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漢字
- 笑
𥫗 | ||||
夭 |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
---|---|
說文解字 | |
---|---|
笑,此字本闕。 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从犬。
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从竹从夭義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 段注:徐鼎臣說孫愐《唐韵》引《說文》云𥬇,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義。攷孫愐《唐韵》序云,仍篆𣜩石經勒存正體。幸不譏煩,葢唐韵每字皆勒《說文》篆體,此字之从竹犬,孫親見其然,是以唐人無不从犬作者。《干祿字書》云:咲通、𥬇正,五經文字力尊說文者也,亦作𥬇,喜也,从竹下犬,《玉篇》竹部亦作𥬇,《廣韵》因《唐韵》之舊亦作𥬇,此本無可疑者。自唐玄度《九經字㨾》始先笑後𥬇,引楊承慶《字統》異說云从竹从夭,竹爲樂器,君子樂然後笑。《字統》每與《說文》乖異,見玄應書。葢楊氏求从犬之故不得,是用改夭形聲,唐氏從之,李陽冰遂云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自後徐楚金缺此篆,鼎臣竟改《說文》𥬇作笑,而《集韵》、《類篇》乃有笑無𥬇,宋以後經籍無𥬇字矣。今以顧野王、孫愐、顏元孫、張參爲據,復其正始。或問曰,从犬可得其說乎?曰从竹之義且不敢𡚶言,況从犬乎?聞疑載疑可也,假云必不宐从犬,則哭又何以从犬乎?哭之獄省聲乃亦强作解事者爲之也,詳哭下。私妙切。二部。○又按宋初《說文》本無𥬇,鉉增之,十九文之一也。孫愐但从竹从犬,其本在竹部、抑在犬部,鉉不能知,姑綴於竹末。今依之,恐有未協,凖哭从犬求之。𥬇或本在犬部。而从竹部之字之省聲。未可知也。 ——《說文解字》 |
康熙字典 | |
---|---|
笑,〔古文〕咲𠇄《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 又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或作咲。《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亦省作关。《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康熙字典》 |
參考[编辑]
字源[编辑]
戰國文字 | 《說文》 (東漢) |
---|---|
楚系簡帛
|
小篆
|
![]() ![]()
|
![]()
|
- 由於「笑」在唐朝之後《說文》版本脫佚,徐鉉校該書時,只得引李陽冰刊定《說文》小篆版本从「竹」从「夭」,並認為从「竹」从「犬」的「𥬇」是俗字寫法。段玉裁考證則不以為然,改篆从「竹」从「犬」。儘管字書所載其古文及小篆皆歸竹部,但出土戰國至秦漢簡帛書都是從「艸」從「犬」的「𦬦」(𦬫)[1][2][註 1]。
- 此外尚有「芺」乃通假或本字之說(以妖的本字「𡝩」旁證[3]),因古來「艸」「竹」易混[2];或以字書收錄古《老子》的古文「笑」形推論,原始既非從「竹」也非從「艸」,而是眉開眼笑的「︿︿」,人的象形「大」訛變成「夭」[4];更甚者以「关」為本,既從「犬」大致已定,則「︿︿」篆形訛變為「八」,從「八」從「犬」可能是最早字形等等[5]。然與目前出土文物所顯示的皆不符。
- 「𦬫」訛變為「笑」,蓋「艸」、「竹」相混,如「荅」訛作「答」、「蘺」訛作「籬」、「弟」訛作「苐」後又訛作「第」,且出土《戰國縱橫家書》其𦬫的部件「犬」亦似斜「夭」狀[6];聲符「艸」被「竹」替代,憑「犬」不符、改「夭」形聲,此皆有脈絡可循。
- 臺灣學者杜忠誥對以上「笑」字形演變亂象提出一套見解[7]:
- 「𦬫」是「狗遇草地則喜樂戲耍,歡快無比」。
- 從「艸」、「夭」聲構形之「芺」應是《說文〉原書中的「𦬫」字,或列在「犬」部,後被誤認草名而移寫到「艸」部。
- 在東漢隸變過程中,普遍出現從「竹」混同訛變成「艸」的情形,魏晉六朝開始把原從「竹」者悉數恢復,卻還原過頭將「𦬫」作「𥬇」。
- 依杜見解檢視,現行《說文》已非當時原書版本,段在《說文解字注》批評這些增刪改字的後人是「浅人」,而「笑」的小篆來源也有問題,大徐本用李陽冰改篆版本,小徐本則段注時未見、顯然後人所加;訛變混同部首不只一例,像從「鬥」者於隸變過程中類化同「門」,也在北宋悉數恢復。故杜所言甚是。
筆順[编辑]
|
编码[编辑]
“笑”的Unihan資料 | |
---|---|
|
汉语
- 笑
讀音[编辑]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 ||||||||||
---|---|---|---|---|---|---|---|---|---|---|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
- 官話
- 粵語
- 贛語 (維基詞典):xieu4
- 客家語
- 晉語 (維基詞典):xiau3
- 閩北語 (羅馬字):sia̿u
- 閩東語 (平話字):chiéu
- 閩南語
- 吳語 (維基詞典):xiau (T2)
- 湘語 (維基詞典):siau4
- 北方話
- 粵語
- 贛語
- 客家語
- 晉語
- 閩北語
- 閩東語
- 閩南語
- (福建)
- 白話字:chhiò / chhiàu / siàu
- 台羅:tshiò / tshiàu / siàu
- 普實台文:chioix, chiaux, siaux
- 國際音標 (廈門):/t͡ɕʰio²¹/, /t͡ɕʰiaʊ²¹/, /ɕiaʊ²¹/
- 國際音標 (泉州):/t͡ɕʰio⁴¹/, /t͡ɕʰiaʊ⁴¹/, /ɕiaʊ⁴¹/
- 國際音標 (漳州):/t͡ɕʰio²¹/, /t͡ɕʰiaʊ²¹/, /ɕiaʊ²¹/
- 國際音標 (臺北):/t͡ɕʰio¹¹/, /t͡ɕʰiaʊ¹¹/, /ɕiaʊ¹¹/
- 國際音標 (高雄):/t͡ɕʰiɤ²¹/, /t͡ɕʰiaʊ²¹/, /ɕiaʊ²¹/
- 註解:chhiò - 白; chhiàu - 白 (用于某些复合词中;也可认为是文读); siàu - 文
- (潮州話)
- (福建)
- 吳語
- 湘語
翻譯[编辑]
翻譯 | |
---|---|
组词[编辑]
日语
笑
讀音[编辑]
朝鲜语
- 笑
讀音[编辑]
越南语
- 笑
读音[编辑]
異體字
- (注: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
註釋[编辑]
出處[编辑]
- ↑ 笑本字從艸從犬已是通說:
- 中華語文知識庫 - 漢字源流:笑
- 漢語多功能字庫:笑
- .王平. 东亚文化圈汉字字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第二十九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8-0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
- 贾磊. 說“哭”、“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15-08-24.
- 蘇建洲. 北大簡《老子》字詞補正與相關問題討論. 簡帛網. 2015-09-21.
- 曾憲通. 談談怎樣考釋古文字.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 2016-11-04.
- 王寧. 北大秦簡《禹九策》的占法臆測. 簡帛網. 2017-09-21.
- ↑ 2.0 2.1 《古文字詁林 第四冊》.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2-01.
- ↑ 中華語文知識庫 - 漢字源流:妖
- ↑ 张新艳. “哭”“笑”源流考.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杂志社). 2008, 9: 145–146 —通过学术之家.
- ↑ 张虹倩、刘斐. “笑”字源起辨析. 中国文字研究. 2012, 1: 165–174 —通过学术之家.
- ↑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卷五》:笑.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5-08-01.
- ↑ 杜忠誥. 說文篆文訛形釋例. 文史哲出版社. 2002. ISBN 978-957-549-417-9.
分类:
-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區段
- 漢字字元
- 汉字
- 总笔画10画
- 汉语
- 有音頻鏈接的官話詞
- 漢語詞元
- 官話詞元
- 南京話詞元
- 東干語詞元
- 粵語詞元
- 台山話詞元
- 贛語詞元
- 客家語詞元
- 晉語詞元
- 閩北語詞元
- 閩東語詞元
- 閩南語詞元
- 潮州話詞元
- 吳語詞元
- 湘語詞元
- 汉语动词
- 官話動詞
- 南京話動詞
- 東干語動詞
- 粵語動詞
- 台山話動詞
- 贛語動詞
- 客家語動詞
- 晉語動詞
- 閩北語動詞
- 閩東語動詞
- 閩南語動詞
- 潮州話動詞
- 吳語動詞
- 湘語動詞
- 汉语形容词
- 官話形容詞
- 南京話形容詞
- 東干語形容詞
- 粵語形容詞
- 台山話形容詞
- 贛語形容詞
- 客家語形容詞
- 晉語形容詞
- 閩北語形容詞
- 閩東語形容詞
- 閩南語形容詞
- 潮州話形容詞
- 吳語形容詞
- 湘語形容詞
- 漢語專有名詞
- 官話專有名詞
- 南京話專有名詞
- 東干語專有名詞
- 粵語專有名詞
- 台山話專有名詞
- 贛語專有名詞
- 客家語專有名詞
- 晉語專有名詞
- 閩北語專有名詞
- 閩東語專有名詞
- 閩南語專有名詞
- 潮州話專有名詞
- 吳語專有名詞
- 湘語專有名詞
- 有國際音標的漢語詞
- 中古漢語詞元
- 上古漢語詞元
- 日语
- 朝鲜语
- 越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