鱲(魚部+15畫,共26畫,倉頡碼:弓火女女女(NFVVV),部件組合:⿰魚巤)
|
上古漢語
|
鑞
|
*raːb
|
蠟
|
*raːb
|
邋
|
*raːb, *rab
|
臘
|
*raːb
|
臈
|
*raːb
|
擸
|
*raːb, *rab
|
擖
|
*kʰreːd, *kraːd, *r'aːb
|
獵
|
*rab
|
躐
|
*rab
|
鬣
|
*rab
|
儠
|
*rab
|
犣
|
*rab
|
鱲
|
*rab
|
巤
|
*rab
|
獦
|
*klaːd, *rab
|
鄭張系統 (2003)
|
字
|
鱲
|
讀音 #
|
1/1
|
序號
|
8156
|
聲符
|
巤
|
韻部
|
盍
|
小分部
|
1
|
對應中古韻
|
獵
|
構擬上古音
|
/*rab/
|
鱲
- 一種魚,指成都鱲或鯛的俗稱
- 醃漬魚肉
- 地名用字。
- 赤鱲角/赤𫚭角 [粵語] ― cek3 laap6 gok3 [粵拼] ― 香港島嶼
鱲
鱲
(表外漢字)
- 烏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