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7B11, 笑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7B11

[U+7B10]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7B12]

跨語言

[编辑]

漢字

[编辑]

竹部+4畫,共10畫,倉頡碼:竹竹大(HHK),四角號碼88432部件組合

筆順
10 strokes

衍生字

[编辑]

來源

[编辑]
說文解字
此字本闕。

——《說文解字

漢語

[编辑]
正體/繁體
簡體 #
異體
維基百科有以下相關的條目:

字源

[编辑]
古代字體(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漢·許慎
楚系簡帛文字 小篆

原為會意漢字 或形聲漢字(上古 *sqʰows):聲符 (上古 *sʰuːʔ) + 意符 ,後世字形為形聲漢字(上古 *sqʰows):意符 + 聲符 (上古 *qoːwʔ, *qrow, *qrowʔ)

由於「」在唐朝之後《說文》版本脫佚,徐鉉校該書時,只得引李陽冰刊定《說文》小篆版本从「竹」从「夭」,也對孫愐唐韻》所引《說文》从「竹」从「犬」的「𥬇」感到疑惑,認為是俗字寫法。段玉裁考證則不以為然,改篆从「竹」从「犬」。儘管字書所載其古文及小篆皆歸竹部,但出土戰國至秦漢簡帛書都是從「艸」從「犬」的「𦬦」(𦬫[1][2][註 1]

在「笑」的溯源探討上,尚有「」乃借字或本字之說(以「」的本字「𡝩」旁證[3]),因古來「艸」「竹」易混[2];或以字書收錄古《老子》的古文「笑」形推論,原始既非從「竹」也非從「艸」,而是眉開眼笑的「︿︿」,人的象形「大」訛變成「夭」[4];更甚者以「」為本,既從「犬」大致已定,則「︿︿」篆形訛變為「八」,從「八」從「犬」可能是最早字形等等[5]。然與目前出土文物所顯示的皆不符,何況以非秦系的古文推斷其小篆原貌,本來就有問題。

「𦬫」訛變為「笑」,蓋「艸」、「竹」相混,如「」訛作「」、「」訛作「」、「」訛作「」後又訛作「」,且出土《戰國縱橫家書》其𦬫的部件「犬」亦似斜「夭」狀[6]聲符「艸」被「竹」替代,憑「犬」不符、改「夭」形聲,此皆有脈絡可循[7]

臺灣學者杜忠誥對以上「笑」字形演變亂象提出一套看法[7]

  1. 「𦬫」是「狗遇草地則喜樂戲耍,歡快無比」[註 2]
  2. 從「艸」、「夭」聲構形之「芺」應是《說文〉原書中的「𦬫」字,或列在「犬」部,後被誤認草名而移寫到「艸」部[註 3]
  3. 在東漢隸變過程中,普遍出現從「竹」混同訛變成「艸」的情形,而經魏晉六朝混亂後局勢大定,開始依經籍把原從「竹」者悉數恢復,卻還原過頭將「𦬫」作「𥬇」[註 4]

發音

[编辑]

註解
  • chhiò - 白讀;
  • chhiàu - 白讀(用于某些組詞中;也可认为是文读);
  • siàu - 文讀.
註解:ciê3 - 潮州.

韻圖
讀音 # 1/1
(16)
(91)
調 去 (H)
開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sjewH
擬音
鄭張尚芳 /siᴇuH/
潘悟雲 /siɛuH/
邵榮芬 /sjæuH/
蒲立本 /siawH/
李榮 /siɛuH/
王力 /sĭɛuH/
高本漢 /si̯ɛuH/
推斷官話讀音 xiào
推斷粵語讀音 siu3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讀音 # 1/1
現代北京音
(拼音)
xiào
構擬中古音 ‹ sjewH ›
構擬上古音 /*[s-l]aw-s/
英語翻譯 to laugh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鄭張系統 (2003)
讀音 # 1/1
序號 14621
聲符
韻部
小分部 3
對應中古韻 𥬇
構擬上古音 /*sqʰows/
注釋

釋義

[编辑]

  1. (不及物)喜悅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快樂的聲音
      ―  xiàoróng
    唔識唔识 [粵語]  ―  m4 sik1 siu3 [粵拼]  ―  不會
  2. (及物雙及物) 嘲笑譏諷
    點解你哋成日 [粵語繁體]
    点解你哋成日 [粵語簡體]
    dim2 gaai2 nei5 dei6 seng4 jat6 siu3 ngo5 gaa3? [粵拼]
    為什麼你們總是嘲笑我?
    唔識廣東話 [粵語繁體]
    唔识广东话 [粵語簡體]
    siu3 keoi5 m4 sik1 gong2 gwong2 dung1 waa6-2 [粵拼]
    嘲笑他不會講粵語
  3. 有趣的,逗樂
      ―  xiàohuà(字面義為“有趣的話語”)
  4. (棄用) 喜愛羨慕
  5. (書面尊敬) 致贈時表示希望對方接受
    先生先生  ―  hái wàng xiānshēng xiào
  6. (棄用比喻義) 花朵開放綻放
  7. (罕用) 姓氏

近義詞

[编辑]

參見

[编辑]

組詞

[编辑]

註釋

[编辑]
  1. 原是「疑」的異體,《康熙字典》將漢字部件「屾」作「艸」,應為訛字卻意外合乎後世出土「笑」的字形。
  2. 日本漢學家白川靜認為「艸」(竹)象徵張舉雙手[8];臺灣學者柯淑齡、蔡信發在《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指上像「艸」、下像「犬」,表示人與狗互動而感到愉悅[1]
  3. 通行《說文》已非當時原書版本,段在《說文解字注》批評這些增刪改字的後人是「浅人」,而「笑」的小篆來源也有問題,大徐本用李陽冰改篆版本,小徐本則段注缺此篆、顯然後人所加。
  4. 訛變混同部首不只一例,像從「」者於隸變過程中類化同「門」,也在北宋悉數恢復。

參考資料

[编辑]
  1. 1.0 1.1 笑本字從艸從犬已是通說:
  2. 2.0 2.1 《古文字詁林 第四冊》,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2-01 
  3. 中華語文知識庫 - 漢字源流:妖
  4. 张新艳, “哭”“笑”源流考,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杂志社. 2008, 9: 145-146 
  5. 张虹倩、刘斐, “笑”字源起辨析, 中国文字研究. 2012, 1: 165-174 
  6.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五》:笑[永久失效連結].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5-08-01.
  7. 7.0 7.1 杜忠誥:
  8. 小山鐵郎, 漢字原來這麼恐怖:跟著漢學大師白川靜識字、賞字、解字, 劉名揚(譯), 漫遊者文化. 2013-10:  77, ISBN 978-986-5956-61-5 

日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四年級漢字

  1. 大笑笑聲
  2. 微笑笑容

讀法

[编辑]

組詞

[编辑]

詞源1

[编辑]
詞中漢字
わら(い)
四年級
訓讀

動詞笑う (warau大笑;微笑)連用形 (ren'yōkei)[1][2]

發音

[编辑]

名詞

[编辑]

(わらい) (waraiわらひ (warafi)?

  1. 大笑笑聲
  2. 微笑笑容
使用注意
[编辑]

一般帶送假名,作笑い.

warai 的讀法一般和“大笑”有關,emi 的讀法則更多與“微笑,笑容”有關。

詞源2

[编辑]
詞中漢字
え(み)
四年級
訓讀

動詞笑む (emu微笑;綻放)連用形 (ren'yōkei)[1][2]

發音

[编辑]

名詞

[编辑]

(えみ) (emiゑみ (wemi)?

  1. 微笑笑容
  2. 綻放盛開
  3. 堅果或其他果實成熟時裂開
使用注意
[编辑]

一般帶送假名,作笑み

emi 的讀法一般和“微笑,笑容”有關,warai 的讀法則更多與“大笑”有關。

專有名詞

[编辑]

(えみ) (Emiゑみ (Wemi)?

  1. 女性人名
  2. 姓氏

詞源3

[编辑]
詞中漢字

四年級
訓讀

可能與詞源2 emi 同源。

名詞

[编辑]

() (e (we)?

  1. (用於組詞) 微笑笑容;如()(がお) (egao)()(ぐし) (egushi)()(つぼ) (etsubo).

詞源4

[编辑]

標點符號

[编辑]

  1. (笑)的另一種寫法:表示有趣好笑的表情符號

參考資料

[编辑]
  1. 1.0 1.1 1988年国語大辞典(新装版)(日語),東京小學館
  2. 2.0 2.1 2.2 2.3 2006大辞林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朝鮮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音訓 웃을 (useul so))

  1. (so)的漢字?

越南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儒字;讀法:tiếu, téo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