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5F84, 径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F84

[U+5F83]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F85]

跨語言

[编辑]
繁體中文
日本新字体
简体中文

替代寫法

[编辑]
  • 在中國大陸,本字的右部件是𢀖 (⿱ス工),為的簡化。
  • 在台灣(基於編碼標準)、日本新字體、朝鮮漢字中,右部件為
  • 由於漢字統一,兩者都被編到同一個碼位。根據使用的字體,可能會顯示為(中國大陸)、(台灣/日本/朝鮮)。

漢字

[编辑]

彳部+5畫,共8畫,倉頡碼:竹人弓人一(HONOM)或竹人水土(HOEG),四角號碼27212部件組合𢀖

來源

[编辑]

漢語

[编辑]

字源1

[编辑]

本章節所描述的字形為 ⿰彳𢀖。 ()

詞源1

[编辑]
字形來源
[编辑]

」的簡化(𢀖),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6年頒布的漢字簡化方案的漢字偏旁簡化表中的54個字符之一。

釋義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簡化字。)

詞源2

[编辑]
字形來源
[编辑]

」的簡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當中被列為的異體字。

作為異體,其正統形式,被取代,作為簡化形式。

釋義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簡化字。)

使用說明

[编辑]

在現代台灣,被視為不同字,在中國大陸的《通用規范漢字表》被視為的異體。

字源2

[编辑]

本章節所描述的字形為 ⿰彳圣。 ()

字形來源

[编辑]

」的簡化()的非標準簡化,在中國古典小說《金瓶梅》的活字印刷本當中發現。

最早可見於宋朝,收錄於1930年推出的異體字詞典《宋元以來俗字譜》。

《太平樂府》中則有另一個類似的字,其右部件為⿱ス土

釋義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來源

[编辑]

日語

[编辑]

新字體

舊字體

漢字

[编辑]

四年級漢字新字体汉字,旧字体形式

  1. 路徑
  2. 直徑
  3. 方法

讀法

[编辑]
  • 吳音: きょう (kyō)
  • 漢音: けい (kei常用)
  • 訓讀: こみち (komichi)みち (michi)さしわたし (sashiwatashi)

組詞

[编辑]

朝鮮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gyeong) (韓字 , 修正式:gyeong, 馬科恩-賴肖爾式:kyŏng, 耶鲁式:kyeng)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越南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儒字;讀法:kính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來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