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U+7259, 牙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7259

[U+7258]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725A]

漢字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2138():
    穿
  • 說文解字
    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凡牙之屬皆从牙。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古文〕𤘈《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𠀤音芽。齒也。《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又《集韻》旗名。《張衡·東京賦》牙旗𦆯紛。《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又《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又姓。《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又與芽通。《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又《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又《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𠀤音訝。《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又《唐韻正》古音吾。《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韻正》與虞吾𠀤通。《詩·召南》吁嗟乎騶虞。《山海經》《墨子》𠀤作騶吾。《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又叶五紅切。《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康熙字典


    字源[编辑]

    甲骨文有「」但形似牙者疑指「象牙」即大齒[1]。按出土戰國楚簡「牙」、「𤘈」與《汗簡》收錄吻合[2][3],《說文》古文「𤘈」字形乃「上互下臼」[4],楚簡則「上牙下臼」[5],且上博楚簡〈鄭子家喪〉甲本「與」對照乙本為「牙」(即「与」,郭店楚簡亦同)等,在在印證「」、「」從「牙」出。[6][7]
    古代字體(
    西周 說文解字
    (漢·許慎
    《六書通》
    (明·閔齊伋
    金文 小篆 傳抄古文字

    筆順[编辑]

    筆順
    0 strokes

    參考[编辑]

    编码[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编辑]

    漢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讀音[编辑]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中古音構擬上古音英義
    ngæ/*m-ɢˁ‹r›a/tooth


    註解:ngāi - synaeresis of 牙齒 used alone or in some compounds。
    註解
    • gê/gêe - 白 (“tooth;
    • fang;
    • ivory;
    • broker”);
    • gâ - 文 (“screw thread”)。
  • 吳語
  • 湘語

    • 各地讀音
    語言 地區
    標準漢語 北京 /ia35/
    哈爾濱 /ia24/
    天津 /iɑ45/
    濟南 /ia42/
    青島 /ia42/
    鄭州 /ia42/
    西安 /nia24/
    西寧 /ia24/
    銀川 /ia53/
    蘭州 /ia53/
    烏魯木齊 /ia51/
    武漢 /ia213/
    成都 /ia31/
    貴陽 /ia21/
    昆明 /ia̠31/
    南京 /iɑ24/
    合肥 /ia55/
    晉語 太原 /nia11/
    /ia11/
    平遙 /ȵiɑ13/
    呼和浩特 /ia31/
    吳語 上海 /ŋa23/
    /ɦia23/
    蘇州 /ŋɑ13/
    杭州 /ɦiɑ213/
    溫州 /ŋo31/
    徽語 歙縣 /ŋa44/
    屯溪 /ŋɔ44/
    湘語 長沙 /ia13/
    /ŋa13/
    湘潭 /ŋɒ12/
    贛語 南昌 /ŋɑ45/
    客家語 梅縣 /ŋa11/
    桃源 /ŋɑ11/
    粵語 廣州 /ŋa21/
    南寧 /ŋa21/
    香港 /ŋa21/
    閩語 廈門 (閩南) /ga35/
    /ge35/
    福州 (閩東) /ŋa53/
    建甌 (閩北) /ŋa33/
    汕頭 (閩南) /ŋẽ55/
    海口 (閩南) /za31/
    /ŋɛ31/

    翻譯[编辑]

    组词[编辑]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牙

    日語[编辑]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讀音[编辑]

    朝鮮語[编辑]

    讀音[编辑]

    音讀 (a)

    越南語[编辑]

    讀音[编辑]

    出處[编辑]

    1. 《古文字詁林 第二冊》,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2-01
    2. “中華語文知識庫 - 漢字源流:牙”, (请提供作品标题)[1], 访问于2021-12-11, 存档自原始网页2023-04-07
    3. 《汗簡》今本牙部脫佚,僅見於目錄補,依夏竦《古文四聲韻》校補:
      • 汗簡注釋[2], 五南圖書, 2005, ISBN 978-986-7743-90-9, 页72, 117
      • 《古文四聲韻·卷二·下平聲·十麻》:牙
    4. 《說文解字繫傳》:牙部,較大徐本、段注本更接近「互」形,底下一橫可有可無,同戰國楚簡寫法。
    5. 新出楚簡試論[3], 五南圖書, 2001, ISBN 978-957-0414-59-2, 页84
    6. 漢語多功能字庫:牙
    7. 趙玉芬.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2.