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范宁《谷梁传序》:“七~为之盈缩。”";

耀
yào
①<动>照耀。江淹《别赋》:“日出天而~景。”【引】光明;明亮。《后汉书·郎顗传》:“增日月之~。”
②<动>显示。《国语·周语上》:“先王~德不观兵。”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宏谋~其奇。”成语有“耀武扬威。”【又】炫耀;夸耀。《三国志·魏书·满宠传》:“必当上岸~兵以示有余。”成语有“光宗耀祖”。";

耶
yē
①<语助>用于句末,又写作“邪”。1.表疑问。《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2.表反诘。前面有“宁”、“岂”、“独”、“非”、“安”、“何”等与它相配合。《捕蛇者说》:“又安敢毒~?”3.表推测。前面有“得无”、“得毋”、“得微”等与它配合。《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4.表选择。《梅花岭记》:“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抑未死~?”
②<名>通“爷”。父亲。《兵车行》:“~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也
yē
①<语助>用于句末。1。表判断。《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马说》:“安求其能千里~?”3.表感叹。《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5.表示陈述或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②<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判断。《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2.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
③<助>语气助词,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冶
yě
①<动>冶炼金属。《史记·平准书》:“~铸煮盐。”
②<名>冶炼工匠。《礼记·学记》:“良~之子,必学为裘。”
③<形>艳丽。李斯《谏逐客书》:“佳~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冶容】妖艳的打扮。【冶艳】妖艳,衣饰和首饰都很华丽。";

野
yě
①<名>郊外;田野。《捕蛇者说》:“永州之~产异蛇。”
②<形>野外自然生长的。《醉翁亭记》:“~芳发而幽香。”
③<名>民间,与“朝”相对。《五人墓碑记》:“况草~之无闻者欤?”
④<形>粗野。《芋老人传》:“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野老】乡间老人。【野马】⒈产于北方的一种马。⒉春日野外林泽间的雾气。【野人】⒈乡野之民;农夫。⒈未开化的人。⒊无官职的平民。【野史】由私人编撰的非官方的史书。【野战】在要塞或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作战,又指不按常规作战。";

业
yè
①<名>事业;功业。《出师表》:“先帝创~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名>职业;职守。《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
③<名>学业。《送东阳马生序》:“其~有不精,德有不成,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④<名>产业。《原君》:“我固为子孙创~也。”
⑤<动>从事。《卖柑者言》:“吾~是有年矣。”
⑥<副>已经。《黄生借书说》:“若~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⑦<名>罪孽。《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也。”【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业已】已经。【业障】佛教语,罪恶的意思。3277";

叶
㈠yè
①<名>植物的叶。《采草药》:“用~者取~初长足时。”
②<名>世;时期。肖统《文选序》:“自炎汉中~。”
③<名>书页。一张称为一叶。王彦泓《寓夜》:“鼠翻书~响。”
㈡xié<形>和洽。王充《论衡·齐世》:“~和万国。”【引】合;共同。《旧五代史·汉隐帝纪》:“股肱~谋,爪牙宣力。”
【注】1.“叶”是“协”的古字,古代不当树叶讲。除“叶韵”、“叶句”等少数情况外,一般写“协”,不写“叶”。2.在古代,“葉”和“叶”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㈠义项都不写作“叶”。现“葉”简化为“叶”。";

曳
yè
①<动>拉拽;牵引。《口技》:“又夹百千求救声,~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②<动>拖;拖拉。《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送东阳马生序》:“负箧~屣,行深山巨谷中。”【曳白】卷纸空白;考试交白卷。【曳曳】连绵不绝貌。";

晔
yè<形>光亮、光彩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列缺~其照夜。”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如晴天散彩虹。”";

烨
yè
①<形>火光明亮。《答李翊书》:“膏之沃者其光~。”
②<形>光彩照耀。《送东阳马生序》:“~然若神人。”";

掖
yè
①<动>拽着别人的胳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余~杀国子,莫余敢止。”【引】扶持。《诗经·陈风·衡门序》:“故作是诗以诱~其君也。”
②<名>通“腋”。胳肢窝。《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后遂病~伤。”【引】旁;边。《后汉书·桓帝纪》:“德阳殿及左~门火。”";

谒
yè
①<动>告诉。《战国策·秦策一》:“臣请~其故。”
②<动>请求。《荆轲刺秦王》:“臣愿得~之。”
③<动>拜见。《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④<名>名贴。《史记·郦食其传》:“使者惧而失~,跑拾~。”【谒刺】名帖;名片。【谒告】告假;请假。【谒舍】客栈。【谒者】负责接待通报的人。";

馌
yè
①<动>送饭到田里吃。《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彼南亩。”
②<动>古代打猎后以兽祭神。《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则帅有司而~兽于郊,遂颁禽。”";

擪
yè<动>用手指按。《庄子·外物》:“接其鬓,~其顪。”《淮南子·泰族训》:“所以贵扁鹊者……,贵其~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

一
yī
①<数>。《狼》:“~屠晚归。”
②<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也。”
④<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⑤<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⑥<动>专一。《劝学》:“用心~也。”
⑦<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
⑧<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⑨<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交战,操军不利。”
⑩<副>初次。《曹刿论战》:“~鼓作气。”【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时;忽然。⒊形容时间很短。【一何】多么。【一力】⒈协力。⒉竭力。【一体】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前些日子。";

伊
yī
①<代>指示代词,此。《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人,在水一方。”
②<代>第三人称代词。彼;他。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江家我顾~,庾家~顾我。”
③<助>句首语气词。潘岳《西征赋》:“~故乡之可怀。”
④<助>句中语气词。谢惠连《赠别》诗:“岂~千里别。”柳宗元《敌戒》:“纵欲不戒,匪愚~耄。”【伊人】这个人;这些人。【伊始】当初;开始。";

衣
yī
①<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
②<名>衣服。《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又】<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之。”
③<动>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

医
yī
①<名>医生。《扁鹊见蔡桓公》:“~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动>医治。聂夷中《伤田家》:“~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依
yī
①<动>依靠;依托。《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②<动>帮助。《汉书·礼乐志》:“声~咏,律和声。”
③<动>依从;应允。《窦娥冤》:“有一事肯~窦娥,便死而无怨。”
④<介>依照;按照。《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依稀】模糊;不清晰。【依依】⒈轻柔的样子。⒉茂盛的样子。⒊留恋不舍的样子。⒋仿佛;好像;隐约。";

祎
yī<形>美好。张衡《东亭赋》:“汉帝之德,侯其~而。”";

猗
yī
①<叹>表示赞美。《诗经·周颂·潜》:“~与漆沮。”
②句末语气词。《诗经·卫风·伐檀》:“河水清且涟~!”
yǐ<动>通“倚”。依靠。《诗经·卫风·淇奥》:“~重较兮。”【猗狔】柔顺的样子。";

壹
yī
①<动>专一。《荀子·成相》:“好而~之神以成。”
②<动>统一;一致。《商君书·壹言》:“治国者贵民~。”
③<副>一概;都。《汉书·车千秋传》:“政事~决大将军光。”
④<副>一旦;一经。《汉书·燕剌王旦传》:“大王~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
⑤<数>“一”的大写。《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乃说,不帝加~餐。”【壹何】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多么”。【壹是】一律。";

揖
yī<动>拱手行礼。《战国策·秦策三》:“蔡泽入,则~应侯。”";

漪
yī<名>水的波纹。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激水不~,槁木无阴。”";

噫
yī<叹>表示感叹。《论语·子张》:“~!言游过矣!”ài<动>呼气。刘禹锡《天论》:“嘘为雨露,~为雷气。”";

繄
yī
①<助>句首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我独无。”
②<助>句中语气词。《国语·周语下》:“此一王四伯,岂~多宠。”";

仪
yí
①<名>法度;标准。《三国志·诸葛亮传》:“抚百姓,示~轨。”
②<名>仪器。《张衡传》:“复造侯风地动~。”
③<名>外貌;外表。《孙雀东南飞》:“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
④<名>礼仪;礼节。《晋书·谢安传》:“诏府中备凶~。”
⑤<名>礼物。《范进中举》:“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五十两。”【仪表】⒈表率。⒉准则;规范。⒊仪容姿态。【仪式】⒈法令准则。⒉礼节规范。【仪仗】皇帝及官员外出时,随行人员所的武器、旗帜以及各种生活用具。";

匜
yī<名>古代洗手时盛水用的器具。古人用匜盛水浇在手上洗水,下面用盘子盛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奉~盥。”";

圯
yí<名>桥。《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上。”";

夷
yí
①<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涉江》:“哀南~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②<名>泛指外国或外国人。《三元里抗英》:“逆~各狐凭鼠伏,潜逃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③<形>平坦。《核舟记》:“其船背稍~。”《游褒禅山记》:“夫~以近,则游者众。”
④<动>铲平;除平。《赤壁之战》:“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
⑤<动>杀;灭。《苏武传》:“大臣亡罪~灭者数十家。”
⑥<形>和悦。《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世】太平的世道。【夷犹】迟疑不前。";

诒
yí
①<动>通“贻”。给。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士也罔极,自~伊愧。【又】赠给;送给。《左传·昭公六年》:“叔向使~子产书。”
②<动>遗留。《左传·文公六年》:“先王违世,犹~之法。”
dài<动>欺骗。徐干《中论·考伪》:“骨肉相~,朋友相诈。”";

宜
yí
①<形>适宜;合适。《察今》:“世易时移,变法~矣。”
②<动>应当;应该。《出师表》:“不~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副>大概;也许。《赤壁之战》:“将军擒操,~在今日。”
④<副>当然。《齐桓晋文之事》:“~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⑤<名>事宜;事情。嵇康《述志诗》:“悠悠非吾匹,畴昔应俗~?”【宜当】适合;恰当。【宜人】合人心意。封建时代妇女的一种封号。";

怡
yí<形>和悦;愉快。《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然自乐。”【又】<形使动>使……愉快。《归去来辞》:“眄庭柯以~颜。”";

迤
yǐ<动>斜延;斜行。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又】斜倚。张衡《东京赋》:“立戈~戛。”";

饴
yí
①<名>用米、麦制成的糖浆,糖稀。王充《论衡·本性》:“甘如~蜜。”
②<动>吃。杜牧《杜秋娘》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
③<动>通“贻”。赠与。《后汉书·许杨传》:“~我大豆,享我芋魁。”
sì<动>通“饲”。给人吃。《晋书·王荟传》:“荟以私米作饘粥,以~饿者。”";

荑
tí<名>茅草的嫩芽。【又】泛指草木的嫩芽。《苦斋记》:“茹啖草木之~实。”";

贻
yí
①<动>赠送;送给。《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②<动>遗留。《左传·宣公二年》:“我之怀矣,自~伊戚。”【辨】赠、贻。两字都有赠送的意思,但在遗留的意义上,只能写作“贻”,不能写作“赠”。【贻训】传于后人的格言。【贻则】遗留的法则。";

移
yí
①<动>迁移;移动。《寡人之于国也》:“河东凶,则~其民于河内。”
②<动>改变;变化。《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白首之心?”
③<动>递送。《汉书·刘歆传》:“歆因~书太常博士。”
④<名>移文。旧时的一种公文,发行平行机关。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文~往返。”【移国】纂国。";

遗
yí
①<动>遗失;丢失。《过秦论》:“秦无亡矢~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动>放弃;舍弃。《师说》:“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
③<名>遗失的东西。《乐羊子妻》:“况拾~求利以污其行乎?”
④<动>遗留。《伶官传序》:“此三者,吾~恨也。”【又】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则不能继述先烈~志且光大之。”
wèi
①<动>赠送。《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闻之,往请,欲厚~之。”
②<名>给予的东西。《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风】流传下来的风尚。【遗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颐
yí
①<名>面颊。《孙子·九地》:“偃卧者涕交~。”
②<动>保养。嵇康《幽愤诗》:“~性养寿。”
③<助>无意义。《史记·陈涉世家》:“客曰:‘夥~!涉之为王沈沈者!’”";

疑
yí
①<动>怀疑。《屈原列传》:“信而见~,忠而被谤。”
②<名>疑问。《愚公移山》:“其妻献~。”
③<动>犹豫。《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④<动>猜想。《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余~其女也。”【疑兵】为迷惑敌人而设置的部队。【疑忌】猜忌。【疑义】⒈值得怀疑的道理;⒉可疑的地方。";

彝
yí
①<名>古代青铜器的通称,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器。”
②<名>常;常道;法度。《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白居易《得丁陷贼庭判》:“难废~章。”";

乙
yǐ
①<名>天干第二位。《尔雅·释天》:“太岁……在~,曰旃蒙。”
②<名>同“”。燕子。张融《答周颙书》:“非鳧则~。”
③<动>打钩。古人看书时在书上打一个钩作标记,表示看到某处,或某处文字有脱误。《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其处。”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者三。灭者二十有。”";

已
yǐ
①<动>停止。《<论语>十则》:“死而后~,不亦远乎?”《劝学》:“学不可以~。”
②<动>完毕;完了。《苏武传》:“剑斩虞常~。”
③<动>治愈;消除。《捕蛇者说》:“可以~大风、挛踠、瘘、疠。”
④<动>罢了;算了。《冯婉贞》:“诸君无意则~,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⑤<副>已经。《察今》:“舟~行矣,而剑不行。”《垓下之战》:“汉皆~得楚乎?”
⑥<副>随后;随即。《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
⑦<副>太;过于。《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众矣。”
⑧<介>通“以”。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后典籍皆为板本。”
⑨<助>同“矣”。《<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而】过了不久。";

以
yǐ
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⒄<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则王乎?”
⒅<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义耳。”【以往】以后。【以为】⒈认为。⒉使……成为。⒊把……当作。⒋作为;用作。";

矣
yǐ
①<助>表示肯定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扁鹊见蔡桓公》:“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②<助>表示推测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③<助>用于感叹,可译为“了”、“啊”。《愚公移山》:“甚~,汝之不惠!”
④<助>表示请求、禁止语气,可译为“吧”。《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勉之~,老臣不能从。”
⑤<助>与其他疑问词结合,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了”、“呢”。《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

倚
yǐ
①<动>靠着。《归去来辞》:“~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②<动>拄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归来~杖自叹息。”
③<动>随着;依照。《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歌而和之。”【倚傍】取法。【倚阁】暂停。阁,通“搁”。【倚重】重视信赖。";

乂
yì
①<动>治理。《汉书·武五子传》:“保国~民。”
②<形>安定。《北史·齐文宣帝纪》:“朝野安~。”
③<名>有才能的人。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儁~盈朝。”";

义
yì
①<名>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②<动>坚持正义。《公输》:“吾~固不杀人。”
③<形>合道义的;适宜的;公正合理的。《鸿门宴》:“亡去不~,不可不语。”
④<名>情义;恩情。《孙雀东南飞》:“吾已失恩~。”
⑤<名>意义;意思。《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远。”
⑥<副>本着道义。《祭妹文》:“汝之~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

亿
yì
①<数>十万。《国语·楚语下》:“官有十丑为~丑。”【又】万万。《诗经·周颂·丰年》:“亦有高廪,万~及秭。”
②<形>比喻数目很大。贾谊《过秦论》:“据~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为固。”
③<形>安。《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心~则乐。”
④<动>推测。《旧唐书·李道宗传》:“不可~度。”
⑤<叹>通“噫”。《周易·震》:“震来厉,~丧贝。”";

弋
yì
①<动>用带绳子的箭射。《史记·司马相如传》:“~白鹄。”泛指射猎。《晋书·谢安传》:“出则渔~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②<动>取。《管子·侈靡》:“~其能者。”";

刈
yì
①<动>割。《齐民要术·种豆》:“熟速~,干速积。”
②<动>砍;砍倒。《垓下之战》:“为诸君溃围,斩将,~旗。”
③<动>杀;杀戮。《教战守策》:“使其心志安于斩~杀伐之际。”";

忆
yì
①<动>回想。《与妻书》:“汝~否?”
②<动>思念。《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③<动>记住不忘。《梁书·昭明太子传》:“过目皆~。”";

艺
yì
①<动>种植。《甘藷疏序》:“往往欲得而~之。”
②<名>技能;本领。《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推为长。”
③<名>限度;准则。《叔向贺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极】⒈准则。⒉限度。【艺术】各种技术技能。【艺文】文章;典籍。【艺植】种植;耕种。";

议
yì
①<动>商议;讨论。《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
②<名>意见;主张。《赤壁之战》:“诸人持~,甚失孤望。”【议论】评论好坏、是非。";

亦
yì
①<副>表示两者同样,可译为“也”、“也是”。《<论语>十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不足畏也已。”
②<副>在疑问句中表测度语气,不译。《赵威后问齐使》:“岁~无恙耶?”
③<副>确实。《狼》:“狼~黠矣,而顷刻两毙。”
④<副>用在复合句下一分句之首,表示转折,可译为“也”、“也还”。《芙蕖》:“及花既谢,~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⑤<副>与“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也……吗?”《<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远乎?”";

屹
yì<形>山势直立高耸。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山峙以迂郁。”比喻坚定不动。《宋史·施师点传》:“师点~立……不肯少动。”";

异
yì
①<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
②<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蛇。”【又】<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之。”
④<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也,善假于物也。”
⑤<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闻。”
⑥<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日也。”
⑦<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促织》:“成述其~。”【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异日】⒈他日;将来。⒉以往、从前。";

佚
yì
①<动>逃跑。《公羊传·成公二年》:“顷公用是~而不反。”
②<动>抛弃。《孟子·公孙丑上》:“遗~而不怨。”
③<形>放荡。《汉书·刑法志》:“男女淫~。”
④<形>通“逸”。安逸。《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待劳。”";

呓
yì<动>说梦话。张岱《西湖七月半》:“如魇如~。”【呓语】说梦话。【呓挣】打寒噤;发怔。";

役
yì
①<名>兵役。《石壕吏》:“急应河阳~,犹得备晨炊。”
②<名>劳役。《捕蛇者说》:“更若~,复若赋,则何如?”
③<名>战争;战役。《<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为最。”
④<动>驱使;役使。《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奚惆怅而独悲?”
⑤<名>门徒。《庄子·更桑楚》:“老聃之~,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老聃:老子。)";

抑
yì
①<动>按;向下压。与“扬”相对。《老子·七十七章》:“高者~之,下者举之。”
②<动>压抑;抑制。《治平篇》:“禁其浮靡,~其兼并。”
③<形>抑郁;低沉。《琵琶行》:“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④<连>表示轻微的转折,可译为“可是”、“不过”。《隆中对》:“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⑤<连>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欤?”【抑配】强行摊征税物。【抑损】谦卑;不自满。限制;减少。【抑扬】⒈高低起伏。⒉进退;沉浮。⒊褒贬。⒋张扬。";

译
yì<动>翻译。《隋书·经籍志》:“大~佛经。”【又】<名>翻译人员。刘向《说苑·善说》:“于是乃召越~,乃楚说之。”";

邑
yì
①<名>城镇。《六国论》:“小则获~,大则得城。”
②<动>封地。《荆轲刺秦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万家。”
③<名>县。《促织》:“~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④<形>通“悒”。忧愁不安。《汉书·杜邺传》:“由后视前,忿~非之。”【邑人】同属一县的人。【邑邑】通“悒悒”,忧闷不悦的样子。";

佾
yì<名>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舞蹈用人的多少,表示贵族之间的等级差别。《谷梁传·隐公五年》:“天子八~,诸公六~,诸侯四~。”";

怿
yì<形>喜悦。《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不~。”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

易
yì
①<动>交换。《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寡人之璧。”《论积贮疏》:“罢夫羸老~子而咬其骨。”
②<动>改变;变换。《涉江》:“阴阳~位,时不当兮。”
③<形>容易,与“难”相对。《滕王阁序》:“冯唐~老,李广难封。”《为学》:“天下事有难~乎?”
④<动>轻视。《童区寄传》:“贼~之,对饮酒,醉。”
⑤<形>平坦。《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远近虚实尽知之。”";

诣
yì
①<动>到……去;前往。《<指南录>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寺后。”
②<动>拜访。《赤壁之战》:“遂与鲁肃俱~孙权。”";

驿
yì
①<名>古代供传递文书使用的马;也指骑马传递文书的人。《张衡传》:“后数日~至,果地震陇西。”
②<名>传递文书的人或来往官员换马歇宿的地方。《雁荡山》:“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前瞰大海。”";

弈
yì
①<名>围棋。《论语·阳货》:“不有博~者乎?为之犹贤乎己。”
②<动>下棋。《醉翁亭记》:“射者中,~者胜。”
③<名>下棋的技艺。《弈喻》:“~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

疫
yì
①<名>瘟疫,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赤壁之战》:“时操军兼以饥~,死者大半。”
②<动>发病;生病。《狱中杂记》:“春气动,鲜不~矣。”";

轶
yì
①<动>超车。【引】超越。《汉书·扬雄传上》:“~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又】超群的。《汉书·王褒传》:“因奏褒有~材。”
②<动>通“溢”。水溢出。《汉书·地理志上》:“道沇水,东流为泲,入于河,~为荥。”
③<动>袭击。《左传·隐公九年》:“惧其侵~我也。”
④<动>通“佚”。散失。《史记·管晏列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事。”
⑤<形>通“逸”。隐逸。《后汉书·赵岐传》:“无隐士,无~民。”
zhé<名>通“辙”。车轮轧的痕迹。《史记·文帝本纪》:“结~于道。”
dié<副>通“迭”。交替地;轮流地。《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秦,~兴~衰。”";

悒
yì<形>愁闷不安的样子。《三国专·魏书·高柔传》:“群下之心,莫不~戚。”【悒悒】愁闷不安的样子。";

挹
yì
①<动>舀;把液体盛出来。《诗经·大雅·泂酌》:“~彼注兹。”
②<动>牵;拉。郭璞《游仙诗》:“左~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引】提携。《新唐书·李频传》:“合大加奖~,以女妻之。”
③<动>通“抑”。抑制。《汉书·杜邺传》:“钦欲~损凤权。”【又】谦退。朱浮《与彭宠书》:“侠游谦让,屡有降~之言。”
④<动>通“揖”。作揖。《荀子·议兵》:“拱~指麾。”【挹退】谦让。";

浥
yì<动>沾湿。《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yà
①<名>深水潭。司马相如《上林赋》:“逾波趋~,涖涖下濑。”
②<形>水往下流的样子。郭璞《江赋》:“乍~乍堆。”【浥浥】香气浓盛。";

益
yì
①<动>同“溢”。水漫出来。《察今》:“澭水暴~。”
②<动>增加,与“损”相对。《出师表》:“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名>利益;好处。《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
④<副>更加;愈加。《滕王阁序》:“穷且~坚,不坠青云之志。”
⑤<副>渐渐地。《黔之驴》:“~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谊
yì
①<名>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屈原《九章·惜诵》:“吾~先君而后身兮。”
②<名>意义;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
③<名>交情;友谊。江淹《伤友人赋》:“余结~兮梁门。”今有双音词“友谊”。";

貤
yì<动>通“迤”。延;延伸。《汉书·叙传下》:“奕世载德,~于子孙。”
yí<动>转移。《汉书·武帝纪》:“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

埸
yì
①<名>边境;边界。常“疆场”连用。《左传·桓公十七年》:“疆~之事,慎守其一。”
②<名>田界,常“疆场”连用。《诗经·小雅·信南山》:“疆~有瓜。”";

翊
yì
①<动>辅佐;帮助。《三国志·蜀书·吕凯传》:“~赞季兴。”
②<名>通“翌”。明(天、年)。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疾用欢痊,~日斯瘳。”【翊翊】恭敬的样子。";

翌
yì<名>明(天、年)。《汉书·律历志》:“若~日癸已。”又如“翌年”、“翌晨”。";

逸
yì
①<动>马脱僵奔跑。《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道左。”
②<动>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乃~楚囚。”
③<形>安闲;安逸。《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形>放荡。《柳毅传》:“而夫婿乐~,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⑤<形>超过一般的。《孙雀东南飞》:“云有第五郎,娇~未有婚。”
⑥<动>通“佚”。散失;亡夫。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壁坏文~。”【逸才】才能在常人之上的人。【逸民】避世隐居的人。【逸群】超群。【逸兴】豪迈的兴致。【逸遊】纵情遊乐。";

意
yì
①<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偿赵城。”
②<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深长矣。”
③<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暇甚。”
④<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其至此哉!”
⑥<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其邻人之子。”【意表】意料之外。【意会】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溢
yì
①<动>水漫出来。《三国专·吴主传》:“诸山崩,鸿水~。”
②<动>流露。《柳毅传》:“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
③<形>自满;骄傲。《谏太宗十思疏》:“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形>过分的。《三国志·诸葛瞻传》:“美声~誉,有过其实。”【溢美】过分的称赞。【溢目】眼睛看不过来,指景物多姿多彩。";

缢
yì
①<动>吊死。《孙雀东南飞》:“仲卿闻之,亦自~于庭树。”
②<动>绞死;勒死。《狱中杂记》:“顺我,始~即气绝;否则三~加别械,然后得死。”";

肄
yì
①<动>练习;学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作玄武池以~舟师。”何晏《景福殿赋》:“讲~之场。”
②<形>劳苦。《左传·昭公十六年》:“莫知我~。”
③<名>树木再生的嫩枝。《诗经·周南·汝坟》:“伐其条~。”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悴叶更辉,枯条以~。”
④<动>查阅;检查。《汉书·义纵传》:“关吏税~郡国出入关者。”";

裔
yì
①<名>衣服的边沿。也泛指边沿。屈原《九歌·湘夫人》:“蛟何为兮水~?”
②<名>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
③<名>子孙后代。左思《吴都赋》:“虞、魏之昆,顾、陆之~。”【裔胄】后代。【裔子】玄孙以后的子孙。";

裛
yì
①<名>包书的布套。《广雅·释器》:“~谓之袠。”
②<动>缠绕;缠裹。班固《西都赋》:“~以藻绣,络以纶连。”
③<动>沾湿。杜甫《狂夫》诗:“雨~蕖冉冉香。”
④<动>香气侵袭、放散。钱起《中书遇雨》诗:“色翻池上藻,香~鼎前杯。”";

瘗
yì<动>埋祭。《汉书·武帝纪》:“祠常山,~玄玉。”《旧唐书·褚亮传》:“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之路侧。”";

蓺
yì
①<动>种植。《诗经·齐风·南山》:“~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②<名>技艺;技能。《史记·儒林传》:“能通一~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③<动>通“刈”。割。《新唐书·黄巢传》:“焚室庐,杀人如~。”";

毅
yì<形>刚毅;坚强;果断。《国殇》:“魂魄~兮为鬼雄。”《<论语>十则》:“士不可以弘~,任重而道远。”";

镒
yì<名>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国语·晋语二》:“黄金四十~。”";

劓
yì<动>割掉鼻子,古代的一种刑罚。《韩非子·内储说下》:“王怒曰:‘~之。’”【引】割除;削弱。《尚书·多方》:“~割夏邑。”";

殪
yì
①<动>死亡。《国殇》:“左骖~兮右刃伤。”
②<动>杀死。《中山狼传》:“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狼,弃道上而去。”";

翳
yì
①<名>用羽毛做的舞具。《山海经·海外西经》:“左手操~。”
②<动>遮蔽;覆盖。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裾,~长袖。”《醉翁亭记》:“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翳翳】阴暗的样子。【翳景】遮蔽日月的阴影。";

翼
yì
①<名>鸟类或昆虫的翅膀。《少年中国说》:“鹰隼试~,风尘吸张。”【又】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②<动>帮助;辅佐。《汉书·晃错传》:“以~天子。”
③<名>战阵的两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张左右~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④<数>通“翌”。次;第二(日)。《促织》:“~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卫】护卫。【翼宣】辅佐而发扬之。";

臆
yì
①<名>胸。陆机《演连珠》:“抚~论心。”
②<动>主观想像猜测。《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臆断】主观推断。";

懿
yì
①<形>美;美好。《滕王阁序》:“宇文新州之~范,襜帷暂驻。”
②<形>深。《诗经·豳风·七月》:“女执~筐,遵彼微行。”【懿旨】皇太后或皇后命令。";

因
yīn
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时而化。”
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因革】沿袭旧习惯和创造新方法。【因袭】继承。";

阴
yīn
①<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可乎?”
②<形>昏暗。《岳阳楼记》:“朝晖夕~,气象万千。”
③<名>事物的影子。《察今》:“故审堂下之~,而知日月之行。”
④<形>阴冷;寒。《岳阳楼记》:“~风怒号,浊浪排空。”
⑤<副>暗地里;秘密地。《张衡传》:“~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⑥<名>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阴德】暗中做好事。【阴权】暗地谋划的策略。【阴事】秘密之事。";

姻
yīn
①<名>女婿的父亲。亲家之间,女方的父亲叫“婚”,男方的父亲叫“姻”。《左传·定公十年》:“荀寅,范吉射之~也。”
②<名>婚姻。《后汉书·戴良传》:“每有求~,辄便许嫁。”【引】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公有~丧。”又如“姻兄”、“姻伯”。【姻故】亲戚故旧。【姻亲】因为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

茵
yīn<名>坐垫;车垫。《韩非子·十过》:“缦帛为~。”《汉书·丙吉传》:“此不过丞相车~耳。”";

荫
yīn
①<名>树木下的阴影。《荀子·劝学》:“树成~而众鸟息焉。”
②<名>太阳的影子。《左传·昭公元年》:“赵孟视~。”
yìn
①<动>遮蔽。《归园田居》:“榆柳~后檐,桃李罗堂前。”
②<动>荫庇。多指封建时代官司宦的子孙因行代的官爵功勋而享受各种特权,得到各种好处。《促织》:“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第】有世荫的门第。";

音
yīn
①<名>声音。《琵琶行并序》:“听其~,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名>音乐。《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
③<名>音律。《庖丁解牛》:“奏刀騞騞然,莫不中~。”
④<名>口音。《回乡偶书》:“乡~无改鬓毛衰。”
⑤<名>字的读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谬也。”
⑥<名>通“荫”。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翰】⒈诗文;文辞。⒉书信。";

殷
yīn
①<形>众多。《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其盈矣。”
②<形>富裕。《隆中对》:“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③<形>情意深厚。《报刘一丈书》:“书中情意甚~。”
yān<名>红黑色。《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又】<名使动>使……殷。《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yǐn<动>震动。《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岩泉。”【殷富】富足;丰裕。【殷鉴】可作借鉴的前事。【殷勤】深厚的情意。情意深厚。【殷实】富足;充实。【殷殷】⒈忧伤的样子。⒉众多的样子。⒊盛大的样子。⒋恳切的样子。【殷忧】深深的忧虑。";

氤
yīn见“氤氲”。【氤氲】烟云弥漫的样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诗:“灵山多秀色,空水共~。”";

喑
yīn
①<形>哑,不能说话。《后汉书·袁闳传》:“遂称风疾,~不能言。”【引】默不作声。《新唐书·关播传》:“播即~畏毋敢与。”
②<动>悄声耳语。孟汉卿《魔合罗》四折:“正末与张千做耳~科。”
yìn<动>声音相应。韩愈等《同宿联句》诗:“清琴一挥,白鹤叫相~。”【喑呜】怒喝貌。《";

堙
yīn
①<名>小土山。《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乘~而闚宋城。”【又】堆土为山。《左传·襄公六年》:“~之环城。”
②<动>填塞。《史记·蒙恬列传》:“堑山~谷,通直道。”【引】埋没;淹没。《后汉书·应劭传》:“旧章~没,书记罕存。”【堙灭】埋没;消灭。【堙替】埋没。";

愔
yīn见“愔愔”。【愔愔】1.和悦;和谐。嵇康《琴赋》:“~琴德,不可测兮。”2.深沉;静默。蔡琰《胡笳十八拍》:“空断肠兮思~。”";

吟
yín
①<动>叹息。《战国策·楚策》:“昼~夜哭。”
②<动>吟咏。《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泽畔。”
③<动>鸣叫。《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殷岩泉。”
④<名>古代诗体的一种,能和乐而歌,故亦为曲名。《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

垠
yín
①<名>岸。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有积石横当其~。”
②<名>边际。《涉江》:“霰雪纷其无~兮。”【辨】岸,涯,垠。在一般用法上,“岸”和“涯”意思相同,但“岸”没有“天涯”、“生涯”的意思。“垠”的本义也是“岸”,但常见的多是“边际”的意思,多用于“无垠”。";

寅
yín
①<形>敬。《尚书·无逸》:“严恭~畏。”
②<名>地支的第三位。【又】十二时辰之一,等于现在凌晨三时至五时。";

淫
yín
①<动>浸渍。《周礼·考工记》:“善防者~之。”
②<形>过分;无节制。《论积贮疏》:“~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
③<形>大;洪大。《女娲补天》:“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④<形使动>使……迷惑。《孟子·滕文公》:“宝贵不能~。”
⑤<形>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荀子·天论》:“男女~乱。”
⑥<动>好色;纵欲。《左传·成公二年》:“贪色为~。”【淫巧】奇巧过度。【淫威】本指盛大的威仪。后用以指滥用权威,恣意施行暴政。【淫伕】荒淫放荡。【淫雨】连绵不断地下雨。";

夤
yín
①<动>攀附。穆修《秋浦会遇》诗:“阴排密有~。”
②<形>敬。《北史·房彦谦传》:“刑赏曲直,升闻于天,~畏照临,亦宜谨肃。”";

龈
yín
①<名>齿根肉。扬雄《太玄·密》:“琢齿依~,君自拔也。”
②见“龈龈”。????<动>咬;喟。韩愈《曹成王碑》:“苏枯弱强,~其奸猖。”";

嚚
yín<形>愚蠢而顽固。《尚书·尧典》:“父顽母~。”柳宗元《贞符》:“妖淫~昏好怪之徒。”";

尹
yǐn
①<动>治理。《左传·定公四年》:“以~天下。”
②<名>古代长官。《尚书·益稷》:“庶~允谐。”";

引
yǐn
①<动>拉开(弓)。《塞翁失马》:“丁壮者~弦而战。”
②<动>延长;伸长。《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
③<动>拉;牵引。《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相如去。”
④<动>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
⑤<动>带领。《垓下之战》:“项王乃复~兵而东。”
⑥<动>招出;牵连。《苏武传》:“虞常果~张胜。”
⑦<动>拿;举。《归去来兮辞》:“~壶觞以自酌。”
⑧<动>招引;引来。《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以为流觞曲水。”
⑨<动>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次江北。”
⑩<动>掉转。《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车避匿。”
⑾<动>延长;延续。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忽替~之。”
⑿<动>伸着。《中山狼传》:“~首顾曰。”
⒀<动>援引;引录;引用。《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
⒁<动>荐举。《史记·魏其武安侯传》:“两人相为~重,其游如父子然。”
⒂<动>承认;承担。《三国志·吴志》:“权~咎责躬。”今有“引咎辞职”。
⒃<量>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
⒄<名>序言。《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经~。”【引决】自杀。";

饮
yǐn
①<动>喝。《劝学》:“上食埃土,下~黄泉。”
②<名>喝的东西。《夸父逐日》:“渴欲得~。”
③<动>饮酒。《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④<动>没入。《中山狼传》:“一发~羽,狼失声而逋。”
yìn<动使动>让……喝;给……喝;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饮恨】含恨受屈而无法申诉。【饮泣】泪流满面,泪流入口中。";

隐
yǐn
①<动>隐藏。《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卷底衣褶中。”
②<动>隐居,不出来做官。《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屠间耳。”
③<名>隐衷;隐情。《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明告鬻梅者。”
④<动>同情。《齐桓晋文之事》:“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⑤<副>暗地里。《促织》:“然睹促织,~中胸怀。”
⑥<名>矮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而待之。”【隐忍】隐瞒真情而勉力忍耐。【隐逸】隐居;隐居的人。【隐隐】不很清楚;隐约。【隐约】依稀不清楚。";

印
yìn
①<名>印章;印信。《<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不拜。”
②<动>印刷。《活板》:“若止~二三本,未为简易。”
③<名>印刷的字模。《活板》:“每字为一~,火烧令坚。”
④<形>符合。《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者矣。”【印信】旧时公文书信所用印记的通称。";

胤
yìn<名>后代。《左传·隐公十一年》:“夫许,大岳之~也。”";

廕
yìn
①<动>荫庇。王逸《九思·悯上》:“庇~兮枯树,匍匐兮岩石。”
②<动>封建时代帝王给予有功大臣的子孙读书或做官的特权。《新唐书·韦挺传》:“武少孤,年十一,~补右千牛。”";

慭
yìn
①<副>愿意;情愿。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曾不~留。”
②<动>损伤;残缺。《左传·文公十二年》:“两君之士皆未~也。”【慭慭】谨慎小心的样子。";

应
yīng
①<副>应该。《口技》:“凡所~有,无所不有。”
②<动>许给。《孔雀东南飞》:“以我~他人,君还何所望。”
yìng
①<动>应答。《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
②<动>承诺。《孔雀东南飞》:“汝可去~之。”
③<形>适合。《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
④<动>应和。《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节而舞。”
⑤<动>应召;应征。《石壕吏》:“急~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⑥<动>对付;应付。《陈情表》:“内无~门五尺之僮。”";

英
yīng
①<名>花。《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缤纷。”
②<名>文采;词藻。《文心雕龙·情采》:“心求既形,~华乃赡。”
③<名>精华。《阿房宫赋》:“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
④<形>杰出;超众。《赤壁之战》:“况刘豫州至王室之胄,~才盖世。”【英才】杰出的人才。杰出的才能。【英发】才华外露。【英风】⒈杰出人物的风貌气概。⒉美好的名声。【英华】⒈精华。⒉指俊美的神采。⒊美好的名誉。【英俊】杰出人物。";

莺
yīng<名>鸟名,又叫黄莺、黄鹂。《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乱飞。”【莺迁】唐代以来用作祝贺升官或迁入新居时的颂辞。";

婴
yīng
①<名>婴儿。《察今》:“见人方引~儿而欲投之江中。”
②<动>缠绕。《荀子·富国》:“是犹使处女~宝珠。”
③<动>通“撄”,触犯。《荀子·强国》:“兵劲城固,敌国不敢~也。”";

缨
yīng
①<名>冠带。《送东阳马生序》:“戴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②<名>系人的长绳。《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膺
yīng
①<名>胸。《祭妹文》:“旧事填~,思之凄梗。”
②<动>抗击。《诗经·鲁颂·閟宫》:“戎狄是~。”【膺选】当选。";

迎
yíng
①<动>迎接;往迎。《滕王阁序》:“千里逢~,高朋满座。”
②<动>投降。《赤壁之战》:“诸将吏敢复言当~操者,与此案同。”
③<动>迎娶。《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汝。”
④<介>向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盈
yíng
①<形>满。《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樽。”
②<形>圆满。《赤壁赋》:“~虚者如彼,而卒莫长也。”
③<形>旺盛。《曹刿论战》:“彼竭我~,故克之。”
④<形>富裕。《汉书·马援传》:“致求~余。”【盈盈】⒈仪态美观。⒉清澈透明。⒊含情的样子。";

营
yíng
①<名>军营。《出师表》:“愚以为~中之事,悉以咨之。”
②<动>经营。《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身上衣裳口中食。”
③<动>谋求。《促织》:“百计~谋不能脱。”
④<动>建造。《过小孤山大孤山》:“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葺。”【营生】⒈职业。⒉保养身体。";

楹
yíng
①<名>厅堂的前往。《墨池记》:“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间以揭之。”
②<量>屋一间为一楹。《复庵记》:“有屋三~,东向以迎日出。”【楹联】固定在厅堂两柱的对联。";

赢
yíng
①<动>获得利润。《左传·昭公元年》:“贾而欲~而恶嚣乎?”
②<动>得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得仓皇北顾。”
③<动>背;担。《过秦论》:“天下云集应,~粮而景从。”【赢绌】伸屈。";

影
yǐng
①<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
②<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
③<名>日光。《项脊轩志》:“日~返照,室始洞然。”
④<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着一个人。";

映
yìng
①<动>照;映照。《晓出净慈侍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日荷花别样红。”
②<动>衬托。《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红。”
③<动>掩映。《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有时见日。”【映带】景物相互映衬,彼此相连。";

媵
yìng
①<名>古代诸侯嫁女时随嫁的人。《阿房宫赋》:“妃嫔~嫱,王子皇孙。”
②<名>妾。《芋老人传达室》:“幸获成名,遂宠妾~。”";

佣
yōng
①<动>被雇用劳动。《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耕。”
②<形>通“庸”,不高明。《荀子·非相》:“是以终身不免坤~污俗。”【佣书】受雇为人抄书。";

拥
yōng
①<动>抱着;拿着。《鸿门宴》:“哙即带剑~盾以入军门。”
②<动>围着。《送东阳马生序》:“以衾~覆,久而乃和。”
③<动>拥有。《隆中对》:“操已~百万之众。”
④<动>聚集。《三元里抗英》:“乡民蚁~蜂攒,布满山麓,约有十余万众。”
⑤<动>阻塞。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蓝关马不前。”
⑥<动>簇拥。《梅花岭记》:“(史公)遂为诸将所~而行。”【拥遏】阻塞。【拥滞】停留;延阁。";

痈
yōng<名>一种毒疮。《后汉书·华佗传》:“佗以为肠~。”";

邕
yōng
①<形>通“雍”和协;和睦。张协《七命》:“六合时~,巍巍荡荡。”
②<动>通“壅”,堵塞。《汉书·王莽传中》:“长平馆四岸崩,~泾水不流。”";

庸
yōng
①<动>任用。《国语·吴语》:“王其无~战。”
②<动>受雇用。《陈涉世家》:“若为~耕,何富贵也?”
③<名>受雇用的人。《五蠹》:“泽居苦水者,买~而决窦。”
④<形>平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⑤<副>难道;岂。《师说》:“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中佼佼】指常人中较突出的。";

雍
yōng
①<形>和谐。《国语·晋语九》:“夫幸非福,非德不当~,~不为幸,吾是以惧。”
②<动>通“阻塞”。《汉书·匈奴传》:“隔以山谷,~以沙幕。”
③<动>通“拥”,拥有。《战国策·秦策》:“~天下之国。”【雍和】和睦;融洽。【雍容】仪容温文,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雍州】古代九州之一,故址即今陕西、甘肃及内蒙额济纳旗一带。";

壅
yōng
①堵塞:~塞(sāi)。~滞。~蔽。
②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土。~肥。";

饔
yōng
①<名>熟食。《汉书·杜钦传》:“亲二宫之~膳,致晨昏之定省。”【又】特指熟肉。张衡《西京赋》:“酒车酌醴,方驾驾授~。”
②<动>烹饪。如古代有饔人之官。
③<名>朝食,上午吃的一顿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飧而治。”";

喁
yóng
①<动>鱼口向上露出水面呼吸。司马相如《长笛赋》:“鱏鱼~于水裔。”
②<名>相和声。《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喁】⒈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⒉随声附和的样子。⒊形容低声说话。⒋蝉鸣声。";

颙
yóng<形>大的样子。《诗经·小雅·六月》:“四牡脩广,其大有~。”【颙颙】仰慕的样子。";

永
yǒng
①<形>水流长。《诗经·广汉》:“江之~矣。”
②<形>长。《尚书·尧典》:“日~星火。”
③<副>永远。《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无缘。”
④<动>长声吟诵;歌唱。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咏”。《尚书·舜典》:“诗言志,歌~言。”";

甬
yǒng<名>钟柄。《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舞上谓之~。”【甬道】⒈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⒉高楼间有棚顶的通道。";

咏
yǒng
①<动>长声吟诵、歌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而归。”
②<动>用诗歌抒情、写景、叙事。《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志。”";

俑
yǒng<名>古代殉葬用的木偶或陶人。《孟子·梁惠王上》:“始作~者,其无后乎?”谢惠连《祭古冢文》:“抚~增哀。”";

勇
yǒng
①<形>勇敢。《冯婉贞》:“以三保~而多艺,推为长。”
②<形>旺盛。《游黄山记》:“遇游僧澄源至,兴甚~。”";

涌
yǒng
①<动>水向上冒。《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起。”
②<形>升腾、滚腾的样子。《柳毅传》:“宫殿摆簸,云烟沸~。”【涌裔】水波腾涌的样子。";

踊
yǒng
①<动>跳跃。《洛神赋》:“鲸鲵~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②<动>登上。《公羊传·成公二年》:“~于棓而窥客。”
③<动>物价上涨。《后汉书·曹褒传》:“时春夏大旱,粮谷~贵。”
④<名>古代受过刖刑的人所穿的鞋子。《韩非子·难二》:“~贵而屦贱。”【踊跃】⒈跃起争雄。⒉欣喜而跃跃欲试。";

用
yòng
①<动>使用。《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心也。”
②<动>任用。《涉江》:“忠不必~兮,贤不必以。”
③<动>效力。《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者。”
④<动>需要,多用于否定。《木兰诗》:“木兰不~尚书郎。”
⑤<名>才能。《原毁》:“彼虽善是,其~不足称也。”
⑥<名>资财。《荀子·天论》:“强本而节~。”
⑦<名>用处;作用。《赵威后问齐使》:“此率民出于无~者,何至今不杀乎。”
⑧<介>根据;凭。《陌上桑》:“何~识夫婿。”
⑨<介>因为;由于。《劝学》:“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心躁也。”
⑩<介>在。《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二月、八月,此殊未当。”【用事】⒈行事。旧时多指祭祀之事。⒉掌权;管事。⒊引用典故。【用武】⒈使用武力。⒉施展才能。";

优
yōu
①<动>演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饮酒,且观~。”
②<名>演戏的人。《国语·晋语》:“公之~曰施。”
③<形>充足。《荀子·王制》:“故鱼鳖~而百姓有余用也。”
④<形>良好。《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劣得所。”
⑤<形>犹豫不决。《管子·小匡》:“人君唯~与不敏为不可。”【优伶】古代艺人的统称。【优渥】雨水充足。【优游】⒈悠闲自得的样子。⒉犹豫不决。";

忧
yōu
①<动>忧虑。《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其。”
②<名>让人忧虑的事情。《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愤】忧愁愤懑。";

攸
yōu
①<助>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词组,相当于“所”。《周易·坤卦》:“君子有~往。”成语有“性命攸关”。
②<助>放在主语与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诗经·小雅·斯干》:“风雨~除。”
③<名>处所。《诗经·大雅·韩奕》:“为韩姞相~。”";

幽
yōu
①<形>深沉。《屈原列传》:“故忧愁~思而作《离骚》。”
②<形>昏暗。《涉江》:“下~晦以多雨。”
③<形>隐晦。《琵琶行》:“别有~愁暗恨生。”
④<形>僻静。《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独处乎山中。”
⑤<形>清幽。《黄冈竹楼记》:“~阒辽夐,不可具状。”
⑥<形>幽深。《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情。”
⑦<动>监禁。《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幽篁】幽深的竹林。【幽梦】模糊不清的梦境。【幽情】深远而高雅的感情。【幽州】三代十二州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悠
yōu
①<动>思念。《诗经·周南·关雎》:“~哉~哉,辗转反侧。”
②<形>长;远。《晋书·凉武昭王传》:“江山~隔。”【悠尔】满不在乎的样子。【悠忽】指虚度时光。";

耰
yōu
①<名>农具名。形如大木鎯头,用来捣碎土块,平整土地。《淮南子·氾论》:“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鉏。”【又】播种后用耰来平土,掩盖种子。《齐民要术·种谷》:“深其耕而熟~之。”";

尤
yóu
①<名>罪过;过错。《论语·为政》:“言寡~,行寡悔。”
②<动>埋怨;怨。《祭十二郎文》:“吾实为之,其又何~?”
③<形>优异;突出。《过小孤山大孤山》:“信造化之~物也。”
④<副>特别;更。《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甚。”【尤物】⒈特别突出的人物。⒉珍贵的物品。";

由
yóu
①<动>经过。《论语·雍也》:“谁能出不~户?”
②<动>捱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彻。”
③<介>自;从。《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窦出者,日三四人。”
④<介>由于。《论衡·实知》:“知物~学,学乃知之。”
⑤<名>原因。《订鬼》:“致之何~?”
⑥<名>机会。《答司马谏议书》:“无~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⑦<副>通“犹”。犹如;如同。《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由来】⒈出处。⒉从发生到现在。【由历】⒈来历。⒉履历。";

犹
yóu
①<名>一种猿类动物。《水经注·江水》:“山多~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
②<动>如同;好像。《隆中对》:“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也。”
③<副>仍然;还是。《隆中对》:“然志~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④<副>尚且。《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邮
yóu
①<名>古代传递文书的人在路上的宿舍。《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而传命。”【引】送信的人。《晋书·殷浩传》:“殷洪乔不为致书~。”
②<名>通“尤”。罪过;过错。《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不知其~。”【又】怨恨。《荀子·成相》:“己无~人。”【邮签】驿站用于夜间报时的牌子。【邮亭】驿站;驿馆。【邮筒】古代用来封寄书信的竹管。";

油
yóu<名>动物的脂肪或由植物、矿物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物质。《梦溪笔谈》:“鄜延境内有石~。”【油络】古代车上悬垂的丝绳。【油然】⒈自然而然地。⒉云气上升的样子。。【油油】⒈形容江河水流动。⒉形容云朵飘动。⒊形容光润;茁壮。。";

疣
yóu
①<名>生在皮肤上的肉赘,通称瘊子。《庄子·骈拇》:“附赘县~,出乎形哉。”
②<名>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赘。”";

游
yóu
①<动>在水上漂浮。《与朱元思书》:“~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动>游玩。《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③<动>出游;游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
④<动>交往。《鸿门宴》:“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又】特指请教学问。《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动>游说。《冯谖客孟尝君》:“西~于梁。”【辨】游,遊。凡有关水中活动,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遊”;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遊”可以通用。【游食】吃闲饭。【游子】离家外出的人。";

猷
yóu
①<名>计谋;谋划。《尚书·君陈》:“尔有嘉谋嘉~。”
②<名>道术这方法。《诗经·小雅·巧言》:“秩秩大~。”
③<动>欺诈。《方言》:“~,诈也。”
④<副>通“犹”。还;尚。《尚书·秦誓》:“尚~询兹黄发,则罔所愆。”";

友
yǒu
①<名>朋友。《滕王阁序》:“十旬休暇,胜~如云。”【又】<名意动>以……为友。《赤壁赋》:“侣鱼虾而~麋鹿。”
②<动>结交。《论语·学而》:“无~不如己者。”
③<形>友爱。《隆中对》:“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善。”【友善】相好;投契。【友生】友朋。【友于】兄弟之间的友爱。【友执】知心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
yǒu
①<动>与“无”相对。《论语》:“~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之。”
③<动>掌握。《察今》:“~道之士,贵以近知远。”
④<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而废于无。”
⑤<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
⑥<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不战,战则必胜。”
⑦<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作其芒。”酉yòu
①<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四。”【有间】⒈时间很短;一会儿。⒉有缝隙。⒊有仇怨;有矛盾。【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卣
yǒu<名>古代一种酒器,一般是椭圆形,肚大口小,有盖和提梁。《尚书·文侯之命》:“用赉尔秬、鬯一~。”";

酉
yǒu<名>地支的第十位。【又】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

莠
yǒu<名>一种有害于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尚书·仲虺之诰》:“若苗之有~,若粟之有秕。”【又】比喻恶。《诗经·小雅·正月》:“~言自口。”";

牖
yǒu
①<名>窗子。《过秦论》:“然陈涉瓮~绳枢之子。”
②<动>开窗。《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其前以通明。”";

又
yòu
①<副>再;还。《愚公移山》:“子~生孙,孙~生子。”
②<副>更。《游褒禅山记》:“盖其~深,则其至~加少矣。”
③<副>却。《汉书·贾谊传》:“汉已幸胜之矣,~不易其所以然。”";

右
yòu
①<名>右边。《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各四。”
②<名>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倾斜的力士。《殽之战》:“莱驹为~。”
③<名>古代称等级(人或物;地位等)。《促织》:“无出其~者。”
④<动>尊重。《淮南子·氾论》:“兼爱,尚贤,~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
⑤<动>赞助。《左传·襄公十年》:“王~伯舆。”
⑥<动>通“侑”,劝人饮食。《周礼·春官·大祝》:“以享~祭祀。”
⑦<动>崇尚,重视。“窃以~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右武】崇尚武功。【右职】重要官职。【右族】豪门大族。";

幼
yòu
①<形>年纪小。《殽之战》:“王孙满尚~。”
②<名>小孩子。《冯谖客孟尝君》:“民扶老携~,迎君道中。”
③<动>爱护小孩子。《齐桓晋文之事》:“~吾幼,以及人之幼。”【幼艾】⒈少年男女。⒉老少。【幼学】⒈初入学;开始上学。⒉十岁的代称";

侑
yòu
①<动>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周礼·天官·膳夫》:“以乐~食。”
②<动>通“宥”。宽容;饶恕。《管子·法法》:“文有三~,武毋一赦。”【侑欢】劝欢,助兴。【侑觞】劝酒。";

囿
yòu
①<名>畜养禽兽的园地。《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方七十里。”【又】菜园;果园。《大戴礼记·夏小正》:“~有见杏”
②<名>事物聚集的地方。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真可谓万象之形~,百家之学海。”
③<形>局限,指见识不广。《庄子·天下》:“辩者之~也。”成语有“囿于见闻”";

宥
yòu
①<动>宽容;饶恕。《韩非子·爱臣》:“不赦死,不~刑。”
②<动>通“侑”,劝人饮食。《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皆令奏钟鼓。”
③<名>通“右”。《荀子·宥坐》:“~坐之器。”
④<形>通“囿”,局限。《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所~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宥贷】宽恕罪过。【宥善】宽恕过失,使之为黑。【宥图】打算赦免。";

诱
yòu
①<动>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人。”
②<动>诱惑。《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敌。”
③<动>男女之间的挑逗。《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之。”【诱掖】引导扶持。";

迂
yū
①<形>曲折;绕远。《愚公移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也。”
②<形>拘泥固执。《报刘一丈书》:“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乎?”【迂诞】荒唐而不切事理。【迂缓】迟钝缓慢。【迂阔】不切实际。【迂远】不合时宜。";

淤
yū
①<名>水底沉积的污泥。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潏水带寒~。”
②<名>冲积而成的水中陆地。司马相如《上林赋》:“行乎洲~之浦。”
③<动>淤积。《新唐书·孟简传》:“州有孟渎,久~阏。”【淤阏】水流不通。【淤溉】用含有淤泥的水灌田以增肥力。";

渝
yú
①<动>改变。《诗经·郑风·羔裘》:“舍命不~。”成语有“坚持不渝”。
②<动>泛滥。木华《海赋》:“沸溃~溢。”";

于
yú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
【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予
yú
①<代>我。《齐桓晋文之事》:“他人有心,~忖度之。”
yǔ
①<动>给予。《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芥。”
②<动>赞许。《荀子·大略》:“言音者~师旷。”【辨】予,余,吾,我。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予、余、我,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定语、宾语。吾,在上古一般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在否定句中,宾语放在动词前则不受这种限制。直到魏晋以后“吾”才可作宾语。";

余
yú
①<代>我。《核舟记》:“尝贻~核舟一。”
②<形>多余的。《论语》:“其~不足观也已。”
③<形>遗留的。《子鱼论战》:“寡人虽亡国之~,不鼓不成列。”
④<名>盈余。《论积贮疏》:“苟粟多而有~,何为而不成?”
⑤<数>表示整数后的不定的零数。《卖炭翁》:“一车炭,千~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余波】⒈江河的末流。⒉遗风流泽。【余孽】残存的坏人。";

欤
yú
①<助>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②<助>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师说》:“其可怪也~?”
③<助>表示反问语气。《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

於
wū<叹>表示呼声或赞叹。《尚书·大禹谟》:“~,帝念哉。”
yú
①同“于”。
②相依,交往。
③为,作。
④在,存在。
⑤<连>犹与,而。
⑥<助>无义。";

俞
yú
①<叹>表示同意,许可。《尚书·尧典》:“帝曰:‘~,予闻,如何?’”
②<动>答应。扬雄《校猎赋》:“上犹廉让而未~也。”
shù<名>通“腧”。人身体上的穴位。《素问·所府论》:“五藏之~各五。”
yù
①<副>通“愈”。越;更加。《汉书·食货志》:“民~劝农。”
②<通>“瘉”,病好了。《荀子·解蔽》:“未有~疾之福也。”";

竽
yú<名>一种像笙的乐器。《韩非子·解老》:“~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成语有“滥竽充数”。";

舁
yú<动>抬。《冯婉贞》:“未几,敌兵果~炮至。”";

娱
yú
①<形>欢乐。《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自~,颇示己志。”【又】<形使动>使……快乐。《墨池记》:“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其意于山水之间。”
②<名>乐趣。《兰亭集序》:“足以极视听之~,信可乐也。”【娱志】寄托高尚的志向。";

谀
yú<动>奉承;讨好。《楚辞·九叹·离世》:“即听夫人之~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而~。”【辨】谀,谄。“谀”是用言语奉承,“谄”则不限于言语.“谄”、“谀”二字连用时,不再有这种区别。";

渔
yú
①<动>捕鱼。《醉翁亭记》:“临溪而~,溪深而鱼肥。”
②<名>渔夫。《滕王阁序》:“~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③<名>渔船。《舟夜书所见》:“月墨见~灯。”
④<动>掠夺。《商君书·修权》:“隐下而~百姓。”【渔夺】掠夺。【渔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利。";

隅
yú
①<名>角落。《促织》:“折过墙~,迷其所在。”
②<名>边远的地方。《陌上桑》:“日出东南~。”《滕王阁序》:“东~已逝,桑榆非晚。”【隅反】类推。【隅目】怒视的样子。";

雩
yú<动>祭祀求雨。《荀子·天论》:“~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而雨也。”";

揄
yú<动>引;拉。司马相如《长门赋》:“~长袂以自翳兮。”
yáo见“揄狄”。【揄扬】宣扬。称赞。【揄揶】戏弄;嘲弄。【揄狄】古代王后祭服和夫人命服。";

腴
yú
①<名>腹下的肥肉。《论衡·语增》:“垂~尺余。”【又】泛指肥胖。《南齐书·袁彖传》:“彖形体充~,有异于众。”
②<形>肥美。《战国策·赵策四》:“封以膏~之地。”
③<形>丰裕。《晋书·周顗传》:“处~能约。”";

逾
yú
①<动>越过。《石壕吏》:“老翁~墙走,老妇出门看。”
②<动>超过。《童区寄传》:“去~四十里。”
③<形>过分的。《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侈。”
yù<副>通“愈”,更加。《阎典史传》:“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急。”
yáo<形>通“遥”,远。《后汉书·班超传》:“延颈~,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愚
yú
①<形>愚昧;愚蠢。《陌上桑》:“使君一何~。”【又】<形使动>使……愚昧。《过秦论》:“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②<名>愚人。《师说》:“是故圣益圣,~益愚。”
③<代>自称的谦词。《出师表》:“~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愚鲁】笨拙迟钝。";

瑜
yú
①<名>美玉。《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兮,穷不知所示。”
②<名>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礼记·聘义》:“瑕不掩~。”
③<形>美好;美貌。《汉书·礼乐志》:“象载~,白集西。”";

虞
yú
①<动>预料;意料。《左传·僖公四年》:“不~公之涉吾地也。”
②<动>准备。《谋攻》:“以~待不~者胜。”
③<动>担心。《中山狼传》:“前~拔胡,后恐疐尾。”
④<动>欺骗。《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
⑤<名>远古朝代名。在夏之前,君主是舜。【虞人】古代掌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窬
yú
①<名>门旁的小门洞。《礼记·儒行》:“筚门圭~,蓬户瓮牖。”
②<名>洞;窟窿。《论语·阳货》:“其犹穿~之盗也与。”
③<形>中空。《淮南子·氾论》:“乃为~木方板,以为舟航。”
④<动>通“觎”,觊觎。王俭《褚渊碑文》:“桂阳失图,窥~神器。”";

舆
yú
①<名>车子。《劝学》:“假~马者,非利足也。”
②<名>轿子。《晋书·王导传》:“乘肩~,具威仪。”
③<动>抬。《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归营。”
④<名>大地,常“方舆”连用。《甘藷疏序》:“方~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舆病】抱病登车。【舆梁】可以通车的桥梁。【舆论】公众的言论。【舆人】造车之人。众人。古代十等人中第六等,指职位低微的吏卒。【舆台】下等人。古代十等人中,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泛指地位低下的人。【舆薪】满车柴薪,比喻大且易见的事物。";

与
yǔ
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
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
⑦<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京邑,不足为异。”
⑧<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
yù
①<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
②<动>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师。”
yú<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
br>【与国】友好的国家。【与手】施毒手杀之。";

伛
yǔ
①<形>驼背。《荀子·儒效》:“是犹~身而好高升也。”【引】曲身,表示恭敬。《庄子·列御寇》:“一命而~,再命而偻,三命而俯。”【伛偻】⒈驼背。⒉弯腰曲背。⒊鞠躬,恭敬的样子。";

宇
yǔ
①<名>屋檐。《涉江》:“去霏霏其承~。”
②<名>房屋。《归去来兮辞》:“乃瞻衡~,载欣载奔。”
③<名>上下四方;天下。《归去来兮辞》:“寓形~内复几时。”【宇宙】⒈屋檐。⒉国家;天下。⒊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羽
yǔ
①<名>鸟翅膀上的长毛。也泛指翅膀。《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能举一~。”
②<名>古代箭尾部的羽毛。《中山狼传》:“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
③<名>古代五音之一,声调激越。《荆轲刺秦王》:“复为慷慨~声。”【羽化】⒈昆虫则蛹而长出翅膀。⒉道教称修道成功。【羽书】以插上羽毛表示紧急的军事文书。";

雨
yǔ<名>雨。《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
yǔ
①<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欲~。”
②<动>降落。《苏武传》:“天~雪,武卧齧雪。”【雨脚】像线一样的雨点。【雨露】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惠。";

语
yǔ
①<动>谈论;说话。《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
②<名>话;言论。《琵琶行》:“又闻此~重唧唧。”
③<名>谚语;俗语。《左传·僖公二年》:“~曰:‘唇亡齿寒。’”
yù<动>告诉。《为学》:“贫者~于富者曰……”【语次】谈话之间。";

圄
yǔ<动>囚禁。《左传·宣公四年》:“~伯嬴于轑阳而杀之。”";

圉
yǔ
①<动>养马。《左传·哀公十四年》:“将~马於成。”【名】养马的人。《左传·昭公七年》:“马有~,牛有牧。”
②<名>边境;边疆。《诗经·大雅·召旻》:“我居~卒荒。”
yù<动>抵御;阻止。《庄子·缮性》:“其来不可~。”";

庾
yǔ
①<名>露天的谷仓。《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
②<量>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斗为一庾。《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粟五千~。”
③<名>姓。";

瘐
yǔ见“瘐死”。【瘐死】古时指囚犯死在狱中。《汉书·宣帝纪》:“~狱中。”";

窳
yǔ
①<形>粗劣。《韩非子·难一》:“陶器不~。”
②<形>懒惰。《商君书·垦令》:“农无提粜,则~惰之农勉疾。”";

玉
yù
①<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质而金色。”
③<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女。”【玉成】成全;促成。【玉人】⒈指仙女。⒉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⒈比喻美德。⒉女婿的美称。";

驭
yù
①<动>驾驭车马。《荀子·王霸》:“王良、造父者,善服~者也。”【又】驾车的人。《庄子·盗跖》:“颜回为~。”
②<动>驾驭;控制。《晋书·姚泓载记》:“岂是安上~下之理乎?”";

吁
xū
①<动>叹息;叹气。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五十六》:“怀宝空长~。”
②<叹>表示惊疑、惊叹。《史记·蔡泽传》:“~!君何见之晚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可惜哉!”";

聿
yù
①<名>笔。扬雄《太玄·饰》:“舌~之利,利见知人也。”
②<助>用于句首或句中,无实义。《诗经·大雅·大明》:“~怀多福。”《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其莫。”";

妪
yù<名>妇女,多指年老的妇女。《石壕吏》:“老~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饫
yù
①<名>宴食。《汉书·陈遵传》:“遵知饮酒~宴有节。”
②<形>饱。《卖柑者言》:“醉醇醲而~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育
yù<动>生育。《周易·渐》:“妇孕不~。”【又】养;抚养。《管子·牧民》:“养桑麻,~六畜也。”《史记·文帝本纪》:“朕下不能理~群生。”【又】培养。《孟子·告子下》:“尊贤~才,以彰有德。”";

郁
yù
①<形>有文采的样子。《论语·八佾》:“~乎文哉。”
②<形>通“燠”。暖;热。刘峻《广绝交论》:“叙温~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③<形>香气浓盛的样子。徐陵《咏柑》:“素荣芬且~。”
④<形>树木丛生;茂盛。《诗经·秦风·晨风》:“~彼北林。”【又】(云、气)浓盛的样子。《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加以~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
⑤<形>忧愁;愁闷。《管子·内业》:“忧~生疾。”
⑥<动>积结。《汉书·陆温舒传》:“忠良切言皆~于胸。”
⑦<形>草木腐臭。《荀子·正名》:“香、臭、芬、~……以鼻异。”【郁陶】忧思积结貌。【郁郁】⒈草木茂盛的样子。⒉忧伤、沉闷的样子。⒊富有文采。⒋香气浓烈的样子。⒌盛美的样子。";

狱
yù
①<名>官司;案件。《曹刿论战》:“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名>监狱。《狱中杂记》:“余在刑部~,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③<名>罪状。《狱中杂记》:“法应立决,~具矣。”";

浴
yù<动>洗澡。《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于池。”";

预
yù
①<副>预先。《荆轲刺秦王》:“於是太子~求天下之利匕首。”
②<动>通“与”,参与。《谭嗣同》:“参~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

域
yù
①<名>邦国;封邑。《季氏将伐颛臾》:“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之中矣。”
②<名>疆界;一定区域。《周礼·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广轮之数。”
③<名>坟地。《诗经·唐风·葛生》:“蔹蔓于~。”【域兆】墓地。";

欲
yù
①<动>想要得到;需要。《鱼我所欲也》:“鱼,我所~也,熊掌,亦我所~也。”
②<动>希望。《为学》:“吾~之南海,何如?”
③<副>将要;将。《石钟山记》:“森然~搏人。”
④<名>愿望。《陈涉世家》:“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之~也。”
⑤<名>贪欲。《六国论》:“暴秦之~无厌。”";

谕
yù
①<动>明白;了解。《唐雎不辱使命》:“寡人~矣。”
②<动>告诉。《史记·项羽本纪》:“~以所为起大事。”
③<名>诏令。《谭嗣同》:“旋闻垂帘之~。”【谕旨】皇帝对臣下所下的文书。";

喻
yù
①<动>明白。《兰亭集序》:“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②<动>比喻。《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
③<动>表达。《淮南子·修务》:“故作书以~意。”";

寓
yù
①<动>寄居。《归去来兮辞》:“~形宇内复几时。”
②<名>住所。《谭嗣同》:“时余方访君~,对坐榻上。”
③<动>寄托。《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寓公】寄居他国或他乡的诸侯或官吏。【寓目】观看;过目。";

御
yù
①<动>驾车。《殽之战》:“梁弘~戎,莱驹为右。”【又】<动为动>为……驾车。《左传·成公二年》:“邴夏~齐侯。”
②<名>驾车的人。《诗经·车攻》:“徒~不惊。”
③<动>驾着;乘着。《三峡》:“虽乘奔~风,不以疾也。”
④<动>统治。《过秦论》:“振长策而~宇内。”
⑤<动>治理。《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于家邦。”
⑥<动>驾御;控制。《赤壁之战》:“夫以疲病之卒~狐疑之众。”
⑦<动>使用;用。《涉江》:“腥臊并~,芳不得薄兮。”
⑧<动>侍奉。《尚书·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其母以从。”
⑨<动>抵御;抵挡。《殽之战》:“晋人~师必于殽。”
yà<动>迎。《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而觞之于庙。”【御风】乘风而行。【御沟】入宫的河道。【御宇】帝王统治国土。";

裕
yù
①<形>富饶;富足。《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民。”
②<形>宽;宽宏。贾谊《新书·道术》:“包众容物谓之~。”";

遇
yù
①<动>遇到。《陈涉世家》:“公等~雨,皆已失期。”
②<动>会面;会见。《大铁椎传》:“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宋将军家。”
③<动>接触;感触。《庖丁解牛》:“臣以神~而不以目视。”
④<动>看到。《赤壁赋》:“目~之而成色。”
⑤<动>遇合;投合。指相遇而受到赏识。《战国策·秦策》:“王何不与寡人~。”
⑥<动>对待;招待。《鸿门宴》:“不如因善~之。”
⑦<名>际遇;机会。《五人墓碑记》:“斯固百世之~也。”
⑧<动>嫁。《祭妹文》:“汝以一念之贞,~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⑨<名>待遇。《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欲报之于陛下也。”【遇合】得到君主的赏识。【遇事生风】借故生事。";

愈
yù
①<动>通“瘉”,病好了。《狱中杂记》:“伤肤,兼旬~。”
②<形>贤;胜过。《论语·公冶长》:“女与回也孰~?”
③<副>更加;越发。《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恭,礼~至。”
yú<形>通“愉”,愉快。《荀子·君子》:“心至~。”";

煜
yù
①<名>火焰。陆云《南征赋》:“飞烽戢~而泱漭。”
②<形>盛大。班固《东都赋》:“钟鼓铿鎗,管弦晔~。”【煜熠】光辉炽盛。【煜煜】形容明亮。";

誉
yù
①<动>称赞;赞美。《庄子·盗跖》:“好面~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②<名>美名;荣誉。《韩非子·五蠹》:“~辅其赏,毁随其罚。”
③<形>通“豫”。安乐;欢乐。《诗经·小雅·蓼萧》:“是以有~处兮。”";

毓
yù
①<动>养育。班固《答宾戏》:“鸟鱼之~川泽,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②<动>产生。嵇康《琴赋》:“详观其区土之所产~。”【又】培养。《周易·蛊卦》:“君子以振民~德。”";

瘉
yù
①<名>病;痛苦。《诗经·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
②<形>病好了。《汉书·高帝纪》:“汉王疾~,西入关。”
③<动>胜;胜过。《国语·晋语九》:“东方之士孰为~?”";

蜮
yù<名>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欧阳修《自歧江山行至至平陆驿》:“水涉愁~射,林行忧虎猛。”";

豫
yù
①<形>安乐。《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可以亡身。”
②<形>迟疑。《涉江》:“予将董道而不~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③<副>预先。《赤壁之战》:“~备走舸,系于其尾。”
④<动>通“与”,参与。《左传·隐公元年》:“~凶事,非礼也。”【豫政】参与国政。";

鹬
yù
①<名>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或贝类。《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啄其肉。”成语有“鹬蚌相争”。
②<形>飞得很快的样子。木华《海赋》:“~如惊凫之失侣。”";

鬻
yù
①<动>卖。《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梅者。”
②<动>买。《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之。”
zhōu<名>粥;稀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饭~餬口,并日而食。”";

鸢
yuān<名>一种鹰。《诗经·大雅·旱麓》:“~飞戾天,鱼跃于渊。”《与朱元思书》:“~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冤
yuān
①<名>冤屈。《书博鸡者事》:“然使君~未白,犹无益也。”
②<形>冤屈。《窦娥冤》:“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魂这窦娥显。”【冤家】仇人。情人。【冤孽】前生留下的仇怨和罪过。";

眢
yuān
①<形>眼睛枯陷失明。《说文·目部》:“~,目无明也。”
②<形>枯竭无水。苏舜钦《难易言》:“欲坐~井攀青天。”【眢井】枯井,井无水。";

渊
yuān
①<名>深水潭。《劝学》:“积水成~,蛟龙生焉。”
②<形>深。《庄子·在宥》:“其居也~而静。”【渊薮】原指鱼和兽聚集的地方。比喻事物或人物汇聚之处。【渊玄】深邃;深奥。";

元
yuán
①<名>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面如生。”
②<形>为首的。《荀子·王制》:“~恶不待教诛。”
③<数>第一。《陈涉世家》:“二世~年七月。”
④朝代名(1271年1368年),开国君王忽必烈。
⑤<名>黑色。清朝避康熙帝的改“玄”为“元”。《治平篇》:“自此而~焉。”
⑥<名>天。《淮南子·原道》:“执~德于心而化驰若神。”
⑦<名>指帝王的年号。《〈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景炎。”【元本】⒈首要。⒉元代刊刻的书籍。【元妃】诸侯的正妻。【元后】⒈远古帝王。⒉后世帝王的正妻。【元气】⒈道家称天地未开时的混浊之气。⒉生命活力。";

员
yuán
①<名>人数;定额。《毛遂自荐》:“今少一人,愿君以遂备~而行矣。”
②<量>用于将领和官员。《失街亭》:“再拨一~上将,相助你去。”
③<名>通“圆”,圆形。《张衡传》:“~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yún
①<动>增加;扩大。《诗经·正月》:“无弃尔辅,~于尔幅。”
②<助>语气助词,相当于“云”。无义。《诗经·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
yùn姓。【员外】⒈古代官名。员外郎的简称。⒉有钱有势的豪绅。";

园
yuán
①<名>果园。《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圃,窃其桃李。”
②<名>泛指种树木或蔬菜的地方。《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无折我树檀。”
③<名>帝王贵族游玩的地方。《史记·高祖本纪》:“诸故秦苑囿~池,皆令人得田之。”
④<名>帝王后妃的墓地。《史记·叔孙通传》:“先帝~陵寝庙。”【园吏】⒈主管园囿的官吏。⒉指庄子,因为庄子曾做过漆园吏。【园陵】帝王的墓地。【园令】⒈陵园令的简称。⒉掌管皇家园林的官。【园囿】种植花木、养育禽兽的皇家园林。";

垣
yuán<名>矮墙,泛指墙。《项脊轩志》:“~墙周庭,以当南日。”";

爰
yuán
①<副>才;于是。《硕鼠》:“乐土乐土,~得我所。”
②<助>语气助词,无实际含义。《诗经·击鼓》:“~居~处,~丧其马。”
③<名>通“猿”,猿猴。《汉书·李广传》:“为人长,~臂,其善射亦天性。”
④<代>哪里。《诗经·正月》:“瞻鸟~止。”【爰爰】舒缓的样子。";

原
yuán
①<名>水源。【引】根源;本源。《货殖列传序》:“此四者,民所认食之~也。”后来写作“源”。
②<动>推究;推求原因;探究。《伶官传序》:“~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
③<名>平原;原野,指战场。《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
④<副>再。《灌园叟晚逢仙女》:“你可要这花~上枝头么?”
⑤<动>赦免。《三国志·张鲁传》:“犯法者,三~然后乃行刑。”【原本】书的初刻本。事物之所由起。追溯事物之由来。【原人】谨慎老实的人。";

圆
yuán
①<形>圆形,与“方”相对。《荀子·赋篇》:“~者中规。”
②<形>完备;周全。《文心雕龙·镕裁》:“故能首尾~合。”成语有“自圆其说”。
③<形>婉转。白居易《题周家歌者》:“深~似转簧。”
④<代>指天。古时有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的。《淮南子·本经》:“戴~履方。”";

援
yuán
①<动>拉拽;攀援。《游黄山记》:“石崖侧削则~岩。”
②<动>持;执拿。《国殇》:“~玉枹兮击鸣鼓。”
③<动>提出。《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疑质理。”
④<动>引用。《柳敬亭传》:“~古证今,极力为之。”
⑤<名>帮助;援助。《六国论》:“盖失强~,不能独完。”【援引】引证。推举;引荐。";

缘
yuán
①<名>衣边。《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常衣大练,裙不加~。”
②<动>顺着;沿着。《桃花源记》:“~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动>趋向;走向。《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南亩。”
④<动>遵照。《商君书·君臣》:“~法而治,按功行赏。”
⑤<动>攀援。《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木而求鱼也。”
⑥<名>缘分。《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
⑦<连>因为。《采草药》:“~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缘法】⒈因袭旧法。⒉缘分。【缘情体物】抒发感情,铺叙物状。【缘私】假公济私。【缘坐】因牵连而处罪。";

源
yuán
①<名>水的源头。《桃花源记》:“林尽水~,便得一山。”
②<名>事物的起源。《原君》:“至废孟子不立,非导~于小儒乎?”";

辕
yuán
①<名>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墨子·杂守》:“板箱长与~等。”【引】犁辕。《齐民要术·耕田》:“今辽东耕犁,~长四尺。”
②<名>帝王或高级官吏出行住的地方。《魏书·李顺传》:“乃使朕不废东~。”【辕门】军营的门。";

圜
huán<动>围绕。《列子·说符》:“~流九十里。”
yuán
①<名>通“圆”,圆形。《墨子·经上》:“~,一中同长也。”【引】天。《天问》:“~则九重,孰营度之?”
②<名>指钱币。《汉书·食货志下》:“太公为周立九府~法。”";

远
yuǎn
①<形>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②<名>远方;远方的国家或人民。《殽之战》:“劳师以袭~,非所闻也。”
③<动>疏远。《出师表》:“亲贤臣,~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④<动>远离。《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
⑤<形>时间长、久。《登泰山记》:“其~古刻尽漫失。”
⑥<形>长远;深远。《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略。”
⑦<动>远播。《爱莲说》:“香~益清。”
⑧<副>差距大。《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甚。”【远布】远扬。【远人】⒈关系疏远的人。⒉远方的人。";

苑
yuǎn<名>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史记·高祖本纪》:“诸故秦~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

怨
yuàn
①<动>怨恨。《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如慕,如泣如诉。”
②<动>埋怨;责备。《凉州词》:“羌笛何须~杨柳。”
③<名>怨恨。《齐桓晋文之事》:“构~于诸侯。”【怨谤】表示不满的舆论、指责。【怨女】尚未婚配的大龄女子。【怨望】怨恨。";

媛
yuàn
①<名>美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也。”
②<形>美好。陈琳《止欲赋》:“~哉逸女,在余东滨。”
yuán见“婵媛”。";

掾
yuàn<名>古代属官的通称。《史记·曹相国世家》:“秦时为沛狱~。”";

愿
yuàn
①<形>老实。《童区寄传》:“大府台视儿,幼~也。”
②<名>心愿。《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帝乡不可期。”
③<动>愿意。《论语》:“~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④<动>希望。《赤壁之战》:“~将军量力而处之。”
⑤<动>仰慕。《荀子·王制》:“名声日闻,天下~。”";

曰
yuē
①<动>说。《劝学》:“君子~:学不可以已。”
②<动>称为。《赵威后问齐使》:“齐有处士~钟离子。”
③<动>是,举例时用。《五人墓碑记》:“按诸五人,~颜佩伟,杨念如……”
④<动>为。《出师表》:“先帝称之~能。”
⑤<助>用于句首。《诗经·七月》:“~为改岁,入此室处。”";

约
yuē
①<动>捆绑。【引】拴套。《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车百乘,质于齐。”
②<动>约束;检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束者也。”
③<动>约定。《鸿门宴》:“怀王与诸将~曰。”
④<名>预先商定共同遵守的条件、盟约。《伶官传序》:“契丹与吾~为兄弟。”
⑤<形>简约。《屈原列传》:“其文~,其辞微。”
⑥<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月
yuè
①<名>月亮。《赤壁赋》:“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②<名>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邹忌讽齐王纳谏》:“数~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名>月份。《陈情表》:“生孩六~,慈父见背。”【月旦】农历每月初一日。品评人物。【月桂】⒈岩桂之一种,四季开花,又名真桂。⒉月亮。";

刖
yuè<名>古代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韩非子·和氏》:“王以和为诳,而~其左足。”";

岳
yuè
①<名>高大的山。《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又】特指五岳,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②<名>妻子的父亲,简称岳。";

悦
yuè
①<形>高兴。《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出,桓侯不~。”
②<动>喜爱。《五蠹》:“而民~之,使王天下。”";

钺
yuè<名>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史记·孙武传》:“约束既布,乃设鈇~。”";

阅
yuè
①<动>检阅。《谭嗣同》:“荣禄之谋,全在天津~兵之举。”
②<动>阅读。《左忠毅公逸事》:“公~毕,即解貂覆生。”
③<名>经历。《汉书·文帝纪》:“(楚王)~天下之义理多矣。”【阅实】查对;核实。";

跃
yuè
①<动>跳。《杨修之死》:“操~起拔剑斩之。”
②<动>闪耀。《岳阳楼记》:“浮光~金。”【跃马】策马奔腾,喻富贵得志。【跃跃】欢乐激动的样子。";

粤
yuè
①<助>用于句首或句中。《史记·周本纪》:“~詹雒伊,毋远天室。”
②<名>古代民族名。《汉书·高帝纪》:“使与百~杂处。”【又】指居住粤族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地方。";

越
yuè
①<动>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谁悲失路之人。”
②<动>到;及。《岳阳楼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③<动>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于诸侯。”
④<形>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
⑤<副>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下得紧了。”
⑥<名>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龠
yuè
①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②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ɡě)。";

籥
yuè
①<名>古代一种管乐器。有吹籥、舞籥二种。《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
②<名>鼓风吹火用的管子。《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乎?”
③<名>通“钥”,琐。《尚书·金縢》:“启~见书,乃并是吉。”【又】钥匙。《墨子·号令》:“诸城门吏,各入请~,开门已,辄复上~。”";

煴
yūn<名>微弱的火。《苏武传》:“凿地为坎,置~火。”【煴煴】火势微弱的样子。";

云
yún
①<动>说。《兰亭集序》:“古人~:‘死生亦大矣。’”
②<动>有。《荀子·法行》:“其~益乎。”
③<代>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
④<助>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
⑤<名>话。《苏武传》:“勿复有~。”
⑥<名>云彩。《归去来兮辞》:“~无心以出岫。”
⑦<形>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集响应。”【云云】⒈众多,又作“芸芸”。⒉如此如此。";

耘
yún<动>除草。《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耔。”";

允
yǔn
①<形>诚实;真实。《尚书·舜典》:“夙夜出纳朕命,惟~。”【又】的确;确实。《诗经·大雅·公刘》:“豳居~荒。”
②<形>得当;公平。《后汉书·虞诩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
③<动>答应;允许。任昉《为褚蓁让代兄袭封表》:“未垂矜~。”";

陨
yǔn
①<动>落下。《采草药》:“并、汾乔木,望秋先~。”
②<动>毁坏。《淮南子·览冥》:“景公台~。”
③<动>通“殒”,死亡。《韩非子·说疑》:“~身灭国。”【陨节】死。";

殒
yǔn
①<动>死亡。《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身亡国。”成语有“殒身不恤”。
②<动>通“陨”,落下。《荀子·赋篇》:“列星~坠。”";

孕
yùn<动>怀胎。《庄子·天运》:“~妇十月生子。”《后汉书·乌桓传》:“见鸟兽~乳,以别四节。”";

运
yùn
①<动>转动。《齐桓晋文之事》:“天下可~于掌。”
②<动>搬运。《愚公移山》:“叩石垦壤,箕畚~于勃海之尾。”
③<动>用。《子孙·九地》:“~兵计谋,为不可测。”
④<名>气数;运气。《滕王阁序》:“时~不齐,命途多舛。”
⑤<名>南北距离。《国语·越语》:“广~百里。”【运笔】书法用语,运腕用笔。【运祚】寿命。";

晕
yùn
①<名>日、月周围形成的光圈。《韩非子·备内》:“日月~围于外。”【引】光影模糊的部分。韩愈《宿龙宫滩》:“梦觉灯于生~。”
②<形>昏眩;眼花。姚合《闲居》:“眼~夜书多。”";

酝
yùn
①<动>酝酿。曹植《酒赋》:“或秋藏冬发,或春~夏成。”
②<名>酒。梅尧臣《永叔赠酒》:“天门多奇~,一斗市钱千。”";

愠
yùn<形>恼怒。《论语》:“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缊
yùn
①<名>新旧混合的丝绵。《论语·子罕》:“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②<名>乱麻。《汉书·蒯通传》:“即束~请火于亡肉家。”
③<形>乱;纷乱。班固《东都赋》:“宝鼎见兮色纷~。”
④<动>包藏。《谷梁传·僖公五年》:“晋人执虞公。执不言所于,~于晋也。”【缊褐】破旧的粗衣。【缊巡】并行的样子。";

韫
yùn<动>藏。《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引】怀有。刘孝标《辩命论》:“~奇才而莫用。”
br>【韫藉】同“蕴藉”,含蓄宽容。";

韵
yùn
①<名>和谐悦耳的声音。《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
②<名>韵部。《活板》:“每~为一贴,木格贮之。”
③<名>诗歌、辞赋等的韵脚。《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俱成。”
④<名>气质;性格。《归田园居》:“少无适俗~。”
⑤<名>情趣;韵味。《图画》:“故中国之画以气~胜。”【韵宇】器量;气度。【韵语】押韵的诗文。";

蕴
yùn
①<动>积聚;蓄藏。《后汉书·周荣传》:“~匵古今,博物多闻。”
②<名>深奥之处。《宋史·范祖禹传》:“平易明白,洞见底~。”
③<动>郁结。《后汉书·王符传》:“志意~愤,乃隐居著书三余篇。”";

匝
zā
①<动>环绕。元结《元次山集·招陶别驾家阳华作》:“清渠~庭堂。”
②<量>圈。曹操《短歌行》:“绕树三~,何枝可依。”
③<动>布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芳杜~阶。”";

咂
zā
①<动>吸。《陈州粜米》:“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脓血的苍蝇。”
②<动>品味;体会。《水浒传》:“武松提起来~一~,叫道:‘这酒也不好。’”【咂嘴】用舌头抵住门齿,吸气发音,表示羡慕、赞叹或可惜。";

拶
zā<动>压紧。韩愈《辛卯年雪》:“崩腾相排~,龙凤交横飞。”
zǎn旧时一种夹手指的酷刑,也指夹手指的刑具。也叫拶子。《二刻拍案惊奇》:“就用严刑拷他,讨~来拶指。”";

杂
zá
①<动>配合各种颜色。《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五色。”
②<动>搀杂;混杂。《项脊轩志》:“又~植兰桂竹木于庭。”【又】<名>乱糟糟的事。《归田园居》:“户庭无尘~,虚室有余闲。”
③<形>不纯的;不同种类的。《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树。”
④<动>交错。《琵琶行》:“嘈嘈切切错~弹。”
⑤<副>都;共。《愚公移山》:“~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杂厕】夹杂;混杂。【杂家】古代九流之一,采众家之说而融为一家的学术流派。【杂流】从事各种行业的人。【杂然】纷纷;不整齐的样子。【杂糅】混杂在一起。";

灾
zāi
①<名>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
②<名>泛指各种灾祸。《齐桓晋文之事》:“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变】反常的自然变化。【灾眚】灾难。【灾祥】祸福。【灾异】自然灾害和反常的自然现象。";

哉
zāi
①<语助>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秋声赋》:“噫嘻悲~!此秋声也。”
②<语助>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石钟山记》:“而此独以钟名,何~?”
③<语助>表示反问语气。《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

栽
zāi
①<动>种植。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
②<名>幼苗。《论衡·初禀》:“紫茎之~如豆。”
③<动>诬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却怎么~他是个妖怪。”";

菑
zī
①<动>开荒。《尚书·大浩》:“厥父~,厥子乃弗肯播。”
②<名>初耕一年的地土。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宿秉停~。”
zì
①<动>通“倳”。树立;插入《周礼·考工记·轮人》:“察其~蚤不龋,刚轮虽敝不匡。”
②<名>直立而枯死的树木。《荀子·非相》:“周公之状,身如断~。”
zāi<名>通“灾”。祸害;灾害《诗经·大雅·生民》:“无~无害。”";

宰
zǎi
①<动>宰杀;屠杀。《柳毅传》:“神祗岂~杀乎?”
②<动>分割。《过秦论》:“因利乘便,~割天下,分裂山河。”
③<动>主宰;治理。《庄子·列乱御寇》:“受乎心,~乎神。”
④<名>官名。其地位历代各不相同,由奴隶的总管,卿大夫的家臣。直到君主的辅臣。《谭嗣同》:“参与新政者,犹唐、宋之‘参加政事’,实~相之职也。”
⑤<名>地方长官,如县令。《滕王阁序》:“家君作~,路出名区。”【宰辅】辅佐皇帝的大臣,一般指宰相或三公。【宰执】指宰相及相当于宰相的执政官。";

载
zài
①<名>乘具;车子。《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厉兵、秣马矣。”
②<动>乘坐。《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不?’”
③<动>装载。《赤壁之战》:“乃取蒙冲斗舰十艘,~燥荻枯柴。”
④<动>负载。《谏太宗十思疏》:“~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动>充满。《诗经·生民》:“厥声~道。”
⑥<动>开始。《诗经·七月》:“春日~阳。”
⑦词缀,用于动词前。《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欣~奔。”
zǎi
①<名>年。《张衡传》:“自去史职,五~复还。”
②<动>记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如史~田横事。”【载笔】携带文具记录王事。【载籍】书籍;典籍。【载书】盟书。古代诸侯会盟时,记载盟誓的文书。";

再
zài
①<数>第二次。《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曹刿论战》:“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②<数>两次。《送东阳马生序》:“日~食。”《促织》:“问者爇香于鼎,~拜。”
③<副>连接两个动作,表示先后关系。《活板》:“用讫~火令药熔。”
【注】在古代汉语中。“再”不是“再一次”的意思。如“三年再会”是说“三年之内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的意思。【再蘸】⒈第二次斟酒。⒉再娶或再嫁。【再四】多次。【再造】⒈重新获得生命。⒉重建。";

在
zài
①<动>存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也。”
②<动>居于;处于。《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肠胃。”《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廉颇之右。”
③<动>在于;取决于。《劝学》:“驽马十驾,功~不会舍。”
④<介>在。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昼犹昏。”《石灰吟》:“要留青白~人间。”【在事】居官任职。【在野】⒈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⒉不居官;不当政。【在意】放在心上。";

簪
zān
①<名>古代用来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的长形针。《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②<动>在头上插戴。《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簪花】⒈戴花。⒉书体的一种。【簪缨】簪和缨,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装饰物。也指为官的人。";

趱
zǎn
①<动>赶(路)。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我急忙忙取得文移,~程途不敢耽迟。”
②<动>通“攒”。聚剑《陈州粜米》:“你积~的金银过北斗。”【趱行】赶路;紧走。";

暂
zàn
①<副>一时;一下子。《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而免诸国。”
②<副>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副>突然。《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明。”
④<副>刚刚。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⑤<副>姑且。刘禹锡《酬乐天场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一曲,~凭杯酒长精神。
【注】现代汉语的“暂”指“暂时”;古代汉语的“暂”,初只指时间很短,后来才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暂面】猝然见面。";

赞
zàn
①<动>帮助;辅助。《赤壁之战》:“此天以卿二人~孤也。”
②<动>介绍;引见。《信陵君窍符救赵》:“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宾客。”
③<动>称赞。《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交~之。”
④<名>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颂扬。《雁荡山》:“唐僧贯休为《诺矩罗~》。”
⑤<名>赞语。纪传等文章论著后的总评性文字。如《芋老人传》篇末有“赞曰”。【赞礼】古代举行典礼时,唱读仪式让人行礼。【赞理】助手。【赞襄】帮助。";

瓒
zàn<名>玉勺,古代祭祀时舀酒用的器具。《诗经·大雅·旱麓》:“瑟彼玉~。”";

赃
zāng
①<名>通过不下当的途径获得的财物。《列子·天瑞》:“以~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②<名>贪污受贿的行为。《三国志·吴书·潘濬传》:“时沙羡~秽不脩,濬按杀之。”今有成语“贪赃枉法”。";

臧
zāng
①<形>好;善。《诗经·邺风·雄雉》:“何用不~?”
②<名>男奴隶。《庄子·骈拇》:“~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③<名>通“赃”。通过不下当的手段获得的财物。《后汉书·陈禅传》:“受纳~赂。”
zàng
①<名>仓库,后作“藏”。
②<名>内脏。《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
③<动>通“葬”。埋葬。
cáng<动>通“藏”。收藏;隐藏。《董宣执法》:“文叔为白衣时,~亡匿死,吏不敢至门。”【臧贬】褒贬。【臧否】⒈善恶;得失。⒉品评好坏。";

葬
zàng
①<动>掩埋尸体;安葬。《殽之战》:“遂墨以~文公。”
②<动>死;葬身。《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遭
zāo
①<动>遇到。《礼记·曲礼》:“~先生于道,趋而进,下立拱手。”
②<动>遭受。《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闵凶。”
③<量>趟;回。《陈州粜米》:“须索见他走一~去。”【遭逢】遇到;际遇。【遭际】经历;境遇。【遭遇】碰上。";

糟
zāo
①<名>酒渣。屈原《渔夫》:“众人皆醉,何不餔其~而啜其醨。”
②<动>用酒和糟腌制食品。《晋书·孔群传》:“公不见肉~腌。更堪久邪。”【糟糠】⒈酒糟和糠皮,指粗劣的食物。⒉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糟粕】酒渣,比喻废物,与“精华”相对。";

凿
zāo
①<名>凿子;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庄子·天道》:“释椎~而上。”
②<动>开凿;挖掘。《冯谖客孟尝君》:“请为君复~二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十二渠。”【又】水流冲刷。《雁荡山》:“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之穴。”
③<名>孔;窍。《周礼·考工记·轮人》:“量其~深,以为轮广。”
④<名>洞穴。《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
⑤<形>穿凿附会。《孟子·离娄下》:“所恶于智者,为其也~。”【凿空】⒈开通道路。⒉凭空议论,牵强附会。【凿枘】⒈圆凿方枘的略语。凿和枘本是彼此相应相合之物,故又比喻格格不入。⒉比喻互相投合,像榫眼和榫头一样。【凿凿】⒈鲜明的样子。⒉确实。";

早
zǎo
①<名>早晨。《过小孤山大孤山》:“二日~,行未二里,忽风云腾涌。”
②<名>某一时间的开始阶段。花蕊夫人《宫词》:“~春杨柳引长条,倚岸沿堤一面高。”
③<副>趁早;早些。《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与之绝。”
④<副>幸而。《水浒传》三十七回:“那大汉失惊道:‘真个是我哥哥!~不做出来!’”";

蚤
zǎo
①<名>跳蚤。李石《续博物志》:“土干则生~,地湿则生蚊。”
②<名>通“爪”。指甲。《荀子·大略》:“争利如~甲,而丧其掌。”
③<名>通“早”。早晨。《孟子·离娄下》:“~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④<副>通“早”。早些。《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澡
zǎo
①<动>洗。《史记·龟策列传》:“以清水~之。”
②<动>通“噪”。众人呼叫。《史记·周本纪》:“厉王使妇人裸而~。”";

藻
zǎo
①<名>一种水草。《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于彼行潦。”
②<名>文采。《汉书·叙传上》:“摛~如春华。”【又】修饰。《晋书·嵇康传》:“土木形骸。不自~饰。”【藻饰】修饰;装饰。修饰文词。【藻思】文才;文思。";

皂
zào
①<形>黑。《宋史·舆服志》:“紫地~花。”
②<名>奴隶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士臣~。”
③<名>通“槽”。牛马等牲口的食槽。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隶】⒈奴隶。⒉奴仆;贱役。⒊衙门里的差役。";

造
zào
①<动>到……去。《谭嗣同》:“君径~袁所寓之法华寺。”
②<动>制造;建造。《张衡传》:“复~侯风地动仪。”《赤壁赋》:“是~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动>形成。《察变》:“计惟有天~草昧,人功未施。”
④<动>制定。《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为宪令。”
⑤<动>做;行。《窦娥冤》:“~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⑥<名>世;代。《〈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满清末~……”【造次】⒈仓卒。⒉轻易。⒊鲁莽。【造化】⒈大自然的创造化育。⒉运气;幸运。【造物】创造自然万物的神力。【造诣】⒈拜访。⒉学问、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噪
zào
①<动>许多鸟或虫子乱叫。杜甫《羌村》诗:“柴门鸟雀~,归客千里至。”
②<动>喧哗,很多人在一起叫嚷。《北史·流求传》:“勇者三五人出前跳~。”这个意义又写作“譟”【引】毁谤。王充《论衡·累害》:“贞良见妒,高奇见~。”
【注】在古代,“噪”和“譟”是两个字,在“喧哗”的意义上两个字相通,在鸟、虫叫的意义上只能写作“噪”。现“譟”简化为“噪”。";

燥
zào<形>干。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必须~湿得所为佳。”";

躁
zào
①<形>急躁;不安静。《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
②<形>躁动。《兰亭集序》:“虽趣舍万物,静~不同。”
③<形>不专心。《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④<形>狡猾。《荀子·富国》:“~者皆化而悫。”【躁竞】急于争夺权势;好胜争强。";

则
zé
①<名>法则;准则。《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
②<名>榜样。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
③<动>效法。《易经·击辞》:“河山图,洛出书,圣从~之。”
④<名>等级。《汉书·叙传》:“坤作地势,高下九~。”
⑤<副>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岳阳楼记》:“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副>表示限定范围,相当于“只”、“仅仅”。《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如盘盂。”
⑦<连>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⑧<连>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⑨<连>表示后一件事是新发现的情况,相当于“原来已经”。《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束载、厉兵、秣马矣。”
⑩<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史记·项羽本纪》:“谨守成皋,~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⑾<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倒”、“倒是”。《国语·晋语》:“美~美矣,抑臣亦有惧矣。”
⑿<助>无意义。《诗经·齐风·鸡鸣》:“匪鸡~鸣,苍蝇之声。”
⒀<助>表示疑问,相当于“呢”。《荀子·宥坐》:“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陵迟故也。”【则例】成规。【则天】以天为法。唐代女皇武后的谥号,世称武则天。【则效】效法。";

择
zé
①<动>选择。《〈论语〉六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名>区别。《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焉?”";

泽
zé
①<名>聚水的洼地。一般指湖沼。《滕五阁序》:“山原旷其盈视,川~纡其骇瞩。”
②<名>雨露。《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下注。”
③<名>津液。《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皆归其根。”
④<形>光泽;润泽。《采草药》:“未花时采,则根色鲜~。”
⑤<名>恩惠;好处。《西门豹治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流后世”【又】<名使动>使……得到恩泽。《答司马谏议书》:“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斯民。”
⑥<名>内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国】⒈境内多河流、湖泊、沼泽的地区和国家。⒉被水淹的地区。";

责
zé
①<动>索取。《促织》:“每~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②<动>责令;要求。《促织》:“因~常供。”
③<动>责备。《陈情表》:“诏书切峻,~臣逋慢。”
④<名>处罚。《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时,岂意其至此哉!”
⑤<名>责任。《谭嗣同》:“救护之~,非独足下。”
zhài
①<名>欠别人的钱财。《冯谖客孟尝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于薛乎?”
②<动>讨债。《吕氏春秋·疑似》:“昔也往~于东邑人。”后作“债”。【责成】督促,要求人完成任务作出成绩。【责望】互相责怪、抱怨。";

啧
zé
①<动>争辩;人多口杂。《荀子·正名》:“愚者之言。芴然而粗,~然而不类。”《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有烦言,莫之治也。”【啧啧】⒈虫、鸟的叫声。⒉赞叹声。";

帻
zé<名>头巾。《后汉书·法雄传》:“冠赤~,服绛衣。”《晋书·舆服志》:“文武官皆免冠著~。”";

箦
zé<名>竹席。《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雎详死,即卷以~,置厕中。”";

赜
zé<形>深奥;玄妙。《周易·系辞上》:“探~索隐。”";

仄
zè
①<动>倾斜。《后汉书·光武帝纪》:“每日视朝,日~乃罢。”
②<形>狭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携手赋诗,步~径,临清流也。”
③<名>仄声,汉字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④<名>通“侧”。旁边。《汉书·段会宗传》:“昆山之~。”【仄陋】出身卑微;低贱。【仄目】同“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仄媚】以不正当的方式讨好奉承。同“侧媚”。【仄日】斜阳。【仄室】同“侧室”。庶子【仄闻】从旁闻知。同“侧闻”";

昃
zè
①<动>太阳西斜。《汉书·董仲舒传》:“周文王至于日~不暇食。”谢混《游西池》诗:“景~鸣禽集。”太阳过午叫“昃”,又分为“中昃”、“下昃”。“中昃”指未时,即现在下午一至三时。“下昃”指申时,即现在下午三至五时。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太阳移中~。”";

贼
zéi
①<动>伤害。《论语·先进》:“~夫人之子。”
②<动>杀害。《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钥麑~之。”
③<名>刺客。《史记·秦始皇本纪》:“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
④<名>祸患。《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紧长,是天下之大~也。”
⑤<名>强盗。《童区寄传》:“~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⑥<名>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也。”
⑦<名>偷东西的人。《狱中杂记》:“又可怪者,大盗积~,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⑧<形>凶残。《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戾之士哉!”【贼风】从小缝小孔里透进来的风。【贼秃】对和尚的侮辱性称呼。";

怎
zěn<代>表疑问。如何;怎么。关汉卿《窦娥冤》三折:“~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谮
zèn<动>说坏话诬陷别人。《荀子·致士》:“残贼加累之~,君子不用。”";

曾
céng
①<副>曾经。《陈情表》:“臣侍汤药,未~废离。”《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往。”
②<形>通“层”。重叠的。陆机《园葵》:“~云无温液,严霜有疑威。”
zēng
①<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治平篇》:“是高、~时为一户者,至~、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②<动>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③<副>竟然;连……都;甚至。《愚公移山》:“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④<副>乃;又。《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何足以少留。”(少:暂时,稍微。)【曾累】层层积累。【曾阴】重叠的阴云。【曾臣】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曾翁】称别人的曾祖父。";

增
zēng
①<动>增加。《治平篇》:“视六十年以前~十倍焉。”
②<动>扩大。《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其旧制。”
céng<形>通“层”。重叠。刘向《说苑·反质》:“宫室台阁,连属~累。”";

缯
zēng
①<名>丝织品的总称。《汉书·灌婴传》:“灌婴,睢阳贩~者也。”
②<名>通“矰”。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鸟的短箭。《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矰
zēng<名>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鸟的短箭。《庄子·应帝王》:“鸟高飞以避~弋之害。”";

罾
zēng
①<名>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鱼网。屈原《湘夫人》:“~何为兮木上?”
②<动>用鱼网捕鱼。《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

甑
zèng<名>古代做饭用的一种陶器。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于大~中燥蒸之。”";

赠
zèng
①<动>送。《琵琶行(并序)》:“因为长句,歌以~之。”
②<动>死后追封爵位。《五人墓碑记》:“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谥美显,荣于身后。”
③<动>驱逐;送走。《周礼·春官·占梦》:“乃舍萌于四方,以~恶梦。”【赠序】文体之一。临别时亲友赠言表达惜别之情。";

吒
zhà
①<动>发怒时大声叫嚷。王逸《九思·疾世》:“忧不暇兮寝食,~增叹兮如雷。”【又】叹息,感叹。郭璞《游仙诗》:“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

扎
zhā
①〈动〉刺。董解元《西厢记》:“不问个是和非,觑僧人便~。”
②<动>驻扎。《水浒传》二回:“~下一个山寨。”
zhá通“札”。简牍。《论衡·书解》:“出口为言,集~为文。”";

札
zhá
①<名>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尚书给笔~。”
②<名>书信。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遥怀具短~。”
③<名>古时铠甲上的金属叶片。《左传·成公十六年》:“蹲甲射之,彻七~焉。”
④<动>因瘟疫而死。《列子·汤问》:“土气和,亡~厉。”【札札】象声词。";

轧
yà
①<动>辗压。李贺《梦天》诗:“玉轮~露湿团光。”【又】特指古代一种压碎人骨节的酷刑。《史记·匈奴列传》:“有罪,小者~,大者死。”
②<动>倾轧;排挤。《荀子·议兵》:“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己也。”
③<象>张衡《南都赋》:“流湍投濈,砏汃輣~。”【轧轧】象声词,常用来形容织布声、车声、摇浆声。";

乍
zhà
①<副>忽然;突然。《阿房宫赋》:“雷霆~惊,宫车过也。”
②<副>刚刚。《满井游记》:“于是冰皮始解,波色~明。”
③<副>时而。《汉书·景十三王传》:“~见~没。”";

诈
zhà
①<动>欺骗。《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尔无我虞。”
②<名>欺骗。《狼》:“禽兽之变~几何哉?”
③<动>假装。《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咤
zhà<名>叹息声。《三国志·蜀书·杨仪传》:“~之音发于五内。”
chà<动>通“诧”。夸耀。《后汉书·王符传》:“转相夸~。”";

栅
zhà
①<名>木栅;栅栏。《汉书·段颎传》:“乃遣千人于西县结木为~。”
②<名>营寨。《李愬雪夜入蔡州》:“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
③<名>关禽兽的栏圈。陆游《过邻家》:“群散鸡归~。”";

斋
zhāi
①<名>斋戒。在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恭敬。《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五日。”
②<名>素食。《西游记》第十九回:“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逢处求~。”
③<名>房舍,多指书房、学舍。《陶侃》:“(侃)辄朝运百甓于~外,暮运于~内。”【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宅
zhái
①<名>住处;所住的房屋。《琵琶行》:“黄芦苦绕~生。”
②<动>居于;处于。《尚书·舜典》:“使~百揆。”
③<名>墓穴。《礼记·杂记》:“大夫卜~与葬日。”【宅家】唐时对皇帝的敬称。【宅眷】家属。【宅神】⒈成神。⒉司家宅的土地神、灶神。【宅心】⒈居心,把心思放在某事上。⒉归心。【宅兆】坟墓的四界。";

翟
zhái姓。
dì
①<名>长尾巴的野鸡。李白《山鹧鸪词》:“山鸡~雉来相劝。”
②<名>古代乐舞所执的野鸡毛。《诗经·邶风·简兮》:“右手秉~。”
③<名>用野鸡毛装饰的衣服、车子、道具等器物。《诗经·卫风·硕人》:“~茀以朝。”
④<名>通“狄”。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翟茀】古代一种用翟羽装饰屏障,贵妇所乘的车子。";

债
zhài
①<名>欠别人的钱财或别人欠的钱。《管子·问》:“问邑之贫人,~而食者几何家。”《史记·孟尝君列传》:“宜以令收~。”
②<动>借债。《管子·问》:“邑之贫人~而食者几何家?”";

沾
zhān
①<动>浸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岐路,儿女共~巾。”
②<动>布施;施与。《宋书·文帝纪》:“二千石长官,并勤劳王务,宜有~锡。”
③<动>沾染。《活板》:“其印自落,殊不~污。”【沾洽】⒈雨露遍及。⒉恩德遍及。⒊学识广博。【沾濡】浸湿。";

旃
zhān
①<名>赤色的曲柄旗。《汉书·田蚡传》:“立曲~。”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旜”。【又】泛指旌旗。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收功单于~。”
②“之焉”的合音。“之”是指代词,“焉”是语气词。杨恽《报孙会宗书》:“愿勉~,毋多谈。”
③<名>通“毡”。一种毛织物《盐铁论·论功》:“织柳为室,~席为盖。”【旃檀】梵语译音,即檀香。";

邅
zhàn<动>转;改变方向。屈原《九歌·湘君》:“~吾道兮洞庭。”【邅迴】运转;回旋;转来转去。";

瞻
zhān<动>往上或往前看。《伐檀》:“不狩不猎,胡~尔庭有县貆兮。”【瞻仰】恭敬地看。";

斩
zhǎn
①<动>杀。《荆轲刺秦王》:“左右既前,~荆轲。”
②<动>砍。《过秦论》:“~木为兵,揭竿为旗。”
③<动>断绝。《诗经·小雅·节南山》:“国既卒~,何不用监。”【斩衰】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斩斩】⒈整齐;严肃。⒉堆垒的样子。";

展
zhǎn
①<动>伸展。《庄子·盗跖》:“两~其足,案剑瞋目。”
②<动>施展。曹植《名都篇》:“余巧兮未~。”
③<动>陈列。屈原《东君》:“~诗兮会舞。”
④<动>察看;省视。《促织》:“~玩不可晓。”
⑤<形>诚实。《诗经·雄雉》:“~兮君子。”
⑥<副>确实。《诗经·猗嗟》:“~我甥兮。”
⑦<>。《》:“~。”
⑧<>。《》:“~。”
⑨<>。《》:“~。”
⑩<>。《》:“~。”【展礼】行礼。【展眉】因喜悦而展开眉头。";

盏
zhǎn<名>浅而小的杯子。杜甫《酬孟云卿》诗:“宁辞酒~空。”";

崭
zhǎn见“崭然”。
chán见“崭岩”。【崭然】突出的样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见头角。”【崭岩】山高而险峻的样子。司马相如《上林赋》:“深林巨大,~嵾嵳。”";

战
zhàn
①<动>打仗;作战。《曹刿论战》:“公将~,曹刿请见。”
②<名>战争。《曹刿论战》:“夫~,勇气也。”
③<动>通“颤”,发抖。《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几欲先走。”";

栈
zhàn
①<名>竹木编成的牲畜棚或栅栏。《庄子·马蹄》:“编之以皂~。”
②<名>在险绝的山上用竹木架成的道路。《战国策·秦策三》:“~道千里,通于蜀汉。”
③<名>竹木做成的车。《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车牝马。”";

绽
zhàn
①<动>衣缝裂开。《礼记·内则》:“衣裳~裂。”【又】<动>泛指开裂,裂开。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凭久乌皮~,簪稀白帽棱。”
②<动>缝。古乐府《艳歌行》:“故衣谁为补,新衣谁当~。”";

湛
zhàn
①<动>澄清。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凉风起将夕,夜景~虚明。”
②<形>浓重。潘岳《籍田赋》:“若~露之晞朝阳。”
③<形>深。宋玉《招魂》:“~江水兮上有枫。”
chén<动>通“沉”。沉没;使沉没。《汉书·贾谊传》:“仄闻屈原兮,自~汨罗。”
jiān<动>浸;渍。《礼记·内则》:“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诸美酒。”
dān<形>通“耽”,快乐。《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湛】⒈浓重的样子。⒉形容忠厚、忠诚。⒊很深的样子。";

张
zhāng
①<动>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弓……”
②<动>开弓。《诗经·小雅·吉日》:“既~我弓,既挟我矢。”
③<形>紧张;紧。《礼记·杂记》:“一~一弛,文武之道也。”
④<动>张开。《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尾伸须。”
⑤<动>张大;扩大。《出师表》:“诚宜开~圣听。”
⑥<动>铺张;夸大。《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管虚~声势。”
⑦<动>陈列;设置。《群英会蒋干中计》:“大~筵席。”
⑧<动>设置机关罗网以捕取鸟兽。《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之。”
⑨<动>纺望。《水浒传》:“在门缝里~时,见智深抢到山门下。”成语有“东张西望”。
⑩<量>《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行。”
zhàng
①<形>骄傲自大。《左传·桓公六年》:“随~,必弃小国。”
②<形>通“胀”,肚内膨胀。《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如厕。”
③<动〉涨;布满。《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天。”
④<名>通“帐”,帷帐。《荀子·正论》:“居则设~容,负依而坐。”【张本】预为布置,为将来的行事准备条件。【张目】睁大眼睛。助长声势。";

章
zhāng
①<量>音乐的一曲。《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令乐人歌之。”
②<量>文章或作品的一篇。《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③<名>文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下笔成~。”
④<名>法令规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耳。”
⑤<名>奏章。《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本~。”
⑥<名>印章。《核舟记》:“又用篆~一,文曰‘初平山人’。”
⑦<名>花纹。《捕蛇者说》:“黑质而白~。”
⑧<形>明显;鲜明。《甘藷疏序》:“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
⑨<动>表扬。《商君书·说民》:“~善则过匿。”后来写作“彰”。【章程】章术法式。【章服】古代以日、月、星、龙、蟒、鸟、兽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章甫】殷代礼帽。";

彰
zhāng
①<形>明显;显著。《柳毅传》:“赖明君子信义昭~,至达远冤。”
②<动>显示;揭露。《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其咎。”
③<动>表彰。《淮南子·览冥》:“然而不~其功,不扬其声。”【彰徨】惊慌惶惑。【彰明】表明;揭露。【彰彰】明白;显著。";

璋
zhāng<名>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诗经·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

涨
zhǎng<动>水面高起来。岑参《江上阻风雨》:“云低岸花掩,水~滩草没。”【引】增高。杜甫《缆船苦风戏题》:“~沙霾草树。”
③<>。《》:“~。”
zhàng<动>弥漫。《南史·陈武帝纪》:“纵火烧栅,烟尘~天。”";

掌
zhǎng
①<名>手掌。《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
②<名>动物的脚掌。《鱼我所欲也》:“熊~,亦我所欲也。”
③<动>主管;掌握。《殽之战》:“郑人使我~其北门之管。”【掌故】旧制;旧例。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的沿革及故事传说。【掌节】掌守符节。【掌徒】掌管徒役的人。";

丈
zhàng
①<量>十尺为一丈。《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见底。”
②<动>测量。《左传·襄公九年》:“巡~城。”
③<代>对长辈的敬称。《大戴礼·本命》:“~者,长也。”【丈夫】⒈古时称成年男子。⒉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⒊女子的配偶。【丈人】⒈古时对老人的通称。⒉祖父。⒊妻子的父亲。";

仗
zhàng
①<名>刀、剑、戈、戟等武器的总称。《智取生辰纲》:“歇下担~,那十一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成语有“明火执仗”。
②<名>仪仗。《高祖还乡》:“拿着些不曾见过的器~,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③<动>执,拿。《盐铁论·结和》:“高皇帝~剑定九州。”
④<动>依靠;凭借。《赤壁之战》:“将军神武雄才,~父兄之烈。”
⑤<名>宫廷、官府内持兵器作侍卫和表示礼仪的人。《新唐书·仪卫志》:“朝会之~……号衙内五卫。”";

帐
zhàng
①<名>帐子;帐幕。《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四角垂香囊。”
②<名>军队的营帐。《失街亭》:“孔明先唤王平入~。”
③<名>登记户口或钱财出入的簿子,又写作“账”。《范进中举》:“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上来。”【帐饮】在郊野设帐幕宴饮。";

杖
zhàng
①<名>手杖;拐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归来倚~自叹息。”
②<名>挑物的工具。《荷蓧丈人》:“以~荷蓧。”
③<名>棍棒。《订鬼》:“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殴击之。”
④<动>用棍棒打。《书博鸡者事》:“不呼则~其背。”
⑤<动>拄着。《中山狼传》:“遥望老子~藜而来。”【杖策】⒈执鞭,指驱马而行。⒉扶杖。";

嶂
zhàng
①<名>像屏障一样陡高的山峰。《三峡》:“重岩叠~,隐天蔽日。”
②<名>通“瘴”,见“嶂疠”。【嶂疠】同“瘴疠”。因中嶂气而生的病。";

瘴
zhàng
①<名>瘴气。南方山林中的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疟疾等传染病的病原。杜甫《驱竖子摘苍耳》:“江上秋已分,林中~犹剧。”【瘴疠】瘴气引起的瘟病。";

招
zhāo
①<动>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臂非加长也。”
②<动>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贤良。”
③<动>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损,谦受益。’”
④<动>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之。”
⑤<动>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伏罪款。”
⑥<动>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人过,怨之本也。”
⑦<名>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安】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

昭
zhāo
①<形>明显;显著。《柳毅传》:“赖明君子信义~彰,致达远冤。”【又】<动使动>使……昭。《观巴黎油画记》:“所以~炯戒,激众愤,图报也。”
②<动>表明。《出师表》:“以~陛下平明之理。”【昭然】很明显的样子。【昭雪】清洗冤枉使案情真相大白。【昭昭】⒈明亮。⒉明白。⒊明显。";

炤
zhào<动>照耀。《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
zhāo通“昭”。明显;显著。《诗经·小雅·正月》:“潜虽伏矣,亦孔之~。”";

召
zhào
①<动>呼唤。《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及~下兵。”
②<动>召见。《张衡传》:“大将军邓陟奇其才,累~不应。”
③<动>召集。《陈涉世家》:“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动>招致。《吕氏春秋·君守》:“此所谓以阳~阳,以阴~阴。”";

兆
zhào
①<名>古代占卜时,占卜者观看龟甲烧灼形成的裂纹,用来判断吉凶,这种裂纹就叫兆。《史记·文帝本纪》:“卜之龟,卦~得大横。”【引】预兆;征兆。事情发生前的迹象。《商君书·算地》:“此亡国之~也。”
②<动>开始。《左传·哀公元年》:“能布其德,而~其谋。”
③<名>祭坛或墓地的界域。《左传·哀公二年》:“素车朴马,无入于~。”
④<数>古代以百万或万亿为兆,常用来表示多。《尚书·吕刑》:“~民赖之。”《九章·惜诵》:“又众~之所雠。”";

诏
zhào
①<名>皇帝的命令、文告。《陈情表》:“臣欲奉~奔驰。”
②<动>皇帝下命令。《促织》:“上大喜悦,~赐抚臣名马衣缎。”
③<动>告诉。《冯婉贞》:“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之。”
④<动>召见。《后汉书·冯衍传》:“~伊尹于亳郊兮。”【诏狱】拘禁由皇帝下诏书逮捕犯人的地方。";

棹
zhào
①<名>划船用长浆。屈原《湘君》:“桂~兮兰枻。”
②<名>船。韩愈《答柳州食虾蟆诗》:“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
③<动>用浆划船。《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孤舟。”";

照
zhào
①<动>照射;照耀。《陌上桑》:“日出东南隅,~我秦氏楼。”《过零丁洋》:“留取丹心~汗青。”
②<动>发出。《滕王阁序》:“邺水朱华,光~临川之笔。”
③<名>日光。《桃花扇·哀江南》:“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剩一树柳弯腰。”
④<动>察看。《后汉书·冯勤传》:“忠臣孝子,览~前世,以为镜戒。”
⑤<动>看镜中的影子。《晋书·王衍传》:“在车中揽镜自~。”【照会】⒈参照;对勘。⒉招呼;通知。";

肇
zhào<动>开始。《史记·五帝本纪》:“~十有二州,决川。”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开帝业。”";

櫂
zhào
①<名>船浆。《九歌·湘君》:“桂~兮兰栧。”【又】指船。班固《西都赋》:“~女讴,鼓吹震。”
②<动>用浆划船。张衡《思玄赋》:“~龙舟以济予。”";

遮
zhē
①<动>拦阻。《书博鸡者事》:“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豪民于道。”
②<动>遮盖。《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面。”";

折
zhé
①<动>折断。《庖丁解牛》:“族庖月更刀,~也。”【动】被折断。《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
②<形>弯曲。《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蛇行,明灭可见。”
③<动>拐弯;转弯。《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直走咸阳。”
④<动>挫败。《教战守策》:“破其奸谋,而~其骄气。”
⑤<动>折叠。《促织》:“~藏之,归以示成。”
shé<动>损失。《失街亭》:“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兵大半。”【折变】将家产财物折价变卖。【折狱】判案。【折证】双方书面对质,以验真伪。";

哲
zhé
①<形>聪明。《尚书·皋陶谟》:“知人则~。”
②<名>才能出众的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乎。”【哲匠】巨匠。有在某方面造诣很深的意思,常指画家或文人。【哲人】智慧卓越的人。【哲思】精深的思虑。【哲嗣】旧时称别人子的敬词。";

辄
zhé
①<副>表示多次重复。“总是”、“往往”的意思。《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造次~尽,期在必醉。”
②<副>表示后面的行为是在前一行为之后紧接着发生的,根据文意可译为“马上”、“于是”、“就”。《促织》:“一鸣~跃去,行且速。”";

蛰
zhé<动>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庄子·天运》:“~虫始作。”";

谪
zhé
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
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
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

摺
zhé
①<动>折叠。庾信《镜赋》:“始~屏风,新开户扇。”
②<动>折断。《淮南子·修务》:“~胁伤干。”";

磔
zhé<动>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的肢体。《庄子·盗跖》:“~犬流豕。”【引】<名>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韩非子·内储说上》:“采金之禁,得而辄辜~于市。”
③<象>鸟鸣声。《石钟山记》:“~~云霄间。”";

辙
zhé
①<名>车轮压出来的痕迹。《曹刿论战》:“下视其~。”
②<名>车辆行驰的路线。曹植《赠白马王彪》:“改~登高岗。”
③<名>车辆。《<指南录>后序》:“会使~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者
zhě
①<助>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代>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
④<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⑥<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⑦<助>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⑧<助>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⑨<助>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

赭
zhě
①<名>红土。《管子·地数》:“上有~者,下有铁。”【引】红褐色。《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石色~黄。”
②<动>伐去树木,使山光秃秃。《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其山。”";

褶
zhě<名>衣裙上的褶子。张祜《观杭州柘枝》:“看著遍头香袖~,粉屏香帕又重隈。”
dié<名>夹(衣)。《礼记·玉藻》:“禅为絅,帛为~。”
xí<名>骑服。《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唯世子燔翳捐~。”【褶子】一种传统戏装中的便服外衣。";

柘
zhè
①<名>一种常绿灌木,木材可染黄赤色。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归来翳桑~,朝夕异凉温。”
②<名>通“蔗”,甘蔗。宋玉《招魂》:“有~浆些。”【柘袍】古代皇帝穿的黄袍。";

贞
zhēn
①<动>占卜。《周礼·春官·天府》:“以~来岁之媺恶。”
②<形>坚定,有操守。《史记·赵世家》:“且夫~臣也,难至而节见。”【又】特指封建礼压迫束缚妇女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史记·田单列传》“~女不更二夫”
③<形>正。《尚书·太甲下》:“万邦以~。”";

针
zhēn
①<名>缝纫用的针。《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芥。”
②<名>治病用的金属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石之所及也。”";

珍
zhēn
①<名>珠宝之类的东西。《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宝尽有之。”
②<名>珍味;精美的食品。《芋老人传》:“今日堂有炼~,朝分尚食,张筵列鼎。”
③<形>宝贵的;珍奇的。《过秦论》:“不爱~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动>爱护。《左传·文公八年》:“公子遂,~之也。”【珍怪】稀有、奇异而贵重的物品。奇异的事迹;征兆。【珍秘】珍贵而秘藏。【珍馐】珍奇贵重的食品。";

桢
zhēn
①<名>一种质地坚硬的树。《山海经·东山经》:“太山上多金木~木。”
②<名>筑土墙时两端竖立的木柱,比喻支柱、骨干。左思《魏都赋》:“师尹爰止,毗代作~。”【桢干】筑土墙时两头用的柱子叫“桢”,两边用的木板叫“干”。比喻支柱、骨干。";

真
zhēn
①<名>自然的本性。《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
②<形>真实。《汉书·宣帝纪》:“使~伪毋相乱。”
③<形>真正的。《周亚夫军细柳》:“嗟乎﹗此~将军矣。”
④<副>确实。《游黄山记》:“众壑纵横,~黄山绝胜处。”";

砧
zhēn
①<名>捣衣石。谢惠连《捣衣》:“櫩高~响发,楹长杵声哀。”
②<名>通“椹”,砧板。孙光宪《北梦琐言》:“馋犬舐鱼~。”【又】<名>古代杀人刑具。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加以~斧。”";

斟
zhēn
①<动>舀。屈原《天问》:“彭铿~雉帝何飨。”【引】往杯子或碗里倒(一般多指酒和茶)。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
②<名>带汁的肉。《史记·张仪传》:“厨人进~。”【斟愖】迟疑。";

甄
zhēn
①<名>制作陶器用的转轮。潘尼《释奠颂》:“若金受范,若埴在~。”【又】〈动〉制作陶器。《汉书·董仲舒传》“犹泥之在钧,唯~者之所为。”
②<动>培养;造就。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臣里闾孤贱,才无可~。”
③<动>鉴别。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拔三十余人。”
④<动>表明;表扬。颜延之《阳给事诔》:“义有必~。”
⑤<名>军队左右两翼叫“甄”。《晋书·周访传》:“使将军李恒督左~,许朝督右~。”";

榛
zhēn
①<名>一种落叶乔木。《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又】榛树的果实。《礼记·内则》“枣栗~柿,瓜桃李梅。”
②<名>丛生的荆棘。左思《招隐诗二首》:“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榛】草木丛杂的样子。";

箴
zhēn
①<名>针。《荀子·大略》:“今夫亡~者,终日求之而不得。”
②<动>规劝;劝告。《左传·宣公十二年》:“~之曰。”
③<名>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内容的文章。扬雄的《州箴》、《箴砭》。【箴砭】用针和砭石治病,引申为批评,探讨。【箴规】告诫规劝。";

臻
zhēn<动>到;到达。《诗经·小雅·雨无正》:“如彼行迈,则靡所~。”《后汉书·冯衍传》:“元元无聊,饥寒并~。”";

枕
zhěn<名>枕头。《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席,失向来之烟霞。”
zhèn
①<动>将头放在枕头等物上。《赤壁赋》:“相与~藉乎舟中。”
②<动>临近;挨着。《汉书·严助传》:“北~大江。”";

轸
zhěn
①<名>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考工记·总目》:“车~四尺。”【又】车子。《后汉书·黄琼传》:“往车虽折,而来~方遒。”
②<名>弦乐器上转动的弦线的轴。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
③<动>转动。扬雄《太玄·玄摛》:“反复其序,~转其道也。”
④<动>悲痛。《九章·哀郢》:“出国门而~怀兮。”
⑤<名>通“畛”,田间的路。阮籍《咏怀》:“连~距阡陌,子母相拘带。”";

畛
zhěn
①<名>井田沟上的小路。《诗经·周颂·载芟》:“徂隰徂~。”【又】泛指田间的路。左思《吴都赋》:“其四野,则~畷无数。”
②<名>界限。《淮南子·俶真》:“浮扬于无~崖之际。”";

缜
zhěn
①<形>周密;细致。《南史·孙休源传》:“累居显职,性~密,未尝言禁中事。”
②<形>通“鬒”,头发稠而黑。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谁能~不变。”";

鬒
zhěn<形>头发稠而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黑而甚美。”";

阵
zhèn
①<名>军队作战时按一定的作战意图排列的队伍。《出师表》:“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又】<名>泛指行列。《滕王阁序》:“雁~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②<名>战事。《失街亭》:“吾累随丞相经~。”
③<量>表示时间的长度。《失街亭》:“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

鸩
zhèn
①<名>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喜欢吃蛇,羽毛为紫绿色,放在酒中能毒死人。《山海经·中山经》:“其鸟多鷮、多翟,多~。”
②<名>用鸩的毛泡成的毒酒。《汉书·王莽传》:“莽~杀孝平帝。”成语有“饮鸩止渴”。【又】用毒酒杀人。《国语·鲁语上》:“使医~之。”";

振
zhèn
①<动>举;举起。《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
②<动>抖动。《屈原列传》:“新浴者必~衣。”
③<动>奋起;振作。《教战守策》:“痿蹶而不复~。”
④<动>整顿。《史记·主父偃传》:“诸侯春~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⑤<动>通“赈”,救济。《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救。”
⑥<动>通“震”,震动。《张衡传》:“如有地动,尊则~龙。”
⑦<形>通“震”,惊恐。《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恐。”
⑧<动>通“震”,威吓。《谏太宗十思疏》:“~之以威怒。”";

朕
zhèn
①<代>我,我的。《尚书·汤誓》:“~不食言。”
②<名>秦始皇以后专用为皇帝的自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始皇帝。”
③<名>征兆;迹象。《庄子·应帝王》:“而遊无~。”【朕躬】皇帝自称辞,即我自身;我本人。";

赈
zhèn
①<动>救济。《后汉书·伏湛传》:“悉分奉禄以~乡里。”
②<形>富裕。何晏《景福殿赋》:“富~山丘。”";

镇
zhèn
①<动>压。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绝,又重~之。”【名】压物的东西。《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
②<动>压抑;抑制。《九章·抽思》:“览民尤以自~。”【又】镇慑;镇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魏明帝西~长安。”
③<动>安定。《史记·高祖本纪》:“~国家,抚百姓。”
④<名>市镇。《宋史·岳飞传》:“飞进军朱仙~。”【镇压】⒈以身相互挤压。⒉用武力压制。";

震
zhèn
①<名>雷。《左传·隐公九年》:“大雨~电。”
②<动>震动。《张衡传》:“后数日驿到,果地~陇西。”
③<动>威慑。《过秦论》:“余威~于殊俗。”
④<形>惊恐。《少年中国说》:“乳虎啸谷,百兽~惶。”
⑤<名>威严。《左传·文公六年》:“其子何~之有?”
⑥<动>通“娠”,怀孕。《左传·昭公元年》:“邑姜方~太叔。”【震悼】震动悲悼。【震怒】盛怒。";

争
zhēng
①<动>争夺。《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列。”
②<动>竞争。《论积贮疏》:“并举而~起矣。”
③<动>争论。《<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曲直,屡当死。”
zhèng<动>规劝。后来写作“诤”。《后汉书·王充传》:“以数~不合,去。”";

征
zhēng(徵)
①<动>出征;远行。王昌龄《出塞》:“万里长~人未还。”
②<动>征伐;征讨。《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四方。”
③<动>征收;争夺。《促织》:“宣德间,宫尚促织之戏,岁~民间。”《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利。”
④<名>赋税。《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
⑤<动>征召。《张衡传》:“公车特~拜郎中。”
⑥<动>追究。《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
⑦<名>证明。《观巴黎油画记》:“而其事信而有~。”
⑧<名>迹象;预兆。《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先见败~。”【征夫】⒈行人;旅人。⒉从役之人。";

怔
zhēng
①<形>惊惧。见“怔营”、“怔忪”。
②<动>发愣。《红楼梦》:“那丫鬟倒发了个~。”【怔营】惶恐不安的样子。《后汉书·蔡邕传》:“~怖悸。”【怔忪】惊惧的样子。《四子讲德论》:“百姓~,无所措其手足。”";

峥
zhēng见“峥嵘”。【峥嵘】⒈山势高峻的样子。左思《蜀都赋》:“经三峡之~。”⒉深险的样子。《汉书·西域传》:“临~不测之深。”";

烝
zhēng
①<动>用火烘烤。《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矫然后直。”
②<动>用热气蒸。《齐民要术·烝缹法》:“~令极熟。”【引】热气盛。杜甫《早秋苦热》:“七月六日苦炎~。”
③<形>众;多。《诗经·大雅·烝民》:“天生~民。”
④<动>祭祀,特指冬祭。《礼记·王制》:“尝则不~。”";

筝
zhēng<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张衡《南都赋》:“弹~吹笙,更为新声。”";

蒸
zhēng
①<名>细小的木柴。《淮南子·主术训》:“冬伐薪~。”
②<动>气体上升。《后汉书·冯衍传》:“风兴云~,一龙一蛇。”【又】用热气蒸。《齐民要术·蒸缹》:“著甑中~之取熟。”
③<形>通“烝”。众;多。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济~人于涂炭。”【蒸黎】百姓。【蒸庶】百姓。【蒸蒸】⒈兴盛;上进。⒉淳厚的样子。";

徵
zhǐ<名>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史记·乐书》:“闻~者,使人乐善而好施。”
zhēng见“征”";

拯
zhěng<动>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左传·宣公十二年》:“目于眢井而~之。”【又】泛指拯救;救援。《论衡·感虚》:“田出谷以~饥。”";

整
zhěng
①<动>整理。《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法度。”
②<形>整齐;有秩序。《游黄山记》:“其庵颇~,四顾无奇,竟不入。”
③<形>完整。《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不武。”";

正
zhèng
①<形>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②<形>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死者尚稀。”
③<名>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
④<形>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之不容也。”
⑤<形>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副郎好事者。”
⑥<副>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相应。”
⑦<副>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单。”
zhēng<名>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月繁霜,我心忧伤。”";

诤
zhèng<动>以直言劝告,使人改正错误。刘向《说苑·臣术》:“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臣】直言劝谏的大臣。【诤友】对人直言劝告的朋友。";

郑
zhèng
①<名>姓。
②<名>周代的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郑重】⒈频繁。《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降符合之意。”⒉殷勤。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

政
zhèng
①<名>政治;政事。《岳阳楼记》:“~通人和,百废俱兴。”
②<名>政令;法令。《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③<名>策略;谋略。《谋攻》:“其次伐兵,下~攻城。”【政教】政令教化。";

之
zhī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支
zhī
①<名>同“枝”,枝条。《汉书·晁错传》:“~叶茂接。”
②<名>同“肢”,人或动物的四肢。《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僵劲不能动。”
③<名>分支。《过大孤山小孤山》:“江自湖口分一~为南江。”
④<动>支撑;支持。《核舟记》:“诎右臂~船,而竖其左膝。”
⑤<动>供给。《汉书·赵充国传》:“足~万人一岁食。”【支离】⒈分散不全。⒉衰弱;憔悴。【支吾】⒈抵抗。⒉勉强支撑。⒊用语搪塞;说话含混,闪烁其辞。";

卮
zhī<名>古代盛酒的器皿。《战国策·齐策》:“乃左手持~,右手持画蛇。”《鸿门宴》:“臣死且不避,~酒安足辞。”";

枝
zhī
①<名>从树干生出的枝条。《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又】<动>生出枝节。《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
②<名>分枝。《荀子·效儒》:“故以~代主而非越也。”
③<形>分散。《荀子·解蔽》:“心~则无知。”
④<动>通“支”。抵拒;支持。《左传·桓公五年》:“蔡卫不~。”";

知
zhī
①<动>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人。”
②<动>认识;识别。《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
③<名>知觉;感觉。《庖丁解牛》:“官~止而神欲行。”
④<动>感到;觉得。《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
⑤<动>交好;相亲。《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叔孙于齐。”
⑥<名>交情。《报任安书》:“绝宾客之~。”
⑦<名>朋友。鲍照《鲍参军集·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
⑧<动>主持。《国语·赵语》:“吾与之共~赵国之政。”
zhì通“智”。智慧;聪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知遇】得到赏识和重用。";

织
zhī
①<动>织布。《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
②<名>织物。《乐羊子妻》:“此~生蚕茧,成于机杼。”
③<动>编织。《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鸡笼。”";

祗
zhī<动>恭敬。《荀子·非十二子》:“案饰其辞而~敬之。”
zhǐ<副>仅仅;只。柳宗元《敌戒》:“废备自盈,~益为瘉。”这个意义又写作“祇”、“衹”、“秖”。";

脂
zhī
①<名>动植物所含的油质。《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
②<动>用脂膏涂车轴,使其润滑。杜甫《赤谷》:“我车已载~。”
③<名>胭脂。《史记·佞幸列传》:“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粉。”";

执
zhí
①<动>持;握。《送东阳马生序》:“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经叩问。”
②<动>掌握;把持。《论语·季氏》:“陪臣~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③<动>捉拿;逮捕。《梅花岭记》:“被~至南门。”
④<名>执掌国政的人。《柳敬亭传》:“宰~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
⑤<动>执行;施行。《汉书·哀帝纪》:“有司~法,未得其中。”
⑥<动>取得。《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信也。”
⑦<名>朋友。《礼记·曲礼》:“见父之~,不谓之进,不敢进。”【执牛耳】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执事】⒈担任工作;从事劳役。⒉侍从。⒊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

直
zhí
①<形>不弯曲。《劝学》:“木~中绳,輮以为轮。”
②<形>正直。《涉江》:“苟余心之端~兮,虽僻远其何伤。”
③<形>正确。《<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
④<形>笔直地。《与朱元思书》:“争高~指,千百成峰。”
⑤<形>纵的;竖的。《阿房宫赋》:“~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⑥<动>遇到。《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秦之锐士。”
⑦<名>通“值”,价值。《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
⑧<动>通“值”,值班。《晋书·庾珉传》:“珉为侍中,~于省内。”
⑨<副>仅仅;只是。《寡人之于国也》:“~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⑩<副>径直;一直。《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上载公子上坐。”
⑾<副>竟然;却。《论积贮疏》:“可为富安天下,而~为此廪廪也。”
⑿<副>简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斯役之价值,~可惊天地泣鬼神。”
⒀<介>当。《垓下之战》:“~夜溃围南出,驰走。”【直裰】和尚、道士穿的大领长袍。";

值
zhí
①<动>遇到。《出师表》:“后~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名>价值。《<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③<动>执;持。《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其鹭羽。”";

埴
zhí<名>制作陶器用的黏土。《管子·任法》:“犹~在埏也。”";

职
zhí
①<名>职责。《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役哉。”
②<名>职位。《张衡传》:“自去史~,五载复还。”
③<动>执掌;主管。《管子·大匡》:“三十里置遽委焉,有司~之。”
④<动>任职为官。《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郎署。”
⑤<名>赋税。《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如郡县。”
⑥<名>关键。刘知几《史通·叙事》:“史之烦芜,~由于此。”【职掌】⒈主管。⒉所主管的工作。";

植
zhí
①<动>栽种。《孔雀东南飞》:“东西~松柏,左右种梧桐。”《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也。”
②<动>竖立;树立。《游黄山记》:“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梯接之。”《童区寄传》:“一人卧,~刃道上。”
③<动>倚着。《归去来兮辞》:“或~杖而耘耔。”
④<形>直立的;陡立的。《雁荡山》:“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土龛岩。”
⑤<名>植物。《察变》:“知动~庶品,率皆递有变迁。”
⑥<名>关闭门户用的直木。《墨子·非儒》:“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
⑦<名>古代军队中督办工事的将官。《左传·宣公二年》:“华元为值,巡功~。”";

殖
zhí
①<动>繁殖;生长。《吕氏春秋·明理》:“禽兽胎消不~。”《荀子·尧问》:“草木~焉,鸟兽育焉。”【引】增加;增长。《国语·周语上》:“财用蕃~。”
②<动>种植。《尚书·吕刑》:“农~嘉谷。”
③<动>经商。《列子·杨朱》:“子贡~于卫。”";

絷
zhí
①<动>用绳索拴住马足。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四马。”
②<名>拴马踉用的绳索。《诗经·周颂·有客》:“言授之~,以絷其马。”《左传·成公二年》:“韩厥执~马前。”
③<动>拘禁;束缚。《左传·成公九年》:“南冠而~者谁也?”";

跖
zhí
①<名>脚掌。《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数千而后足。”
②<动>踩,踏。张协《七命》:“上无凌虚之巢,下无~实之蹊。”";

摭
zhí<动>拾取;摘取。王充《论衡·逢遇》:“犹拾遗于涂,~弃于野。”韦承庆《灵台赋》:“游书圃而~芳。”";

踯
zhí见“踯躅”。【踯躅】徘徊不前。《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焉。”";

蹠
zhí
①<动>踩;踏。屈原《九章·哀郢》:“眇不知其所~。”
②<介>到。《淮南子·原道》:“自无~有,自有~无。”
③<名>脚。《淮南子·氾论》:“~距者举远。”【又】脚掌。《战国策·楚策一》:“上峥山,踰深谿,~穿膝暴。”";

止
zhǐ
①<名>脚。《汉书·刑法志》:“当斩左~者,笞五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
②<动>停止。《察今》:“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又】<动使动>使……停止。《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之)不内。”
③<动>住下。《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文殊院。”
④<动>留住。《荷蓧丈人》:“~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⑤<动>阻止。《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之。”
⑥<动>中止。《〈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
⑦<副>通“只”。只是;仅仅。《黔之驴》:“技~此耳。”《活板》:“若~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⑧<助>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南山》:“既曰归~,曷又怀~。”";

只
zhī
①<助>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柏舟》:“母也天~!不谅人~!”
②<助>用于句中,无实义。《诗经·樛木》:“乐~君子。”
③<副>仅仅;只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被林冲赶上,后心~一枪。又搠倒了。”这个意义宋代以前多写作“祗”。
④<副>一直。《朝天子·咏喇叭》:“~吹的水尽鹅飞罢。”
zhī
①<量>用于船等。《群英会蒋干中计》:“乃命收拾楼船一~。”
②<形>孤单。《窦娥冤》:“可怜我孤身~影无辛眷。”
【注】“只”和“隻”本是两个字。
Zhī音各义项属“只”,zhī音各义项属“隻”。现在“隻”简化为“只”。【只今】如今;而今。";

旨
zhǐ
①<形>味美。《诗经·小雅·鹿鸣》:“我有~酒。”
②<名>意思;意图。《周易·系辞下》:“其~远,其辞大。”《旧五代史·寇彦卿传》:“好书史,复善伺太祖~。”
③<名>帝王的诏书,命令。《旧唐书·刘洎传》:“陛下降恩~。”";

址
zhǐ
①<名>地基;地址。张九龄《登占阳云台》诗:“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北史·刘芳传》:“宫阙瘵寺佥复故~。”
②<名>山脚。王安石《游褒禅山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舍于其“~。”";

扺
zhǐ
①<动>击;拍。《战国策·秦策一》:“~掌而谈,赵王大悦。”
②<动>投掷;抛。张衡《东京赋》:“藏金于山,~壁于谷。”";

芷
zhǐ<名>白芷,一种香草。《荀子·宥坐》:“~兰生于深林。”";

咫
zhǐ<量>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国语·鲁语下》:“其长尺有~。”【咫尺】⒈很短或很近。⒉微小。";

指
zhǐ
①<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黑。”《孔雀东南飞》:“~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②<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异之。”
③<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王翳曰:‘此项王也。’”
④<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无病而死。”
⑤<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目眦尽裂。”
⑥<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极大。”
⑦<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⒈指出;指给人看。⒉指责。⒊评论;指导。【指意】意旨;意向。";

趾
zhǐ
①<名>脚。《左传·桓公十三年》:“举~高,心中固矣。”
②<名>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王勃《观佛迹寺》:“松崖圣~余。”
③<名>通“址”,地基。左思《魏都赋》:“亭亭峻~。”【又】<名>山脚。阮籍《咏怀》:“去上西山~。”";

黹
zhǐ<动>刺绣。王实甫《西厢记》:“针~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至
zhì
①<动>来到;到达。《赵威后问齐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②<形>达到顶点。《订鬼》:“二者用精~矣。”
③<形>周到。《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副>极;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亲戚畔之。”
⑤<连>至于。《原君》:“~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至如】至于,用于举例或表示别提一事。【至于】⒈达到。⒉达到……的结局。⒊连词,表示别提一事。";

志
zhì
①<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为学》:“人之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于学。”
③<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④<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
⑤<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
⑥<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后五年,吾妻来归。”
⑦<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

豸
zhì
①<名>没有脚的虫子。《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
②<动>解决。《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乎。”";

制
zhì
①<动>裁制衣服。《诗经·豳风·东山》:“~彼裳衣。”
②<动>制造;制作。《观巴黎油画记》:“见所~蜡人,悉仿生人。”
③<动>控制;掌握。《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于人。”
④<动>制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之。”
⑤<动>制定;规定。《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⑥<动>禁止;遏制。《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之。”
⑦<名>法制;制度。《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也,君将不堪。”
⑧<名>帝王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令为诏。”
⑨<名>规模。《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⑩<名>构造。《张衡传》:“其牙机巧~,皆隐在尊中。”【制艺】八股文。";

帙
zhì
①<名>包书的布套。潘岳《杨仲武诔》:“披~散书,屡睹遗文。”
②<量>用于书籍。白居易《长庆集·后序》:“凡五~,每~十卷。”";

帜
zhì<名>旗帜。《墨子·旗帜》:“鼓三,举一~。”【引】标志;标记。《后汉书·虞诩传》:“以采綖缝其裾为~。”";

治
zhì
①<动>治理。《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者,自下及今未之尝闻。”
②<动>惩处。《出师表》:“不效则~臣之罪。”
③<动>医治。《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将恐深。”
④<动>建造。《西门豹治邺》:“为~斋宫河上。”
⑤<动>整理;备办。《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装,载券契而行。”
⑥<动>训练。《左忠毅公逸事》:“史公~兵,往来桐城。”
⑦<动>对付;抵御。《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曹操。”
⑧<动>处理。《苏武传》:“单于使卫律~其事。”
⑨<动>讲求;研究。《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义哉。”
⑩<名>地方政府所在地。《过小孤山大孤山》:“州~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
⑾<形>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传》:“明于~乱,娴于辞令。”【治具】⒈置办酒食。⒉治国措施。【治剧】处理难办的事情。【治世】治理得好的时代,太平盛世。【治严】【治装】均为整理行装。";

炙
zhì
①<动>烤(肉)。古乐府《西门行》:“饮醇酒,~肥牛。”
②<名>烤的肉。李白《侠客行》:“将~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质
zhì
①<名>人质;抵押品。《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兵乃出。”
②<动>作人质;作抵押品。《触龙说赵太后》:“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③<名>质地;底子。《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而白章。”
④<形>质朴;朴实。《论语·雍也》:“~胜文则野,文胜~则史。”
⑤<名>资质;禀性。《送东阳马生序》:“非天~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⑥<名>刑具;刀斧底下的垫座。又写作“锧”。《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请罪。”
⑦<名>通“贽”。初见面时送的礼物。《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事楚。”
⑧<名>箭靶。《荀子·劝学》:“是故~的张而弓矢至焉。”
⑨<动>对质。《礼记·曲礼》:“虽~君之前,臣不讳也。”
⑩<动>质询。《送东阳马生序》:“余侍立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
⑾<副>正。《<指南录>后序》:“~明避哨竹林中。”
⑿<名>盟约。《左传·哀公二十年》:“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

峙
zhì
①<动>屹立,耸立。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乔岳峻~。”【引】立。《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景~不为礼。”【引】对峙。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六国互~。”
②<动>备;储备。《诗经·大雅·崧高》:“以~其粻。”";

栉
zhì
①<名>梳子或篦子。《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
②<动>梳理头发。《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即起盥~。”
③<动>清除。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垢爬痒,民获苏醒。”";

陟
zhì
①<动>登;上。一般指登山或登高。《诗经·周南·卷耳》:“~彼高冈,我马玄黄。”
②<动>提升;提拔。《出师表》:“~罚臧否,不宜异同。”";

挚
zhì
①<动>抓;攫取。《吕氏春秋·忠廉》:“~执妻子。”
②<形>诚恳;恳切。王士桢《诚斋诗集序》:“于师友之际,尤缠绵笃~。”
③<名>通“贽”。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禽作六~。”
④<形>通“鸷,凶猛”。《史记·货殖列传》:“若猛兽~鸟之发。”
⑤<动>通“至”,到来。《吕氏春秋·孟春纪》:“霜雪大~,首种不入。”
⑥<名>通“至”,极点。《汉书·窦田灌韩传赞》:“以韩安国之见器,临其~而颠坠。”";

桎
zhì<名>拘束犯人两脚的刑具,常“桎梏”连用。《战国策·齐策六》:“束缚~梏,辱身也。”【引】<名>约束;束缚。《庄子·达生》:“其灵台而不~。”";

秩
zhì
①<名>官吏的俸禄。《荀子·王霸》:“重其官~。”【引】官吏的品级第次。《汉书·赵广汉传》:“贬~一等。”
②<名>次序。《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进。”
③<名>常态。《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
④<量>白居易《思旧》:“已开第七~。”";

致
zhì
①<动>送;送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敬亭于幕府。”
②<动>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意焉。”
③<动>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词,三男邺城戍。”
④<动>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千里。”
⑤<动>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书以观。”
⑥<动>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食客三千人。”
⑦<动>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
⑧<动>致使;使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不厚?”
⑨<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政焉。”
⑩<动>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⑾<名>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
⑿<形>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不可得反。”
⒀<副>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足乐也。”【致力】把力量集中用在某个方面。【致命】⒈舍弃生命。⒉要害的。【致意】⒈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用意。⒉表达问候之意。";

贽
zhì<名>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辞甚畅达。”【又】泛指聘礼。《论衡·语增》:“周公执~下白屋之士。”";

掷
zhì
①<动>投掷;抛掷;扔。《促织》:“少间,帘内~一纸出。”
②<动>腾跃。《促织》:“虫跃~径出,迅不可捉。”";

窒
zhì<动>阻塞;不通。《诗经·豳风·七月》:“穹~熏鼠。”";

鸷
zhì
①<名>凶猛的鸟。《夸父逐日》:“猛兽食颛民,~鸟攫老弱。”【又】名词作状语,像鸷一样凶猛。《冯婉贞》:“操刀挟盾,揉进~击。”
②<形>凶猛。《冯婉贞》:“而便捷猛~终弗逮。”";

彘
zhì<名>猪。《寡人之于国也》:“狗~食人食而不知检。”";

智
zhì
①<名>智慧。《屈原列传》:“竭忠尽~,以事其君。”
②<动>有才智。《少年中国说》:“少年~则国~。”
③<形>聪明。《谏太宗十思疏》:“则~者尽其谋。”【又】<形意动>认为……聪明。《智子疑邻》:“其家甚~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④<名>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谋。”
⑤<名>神智;理智。《吕氏春秋·疑似》:“丈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智囊】足智多谋的人。";

滞
zhì
①<形>不流畅。《淮南子·时则》:“流而不~。”【引】停滞;滞留。《九章·怀沙》:“任重载盛兮,陷~而不济。”
②<动>遗漏。《诗经·小雅·大田》:“此有~穗。”";

骘
zhì
①<名>公马。《尔雅·释畜》:“牡曰~。”
②<形>安定。刘禹锡《天论上》:“故阴~之说胜焉。”";

稚
zhì
①<名>晚植的谷类。【引】幼禾。《诗经·閟宫》:“稙~菽麦。”
②<形>幼小。《屈原列传》:“怀王~子子兰劝王行。”《病梅馆记》:“删其密,夭其~枝。”【稚齿】年幼;幼年。";

置
zhì
①<动>放弃。《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②<动>放置;安放。《五人墓碑记》:“断头~城上,颜色不少变。”
③<动>放逐。《郑伯克段于鄢》:“遂~姜氏于城颍。”
④<动>摆设。《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酒大会宾客。”
⑤<动>设置。《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到京口,列~烽燧。”
⑥<动>置办;购买。《苏武传》:“既至胸奴,~币遗单于。”
⑦<动>释放。《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盘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无有所~。”
⑧<动>关押。《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老监。”【置邮】驿站。";

雉
zhì
①<名>一种鸟,也叫野鸡。《庄子·养生主》:“泽~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②<量>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国之害也。”【引】<名>城墙。谢眺《和王著作八公山》:“出没眺楼~。”";

踬
zhì
①<动>跌倒;伴倒。《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而颠,故获之。”
②<动>遇事不顺利,受挫折。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事~两如直,心惬三避贤。”";

擿
zhì
①<动>搔;抓。《列子·黄帝》:“指~无痟痒。”
②<名>搔头,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首饰。《后汉书·舆服志下》:“诸簪珥皆同制,其~有等焉。”
③<动>投掷。《庄子·胠箧》:“~玉毁珠。”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掷”。
tì<动>挑。韩愈《送穷文》:“~块杳微。”【引】<动>挑动,指使。《汉书·谷永传》:“卫将军商密~永令发去。”【又】揭发。《后汉书·贾复传》:“以~发其奸。”";

中
zhōng
①<名>内;里。《狼》:“一屠晚归,担~肉尽。”
②<名>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流。”
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形>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赏。”
⑤<名>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隐厚。”
⑥<名>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外所同也。”
zhòng
①<动>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规。”
②<动>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八九。”
③<动>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④<动>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了举人。”
⑤<动>猜中。《醉翁亭记》:“射者~,弈者胜。”
⑥<动>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中肠】内心。【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中节】适度。【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

忠
zhōng
①<动>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乎?”
②<形>忠贞;忠实。《出师表》:“此四君者,皆良实,志虑~纯。”
③<名>忠诚的人。《涉江》:“~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义】忠贞节义。";

终
zhōng
①<动>终了;结束。《陈情表》:“祖母无臣,无以~余年。”
②<动>坚持到底。《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者盖寡。”
③<动>死。《桃花源记》:“未果,寻病~。”
④<副>自始至终。《唐雎不辱使命》:“虽然,受地于先王,愿~守之,弗敢易。”
⑤<副>终究;终归。《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继五国迁灭。”
⑥<形>全;整。《劝学》:“吾尝~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终古】⒈永远。⒉自古以来。";

盅
chōng空虚。后作“冲”。《说文·皿部》“盅”引《老子》:“道~而用之。”
zhōng怀类。如酒盅,茶盅。";

钟
zhōng
①<名>乐器。《石钟山记》:“今以~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名>佛寺悬挂的钟。《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村墟夜春,复与疏~相见。”
③<名>古代的容器,一种圆形的壶。《孔丛子·儒服》:“文王饮酒千~。”
④<量>六斛四斗为一种。《鱼我所欲也》:“万~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⑤<动>聚集。《与妻书》:“~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钟爱】极其疼爱。【钟情】感情专一。";

衷
zhōng
①<动>穿在里面。《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楚人~甲。”
②<名>内心。《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诱其~。”
③<形>通“中”。正中不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身之灾也。”
④<名>福。《尚书·汤诰》:“降~于下民。”";

种
zhǒng
①<名>植物的种子。《甘藷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
②<名>种族;族类。《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乎?”
③<名>种类;类别。《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在其中。”
④<名>人的后嗣。《晋书·刘颂传》:“卿尚有~也。”
zhòng<动>种植。《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者晚实。”【种种】⒈诚恳的样子。⒉头发短。⒊各种各样。";

冢
zhǒng
①<名>高大的坟墓。后写作“塚”。《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又】泛指坟墓。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独留青~向黄昏。”
②<名>山顶。《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崒崩。”
③<形>大,嫡长。《尚书·泰誓上》:“类于上帝,宜于~土。”";

踵
zhǒng
①<名>脚后跟。《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顶而卧。”
②<动>走到;踏至。《孟子·滕文公上》:“自楚之滕,~门而告文公。”
③<动>跟随。《汉书·武帝纪》:“各将五万骑,步兵~军后数十万人。”
④<动>继承;因袭。《汉书·刑法制》:“天下既定,~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踵见】接连往见。【踵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

仲
zhòng
①<形>排行第二的。《原君》:“某业所就,孰与~多?”
②<形>位居第二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间。”";

众
zhòng
①<形>众多;多。《子鱼论战》:“彼~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②<名>众人;大家。《冯婉贞》:“三保戒团~装药实弹,毋妄发。”
③<名>士众;兵士人数。《垓下之战》:“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④<名>军队。《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出于秦川。”
⑤<形>广泛;普遍。《师说》:“今之~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庶】众人;众民。";

重
zhòng
①<形>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又】<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
②<形>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又】<名>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
③<动>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
④<形>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
⑤<形>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
⑥<形>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
⑦<形>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
⑧<动>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
⑨<副>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
chóng
①<形>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量>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
③<副>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
④<动>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重民】农民。【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怀孕。【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州
zhōu
①<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说二千五百家为一州,一说一万家为一州。《周礼·大司徒》:“五党为~。”
②<名>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诸葛亮《草庐对》:“跨~连郡者不可胜数。”";

舟
zhōu
①<名>船。《劝学》:“假~楫者,非能水也。”【又】乘船;坐船。《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②<动>环绕。《诗经·公刘》:“何以~之,维玉及瑶。”【舟楫】⒈船和浆,泛指船只。⒉比喻辅佐大臣。【舟师】⒈水军。⒉船家。";

周
zhōu
①<形>周密;细密。《谋攻》:“辅~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②<形>周到;周全。《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
③<动>合;密合。《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复盖~密无际。”
④<动>团结。《论语·为政》:“君子~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⑤<动>环绕。《项脊轩志》:“垣墙~庭,以当南日。”
⑥<形>全;周遍。《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身之帛缕。”
⑦<名>朝代名。约公元1066年至公元256年。周朝的都城也称“周”。
⑧<动>通“赒”。周济;救济。《齐民要术序》:“~人之急。”【周遭】周围。";

洲
zhōu<名>水中陆地。《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赒
zhōu<动>周济;救济。《北史·隋炀帝纪》:“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赡之实。”";

妯
zhóu<名>见“妯娌”。
chōu<动>悲伤;不平静。《诗经·小雅·鼓钟》:“淮有三洲,忧心且~。”【妯娌】兄和弟的妻子的合称。《北史·崔休传》:“家道多由妇人,欲令姊妹为~。”";

纣
zhòu
①<名>商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成语有“助纣为虐”。
②<名>马鞦,即马后带。《方言》:“车~,自关而东、周洛韩郑汝颍而东谓之鞦。”";

咒
zhòu
①<动>祝告。《后汉书·谅辅传》:“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曰。”
②<动>诅咒;咒骂。如“诅咒”。
③<名>佛教经文的一种。李白《僧家歌》:“问言诵~几千遍。”
④<名>某些宗教或巫术的密语。《后汉书·皇甫嵩传》:“符水~说。”";

宙
zhòu<名>古往今来,指所有的时间。《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也。”";

昼
zhòu<名>白天。《孔雀东南飞》:“~夜勤作息。”【昼晦】白天的光线昏暗。";

胄
zhòu
①<名>头盔。《殽之战》:“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而下。”
②<名>后代。《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英才盖世。”【胄裔】古代帝王与贵族的子孙。【胄子】古代帝王与贵族的长子。";

骤
zhòu
①<动>马奔驰。《诗经·小雅·四牡》:“载~骎骎。”【引】快速;急速。《老子》:“~雨不终日。”
②<副>屡次;多次。《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谏。”";

籀
zhòu
①<动>诵读并领会。《说文解字叙》:“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书九千字。”
②<名>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又名大篆。《文心雕龙·练字》:“乃李斯删~而秦篆兴。”";

朱
zhū
①<名>大红色。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颜改。”
②<动>涂成红色。《海瑞传》:“有势家丹~其门。”
③<名>朱砂。矿物名,红色或棕红色,可入药,也可作颜料。白居易《白氏长庆集·自咏》:“~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朱门】古代王侯、权贵们大多用大红色涂染门户,因此,称豪门贵族为“朱门”。【朱颜】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美貌。";

侏
zhū<形>矮小。《论衡·齐世》:“安得伛~之人乎?”【侏儒】身体短小的人,又写作“朱儒”。特指充当倡优、乐师的侏儒。";

诛
zhū
①<动>要求;索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②<动>责备;谴责。《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
③<动>征伐;讨伐。《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暴秦。”
④<动>惩罚。《荀子·富国》:“~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
⑤<动>杀。《鸿门宴》:“立~杀曹无伤。”【又】被杀死。《六国论》:“洎牧以谗~。”【诛求】勒索。【诛愚】愚昧迟钝。";

株
zhū
①<名>露出地面的树根;树桩子。《五蠹》:“田中有~,兔走触,折颈而死”
②<名>草木。焦延寿《易林》:“泽枯无鱼,山童无~。”
③<量>棵。《三国志·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
④<动>株连。《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治。”【株戮】因牵连而被杀。【株守】死守不放,比喻拘泥守旧不知变通。";

珠
zhū
①<名>珍珠。《琵琶行》:“大~小~落玉盘。”
②<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砾。”
③<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子。”
④<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帘湿罗幕。”
⑤<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珠斗】北斗星。【珠晖】月光。【珠玉】⒈珠宝玉石。⒉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⒊容貌姣美。";

诸
zhū
①<形>众;各个。《陈涉世家》:“~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②兼词,用于句中,相当于“之于”。《兰亭集序》:“或取~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③兼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之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
④<代>相当于“之”。《孟子·公孙丑》:“王如改~,则心反予。”【诸母】对同宗族伯母、婶母的统称。";

铢
zhū
①<量>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商君书·定分》:“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
②<形>钝。《淮南子·齐谷》:“其兵戈~而无刃。”【铢两】极轻的重量。比喻很少,一点儿。";

潴
zhū
①<名>水停聚的地方,坡塘。《周礼·地官·稻人》:“以~畜水。”
②<动>水停聚。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大浚治川渠,使有所~。”";

竹
zhú
①<名>竹子。《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之属。”《黄冈竹楼记》:“黄冈之地多~,大者如椽。”
②<名>竹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去。”
③<名>竹制的管乐器。《陋室铭》:“无丝~之乱耳。”《南亭集序》:“虽无丝~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竺
zhú<名>天竺,印度的古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详夫天~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dǔ<形>通“笃”。厚,屈原《天问》:“稷惟元子,帝何~之。”";

逐
zhú
①<动>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
②<动>跟随。《汉书·匈奴传》:“~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之生。”
③<动>追求。《原君》:“其~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④<动>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于智谋,当今争气力。”
⑤<动>驱逐。《项羽本纪赞》:“放~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客之令。”【逐队】随众而行。【逐客】⒈被驱逐的人。⒉被朝廷贬谪的人。【逐鹿】争夺天下。";

主
zhǔ
①<名>君主;国君。《触龙说赵太后》:“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②<名>一地方的长官。《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不能守。”
③<名>主人。《狼》:“场~积薪其中。”
④<名>事物的根本。《原君》:“古者以天下为~,君这客。”
⑤<形>主要的。《狱中杂记》:“止~谋一二人立决。”
⑥<动>掌管;主持。《狱中杂记》:“~缚者亦然。”
⑦<动>主张。《谭嗣同》:“力~变法。”
⑧<动>注重。《论语·学而》:“~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⑨<名>皇帝的女儿,“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坐屏风后。”";

拄
zhǔ
①<动>支撑。枚乘《七发》:“蚑蟜蝼蚁闻之,~喙而不能前。”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陈以如意~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
②<动>讥刺;反驳。《汉书·朱云传》:“既论难,连~五鹿君。”";

渚
zhǔ
①<名>水中的小洲。《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之上。”杜甫《登高》:“~清沙白鸟飞回。”
②<名>海岛。《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中神,人机鸟身。”";

属
zhǔ
①<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②<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者百余人耳。”
③<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④<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予作文以记之。”【又】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客。”
⑤<动>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
shǔ?
①<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教坊第一部。”
②<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无夸何也。”
③<名>部属。《陈涉世家》:“徒~皆曰:‘敬受命。’”
④<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贫则面语之。”
⑤<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属和】随人唱歌。【属文】写作。【属意】意向专注于。【属怨】结下仇怨。";

嘱
zhǔ<动>嘱托;叮嘱。《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俱受先帝~寄之诏。”";

麈
zhǔ
①<名>一种似骆驼的鹿类动物,也叫驼鹿。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庸旄貘犛,沈牛~麋。”
②<名>麈尾的简称。欧阳修《和圣俞聚蚊》:“抱琴不暇抚,挥~无由停。”【麈尾】用麈的尾毛做拂尘。";

瞩
zhǔ<动>注视;看。《三国志·魏书·张渊传》:“凝神远~。”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然目之所~,已不胜其丽焉。”";

伫
zhù<动>久立。《离骚》:“延~乎吾将反。”";

住
zhù
①<动>停留;留下。《后汉书·蓟子训传》:“蓟先生小~。”
②<动>停止。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动>住宿;居住。《琵琶行》:“家在虾蟆陵下~。”
④<动>通“驻”,驻扎。《赤壁之战》:“瑜自请精兵数万人,进~夏口。”【住持】主持佛寺或者道观的和尚或道士。【住衰】延年不老。";

纻
zhù
①<名>通“苎”,苎麻。《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
②<名>苎麻织砀布。左思《吴都赋》:“~衣絺服,杂沓從萃。”";

杼
zhù
①<名>织布用的梭子。《木兰诗》:“不闻机~声,唯闻女叹息。”
②<动>削薄。《周礼·考工记》:“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轴】⒈旧时织布机上管经纬线的两个部件。⒉文章的构思和结构。";

注
zhù
①<动>灌入;流入。《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之江。”
②<动>流出;渗下。《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
③<动>投;击。《庄子·达生》:“以瓦~者巧,以钩~者惮。”
④<动>集中。《晋书·孙惠传》:“四海~目。”
⑤<名>赌注。《水浒传》:“我不傍猜,只要博这一博,五两银子做一~。”
⑥<动>给书中字句做解释。如《说文解字注》
⑦<名>用来做解释的文字。【注疏】注释和解释的文字的合称。【注望】瞩目;期待。【注心】⒈专心。⒉倾心。";

贮
zhù
①<动>积蓄。《论积贮疏》:“夫积~者,天下之命也。”
②<动>存放;放置。《活板》:“每韵为一贴,木格~之。”
③<动>通“伫”,久立。《汉书·外戚传》:“饰新宫以延~兮。”【贮廊】主廊。";

驻
zhù
①<动>车马停止行进。《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初程。”
②<动>停止;停留。《孔雀东南飞》:“行人~足听,寡妇起彷徨。”
③<动>军队驻扎;屯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率诸军北~汉中。”【驻跸】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驻泊】⒈军队驻屯。⒉停船。【驻罕】帝王出行在途中停留暂住。【驻气】敛气;屏息。【驻颜】保持青春的容颜。";

祝
zhù
①<名>主持祭祀、口念祝词的人。《西门豹治邺》:“愿三老、巫~、父老送女河上。”
②<动>向鬼神祈祷。《促织》:“巫从旁望空代~,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③<动>祝愿。《庄子·天地》:“请~圣人,使圣人寿。”
④<动>断;剪断。《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发文身。”【祝禽】指开网放禽,使之飞去。比喻给予生路。【祝予】悼念后辈死亡之词。【祝延】祝人长寿。";

著
zhù
①<动>显露。《中庸》:“诚则形,形则~,~则明。”
②<形>显著。《商君书·错法》:“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而兵强矣。”
③<动>写作。《五柳先生传》:“常~文章以自娱。”
zhuó
①<动>附着。《论积贮疏》:“今殴民而归之农,皆~于本。”
②<动>穿。《孔雀东南飞》:“~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③<动>居于;处在。《赤壁之战》:“盖以十舰最~前,中江举帆。”
④<动>加上。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风和雨。”【著鞭】挥鞭策马,比喻努力向前。【著题】切题。";

筑
zhù
①<动>捣土使坚实。《诗经·绵》:“~之登登。”
②<名>筑墙夯土用的木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傅说举于版~之间。”
③<动>修建;修筑。《冯婉贞》:“~石寨土堡于要隘。”
zhú<名>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十三根弦,以竹尺击弦发声。《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荆轲和而歌。”【筑室反耕】长期驻兵不撤。";

铸
zhù<动>铸造。《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箸
zhù
①<名>筷子。《韩非子·说林上》:“纣为象~而箕子怖。”
②<副>通“著”。明显;显著。《荀子·大略》:“夫类之相从也,如此之~也。”
zhuó<动>通“着”。附着;穿着。《世说新语·雅量》:“此手那可使~贼?”";

翥
zhù<动>鸟飞。《楚辞·远游》:“鸾鸟轩~而翔飞。”";

爪
zhǎo
①<名>手指甲和脚指甲的总称。《史记·蒙恬列传》:“公旦自揃其~以沈于河。”
②<名>鸟兽的脚趾。《劝学》:“蚓无~牙之利。”
③<动>抓;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驼传》:“~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牙】禽兽的爪和牙。比喻武臣或重臣。亲信;党羽。";

拽
yè<动>拉;拖。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酒酣懒舞谁相~,诗罢能吟不复听。”李商隐《韩碑》诗:“长绳百尺~碑倒。”
yì通“枻”,船旁板。";

专
zhuān
①<动>单独占有。《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分人。”
②<副>擅自。《孔雀东南飞》:“此妇无礼节,举动自~由。”
③<形>专一;专门。《送东阳马生序》:“则心不若余之~耳。”《师说》:“术业有~攻。”【专诚】至诚。【专攻】专门研究;专长。【专辄】专断;擅自裁决。";

转
zhuǎn
①<动>转动;辗转。《孔雀东南飞》:“表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促织》:“~侧床头,唯思自尽。”
②<动>回转;拐弯。《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而攻秦。”《醉翁亭记》:“峰回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动>迁徙;移动。《捕蛇者说》:“号呼而~徙,饥渴而顿踣。”
④<动>转向。《琵琶行》:“却坐促弦弦~急。”
⑤<动>调任。《张衡传》:“再~复为太史令。”
zhuàn
①<动>旋转。《琵琶行》:“~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②<量>旋转一圈叫一转,动作往返完成一次也叫转。《木兰诗》:“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③<动>鸣叫声的回转。《与朱元思书》:“蝉则千~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漕】运粮。车运叫转,水运叫漕。【转蓬】草丛随风摇动。后比喻身世飘零,行踪不定。";

赚
zuàn<动>诳骗。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得英雄尽白头。”";

撰
zhuàn
①<动>著述;写作。《送东阳马生序》:“~长书以贽,辞甚畅达。”
②<动>持拿。屈原《东君》:“~余辔兮高翔。”
③<名>具;才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晳)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次】编排次序。【撰录】收集著录。";

篆
zhuàn
①<名>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张衡传》:“饰以~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名>印章。如官员接任称接“接篆”,暂时代理官职称“摄篆”。【篆刻】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

馔
zhuàn
①<动>陈设或准备食物。《仪礼·士虞礼》:“~于西坫上。”
②<名>食物,多指美食。《南史·虞悰传》:“盛~享宾。”【又】<动>吃;喝。《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
huán<量>通“锾”,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的六两。《尚书·大传·甫刑》:“夏后氏不杀不刑,死罪罚二千~。”";

妆
zhuāng
①<动>打扮。《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成每被秋娘妒。”
②<名>妇女用的脂粉、衣物等装饰物。《木兰诗》:“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
③<动>通“装”,装作。《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只~着睡着。”【妆点】妆饰点缀。";

庄
zhuāng
①<形>庄重;严肃。《论语·为政》:“临之以~则敬。”
②<名>四通八达的大路。《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得庆氏之木百车于~。”
③<名>村庄。《冯婉贞》:“有村曰谢~。”【庄户】佃农,向官府或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庄姝】美丽端庄。【庄严】⒈佛教用语,指装饰美盛。⒉整理行装";

装
zhuāng
①<名>衣服。《狱中杂记》:“富者赂数十金,贫亦罄衣~。”
②<名>出行时的用具;行装。《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载券契而行。”
③<动>打扮;装饰。《孔雀东南飞》:“交语速~束,络绎如浮云。”
④<动>假装。《范进中举》:“范进道是哄他,只~听不见。”
⑤<动>放入。《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药实弹,毋妄发。”【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装束】⒈整理行装。⒉打扮。";

壮
zhuàng
①<形>雄壮。《东方朔》:“拔剑割肉,一何~也。”
②<形>豪迈。《伶官传序》:“其意气之盛,可谓~哉。”【又】<形意动>认为……有气魄。《送李愿归盘谷序》:“昌黎韩愈,闻其言而~之。”
③<动>加强。《范进中举》:“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了~胆。”
④<名>壮年。《塞翁失马》:“丁~者引弦而战。”【又】壮年时。《烛之武退秦师》:“臣之~也,犹不如人。”【壮游】带着宏伟的抱负远游。";

状
zhuàng
①<名>形状;……的样子。《核舟记》:“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
②<名>情形。《信陵君窃符救赵》:“具告以欲死秦军~。”
③<名>景象。《岳阳楼记》:“予观巴陵胜~,在洞庭一湖。”
④<动>陈述。《中山狼传》:“先生不服,具~其囊狼怜惜之意。”
⑤<动>描写。《黄冈竹楼记》:“幽阒辽夐,不可具~。”
⑥<名>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下对上叙述事情诉讼。《狱中杂记》:“李具~求在狱候春发遣。”
⑦<副>大概。《西门豹治邺》:“~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撞
zhuàng
①<动>敲;击。《鸿门宴》:“亚父受玉,置之地,拔剑~而破之。”
②<动>冲撞;碰撞。《鸿门宴》:“樊哙侧其盾以~,卫士仆地。”
③<动>迎面遇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休要~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撞席】指别人设宴,不请自到。";

追
zhuī
①<动>追赶;追击。《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操至南郡。”
②<动>跟随。《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于宇下。”
③<动>追索。《<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购又急。”
④<动>追思;追念。《出师表》:“盖~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⑤<动>弥补;挽回。《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荐】请僧道念经以超度死者。【追远】⒈把很久以前的事记录下来。⒉虔诚地祭祀先人,表示追念。";

骓
zhuī<名>毛色黑白相间的马。《垓下之战》:“骏马名~,常骑之。”";

椎
chuí
①<名>槌子,敲击的器具。《订鬼》:“若见鬼把~锁绳纆,立守其旁。”【又】<动>用槌打。《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杀晋鄙。”
②<名>“椎形”的。《核舟记》:“居右者~髻仰面。”
③<形>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少文如此。”【椎髻】如椎形的发髻。【椎鲁】鲁钝。【椎埋】1.杀人埋尸。2.盗墓。【椎剽】杀人劫财。【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痛。李商隐《祭裴氏姨文》:“~,孰知所诉。”";

坠
zhuì
①<动>坠落;落下。《国殇》:“矢交~兮士争先。”
②<动>丧失;失掉。《国语·晋语》:“知礼可使,敬不~命。”【坠典】已废弃的典章制度。【坠欢】失去的欢乐或宠爱。【坠睫】落泪。【坠绪】仅存的遗迹。【坠言】失言。";

缀
zhuì
①<动>缝合。《战国策·秦策》:“~甲厉兵。”
②<动>连结。《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参差披拂。”
③<动>装饰;装点。《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绿波。”
④<动>紧跟;追随。《狼》:“途中两狼,~行甚远。”【缀辑】汇集;编辑。【缀文】连结词句成为文章。【缀学】简单地承袭前人之学,没有发展。【缀缀】相连缀貌。";

惴
zhuì<形>恐惧。《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札兵呼声动天,诸饿军无不人人~恐。”";

缒
zhuì
①<动>用绳子拴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左传·僖公三十年》:“许之,夜~而去。”【又】指用绳子拴着从低处升到高处。《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夜~而登。”【又】指拴人或物的绳子。《左传·昭公十九年》:“登者六十人,~绝。”";

赘
zhuì
①<动>抵押。《汉书·严助传》:“民待卖爵~子,以接衣食。”
②<动>入赘,旧指结婚后男住女家。《汉书·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
③<动>通“缀”。连结。《韩非子·存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天下之兵。”【引】会;聚集。《汉书·武帝纪》:“毋~聚。”
④<名>病名。赘疣,俗称瘊子。《庄子·骈拇》:“附~县疣,出乎形哉。”【引】多余的;无用的。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必。”";

谆
zhūn
①见“谆谆”。《》:“~。”
②<动>辅助。《国语·晋语九》:“以~赵鞅之故。”【谆谆】⒈教诲不倦的样子。⒉迟钝。";

准
zhǔn
①<名>一种测量水平面的器具。《汉书·律历志上》:“~者,所以揆平取正也。”【引】测量。《汉书·沟洫志》:“令水工~高下,开大河上领。”
②<名>标准;准则。《荀子·致士》:“程者,物之~也。”
③<名>鼻子。《后汉书·光武帝纪》:“美须眉,大口,隆~。”";

卓
zhuó
①<形>高;高超。《后汉书·祭遵传》:“~如日月。”
②<形>远。《汉书·霍去病传》:“~行殊远而粮不绝。”
③<名>几案,桌子。徐积《谢周裕之》:“两~合八尺,一炉暖双趾。”【卓踔】高超。【卓尔】特出的样子。【卓冠】超越。【卓诡】高超出奇。【卓立】耸立;特立。【卓荦】卓越出众。";

拙
zhuō
①<形>笨,与“巧”相对。《林黛玉进贾府》:“姊妹们虽~,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②<名>本分。《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归园田。”
③<形>粗;劣。常表自谦,如“拙作”。【拙荆】旧时对别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拙目】见识浅陋;眼光短浅。【拙讷】缺少才能,不善说话。";

倬
zhuō<形>高大、明显的样子。《诗经·大雅·云汉》:“~彼云汉。”";

捉
zhuō
①<动>握;拿。《新唐书·杨师道传》:“~笔赋诗。”
②<动>捉拿;捕捉。《促织》:“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矣。”
③<动>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而掷去之。”【捉笔】拿笔写文章。【捉刀】指代人作文或做事。";

灼
zhuó
①<动>烧;烤。《论衡·言毒》:“若火~人。”
②<形>显明;显著。《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事已彰~,无所复疑。”【灼灼】鲜亮的样子。";

茁
zhuó<形>植物才生长出来的样子。《诗经·召南·驺虞》:“彼~者葭。”";

斫
zhuó
①<动>砍;削。《冯婉贞》:“冯婉贞挥刀奋~,所当无不披靡。”
②<动>偷袭。《三国志·魏书·傅永传》:“永量吴楚之兵,好以~营为事。”";

浊
zhuó
①<形>水浑浊。《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浪排空。”
②<形>浑浊。《渔家傲》:“~酒一杯家万里。”
③<形>混乱。《涉江》:“世溷~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④<形>污浊的;坏的。《窦娥冤》:“只合把清~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⑤<形>低践的;愚昧的。《诫兄子严敦书》:“(杜季良)清~无所失。”
⑥<形>声音低沉粗重。《晋书·谢安传》:“有鼻疾,故其音~。”【浊富】不义而富。【浊流】⒈浑浊的不干净的水流。⒉品格卑污的人。【浊世】混乱的时世。【】。";

诼
zhuó<动>造谣;毁谤。王逸《九思·逢尤》:“被~谮兮虚获尤。”";

酌
zhuó
①<动>饮酒。《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又】<动为动>为……斟酒。《聊斋志异·青凤》:“叟乃~客。”
②<动>喝;饮。《滕王阁序》:“~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③<动>倒(浆液)。《卖油翁》:“以我~油知之。”
④<名>酒杯。屈原《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
⑤<动>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于民者也。”
⑥<动>取。《淮南子·本经》:“~焉而不竭。”【酌量】考虑;估量。【酌中】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着
zhuó
①<动>附着。《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②<动>穿着。《木兰诗》:“脱我战时袍,~我旧时裳。”
③<名>穿戴的东西。《桃花源记》:“男女衣~,悉如外人。”
④<动>击中。《陈州粜米》:“恰便似轰雷~顶。”
⑤<动>用。《高祖还乡》:“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手扶。”
⑥<动>使;派。《窦娥冤》:“从今以后,~这楚州亢旱三年。”
⑦<动>叫,表示命令语气。《陈州粜米》:“我~你休言语。”
zhóo
①<动>遭到;受到。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风和雨。”
②<介>被。袁去华《雨中花》:“两鬓青青,尽~吴霜偷换。”
③<形>合适;恰当。王道父《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妇不~一生贫。”
zhāo<名>比喻计策。《水浒传》:“三十六~,走为上~。”
zhé<助>紧接动词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关汉卿《沉醉东风》:“手执~饯行杯,眼阁~别离泪。”【着处】处处。";

琢
zhuó<动>雕刻玉石。《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如磨。”《礼记·学记》:“玉不~,不成器。”【琢句】推敲文字。";

斲
zhuó
①<动>吹;削。《荀子·王制》:“农夫不~削、不陶冶而足械用。”【辨】斲,斫。“斲”通常指把木头砍削成器物。“斫”除了这个意义外,通常还表示吹击,砍断,可以用于“斫人”、“斫地”等。";

擢
zhuó
①<动>拔;抽。《史记·范雎传》:“~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②<动>提拔;选拔。《谭嗣同》:“皇上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擢世】超群出众。【擢秀】草木茂盛地生长,比喻人才出众。";

濯
zhuó
①<动>洗涤。《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我缨。”【又】用……洗涤。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坐茂树以终日,~清泉以自洁。”【濯濯】⒈肥泽貌。⒉光秃貌。⒊清朗,明净。";

孜
zī见“孜孜”。【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史记·滑稽列传》:“此士之所以日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魏徵《十渐不克终疏》:“陛下贞观之初,~不怠。”又写作“孳孳”。成语有“孜孜不倦”";

兹
zī
①<代>这。《谏太宗十思疏》:“总此十思,宏~九德。”
②<名>年。《吕氏春秋·任地》:“今~美禾,来~美麦。”
③<名>现在。《史记·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年于~矣。”
④<副>通“滋”。更加。墨子《非攻》:“以亏人愈多,其不仁~甚,罪益厚。”
⑤<连>于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无敌矣。”";

咨
zī
①<动>商量;询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助>表叹息。《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咨嗟】叹息;赞叹。【咨咨】叹息声。【咨诹】咨询。";

姿
zī
①<名>容貌;仪态。《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
②<名>通“资”。资质;天资。《汉书·谷永传》:“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也。”【姿才】才能。";

赀
zī
①<动>罚钱。《秦律·校律》:“斗不在,半升以上,~一甲。”
②<名>通“资”。资料;钱财。《后汉书·刘盆子传》:“母家素丰,~产八百万。”《新唐书·员半千传》:“上书自陈臣家~不满千钱。”
③<动>计算;估量。《晋书·傅玄传》:“一日则损不,~况积日乎?”";

资
zī
①<名>钱财;物资。《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粮,为卿后援。”
②<动>积蓄。《信凌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③<动>供给;资助。《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一次。”
④<名>资本;依托。《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也。”
⑤<名>天赋。《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又有能致之~。”
⑥<动>通“咨”。询问。《礼记·表记》:“事君先~其言。”【资斧】⒈旅费。⒉征伐。【资望】门第;声望。";

缁
zī<形>黑色。《韩非子·说林下》:“天雨,解素衣,衣~衣而反。”";

孳
zī
①<动>繁殖;生息。《列子·汤问》:“不夭不病,其民~阜亡数。”
②见“孳孳”。【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滋
zī
①<名>液汁。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素液。”
②<名>滋味。《后汉书·蔡邕列传》:“含甘吮~。”
③<动>培植。屈原《离骚》:“余既~兰之九畹兮。”【引】滋长。《左传·隐公元年》:“无使~蔓。”
④<副>益;更加。柳宗元《蝜蝂传》:“而贪取~甚。”
⑤<形>浊。《左传·哀公八年》:“何故使吾水~。”";

粢
zī
①<名>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左传·桓公六年》:“契~丰盛。”
②<名>稻饼。《韩非子·五蠹》:“粝~之食,藜藿之羹。”";

辎
zī<名>有帷盖的载重大车。《后汉书·窦宪传》:“云~蔽路,万有三千馀乘。”";

锱
zī<名>古代的重量单位,一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子
zǐ
①<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②<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邑人来此绝境。”【又】〈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万民乎?”
③<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④<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何恃而往?”
⑤<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
⑥<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⑦<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余游巴黎蜡人馆。”
⑧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细分明读之。”";

梓
zǐ
①<名>一种树木。《盐铁论·本议》:“江南之楠~竹箭。”
②<名>木工、木匠。《周礼·考工记序》:“轮、舆、弓、庐、匠、车、~。”
③<动>刊刻;印刷刻板。吴应箕《答陈定生书》:“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也。”
④姓。【梓宫】皇帝的灵柩。【梓匠】木匠。【梓里】故乡。";

紫
zǐ
①<名>紫色。《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绮为上襦。”
②<名>紫色绶带。《芋老人传》:“或绾黄纡~,或揽辔褰帷。”【紫禁】皇帝的住处。【紫陌】京城郊野的道路。【紫气】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

字
zì
①<动>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者子活。”
②<动>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
③<名>文字。《活板》:“每~为一印,火烧令坚。”
④<名>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
⑤<动>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余日灵均。”【字乳】生育。";

自
zǐ
①<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知智穷兵败,乃~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喜。”
②<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为诗曰……。”
③<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名为罗敷”
④<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⑤<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见异物也。”
⑥<介>从;由。《察今》:“其剑~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南海还。”
⑦<介>在;自从。《三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⑧<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⑨<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萧、曹等皆卑下之。”
⑩<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异。种种在其中。”【自好】自洁其身。【自谴】自己排谴忧虑。【自修】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⒈自己辞去官职。⒉自杀。【自用】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剚
zì<动>把刀剑插入。丘迟《与陈伯之书》:“张绣~刃于爱子。”";

恣
zì
①<形>放纵;无拘束。柳宗元《童区寄传》:“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所为不问。”
②<动>听任;任凭。《触龙说赵太后》:“~君之所使之。”";

渍
zì
①<动>浸;泡。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净淘种子,~经三宿。”
②<动>染。《考工记·种氏》:“淳而~之。”《汉书·礼乐记》:“民惭~恶俗。”";

眦
zì<名>眼角。《鸿门宴》:“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眦裂】瞪眼怒视,眼眶破裂。【眦占】侧目而视,表示轻视。";

胾
zì<名>切成大块的肉。《史记·周勃世家》:“召条侯,赐食。独置大~,无切肉。”【又】特指腐尸。《后汉书·西羌传》:“发冡露~,死生涂炭。”";

宗
zōng
①<名>祖宗;宗庙。《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
②<名>祖宗;祖先。《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职。”
③<名>宗族。《叔向贺贫》:“其~灭于绛。”
④<动>祭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⑤<动>遵奉;尊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
⑥<动>归往。《尚书·禹贡》:“江汉朝~于海。”
⑦<名>本源。《庄子·知北游》:“将反于~。”【宗祠】祠堂;家庙。【宗法】⒈宗族之法。⒉旧时的家法。【宗匠】学问、技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比喻君主或辅佐之臣。【宗器】祭祀用的器具。【宗事】⒈宗庙事务。⒉尊重其事";

综
zōng<动>聚总;集合。《史记·周本纪》:“~其实不然。”今有双音词“综合”
zòng
①<名>织布时使经线上下交错以受纬线的一种装置。【引】<动>编织。陶宗仪《辍耕录·黄道婆》:“错纱配色,~线挈花,各有其法。”";

踪
zōng
①<名>脚印;踪迹;踪影。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灭。”《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响。”
②<动>追随;追寻。《新唐书·桓彦范传》:“安足继~前烈。”【】。《》:“~。”";

总
zǒng
①<动>系;捆。屈原《离骚》:“~余辔乎扶桑。”
②<动>总括;汇集。《谏太宗十思疏》:“~此十思,宏兹德。”
③<动>统领。《隋书·元谐传》:“~兵西下。”
④<副>全;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被雨打风吹去。”
⑤<副>总是。《儒林外史》第三回:“如何~不进学。”【总成】照顾;成全。【总角】古代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两髻,借指童年。【总统】总揽;总管。【总总】⒈聚合起来的样子。⒉众多的样子。⒊杂乱的样子。";

纵
zòng
①<形>竖,与“横”相对。《游黄山记》:“四顾奇峰错列,众壑~横。”
②<动>放。《殽之战》:“奉不可失,敌不可~。~敌,患生;违天,不祥”。
③<动>放纵;放任。《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情以傲物。”《赤壁赋》:“~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动>驱。《失街亭》:“延挥刀~马,直取张郃。”
⑤<动>腾跃。《美猴王》:“(石猴)将身一~,径跳入瀑布泉中。”
⑥<连>即使;纵放。《垓下之战》:“~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信凌君窍符救赵》:“且公子~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姊邪?”";

走
zǒu
①<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触株,折颈而死。”【又】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又】〈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也。”
③<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辨】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快船。【走狗】⒈猎狗。⒉驱狗出猎。⒊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⒈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⒉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奏
zòu
①<动>进;运。《庖丁解牛》:“~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动>进献。《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壁~秦王。”
③<动>向君王进言或上书。《谭嗣同》:“君密~请皇上结以恩遇。”
④<名>奏章。《狱中杂记》:“俟封~时潜易之而已。”
⑤<动>演奏。《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瑟。”《滕王阁序》:“钟期既遇,~流水以何惭。”";

菹
zū
①<名>酸菜;醃菜。王充《论衡·福虚》:“楚惠王食寒~而得蛭。”
②<名>肉酱。《礼记·少仪》:“糜鹿为~。”【又】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韩非子·存韩》:“臣斯愿得见,前进道愚计,退就~戮。”
③<名>多水草的沼泽地带。《孟子·滕文公下》:“驱蛇龙而放之~。”
④<名>枯草。《管子·轻重甲》:“请君伐~薪。”";

足
zú
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
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
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
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
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
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
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

卒
zú
①<名>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乘。”
②<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之田。”《谋攻》:“全~为上,破~次之。”
③<名>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感焉。”
④<动>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
⑤<动>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余年。”
⑥<副>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cǜ<副>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合。”";

崒
zú<形>高耸而险峻。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是山~然起于莽苍之中。”";

族
zú
①<名>宗族;家族。《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②<名>类。《师说》:“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淮南子·俶真》:“万物百~。”
③<动>灭族。《阿房宫赋》:“~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形>众;一般的。《庖丁解牛》:“~庖月更刀,折也。”
⑤<动>聚结;集中。《庄子·在宥》:“云气不待~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⑥<名>筋骨交错的地方。《庖丁解牛》:“每至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族党】聚居的同族亲属。【族类】⒈同族的人。⒉同类。【族望】⒈名门大族。⒉宗族或家族的声望。";

诅
zǔ
①<动>诅咒。《晏子春秋·谏上》:“百姓之咎怨诽谤,~君于上帝者多矣。”
②<动>盟誓。《左传·宣公二年》:“~无畜群公子。”《后汉书·西羌传》:“乃解仇~盟。”";

阻
zǔ
①<名>险要的地方。《子鱼论战》:“古之为军也,不以~隘也。”《隆中对》:“若跨荆、益,保其险~。”
②<形>艰险;险阻。《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且长,会面安可知?”
③<动>阻断;阻截。《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绝。”《子鱼论战》:“~而鼓之,不亦可乎?”
④<动>恃;倚仗。《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兵而安忍。”
⑤<动>疑惑。《左传·闵公二年》:“狂夫~之。”
⑥<形>艰难。《尚书·舜典》:“黎民~饥。”【阻深】阻隔至深。【阻修】阻隔遥远。";

组
zǔ
①<名>丝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使其妻织~。”
②<动>编织。《诗经·鄘风·士旌》:“素丝~之。”【组练】指精兵。";

俎
zǔ
①<名>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则公不射。”
②<名>切肉用的案板。《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何辞为?”【俎豆】⒈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俎是放肉的几案,豆是盛干肉类食物的器皿。⒉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俎食】俎上盛的食物。";

祖
zǔ
①<名>祖庙;宗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
②<名>祖先。桓宽《盐铁论·结合》:“故先~基之,子孙成之。”
③<名>祖父。《捕蛇者说》:“吾~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六国论》:“思厥先~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名>开始。《察变》:“此区区一小草耳,若迹其~始,远及洪荒。”
⑤<动>效法。《屈原列传》:“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⑥<动>出行时祭祀路神。《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取道。”【祖本】书籍或者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祖考】祖先。【祖师】一派学术、技艺、宗教的创始人。【祖述】阐述前人的行为学说,并加以效法。【祖送】饯行;送行。【祖席】送别的宴席。";

缵
zuǎn<动>继续;继承。《诗经·鲁颂·閟宫》:“~禹之绪。”《后汉书·文苑传上》:“~修其道。”";

纂
zuǎn
①<名>赤色的丝带。《汉书·景帝纪》:“锦绣~组,害女红者也。”
②<动>聚集。《荀子·君道》:“~论公察则民不疑。”
③<动>编纂。《宋史·张昭传》:“藏书数万卷,尤好~述。”
④<动>通“缵”。继承。张衡《东京赋》:“况~帝业而轻天位。”";

最
zuì
①<副>极其;尤。《林黛玉进贾府》:“看其外貌~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钱塘湖春行》:“~爱湖东行不足。”
②<形>最大;最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
③<动>聚合。《管子·禁藏》:“冬,收五藏,~万物。”
④<副>总计。《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最目】概括文书内容的提要或目录。";

罪
zuì
①<名>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②<名>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
③<名>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④<动>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之。”
⑤<动>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⑥<动>犯罪。《训俭示康》:“远~丰家。”";

蕞
zuì见“蕞尔”。【蕞尔】小的样子。《左传·昭公七年》:“~国,而三世执其政柄。”。";

醉
zuì
①<形>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醉翁亭记》:“~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陶侃》:“岂可但逸游荒~?”
②<动>喝醉酒。《五柳先生传》:“既~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始得西山宴游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总是离人泪。
③<形>湖涂;昏愦。《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④<动>极端喜爱;沉迷。《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侯】好酒而量大者。【醉酒饱德】语出《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成年,介尔景福”。后指酬谢主人款待之辞。【醉乡】醉中的境界。【醉眼】酒后含有醉意。";

尊
zūn
①<名>酒器。《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还酹江月。”这个意义又写作“樽”、“罇”。
②<形>尊贵;高贵。《赵威后问齐使》:“岂先贱而后~贵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位~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过秦论》:“履至~而制六合。”
③<动>遵奉;尊崇。《教战守策》:“臣欲使士大夫~尚武勇。”《论语·尧》:“~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④<动>尊敬;敬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贤而爱士。”
⑤<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殿上塑着一~金甲山神。”【尊驾】大驾,对皇帝的尊称。";

遵
zūn
①<动>循;沿着。屈原《九章·哀郢》:“~江夏以流亡。”
②<动>遵循;遵守。《史记·殷本纪》:“不~汤法。”《史记·曹相国世家》:“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而勿失,不亦可乎?”";

樽
zūn<名>酒器。李白《江上吟》:“美酒~中置千斛。”";

撙
zǔn<动>节制;抑制。《管子·五辅》:“节饮食,~衣服,则财用足。”【撙节】克制;约束。";

昨
zuó
①<名>昨天。《木兰诗》:“~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②<名>过去;以往。《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非。”";

左
zuǒ
①<名>左边,与“右”相对。《垓下之战》:“~,乃陷大泽中。”《核舟记》:“鲁直~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名>战车左边的卫士。《殽之战》:“~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③<名>东面。古代地理观念中,以东为左。《扬州慢》:“淮~名都,竹西佳处。”
④<名>旁边。《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逸道~。”
⑤<名>(车骑的)尊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自迎夷门侯生。”
⑥<名>较低的地位。古代尊称右,故以“左”为较低的地位。《琵琶行》:“予~迁九江郡司马。”
⑦<形>不正;邪僻。《礼记·王制》:“执~道以乱政。”
⑧<动>不合。韩愈《答宝秀才书》:“身动而事~。”
⑨<动>不赞助。《战国策·魏策》:“右韩而~魏。”
⑩<名>证据;证人。《新唐书·刘知几传》:“举十二条~证其谬。”【左道】⒈邪道。⒉一切不正派的行为和事情。【左右】⒈左边和右边。⒉旁侧;周围。⒊身边的人;近侍;近臣。⒋对对方的一种敬称。⒌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⒍帮助;辅佐。⒎支配;控制。⒏反正;横竖。";

佐
zuǒ
①<动>辅助;帮助。《陈涉世家》:“陈胜~之,并杀两尉。”
②<名>辅助的官员;助手。《左传·襄公三十年》:“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
③<动>劝。《国语·晋语》:“召之使~食。”【佐酒】陪伴饮酒。【佐命】辅助帝王创立帝业。";

作
zuò
①<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
②<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③<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响。”《狱中杂记》:“此疫~也。”
④<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焉。”
⑤<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气,再鼓而衰。”
⑥<动>干;做。《出师表》:“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⑦<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宰,路出名区。”
⑧<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浑天仪。”
⑨<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赋,是所望于群公。”
⑩<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⑾<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入手。”
⑿<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索索。”【作计】⒈主意。⒉打主意。【作色】生气;变脸色。【作手】能手。【作死】自寻死路。【作用】⒈努力。⒉作为。";

坐
zuò
①<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章台见相如。”
②<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④<动>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曰:‘~盗。’”
⑤<动>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
⑥<动>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
⑦<动>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其北门。”
⑧<动>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⑨<介>因为;由于。《山行》:“停车~爱枫林晚。”
⑩<副>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⑾<副>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⑿<副>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坐大】自然强大。【坐法】犯法而处罚。【坐化】佛教用语,指和尚盘膝端坐而死。【坐食】不劳而食。";

阼
zuò<名>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客人走西面的台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常“阼阶”连用。《礼仪·乡饮酒》:“主人~阶上……宾西阶。”【引】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因此以“阼”指帝位。《史记·文帝本纪》:“皇帝即~。”";

怍
zuò
①<形>惭愧。《促织》:“自增惭~,不敢与较。”
②<动>改变脸色。《管子·弟子职》:“颜色毋~。”";

祚
zuò
①<名>福;福分。《陈情表》:“门衰~薄,晚有儿息。”
②<动>赐福。《论衡·艺增》:“天地~之,子孙众多。”
③<名>皇位。班固《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中缺。”
④<名>年岁。曹植《元会》:“初岁无~,吉日惟良。”";

胙
zuò
①<名>祭祀用的肉,祭后分送给参与祭祀的人。《后汉书·邓彪传》:“四时致宗庙之~。”
②<动>赏赐。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之以土。”
③<动>通“祚”,赐福。苏轼《孔北海赞序》:“天若~汉,公使备,备诛操,无难也。”";

座
zuò
①<名>座位。《琵琶行》:“~中泣下谁最多?”
②<名>在场的;坐着的人。《口技》:“满~寂然,无敢哗者。”
③<名>器物的底盘。《元史·忙兀台传》:“至沙洋堡,立砲~十有二。”
④<量>如一座山,两座塔。【座右铭】古人置于座右用作警戒的铭文。";

做
zuò
①<动>当;为。《窦娥冤》:“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天。”
②<动>充当;充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着仓廒。”
③<动>成为;变成。《山坡羊·潼关怀古》:“宫阙万间都~了土。”
④<动>使,多用于假设语气。秦观《江城子》:“便~春江都是泪,流尽,许多愁。”
⑤<介>因为。《智取生辰纲》:“你们~什么闹。”【做弄】⒈捉弄。⒉酝酿。";


sǒng
①<动>挺;耸。杜甫《画鹰》:“~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②<动>推。《灌园叟晚逢仙女》:“向前叉开手,当胸一~,秋公站立不牢,踉踉跄跄,直撞过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