芖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漢字[编辑]
芖(艸部+3畫,共9畫,倉頡碼:廿大(TK)或XX廿大(XXTK),部件組合:⿱艹大)
來源[编辑]
漢語[编辑]
簡體與正體/繁體 |
芖 |
---|
讀音1[编辑]
字源[编辑]
1920年代出土東漢《熹平石經》周易殘碑已見「𦬫」(笑)形,1931年出土的〈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義再蒞之德隆熙之頌碑〉(辟雍碑)則採「芖 (xiào)」,即「𦬫」的省文[1]。
釋義[编辑]
關於「芖」的發音和釋義,請看「笑」。 此字「芖」是「笑」的異體字。 |
讀音2[编辑]
字源[编辑]
清朝吳任臣《字彙補》引《太元經》釋音義同「治」;然《太玄經》通行版本,則是「𦫿」(艾),「治」義[2][3]。
釋義[编辑]
關於「芖」的發音和釋義,請看「艾」。 此字「芖」是「艾」的訛字。 |
出處[编辑]
- ↑ 杜忠誥 (2011-07) 漢字沿革之研究, 老古文化, ISBN 978-986-6059-00-1, 页44
- ↑ 《太玄經》(四部本)
- ↑ 《太元經》(四庫本)
日語[编辑]
芖
(表外漢字)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讀音[编辑]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分类:
-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區段
- 漢字字元
- 有多個倉頡碼的漢字
- 汉字
- 漢語詞元
- 官話詞元
- 漢語動詞
- 官話動詞
- 有國際音標的漢語詞
- 東干語詞元
- 粵語詞元
- 台山話詞元
- 贛語詞元
- 客家語詞元
- 晉語詞元
- 閩北語詞元
- 閩東語詞元
- 閩南語詞元
- 潮州話詞元
- 吳語詞元
- 湘語詞元
- 東干語動詞
- 粵語動詞
- 台山話動詞
- 贛語動詞
- 客家語動詞
- 晉語動詞
- 閩北語動詞
- 閩東語動詞
- 閩南語動詞
- 潮州話動詞
- 吳語動詞
- 湘語動詞
- 漢語形容詞
- 官話形容詞
- 東干語形容詞
- 粵語形容詞
- 台山話形容詞
- 贛語形容詞
- 客家語形容詞
- 晉語形容詞
- 閩北語形容詞
- 閩東語形容詞
- 閩南語形容詞
- 潮州話形容詞
- 吳語形容詞
- 湘語形容詞
- 漢語專有名詞
- 官話專有名詞
- 東干語專有名詞
- 粵語專有名詞
- 台山話專有名詞
- 贛語專有名詞
- 客家語專有名詞
- 晉語專有名詞
- 閩北語專有名詞
- 閩東語專有名詞
- 閩南語專有名詞
- 潮州話專有名詞
- 吳語專有名詞
- 湘語專有名詞
- 漢語水平考試甲級詞
- 漢語名詞
- 官話名詞
- 日语汉字
- 日語非常用漢字
- 讀作「ち」的日語漢字
- 讀作「じ」的日語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