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军衔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实际在长期实战中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军衔制度,但总地来说,所有军队的军衔结构基本上都包括如下级别:

  1. 士兵
    1. 新兵(列兵)
    2. 二等兵
    3. 一等兵
    4. 上等兵
  2. 士官
    1. 下士
    2. 中士
    3. 上士
    4. 士官長
  3. 軍官
    1. 尉官
      1. 准尉
      2. 少尉
      3. 中尉
      4. 上尉
      5. 大尉
    2. 校官
      1. 少校
      2. 中校
      3. 上校
      4. 大校
    3. 将官
      1. 准将
      2. 少将
      3. 中将
      4. 上将
      5. 大将

有的国家还有战时特殊军衔,如德国的一級上將、元帅,日本的大将、元帥等。有的国家在和平时期还有荣誉军衔,如中国的元帅。美国的将官衔制中还有非常特殊的四星上将与五星上将,它们都代表了极高的统率力,而其中的五星上将更要有极高的军事才能或功绩。

建议修订: 前苏联有“大尉”军衔。中国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授衔也有“大尉”军衔。日本的“大尉”军衔,则是其尉官军衔“少尉、中尉、大尉”的最高一级。 日本的“大将”也非战时特殊军衔,而是其将官军衔“少将、中将、大将”最高一级。日本的校级军衔是“少佐、中佐、大佐”。 不少国家在“上将”之上还设有最高一级的“大将”,如中国上世纪50年代即有“大将”军衔,目前俄罗斯、朝鲜、古巴、越南等均设有“大将”军衔。 美国四星上将并非特殊军衔,而是将官军衔“准将、少将、中将、上将”的最高一级,因为从准将的一颗将星数起,上将就是四颗将星。 美国的五星上将通常战时才授予,在上将的四颗将星外,再加一颗将星,外国通常视为美国的元帅军衔,所以汉译时可译为“五星上将”,也可译为“元帅”。 中国五十年代的元帅并非荣誉军衔,而是实质的最高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