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漢語[编辑]
簡體與正體/繁體 (阿拉) |
阿 | 拉 |
---|
詞源1[编辑]
原為寧波話。由於大量移民從寧波湧入上海,這已經取代了原來的上海話 我伲或伲。
阿來自於我 (中古 ŋɑX, “我”)。拉為複數標記,可見於伊拉 (yīlā, “他們”)。
發音[编辑]
代詞[编辑]
同義詞[编辑]
方言用詞 — 我[地圖] | ||
---|---|---|
語言 | 地區 | 詞 |
文言文 | 吾、我、私、余、予、台、朕 | |
書面語 (白話文) | 我 | |
官話 | 北京 | 我 |
臺灣 | 我 | |
濟南 | 我、俺 | |
西安 | 我 | |
武漢 | 我 | |
成都 | 我 | |
揚州 | 我 | |
合肥 | 我 | |
粵語 | 廣州 | 我 |
香港 | 我 | |
斗門(上橫水上話) | 我 | |
珠海(斗門) | 我 | |
台山 | 我 | |
陽江 | 我 | |
贛語 | 南昌 | 我 |
客家語 | 梅縣 | 𠊎 |
惠東(平山本地話) | 我 | |
惠東(大嶺) | 𠊎 | |
苗栗(北四縣) | 𠊎 | |
屏東(內埔,南四縣) | 𠊎 | |
新竹縣(竹東,海陸) | 𠊎 | |
臺中(東勢,大埔) | 𠊎 | |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 𠊎 | |
雲林(崙背,詔安腔) | 𠊎 | |
晉語 | 太原 | 我 |
閩北語 | 建甌 | 我 |
閩東語 | 福州 | 我、奴 |
閩南語 | 廈門 | 我 |
臺北 | 我 | |
潮州 | 我 | |
吳語 | 上海 | 我、吾、阿拉 |
蘇州 | 我、奴 | |
寧波 | 我、我儂、像我 | |
溫州 | 我 | |
湘語 | 長沙 | 我 |
雙峰 | 我、卬 |
詞源2[编辑]
發音[编辑]
專有名詞[编辑]
阿拉
同義詞[编辑]
方言用詞 — 安拉[地圖] | ||
---|---|---|
語言 | 地區 | 詞 |
書面語 (白話文) | 真主 | |
官話 | 臺灣 | 阿拉、真主 |
銀川 | 安拉、真主、為主的、胡達 | |
西寧 | 胡達 | |
烏魯木齊 | 胡達 | |
梢葫蘆(甘肅東干語) | 胡達、真主、安拉、安拉訇 | |
粵語 | 香港 | 阿拉、真主 |
客家語 | 苗栗(北四縣) | 阿拉、真主 |
屏東(內埔,南四縣) | 阿拉、真主 | |
新竹縣(竹東,海陸) | 阿拉、真主 | |
臺中(東勢,大埔) | 阿拉、真主 | |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 阿拉、真主 | |
雲林(崙背,詔安腔) | 阿拉、真主 | |
閩南語 | 廈門 | 真主 |
翻譯[编辑]
伊斯蘭教的唯一真主 — 參見:安拉
來源[编辑]
- 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香港中文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