丷
外观
|
跨語言
[编辑]筆順 | |||
---|---|---|---|
![]() |
漢字
[编辑]丷(丶部+1畫,共2畫,倉頡碼:戈竹(IH)或難戈竹(XIH),四角號碼:80000,部件組合:⿰丶丿)
來源
[编辑]- 康熙字典: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80页第12字的下一個
- 大字源: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162页第21字
-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1卷第42页第9字的下一個
- Unihan:U+4E37
漢語
[编辑]簡體與正體/繁體 |
丷 |
---|
字源
[编辑]源自晉朝王羲之行草字頭「八」形筆順[1],此形後見於〈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清朝版本[2],可知當時已用在非行草字體上,如「兑」、「曾」等。
發音
[编辑]釋義
[编辑]丷
- 八的部件異體。
來源
[编辑]- ↑ 《中国书法字典》 第81页:兊脚本错误:函数“”不存在。(王羲之)
- ↑ 可對比南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二》與清朝《六藝之一錄·卷二百七十五》、《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三》版本,後者多了「丷」。
中古朝鮮語
[编辑]字源
[编辑]爲 (“作”)的上方部件。
動詞
[编辑]- ᄒᆞ (ho-,“做”,也用作輕動詞,組成動詞和形容詞)的口訣拼寫法。
越南語
[编辑]漢字
[编辑]-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