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漢語[编辑]
正體/繁體 (馬鈴薯) | 馬鈴 | 薯 | |
---|---|---|---|
簡體 (马铃薯) | 马铃 | 薯 |
詞源[编辑]
最早見於公元1700年出版的康熙《松溪縣志》,但其指的可能是黃藥子(Dioscorea bulbifera)(Xiang, 2018),可能源自黃藥子外觀看起來像馬脖子上掛的鈴鐺。
另一種說法認為,鑒於馬鈴薯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當地稱呼如荷蘭薯/荷兰薯、番仔番薯,多帶有表示“外來”的修飾語,因此Suzuki (2013)認為馬鈴/马铃 (mǎlíng)可能是馬來/马来 (Mǎlái)的變體。
發音[编辑]
名詞[编辑]
馬鈴薯
同義詞[编辑]
衍生詞[编辑]
派生詞[编辑]
- → 臨高語: ma⁴ liŋ¹ su⁴
- → 壯語: majlingzsuz
翻譯[编辑]
塊莖 | |
---|---|
|
|
日語[编辑]
本詞中的漢字 | ||
---|---|---|
馬 | 鈴 | 薯 |
ば 二年級 |
れい 常用漢字 |
しょ 表外字 |
音讀 |
詞源[编辑]
不清楚源頭。由18世紀早期的本草學者小野蘭山最早提及。可能源自漢語族 馬鈴薯。或是馬鈴 (barei) + 薯 (sho),指其形狀看起來像馬脖子上掛的鈴鐺。[1]另一種說法認為,馬鈴 (barei)是Malay的借字,因馬鈴薯是通過荷屬東印度引入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